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資治通鑒外紀

資治通鑒外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66375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work
name資治通鑒外紀
name資治通鑑外紀
authority-wikidataQ15934837
link-wikipedia_zh資治通鑑外紀
ctext-workctp:work:wb214059
creatorperson:劉恕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史類一)}}》: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十卷
indexed-inwork:文獻通考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經籍考二十》:《資治通鑒外紀》十卷
    juan-size 10
indexed-inwork:宋史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史類一)}}》: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十卷
    juan-size 10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史類一)}}》: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十卷
    stated-category 編年
indexed-inwork:郡齋讀書志郡齋讀書志·卷五正史類編年類》:《資治通鑒外紀》十卷
    juan-size 10郡齋讀書志·卷五正史類編年類》:《資治通鑒外紀》十卷
資治通鑒外紀》,原名「資治通鑑前紀」,共十卷,起三皇五帝(約前3000年),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是北宋劉恕作品。

劉恕在編輯《資治通鑑》期間,不滿意司馬光《通鑑》文不起上古,只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的大事。治平三年(1066年)劉恕曾請教司馬光:「『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經不可續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劉恕在病亡前六百天,患中風症,手腳癱瘓,只好經口述方式,由長子劉羲仲撰稿,完成《資治通鑒外紀》十卷、《疑年譜》一卷。書成不久,即行逝世。

劉恕在《資治通鑑外紀》序曰:「本朝去古益遠,書益繁雜,學者牽于屬文,專尚《西漢書》,博覽者乃及《史記》、《東漢書》,而近代士頗知《唐書》。自三國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識。承平日久,人愈怠惰。莊子文簡而易明,玄言虛誕而近理,功省易習,陋儒莫不尚之。史學浸微矣。」他在給司馬光的信中說:「他日書成,公為前後紀,則可刪削《外紀》之煩冗而為《前紀》,以備古今一家之言;恕雖不及見,亦平生之志也。」這部書常捨《左傳》而取《國語》,又多取先秦諸子書的史料,失之於濫,且未加考證,是其缺點。

顯示更多...: 目錄   注釋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1
郡齋讀書志1
文獻通考1
宋史1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66375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