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總錄部 壽考 |
2  | 洪範五福,其一曰壽,詩人之述黃弦紫籩、紀大耋,皆其事也。蓋夫民稟天地之中以生其札瘥夭,閼中道而殞者,不可勝數矣。乃有筇ū齒齒,皤皤華皓,而筋力靡耗,精爽不衰,以至飾巾待期,啟手無恨。此乃康寧終命,盡其天年者歟!傳之所載,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順人之享,年及於耄期,誠足貴矣。三代而下,悉用論次,其有百歲以上至數百歲者,豈特稟異氣哉? |
3  | 周太公望呂尚者為太師,佐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於營邱。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 |
4  | 衛武公年九十五,警於國人,曰:「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而舍我也。必恭恪於朝,夕以警我。聞」一言志誦,納之以訓道。 |
5  | 敏邱人,齊人也。桓公見之曰:「叟言年幾何?」對曰:「臣年八十三」。公曰:「美哉壽也」。 |
6  | 《老子,周守藏室之吏也。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
7  | 榮啟期年老,白首衣弊服、鼓琴樂。孔子問曰:「先生年老而窮,何樂也?」啟期曰:「吾有三樂:天生萬物,以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人生以男為貴,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命有傷夭,吾年九十餘,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居,常以守終,何不樂乎?」 |
8  | 唐祖,魏人也。年九十餘,會齊、楚約攻,魏祖謂魏主曰:「老臣請西,說秦令兵出」。可曰:「敬諾」。遂約車遣之。見秦,遽發兵救之。 |
9  | 漢東園公飫鏘壬綺里季、夏黃公四人,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惠帝為太子,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來以為客。 |
10  | 班壹,避地於樓煩。當孝惠、高后時,以財雄邊,年百餘歲,以壽終。 |
11  | 伏生者,濟南人,故秦博士也。孝文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聞,伏生能治,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老不能行,乃詔太常掌故,晁錯往受之。 |
12  | 張蒼為丞相,免後,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母,妻妾以百數,嘗孕者不復幸。年百餘歲卒。 |
13  | 馮唐文帝時,為車騎都尉。景帝立,以唐為楚相。武帝即位,求賢良,舉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為官,以子遂為郎。 |
14  | 申公,楚人。武帝遣使迎之,至問治亂之事,時年八十餘。 |
15  | 轅固生武帝時,以賢良徵,固已九十餘。 |
16  | 公孫宏,武帝時為丞相、御史大夫。年八十,終丞相位。劉辟︹為光祿大夫,守長樂衛尉,時已八十矣。 |
17  | 蘇武為典屬國,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 |
18  | 趙充國為後將軍,甘露二年薨,年八十六。 |
19  | 夏侯勝,為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
20  | 韋賢,為丞相致仕。八十二薨,孫賞為大司馬、車騎將軍,亦年八十餘,以壽終。 |
21  | 嚴君平,蜀人。卜筮於成都,年九十餘,遂以其業終。蜀人愛敬之。 |
22  | 貢禹為光祿大夫,上書曰:「犬馬之齒八十一,乞骸及身,出居鄉里,死無恨矣」。 |
23  | 後漢樊重,湖陽人,貲至巨萬,縣中推為三老。年八十餘終。 |
24  | 郭諼大中大夫卒,時年八十六。 |
25  | 嚴光,建武十七年,複特徵,不至。年八十,終於家。 |
26  | 郭丹為司徒,坐考隴西太守鄧融,事無所據,策免,卒於家,年八十七。 |
27  | 伏恭為司徒,乞骸骨,年九十。 |
28  | 第五倫為司徒,上疏乞身,卒,年八十餘。 |
29  | 馮魴為執金吾,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帝許之。其冬,為五更,詔魴朝賀就列侯位。元和二年卒,時年八十六。 |
30  | 魯恭為司徒,以老病策免。卒,年八十一。 |
31  | 郭躬習小杜律,為郡法曹掾,用法平,年九十五卒。 |
32  | 袁湯為太尉,以災異策免。卒,年八十六。 |
33  | 薛包為侍中,稱疾,賜告歸。年八十餘,以壽終。 |
34  | 王堂為汝南太守,免歸家。年八十六,卒。 |
35  | 李充,為左中郎將,年八十,以為國三老,安帝時嘗進見,賜以几杖,卒於家。 |
36  | 樓望,少習《嚴氏春秋》。為左中郎將。年八十,永元十二年卒於官。 |
37  | 蔡順以至孝稱。舉孝廉,不能遠離墳墓,遂不就。年八十,終于家。 |
38  | 楊統位至光祿大夫,年九十卒。 |
39  | 楊厚為侍中,病免歸。年八十二,卒於家。 |
40  | 胡廣為太傅、錄尚書事,時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壯, |
41  | 冷壽光年可百五十六歲,行容成公御婦人法。嘗屈頸喬息,鬚渚錐色理如三,四十時老,死於江陵。 |
42  | 計子勛者不知何郡,縣人皆謂數百歲。 |
43  | 唐虞魯女生者,皆與華佗同時。唐虞道赤眉張步家居里落,若與相,及死於鄉里,不其縣。魯女生數說顯宗時事甚明,了議者疑其時人也。董卓亂後,莫知所在。 |
44  | 折像,廣漢人。能通京氏《易》,好黃老。卒,年八十四。 |
45  | 李邰為太尉,策免,年八十餘,卒於家。 |
46  | 廖扶,汝南人。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就,號「北郭先生」。年八十,終于家。 |
47  | 王真,上黨人,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李尤少以文章顯,為樂安相。年八十三卒。 |
48  | 法真前後四徵,終不降居,友人郭正稱之曰:「可謂百世之師者矣」。乃共刊石頌之,號曰元德先生。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壽終。 |
49  | 檀敷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家去。年八十,卒於家。董扶學圖讖,為蜀郡屬國都尉,去官還家,年八十二。張儉建安初,徵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逆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餘,卒於許下,年八十四。 |
50  | 華佐一名舉孝廉,辟大尉府,皆不就。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
51  | 甘始東、郭延年、封君達三人皆方士,壽皆百餘歲及二百歲。 |
52  | 陳寔為太邱令。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 |
53  | 楊彪為司徒,免,年八十四。黃初六年薨。 |
54  | 趙岐為太常,年九十餘,建安六年卒。先自為壽藏,圖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為贊、頌。 |
55  | 吳祐為河間相,因自免。歸家不復仕。躬灌園,蔬以經書,壽藏教授。年九十八,卒。 |
56  | 張皓為司空,年八十三卒。 |
57  | 魏田豫為衛尉,稱疾乞遜位,拜太中大夫,食卿祿。年八十二薨。 |
58  | 管寧累徵不至,正始二年卒,年八十四。 |
59  | 胡昭,居陸渾山中。嘉平二年,公車特徵,會卒,年八十九。拜子纂郎中。 |
60  | 焦先,字孝然,隱者也,亡時年八十九矣扈累,字伯重,京兆人。初平中,山東人有青牛先生者,字正方,客三輔,年似五六十者,人或親識之,謂其已百餘歲矣。累隨正方游學。嘉平中,年九十,病亡。 |
61  | 張盅志不仕,學兼內外。正始元年,戴任鳥之鳥,巢置乓醅,指婷湃嗽唬悍虼,鱷任鳥}陽鳥而巢門陰,此凶祥也。乃援琴歌詠,作詩二篇,旬日而卒,時年一百五歲。 |
62  | 蜀孟光為大司農,嘗直言,無所回避,為代所嫌。後坐事免官,年九十餘卒。 |
63  | 來敏以語言不節,前後數貶削,後主以敏為執慎將軍,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年九十七。景曜中卒。 |
64  | 杜瓊,字伯瑜。少受學於仕安,精究安術,後為太常,年八十。 |
65  | 吳士燮為交趾太守,在郡四十餘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
66  | 呂岱為大司馬,九十六卒,子凱嗣,遺令殯以素棺、疏巾、布衣、臥崴,橢制務從約儉,凱皆奉行之。 |
67  | 晉太宰、安平王孚,泰始八年薨,時年九十三。 |
68  | 王祥,字休徵,為太保,疾篤著,遺令訓子孫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啟手何恨」。 |
69  | 劉匚司空薨,時年九十一。 |
70  | 鄭袤拜司空,固辭,以疾就第,薨,年八十五。 |
71  | 石鑒,元康初為太尉,年八十餘,克壯慷慨,自遇若少年,時人美之。 |
72  | 顏含為光祿勳致仕二十餘年,年九十三卒。 |
73  | 何琦養志衡門,不交人事,前後徵闢,皆不就。年八十二,卒。 |
74  | 許孜,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終身。年八十餘,卒於家。 |
75  | 黃泓,魏郡人。為慕容通史靈臺諸署統。喟芤、岳瞎榧疑鋪糊拿,厥蹌昃攀七卒。 |
76  | 崔遊,為氏池長,以病免,就家拜郎中。卒,年九十三。 |
77  | 續咸貞,素好學,為並州從事中郎。沒于石勒,年九十七,死于石季龍之世。 |
78  | 鮑靚為南海太守,嘗見仙人陰君授道訣,百餘歲卒。戴作吳末為臺吏,後⒉〔皇擻猩袷蹌臧聳餘,所占驗者,不可勝紀。 |
79  | 陳訓,歷陽人。為諫議大夫,去職還鄉。善占候,年八十餘卒。 |
80  | 丁潭,為光祿大夫,卒,年八十。 |
81  | 譙秀,巴西人。遭蕭敬叛亂,避難宕渠川中,鄉人宗族馮依者以百數。秀年八十,眾人以其篤老,欲代之負擔。秀拒曰:「各有老弱,當先營救,吾氣力自足堪,此不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後十餘年,卒於家,年九十餘。范粲,陳留外黃人,為太宰中郎,後稱疾不出不言。三十四年卒,年八十四。 |
82  | 郭荷,雒陽人。明究群籍,特善史書。張祚徵為太子友,上疏乞還。年八十四,卒。 |
83  | 公孫永,襄平人。隱平郭南山,年餘九十,操尚不虧。 |
84  | 單道開好山居後,入羅浮山,獨處茅茨,蕭然物外。年百餘歲,卒于山舍。 |
85  | 宋纖不應辟命,張祚徵為太子友,遷太傅,不食而卒,年八十二。 |
86  | 後秦姚興時,西胡梁國兒為鎮北將軍,封平輿男,年八十餘卒。 |
87  | 《宋傳:隆為太常,博學多通,特精三禮。卒,年八十三。 |
88  | 營浦侯遵考,高祖族弟。元徽初卒,年八十二。 |
89  | 顧琛,元徽中為員外常侍、中散大夫。卒,年八十六。 |
90  | 劉鎮之丫泳┛諼、闖⒂φ、糴嵋、宰蠊飴淮蠓、蜥綺瘓馱嘉二年,年九十餘,卒于家。 |
91  | 王元謨,為南豫州刺史,加都督。性嚴刻,少恩薨,年八十一。 |
92  | 裴松之,字世期。為國子博士,致仕,卒,年八十。 |
93  | 南齊徐伯珍,隱居九松郊疑跗惡佬值芩娜私園資紫嘍,允比撕、粑、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
94  | 王琨為侍中,卒,年八十四。 |
95  | 沈鱗士,字沆,蹺廡宋淇等艘。居不仕卒,年八十六。梁袁昂為司空、侍中。薨,年八十。 |
96  | 賀魑,步兵校尉,領《五經》博士。天監九年,遇疾,卒于館,時九十。 |
97  | 孫謙,為零陵太守,天監九年,以年徵為光祿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潔,甚禮異焉。每朝見,猶請劇自效。高祖笑曰:「朕當使卿智,不使卿力」。十四年,詔曰:「光祿大夫孫謙,清慎有聞,白首不怠。高年舊齒,宜加優秩。可給親信二十人,並給杖」。謙年逾九十,強壯如五十者,每朝會躒∠,戎詰焦門。十五年,卒於官,時年九十二。高祖為舉哀,甚悼惜之。 |
98  | 顧思遠,鍾離人。新渝侯映為北徐州刺史,徵還。思遠挺義行部伍中,映見甚老,使人問,對曰:「年一百一十二歲,凡七娶,有子十二,死亡略盡。今唯小者,年已六十,又無孫息,家闕養乏,是以行役」。映大異之,召賜之食,食兼於人。簡其頭有肉角,長寸許,遂命後車載還都,謁見天子,與之言往事,多異所傳。擢為散騎侍郎,賜以俸宅,朝夕進見,年一百三十卒。又普通中北侵,攻穰城,城內有人年二百四十歲不復能食,銜ㄒ曾孫婦乳,聞文帝命勞之,賜以束帛。 |
99  | 荊州上津鄉人張元始,年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至年九十七方生兒,兒遂無影。將亡,與人告別,乃至山林樹木,處處履行,少日而終,時人以為知命。湘東王愛奇重異,留其枕。 |
100  | 後魏元法僧為太尉始安王薨,年八十三。 |
101  | 裴安祖,河東聞喜人。州辟主簿。年八十三,卒于家。 |
102  | 長孫嵩,太武時為太尉、北平王。薨,年八十。長孫道生,太武帝時為司空、上黨王。薨,年八十二。嚴棱,太武帝時為中山太守,有廉清之稱。年九十,卒于家。 |
103  | 寇贊為南雍州刺史。贊在州十七年,甚獲公私之譽。年老,表求致仕。真君九年卒,年八十六。 |
104  | 王憲,為并州刺史。及遷京師,以憲元老,特賜錦繡、布帛、錦採爾羞禮膳。獻文帝天安初卒,年八十九。 |
105  | 李崇獻,文帝時為北幽州刺史,卒年八十一。 |
106  | 刁雍,晉人。為特進、征南大將軍。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 |
107  | 高允,太和三年為鎮南大將軍,領中書監。高祖詔允議定律令。雖年漸期順,而志識無損,猶心存舊職,搜考史書,談說舊事,了無所遺。十一年卒,年九十八。 |
108  | 尉元,太和十三年為司徒,以年老致仕。十七年七月,元疾篤,高祖親幸省疾。八月,元薨,時年八十一。 |
109  | 羅結,代人。為侍中,年一百七歲,精爽不衰。後詔聽歸老,賜太東川以為居業,并為築城,即號曰羅侯城。年一百二十歲卒。 |
110  | 梁祚為散令,清貧守素,不交勢貴。年八十七,太和十二年卒。 |
111  | 王琚,閹人也。高祖時,累遷散騎常侍,養老於家,常飲牛乳如處子。太和二十年卒,時年九十。 |
112  | 游明根,高祖時為五更。太和二十三年,卒於家,年八十二。 |
113  | 爾朱代勤,高祖末,假寧南將軍,除泗州刺史。卒,年九十一。 |
114  | 新興公丕,仕歷六世,垂七十年,位極公輔。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 |
115  | 傅永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熙平元年卒,年八十三。北齊侯莫陳相為太傅、汾州刺史。武平中,薨於州,年八十三。 |
116  | 斛律金,為太師、咸陽郡王。天統三年薨,年八十。後周寇雋,為驃騎將軍。保定三年卒,時年八十三。高祖嘆惜之。 |
117  | 熊安生,字植之。武帝宣政元年,徵拜露門學博士、下大夫。其時年已八十餘。尋致仕,卒於家。 |
118  | 樂遜為東揚州刺史,卒,年八十二。 |
119  | 張羨為司城中大夫,卒,年八十四。 |
120  | 姚僧坦,為太醫下大夫,至隋開皇三年卒,時年八十五。 |
121  | 隋沈重,吳興武康人。仕梁為太常卿。後周大象二年,來朝京師。開皇三年卒,年八十四。 |
122  | 裴政,開皇中為襄州總管,卒官,年八十九。 |
123  | 楊慶,字伯悅。開皇中,為儀同三司。年八十九,終於家。庾季才為太史中大夫,藝術精通,後免職,以半祿歸第。所有祥異,使人就家訪焉。仁壽三年卒,年八十八。公孫景茂,大業初,為淄州刺史,卒官,年八十七。 |
124  | 柳儉,大業末以上大將軍卒於家,時年八十九。 |
125  | 敬肅字宏儉。大業末,以前潁川郡丞終於家,時年八十。唐裴矩,貞觀初為民部尚書,年八十而精爽不衰。 |
126  | 歐陽詢,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加銀青光祿大夫、宏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年八十餘卒。虞世南字伯施,為秘書監,後表請致仕,優制許之,仍授銀青光祿大夫、宏文館學士。祿尋卒,年八十一。 |
127  | 褚亮為員外散騎常侍、宏文館學士,後致仕。卒,年八十八。 |
128  | 邱和,為特進,貞觀十一年卒,年八十六。 |
129  | 傅奕,貞觀中為太史令,年八十餘,卒於官。 |
130  | 李百藥,貞觀中任宗正卿,卒時年八十五。張俊裔,貞觀中為國子祭酒,致仕,卒,年八十三,上為之輟朝三日,贈禮部尚書,陪葬昭陵,謚曰康。 |
131  | 趙宏智,高祖朝為國子祭酒、崇賢館學士。卒,時年八十三。 |
132  | 張道鴻少遊名山,得服食之術。後居人間,每餌金丹,時年一百四十六歲。 |
133  | 甄權精曉藥術,為天下之最。初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後稱疾免。貞觀十七年,權年一百三歲,太宗幸其家,視其飲食,訪以藥性,因授朝散大夫。 |
134  |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自云開皇辛酉歲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詢之鄉里,咸云數百歲人話齊、周間事,歷歷如眼見,以此參之,不啻數百歲人矣。永淳元年卒。李客師,衛國公靖之弟,為冠軍大將軍。總章二年卒,時年九十。 |
135  | 許敬宗,高宗朝為中書令,又冊拜太子少師。久之,抗表乞骸骨,詔聽致仕,加特進,俸祿如舊。及薨,年八十一。 |
136  | 丘行恭,為右武侯大將軍。請致仕,拜光祿大夫。卒,年八十。 |
137  | 賈敦實為懷州刺史。永淳初,以年老致仕。及病篤,子孫迎醫視之,敦實曰:「未聞良醫能治也」。不肯服藥。垂拱四年卒,時年九十餘。 |
138  | 高智周,永淳中為左散騎常侍,卒,年八十二。 |
139  | 劉仁軌,光宅初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年八十四。 |
140  | 王及善為內史,聖歷二年,拜文昌左相,旬日薨,年八十二。 |
141  | 唐休婦阿闃形,朔方道行軍總管。卒,時年八十六。蘇向為太子賓客、檢校詹事,以年老致仕。卒,年八十一。 |
142  | 葉法善世為道士,法善少傳符磣、願咦讜蛺溜凶陬W詿五十年,數詔入禁中。法善生隋大業之丙子,死於開元之庚子,凡一百七歲。 |
143  | 嚴善思,為左散騎常侍,年八十五卒。善思父延,為徐州長史。子向為太常員外卿,皆年八十五,卒。向兄宙為趙郡司馬,長向十歲向卒,時宙並無恙。 |
144  | 張果,不知何許人也。時人傳其有長生祕術,自云數百歲矣。 |
145  | 王友貞,懷州河內人也。為太子中舍人,員外制置。元宗在東宮,表請禮徵之。以年老,竟辭疾不起,年九十餘卒。 |
146  | 王希夷,徐州滕人也。孤貧好道,常餌松柏葉及雜花散。元宗東巡,敕州縣以禮徵,召至駕前,時年已九十六。令中書令張說訪以道義,宦官扶入宮中,與語甚悅,授國子博士,聽致仕。尋壽終。 |
147  | 李元愷,博學善天文,口未嘗言之。年八十餘,壽終。 |
148  | 王知遠為道士,年一百十六歲。 |
149  | 潘師正為道士,師事王知遠。永淳元年卒,年九十八。司馬承禎,字子微,河內溫人。為道士,事潘師正,傳其符。砑氨冽系家服餌之道,卒于王屋山,時年八十九。 |
150  | 信安郡王頌轂,Χ年十月薨,年八十餘。元宗聞而痛惜之。 |
151  | 孫逖,父嘉之,進士擢第,又以書判拔萃,授蜀州新津縣主簿。歷曲周、襄邑二縣令,以宋州司馬致仕,卒時年八十二。 |
152  | 賀知章,開元中為秘書監,歸會稽。壽終,年八十六。裴道慶為右僕射,年九十餘,終於位。 |
153  | 王縉為平章時,元載用事,縉卑附之,元載得罪,連坐貶處州刺史。德宗登極,徵為太子賓客、東郡留守。卒,時年八十三。 |
154  | 邱為為散騎常侍,致仕。年八十餘,而繼母尚無恙於邵。貞元中,終於江州別駕,年八十一。 |
155  | 郭子儀,為尚父太傅、中書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蕭昕為太子少傅,兼禮部尚書致仕。貞元七年卒,年九十一。 |
156  | 韋倫,貞元中為太子少師致仕,卒時年八十三。 |
157  | 嗣滕王湛然,貞元中卒,年八十四。 |
158  | 歸崇敬,貞元中為兵部尚書,致仕。卒,時年八十八。 |
159  | 張萬福,貞元二十一年以左散騎常侍致仕。元和元年卒,年九十。萬福自始從軍至卒,祿食七十餘年,未嘗一日病。 |
160  | 趙宗儒為太子太傅,拜疏請老,詔以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 |
161  | 趙昌,元和六年,自工部尚書為華州刺史,候辭於麟德殿,時年八十餘,趨拜輕捷,占對詳明。憲宗退而嘆異,宣命宰臣密訪其順養之道以奏焉。 |
162  | 閻濟美為秘書監,以年邁懸車,上表陳乞,授工部尚書致仕。寶歷元年,歿于家,年近九十。 |
163  | 裴向以吏部尚書致仕享,年八十,贈太子少保。 |
164  | 張正甫以吏部尚書致仕,卒,年八十三。 |
165  | 柳公度,善攝生,年八十餘,步履輕便,位至光祿少卿。柳公權為太子少師,卒,年八十八。 |
166  | 王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在鎮二年,以老疾求代,不許,卒於鎮,時年八十八。 |
167  | 後唐錢Α為尚書令、吳越國王薨,時年八十一。 |
168  | 馬縞,長興四年為戶部侍郎。縞時年已八十,及為國子祭酒,八十餘矣,形氣不衰。 |
169  | 許寂,授工部尚書致仕,卜居于雒。時寂已年高,精彩猶健,沖淡寡言,時獨語奇怪可怪,人莫知其際。卒時年八十餘。 |
170  | 晉盧損為祕書監,拜章辭位,乃授戶部尚書致仕,退居潁川。時李金諛杲八十,善服氣導引,損以金謚。遐壽有道術,酷慕之,仍以潁川逼城市。乃卜居陽翟,立隱舍,誅茅種藥山,衣野服,逍遙於隱几之間,出則柴車鴻敝毛,自稱具茨山人。晚年與同遊五六人,於大隗山中古宮觀址疏泉,鑿坯為隱所,誓不復出。山氣多寒,被病而卒,時年八十餘,齒洳凰ザ,有壯容。 |
171  | 周宏,知齦稈蛹曜笪湮來蠼軍致仕,年九十餘卒。李建崇歷河陽、邢州兵馬留後。漢初,入為右衛大將軍,年逾七十,神氣不衰。建崇始自代北事後唐武皇,至是四十餘年,前後所掌兵麾下部曲多至節鉞,零落殆盡,唯建崇雖位不及藩屏,而康強自靡,災療陔L。祖即位,授左監門衛上將軍。廣順三年春卒,贈黔南節度使。 |
172  | 晉蕭願為太子賓客,願,唐宰相仿之曾孫也。仿入相接,賓之次,願為兒童之戲,仿謂客曰:「予豈敢得位,而喜所幸?奕世壽考,吾今又有曾孫在目前矣。願年七十餘,其母猶在,一門壽考,人罕及者。 |
173  | 楊凝式為太子少師,分司於雒。廣順中,表求致政,尋以右僕射得請。顯德初,改左僕射,又改太子太保,並懸車。以疾薨於第,年八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