刘备以延续汉朝的正朔尊称国号为「大汉」,有时自称「季汉」。不过,魏晋政权皆不承认蜀汉政权承继汉室、国号为「汉」,遂以其主要领土古称蜀地而称之为「蜀」,使「蜀」成为其俗称。由于蜀汉为曹魏所灭亡,晋又取代魏国,所以陈寿著《三国志》(蜀汉出身,蜀汉灭亡后仕西晋)为保持政治正确,承认魏、晋为东汉献帝以后之正统皇朝,正文叙述上不称「汉」;同为曾出仕蜀汉的李密在《陈情表》中称呼蜀汉为「伪朝」;资治通鉴称其为「汉」。后来历史为将其区别于西汉和东汉,称刘备政权为「蜀汉」、「季汉」。
历史
刘备统治时期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景帝后裔刘备先占据荆州,再从攻取刘璋治的益州,又自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219年自封汉中王。220年,孙权进攻荆州,杀死守将关羽,使刘备元气大伤。同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设立高庙,合祭汉朝皇帝,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承继汉祚,国号仍为「汉」,称「东汉」为「中汉」,而刘备称帝后这段时期称为「季汉」。
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孙权,意图夺回荆州,但却不幸大将张飞在战争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杀害,后来更于222年夏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刘备于223年四月驾崩,諡号为昭烈帝。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诸葛亮、李严扶助朝政。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恢复了联吴抗曹的政策,自蜀灭前双方从此再无互相争战。
诸葛亮专政时期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降服了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削弱李严的势力,解决蜀汉的后方问题。蜀汉此后的三十多年历史中,内外几乎只有对曹魏作战一个焦点,少有出现魏吴两国政变、叛乱等情况。
228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却在街亭战役中失败,并不得不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参军马谡。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致使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其中在建威之战后进占原属曹魏的武都、阴平两个郡。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刘禅统治时期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收回军政大权为己用,另交由蒋琬、费禕、董允等重臣接手执掌朝政。大将军蒋琬数次派出姜维等率军对曹魏进攻。246年蒋琬死后费禕掌权,不主张过多军事进攻。同年董允去世,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和宠臣陈祗,令朝政开始变坏。费禕253年遇刺身亡。
大将姜维在247年开始北伐,一开始用兵规模皆不大,而费禕死后253年姜维取得蜀汉军事大权开始对曹魏大规模用兵至262年最后一次北伐,甚至一度年年大规模征战,严重消耗蜀汉国力,人民也困苦不堪。
姜维讨厌宦官黄皓擅权,曾上书刘禅要求处死黄皓,黄皓得知后也预谋废姜维立阎宇,同时朝中大臣诸葛瞻、董厥等也对姜维多次伐魏但收效甚微感到反感,上书刘禅要求召还姜维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姜维惟有避居陇西沓中屯田,内外产生严重分歧,汉中门户大开。而当时曹魏实质控制者司马昭得知蜀汉朝中状况后决定伐蜀。
263年八月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中护军诸葛绪和镇西将军锺会率三路南下,开始魏灭蜀之战。汉中被破,锺会军虽被从沓中赶回来的姜维挡于剑阁,但邓艾率军偷袭涪城(今绵阳市),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慌乱中只好投降魏军。邓艾继续往成都进攻,击败斩杀防守的卫将军诸葛瞻。十一月,刘禅接受大臣谯周意见,带领成都中的文武百官出降,蜀汉正式灭亡,另一方面姜维则诈降锺会,打算利用锺会野心扇动他谋反造成魏军内乱再称机杀死钟会夺取军权复国,但因事败,与锺会一同死于魏军之中。
疆域
蜀汉主要占领益州,共分为二十二郡,拥有一百三十一个县国,刘备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始得荆州的南郡部分及长沙、武陵等荆南4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入蜀取得益州,明年与孙权议定平分荆州,219年刘备于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得汉中郡。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计此时共辖有2州21郡1属国。同年孙吴击取荆州而丧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阴平郡2郡,分割设置数郡。蜀汉灭亡以前,计辖有1州22郡,以下为约262年蜀汉所设置的郡县,一般会将它分为三个区域:
刘璋故地
由刘备在214年打败刘璋得来,为蜀汉主要郡地,包括:
• 蜀郡,秦已设置,领有五县
• :成都县(蜀汉首都)、繁县、江原县、临邛县、郫县
• 梓潼郡,刘备分广汉郡设置,领有五县
• :梓潼县、涪县、汉德县、汉寿县、白水县
• 广汉郡,西汉设置,领有五县
• :雒县、什邡县、绵竹县、新都县、阳泉县(蜀分绵竹县置)
• 东广汉郡,蜀汉时分广汉郡设置,领有四县
• :郪县、德阳县、五城县、广汉县
• 汶山郡,东汉时设置,领有八县
• :汶山县、湔氐县、都安县、绵虒县、平康县、蚕陵县、广柔县、白马县(蜀置)
• 巴郡,秦已设置,刘璋于201年分巴郡设置永宁郡,蜀汉保留,领有四县
• :江州县、垫江县、临江县、枳县
• 巴西郡,最初由刘璋于201年从巴郡中分设,领有七县
• :阆中县、西充国、南充国、汉昌县、宣汉县、安汉县、宕渠县
• 巴东郡,于216年,东汉分巴郡设置固陵郡,蜀汉时改为巴东郡,领有六县
• :永安县(原鱼复县)、朐忍县、羊渠县、北井县、汉单县、巫县
• 涪陵郡,于201年,东汉分巴郡设置,领有五县
• :汉复县、涪陵县、汉平县、汉葭县、万宁县
• 犍为郡,西汉设置,领有五县
• :武阳县、南安县、僰道县、资中县、牛鞞县
• 江阳郡,于221年,蜀汉分犍为郡设置,领有三县
• :江阳县、符县、汉安县
• 汉嘉郡,东汉设置,原为蜀郡属国,于221年,蜀汉改为汉嘉郡,领有四县
• :汉嘉县、徙县、严道县、旄牛县
北方守地
为蜀汉本土的北方守地,进攻曹魏而得来,包括:
• 汉中郡,秦已设置,219年刘备于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得来,领有五县
• :南郑县、褒中县、沔阳县、成固县、南乡县
• 武都郡,西汉设置,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从曹魏处夺取,领有六县
• :下辩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故道县、羌道县
• 阴平郡,东汉设置,原名广汉属国,曹魏时改为阴平郡,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从曹魏处夺取,领有二县
• :阴平县、平广县
南中之地
本土南方称为南中之地,设庲降都督,包括:
• 朱提郡,东汉设置,原名犍为属国,于221年,蜀汉改为朱提郡,领有五县
• :朱提县、南广县、汉阳县、南昌县、堂狼县
• 越巂郡,西汉设置,领有十一县
• :会无县、邛都县、卑水县、定苲县、台登县、安上县、新道县、潜街县、三缝县、苏祁县、阐县
• 牂柯郡,西汉设置,领有七县
• :且兰县、谈指县、夜郎县、毋敛县、鄨县、平夷县、广谈县
• 云南郡,于诸葛亮南征后,分建宁郡、永昌郡设置,领有七县
• :云南县、梇栋县、青蛉县、姑复县、邪龙县、楪榆县、遂久县
• 兴古郡,于诸葛亮南征后,分建宁郡、牂柯郡设置,领有九县
• :句町县、宛温县、漏卧县、贲古县、汉兴县、进乘县、西丰县、西随县、铎封县
• 建宁郡,西汉设置,原名益州郡,于诸葛亮南征后改为建宁郡,领有十六县
• :味县、存马邑县、母单县、同濑县、牧麻县、谷昌县、连然县、秦臧县、双柏县、俞元县、修云县、滇池县、同劳县、同井县、胜休县、建伶县
• 永昌郡,东汉设置,领有七县
• :不韦县、永寿县、比苏县、南涪县、巂唐县、哀牢县、博南县
政治
蜀汉政律《蜀科》由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所编列。后来,刘备逝世,继位的刘禅幼小,政策多由诸葛亮所主持。在朝内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大臣;而朝外风气清廉,法家思想治蜀地,人心不乱,使蜀中政事、民事都能成功进行。
当时实行安抚百姓,展示法度规范,约制官职,严格遵从权制,广开诚心,公平行事。做到尽忠益的人虽有错,必定赏赐;犯法怠慢的人虽是亲属之人,但都惩罚。如能顺从惩罚,虽重罪仍会得释;巧言令色的人,虽轻罪仍会受重罚。而且刑政虽严峻,但都无人怨恨。
诸葛亮的治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即使是连年对曹魏作战,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的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正因为诸葛亮清廉而公正,并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稳定,百姓对诸葛亮极为爱戴,陈寿称之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禕、董允等都继续诸葛亮的政策;不过后来刘禅宠信宠臣陈祗、宦官黄皓,并开始相信鬼神之说,令朝政渐下;尽管如此,至蜀汉灭亡为止,国家政风仍算清廉,官吏约四万人。
蜀汉政治中,在刘备、诸葛亮的经营下,人才多能发挥己用,最初起兵的麾下、荆襄旧部、蜀中降将,在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协调下得以事才任用,荆州旧部与刘璋下属降将;有能者多能位居要职。
如法正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蜀中旧将的李严;刘备称帝后任尚书令;在刘备逝世后出镇江州,后更迁为骠骑将军,其后由于延误军机而招致流放,然其子李丰仍受诸葛亮任用,并未因此有所偏废。又如吴懿,刘备定蜀后任讨逆将军;称帝后迁为关中都督;建兴八年任左将军,诸葛亮过世后,升至车骑将军,并担任汉中的防务总指挥,其族弟吴班,官位常仅次于吴懿,后主世,任骠骑将军。黄权于刘备领益州牧时任治中从事。又如董和、李恢等亦受刘备、诸葛亮重用。诸葛亮治事期间,不仅提拔荆州旧部的蒋琬、魏延、费禕、杨仪等,亦大加重用蜀中人才;文如董和、董允父子,武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等如是,纵如降将的姜维,亦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其后更成为蜀汉后期北伐的重要将领。
其人才可谓兼容并蓄,不论荆襄旧部、起兵之初的麾下、蜀中旧将、魏国降将等,皆能依照其能力担任相应的职务。蜀汉后期亦有不少人才,武将如霍峻之子霍弋、句扶、柳隐及罗宪等,皆为一时之选。
军事
蜀汉将士,在刘备在位最盛时期(未失荆州时)约有十六万至二十万之间。至蜀亡国,仍有在籍将士十万二千人。
蜀汉的对外战争多向曹魏发动,前期最著名是诸葛亮北伐与后期最著名姜维北伐。
然而姜维的北伐却间接导致蜀汉压力加剧,国力日渐下滑,人心厌战,以致蜀国重要据点缺乏士兵固守。
蜀汉内部政局较东吴及曹魏平和,除夷陵之战及诸葛亮南征之外,鲜有内乱或向东吴方面发起攻击。
;蜀汉精锐部队
:*白耳兵
:*西凉铁骑
:*无当飞军
经济
214年,刘备入蜀后,巴蜀地区财政混乱,刘巴提出铸直百钱,平衡物价,解决问题。当中五铢钱与直百钱并用,钱面有铸字「直百五铢」、背有「好右有为」,为犍为郡所铸,从中知道蜀铸钱不只在一地。
而蜀汉的收入有田租,但暂未有实例;盐铁对蜀汉有不错的利润;,而南中金、银、丹、漆、耕牛、战马、蜀锦等贡品,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另有其他收入没有记录。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军粮、赏赐等,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金、银各二千斤。
刘备入蜀后,藉著战国时代李冰所开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断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积;后至诸葛亮北伐时,为了防护都江堰而任命的督堰官人数已有一千二百人之多,足见其灌溉农业规模之大。诸葛亮在保山市法宝山下设有诸葛堰。在汉中增筑山河堰,成都重筑九里堤。蜀汉由于地形上山地较多,除了较主要的灌溉农地以外,几乎没有兴修水利、屯田的必要,远不及魏、吴,虽然有督农的官职,但只设在与魏国接壤的前线汉中郡。蜀中虽不缺粮,但受限于地理限制,在与魏国作战时补给线往往较魏国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曾在魏地屯田,只为解决运粮问题。而至姜维时,他亦在沓中种麦,但主要作用是避开黄皓。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四十多万斛米粮。
三国中,蜀汉在丝织业最为兴盛,以蜀郡为盛产地,称为「蜀锦」。蜀汉设立专门的锦官制造蜀锦,甚至诸葛亮北伐的经济来源都严重依赖蜀锦,此外蜀锦亦多用以外交礼物及赏赐。汉亡之时,官府藏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数目。井盐也是蜀地特产,为蜀汉其中一项重要工业。另有开发天然气。三国时期的商业不太发达,一是由于生产量减少,人民多以物易物;二是由于金属货币不流通;三则是由于割据的局面,商人不能远行。当中,魏、汉因对立而没有发生贸易;与东吴则贸易颇多;蜀汉因地处西南,所以鲜有对外域进行贸易。
人口
蜀汉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一百万,为三国中最少。 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经诸葛亮治蜀,至蜀亡时(263年)共有1082000人 ,其中户数二十八万, 民数九十四万,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官吏四万, 当中蜀郡拥有户口最多。
社会
因地处著名产茶的西南地区,所以饮茶的风气甚盛,足以代酒,因此饮酒之风不及魏、吴。民间亦有拜祭鬼神,诸葛亮死后,刘禅初期不与立庙,百姓仍在路上祭祀。朝廷中,蜀汉后期,刘禅听信黄皓、陈祗巫鬼之说,最后间接令蜀汉被曹魏入侵。
重要人物
前期 (赤壁之战前)
• 刘备
•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诸葛亮
• 陈到
• 糜竺
• 孙乾
• 简雍
• 徐庶
• 伊籍
• 陈震
中期 (赤壁之战至诸葛亮死前)
• 刘备
•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黄忠
• 魏延
• 庞统
• 法正
• 马超
• 蒋琬
• 费禕
• 董允
• 王平
• 姜维
• 沙摩柯
• 吴懿
• 射援
• 刘禅
• 吴班
• 庞羲
• 杨仪
• 刘邕
• 关平
• 关兴
• 马良
• 马谡
• 李严
• 马岱
• 殷观
• 马忠
• 张翼
• 廖化
• 霍峻
• 孟达
• 刘巴
• 邓芝
• 来敏
• 杜琼
• 张嶷
• 杨洪
• 李恢
• 黄权
• 赖恭
• 赖雄
• 尹默
• 雷铜
• 吴兰
• 许靖
• 射坚
• 习珍
• 习祯
• 张存
• 何宗
• 向举
• 程畿
• 姚伷
• 李邵
• 李朝
• 杜祺
• 阴化
• 吕乂
• 杨顒
• 龚禄
• 孟琰
• 庞林
• 文恭
• 张裔
• 孟光
• 吕凯
后期 (诸葛亮死后至蜀汉灭亡)
• 刘禅
• 蒋琬
• 费禕
• 董允
• 王平
• 姜维
• 夏侯霸
• 廖化
• 张翼
• 陈祗
• 黄皓
• 诸葛瞻
• 董和
• 上官雝
• 诸葛尚
• 赵统
• 赵广
• 吕义
• 何祗
• 张绍
• 邓良
• 陈寿
• 谯周
• 阎宇
• 罗宪
• 宗预
• 霍弋
• 董厥
• 樊建
• 关彝
• 关统
• 张遵
• 李密
• 李球
• 李歆
• 李虔
• 杨宗
• 柳隐
• 刘衡
• 刘谌
• 刘敏
• 文立
• 句安
• 句扶
• 薛齐
• 常勖
• 蒋斌
• 胡济
• 爨谷
• 董元
• 杨稷
• 马融
• 毛炅
• 孟干
• 王嗣
• 寿良
• 卫继
• 何双
• 李撰
• 蒲元
• 何攀
• 李毅
• 王含
• 上官胜
• 范长生
• 李高
• 常播
• 王化
• 王崇
• 杜轸
• 高玩
• 裴儁
封爵的大臣
王:10位
侯:66位
• 刘备子(2)
• 刘永(刘禅之庶弟):鲁王-221年 甘陵王-230年改
• 刘理(刘禅之庶弟):梁王-221年 安平王-230年改
• 刘禅子(7)
• 刘璇:太子-238年
• 刘瑶:安定王-238年
• 刘琮:西河王-252年
• 刘瓒:新平王-256年
• 刘谌:北地王-259年
• 刘恂:新兴王-259年
• 刘虔:上党王-259年
• 刘理子(1)
• 刘辑:安平王-261年
• 县侯(10)
• 刘豹:阳泉侯-220年之前
• 向举:青衣侯-220年之前
• 魏延:南郑侯-230年
• 吴班:绵竹侯-231年之后
• 姜维:平襄侯-234年
• 吴懿:济阳侯-234年
• 王平:安汉侯-237年
• 马岱:陈仓侯
• 句扶:宕渠侯
• 阎竺:西城侯
• 乡侯(15)
• 申耽:员乡侯-219年(降将,续封)
• 张飞:西乡侯-221年
• 张绍:西乡侯-221年
• 马超:斄乡侯-221年
• 马承:斄乡侯-222年
• 诸葛亮:武乡侯-223年
• 李严:都乡侯-223年
• 刘琰:都乡侯-223年
• 辅匡:中乡侯-建兴(223-237)中
• 高翔:玄乡侯-231年之前
• 费禕:成乡侯-244年
• 费承:成乡侯-253年
• 张瑛:西乡侯-255年
• 廖化:中乡侯-259年
• 董厥:南乡侯-261年
• 亭侯(31)
• 关羽:汉寿亭侯-200年
• 关兴:汉寿亭侯-220年
• 关统:汉寿亭侯-220年之后
• 关彝:汉寿亭侯-220年之后
• 赵云:永昌亭侯-223年
• 赵统:永昌亭侯-229年
• 王连:平阳亭侯-223年
• 费观:都亭侯-223年
• 向宠:都亭侯-223年
• 李恢:汉兴亭侯-225年
• 李遗:汉兴亭侯-231年
• 吕凯:阳迁亭侯-225年
• 吕祥:阳迁亭侯-225年之后
• 王伉:亭侯-225年
• 陈到:亭侯-226年
• 陈震:城阳亭侯-229年
• 陈济:城阳亭侯-235年
• 袁綝:都亭侯-231年之前
• 许允:汉城亭侯-231年之前
• 李福:平阳亭侯-建兴(223-237)中
• 邓芝:阳武亭侯-234年
• 邓良:阳武亭侯-251年
• 向朗:显明亭侯-234年
• 向条:显明亭侯-247年
• 胡济:成阳亭侯-234年
• 蒋琬:安阳亭侯-235年
• 蒋斌:安阳亭侯-246年
• 刘敏:云亭侯-244年
• 马忠:彭乡亭侯-249年之前
• 马修:彭乡亭侯-249年
• 张翼:都亭侯-延熙(238-257)中
• 关内侯❲无封地的侯爵❳(11)
• 庞统:关内侯(死后追赠)-214年
• 黄忠:关内侯-219年
• 法邈:关内侯-222年
• 杨洪:关内侯-223年
• 王谋:关内侯-建兴(223-237)初
• 刘邕:关内侯-建兴(223-237)中
• 刘式:'关内侯
• 张嶷:关内侯-254年之前
• 张护雄:关内侯-254年
• 宗预:关内侯-约255年
• 陈粲:关内侯-258年
获諡的大臣
君主列表及年号一览
艺术作品错误
刘备当时称帝所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汉,曹魏政权为了否定其延续汉祚的国号而蔑称为蜀国。蜀汉是后世为了区分西汉以及东汉而称,自己是不会自贬正统地位而称蜀国或蜀汉的。而在当今有关三国的书籍、文学、作画、影视、游戏及电游等会有这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