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今說海》是明代
陸楫、黃標編纂的文言筆記小說叢書,共142卷。
陸楫是禮部侍郎陸深之子,以父廕由廩生入太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輯有《古今說海》,所收為「古今野史、外記、說、語、藝書、怪錄、虞初神官之流」,是書保存了許多稀見的說部資料。為了編纂《古今說海》大部頭叢書,陸楫及黃標、姜南、顧定芳、瞿學召、唐努、顧名世等十三人參與編輯、校書工作。其中黃標為陸深之外甥,藏書甚富,其出藏書三十卷以助編選。《古今說海》編纂期間,陸深臂痛多疾,加上陸楫體弱多病,不勝繁劇,故《古今說海》編校工作,大都由黃標執行。《古今說海》內容大量取材自《太平廣記》和《說郛》,起自唐代,終于明代正德、嘉靖之際,共輯錄筆記小說一百三十五種,分「四部七家」,計有:說選部,包括小說家和偏記家;說淵部,別傳家;說略部,雜記家;說纂部,包括逸事家、散錄家和雜纂家。其下依類相從,分成小錄、偏記、別傳、雜記、逸事、散錄和雜纂七家。
《古今說海》存在誤題、妄改和不著撰人問題,而且篇目重複。「說淵部」收錄六十四部小說,與今本《太平廣記》篇目重複者有《靈應傳》、《洛神傳》、《吳保安傳》、《崑崙奴傳》、《鄭德璘傳》、《李章武傳》、《韋自東傳》、《趙合傳》、《杜子春傳》等五十部。陳大康認為《古今說海》開啟後世小說匯編「妄造書名而且亂題撰人的風氣」。篇目重複現象還發生在「說畧部」與「說纂部」,例如《默記》第十一則與《行營雜錄》第三十三則皆載歐陽脩及其侄女事。又,《聞見雜錄》第十五則與《山房隨筆》第二十則均載揚州瓊花無雙事。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雲間陸氏儼山書院家刻刊行的《古今說海》為最早刊本。清初纂修《四庫全書》時,因政治因素刪去《遼志》、《金志》和《蒙韃備錄》三書,只保留139卷。清道光元年(1821年)苕溪酉山堂主人邵松巖重刻。民國四年(1915年)上海進步書局據道光本重排石印刊行142卷。
顯示更多...: 注釋 參考書目
注釋
參考書目
• 俞頌雍:《〈古今說海〉考》,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2007
• 趙春輝:〈黃標與《古今說海》新考〉,《明清小說研究》,頁177-188。
以上介紹摘自維基百科;若有錯漏,敬請在維基百科上修改
來源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