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邃于經學,通性命之理,紹興辛未(1151年)進士,複中宏辭科,判建康府。歷知信州、台州,頗有政聲,是宰相王淮的親家。倡經制之學,為「金華學派」創始人,學術思想上同陳亮、葉適最為同調。宋淳熙壬寅(1182年),朱熹於七月十九日至九月,先後六次給宋孝宗皇帝上奏狀,彈劾唐仲友,要求嚴懲貪官汙吏。朱熹在《按唐仲友第一狀》,斥道:「知台州唐仲友催督稅租,委是刻急……急于星火,民不聊生。」;《按唐仲友第三狀》中指責其「百端阻節搜檢,生出公事不可勝計」,前後列舉唐仲友八大罪項。野史《齊東野語》亦載朱熹逮捕官妓嚴蕊,試圖屈打成招,嚴蕊寧死不從,並道:「雖然身為賤妓,有太守有濫,罪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誣士大夫!」後來,事件鬧到皇帝耳裡,認為是「秀才爭閑氣」,吏部尚書鄭丙亦稱朱熹「近世士大夫所謂道學者,欺世盜名,不宜信用」,遂將朱熹調任,此案轉由岳飛後人岳霖處理,嚴蕊無罪開釋。仲友後來不復出仕,益致力於著書教育。其學「不專主一說,苟同一人,隱之於心,稽之於聖經,合者取之,疑者闕之」(《宋元學案·說齋學案》)。並認為「聖人之傳道必以心,其端則始於至誠力學。後世求其說而不得,流入釋、老。以為道者當超詣頓解,徑進於聖人之域,相與用心不可測度之地,而學問修為之功幾於盡廢,捕風捉影,卒無分毫之得。」
全祖望將唐仲友所為經制之學與呂祖謙兄弟的性命之學、陳亮的事功之學相提並論,全祖望說:「乾、淳之際,婺學最盛,東萊兄弟以性命之學起,同甫(陳亮)以事功之學學起,而說齋(指唐仲友)則為經制之學」(《宋元學案·說齋學案》)。著述頗富,主要有《方經解》、《諸史經義》、《愚書》、《帝王經世圖譜》等。
家庭
• 父唐堯封為侍御史,仕至直龍圖閣·朝散大夫。
• 長子唐士俊
• 次子唐士特
• 三子唐士濟
注釋
參考書目
• 道光《金華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