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十六·經籍考四十三

《卷二百十六·經籍考四十三》[View] [Edit] [History]

1
○子小說家

·傳奇》三卷》

1
鼂氏曰:唐裴鉶撰。《唐志》稱鉶高駢客。故其書所記皆神仙詭譎事。駢之惑呂用之,未必非鉶輩導諛所致。
2
陳氏曰:尹師魯初見范文正《岳陽樓記》曰:「傳奇體耳。」然文體隨時,理勝為貴,文正豈可與傳奇同日語哉!蓋一時戲笑之談耳。《唐志》三卷,今六卷,皆後人以其卷帙多而分之也。

·摭言》十五卷》

1
鼂氏曰:唐王定保撰。分六十三門。記唐朝進士應舉登科雜事。
2
陳氏曰:定保,光化三年進士,為吳融子華婿。喪亂後入湖南,棄其妻弗顧,士論不齒。

·《金華子》三卷》

1
鼂氏曰:唐劉崇遠撰。金華子其自號,蓋慕皇初平為人也。錄唐大中後事。
2
一本題曰《劉氏雜編》。
3
陳氏曰:崇遠,五代時人。仕至大理司直。

·北夢瑣言》二十卷》

1
鼂氏曰:荊南孫光憲撰。光憲,蜀人,從陽玭、元證遊,多聞唐世賢哲言行,因纂輯之,且附以五代、十國事。取《傳》「田於江南之夢」,自以為高氏從事,在荊江之北,故命編云。
2
陳氏曰:光憲仕荊南高從誨,為黃州刺史,三世在幕府。後隨繼沖入朝,有薦于太祖者,將用為學士,未及而卒。光憲自號葆光子。

·皮氏見聞錄》五卷》

1
鼂氏曰:五代皮光業撰。唐末為餘杭從事,記當時詭異見聞,自唐乾符四年,迄晉天福二年。自號鹿門子。

·《耳目記》一卷》

1
陳氏曰:無名氏。《邯鄲書目》云劉氏撰,未詳其言。記唐末以後事。

·紀聞談》三卷》

1
陳氏曰:蜀潘遠撰。《館閣書目》按李淑作潘遺。今考《邯鄲書目》亦作潘遠,其曰遺者,本誤也。所記隋、唐遺事。

·鑒誡錄》十卷》

1
鼂氏曰:後蜀何光遠撰。字輝夫,東海人。唐證中,纂輯唐以來君臣事跡可為世鑒者。前有劉曦度序。李獻臣云「不知何時人」。考之不誤也。

·《葆光錄》三卷》

1
陳氏曰:陳纂撰。自號襲明子。所載多吳越事,當是國初人。

·後史補》三卷》

1
陳氏曰:前進士高欲拙撰。

·野人閑話》五卷》

1
陳氏曰:成都景煥撰。記孟蜀時事。乾德三年序。

·續野人閑話》二卷》

1
陳氏曰:不知作者。

·《稽神錄》六卷》

1
鼂氏曰:南唐徐鉉撰。記怪神之事。序稱「自乙未歲至乙卯,凡二十年,僅得百五十事」。楊大年云:「江東布衣蒯亮好大言夸誕,鉉喜之,館于門下。《稽神錄》中事,多亮所言。」
2
陳氏曰:元本十卷。今無卷第,總作一卷,當自是他書中錄出者。

·賈氏談錄》一卷》

1
鼂氏曰:南唐張洎奉使來朝,錄賈黃中所談三十餘事,歸獻其主。

·燈下閑談》二卷》

1
陳氏曰:不知作者。

·《啟顏錄》八卷》

1
陳氏曰:不知作者。雜記恢諧調笑事。《唐志》有侯白《啟顏錄》十卷,未必是此書,然亦多有侯白語,但訛謬極多。

·《開顏集》三卷》

1
陳氏曰:校書郎周文規撰。未知何時人。以《古笑林》多猥俗,乃於書史中鈔出可資談笑者為此篇。

·唐摭言》十五卷》

1
陳氏曰:鄉貢進士何晦撰。其序言太歲癸酉下第於金陵鳳臺旅舍。癸酉者,開寶六年也。時江南獨未下,晦蓋其國人歟?

·《洛陽搢紳舊聞記》十卷》

1
陳氏曰:丞相曹國張齊賢師亮撰。所錄張全義治洛事甚詳。

·太平廣記》五百卷》

1
鼂氏曰:皇朝太平興國初,詔李昉等取古今小說編纂成書,同《太平御覽》上之。賜名《廣記》。
2
夾漈鄭氏曰:《太平廣記》乃《太平御覽》中別出。《廣記》一書,專記異事。

·鹿革事類》三十卷,《鹿革文類》三十卷》

1
鼂氏曰:節《太平廣記》事實成一編,曰《事類》;詩文成一編,曰《文類》。蔡蕃晉如所撰。晉如博學,通書音律,能屬文,與十父相友善。

·洛中記異》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秦再思記五代及國初讖應雜事。

·洞微志》十卷》

1
鼂氏曰:皇朝錢希白述。記唐以來詭譎事。

·《清異錄》二卷》

1
陳氏曰:稱翰林學士陶穀撰。凡天文、地理、花木、飲食、器物,每事皆制為異名新說。其為書殆似《雲仙散錄》,而語不類國初人,蓋假托也。

·《乘異記》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張君房撰。其序謂「乘者,載記之名;異者,非常之事」。蓋志鬼神變怪之書。凡十一門,七十五事。
2
陳氏曰:咸平癸卯序,取「晉之《乘》之義也。君房又有《脞說》,家偶無之。晁公武讀書志》以《脞說》為張唐英君房撰。又言君房著《名臣傳》、《蜀檮杌》、《雲笈七籤》行於世。按君房,祥符、天禧以前人,楊大年《改閑忙令》所謂」紫微失却張君房「者,即其人也。嘗為御史,屬坐鞫獄貶秩,因編修《七籤》,得著作佐郎。《七籤》序自言君房蓋其名,非字也。唐英,字次功,熙、豐閒人,丞相商英天覺之兄,作《名臣傳》、《蜀檮杌》者,與君房了不相涉,不知鼂何以合為一人也?其誤明矣。

·括異記》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張師正撰。師正擢甲科,得太常博士。後游宦四十年,不得志,於是推變怪之理,參見聞之異,得二百五十篇。魏泰為之敘。

·《祖異志》十卷》

1
鼂氏曰:皇朝聶田撰。田,天禧中進士,不中第,至元祐初,因記近時詭聞異見一百餘事。天禧至元祐七十餘年,田且百歲矣。康定元年序。

·楊文公談苑》八卷》

1
鼂氏曰:皇朝宋庠編。初,楊公億里人黃鑒裒撰平生異聞為一編,庠取而刪類之,分為二十一門。
2
陳氏曰:鑒書初名《南陽談藪》,宋公刪其重復,改曰《談苑》。

·歸田錄》十卷》

1
鼂氏曰:皇朝李畋撰。畋,蜀人,張詠客也,與范鎮友善。熙寧中致仕,歸,與門人賓客燕談忘倦,門人請編錄之。又名《該聞錄》書》錄解題《作十卷。又有雜詩十二篇,係于後·

·江鄰幾雜志》三卷》

1
鼂氏曰:皇朝江休復撰。休復,歐陽永叔之執友。其所紀精博,絕人遠甚。鄰幾,其字也。又名《嘉祐雜志》。

·開談錄》兩卷》

1
鼂氏曰:皇朝蘇耆撰。舜卿之父也。記五代以來雜事,下帙多載馮道行義。

·《文會談叢》一卷》

1
陳氏曰:題華陽上官融撰。不知何人。天聖五年序。

·國老閑談》二卷》

1
陳氏曰:稱夷門君玉撰,不著姓。

·東齋記》十卷》

1
鼂氏曰:皇朝范鎮景仁撰。元豐中序,言「既謝事,日於東齋燕坐,追憶在朝時交游言語,與夫俚俗傳記,因纂集成一篇」,崇、觀間,以其及國朝故事,禁之。

·春明退朝錄》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撰。多記國朝典故,其序云:「熙寧三年予奉朝請于春明里,因纂所聞也。」

·《南遷錄》二卷》

1
鼂氏曰:皇朝張舜民芸叟撰。舜民元豐中從軍攻靈州,師還,謫授柳州監酒,即日之官,記塗中所歷并其詩文。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

1
鼂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括好功名,城永樂不克,貶死。而實才高博學,多技能,音律星曆尤邃。自序云:「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所與談者,惟筆硯而已。」故以名其書。凡十七目。

·忘懷錄》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元豐中夢溪丈人撰。所集皆飲食器用之式、種藝之方,可以資山居之樂者。或云沈括也。
2
陳氏曰:括坐永樂事閑廢。晚歲乃以光錄卿分司卜居京口之夢溪,有水竹山林之適。少有《懷山錄》,可資居山之樂者,輒記之。自謂今可忘於懷矣,故易名《忘懷錄》。

·《郡閣雅言》一卷》

1
鼂氏曰:皇朝潘若同撰。太宗時守郡,與僚佐話及南唐野逸賢哲異事佳言,輒疏之于書,凡五十六條,以資雅言。或題曰《郡閣雅談》。《書錄解題》作《郡閣雜言》,題贊善大夫潘欲沖撰。

·秘閣閑談》五卷》

1
鼂氏曰:皇朝吳淑撰。記秘閣同僚燕談。淑仕南唐,後隨李煜降,丹陽人。

·牧豎閑談》三卷》

1
鼂氏曰:皇朝景漁纂十九事。景漁,蜀人也。

·幕府燕閒錄》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畢仲詢撰。仲詢元豐初嵐州推官,纂當代怪奇可喜之事,為二十門。

·歸田錄》二卷》

1
陳氏曰:歐陽修撰。或言公為此錄,未傳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載時事及所經歷見聞,不敢以進,旋為此本,而初本竟不復出,未知信否?公自為序,略曰:「《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餘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閑居之覽也。」又曰:「唐李肇國史補》序云:『言報應、敘鬼神、述夢卜、近帷箔,悉去之;記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採風俗、助談笑,則書之。』余之所錄,大抵以肇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君子之志也。覽者詳之。」

·《歸田後錄》十卷》

1
陳氏曰:朝請郎廬江朱定國興仲撰。熙、豐間人。竊取歐公舊錄之名,實不相關也。

·《清夜錄》一卷》

1
陳氏曰:沈括撰。

·《續清夜錄》一卷》

1
陳氏曰:王金至性之撰。

·苔川子所記三事》一卷》

1
陳氏曰:不知何人。三事者,勃窣姑、王立、林果毅,皆異事也。末有韓蟲兒一事,是歐陽公所記,偶錄附此。

·補妬記》一卷》

1
鼂氏曰:古有《妬記》,久而亡之,不知何人輯傳記中婦人嚴妬事以補亡。
2
陳氏曰:稱京兆王績編,不知何時人,古有宋虞通之《妬記》等,今不傳,故補之。自商、周而下,迄五代史傳,所有妬婦皆載之,末及神怪、雜說、文論等。最後有治妬二方,尤可笑也。

·《茅亭客話》十卷》

1
鼂氏曰:皇朝黃休復撰。茅亭,其所居也。暇日,賓客話言及虛無變化、謠俗卜筮,雖異端而合道旨,屬懲勸者,皆錄之。
2
陳氏曰:其所記多蜀事。別有《成都名畫記》。蓋蜀人也。

·褒善錄》一卷》

1
鼂氏曰:皇朝王蕃撰。嘉祐中,巴縣簿黃靖國死而復蘇,道其冥中所見,廖生嘗傳之,蕃刪取其要,為此書。

·吉凶影響錄》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岑象求編。象求,熙寧末閒居江陵,披閱載籍,見善惡報應事,輒刪潤而記之。閒有聞見者,難乎備載,亦采摘著于篇。

·勸善錄》六卷》

1
鼂氏曰:皇朝周明寂元豐中纂道釋、神奇、禍福之效前人為傳記者,成一編,以戒世。

·勸善錄拾遺》十五卷》

1
氏曰:不題撰人。疑亦明寂所纂,僅百事。

·雞跖集》十卷》

1
鼂氏曰:未詳撰人。所集書傳中瑣碎佳事,分門編次之。《淮南子》曰:「善學者,如齊王食雞,必食其跖。」名書之意殆以此。

·二百家事類》六十卷》

1
鼂氏曰:分門編古今稗官小說成一書,雖曰該博,但失於大略。不題撰人。

·漁樵閑話》二卷》

1
鼂氏曰:設漁樵問答及史傳雜事,不知何人所為。

·青瑣高議》十八卷》

1
鼂氏曰:不題撰人。載皇朝雜事及名士所撰記傳。然其所書,辭意頗鄙淺。

·悅神集》一卷》

1
鼂氏曰:不題撰人。記滑稽之說。唐有邯鄲淳《笑林》,此其類也。

·《廣卓異記》二十卷》

1
陳氏曰:樂史子正撰。

·《王原叔談錄》一卷》

1
陳氏曰:翰林學士南京王洙之子錄其父所言。

·《湘山野錄》三卷,《續》三卷》

1
鼂氏曰:皇朝熙寧中吳僧文瑩撰。記國朝故事。

·《玉壺清話》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僧文瑩元豐中撰。自序云:「瑩收國初至熙寧中文集數千卷,其閒神道、墓志、行狀、實錄、奏議之類,輯其事成一家言。」玉壺者,其隱居之潭也。

·延漏錄》一卷》

1
陳氏曰:不著名氏。其間稱伯父郇公,知其為章得象之侄也。後題此書,疑章望之作,然未敢必。望之者,字表民,用郇公蔭入官,歐陽公為作《字說》者也。以宰相嫌,遂不仕。《錄》中又記皇祐中與滕元發同試南廟,滕首冠而巳被黜。籍令非望之亦當時場屋有聲者。章氏雋才固多也。

·《紀聞》一卷》

1
陳氏曰:集賢殿修撰李復圭審言撰。淑之子也。

·東坡手澤》三卷》

1
陳氏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者也。

·《艾子》一卷》

1
陳氏曰:相傳為東坡作,未必然也。

·《龍川略志》六卷,《龍川別志》四卷》

1
鼂氏曰:皇朝蘇轍撰。轍元符二年夏,居循州,杜門閉目,追惟平昔,使其子遠書之于紙,凡四十事。其秋,復記四十七事。龍川,循州地名。

·古今前定錄》二卷》

1
鼂氏曰:皇朝尹國均輯經史子集古今之人興衰窮達、貴賤貧富、死生壽夭,與夫一動靜,一語默,一飲一啄,定於前而形于夢,兆於卜、見於相貌,應於讖記者,凡一門,以為不知命而躁競者之戒。至若裴度以陰德而致貴,孫亮以陰譴而減齡之類,又別為二門,使君子不以天廢人云。

·《澠水燕談》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王闢紹聖閒撰。澠水,其退居之地也。闢從仕四方,與賢士大夫燕談,有可取者輒記之,久而得三百六十餘事。
2
陳氏曰:澠,齊水名,《左傳》「有酒如澠」。闢之,治平四年進士。

·逆旅集》

1
淮海秦觀撰。自序曰:「餘閑居,有所聞輒書記之。既盈編軸,因次為若干卷,題曰《逆旅集》。蓋以其智愚好醜無所不存,彼皆隨至隨往,適相遇於一時,竟亦不能久其留也。或曰:『吾聞君子言欲純事,書欲純理,詳於誌常而略於紀異。今子所集雖有先王之餘論,周、孔之遺言,而浮屠、老子、卜醫、夢幻、神仙、鬼物之說,猥雜於其閒,是否莫之分也,信誕莫之質也,常者不加詳而異者不加略也,無乃與所謂君子之書言者異乎?』余笑之曰:『鳥棲不擇山林,惟其木而已;魚遊不擇江河,惟其水而已。彼計事而處,簡物而言,切切然去彼取此者,縉紳先生之事也。僕野人也,擁腫是師,懈怠是習,仰不知雅言之可愛,俯不知俗論之可卑,偶有所聞則隨而記之耳,又安知其純與駁邪?然觀今世,謂其言是則矍然改容,謂其言信則適然以喜,而終身未嘗信也,則又安知彼之純不為駁而吾之駁不為純乎?且萬物歷歷,同歸一隙,眾言喧喧,同歸一源。吾方與之沉,與之游,欲有取舍而不可得,何暇是否信誕之擇哉?子往矣。』客去,遂以為序。」

·傅公嘉話》一卷》

1
鼂氏曰:皇朝傅堯俞之子孫記堯俞之言行,凡四十餘章。獻簡,堯俞諡也。

·曾公南遊記》一卷》

1
鼂氏曰:曾公未詳何人,當是公亮之孫也。共十二章,記國朝雜事。

·搢紳脞說》二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張唐英君房撰。君房博學,通釋、老,善著書,如《名臣傳》、《蜀檮杌》、《雲笈七籤》行于世者,毋慮數百卷。此書亦詳實。

·稗官志》一卷》

1
鼂氏曰:皇朝呂大辨撰。雜記其所聞前言往行。

·倦游雜錄》八卷》

1
鼂氏曰:右皇朝元豐初張師正撰。序言「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書平生見聞,將以信于世也。自以非史官,雖書善惡而不敢褒貶。

·東軒筆錄》十五卷,《續錄》一卷》

1
鼂氏曰:右皇朝魏泰撰。襄陽人,曾布之婦弟,為人無行而有口,頗為鄉里患苦。元祐中,紀其少時公卿閒所聞,成此編。其所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惇,數稱其長,則大概已可見。又多妄誕,姑舉其一,如謂王沂公登甲科,劉子儀為翰林學士,嘗戲之。按沂公登科,雖在子儀後四年,其入翰林,沂公反在子儀前七年。沂公咸平五年登科,子儀天禧三年始除學士,蓋相去二十年,其謬至此。
2
王氏曰:魏泰者,場屋不得志,喜偽作他人著書,如《志怪集》、《括異志》、《倦游錄》,盡假名武人張師正。又不能自抑,出其姓名作《東軒筆錄》。皆用私喜怒誣衊前人。最後作《碧雲騢》,假作梅堯臣,毀及范仲淹,而天下駭然不服矣詳見《碧雲騢》條下
URN: ctp:ws14043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