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南朝宋年間
祖父王偃,曾任職南朝宋右光祿大夫,贈開府儀同三司。父王攸,曾任南朝宋太宰中郎,贈給事黃門侍郎。
王亮因是名家子弟,在宋末得選尚公主,拜駙馬都尉、秘書郎。
南朝齊年間
累遷南朝齊高帝子桂陽王蕭鑠文學、高帝孫南郡王蕭長懋友、秘書丞。齊武帝永明年間,與秘書監謝朏造《四部書目》,共一萬八千一十卷。武帝子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請才俊組成士林館,讓畫工畫像,王亮也參與。遷中書侍郎、大司馬從事中郎,出為衡陽太守,因南方地勢低下潮濕,辭不就官,遷給事黃門侍郎。不久拜晉陵(屬南徐州,廣陵東南)太守。在任上,清廉公正有美政。時晉陵令沈巑之性粗疏,經常說話犯王亮家諱,王亮不堪忍受,于是請求他人取代沈巑之。沈巑之怏怏,說:「下官因犯諱被代,不知明府諱。若為攸字,是『無骹尊傍犬』(「猷」字)嗎?還是『犬傍無骹尊』(『猶』字)?是有心攸(『悠』字)?還是無心攸(『攸』字)?請求告訴。」王亮不穿鞋下床赤腳跑了,沈巑之撫掌大笑而去。
蕭鸞做宰相時,聞其政績,讚美他,引為領軍長史,很是稱讚結納。蕭鸞即位為齊明帝後,累遷王亮為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行事有條理有次序,遷侍中。建武末年,為吏部尚書。
永泰元年(498年),明帝殺宗室高帝子河東王蕭鉉等,指使侄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高帝孫臨川王蕭子晉、武帝孫竟陵王蕭昭胄、太尉陳顯達、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沈文季、尚書沈淵、沈約、王亮奏蕭鉉等罪行請求誅殺,又不認同,眾人再奏,才認同。
當時尚書右僕射江祏管朝政,多所進拔,為士子所歸。王亮因選官職責所在,常持異議。鮑幾家貧,因母親年老,拜訪王亮求官,王亮一見就嗟嘆讚賞,舉為舂陵令。起初王亮還未擔任吏部郎時,因江祏是明帝表弟,和他很交好,江祏稱讚他,使得他更被明帝所器重,後來他就疏遠了江祏。這時,江祏又與他親密如初。永元元年(499年)江祏伏誅,群小梅蟲兒、茹法珍等用事,凡所除拜的官員,都緣于內寵,王亮不能制止,外表似乎周詳審慎,其實沒有明鑑,其所選官其實拘泥于資歷次第,當世不認為這些官員有能力。列校任昉因奉承梅蟲兒,被任為中書郎,去感謝王亮,王亮曰:「卿應該謝梅(蟲兒),怎麼忽然謝我。」任昉羞慚而退。後王亮累次加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中護軍。十月,王亮以通直散騎常侍吏部尚書、領太子左衛率被任為尚書左僕射。皇帝東昏侯任意殘殺,酷刑肆行,王亮依附取悅,最終免于被殺。同年,王亮加授侍中、丹陽尹。王亮聞後軍行參軍周舍之才而高興,闢為主簿,政事多委之。後王亮又被加封為一千五百戶開國縣侯。
朝議欲以領右軍將軍出監南徐州陸慧曉為侍中,王亮說:「濟、河需要人,如今咱且從朝廷借出,以鎮南兗州。」「如今朝廷很弱,應該拒敵為上。」于是以陸慧曉為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加督。
徐孝嗣被誅後,王亮堂兄太子詹事、中領軍王瑩總管朝政,奪取徐孝嗣住宅,取徐孝嗣封號枝江縣侯封自己。王亮說:「此非盛德也。」王瑩怒言自己當初不為徐孝嗣賞識之事,時人都說他失德。王亮當朝,雖然素來和王瑩關係不好,但時常想引王瑩與自己同事,遷王瑩尚書左僕射,尚未拜官,雍州刺史蕭衍起兵到新林,朝廷內外百官都在路上相迎,那些不能脫身的人也派人從小路表態效忠,只有王亮不派人。東昏侯以囚徒配軍,于朱雀門內每天斬一百餘人。王亮苦諫,東昏侯不從。兼衛尉張稷、輔國將軍王珍國參與殺害東昏侯後,召王亮等成列坐于殿前西鐘下,商議欲立湘東嗣王蕭寶晊為新帝,時任領軍王瑩建議咨問征東將軍(即蕭衍),張稷也同意了迎接蕭衍,王亮默然,于是眾臣遣國子博士范雲等帶著東昏侯的首級出使石頭城迎接蕭衍。城內安定後,大家只推舉王亮為首。王亮、王瑩等數人出見蕭衍,作揖。朝士都到了,唯有王亮在後,穿著裙子和鞋。蕭衍說:「人跌倒了卻不去扶,這種宰相有什麼用?」王亮答:「若其可扶,明公豈有今日之舉!」蕭衍沒有怪罪他。蕭衍開霸府,以王亮為大司馬長史、撫軍將軍、琅琊清河(屬青冀州,靠近魏齊邊境)二郡守。蕭衍被封為梁公,王亮以使持節兼太尉授蕭衍相國、揚州牧印綬及梁公璽紱。蕭衍授王亮侍中,中興二年(502年)正月,守尚書令,固辭不拜,于是被任為侍中、中書監,兼尚書令。
南朝梁年間
四月,蕭衍受禪建立南朝梁,史稱梁武帝,王亮以兼太保、中書監、兼尚書令奉皇帝璽紱。武帝遷王亮為侍中、尚書令、中軍將軍,引參佐命,封豫寧縣公,邑二千戶。
天監元年(502年)八月,武帝制定《梁律》,以王亮、時任侍中王瑩、時任尚書僕射沈約、時任吏部尚書范雲、長兼侍中柳惲、給事黃門侍郎傅昭、通直散騎常侍孔藹、御史中丞樂藹、太常丞許懋等參議斷定,定為二十篇。
二年(503年)正月,轉左光祿大夫,侍中、中軍將軍如故。當年,正月初一朝廷會見各國賓客時,王亮稱病不登殿,卻在別省設宴,談笑自若。數日後,梁武帝詔公卿問訊,王亮面無病容,樂藹奏其大不敬,商議判處他棄市。武帝下詔削其爵,廢為庶人。
尚書左丞范縝曾與王亮同台為郎,有交情,不給親戚錢財,只給王亮。四年(505年),范縝趁武帝設宴華光殿求讜言(正直慷慨之言)時為王亮說情,稱「司徒謝朏本有虛名,陛下卻提拔他;前尚書令王亮頗有政體,陛下卻拋棄他」,武帝聞言變了臉色,范縝固執不已,「我不拜訪其他人,只拜訪王亮;不把錢給其他人,只給王亮」,武帝不悅。時任御史中丞的任昉彈劾范縝,得詔准,武帝下詔詰問范縝十條,極言王亮之過失。范縝因而被徙廣州。《南史》認為范縝始終剛直,為王亮得罪也不足為怪。王亮閉門不通賓客,喪母后居喪盡禮。
八年(509年),詔起用為秘書監,不久加通直散騎常侍,數日後遷太常卿。九年(510年)正月,轉中書監,加散騎常侍,五月卒,詔賻錢三萬,布五十匹。謚曰煬子。
王亮獲罪時,故人都不與他來往,只有周舍顧念舊恩。王亮死後,周舍又親自料理其喪葬,為世人所稱讚。
評價
• 《梁書》:王亮生活在亂世時,權勢地位都顯現了。他對于取捨的把握,怎麼會和微子、箕子、比幹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等到擁護新朝建立,承蒙寬容的政治,成為輔助帝王創業的大臣,他本來就會在心裡感到慚愧。他自取廢棄敗亡,不算不幸。《易經》說:「不是自己應該憑藉的東西卻憑藉了,自己一定會招致危險。」王亮仕途的進退失當,主要是他失去了應該憑藉的,可惜啊!
• 《南史》論曰:奉光(王瑩字)、奉叔,並得官成齊代,而亮自著寒松(比喻堅貞的節操),固為優矣。
延伸閱讀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