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孫奭

孫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ctext:686950

關係對象文獻依據
typeperson
name孫奭
name-style宗古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儒林一》:孫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
associated-placeplace:博平縣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儒林一》:孫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
born962
authority-cbdb21382
authority-wikidataQ45398532
authority-wikidataQ30946191
link-wikipedia_zh孙奭
associated-dynastydynasty: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35 經部·四書類一》:宋孫奭撰。
(962年 - 1033年),字宗古,宋代經學家。北宋博州博平(今山東茌平)人,後遷居須城(今山東東平)。

幼年師從王徹,學習五經。王徹死後,其門人數百。孫奭精通經術,有問經的人,都為他們解析微旨,眾人驚服,年輕時在家鄉講授諸經。端拱二年(989年)九經及第,授莒縣(今山東莒縣)主簿,升遷為大理評事、國子監直講。宋太宗親臨國子監,召孫奭講《尚書·說命》,講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時,引經諷勸。太宗褒賞,賜五品服。宋真宗時任諸王府侍讀,再擢拔為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貶至河陽知縣。孫奭生性方直,守道自處。據事理,陳己見,深得皇帝器重,也為時人所敬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皇上將迎「天書」,奭對曰:「臣愚,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也?」多次勸阻真宗祀汾陰。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判國子監。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真宗欲祀太清宮,孫奭又上疏反對,指出明皇之跡不可效,並作《解疑論》。孫奭繼承了「夫民,神之主也」的重民輕神的傳統,對「勞民事神」的迷信活動進行批判,並建議「抑損虛華,斥遠邪佞,罷興土木」。于是出知密州。二年後,遷左諫議大夫。後任給事中天禧年間,朱能獻《乾祐天書》,他複上書力斥其妄。宋仁宗即位,擇名儒為侍讀,命孫奭擔任翰林侍講學士,每講至君昏國亡之事,必反覆規諷。參與修《真宗實錄》。孫奭奉敕與邢昺等校定諸經正義,考正《尚書》、《論語》、《孝經》、《莊子》、《爾雅》等書的謬誤,用以補充陸德明《經典釋文》的不足。天聖四年(1026年)宋仁宗命孫奭等人詳校唐代律疏,天聖七年(1029年)校畢刊行。孫奭等曾撰《律音義》一卷與律文並行。知審官院,判國子監。丁父憂起複以後,累遷兵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後改禮部尚書,以太子少傅致仕。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卒於家,得年七十二。有《賡載集》,已佚。有子孫瑜。

曾在宮中講學二十餘年,奉敕校定趙岐《孟子注》。今本《孟子正義》即孫奭所著。朱熹《朱子語錄》則謂邵武士人假託,非奭所注。《四庫全書總目題要》從之,後收入《十三經註疏》,是諸註疏最劣的一種。平生著作有《經典征言》五十卷、《崇祀錄》、《樂記圖》、《五經節解》、《五服制度》、《解疑論》、《真宗實錄》。另著《孟子音義》、《爾雅釋文》等書。 對法律有所研究,著有《律文音義》1卷,《律令釋文》1卷。《孟子正義》十四卷、《律文音義》一卷,今存。《爾雅釋文》一卷,佚。

顯示更多...: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來源條目

主題關係
孟子音義creator

文獻資料引用次數
河南通志2
東都事略2
續資治通鑑8
御定淵鑑類函2
山東通志2
萬姓統譜2
大清一統志2
續資治通鑑長編17
山堂肆考8
東都事略5
宋史紀事本末1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
古今紀要1
史傳三編2
直齋書錄解題4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2
楝亭書目2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2
宋史13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
氏族大全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686950 [RDF]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