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佛圖澄為西域人,少年時在烏萇國出家,後至罽賓從學。
他深入經藏,深明佛理,同時又擅長方技咒語。
晉永嘉四年(310年),79歲的佛圖澄到西晉首都洛陽,原準備在此建立寺院,但因為發生永嘉之亂而不能成功。
晉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準備南攻建康。其部下郭黑略為佛圖澄弟子,引佛圖澄見石勒。佛圖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變出青蓮,並勸其少行殺戮。當時本將殺戮之人,大多獲救。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竺佛圖澄,並諮以國事。
後趙建武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349年1月13日),竺佛圖澄於鄴宮寺圓寂,享壽117歲。
影響及貢獻
佛圖澄在亂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統治階級的崇信,再利用宗教力量來安定人民,推展佛教,是漢傳佛教早期極為重要的宣教家。
他注重戒律,平生「酒不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為僧團立下良好的傳統。他的德行與學識,為佛教義理的傳入展開新頁,下啟鳩摩羅什與道安。
軼聞
佛圖澄據傳可以通過在手掌上塗上油和灰即可洞察千里以外的事情,就像在對面看一樣,同時還能夠聽佛塔上的鈴聲來預言,沒有不靈驗的。例如在建平四年(333年)四月,無風的一天,佛塔只有一個鈴鐺發聲,便預言道「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當年,石勒病死。
石勒死後,石虎對佛圖澄的禮遇甚厚:上朝時尊稱為大和尚,並命令群臣起立以示尊敬,並命令李農每天拜訪、太子以及官員每五天朝見一次。
佛圖澄與石虎父子
由于佛圖澄無所不知,鄴城人在一起時都互相告訴對方,「不要動歪腦筋,和尚(佛圖澄)知道你的心思。」佛圖澄在的地方,沒人敢向其方向吐口水大小便的。同時,對其弟子背後議論師傅的進行勸誡。後趙建武三年(337年)石虎的第一任太子石邃不滿父親欲圖弒父,想先扣下能預知的佛圖澄然後殺了,翌日,佛圖澄在其徒弟僧會的幫助下沒被石邃留住,躲過了一劫。並委婉地告訴了石虎,直到石邃作亂,石虎才明白。
建武十四年(348年)七月,石虎的第二任太子石宣與其胞弟石韜不和將要互相殘殺,佛圖澄在寺內為石宣解鈴音,對石宣說「胡子洛度」(胡人之子落難)。石宣臉色大變,說:「這話說的是什麼?」佛圖澄不便明說,只得撒謊道:「我這個老胡人身為修行人,不能像山居之人那樣沉默修行,又受到這麼優厚的待遇,難道這不是洛度(落難)嗎?」。接著他盯著後到寺的石韜,暗示其身上有血腥味。後來佛圖澄對石宣和石韜的母親杜珠說,堤防賊人,杜珠反問到「你老糊塗了,哪有賊人?」,佛圖澄改口說,「人所有的六情,都是賊。老的自然難免,只要少的不糊塗就行。」後來石宣準備在石虎辦喪的時候弒父,結果在佛圖澄的幫助下石虎躲過一劫。石宣最後被捕,佛圖澄聞訊前來勸說石虎:「陛下若慈恕此罪,福澤綿長;如果就此虐殺了石宣,石宣的冤魂將會化成彗星下掃鄴宮。」 石虎沒有聽從勸誡。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匹妖馬,馬鬃馬尾都有火燒過的樣子,從中陽門進,從顯陽門出,往東跑往東宮,都進不去,跑向東北方向,沒多久就不見了。佛圖澄聽說後嘆息說:「災禍就要降臨了。」之後石虎在太武殿前大宴群臣,佛圖澄吟唱:「殿啊,殿啊,棘木長成樹林,將要刺壞人們的衣服。」石虎命令挖開殿石查看,發現下面長有棘木。冉閔的小字就是棘奴,冉閔後來滅了石虎的趙國。
弟子
竺佛圖澄的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等人。
佛圖澄的弟子極多,有遠從天竺、康居來從學的。弟子之中,泰山僧朗,安令首尼,皆是重要的弘教人才。但是在他弟子之中,最重要的則是道安。
評價
支遁:(佛圖澄同石勒、石虎等石家人交往,)「他這是把石虎當作海鷗鳥啊。」引用比喻來說明佛圖澄一心只想宣揚佛法,沒有趨炎附勢之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