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桐是保守派人物之一,固守理學,極端愛清愛國,對西方文化技術不屑一顧,光緒時身居高位,讒言慈禧力挺義和團等民粹運動,其子徐承煜也很排外,但私下好玩洋物。庚子事變時,徐桐家反遭到拳民掠奪,大受羞辱。北京陷落後,受兒子建議,懸樑自殺,以免被聯軍與慈禧追究。著有《治平寶鑑》。
生平
徐桐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選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實錄館協修等職。坐修改中卷乾磨勘,罷職。咸豐十年(1860年),特賞檢討。
同治帝登位後,在上書房行走。任太常寺卿、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企圖為光緒皇帝收繼義子溥儁的己亥立儲事件,徐桐力主支持,其實幕後為劉豫師之謀劃。
徐桐治理學,敵視西洋文化。徐桐府邸位于東交民巷,他厭惡與洋人為鄰,署其門聯曰:「望洋興嘆,與鬼為鄰。」徐桐主張借義和團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對外宣戰,奏請慈禧太后下詔「無論何省何地,見有洋人在境,徑聽百姓殲除」。亦信陰門陣。
但義和團進據北京期間,徐宅被拳民搶掠,他本人更被拳民拖出公審,此時已八十歲的徐桐要跪地苦苦哀求才避過虐待。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徐桐懸樑自縊。
其三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亦為主戰派,慈禧太后處死主和五大臣時任監斬官。徐桐自盡後,徐承煜埋其屍於後院。而徐家婦女由幾歲至八十多歲集體自殺。後徐承煜為日軍捕獲,被清廷處死。《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按約懲辦主戰大臣,褫徐桐職務,剝奪卹典,隨即論罪棄市,以其先死免於追究。徐桐六子徐仁昭和八子徐忠昭逃往易州白楊村居住,民國初前綏遠將軍貽穀亦投靠徐家在此居住。
徐桐府邸位于今東城區東交民巷與台基廠大街相交處的東南角。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府邸為比利時使館占用,現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紫金服務中心。
曾收藏宋徽宗舊藏的古琴「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