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续稿卷一百六十七

《续稿卷一百六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弇州续稿》卷一百六十七
3 王世贞撰。
4 ○文部
5 △墨刻跋
6 张长史千文石刻
7 右千文乃葛邲丞相家藏物,即禙纸,亦宋户口册,其为宋拓无疑,独以归之怀素,非也。旭肥素瘦,又云肥劲难瘦劲。《易》云公定论久矣,此帖雄伟神骏,种种惊人,乃不作牛鬼蛇神态。昔人所称沈右卫肉飞仙,非长史谁能当之?特为鉴定,而题其后。
8
9 始馀验其书,迹肥不类。怀素定以为张伯高,而又疑其锋,势小缓而肉胜,谓伯高不至此。后览董逌广川书跋》,有高闲千文,而云闲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顚,又云闲知随步置履于旭之境,意者此为高门帖乎?宁使此帖减价母,宁使老顚受诬于地下也。识以俟考。
10 《唐隶夫子庙记》:
11 《夫子庙碑》为渝州刺史李邕撰,《宋州刺史张庭圭书邕语》,亦似知尊夫子者第任书可耳,不当遂任文也。庭圭官至太子詹事,著直声家,藏二王墨迹甚夥。《书小史》谓邕所撰碑碣必请庭圭书,此亦其证也。第所谓古木崩沙闲花暎竹者,尚未得尽其致耳。
12 唐僧怀恽《实际碑》
13 右《隆阐法师碑》,僧怀恽撰。及书颇亦能为其家言,笔法尤圆媺有圣教遗意。后称天宝二年至明年,则改年为载矣。赵明诚《金石録》极详备而遗此,似不可晓。
14 颜帖
15 晩又得文忠与李大夫二帖澄师一帖祭伯父一帖,附装坐位帖后。澄师帖极伟劲,而小过于拙,有篆籀意。李大夫祭伯父,风骨遒逸,神采惊人,与坐位结法,正同据题,当有祭侄季明文,而今失之,令人怅然米颠,谓颜行书尚可教,其任诞乃尔,然亦不为无意也。
16 又颜帖
17 书家铁手腕当推颜鲁公第一如前。数帖皆稿草不经意,而天真烂然,往往有步武山阴意。至于文,则愈窜改而愈不快。人有不胜其絮与沓拖者,何也?鲁公在唐举制科,又中文词清丽科,此尤不可晓。
18 题颜鲁公汝越帖。
19 右颜鲁公《送刘太冲叙》石刻其文,不能尽全。考米元章《书史》,谓此叙真迹,在王钦臣家后,有钦臣名印,因与唐坰两出书各误收卷去。坰剪去将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又云:碧笺宜墨,神采艳发,龙蛇飞动,睹之惊人。今此才不偶命十字,全似模刻在唐氏前,而缺叙首语,却不可晓。其行笔与《乞鹿脯帖》《祭濠州泉」二文同,而结体稍弱。元章所谓神采焕发则有之,龙蛇飞动,未之睹也,岂刻手有工拙故耶?
20 金天王庙题名
21 颜鲁公、《金天王庙》,题名极遒伟,而三戈法不无可恨。后题行笔尤老劲,有逸趣,所云「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未又作二语,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盖可悲矣。当是又二十年使李希烈而重题者也。公一厄李辅国,再厄元载,三厄卢杞。其初题名自蒲下迁,饶实用载,故至使希烈而死矣。公之祻固杞为之,其获死义,亦杞成之也。览毕三叹。
22 题家庙碑赠颜判。
23 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筯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而其文比之。生平所结撰,尤自详雅,以语颜氏之后人,则又其家至宝也。今年冬,吾州别驾小山君以家乘来乞,序始知为公之裔孙播于茶陵者,因举以归之。君清白有循吏声,异时所树立,当不愧此八尺,碑毋徒曰:书家一箕裘而已也。
24 集颜书默庵记。
25 赵宣抚此文,颇清雅可读,集颜书亦在仁、恽、二怀之间,览之则樊川之胜与方外之适,俱可想也。
26 后周祖庙碑
27 《后周太祖庙碑》,盖宇文氏也。其文与书亦出赵宁。张仁愿书行,笔殊草草,意小胜耳。丹石之不能谨严,始自李太和,滥觞于仁愿,至二米极矣,故志之。
28 《华岳昭应碑》
29 右碑序颂、华阴主簿盛■、〈广《外翼内〉》,为故相许国、苏文宪、公頲祈雨获澍而作者也。侍御史刘升书。按赵明诚《金石録》于唐碑搜访殆徧,而独遗此升书,亦仅一见于他碑而已。书法八分颇遒,美可仲季,惟则升卿而乏汉意,聊为録之。
30 《玄元宫碑》
31 此碑建于天宝元年,而阙碑额。考其辞当在盩厔为玄元宫,玉真长公主实主之。公主,睿宗最幼女也。碑序》为仓部郎中戴璇颂为户部郎中刘同升撰,末云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曾孙戴汲书,则建碑年号,盖追成颂序之日而称者也。汲官至仆射,而世系年表、列传》俱无之。赵明诚《金石録》亦失不收,俱不可晓者。书法八分颇秾艳,第以肉胜,盖兼开元、徐、史之法而加损益者也。
32 少林寺戒坛铭。
33 少林《戒坛铭》,开元三年为学生张杰书。当是时,杰应尚少,且不以书名,而笔法老成乃尔。又时未尽习帝书,故犹有瘦劲意。
34 李阳冰《书三坟碑》
35 按此碑为李曜卿兄弟三墓,其人皆有文学,早仕宦而不寿,以殁最少,弟季卿撰表,而宗人阳冰以玉筯刻之也。其石犹故物,故无传改之譌。舒元舆所谓虫蚀鸟步,铁石隔壁,龙蛇骇解,鳞甲活动,庶几于此见其一斑。
36 易州铁像碑颂帖。
37 右《易州铁像碑颂》,开元廿七年,崇文馆校书郎王端撰行。《易州録事苏灵芝书端》。此文多颂,故太守卢晖德政词猥旨琐,不复可解。灵芝此书,遒劲有逸气,然令景龙间虚和之度扫地矣。《宣和谱》谓其有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世南。夫季海诚有之,以拟二王永兴,吾未之敢信也。谱又谓灵芝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侯台记,宋时堕金中,金人每以墨本诣摧塲,需绢十端,始易一本,妬者竟碎之。今此碑幸尚完,而求其所谓十绢之直,理不能得一也。物完毁贵贱,要自有时,然亦有不可解者。
38 《圭峰禅师碑》
39 圭峰禅师宗密法门龙象第,以多所游讲著述一时,不能无疑于达磨慧能之宗旨,而裴丞相休独能知之,然至累千言而为之辨,则亦赘矣。自心而证者为法,随愿而起者为行。行有殊法,则一即四语已尽之。是时柳诚悬铭书名,天下仅以之篆额,而自书文者深欲有效于密也。书法亦清劲潇洒,大得率更笔意。裴能知密为四依十地人,其自际当亦不远而没。后为于阗王子显姓名于背,岂犹未能离轮回耶?抑亦所谓随愿而现者也。记于此,俟耆宿质之。
40 李抱玉碑
41 右凤翔泽潞行营副元帅、凉国武昭公李抱玉碑》,杨文贞绾撰。颜文忠真卿书》见赵明诚《金石録》,馀得之乃一旧拓本最精好,而中缺两处,几二百许字。盖成帖后脱落见残,非石泐也。杨公衔称赠司徒,当是文成而卒于位,其家乞颜公追书之故耳。大历中,名臣无如二公者,而一撰文一书,丹在凉公,诚幸也。第公起边将,中兴名位,差肩李、郭,而能守忠节以显融终。介弟承之,又大开方面勋。且公一武弁,能力辞王爵,辞司空辞,左仆射以视仆固、怀恩辈不天壤哉?然则微二公公,故不朽也,非幸也。
42 至道御书帖。
43 右至道御书法帖,凡十一卷六十一条,宋太宗晩年笔也。太宗以淳化之三年,勒晋、唐名迹于枣,又二年而书此,其步趣诸名家,遂无一笔脱衔,高处可逼。唐文皇第不能超乘而上耳。书辞多格言,亦类屏风帖。每条下一「敕」字,似亦仿文皇故事,拓手纸墨,皆精媺可宝也。
44 梦英篆书偏傍字源。
45 梦英篆书偏「傍」字源,自谓秦斯虽妙尽方圆,而点画简畧,直以墨宝归之李监而已。与郭忠恕能继其美,复録忠恕报书于后,第「吾子行,诸君绝不取英、篆以为少师承,而忠恕书末所谓「何人知之,惟英公知之」,亦大含讥讽,何也?然英篆笔亦自整劲,跋语正书出信本《皇甫君碑骨稍露耳,聊记而留之。
46 杪高僧传序
47 汤休碧云之句,乃文通语也,谓之释氏之文学可乎?陶学士文真,法门之画葫芦者,英太师书,亦笔塜之盗枯骨者,不足辱吾书意也。
48 夫子庙堂记
49 《夫子庙堂》记程浩撰,而僧梦英追书之浩文,是唐人中之沓拖者。英书是柳法中之蹶,张者不足存也。
50 郭忠恕《三体阴符经》
51 右郭忠恕《三体阴符经》,其二大小篆,其一隶也。忠恕篆笔,几与徐铉埒,而尤以工小楷名画品入妙,仕宋为国子主簿,用酒狂得罪贬,能自卜死日。或云仙去不死也,阴符最为唐人所重。禇河南前后奉敕书至累百卷中,亦多精语。是老子以下鬼谷以上人作,但非黄帝书耳。忠恕既谪,仙人宜其有会,屡书之而不足也。
52 唐宪宗庙碑
53 宪宗陵庙葺于开宝六年,其撰者为宗正丞,赵某书者为待诏张仁愿,俱沓拖不足观。当是时,艺祖方经营海内,祀典之不遑,而首注心于宪宗者,盖深有感于帝之威畧,与藩镇之横,而赵、韩、王之说所由进也,天下从此定矣。
54 《汾阴坛颂》
55 汉武帝封泰山,还祀汾阴,何所取义?而唐玄、宋真皆因之,良可笑也。颂文为王文正旦撰,亦天书之绪谈耳。尹熙古者书院待诏,差有圣教笔而不能免,通微院体,聊为志之。
56 跋苏书醉翁亭记》。
57 苏长公此帖,乃新郑公得之。徽废邸者初出时,举朝争诧赏以为神奇,既刻石行,吾吴人之稍识临池者,无不以为赝本。所以为赝本者,其一谓公既为人草书《醉翁亭记》,不宜更及刻石之跋。其一谓公正行真迹,石刻传世者,往往多卧笔左靡,而今独抝为右劲。又其中正书绝寒俭,不类馀初,亦为王逸老、陆务观、张温甫之好事长夏,稍取展玩,见其渇笔纵笔,拂策磔掠之际,森然有折钗股屋漏痕法,则又以为公兴到书。而最后列公种种行草拟之,则又不类却是墨池一段大疑狱。其跋尾赵吴兴、宋昌裔、沈启南、吴原博,遂无一真闻入石时,文寿承作此伎俩,新郑原本无是也,要当尽割去之,乃可备一家耳。
58 东坡乳母铭。
59 此刻在黄州,近有人于土中得之,盖子瞻亲书于石者以故比之他书,尤淳古遒劲,其用墨过丰,则颜平原之遗轨也。
60 海市诗
61 坡公以十月至登,祷海神而见海市,为诗自幸,比于昌黎之祝融,馀以五六月再行部,至登海仅一市,而风散之海神,岂真具眼耶?」为之一笑。
62 坡公杂诗刻
63 右《坡老书黄州》诸作五言古一首、七言近体六首、词七首,中故有致语而压韵使事,殊令人不快书笔,翩翩自肆,间出姿态,于矩度中尤可爱也。公压嫌字韵云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其词翰却不远此语。
64 喜雨亭表忠观二刻。
65 坡公作《喜雨亭记》,在凤翔军事推官,年可三十馀作。《表忠观碑》在知徐州,年可四十馀。喜雨文虽爽儁而不尽脱,书生习书笔,故熟而不无沓拖。意若表忠结法谨严,而姿态自足,故应以年事作阶级耳。公此碑,颜体大书,世所盛行,而少有传其小者,尤可贵也。
66 坡公行草定惠院海棠诗刻。
67 坡公好书定惠院海棠歌》,真迹留人间凡十数本,而此其醉书赠张房元明者,于踈纵跌宕,间自紧密有态,大槩如良马,春原骄嘶自赏,故不作欵段騀駊步也。余以壬戌七月望,登赤壁歌公前后二赋,旋访定惠遗址、求海棠而不可得,览公此刻,不觉怅然,或谓公自爱其诗,或谓公蜀人以海棠蜀种时俱滞齐,故屡书之,以志感公又尝有赠妓李宜绝句云:东坡居士黄州久,何事无言及李宜,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其托物寓意,或怨或适,不可指数也。
68 南宫父子词笔。
69 前为旧拓江西帅司帖元章寿词乐章,都不成语,而笔气超迈雄逸,若有神助元晖诸跋,亦自劲隽,非若居平之仅成欹倾而已。后三帖称是,内收得逸少初月一帖痴事,痴语俱奇绝,而书尤妙览之令人痴,思亦陡发。
70 王庭筠《先主庙碑》
71 涿州有昭烈庙王庭筠撰记及书篆。庭筠在金与党赵辈俱负能书名,行笔绝类南宫父子正书,稍存亷隅,虽筋骨不乏,而姿态远逊矣。当阳之役,不以而以民,永安之命,不以家而以贤」,自是名语。
72
73 涿郡为昭烈桑梓地,故金人亦知立庙以祀,而王庭筠为之记,且书之庭筠作行草,得海岳三昧,此书乃楷笔襍,有张从申、柳诚悬风骨而小,以米意运之,遒逸踈朗,亦可贵也。
74 杨太初书《重阳歌》
75 观重阳此诗,岂淮南东方而后仙真例不能作雅语耶?杨生此书,酷仿「涪翁,仅作迩年沈启南耳。
76 《嵩岳庙碑铭》
77 右《嵩岳中天王庙碑》,卢崖州撰。有唐季衰薾之风,孙崇望盖以书待诏者运笔固圆熟,毋乃通微院体之遗耶?
78 《淮源庙碑》
79 《淮源庙碑》乃汉延熹六年淮阳太守为民祈福,而民作者,碑已漫漶不可读。元人杜昭守唐州,新其祠,乃延待制吴炳,参用汉隶释法,书旧文于石而刻之。馀初恠其文词,殊《尔雅》,可读书法,杂有西岳碑体,而不能洗开元习,见炳跋始了。然跋书作正行,亦得李北海、王黄门遗意,乃知胜国时临池不乏人也。
80 《华阳十二颂
81 《华阳十二颂者,故陶贞白先生造,颇著良常地肺之胜,而大旨不能出《真诰》外,具见《隐居集》。其后署名紫阳观,主刘行矩等立,不知即行矩书否耶?此书不能尽展,然体方而用圆微,有张长史郎官壁记,意可宝也。
82 《东魏孔子庙碑》:
83 《东魏修鲁孔子庙碑》,见欧阳公《集古録》,公绝不取其文,特以其用笔不俗,而字画多异,聊存之。今考之果尔,盖崔司徙之遗轨,而公家兰台之滥觞也。庙为兖州都刺史李仲璇所修,仲璇其字不著名。赵国栢仁人,栢仁当为栢仁碑,误。按仲璇勋阀名位亦不薄,而史不之载,岂以其非平棘裔耶?庙修于静帝徙邺之五岁时,贺六浑日与黑獭劲东西之鹿未归,而司土者能从事,于学校可佳也。
84 蔡有隣章仇玄素碑
85 唐淮阳司马赠东太守章仇玄素碑》为翰林学士内供蔡有隣书法,取以时趣,不能甚古,而于严劲中微,有情似胜。韩择、木玄素者,剑南节度使兼琼父,以子贵恩封,其文骫琐纪诏,辞门阀而已,兼琼利臣,龌龊李、杨,二右相门,不足道第。天宝七载之碑,见于《金石録》者凡八,而有隣书,独有名而独见遗,所不可晓。
86 《集古録》跋
87 右欧阳文忠《集古録》跋石刻三卷,中有杨博士、南仲、刘敞原父释各一通,刘复有跋,一通尺牍如之。蔡襄君谟跋二通,与裴煜、如晦尺牍各一通,公复自与君谟尺牍一通,馀皆公手书。跋公文章妙天下,而于考究小不能无憾,其持论亦有近迂者。居恒谓辨古文奇字全得杨南仲,章友直力,而又盛推原父博学无所不通。原父却谓人好一欧,九惜不读书耳,得非以是哉?馀见公墨迹凡三所,与此结法同而不能如其神采,当又全得石工力也。《目録》计亦有刻石,而序书出君谟手,吾弟当徐访之。
88 《永福寺碑》
89 按:至元十三年,常福生以饶州降授其路总官,建此寺,至延佑六年而碑始立,相去四十三年矣,其文与事俱不足道,独赵文敏书为晩年,笔其规模,李北海遂无一笔失度,不止优孟虎贲之似而已也。往事已非,那可说想,文敏丹石时不能少此感。
90 《御服碑》
91 元成宗感异梦,致御服于终南之万寿宫。赵参政、世延记之集贤,孟俯书之集贤。此书乃承制,又中年以后,笔当最妙,而出入北海,有不胜其婉媚者,何也?
92 龙门建极宫碑。
93 为神禹作建极宫,而功就于羽流,命出于朔主。吁,可叹也」。王鹗、姚枢皆一时名胜,而书与文不副望,亦其时为之。
94 鲜于太常千文。
95 伯机此书,雄劲飞逸,而时时有高闲,笔当由洗河朔气未尽耳。跋尾行书,亦秀润而小踈,比之吴兴尚在雁行。
96 祝京兆小楷选刻。
97 世人往往称京兆行草,而不知其楷法之工时出赵、吴兴上,如王文恪志铭,精严端劲,中生气流,动是金石第一手韩孺人志铭陆翁墓碣古雅之趣,拂人眉睫,会道观记,稍不能整栗,而天真蔼然。唐初诸君子帖虚和流媺,出虞入禇,故是晋、宋间物。燕歌行高,处迫元常,下亦不失。宋儋欵鹤文,绝类大令,不当以蹊迳求之。袁介隐诔翩翩自肆柔,不病肉秋风歌老笔崛强,踈不病筋味。泉赋二十行外隶分流溢。可与兰台道,因并观独阴符扇,书乃行草,以有小法,故存之。此君伎俩,胜,山神多矣。因合成一帙,时自披赏,安知后人不与晋、唐小楷并传耶?
98 《题罗生书医无闾碑后。
99 万历甲戌,征北前将军今宁远伯李公成,梁能胜敌而欲侈其功。会今太宰梁公梦龙以少司马奉命犒师,勒绩于医,无闾山,而歙士罗文瑞书之,梁公奉绳墨从孟坚,故其辞稍严洁而不夸逸。罗结法自清臣诚悬,是以遒庄而不骫骳。说者犹谓此功小胜耳,不能当北单于左校,所俘获亦不能什之一。然万历之天下治于和、熹,时明师应而汉黩,医无闾迩而狼居胥。遥应则壮,迩则无勤。又李将军崛起戎伍中,果势壮,往以百战取彻侯印,甚贤于窦车骑也。噫!铭亡论已罗生亦幸哉!其名与其书兹山同不泐也夫。
100 定武兰亭后
101 馀所见定武、兰亭前后亡虑数本而致佳者五。其一在潘方伯允端所后,有赵松雪十五跋,而实非独孤长老本。盖时有吴氏子见独孤本而乞松雪书之者,最后一跋可验。其二在馀所为松雪执友陈直斋物,盖松雪从人乞直斋藏本不得,而陈氏之后人用以并装于尾者。其三在家弟所,亦有元人题跋。其四乃贾秋壑为制置使时得之。前辈刘菊庄秘监者,不知在百二十卷中,作何甲乙纸墨差更明润闻,今在项元汴所,其五当为今詹博士东图所藏,后独无旧题识。又苦装潢人去其石龟迹。然第六行之稍阔,与它针眼、丁形、蟹爪之类则了了可辨,识者以为五字损本无疑也。虽然,东图精公法,故当得其连城夜光,于《楚工眼表》必待此而后,辨亦浅矣。
102 宝晋斋帖》
103 《宝晋斋帖》者,宋礼部员外郎南宫米芾元章手摹二王以下真迹入石者也。凡《阁帖》所载,俱置之元章,自得右军破羌诸帖,与顾虎头画维摩天女,故名其斋曰宝晋云。人皆谓元章特妙临摹,又工作古书画色以真赝本,并示人人,往往不能辨。此帖虽古意蔼然,而不能脱米家腕法,譬之康昆仑琵琶,宁堪段师再听馀,此疑不可解览。《东观馀论》谓此公好观古帖,而议论濶踈,好摹古帖而点画失真,然则前辈固已言之,彼好事人语,何可尽信也。
104 宋拓鼎帖
105 右《鼎州帖》二十二卷,今所存者仅七卷耳。而中有颜太师、清臣、杨少师虚白、徐吏部《季海行草》,多诸帖所无者。旧装极草草于纸背,皆作绦帖字,馀以其摹拓不甚,类意疑之而不能辨,赖后跋尾尚存。盖刻石在绍兴之廿一年,江左偏王战争尚未息,而发遣张斛、通判赵子浚乃暇结此翰墨,缘甚可念也。编次者,武陵丞赵銍与子浚,当俱皇族。考之陈绎、曾公鼎帖石硬刻手不精,虽博而乏古意,信然哉。鼎州今常德郡,其遗迹仅有孔明、张旭两墨池,而鸿都之石遂荡然无复存者,无由一窥全文,为之浩叹。
106 王子裕先生墨刻五跋》
107 赋中有苏长公前后赤壁馀,尝谓如文中之有漆园,书中之有飞白,画中之有董巨,要不可用。湘累蜀赘招,摭诘曲例之。今王子裕先生乃能纵笔以飞白写其辞,遒逸劲迅,神采飞动,真可谓两合矣。馀家藏陈道复书赤壁后赋,其坚伟庶几并驾。然飞而不白,终当让先生一头地也。
108 王先生《登武林晴晖楼歌》,起颔两韵,全是青莲家法》中,颇出入唐人。然雄逸爽劲,诵之如食哀家梨,快不可言,若行草则多渇笔。神采飞动,令人思颠。旭醉素先生之子。汝明拓石斋中,以寓羹墙之。思仆谓曷不龛之楼壁与西湖对,当两高云起,雷电轰掣。时方知此歌与此书之妙。
109 王子裕先生手书《玉芝翁》歌,其八法绝得坡、仙三昧,若吴原博先生为之风骨,虽有馀神观,似不足先生,故当品先生下也。诗歌婉润飘逸,置之坡集中。唯《烟江疉嶂》、《赠画御容师》二歌,可具宾主,馀俱避舍。呜呼,先生往矣,所谓仙而谪者,非耶?
110 子裕先生手书若波罗密多心经,人以为得眉山卧笔,非也。正自徐浩侍郎八法中来,馀尝见侍郎书此经仅钱许大丰容态,泽全与此相类。汝明刻石置之孙萝庵中,使观自在,以天眼见之,当相印可矣。
111 右军专用宣城诸葛兔毫,其书兰亭,则以鼠须为之,各适其合也。近来陈白沙先生缚茅草作笔,故白而不飞,遒而不能逸。王仲山先生多作擘窠及飞白狂草,宜其有取于赤城椶笔也。若歌中纵评锺、王以下书法,则超然出于毛頴楮先生表矣。
112 《弇州续稿》卷一百六十七
URN: ctp:ws143661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