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數據維基 |
墨子閒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ctext:774047

《墨子》一書在中國長期備受冷落,乾隆年間汪中為墨子說了幾句公道話,即被斥為「名教之罪人」。《墨子》書中保留有大量科學知識,如:力學、幾何、光學,到了清朝中葉,迫于時局艱難,才開始有大量的學者考據。孫詒讓寫《墨子閒詁》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在這之前,《墨子》長期以來「傳誦既少,注釋亦稀,樂台舊本,久絕流傳,闕文錯簡,無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曉」。他吸收王念孫、王引之、洪頤煊、戴望、俞樾、黃紹箕、楊葆彞等人的研究成果,集眾家之大成。
孫詒讓甚至還參考西學。例如《經上第四十》:「仳,有以相攖,有不相攖也」便引用《幾何原本》的「所云兩線于同面行至無窮,不相離亦不相遠而不得相遇為平行線」原理。又如《經上第四十》:「無久之不止,有久之不止。」一句,孫引牛頓之言,「二語似即力學永靜永動之理,而與奈端(牛頓)靜者不自動、動者不自止之例亦複冥契。」作者認為墨子不僅論述了「辯」、「名」 的涵義以及方法和作用,同時還提出了「明故」「知類」說。黃紹箕稱《墨子閒詁》:「先生此書,援聲類以訂誤讀,採文例以移錯簡,推篆籀隸楷之遷變,以刊正訛文,發故書雅記之晻昧,以疏証軼事。」俞樾嘆此「自〈墨子〉以來,未有」之書。
此書校正形訛之字多達六百四十餘處,《墨子閒詁·敘》中說:「間者,發其疑忤;詁者,正其訓釋」。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高度評價孫詒讓的成果。他說:孫詒讓「覃思十年」,「集諸家說,斷以己所興,得成《墨子閒詁》十四卷,複輯《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舊敘》,合為附錄一卷;複撰《墨子傳略》、《墨子年表》、《墨子傳授考》、《墨子緒聞》、《墨學通論》、《墨家諸子鉤沉》,各一篇,合為《墨子後語》二卷。俞蔭甫序之,謂其『自有《墨子》以來,未有此書。誠哉然也!……蓋自此書出,然後《墨子》人人可讀。現代墨學複活,全由此書導之。』」缺點是當時孫詒讓所見版本較少,重點還以是畢沅校版為主,輔於「吳匏奄殘抄本」、「道藏本」、「堂策檻本」等(後二書還不是原書,僅取顧廣圻等人的校記),承襲了畢校版的錯誤,甚至是刻錯之字。吳毓江撰《墨子校注》更正了《墨子閒詁》的一些錯誤。
文獻資料 | 引用次數 |
---|---|
清史稿 | 2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