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他担任侍书(朝廷书法教师)数十年,因书见重,历仕数朝,位至太子少傅,封河东郡公,追赠太子太师。他工于书法,尤其精通碑版楷书,开创「柳体」这一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最后的楷书书体,成为唐朝楷书艺术最后的完善者。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送梨帖〉跋》等。
生平
柳公权生于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柳子温官至丹州刺史、追赠尚书右仆射,兄长柳公绰官至兵部尚书、追赠太子太保。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公权登进士第。初仕秘书省校书郎,久不升迁。十四年(819年),被夏绥银宥节度使李听辟为掌书记。次年穆宗即位,柳公权入京奏事,被早已欣赏其书法的穆宗留下,即日拜右拾遗,担任翰林侍书学士(朝廷书法教师)。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长期担任侍书。因不受重用,乃托兄长柳公绰向宰相李宗闵求助,于大和五年(831年)出放翰林院。
大和八年(834年),柳公权奉诏再次担任侍书,是为人生最大转折点。文宗数次试图消灭宦官势力,但均以失败告终,遂政治理想破灭,日渐愁苦,而常召柳公权入宫中侍讲诗文、书法。柳公权深得文宗器重,恩宠日加,不断升迁封爵。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晋爵河东郡公,八年(854年)拜太子少傅。书艺精湛,地位显赫,因此作品贵重当世,求其书碑版者甚多。懿宗咸通六年(865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通经学,而不作文字传世;晓音律,却不爱作乐;能为辞赋,而在应制之外罕作诗;家中富贵,而不在意仆人盗窃财物。吴鸿清认为这体现了柳公权的思想深受禅宗之影响。
书作
柳公权绝大多数作品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只有约二十件,以及部分为伪作或有真伪争议的作品。
碑版楷书作品多书于地位显赫的后期。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此外还有《冯宿碑》、《刘沔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等,近年又新出土《回元观钟楼铭》、《杨承和碑》、《严公贶墓志》。《李晟碑》、《苻璘碑》则被判定为伪作。
小楷作品有《〈洛神赋十三行〉跋》、《常清静经》、《九疑山赋》。伯希和于敦煌遗书中取得《金刚经》拓本,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但因书写时间早而风格接近晚期,真伪存在争议。《消灾护命经》则被判定为伪作。
行、草作品多为书信作品。《〈送梨帖〉跋》是柳公权唯一可确信的墨迹,纸本已佚,止存延光室照片。《蒙诏帖》亦为纸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真伪存在争议。其馀拓本有《年衰紫丝靸鞋张兰亭诗帖》、《圣慈帖》、《伏审帖》、《十六日帖》、《奉荣帖》、《辱问帖》、《尝瓜帖》、《泥甚帖》等。绢本《兰亭诗卷》素有名气,但错字甚多,被判为伪托之作。
;碑版楷书
File:唐 柳公权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jpg|《回元观钟楼铭》
File:唐 柳公权 冯宿碑.jpg|《冯宿碑》
File: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整拓.jpg|《玄秘塔碑》
File:唐 柳公权 神策军碑.pdf|《神策军碑》
;其他作品
File:送梨帖 柳公权跋.jpg|《〈送梨帖〉跋》
File:唐 柳公权 蒙诏帖.jpg|《蒙诏帖》(有争议)
File:唐 柳公权 金刚经拓本.pdf|《金刚经》(有争议)
File:Lanting -Liu Gongquan.jpg|《兰亭诗卷》(伪作)
艺术成就
柳公权将毕生精力投入在书法艺术上,诸体皆擅,尤以楷书最为著称。早年广泛学习锺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颜真卿等前辈书家的特色,其五十九岁所书的《钟楼铭》仍集前人之面貌。至其六十岁所书的《冯宿碑》,乃开始展现个人风貌,最终创造出新的楷书书体——「柳体」。
与欧、虞、褚、颜等相比,柳体的最大特点在于结构:内紧外松,中宫紧密,四周舒放,笔势向内收拢,向外拓张;动态感强烈,打破对称均衡之势。在笔画上亦有特色:灵活多变,轻重有致;爽利迅疾,一往无前。《旧唐书》以「劲媚」评价柳公权的书法。
;柳体结构用笔分析
柳体书法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因其字体较为壮丽,其字体并在后世被称为「柳体」。其中也与欧阳询的「欧楷」、颜真卿「颜体」并列书法三大字体。
结构特点
柳体楷书强调「中宫紧凑,气势外包」。其中中宫紧凑则是指在结字时字型笔划较为贴近,气势外包则是指笔划骨力遒劲,形成一种视觉冲击。例如「东」、「者」、「天」在结笔过程中的撇划即为「势」。
以下为基本笔画:
• 横:藏锋起笔至末端,顿笔出圆回锋。
• 竖:逆锋向左上起笔,顺势而下。即为悬针竖。若为垂露竖,则向左后顿笔回锋。
• 竖勾:起笔与横相似,行笔至前段后向上渐渐出勾。
• 横折:藏锋起笔,向上逆锋后向下圆起圆收。
• 对点:顿笔向上提出尖,右点则向右提出尖。行笔方法与左相似。
• 圆点:与对点相似,例如「兼」字的上头为对圆点。
• 掠(撇):逆锋起笔在顺势向外出锋。
• 柳叶撇:露锋起笔,顺势出锋。
• 宝盖点:逆锋起笔出方,向下圆收。
• 浮鹅钩:逆锋起笔,向下后转为横画。再出构。
• 捺:逆锋起笔,向下为横。向上出锋,需注意与「颜体」相似为月牙状。
柳体书法强调「主宾兼让、上宽下窄、左右并行、上紧下松」,若遇到类似于「区」的字型,则必须要留上头为短横。其中「食」、「贤」,若字型较大则必须为「反捺」。若遇到「家」字,则第一为「长掠」,其后两为「短掠」。
File:玄秘塔碑 者.jpg|「日」部极窄,仅占长横三分之一;右竖末端延长并向内弯曲,笔势内收;「耂」部短横肥而长横瘦,起笔方而收笔圆,轻重变化有致;长撇爽利,笔画尽而笔势犹张,一往无前
File:玄秘塔碑 家.jpg|竖弯钩弧度小,接近竖钩,使结构内紧外松
File:玄秘塔碑 风.jpg|横折弯钩弯曲幅度大,内收而外拓
File:玄秘塔碑 唐.jpg|「广」或「厂」类部件的撇画起笔靠近中线,而非横画起笔处
File:玄秘塔碑 东.jpg|字上部「口」类部件的两竖极度倾斜,笔势内收
File:玄秘塔碑 赐.jpg|「易」或「昜」类部件的横折钩,横画左低右高(前人多左高右低),竖笔弧度小,横竖之间夹角小,笔势向右上方射出
File:玄秘塔碑 街.jpg|四周笔画伸长,笔势向外拓张
File:玄秘塔碑 天.jpg|「大」类部件的撇画低,捺画高,形成倾斜的三角形,富有动态感
世人多将用笔遒健、结字紧劲的柳体与雍容庄重的颜体并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张志和认为,柳体将唐人楷书对法度的严格要求推到了极致,笔画的精细入微、结构的严谨规矩都无人可比,从而成为「唐楷书艺术的最后完善者」。吴鸿清认为,柳体「为楷书书体的发展画上了句号」,此后中国书法史上再也没有人创造出新的楷书书体。
柳公权书法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蔡京、蔡卞、秦桧、米芾、赵秉文、耶律楚材、揭傒斯、王铎、永瑆、溥心畲等人的书法都有取法柳公权之处。不过在现今,当代书家较少以柳体系统为取径。
File:元 耶律楚材 送刘满诗卷.jpg|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File:宋 蔡京 鶺令颂跋.jpg|蔡京《鶺令颂跋》
轶事
笔谏
唐穆宗即位之后柳公权入朝上奏,遂受到唐穆宗召见。并说「我在佛寺见过你的字迹,思考很久了」。于是封柳公权为右拾遗,充翰林院侍书学士。后改至右补阙兼司封员外郎。唐穆宗荒淫无道,一天曾向柳公权说「笔该如何写好字?」柳公权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穆宗默然改容,并知道柳公权这是用笔劝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