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李固相貌奇特,年輕時便以學問而著名,師事荀淑,而不應朝廷的徵辟。
漢順帝劉保時多有天災,陽嘉二年(133年),郎顗、衛尉賈建推薦李固。李固上言宦官與外戚之弊,並建議消去乳母宋娥的封土、降外戚梁冀等的官職、謹慎尚書的人選和裁置宦官的數量。當時,馬融、太史張衡並對策。劉保以李固為第一,拜李固議郎,諸宦官皆謝罪。宋娥與宦官作飛章誣陷李固,大司農黃尚、僕射黃瓊替李固求情,李固又得拜議郎,出為廣漢郡雒縣令。李固自解印綬歸家,年中,大將軍梁商請其為從事中郎。李固勸告梁商整頓政事後可以功成身退,梁商不聽。
永和元年(136年),司空王龔為太尉。宦官誣陷太尉王龔,李固請求梁商施加援手,王龔得以釋罪。十二月,象林人反。
永和二年(137年)五月,日南人反。交阯刺史樊演發九真、交阯兵去救援。七月,九真、交阯士兵不滿調度而反。
永和三年(138年),劉保召群臣議事,大臣們建議發荊、揚、兗、豫四州兵。李固反駁,其大意為九真、交阯過于遙遠,士兵傷、叛會很多,不如任用良將,使叛者自攻。朝廷依計行事,六月,叛者降。
荊州盜賊經年不能平,于是任用李固為荊州刺史。李固赦其罪過,令其自相招降,半年內平定了荊州。李固推薦前桂陽太守欒巴、長沙太守趙歷、桂陽太守辛巳,又奏江夏太守孔疇、南郡太守為昆、南陽太守高賜等貪污。高賜等人賄賂大將軍梁冀,梁冀飛書急救,李固不理,梁冀便徙李固為泰山太守。泰山盜賊數年不定,李固裁減郡兵,以恩信招降,一年內將其平定。
漢安元年(142年)八月,劉保遣八使巡行諸郡。因使者杜喬奏李固郡政為第一,徵李固為將作大匠。李固上書推薦人才,又遷李固為大司農。李固與廷尉吳雄建議罷免先前八使所劾奏的宦官親屬,並考察三府的令史與尚書郎,劉保同意。李固又與光祿勳劉宣建議考察太守,亦被接受。
建康元年(144年)八月,衝帝劉炳即位,年二歲,太后梁妠掌權。李固為太尉,與梁冀錄尚書事。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劉炳崩,徵清河王劉蒜與勃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到京師。因為外有盜賊,梁妠打算等待諸侯到京師後再發喪,李固勸說後,梁妠即日發喪。李固以劉蒜年長有德,勸說梁冀立之,梁冀不聽。梁妠與梁冀立年八歲的劉纘為帝,梁妠依舊掌權。當時為劉炳選造陵墓,李固建議以漢殤帝時的制度,于劉保陵墓中建其陵,以省役費,獲得同意。當時梁妠信任李固,有所聽從,但梁冀專政,多與李固有衝突。劉保時,官員多不講資歷,李固曾奏免百餘人。被免之人有怨,于是順梁冀之意作飛章誣陷李固。梁冀請梁妠治其罪,梁妠不聽。飛章或為馬融所寫,但也有不同的意見。
本初元年(146年),梁妠要將妹妹梁女瑩嫁于蠡吾侯劉志,徵其到京師。閏月,梁冀忌憚劉纘聰慧,令近臣下毒,劉纘急召李固,未及多言而崩。李固劾舉侍醫,梁冀畏懼自己的陰謀洩露,非常厭惡李固。李固聯名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寫書給梁冀,勸其謹慎選擇繼位者,說:「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梁冀召大臣議。李固、胡廣、趙戒、大鴻臚杜喬皆以劉蒜有賢德且尊親,當繼位。梁冀屬意劉志,頗不得意。先前,劉蒜沒有對宦官曹騰還禮,得罪了宦官。曹騰夜中去見梁冀,勸說道:「劉蒜嚴明,不如立劉志,可保富貴。」明日,梁冀言辭激烈,群臣皆服,唯有李固、杜喬堅持意見,梁冀罷會。李固又上書勸說梁冀,梁冀大怒,說梁妠罷免李固。梁妠與梁冀終立劉志為帝,年十五,梁妠掌權。李固知道自己危險,遣三子歸鄉。
建和元年(147年),宦官唐衡、左悺向劉志進讒言,說李固、杜喬認為他不堪帝位,劉志因而怨恨二人。十一月,甘陵人劉文與南郡人劉鮪欲立劉蒜為帝,事發被殺。梁冀因此誣陷李固與其同謀,將其下獄。李固的門生王調、河內人趙承等數十人替李固訴冤,梁妠將其赦免。洛陽人高呼萬歲。梁冀害怕,以舊案誣陷李固。馬融為梁冀寫章,長史吳佑說:「李公之罪,成於卿手。李公即誅,卿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郡守奉旨殺害李固,時年五十四。死前,李固給胡廣、趙戒寫書,質問其為何順從梁冀,並預感「漢家衰微,從此始矣。」李固二子,李基、李茲皆死獄中,小子李燮得以逃脫。梁冀將李固曝尸街頭,敢收尸者加罪。學生郭亮、董班去守尸,梁妠不加罪,允許其將李固埋葬。李固的弟子整理李固所寫的文章,作《德行》一篇。李固之死開啟了清流、濁流之爭,也為黨錮之禍埋下了伏筆。
家庭
祖父
• 李頡,博士
父
• 李郃,司徒
子女
• 李基,字憲公,長史
• 李茲,字季公,長史
• 李文姬
• 李燮,河南尹
堂弟
• 李歷,字季子,奉車都尉
影響
毛澤東推薦江青讀李固的《遺黃瓊書》,告誡她立身處世「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人貴有自知之明」。
江青:
可讀李固給黃瓊書。就思想文章而論,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職務就是研究國內外動態,這已經是大任務了。此事我對你說了多次,不要說沒有工作。此囑。
毛澤東
1974年11月20日
延伸閱讀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