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出生於官宦世家,祖父吳振棫官至雲南巡撫,父親做過山西雁平兵備道。早年隨祖父宦遊四方,師從俞樾,光緒二年(1876年),鄉試中舉;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進士及第。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後升任國史館協修。光緒十七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一年,任會典館畫圖處纂修、次年任會典館畫圖處幫總纂。光緒二十二年,任功臣館纂修。光緒二十三年,任四川學政。任內創設新式學堂,採購西學圖書。光緒二十七年,任本衙門撰文。光緒二十八年,任政務處幫總辦;次年改雲南鄉試副考官、湖南學政。光緒三十一年,任政務處總辦、次年署理湖南提學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東渡日本,考察學制。光緒三十三年,署湖南布政使、湖南提法使。宣統元年,任湖南提學使,創建稻田中學。任內從牙厘、礦務等局撥款,創辦省校;又定捐為三路師範之用,創辦優級師範學堂。宣統三年(1911年)夏,乞老告歸。
辛亥革命後,在上海以遺老自居,1916年秋,返杭州,長時間隱居于杭州,與馮煦、樊增祥等組「超社」、「逸社」。1924年歿于杭州學官巷。
著作
著有清末史料筆記《蕉廊脞錄》八卷,國聞、里乘、忠義、經籍、金石、書畫、嘉言、雑記。清亡,以殉國諸賢忠義不可沒,成《辛亥殉難記》。
家族
祖吳振棫。子吳士鑒。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