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朝稱制,掌握實際大權,所以有些史書把它作為武則天的年號,不過大部分史書還是把它作為唐中宗的年號。該年號僅僅使用1個月又6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六,684年2月26日)後,唐中宗就因一句戲言被母后武則天抓住把柄而廢黜,第二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七,684年2月27日)
建年號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四丁巳日(683年12月27日),天皇(唐高宗)李治在東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宮貞觀殿駕崩。過了兩天,即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六己未日(683年12月28日),皇太子李哲在先帝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唐中宗。同年十二月十一甲子日(684年1月3日),中宗正式受冊為皇帝,尊母親、天后 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太后(以下稱「太后」),太后遂于當日臨朝稱制。
第二年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684年1月23日)改元嗣聖。嗣,繼承;聖,聖人、先聖、聖王、聖帝,指先帝唐高宗;「嗣聖」即繼承先帝遺志的意思。
大事記
中宗一戲言
弘道二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公元684年1月23日),改年號為嗣聖,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把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的職位從普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安岳縣)參軍提升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陽縣)刺史。
正月初十癸巳日(684年2月1日),任命左散騎常侍韋弘敏 為太府寺卿(九卿之一)、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于宰相級別),接替于去年十二月三十除夕(684年1月22日)被罷免的宰相郭正一。
同年,杞王兼沔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刺史李上金、鄱陽郡王兼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刺史李素節以及義陽(隨駙馬權毅在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宣城(隨駙馬王勖在穎州做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兩位公主得知父皇高宗的訃告後,從外地趕赴東都洛陽奔喪。左武衛將軍檢校左羽林將軍黑齒常之升遷為左武衛大將軍。
唐中宗想把國丈韋玄貞再從豫州刺史提升為侍中(門下省長官、宰相中的第二位),還想封自己乳母的兒子為五品官。中書令(中書省長官、首席宰相)裴炎據理力爭,堅持認為不可。中宗發怒,對左右侍臣說道:「我就算把整個天下讓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難道就稀罕一個侍中的職位嗎?!」 裴炎害怕了,退出後把此事向太后稟報,兩人便密謀定下了廢黜中宗、另立新帝的計劃。
武后廢中宗
嗣聖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太后駕臨東都洛陽的皇宮正殿——洛陽宮乾元殿,召集百官。中書令裴炎與原北門學士成員中的三人——中書侍郎劉禕之、左驍衛大將軍檢校左羽林將軍程務挺和右領軍大將軍檢校右羽林將軍張虔勖率兵進入大殿,宣太后之令,廢中宗為廬陵王,把廢帝扶下殿。廢帝問道:「我有何罪?」太后道:「你想把天下讓給韋玄貞,怎麼會無罪?」 于是把廢帝囚禁在別的地方,而剛剛當上皇后的韋氏也被廢了,家屬更被發配嶺南。
武后立睿宗
中宗被廢後第二天,即嗣聖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兒子、豫王兼洛州牧(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李旦為皇帝,是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決于太后,讓睿宗在別殿居住,不得幹預朝政。立豫王妃劉氏為皇后。同一天,大赦天下,改元文明,「嗣聖」年號被廢止。
出生
• 高力士(684年生,可能生于使用年號「嗣聖」期間)
• 安樂公主
逝世
• 大唐飛騎十餘人:因欲跟隨廢帝廬陵王李哲而被告發,而後被殺,但時間存疑。
其他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無
• 使用同一年號的其他政權及其君主:
• 朝鮮半島的新羅神文王金政明。
•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反對太后的兵變,號稱「匡複」,複稱「嗣聖元年」,但很快被鎮壓。(詳見光宅大事記)
• 同名年號:無
紀年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