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百十六·经籍考四十三

《卷二百十六·经籍考四十三》[View] [Edit] [History]

1
○子小说家

·传奇》三卷》

1
鼂氏曰:唐裴鉶撰。《唐志》称鉶高骈客。故其书所记皆神仙诡谲事。骈之惑吕用之,未必非鉶辈导谀所致。
2
陈氏曰:尹师鲁初见范文正《岳阳楼记》曰:「传奇体耳。」然文体随时,理胜为贵,文正岂可与传奇同日语哉!盖一时戏笑之谈耳。《唐志》三卷,今六卷,皆后人以其卷帙多而分之也。

·摭言》十五卷》

1
鼂氏曰:唐王定保撰。分六十三门。记唐朝进士应举登科杂事。
2
陈氏曰:定保,光化三年进士,为吴融子华婿。丧乱后入湖南,弃其妻弗顾,士论不齿。

·《金华子》三卷》

1
鼂氏曰:唐刘崇远撰。金华子其自号,盖慕皇初平为人也。录唐大中后事。
2
一本题曰《刘氏杂编》。
3
陈氏曰:崇远,五代时人。仕至大理司直。

·北梦琐言》二十卷》

1
鼂氏曰:荆南孙光宪撰。光宪,蜀人,从阳玭、元证游,多闻唐世贤哲言行,因纂辑之,且附以五代、十国事。取《传》「田于江南之梦」,自以为高氏从事,在荆江之北,故命编云。
2
陈氏曰:光宪仕荆南高从诲,为黄州刺史,三世在幕府。后随继冲入朝,有荐于太祖者,将用为学士,未及而卒。光宪自号葆光子。

·皮氏见闻录》五卷》

1
鼂氏曰:五代皮光业撰。唐末为馀杭从事,记当时诡异见闻,自唐乾符四年,迄晋天福二年。自号鹿门子。

·《耳目记》一卷》

1
陈氏曰:无名氏。《邯郸书目》云刘氏撰,未详其言。记唐末以后事。

·纪闻谈》三卷》

1
陈氏曰:蜀潘远撰。《馆阁书目》按李淑作潘遗。今考《邯郸书目》亦作潘远,其曰遗者,本误也。所记隋、唐遗事。

·鉴诫录》十卷》

1
鼂氏曰:后蜀何光远撰。字辉夫,东海人。唐证中,纂辑唐以来君臣事迹可为世鉴者。前有刘曦度序。李献臣云「不知何时人」。考之不误也。

·《葆光录》三卷》

1
陈氏曰:陈纂撰。自号袭明子。所载多吴越事,当是国初人。

·后史补》三卷》

1
陈氏曰:前进士高欲拙撰。

·野人闲话》五卷》

1
陈氏曰:成都景焕撰。记孟蜀时事。乾德三年序。

·续野人闲话》二卷》

1
陈氏曰:不知作者。

·《稽神录》六卷》

1
鼂氏曰:南唐徐铉撰。记怪神之事。序称「自乙未岁至乙卯,凡二十年,仅得百五十事」。杨大年云:「江东布衣蒯亮好大言夸诞,铉喜之,馆于门下。《稽神录》中事,多亮所言。」
2
陈氏曰:元本十卷。今无卷第,总作一卷,当自是他书中录出者。

·贾氏谈录》一卷》

1
鼂氏曰:南唐张洎奉使来朝,录贾黄中所谈三十馀事,归献其主。

·灯下闲谈》二卷》

1
陈氏曰:不知作者。

·《启颜录》八卷》

1
陈氏曰:不知作者。杂记恢谐调笑事。《唐志》有侯白《启颜录》十卷,未必是此书,然亦多有侯白语,但讹谬极多。

·《开颜集》三卷》

1
陈氏曰:校书郎周文规撰。未知何时人。以《古笑林》多猥俗,乃于书史中钞出可资谈笑者为此篇。

·唐摭言》十五卷》

1
陈氏曰:乡贡进士何晦撰。其序言太岁癸酉下第于金陵凤台旅舍。癸酉者,开宝六年也。时江南独未下,晦盖其国人欤?

·《洛阳搢绅旧闻记》十卷》

1
陈氏曰:丞相曹国张齐贤师亮撰。所录张全义治洛事甚详。

·太平广记》五百卷》

1
鼂氏曰:皇朝太平兴国初,诏李昉等取古今小说编纂成书,同《太平御览》上之。赐名《广记》。
2
夹漈郑氏曰:《太平广记》乃《太平御览》中别出。《广记》一书,专记异事。

·鹿革事类》三十卷,《鹿革文类》三十卷》

1
鼂氏曰:节《太平广记》事实成一编,曰《事类》;诗文成一编,曰《文类》。蔡蕃晋如所撰。晋如博学,通书音律,能属文,与十父相友善。

·洛中记异》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秦再思记五代及国初谶应杂事。

·洞微志》十卷》

1
鼂氏曰:皇朝钱希白述。记唐以来诡谲事。

·《清异录》二卷》

1
陈氏曰:称翰林学士陶谷撰。凡天文、地理、花木、饮食、器物,每事皆制为异名新说。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托也。

·《乘异记》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张君房撰。其序谓「乘者,载记之名;异者,非常之事」。盖志鬼神变怪之书。凡十一门,七十五事。
2
陈氏曰:咸平癸卯序,取「晋之《乘》之义也。君房又有《脞说》,家偶无之。晁公武读书志》以《脞说》为张唐英君房撰。又言君房著《名臣传》、《蜀梼杌》、《云笈七签》行于世。按君房,祥符、天禧以前人,杨大年《改闲忙令》所谓」紫微失却张君房「者,即其人也。尝为御史,属坐鞫狱贬秩,因编修《七签》,得著作佐郎。《七签》序自言君房盖其名,非字也。唐英,字次功,熙、丰闲人,丞相商英天觉之兄,作《名臣传》、《蜀梼杌》者,与君房了不相涉,不知鼂何以合为一人也?其误明矣。

·括异记》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张师正撰。师正擢甲科,得太常博士。后游宦四十年,不得志,于是推变怪之理,参见闻之异,得二百五十篇。魏泰为之叙。

·《祖异志》十卷》

1
鼂氏曰:皇朝聂田撰。田,天禧中进士,不中第,至元佑初,因记近时诡闻异见一百馀事。天禧至元佑七十馀年,田且百岁矣。康定元年序。

·杨文公谈苑》八卷》

1
鼂氏曰:皇朝宋庠编。初,杨公亿里人黄鉴裒撰平生异闻为一编,庠取而删类之,分为二十一门。
2
陈氏曰:鉴书初名《南阳谈薮》,宋公删其重复,改曰《谈苑》。

·归田录》十卷》

1
鼂氏曰:皇朝李畋撰。畋,蜀人,张咏客也,与范镇友善。熙宁中致仕,归,与门人宾客燕谈忘倦,门人请编录之。又名《该闻录》书》录解题《作十卷。又有杂诗十二篇,系于后·

·江邻几杂志》三卷》

1
鼂氏曰:皇朝江休复撰。休复,欧阳永叔之执友。其所纪精博,绝人远甚。邻几,其字也。又名《嘉佑杂志》。

·开谈录》两卷》

1
鼂氏曰:皇朝苏耆撰。舜卿之父也。记五代以来杂事,下帙多载冯道行义。

·《文会谈丛》一卷》

1
陈氏曰:题华阳上官融撰。不知何人。天圣五年序。

·国老闲谈》二卷》

1
陈氏曰:称夷门君玉撰,不著姓。

·东斋记》十卷》

1
鼂氏曰:皇朝范镇景仁撰。元丰中序,言「既谢事,日于东斋燕坐,追忆在朝时交游言语,与夫俚俗传记,因纂集成一篇」,崇、观间,以其及国朝故事,禁之。

·春明退朝录》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撰。多记国朝典故,其序云:「熙宁三年予奉朝请于春明里,因纂所闻也。」

·《南迁录》二卷》

1
鼂氏曰:皇朝张舜民芸叟撰。舜民元丰中从军攻灵州,师还,谪授柳州监酒,即日之官,记涂中所历并其诗文。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1
鼂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括好功名,城永乐不克,贬死。而实才高博学,多技能,音律星历尤邃。自序云:「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所与谈者,惟笔砚而已。」故以名其书。凡十七目。

·忘怀录》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元丰中梦溪丈人撰。所集皆饮食器用之式、种艺之方,可以资山居之乐者。或云沈括也。
2
陈氏曰:括坐永乐事闲废。晚岁乃以光录卿分司卜居京口之梦溪,有水竹山林之适。少有《怀山录》,可资居山之乐者,辄记之。自谓今可忘于怀矣,故易名《忘怀录》。

·《郡阁雅言》一卷》

1
鼂氏曰:皇朝潘若同撰。太宗时守郡,与僚佐话及南唐野逸贤哲异事佳言,辄疏之于书,凡五十六条,以资雅言。或题曰《郡阁雅谈》。《书录解题》作《郡阁杂言》,题赞善大夫潘欲冲撰。

·秘阁闲谈》五卷》

1
鼂氏曰:皇朝吴淑撰。记秘阁同僚燕谈。淑仕南唐,后随李煜降,丹阳人。

·牧竖闲谈》三卷》

1
鼂氏曰:皇朝景渔纂十九事。景渔,蜀人也。

·幕府燕闲录》十卷》

1
鼂氏曰:皇朝毕仲询撰。仲询元丰初岚州推官,纂当代怪奇可喜之事,为二十门。

·归田录》二卷》

1
陈氏曰:欧阳修撰。或言公为此录,未传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载时事及所经历见闻,不敢以进,旋为此本,而初本竟不复出,未知信否?公自为序,略曰:「《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又曰:「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帷箔,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

·《归田后录》十卷》

1
陈氏曰:朝请郎庐江朱定国兴仲撰。熙、丰间人。窃取欧公旧录之名,实不相关也。

·《清夜录》一卷》

1
陈氏曰:沈括撰。

·《续清夜录》一卷》

1
陈氏曰:王金至性之撰。

·苔川子所记三事》一卷》

1
陈氏曰:不知何人。三事者,勃窣姑、王立、林果毅,皆异事也。末有韩虫儿一事,是欧阳公所记,偶录附此。

·补妬记》一卷》

1
鼂氏曰:古有《妬记》,久而亡之,不知何人辑传记中妇人严妬事以补亡。
2
陈氏曰:称京兆王绩编,不知何时人,古有宋虞通之《妬记》等,今不传,故补之。自商、周而下,迄五代史传,所有妬妇皆载之,末及神怪、杂说、文论等。最后有治妬二方,尤可笑也。

·《茅亭客话》十卷》

1
鼂氏曰:皇朝黄休复撰。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
2
陈氏曰:其所记多蜀事。别有《成都名画记》。盖蜀人也。

·褒善录》一卷》

1
鼂氏曰:皇朝王蕃撰。嘉佑中,巴县簿黄靖国死而复苏,道其冥中所见,廖生尝传之,蕃删取其要,为此书。

·吉凶影响录》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岑象求编。象求,熙宁末闲居江陵,披阅载籍,见善恶报应事,辄删润而记之。闲有闻见者,难乎备载,亦采摘著于篇。

·劝善录》六卷》

1
鼂氏曰:皇朝周明寂元丰中纂道释、神奇、祸福之效前人为传记者,成一编,以戒世。

·劝善录拾遗》十五卷》

1
氏曰:不题撰人。疑亦明寂所纂,仅百事。

·鸡跖集》十卷》

1
鼂氏曰:未详撰人。所集书传中琐碎佳事,分门编次之。《淮南子》曰:「善学者,如齐王食鸡,必食其跖。」名书之意殆以此。

·二百家事类》六十卷》

1
鼂氏曰:分门编古今稗官小说成一书,虽曰该博,但失于大略。不题撰人。

·渔樵闲话》二卷》

1
鼂氏曰:设渔樵问答及史传杂事,不知何人所为。

·青琐高议》十八卷》

1
鼂氏曰:不题撰人。载皇朝杂事及名士所撰记传。然其所书,辞意颇鄙浅。

·悦神集》一卷》

1
鼂氏曰:不题撰人。记滑稽之说。唐有邯郸淳《笑林》,此其类也。

·《广卓异记》二十卷》

1
陈氏曰:乐史子正撰。

·《王原叔谈录》一卷》

1
陈氏曰: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

·《湘山野录》三卷,《续》三卷》

1
鼂氏曰:皇朝熙宁中吴僧文莹撰。记国朝故事。

·《玉壶清话》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僧文莹元丰中撰。自序云:「莹收国初至熙宁中文集数千卷,其闲神道、墓志、行状、实录、奏议之类,辑其事成一家言。」玉壶者,其隐居之潭也。

·延漏录》一卷》

1
陈氏曰:不著名氏。其间称伯父郇公,知其为章得象之侄也。后题此书,疑章望之作,然未敢必。望之者,字表民,用郇公荫入官,欧阳公为作《字说》者也。以宰相嫌,遂不仕。《录》中又记皇佑中与滕元发同试南庙,滕首冠而巳被黜。籍令非望之亦当时场屋有声者。章氏隽才固多也。

·《纪闻》一卷》

1
陈氏曰:集贤殿修撰李复圭审言撰。淑之子也。

·东坡手泽》三卷》

1
陈氏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者也。

·《艾子》一卷》

1
陈氏曰: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

·《龙川略志》六卷,《龙川别志》四卷》

1
鼂氏曰:皇朝苏辙撰。辙元符二年夏,居循州,杜门闭目,追惟平昔,使其子远书之于纸,凡四十事。其秋,复记四十七事。龙川,循州地名。

·古今前定录》二卷》

1
鼂氏曰:皇朝尹国均辑经史子集古今之人兴衰穷达、贵贱贫富、死生寿夭,与夫一动静,一语默,一饮一啄,定于前而形于梦,兆于卜、见于相貌,应于谶记者,凡一门,以为不知命而躁竞者之戒。至若裴度以阴德而致贵,孙亮以阴谴而减龄之类,又别为二门,使君子不以天废人云。

·《渑水燕谈》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王辟绍圣闲撰。渑水,其退居之地也。辟从仕四方,与贤士大夫燕谈,有可取者辄记之,久而得三百六十馀事。
2
陈氏曰:渑,齐水名,《左传》「有酒如渑」。辟之,治平四年进士。

·逆旅集》

1
淮海秦观撰。自序曰:「馀闲居,有所闻辄书记之。既盈编轴,因次为若干卷,题曰《逆旅集》。盖以其智愚好丑无所不存,彼皆随至随往,适相遇于一时,竟亦不能久其留也。或曰:『吾闻君子言欲纯事,书欲纯理,详于志常而略于纪异。今子所集虽有先王之馀论,周、孔之遗言,而浮屠、老子、卜医、梦幻、神仙、鬼物之说,猥杂于其闲,是否莫之分也,信诞莫之质也,常者不加详而异者不加略也,无乃与所谓君子之书言者异乎?』余笑之曰:『鸟栖不择山林,惟其木而已;鱼游不择江河,惟其水而已。彼计事而处,简物而言,切切然去彼取此者,缙绅先生之事也。仆野人也,拥肿是师,懈怠是习,仰不知雅言之可爱,俯不知俗论之可卑,偶有所闻则随而记之耳,又安知其纯与驳邪?然观今世,谓其言是则矍然改容,谓其言信则适然以喜,而终身未尝信也,则又安知彼之纯不为驳而吾之驳不为纯乎?且万物历历,同归一隙,众言喧喧,同归一源。吾方与之沉,与之游,欲有取舍而不可得,何暇是否信诞之择哉?子往矣。』客去,遂以为序。」

·傅公嘉话》一卷》

1
鼂氏曰:皇朝傅尧俞之子孙记尧俞之言行,凡四十馀章。献简,尧俞諡也。

·曾公南游记》一卷》

1
鼂氏曰:曾公未详何人,当是公亮之孙也。共十二章,记国朝杂事。

·搢绅脞说》二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张唐英君房撰。君房博学,通释、老,善著书,如《名臣传》、《蜀梼杌》、《云笈七签》行于世者,毋虑数百卷。此书亦详实。

·稗官志》一卷》

1
鼂氏曰:皇朝吕大辨撰。杂记其所闻前言往行。

·倦游杂录》八卷》

1
鼂氏曰:右皇朝元丰初张师正撰。序言「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书平生见闻,将以信于世也。自以非史官,虽书善恶而不敢褒贬。

·东轩笔录》十五卷,《续录》一卷》

1
鼂氏曰:右皇朝魏泰撰。襄阳人,曾布之妇弟,为人无行而有口,颇为乡里患苦。元佑中,纪其少时公卿闲所闻,成此编。其所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敦,数称其长,则大概已可见。又多妄诞,姑举其一,如谓王沂公登甲科,刘子仪为翰林学士,尝戏之。按沂公登科,虽在子仪后四年,其入翰林,沂公反在子仪前七年。沂公咸平五年登科,子仪天禧三年始除学士,盖相去二十年,其谬至此。
2
王氏曰:魏泰者,场屋不得志,喜伪作他人著书,如《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尽假名武人张师正。又不能自抑,出其姓名作《东轩笔录》。皆用私喜怒诬蔑前人。最后作《碧云騢》,假作梅尧臣,毁及范仲淹,而天下骇然不服矣详见《碧云騢》条下
URN: ctp:ws14043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