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來自長洲莊渠李氏家族。高祖李恕(號彥行);曾祖魏琳(又作李琳,字以誠,號梅軒),因其從母的丈夫魏士珣無嗣,李琳出嗣魏家並改姓為魏。祖父魏鍾(又作李鍾,字元律,號樸隱)為魏琳次子;父魏奎(又作李奎,字孟文,號竹泉)為魏鍾長子。母張氏。叔父魏壁(又作李壁,字仲文,號橘泉)為魏鍾次子,其長子光祿寺典簿魏庠(又作李庠,字子秀,號東溪)的長女嫁歸有光。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應天鄉試第二名舉人,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七名,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南京刑部雲南司主事,升陝西司員外郎、廣東司郎中,改兵部職方司郎中,正德九年(1514年)養病,十六年(1521年)起為廣東按察司副使,丁父憂,服闋,起為江西按察司副使,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起為河南按察司副使,七年(1528年)改太常寺少卿,同年改大理寺右少卿,八年(1529年)升國子監祭酒,充經筵講官,同年改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館,九年(1530年)致仕歸里。二十二年(1543年)卒,二十四年(1545年)贈禮部右侍郎,諡恭簡。與胡世寧、李承勛、余祐並稱「南都四君子」。
著作
魏校著有《周禮沿革傳》、《春秋經世》、《大學指歸》、《六書精蘊》、《莊渠遺書》等書。黃宗羲著《明儒學案》卷二有《恭簡魏莊渠先生校》篇介紹其生平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