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期
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封江陵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蕭子懋在兄弟中最為清恬,有心思,廉讓好學。七歲時,母阮淑媛病重,請僧道。有人獻蓮花供佛,眾僧以銅罌(一種盛貯器)盛水漬其莖,欲其開花不萎。蕭子懋流涕禮佛:「若使阿姨(蕭子懋是庶出,故稱生母為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此花不萎。」七日齋戒完畢,花更鮮紅,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讚是蕭子懋之孝感所致。
建元四年六月丙申(482年7月14日),進封晉安王,食邑二千戶。
出鎮地方
齊武帝永明三年正月甲申(485年2月16日),出任持節、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諸軍事、南中郎將、南豫州刺史,四月,因四哥豫章王世子蕭子響(出繼叔父蕭嶷)出鎮豫州而解除都督之職。永明四年,進號征虜將軍。因南豫州新置,能服役的百姓少,加蕭子懋領宣城太守。
永明五年正月戊子(487年2月10日),改任監南兗兗青徐冀五州諸軍事、後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如故。永明六年十一月庚申(489年1月2日),改任監湘州諸軍事、平南將軍、湘州刺史。永明七年,加持節、都督。永明八年,進號鎮南將軍。期間謝朓曾作《酬王晉安》。蕭子懋撰《春秋例苑》三十卷上奏,齊武帝嘉之,下敕令交付秘閣。永明九年,親府州事。永明十年,入為侍中,領右衛將軍。永明十一年,遷散騎常侍、中書監,尚未上任,武帝就因皇弟雍州刺史蕭嶷去世而認為需要有威望的人代為鎮守邊地,于二月癸卯(493年3月25日)改任蕭子懋為持節、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征北將軍、雍州刺史,給鼓吹一部,解除第八子隨郡王蕭子隆的雍州都督之職。武帝下敕教蕭子懋守邊之略,並將蕭子懋先前請求的杜預親手所定《左傳》及《古今善言》賜給他。
蕭子懋曾將茶米分給屬官。
永明十一年(493年),皇孫蕭昭業登基,蕭子懋即本號為征北大將軍。蕭子懋見新帝年幼,時事艱難,圖謀自全,打造兵器,並想脅迫駐軍雍州治所襄陽的征虜將軍陳顯達做自己的將帥,卻被陳顯達密信向權臣蕭鸞告發,于是于隆昌元年正月丁未(494年1月23日)被改任都督江州刺史,留下所部西楚部曲助守襄陽,僅率白直俠轂自隨。陳顯達被召回京,向蕭子懋辭行,蕭子懋說:「我是天王,怎能單身上任?我請求帶二三千人自隨。」陳顯達說:「您真的這麼做就是違詔了。且此間人亦難可收用。」蕭子懋默然,陳顯達于是離去。蕭子懋也只得上任。
勤王被害
蕭鸞掌握朝政後,大肆誅殺高帝、武帝子孫。延興元年(494年)蕭子懋加侍中。九月,蕭子懋得知叔父鄱陽王蕭鏘、弟弟蕭子隆被害,與參軍周英、防閣陸超之合謀,在江州起兵,傳檄荊、郢。防閣董僧慧攘袂(捋起袖子,激憤之狀)指出宋孝武帝曾以江州起兵成功。蕭子懋意圖接出母親阮太妃,于是派使者送信到京城,阮太妃告知同母兄于瑤之,于瑤之騎馬向蕭鸞告發。于是蕭鸞假黃鉞,內外戒嚴,派中護軍王玄邈前往討伐蕭子懋。王玄邈起初堅辭不肯去,但平西將軍王廣之奉命征討後,王玄邈也不得已奉旨。軍主裴叔業與于瑤之先襲江州治所尋陽,自稱郢州行司馬。蕭子懋派三百人守湓城,裴叔業趁夜順流而下襲擊之,城局參軍樂賁開門獻城。蕭子懋在稽亭渚備下船隻,聞訊據州自守。他手下多是襄陽人,都願意一戰,裴叔業也忌憚,派于瑤之勸說蕭子懋:「如果回京,還能做散官,不失富貴。」蕭子懋沒有及時出擊,眾人沮喪。蕭子懋又聽信于瑤之兄長中兵參軍于琳之,派于琳之賄賂裴叔業。于琳之到了以後,就請求捉拿蕭子懋立功。軍主徐玄慶率四百人隨于琳之進入州城,蕭子懋左右奔散,只剩周英及外兵參軍王皎入城,蕭子懋感慨:「不意吾府有義士二人。」于琳之率二百人拔刀殺入。蕭子懋笑道:「不意渭陽(典出秦康公與晉文公,指甥舅之情),翻成梟獍!」罵道:「小人何忍行此事!」于琳之以袖遮面,下令將蕭子懋殺死,時年二十三歲。蕭子懋的故人們擔心獲罪,無人敢至,只有周英、王皎、董僧慧號哭盡哀,為其喪殯。蕭子懋被平定後,蕭鸞上表送回黃鉞。
王玄邈知道董僧慧是蕭子懋的同謀,逮捕了他。董僧慧認罪,但說願為主人死,不恨,希望等主人大斂後被處死。王玄邈感佩其義,答應了,告知蕭鸞,于是董僧慧被發配東冶(掌工徒鼓鑄之事的官署),每說到起兵時的事,就悲傷不能自己,後來收到蕭子懋九歲的兒子蕭昭基用二寸絹寫的信和附錢五百,說:「此郎君書也。」悲慟而卒。
陸超之因清靜為蕭子懋所知。蕭子懋敗亡後,于琳之勸其逃亡,他回答:「人皆有死,此不足懼。吾若逃亡,晉安的家屬就沒人照顧了,我也擔心為田橫門客所笑。」王玄邈等以其有義,想將其囚拿還都,但陸超之端坐待命時,被貪圖賞賜的周姓門生從背後斬殺,頭墜而身不殭。王玄邈嘉其節,厚為殯斂。周姓門生為陸超之抬棺,棺材突然下墜壓住他的頭導致他斷頸而死,人們都說這是天道報應。
家庭
子:蕭昭基,生于486年。
作品
《晉安王子懋集》四卷,隋朝收錄一卷。
評價
• 《南齊書》贊曰:晉安早悟。
屬官
府佐
;南中郎府(485年-486年)
• 王諶,晉安王南中郎長史,行府事
• 王融,晉安王南中郎行參軍
;征虜府(486年-487年)
• 劉彪,晉安王征虜記室參軍
;後軍府(487年-488年)
• 沈憲,晉安王後軍長史
;平南府(488年-490年)
;鎮南府(490年-492年)
;征北府(493年-494年)
• 蕭坦之,晉安王征北諮議參軍
• 裴叔業,晉安王征北諮議參軍,領中兵參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