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朱謀堙撰。 |
2  | ○三皇 |
3  | 太昊,伏羲氏,一號春皇氏,一號權皇氏,風姓,其王天下也。日月重輪,山明海靜,故天地瑞應,龍馬負圖,出於榮河。帝則之以畫八卦,而圖畫之事始此。 |
4  | 炎帝神農氏,生於烈山,長於姜水,故姜姓繼伏羲氏而興,重八卦為六十四,以窮鬼神之情狀。又命其臣白阜甄四海》,紀地形而圖畫之,以通水道之脈。 |
5  | 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國於有熊。帝受河圖,鬬苞授規,始畫日月星辰之象。又漬草木之英,變為五色,著於器服,以成文章。此又後世設色之始,史皇與蒼頡俱黃帝之臣。 |
6  | 史皇善圖畫,體象天地,功侔造化,寫魚龍、龜鳥諸形以授蒼頡。頡因而作字,相繼相更,而圖畫典籍乃著,故六書之中。三曰象形繪畫是也。 |
7  | ○五帝 |
8  | 少昊金天氏,黃帝之子,名契,字青陽。以金徳王,故號金天氏。生於華渚,邑於窮桑。又曰:金窮氏時,有金鳴於山,銀湧於地,或如龜蛇之狀,或如人鬼之形,有水屈曲,亦如龍鳯之形,有山盤紆,亦如屈龍之勢,此圖繪之事,彰於造化者。 |
9  | 顓頊,髙陽氏,姬姓,黃帝之孫。帝之生也,手有文如龍,亦有玉圖之象。 |
10  | 帝堯陶唐氏,堯名帝嚳之子,帝在位,盛徳光洽,河、洛之濵,得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 |
11  | 帝舜有虞氏,舜名姚姓,其先有名幕者,顓頊之世國,於虞自幕,至於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徳有天下曰:有虞氏益稷篇,帝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羿、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採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故昔賢有云:有虞氏作,繪畫明焉」。《春秋運斗樞》云:「舜即位,五年二月東巡,與三公臨觀河,黃龍五採負圖,出置舜前。舜與司徒禹臨侯博望發圖玄色綈,長三十二尺,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圖,天文位置之差,藏之大麓。 |
12  | 畫嫘說,文舜妹也,畫始於嫘,故曰畫。嫘嫘一作婐,一作系。 |
13  | ○三代 |
14  | 夏禹名文命,字密帝,顓頊之後,登衡嶽夢玄夷蒼水使者,授以金簡玉字通水之理,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使益圖而記之,名曰《山海經》,即陶元亮所謂流觀山海圖》也。 |
15  | 帝啟使蜚廉圖百物之象,鑄之於鼎,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山林川澤,不逢不若。 |
16  | 殷髙宗恭默思道,夢帝賚以良弼,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是以黃休複名《畫録》有「岩野旁求,徒聞審象」之語。 |
17  | 畫工 |
18  | 繢工《考工記》設色之工五:一曰畫,二曰繢。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採備謂之繡,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畫繢之,事後素功。注云:「模成物體謂之畫,分布五色謂之繢。 |
19  | 封膜張彥逺名畫記云:封膜周時人善畫,見穆天子傳。郭璞注云,封姓膜名。今考穆天子傳云:封膜晝于河水之陽,以為殷人主。郭注云,膜晝人名彥逺,豈誤看晝字為畫字,遂令妄有一人列名畫譜,今駁正之。 |
20  | ○列國 |
21  | 畫莢者,客有為周君畫莢者,三年而成。周君觀之,與髹莢者同狀。周君大怒,畫莢者曰築十版之𡓜,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畢具,周君大悅。 |
22  | 齊客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難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神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
23  | 葉公好龍居室,皆畫以龍,天龍聞之而降其家,葉公驚走。 |
24  | 公輸班魯人,見水上𧋠形,以足畫之。 |
25  | 《宋畫史》: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舎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盤礡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
26  | 敬君齊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畫之。敬君久不得歸,思其妻,乃畫妻對之。齊王知其妻美,與錢百萬納其妻。 |
27  | ○秦 |
28  | 始皇帝姓嬴氏,名政逰。海上望見海神,使左右巧者以足畫之。 |
29  | 畫工裔,始皇元年,騫霄國獻善畫,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潄地,即成魑魅及詭怪群物之象,以指畫地長百丈,直如繩墨方寸之內,畫以四瀆、五岳列國之圖,又畫龍鳯,鶱翥若飛,皆不可點,睛或點之,必飛走。裔又善刻玉。 |
30  | ○漢 |
31  | 武帝好仙道,常禱祠名山大川,以求神仙。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於延靈之台。帝見王母巾笈中有一卷書,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何書,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圖》也」。王母以帝非仙才,不肯授。帝固請不已,乃得拜賜。 |
32  | 宣帝甘露三年,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首博陸侯霍氏至蘇武,凡十一人。 |
33  | 公玉帶公玉,複姓,帶名濟南郡人。武帝欲作明堂,未暁,其制帶上《明堂圖》,上令如其圖,造於汶上。 |
34  | 毛延壽,杜陵人。元帝好內後宮,既多使圖其狀,每披圖召見。諸宮人競賂畫工,獨王嬙貌麗意,不苟求,工人遂為醜狀。及匈奴求漢美女,上按圖召昭君行,帝見昭君貌第一,甚悔之,而籍已定,乃窮其事,畫工毛延壽等皆棄市。延壽畫人老少美惡,皆得其真。 |
35  | 陳敞,安陵人。 |
36  | 劉白,新豐人。 |
37  | 龔寛,洛陽人。 |
38  | 三人與延壽同時,但人物不及延壽,而工畫牛馬。 |
39  | 陽望。下杜人。 |
40  | 樊育,長安人。 |
41  | 二人亦永光建康時善畫,尤善布色。 |
42  | ○東漢 |
43  | 明帝諱莊,光武之子。帝雅好畫圖,別立畫室。又創立鴻都學,以積奇藝。詔博洽之士班固、賈逵輩取諸經史事,命上方畫工圖畫,謂之《畫贊,至陳思王、曹植為贊傳,帝又思中興功臣之美,乃圖二十八將,於雲台起鄧禹,止劉隆。又益以王常等四人合三十二人。 |
44  |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獻帝時,官至太常卿。多才藝善畫,自為壽藏於郢城畫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人居賓位,自居主位,各為贊頌。 |
45  | 劉褒,桓帝時官至蜀郡太守,曽畫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山風圖》,人見之覺涼。 |
46  | 蔡邕,字伯喈,陳留人。靈帝召邕畫赤泉侯。五代將相於省,兼命為贊。及書邕書畫與贊皆擅名於代,時稱「三美」。又畫有《講學圖》、《小列女圖》傳於代。 |
47  |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髙才過人,性巧,明天象,善畫,累拜侍中。昔建州浦城山有獸名,駭邪,豕耳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潭中不出。或云:「此獸畏人畫,故不出也,可去紙筆」。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獸,今號為「巴潭獸」。 |
48  | 髙朕漢文翁學堂,在益州大城內,昔經頺廢。朕為蜀郡太守,複繕立,乃圖畫古人聖賢之像及禮器瑞物於壁。 |
49  | 劉旦 |
50  | 楊魯 |
51  | 二人並光和中畫手待詔、尚方畫於鴻都學。 |
52  | ○蜀漢 |
53  | 諸葛亮,字孔明。征南夷克之。以其俗難化,乃畫夷圖以賜夷,夷甚重之。 |
54  | 諸葛瞻,字思逺,為侍中僕射、軍師將軍。善書畫。 |
55  | ○魏 |
56  | 少帝曹氏,諱髦,字士彥,初封髙貴鄉公,後即帝位。年二十被弒。幼好學,善書畫,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傳於代。又有於陵子黔婁夫妻圖。 |
57  | 楊修,字徳祖,華陰人也。有俊才,為丞相主簿,曽與太祖畫扇誤點墨,遂成蠅形。其畫有《西京圖》、嚴君平像、吳季札像,並晉明帝題,傳於代。 |
58  | 桓範,字符則,沛國龍穴人。在漢為羽林左監,入魏,拜大司農。少以才學稱,時號智囊。善丹青。 |
59  |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性嗜酒。太祖時為尚書郎。時酒禁甚嚴,邈私飲沈醉,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太祖聞之怒。鮮于輔進曰:「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偶醉言耳」。文帝踐阼,問邈曰:「頗複中聖否?」對曰:「昔子反斃於陽榖,御叔罰於飲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複中之。帝大笑曰:「名不虛立」。後累遷至司空,以清節著。盧欽曰:「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嘗從明帝逰洛水,帝見白獺,愛之不可得。邈曰:「獺嗜鰿魚,乃不避死」。遂畫板作鰿魚懸岸,群獺競來,一時執得。帝嘉嘆曰:「卿畫何其神耶?」答曰:「臣未嘗執筆,人所作者,自可庶幾」。 |
60  | ○吳 |
61  | 曹不興,吳興人。孫權命,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時吳有八絕,不興預一焉,赤烏中不興之。青溪見赤龍出水上,寫獻孫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陸探微見畫,嘆其精妙,因取龍置水上,應時蓄水成霧累日,䨦霈謝赫云:「不興之跡,代不複見,秘閣內一龍頭而已。觀其風骨,擅名不虛。又嘗畫兵符圖極工。 |
62  | 吳王趙夫人,丞相趙逺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孫權嘗嘆魏、蜀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九州島山嶽之勢。 |
63  | ○晉 |
64  | 明帝司馬氏諱紹,字道幾,元帝長子。幼異,有對日之奇。長善書畫,有識鑒,最善畫佛像。蔡謨集》云:帝畫佛於樂賢堂,經厯寇亂,而堂獨存。顯宗效著作為頌,謝赫評雲,雖畧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張彥逺曽見其《毛詩圖》舊目云:羊欣題字,驗其跡,乃子敬也」。又有《豳詩七月圖》《逰》《清池圖》、《息徒蘭圃圖》、《雜異鳥獸圖》、《洛神賦圖》、《逰獵圖》、《東王公、西王母圖》、《洛中貴戚圖》、《穆王宴瑤池圖》、《漢武回中圖》、《瀛洲神圖》、《人物風土圖》、《列女圖》、《禹會塗山圖》、《殷湯伐桀圖》,傳於代。 |
65  | 荀朂,字公曽,潁川人。多才藝,善書畫。在魏為大將軍。入晉,至光祿大夫、尚書令。鍾會嘗詐朂書就朂母取寳劍,會於時方造第,朂潛畫會祖父形於壁。會兄弟入門,見之感慟,乃廢宅。嘗畫有《大列女圖》、《小列女圖》。 |
66  | 張、墨、謝赫云:「與荀朂並風範,氣韻極妙,叅神但取精靈遺其骨。法畫有《維摩像》、《搗練圖》,傳於代」。 |
67  | 衛協當時與張墨並稱「畫聖」,謝赫云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顧愷之以丹青自命,獨慎許可見。協《七佛》與《列女圖》,偉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巧密於情,思自以為不及。 |
68  | 張牧官益州刺史,於成都周公禮殿,畫三皇、五帝、三代。至漢以來,君臣賢聖,人物燦然滿殿,令人識萬世禮樂,王右軍恨不克見。 |
69  | 王廙,字世將,琅琊臨沂人。元帝時,為左衛將軍,封武康侯。過江以後,為晉代書畫第一,故畫為晉明帝師書,為王右軍法。鎮軍謝尚於武昌昌樂寺造東塔,戴若思造西塔,並請廙畫其傳。世有《異獸圖》、《列女仁知圖》、《獅子擊象圖》、《吳楚放牧圖》、《魚龍戲》、《水絹圖》、《村社齊屏風》、《犀兕圖》。 |
70  | 王羲之,字逸少,廙從子也。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書既為古今冠冕,亦從廙學畫。廙畫孔子十弟子贊》,云:「餘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將隆餘堂構今年始十六。學藝之外,書畫過目,便能就余。請書畫法」。餘畫孔子十弟子圖》以勵之。嘗於扇上畫小人物,又臨鏡自寫其真。 |
71  | 王獻之,字子敬,羲之子也。少有盛名,風流髙邁,官至中書令,草隸繼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溫嘗請畫扇誤落筆,因就成烏駁牸牛,極精妙。又書《牸牛賦》於上。此扇義熙中猶在。 |
72  | 康昕,字君明,外國胡人,或云義興人。官至臨沂,令畫絕妙,有《五獸圖》傳於代書。類子敬曽潛《易》,子敬,題方山亭壁,子敬初不疑之。 |
73  | 顧凱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義熙中,為散騎常侍。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妙絕。謝安謂之曰:「卿畫自生人以來,未之有也」。常悅一鄰女,乃畫女於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於長康,拔去,釘乃愈。又欲寫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辭。長康曰:「明府正為眼耳,若明點瞳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月,畫人嘗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闗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又畫裴楷真頰,上益三毛,云:「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具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重。嵇康四言,詩畫為圖,嘗云:「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又畫謝幼輿於一岩裏,曰:「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又曽於瓦棺寺北小殿畫維摩,詰畫訖,光彩耀目。數日,桓大司馬每請與羊欣論書畫,竟夕忘疲。曽以一廚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玄開,其後取之誑言,不開愷之不擬,是竊去直雲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故人稱愷之。三絕畫絕,才絕癡絕。張懷瓘云:「顧公運思精微,襟靈莫測,雖寄跡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以圖畫求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喻之書,則顧、陸比之鍾、張,僧繇,比之逸少,俱古今之獨絕」。所著有論畫一篇,皆模寫要法。 |
74  | 史道碩兄弟四人,並善畫而道碩,尤工人馬。及鵝初,與王微並師,荀朂衛協,優劣未辨,謝恭謂王得其意,史得其似。 |
75  | 謝稚,陳郡陽夏人。初為晉司徒主簿,入宋為寧朔將軍、西陽太守。善畫,多為賢臣孝子節婦、烈女之圖,有補於風教,雖舐筆和墨,不無意也。 |
76  | 夏侯瞻有《郢匠圖》、髙士圖《倕山圖》,楚人《祠鬼神圖》傳於代。謝雲氣韻不足,精密有餘,擅名當代,事非虛美。 |
77  |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晉不仕。自以髙潔難偶,所與神交者,唯王戎、山濤等為竹林七賢」而已。美風儀,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有《獅子擊象圖》、《巢由圖》傳於代。 |
78  | 溫嶠,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鑒,善畫。明帝時,官至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贈侍中、大將軍,追封始安公,謚曰武。 |
79  | 謝岩 |
80  | 曹龍 |
81  | 丁逺。 |
82  | 楊惠 |
83  | 江思逺。 |
84  | 以上五人,皆善畫,思逺陳留。圉人有孝行,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儒林參軍,其它闢召,皆不就。 |
85  | 王蒙,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庾翼丹青甚妙,頗希髙達,常往鱸肆,家畫轜車。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畫,但人有飲食,美酒精絹,我何在?不往也」。特善清言,為時所重。官至司徒左長史。 |
86  |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人。幼有巧慧,聰悟博學,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作小碑子為鄭玄碑,時稱詞美。又善鑄銅像及雕刻,曽造無量壽佛木像,髙丈六,並菩薩。逵以古制樸拙,至於開敬,不足動心,乃潛坐帷中,密聽眾論,所聽褒貶,輒加詳研,積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陰靈寳寺,卻超觀而禮之。其畫古人山水極妙,十餘歲時,於瓦棺寺畫王長史見之云:「此兒終享大名,恐我不得見耳」。逵嘗就範宣學,範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不宜虛勞心思。逵乃與宣畫《南都賦》,範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語。戴云:「神猶太俗,葢卿世情未盡耳。戴雲惟務光當免卿此語耳」。子勃有父風,孫暢之雲山水勝。顧晉義熙初以散騎郎征不至,所畫有《九州島、名山圖》、《秦皇東逰、風雲水月》等,圖傳於代。勃弟顒,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父之琴書丹青,皆能傳之。一門隱遁,高風振於晉、宋,凡所征闢,皆不起。 |
87  | ○宋 |
88  | 顧景秀,武帝時畫手也,常居帝左右,帝賜何戢蟬雀扇,是景秀畫。後戢為吳興太守,齊高帝求好畫扇,戢持獻之,陸探微顧寳光見之,皆嘆其巧絕。 |
89  | 陸探微,吳人,宋明帝時嘗為侍從。丹青之妙,最推有名。謝赫評雲畫有六法,自古作者,鮮能備之,唯陸探微及衛協備之矣。窮理盡性,事絕言象,色前孕後,古今獨立。李嗣真云:「陸公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焉。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張彥逺紀其傳世之畫,多是古聖賢名人像。子綏體運遒舉,風力頓挫,一點一拂,動筆新奇。綏弟弘肅,最藉庭訓,雖所得不多,亦有家法,在張僧繇、毛棱上。 |
90  | 宗炳,字少文,南陽沮陽人。江夏王義恭嘗薦炳於宰相,前後闢召,竟不就。善書畫,鼔琴,好山水,西陟荊巫,南登衡嶽,因結宇衡山,懷尚平之志,以疾還江陵,嘆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徧逰,唯當澄懷觀道,臥以逰之」,凡所逰厯,皆圖於壁,坐臥向之,其髙情如此。又自為畫山水序以白其志。 |
91  | 王微,字景賢,琅琊臨沂人。善書畫,嘗居一室,讀書玩古,不出十餘年。與友人何偃書曰:「吾性知畫,葢鳴鵠識夜之機,盤紆糺紛,咸紀心目,故山水之好,一往跡求,皆得仿髴,竟不就闢。世祖以貞棲絕俗,贈秘書監。嘗作《畫序》一篇,張彥逺曰:「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林壑,與琴酒而俱適,縱煙霞而獨往,各有畫序,意逺跡高,不知畫者,難可與論」。 |
92  | 顧寳光,吳郡人。大明中,為尚書水部郎。畫師宗炳,傳世有帝王名臣等像,及射雉、鬥雞、鸂■、〈水、鵣〉等圖。 |
93  |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初為始興王浚後軍參軍,官至散騎常侍、兼中書令。幼有才學,多巧思,善畫制,水方丈圖,天下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 |
94  | 袁倩,北面陸氏,最為髙足象人之妙,亞美前修,但守師法,不出新意。其於婦人,特為古拙。子質風力爽俊,不墜家聲。姚最曽見其莊周木雁圖》、卞和抱璞圖》,筆勢徤勁繼父之美。 |
95  | 史敬文有《黃帝升仙圖》,樂冀人馬畫》,張平子《西京賦圖》。 |
96  | 史藝有《屈原漁父圖》,王羲之像孫綽像。 |
97  | 劉斌有《詩黍離圖》。 |
98  | 尹長生或作尹扈生,寫南朝貴戚圖》。 |
99  | 吳暕謝云:「體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當年,有聲京、洛」。 |
100  | 張則謝雲意態宏逸,動筆新奇,在吳暕下。 |
101  | 劉胤祖,官至尚書吏部郎。謝雲蟬雀,特盡微妙,筆跡超越,俊爽不凡。子璞體運精嚴,稍亞於父。 |
102  | 劉紹祖,胤祖弟。官至太康太守。謝雲筆跡調快,勁滑有餘。然傷於師工,乏其士體,其於模寫,特為精密。 |
103  | 蔡斌有《逰仙圖》、蘇武像。 |
104  | 濮萬年有蘇門先生及名臣像。 |
105  | 史粲有《白畫八駿圖》。 |
106  | 宋僧辯 |
107  | 康允之 |
108  | 範惟賢已上三人,皆善畫。 |
109  | 顧駿之結構髙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若時景融朗,然後含豪,天地陰慘,則不操筆。謝赫品云:「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始變古則」。今賦彩制形,皆創新意,若色犧始更八卦,史籕初改書法也。始畫蟬雀,天下莫競。 |
110  | ○南齊 |
111  | 宗測字敬微,炳之孫也。代居江陵,不應闢召。驃騎將軍豫章王嶷請為叅軍,測荅曰:「何得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性善書畫,傳其祖業。志欲逰名山,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於壁。隱廬山居炳舊宅,畫阮籍,遇孫登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又畫永業寺、佛影台,皆臻絕妙。 |
112  | 劉系宗,丹陽人。官至宣城太守。善書畫。 |
113  | 姚曇度畫有逸,才巧變鋒,出魑魅鬼神,出人意表。 |
114  | 蘧道愍 |
115  | 章繼伯 |
116  | 右二人並善寺壁,兼能畫扇人馬,數分毫厘,不失別體之妙,可謂入神。蘧始師章,氷寒於水。 |
117  | 範懷珍或作「懷粲」,或作懷堅,有渥窪馬圖》、《孝子屏風》。 |
118  | 鍾宗之有王獻之、王攸之等像。 |
119  | 王效有《嘯賦圖》。 |
120  | 王殿有曹長孺真列女傅丹儀圖》、《三馬圖》、《敗春圖》。 |
121  | 戴蜀有《孝子圖》、《息媯圖》。 |
122  | 陳公思有《列女貞節圖》、《列女仁智圖》、《朱買臣圖》。 |
123  | 陶景真有《孔雀鸚鵡圖》、《虎豹圖》。 |
124  | 張季和有《逰清池圖》。 |
125  | 沈標亡所偏善,觸類涉習,留意鉛華,亦有可觀。 |
126  | 謝赫寫貌人物,不俟對看,所須一覽,便工操筆,目想毫髮,皆亡遺失。至於氣運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纎弱,不副雅壯之懷。然中興以來,象人為最。 |
127  | 沈粲筆跡,調媚專工,羅綺屏幛,所圖頗有情趣。 |
128  | 丁光擅名蟬雀,然筆跡輕羸,非不精謹,但乏生氣。 |
129  | 周曇研沙門彥悰雲師塞壯勤,授曹仲達。比曹不足,方塞有餘。 |
130  | 謝恵連,陳郡夏陽人。官至司徒府叅軍。幼有詞學,族兄靈運嘆服之。兼善書畫。 |
131  | 謝約,官衛尉叅軍。善山水,有《大山圖》、《聲伎樂圖》。 |
132  | 虞堅 |
133  | 丁寛 |
134  | 右二人,並工畫,李嗣真列在下品。 |
135  | 劉琪,字士溫,彭城人。官至吏部郎。少聰慧,多才藝,工書畫,飲酒至數鬥畫嬪嬙,當代第一。 |
136  | 毛恵逺,滎陽陽武人,官至少府卿。畫馬稱,當代第一。 |
137  | 毛恵,秀恵逺弟也。永明中,待詔秘閣。世祖將北伐,命恵秀畫《漢武北伐圖》,中書郎王融監其事。融好功名,秀又善圖畫,成帝極珍貴,置琅琊台上,每披玩焉。姚最云繪事詳悉,太自矜持,翻成羸鈍,遒勁不及恵逺,精思有過於棱矣。 |
138  | 毛棱,恵逺子也。姚最雲便速有餘,真巧不足,善於布置,比之叔父,則床下安床。 |
139  | 釋恵覺,姚曇度之子也。丹青,繼父之美,有殷洪像白馬寺寳台様,行於先代。 |
140  | 釋僧珍、蘧道愍外甥,遂師舅畫,與恵覺同品。 |
141  | ○梁 |
142  | 元帝姓蕭氏,諱繹,字世誠,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任荊州刺史,後即帝位。初生便眇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嘗畫聖僧,武帝親為贊之。又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又畫《職貢圖》並序。又畫《芙蓉湖醮鼎圖》。姚最雲畫有六法,真仙為難。王於像人,特盡神妙。 |
143  | 忠莊太子,諱方等,字實相,元帝長子。能寫真,坐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數人,問兒童皆識之。 |
144  | 南郡王大連,字仁靖,簡文帝第五子。少俊爽,風流有巧思,洞達音律,工丹青。 |
145  | 蕭責,字文奐,蘭陵人。仕梁為河東太守。多詞學,工書畫,曽於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辯千尋之峻學,不為人自娛而已。雖有好事,罕見其跡。 |
146  | 陵杲,字明霞,吳郡人。初仕齊入梁,官至特進、揚州大中正。好詞學,信佛理,工書畫,與舅張融齊名。 |
147  | 陶弘景,字道明,丹陽秣陵人。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便有神仙之志。初徵為諸王侍讀。永明十年,辭祿止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好著述,明眾藝,工書畫。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武帝嘗欲徵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籠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武帝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廷有事,多就而詢之,號「山中宰相」。 |
148  | 張僧繇,吳中人。天監中,官至右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時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傳寫貌,對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栢堂,僧繇畫盧金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折。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初,吳曹不興,圖青溪,龍僧繇見而鄙之,乃廣其像於武帝龍泉亭。至太清中,震龍泉亭,遂失其壁。又畫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亂散,拆為二後,一僧為唐右常侍陸堅所寳。堅疾篤,夢一胡僧告之:「我有同侶,離拆多時,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以錢帛購得疾,乃愈」。其制作之妙擬於陰陽者如此。葢其生平,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嘗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間,所以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紙一二,而像已應焉。子善果,所作多亂,真於父善果弟儒童,亦有釋迦會圖》、《寳積經》變傳於代。 |
149  | 袁昻,字千里,陳郡陽夏人。官至中書監。幼以孝稱,頗善畫。 |
150  | 焦寳願、姚最雲早逰張謝,靳固不傳。傍求造請,事均盜道,衣制樹色,皆自新意,點黛施朱,輕重不失。 |
151  | 嵇寳鈞、姚最雲,雖無師範,而意兼真俗,賦彩鮮麗,觀之悅情,張彥逺雲畫性,所貴上何必師範? |
152  | 聶松梁帝云:「與稽同品,言其優劣。僧繇之亞在解倩上,有支道林像。 |
153  | 解倩最長,寺壁有丁貴人彈曲項琵琶圖、五夫人,像九子魔圖。 |
154  | 陸整有佛像。 |
155  | 江僧寳斟酌袁、陸,親漸朱、藍,用筆骨鯁,甚有師法,象人外亡所長。 |
156  | 釋威公,光宅寺僧。下筆為京洛所知。 |
157  | 釋吉底。 |
158  | 釋摩羅、菩提二僧俱外國人,能畫。 |
159  | 釋迦佛陁天竺人,學行精愨,靈感極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於嵩山起少林寺,有拂菻國人物圖、器物様、外國獸圖、傳神圖。 |
160  | ○陳 |
161  |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人。七歲讀《五經》,九歲能屬文,長為鴻儒,天象、地理,無不畢習。在梁為中領軍,時宣城王為揚州野王,與王褒俱為賓友,野王嘗畫《古賢王褒書贊》,時稱「二絕」。尤工草蟲。入陳,官至黃門侍郎。 |
162  | ○後魏 |
163  | 蔣少逰,樂安博昌人。官至將作大匠、太常少卿、前將軍、都水,兼此四官。敏慧機巧,善畫人物。及雕刻,雖有才學,常在剞劂繩墨之間,園湖城殿之側,識者嘆息。少逰坦然以為己任,不告疲勞。 |
164  | 李平,頓丘人。宣武即位,除黃門郎,拜長樂太守,以本官行相州事。帝至鄴,親幸其第,見平諸子,尋正刺史。平勸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選五郡聰敏者教之。圖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於講堂,親為之贊。前來台使頗好侵漁,平乃畫履虎尾、踐薄氷於客館,注頌其下,以示誡焉。 |
165  | 楊乞徳,封新鄉侯,歸心釋門,施身入寺,善畫佛像。 |
166  | 王由,字茂道,官至東萊太守。摹畫佛像,為時所服。 |
167  | 祖班,東魏人,善畫。 |
168  | ○北齊 |
169  | 廣寧郡王髙氏,名孝珩,世宗第二子。博涉多才藝。嘗於廳事壁上畫蒼鷹,睹者疑其真,鳩雀不敢近。又畫朝士圖》,當時絕妙。 |
170  | 蕭放,字希逸,梁武帝猶子也。為本朝著作郎。入齊,待詔詞林館,善丹青,因於宮中監諸畫工,帝令採古來麗美詩》及賢哲充畫圖》,帝甚善之。 |
171  | 楊子華,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嘗畫馬於壁,夜聽蹄嚙,長鳴如索水草,圖龍於素舒卷,輒雲氣縈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閻立本云:「自像人以來,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子華又善畫牡丹,語在陳睂公珍珠船。 |
172  | 田僧亮官至三公中郎將,入周為常侍。當時之名,髙於董展,畫田家,野服、柴車,古今獨絕。 |
173  | 劉殺鬼與楊子華同時,世祖俱重之,畫鬥雀於壁,常見之以為生,拂之方覺。常在禁中,錫賚巨萬,任梁州刺史。 |
174  | 曹仲達,曹國人,官至朝散大夫。沙門彥悰,雲師依周,研竹樹山水。外國佛像,無競於時。 |
175  | 殿英童善畫,兼楷隸。 |
176  | 髙尚士。 |
177  | 徐徳祖 |
178  | 曹仲璞 |
179  | 已上三人,並當時名手。 |
180  | ○後周 |
181  | 馮提伽,北平人,官至散騎常侍,兼禮部侍郎。志尚清逺,後避周末之亂,佣畫並汾之間,竇蒙雲寺壁皆有合作。其若山川草樹,宛然塞北車馬。 |
182  | ○隋 |
183  | 閻毗,榆林盛樂人。周武帝時,拜儀同三司。入隋,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篆隸丹青,當時稱絕。 |
184  | 展子虔厯,北齊、周、隋在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所畫台閣,雖一時如董展不得以窺其妙寫,江山逺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
185  | 董展,字伯仁,汝南人。多材藝,鄉里號為智海。官至光祿大夫、殿中將軍。時與展子虔齊名,三昧輪奐,董氏造: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曽作道經變,相為時所稱,謂非畫外有情,叅靈酌妙,入華胥之夢,與化人同逰,何以臻此? |
186  | 鄭法士在周為大都督、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在隋授中散大夫。畫師僧繇尤長於人物,論者謂江左自僧繇以降,法士稱獨步焉。僧悰雲飛觀、層樓間,以髙林嘉樹,碧潭素瀨,糅以雜英芳草,必曖曖然有春台之思,此其絕倫也。 |
187  | 鄭法輪法士之弟,李雲輿馬之際,比兄為劣,及其闢台苑,恣登臨,羅綺如春,芳菲似雪,亦為絕塵,子徳文亦擅家法,但筆跡纎弱,英靈銷歇耳! |
188  | 孫尚子睦州建徳縣尉師模顧陸,骨氣有餘,鬼神特所偏善婦人,亦有風態,善為戰筆之體,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莫不戰動,唯須發獨爾調利,他人效之,終莫能及。尚子自姓孫,故時有孫、鄭之稱,作寳鑒者,以為鄭法輪之孫,謬何至此? |
189  | 楊契丹官至上儀同,僧悰云:「六法備該,甚有骨氣。山東體制,允屬伊人。時與田僧亮齊名。田、楊與鄭法士同於京師光明寺畫小塔,鄭圖東壁北壁,田圖西壁南壁,楊畫外邊四面,是稱三絕。楊以簟蔽畫處,鄭竊觀之,謂楊曰:「卿畫終不可學,何勞鄣蔽?」又求楊畫本,楊引鄭至朝堂,指宮闕衣冠車馬,曰:「此是吾畫本也」。鄭深嘆服。 |
190  | 劉烏學於鄭不少風格,屏帳有功。 |
191  | 陳善見准的於鄭,遒媚溫潤,則不及之。 |
192  | 江志筆力勁徤,風韻頓挫,模山擬石,妙得其真。 |
193  | 李雅為滕王庫直,神氣抑揚,獨越倫伍,聖僧形制,是所尤工。 |
194  | 王仲舒北面孫公》,風骨不逮,精熟潤媚,推於名筆。 |
195  | 閻思光 |
196  | 解悰 |
197  | 程瓉 |
198  | 已上三人,並當時名手。 |
199  | 尉遲跋質那,西國人。善畫外國及佛像傳,至唐時,謂之大尉遲。 |
200  | 曇摩拙,義天竺僧也。隋文帝時,自本國來,徧禮中夏。阿育、王塔至成都雒縣大石寺,空中見十二神形,便一一寫之,乃刻木為十二神,形於寺塔。 |
201  | ○唐 |
202  | 太宗諱世民,髙祖次子也。髙祖武徳四年,為天策上將軍,位三公,上乃鋭意經籍怡神藝學,開學館以待四方之士,有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賓游幕府,禮遇溫渥,乃命庫直閻立本圖形貌,具題名字爵里,仍教文學,褚亮為之贊,及即帝位,貞觀十七年,又詔立本畫功臣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於凌煙閣上,自為讃。 |
203  | 中宗諱顯,太宗之孫。 |
204  | 玄宗諱隆基,中宗之侄,右二帝,留心藝事,書畫備能玄宗,曽令畫《十睂圖,一曰鴛鴦睂,又曰《八字睂,二曰《小山睂》,又名《逺山睂》,三曰《五岳睂》,四曰《三峰睂》,五曰《垂珠睂》,六曰《棱睂》,又名《卻月睂》,七曰《分梢睂》,八曰《涵煙睂》,九曰《拂雲睂》,又曰《橫煙眉》,十曰《倒暈睂》。髙平公張諗進玄宗馬射真圖》於憲宗表云:「玄宗天縱神武,藝冠前王,凡所游畋,必存繪事。豈止雲夢殪兕,楚人美旌,葢之雄潯陽射蛟」,漢史稱舳艫之盛。 |
205  | 漢王元昌,髙祖第七子。博學善畫。李嗣真謂天人之姿,博綜伎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有畫鞍馬鷹鶻,傳於時,雖閻立徳立,本不得以季、孟之間。 |
206  | 韓王元嘉髙祖於善畫龍馬虎豹。 |
207  | 滕王元嬰,髙祖子,善畫蝶,故王建宮詞有「內中數日無呼喚,拓得滕王峽蝶圖》」之句。《酉陽雜俎》曰:「滕王畫蛺蝶有數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來菜花子。《唐藝文志》有《滕王蛺蝶圖》二卷。 |
208  | 嗣滕王湛然,善畫花鳥、蜂蝶、驢子、水牛。 |
209  | 江都王緒,霍王元軌之子,太宗侄也。能畫,最長於鞍馬、杜子美詩,謂「國初以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
210  | 寧王成器,代宗子,善畫馬花蕚樓壁上有六馬袞塵圖,明皇愛玉面花驄風鬃霧鬙,纎悉皆備。後壁上惟有五馬,其一失去,信知神妙,特與變化俱也。 |
211  | 閻立徳,名讓,字立徳,以字行於代。父毗,在隋以丹青知名,與弟立本俱傳家業,官至工部尚書,封太安縣公。 |
212  | 閻立,本立徳弟也,代立,徳為工部尚書,後拜右相,封博陵縣公,有應務之才,兼能書畫,朝廷號為「《丹青。神化史》云:太宗與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鳥隨波容與,上愛玩不已,召侍從之臣歌詠之,急召立本寫貌,閣內傳呼畫師閻立本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揮丹素,目瞻坐賓,不勝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屬詞,今獨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爾宜深戒,勿習此藝」。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務,恪曽立邊功,立本唯善丹青,時人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言並非宰相器。李嗣真云:「博陵太安難,兄難,弟自江右。陸衡云:「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號為中興。至若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簮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在上品。 |
213  | 張孝師為驃騎尉,善畫地獄,氣候幽默,嘗死而複蘇,具見冥中事,故備得之。吳道玄見之,因效為地獄,變相。 |
214  | 範長壽官司徒校尉,學張僧繇畫,然能知風俗,好尚作田家景候人物,皆極其情。至於山川形勢,屈曲向背,分布逺近,各有條理。 |
215  | 何長壽與範同師,法但微劣於範範、何,並有《醉道士圖》,傳於代。 |
216  | 尉遲乙僧,於闐國人,跋質那子也。授宿衛官,襲封郡公。時人以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畫外國及佛像,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鐡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槩。 |
217  | 劉孝師點畫不多,皆為樞要,鳥雀奇變,甚為酷似。 |
218  | 靳智異祖述仲達,改張琴瑟。變夷為夏,肇自斯人。 |
219  | 王定,官至中散大夫、尚方令。貞觀初,以菩薩聖僧得名,又有《本草》、《訓戒圖》《傳》世。 |
220  | 梁寛 |
221  | 吳智敏、僧琮雲智,敏師於寛神襟,更為俊逸。 |
222  | 康薩陁無所服膺,虛心自悟。初花晚葉,變態多端,異獸奇禽,千形萬狀。 |
223  | 王知敬,太原人。官至秘書少監。 |
224  | 王知慎,知敬弟也。終少府監。兄弟並以工書畫名。 |
225  | 王韶應畫鬼神,深有風韻,亦善山水。 |
226  | 檀州敏為振武校尉,僧悰雲棟宇樓台,陰陽向背。厯觀前古,獨見斯人。 |
227  | 鄭儔屋木樓台,師於檀州。敏 |
228  | 裴寛,絳州人,以文詞有能稱。明皇時,為範陽節度使。頗受眷,知所畫《小馬圖》、蕭散閒適,筆墨典雅。 |
229  | 黃諤畫馬,獨善於時。 |
230  | 左全,蜀人,本儒家工,佛像、人物、寳厯,中聲馳宇內,多仿吳生,頗得其妙。 |
231  | 姜皎,玄宗時太常卿,封楚國公,寓綿州。畫角鷹于督郵亭,壁極其精妙,一刺史模石豎州堂後當時鷹隼,不敢入城。杜少陵詩「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是也。 |
232  | 範瓊 |
233  | 陳皓 |
234  | 彭堅 |
235  | 已上三人,同藝同時,寓居成都,名振三川。瓊嘗作烏瑟摩像,設色未半而罷,筆跡超絕,後之名手,莫能完補皓堅。嘗以杜悰相公,命畫浄眾,寺壁天王,各一堵南畔,仗劍振威者彭之筆。北畔持弓,奮赫者陳之筆。二人筆力相似,觀者莫能升降。大約宗吳道玄之筆,而傳彩拂澹過之,畫有六法,名輩少該,唯此三人,俱盡其美。 |
236  | 常粲,雍京人也。咸通年,路岩侍中牧蜀賓禮待之。畫人物,喜為上古衣冠,不墮近習。有伏羲畫卦、神農播種、孔子問禮、釋伽等像。 |
237  | 常重胤,粲之子也。僖宗幸蜀回鑾之日,蜀民請留禦容於大聖慈寺。時隨駕待詔,皆操筆不體天顏。太師陳敬瑄表進重胤,一寫而成,內外官屬無不嘆駭,謂為僧繇後身。複宣令於中和院壁寫隨駕臣僚陳敬瑄等三十七人。尋授駕前翰林待詔,賜緋魚袋。駕歸韋相國,昭度為西川節制,而陳太師與監護田軍容拒命據城。王蜀先主時為行軍司馬,攻圍三年,乃以城降。既克下,王先主至寺,拜僖宗御容,觀繪壁,唯不見。陳田真因問寺僧,對雲拒捍王師,近方塗抹。先主曰:「某豈與丹青為參商?」遽命重寫,重胤乃挼皂莢水洗去,而風姿宛然。先主嘉賜之,常公自言:「我畫梁摧爛之外,雨淋水洗,終無剝落者」。善其設色與人殊也。偽通王家。裕性多猜忌,惑一媵,嬖欲為寫貌,而惡人久視,謂常曰:「頗不熟視,審可乎?」曰:「可」。頃之,夫人至,拜立斯須而退翼日貌其姿容短長無遺,毫髦敏妙,皆此類也。 |
238  | 孫遇初名位後,遇異人得度世法更名遇,東越人也。僖宗幸蜀,遇自京入蜀,自稱會稽山人。舉止疏野,襟韻曠達。喜飲酒,罕見其醉樂。與幽人為物外交。光啟中畫應天寺壁,勢若飛動,世稱龍水,尤其所長。 |
239  | 張南本善畫人物,尤工畫火。南本初,與孫遇並學畫,水皆得其法。南本以為同能,不如獨勝,遂專意畫火,獨得其妙。中和年,寓止成都金華寺,畫八明王時游僧升殿,見火勢逼人,驚怛幾僕。又畫闢支佛,結跏趺坐,火周其身。筆氣焱鋭,煙飛電掣,烈烈有焚林之勢。佛以定慧,力坐其間,安然不動。宋李廌為之贊。時論孫遇之水幾於道,南本之火幾於神。 |
240  | 石恪,字子專,成都郫人。性輕率,尤好陵轢人,常為嘲謔之句,略協聲韻,與俳優不異。有《雜言傳於世。初事張南本,才數年已出其右,多為古僻人物詭形殊狀,以蔑辱豪右,而川人患之。嘗畫《五丁開山》及巨靈擘太華圖》,其氣韻剛峭,為世所稱。又畫陳子昻、盧藏用、宋之問、高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司馬承楨,仙宗十友圖畫品》云:《玉皇朝會圖》,石恪所作,凡天仙、靈官、金童、玉女、三官、太乙、七元、四聖經緯、星宿、風雨雷電諸神,岳瀆、君長地上地下主者,皆集帝所,玉皇大帝南面端扆而坐,眾真仰首,承望清光,見之者神爽超然,如在通明、殿中也。其作水府官吏,腰間系魚蟹作綬,蓋以侮觀者。又作鬼百戲圖鐘馗夫婦對案置酒供張果肴,作執事諸鬼背,學其情態前有大小鬼數十,合樂呈伎,曲盡其妙。此圖玉皇像,不敢深戲,然猶不免懸蟹欲調,後人一笑也。 |
241  | 麻居禮,蜀人,師張南本,光化、天複間,聲跡甚髙。 |
242  | 李洪度,成都人。 |
243  | 張騰 |
244  | 張贊,河陽人。 |
245  | 王浹已上四人並工道,釋人物。 |
246  | 王弘,太原人。畫人馬,永徽時人。 |
247  | 牛昭善山水。 |
248  | 髙道興,成都人。光化中,與趙徳齊同畫西平王儀仗,授翰林待詔。 |
249  | 趙徳玄,長安人。天複中入蜀。工畫車馬、人物、山水、佛像、屋木。 |
250  | 衛憲師周昉花木竹雀 |
251  | 張立,不知何許人。蜀中畫跡甚多,亦能水墨。 |
252  | 周古言善畫,人物尤工。婦人多畫宮禁歲時行樂之勝,然摹寫形似,未為奇特,至於布景命意,則意在筆外。 |
253  | 杜庭睦喜畫故實,畫明皇斫膾圖》,人物流品,見之風神氣骨間,非有得於心,何以臻妙至此! |
254  | 吳侁作林泉平逺溪友釣徒,皆有生致。 |
255  | 姚思元,林泉人。畫道、釋,一時知名。作紫微二十四化,皆所以警悟世俗,非止游戲丹青而自娛悅者。 |
256  | 鍾師紹,蜀人。畫釋道。人物、犬馬,頗工。 |
257  | 尹繼昭工人物台閣。 |
258  | 呂嶤。 |
259  | 竹虔二人,並京兆人尹繼昭弟子。工釋道,人物嶤,僖宗朝,翰林待詔。 |
260  | 胡瓌,範陽人。工畫番馬,鋪敘巧密,近類繁冗,而用筆清勁,至於穹廬,什器、射獵,形容備盡。凡畫槖駝及馬,以狼毫筆疏染,取其生意,亦善體物者也。後以筆法授子虔。 |
261  | 張詢,南海人。不第,後流寓長安,以畫自適,後至蜀中為僧。夢休畫壁三堵,一早景,一午景一晚,景謂之「三時山」。僖宗幸蜀見之,盡日歡賞王蜀。太子欲遷壁於東宮,為壁泥通枋,移損不全,乃止。 |
262  | 楊須跋 |
263  | 趙武端 |
264  | 範龍樹。 |
265  | 周烏孫。 |
266  | 楊徳紹已上五人,擅名唐初。 |
267  | 陳義,工寫貌,玄宗少與之善,特承恩遇,為武徳、南熏、中尚等使、銀青光祿大夫、少府監。 |
268  | 殷𢿈 |
269  | 殷季友 |
270  | 許琨 |
271  | 三人與同州僧法,明於開元中並善寫貌,常在內廷畫人物,海內知名。 |
272  | 錢國養,開元中人。 |
273  | 左文通已上二人,亦善寫貌。 |
274  | 王陁子善,山水幽致,峰巒極佳。世人言山水者稱陁子頭道子腳。 |
275  | 吳道玄,字道子,東京陽翟人。少孤貧,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明皇知其名,召入內供奉。開元中,從駕東洛,與裴旻、將軍張旭長史相遇,各陳其能。裴以金帛,請道子於天宮寺為所親繪壁。道子封還金帛,謂旻曰:「聞將軍善舞劍,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縗墨為道子,舞劍,舞畢奮筆,俄頃而成。有若神助張長史,亦書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又明皇天寳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吳生驛駟,令往寫貌。及回,帝問其狀,對曰:臣無粉本,並記在心」。後宣令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李思訓亦於大同殿圖累月方畢,明皇云: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又畫內殿五龍,其麟甲飛動,每天欲雨,即生煙霧。凡畫人物佛像,皆冠絕於世。凡圖圓光,皆不用尺度,規畫一筆而成。其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其傳,採於焦墨痕中,略旋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或謂張僧繇後身,良不誣也。 |
276  | 翟琰,吳生弟子也。吳生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與張藏,布色濃淡,無不得所。 |
277  | 李生失名,亦吳弟子。善畫地獄,佛像有類於吳而稍劣。 |
278  | 張藏,亦吳弟子,裁度麄快思,若湧泉寺壁十間,不旬而畢。 |
279  | 楊庭光與吳同時,佛像經變,雜畫山水極妙。 |
280  | 盧棱伽,吳弟子也。畫跡似吳,但才力有限,經變佛事,是其所長。吳生嘗於京師畫總持寺三門大獲泉貨,棱伽乃竊畫莊嚴寺三門,鋭意開張,頗臻其妙。一日,吳生忽見之,嘆曰:「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居一月,棱伽卒。 |
281  | 武靜藏善,畫鬼神,有氣韻。 |
282  | 董蕚,字重照。善雜畫車牛,最推其妙。 |
283  | 陳靜心,善寺壁。弟靜眼,善地獄、山水。 |
284  | 程維善雜畫 |
285  | 楊垣 |
286  | 楊仙喬二人,並長安人,好圖佛寺鬼神,垣子爽亦善之,解倩善鬼神。 |
287  | 馮昭正一作紹政,開元中任少府監,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曽於禁中畫五龍堂,有降雲蓄雨之感。 |
288  | 李思訓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彭城公。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難寫之狀,用金碧輝映,為一家法。後人所畫著色山,往往宗之,然至妙處不可到也。荊浩云:「李將軍理深思逺,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 |
289  | 李昭道,思訓子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官至太子中舎當。世言山水者,稱思訓為大李將軍」,昭道為「小李將軍。 |
290  | 李思誨,思訓之弟,即林甫之父。任朝散大夫、楊州叅軍。 |
291  | 李林甫髙詹事,嘗與之詩曰:「興中唯白雲,身外即丹青。其畫小山水,類李中舎」。 |
292  | 李湊,林甫之侄。為廣陵倉曹,尤工綺羅人物,葢一家五人,並善丹青,當時以為盛。 |
293  | 薛稷,字嗣通,河東汾陰人,道衡之曽孫,元超之從子,嗣學名家,軒冕繼代,先天時,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晉國公,善花鳥、人物、雜畫、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様,自稷始也。 |
294  | 郎餘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象風採,時稱精妙。 |
295  | 曹元廓,天后朝為朝散大夫、左尚方令,工騎獵、人馬、山水善於布置。天后鑄九鼎於東郡備九州島山川物產,詔命元廓畫様,鍾紹京書,時稱絕妙。 |
296  | 劉行臣善畫鬼神,類王韶應。 |
297  | 暢■〈巬言代夫〉善山水似李將軍,■〈巬言代夫〉子。明瑾妙過於父。 |
298  | 楊寧 |
299  | 楊升 |
300  | 張萱 |
301  | 已上三人。善畫人物。萱尤好畫婦女嬰兒。 |
302  | 尹林善佛像鬼神寺壁,髙宗時得名筆跡快利畫慈恩寺塔下,南面師利,普賢極妙。 |
303  | 李仲昌 |
304  | 李嗣真二人,並林弟子。並善佛、道、鬼神。 |
305  | 韋無忝,官至左武衛將軍。善鞍馬,鶻象鷹圖,雜獸皆妙。 |
306  | 韋無縱,無忝之弟,善寫貌。 |
307  | 朱抱一,開元間直集賢寫張果先生,真為好事所傳。 |
308  | 竹元標 |
309  | 蔡金剛 |
310  | 毛蒿 |
311  | 姚彥山 |
312  | 程遜以上五人,並善寺壁禽獸。 |
313  | 董好子,善人物。 |
314  | 楊樹兒 |
315  | 耿純 |
316  | 任直亮 |
317  | 暢整 |
318  | 李相國 |
319  | 陳愨 |
320  | 劉志敏 |
321  | 史晟 |
322  | 何君墨 |
323  | 京元成。 |
324  | 崔霞 |
325  | 冷元秀 |
326  | 馬光業 |
327  | 李蠻子。 |
328  | 馬樹鷹 |
329  | 祝丘。 |
330  | 潘細衣 |
331  | 周子敬。 |
332  | 段去惑 |
333  | 張彥逺云:「以上皆唐朝以來名手畫士,有同蘭菊,叢芳競秀,蹤跡布在,人間姓名不可遺棄。 |
334  | 陸廷曜善人物鬼神,有氣韻。 |
335  | 殷不害,陳郡人子令名並工書畫。 |
336  | 殷聞禮,字大端,弘文館學士,亦不害子書畫妙過於父。 |
337  | 殷仲容聞禮子,天后朝,太僕、秘書丞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採。 |
338  | 談皎畫人,物有態度,衣裳潤媚,但格律不髙,大髻寛衣,亦當時所尚。 |
339  | 張遵禮善畫鬥將,鞍馬戈矛器械用筆槧差小畫尤佳。 |
340  | 王紹宗,琅琊人。官秘書少監,與父修禮並善書畫。 |
341  | 宋令文,汾州人,之問之父也。亦書畫皆善。 |
342  | 盧鴻,一名顥,然以字行,範陽髙士也。善畫山水樹石,隱於嵩山。開元初,徵拜諫議大夫,不就,賜隱居服官,為營草堂一所。鴻自為圖有《十景》,謂之《玄居,十志》傳至宋劉子禮,得於錢氏。後李伯時曽臨一本,葢與《輞川圖》並傳於世云。 |
343  | 鄭虔,鄭州人。為廣文館學士,飢窮轗軻,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題曰「鄭虔三絕》。 |
344  | 鄭逾善山水,天寳中得名於梁、宋間。 |
345  | 曹霸,魏曹髦之後,官至左衛將軍。天寳末,每詔畫御馬及功臣杜工部,有丹青引贈之。 |
346  | 李果奴,寫貌人物,及僧佛為妙。元和初,有李士昉,即果奴之孫,筆跡,及其祖在翰林集賢院。 |
347  | 韓幹,京兆人,官至大府丞。天寳中,召入供奉,上令師陳閎畫馬,帝怪其不同,因詰之,奏云:「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乾葢初師曹霸,後自獨擅。杜甫贈霸畫馬歌云: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則乾不及霸逺甚張彥逺云:玄宗好大馬,御廄至四十萬,遂有沛艾、大馬、命乾,悉圖其駿,則有玉花、驄照、夜白等。時岐、薛寧、申王廄中皆有善馬,乾並圖之,遂為古今獨步,祿山之亂沛艾,馬種遂絕,韓君端居無事,忽有鬼使請馬一匹,韓君畫馬焚之,他日見鬼使乘馬來謝。宋嘉佑中,一貴人使江南,攜韓馬一匹行,及採石,風大作,三日不可渡,禱於水府廟,是夕,夢神告留馬當相濟,翼日詣廟獻之,風止乃渡,其感神如此,弟子孔榮,頗得其法,幹又能髙僧鬼神、菩薩等跡,陳仲醇云:「韓幹嘗畫下,生嗔彌勒。 |
348  | 陳閎,永王府長史。善寫貌,工鞍馬,家蓄,圖畫絕多。玄宗召入供奉,寫御容及射獵、按舞諸圖,皆妙絕。又寫《肅宗御容》。 |
349  | 孟仲暉善寫貌,筆跡類陳閎,又似閻令。 |
350  | 杜景祥 |
351  | 王允之二人畫與仲暉相似。 |
352  |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官至尚書右丞,家於輞川。與弟縉並以科名文學,冠絕當時。其畫山水松,石蹤似吳生,而風致標格特出。嘗畫輞川圖山谷,鬱鬱盤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又自題詩云:「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餘習,偶被時人知」。張彥逺曽見其破墨山水,筆跡雄勁。荊浩云:「王右丞筆墨宛麗,氣韻髙清,巧寫象成,亦動真思。 |
353  | 張諲,官至刑部員外郎,明《易》象,善草隸,與王維、李頎為詩酒。丹青之友尤善畫,山水王維答詩曰:「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李頎詩曰:「小玉破體閒,文策落日梨。花照空壁書堪記室。妬風流畫,與將軍作勍敵」。 |
354  | 劉方平工山水樹石。 |
355  | 王熊,官至潭州都督,善湘中山水似李將軍。 |
356  | 王象有《畫鹵簿圖》,或云是熊兄弟。 |
357  | 田畸,雁門人,官至汝南太守。善寫貌人物,有《洪崖子》、《橘木圖》傳於代。 |
358  | 竇師綸字希言,初為太宗秦王府咨議相國録事參軍,封陵陽郡公。性巧絕,草創之際,乘輿皆闕,敕兼益州大行台撿挍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有對雉鬥羊、翔鳯游麟之狀,蜀人謂之「陵陽公様」。 |
359  | 李逖工畫蜂蝶蠅蟬之類。 |
360  | 李平鈞,宗室也。為汴州陳留令,工山水。 |
361  | 崔陽元 |
362  | 李炅 |
363  | 張維亙 |
364  | 李滔 |
365  | 張通 |
366  | 耿昌言 |
367  | 耿昌期,昌言之弟。 |
368  | 已上七人,並工山水雜畫,通尤精贍。 |
369  | 趙公佑,長安人,寳厯中,寓蜀贊皇公賓禮之,工佛道鬼神。《益州畫録》云:公佑天資神用,筆奪化權,應變無涯,罔象莫測,名髙當代,時無等倫,數仞之𡓜,用筆最尚,風神骨氣,六法全矣。 |
370  | 趙溫奇,幼而穎秀,長有父風。畫天王及梵王,帝釋大輪部屬等像於蜀寺壁。 |
371  | 趙徳齊,溫奇之子。光化中,詔許王建於成都置生祠,命徳齊畫西平王儀仗及朝真殿上畫後妃嬪御,皆極精妙,昭宗喜之,遷翰林待詔。 |
372  | 嚴□ |
373  | 楊徳本並吳人,善雜畫。 |
374  | 貝俊 |
375  | 李韶 |
376  | 魏晉孫已上三人,並工花鳥。 |
377  | 蒯廉性野,愛畫鶴。後師於薛稷,深得其妙。 |
378  | 白旻官至同州澄城令,工花鳥、鷹鶻、觜爪鮮利,甚得其趣。 |
379  | 韓嶷工婦女雜畫,善布色。 |
380  | 宇文肅善禽蟲花。 |
381  | 髙江 |
382  | 車道正二人,並善寫貌。道政兼善佛事,跡簡而筆健。 |
383  | 齊皎,髙陽人。官至澤州刺史。善外番人馬,亦工山水。 |
384  | 齊映,皎之弟。官拜中書侍郎、平章政事。性雅正,好學,善山水。 |
385  | 朱審,吳興人,張彥逺雲,山水深沈,環壯險墨,磊落湍瀨,激人平逺,極目。朱景玄云:「唐安寺講堂西壁,最其得意,其峻極之狀,重深之妙潭,色若澄石,文似裂嶽,聳筆下,雲起鋒端,咫尺之地,溪谷幽邃,松篁交加,雲雨暗淡」。 |
386  | 王宰家於西蜀多畫蜀山玲瓏窳窆巉,差巧峭出於象外。杜工部贈歌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山水松石,擅場當代。 |
387  | 畢宏官至庶子,工松石,時稱絕妙。 |
388  | 楊炎,字公南,華陰人。貞元中宰相,風骨俊秀,神情爽邁,松石山水出於人表。初稱處士,謁盧黃門,館之甚厚。久而知其丹青之能,意欲求未敢發言。炎遽欲辭去,盧公複苦留之,知其家洛中衣食乏少,心所不寧,乃潛令人將數百千至洛供之,取其家書,回以示炎,炎極感未知所報。盧從容言:「欲求一蹤,為子孫家。寳爾」意尚難之,遂月餘圖一障松石雲物,移動造化,觀者謂之神異。 |
389  | 史讃官至省郎,善鞍馬人物。 |
390  | 裴住,字士明,河東人。官至兵部尚書。畫山水,極有思。 |
391  | 韋鑒,長安人。工龍馬,妙得氣韻。 |
392  | 韋鑾,鑒之弟。工山水松石,雖有時名,未免古拙,官至少監。 |
393  | 韋鷗鑒之弟工,山水髙僧奇士,老松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髙舉,善小馬牛羊,山原人空知鷗善馬,不知松石更佳,咫尺千尋,駢柯攅影,煙霞翳薄,風雨颼颼,輪囷盡偃葢之形,宛轉極盤龍之態。宋蔣永仲收韋侯松一幅,千枝萬葉,非經歲不成鱗文一一如真筆細圓潤。 |
394  | 韋偃,鑾之子。嘗以越筆點簇,鞍馬人物,山水雲煙,千變萬態,或騰或倚,或齕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山,以墨乾水,以手擦曲盡其妙,宛然如真,巧妙精奇,韓幹之匹也。 |
395  | 張璪一作藻,字文通,吳郡人,官祠部員外郎,坐事貶衡州司馬,衣冠文行,為一時名流。善畫松石山水,自撰繪境》一篇,言畫之要訣,畢庶子一見驚異,嘗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枿,而四時之氣,遂驅筆得之。所畫山水髙低秀麗,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噴如吼,其近也,若逼人而寒其逺,若極天之盡。荊浩云:夫隨類賦彩,自古有能,如水暈墨章,興我唐代。故張璪員外樹石,氣韻俱盛,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曠古絕今未之有也。張彥逺雲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樹石之狀,妙於韋偃,窮於張通,通能用紫禿鋒,以掌模色,中遺巧飾,外若混成。 |
396  | 陳曇,字玄成,官至御史中丞。工山水,有情趣,但峰巒少奇,往往繁碎。 |
397  | 顧況,字逋翁,吳興人。官著作郎。善山水,有畫評》一篇。 |
398  | 沈寧善樹石山水。 |
399  | 劉商官至檢校禮部郎中,少年,有篇詠髙情工山水樹石,初師於張璪後,自造真為意自張貶竄後,《惆悵賦》詩曰:「苔石蒼蒼臨澗水,溪風裊裊動松枝。世間惟有張通會,流向衡陽那得知」。或云商後得道。 |
400  | 劉整任秘書省正字,善山水,有氣象,時有劉之奇,亦能山水。 |
401  | 邊鸞,京兆人也,為右衛長史,最長於花鳥,折枝草木,下筆輕利,用色鮮明,冠於當代。貞元中,新羅國獻《孔雀解,舞》者,徳宗詔於玄武殿寫貌,一正一背,翠彩生動,金羽輝灼,若連清聲,宛應繁節。 |
402  | 於錫善花鳥及雞。 |
403  | 強穎,善水鳥。 |
404  | 梁廣工花鳥,善賦彩。 |
405  | 陳庶,揚州人,師邊鸞。 |
406  | 陳恪工山水師張、鄭有氣韻。 |
407  | 戴重席,工子女,極精細。 |
408  | 周昉,字景元,一字仲朗,長安人。官至宣州長史。節制之後,好屬文,窮丹青之妙逰卿相間貴公子也。善畫貴逰,人物作士女,多為穠麗豐盈之態,葢其所見然也。郭令公壻趙縱侍郎,嘗令韓幹寫真,人稱其善。又請周《長史》寫之,令公嘗列二真於坐側,莫定優劣。因趙夫人歸省,令公問何者最似。對曰:「韓畫得趙郎貌,周畫得趙郎神」。遂定二畫優劣,送周錦彩數百段。 |
409  | 趙博文,尚書左丞涓之子。 |
410  | 趙博宣,博文之兄。 |
411  | 王朏,太原人,終劍南刺史。 |
412  | 鄭寓善果之後。 |
413  | 右四人,皆師周昉,博文善子,母犬兔兼寫貌。朏寓俱善子女及天王菩薩。 |
414  | 程修己,其先冀州人,祖大厯中,任越州醫學博士,時周昉任越州長史,遂令修己師事之,盡得其畫,人物口授之妙,尤精山水花竹,寳厯中應明經擢第。太和中,文宗好古重道,以晉明帝衛協畫《毛詩》,圖草木、鳥獸、古賢君臣之像,不得其真,遂召修己圖之,皆據經定名,任意採掇,由是冠冕之制,生植之姿,逺無不詳,幽無不顯,又嘗畫竹障於文思殿,文皇有歌云:「良工運精思,巧極似有神,臨窻時乍睹,繁陰合再明」。當時在朝,學士等皆奉詔繼和,自貞元後,以畫藝進身,承恩稱旨,京都一人而已。 |
415  | 韓滉,字太衝。徳宗朝宰相,封晉公。書師張顛、畫師陸探微,其畫人物牛馬極工,尤好圖田家風俗。嘗自言「不能定筆,不可論書畫。以非急務,故自晦不傳於人。 |
416  | 戴嵩初,韓滉鎮浙西,命為巡官。師滉畫皆不及,獨於牛能盡野性,過滉逺甚,至於田家川原,亦各臻妙。畫録》云:嵩畫牛與牧童,點睛圜明照見,形容著目中,至飲流赴水,則浮景見牛唇鼻相連。弟嶧亦能畫牛得名,善作奔逸之態。 |
417  | 李漸,官沂州刺史,善番人番馬,放牧川原之妙,筆跡氣調,當世眇儔。子仲和能繼其藝,而筆力不及。 |
418  | 張符善畫牛,頗工筆法,有得於韓滉,亦韓之流亞也。 |
419  | 蕭佑為桂州觀察使,畫山水,甚有意思。 |
420  | 周太素,終尚書郎,善花鳥、佛像、鞠庭、善山水。 |
421  | 蕭悅協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 |
422  | 王默,一作王墨,不知其名。善潑墨畫,時人號曰王墨,一云墨名洽。能山水,松石雜樹。性疏野,好酒醉。後以頭髻取墨,抵於絹素,或揮或掃,或濃或淡,隨其形狀,為山為石,為雲為水,應手隨意,倐若造化俯觀,不覺墨污之跡,可謂神異。貞元末,歿於潤州,舉棺若空,皆雲化去,平生大有奇事。顧著作知新亭監時,默請為海中都巡問,其意云:「要見海中山水耳」。為職半年,解去。爾後落筆有奇趣,顧生乃其弟子耳。 |
423  | 李靈省落托不拘,嗜酒傲睨,凡畫山水樹石,皆一點一抹,便得其象,物勢皆出自然。 |
424  | 張志和,字子同,會稽人,漁釣於洞庭,自稱煙波釣叟。顏魯公知吳興,知其髙節,以漁歌五首贈之,張乃為卷軸,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風月,皆依其文,曲盡其妙。肅宗朝,官至左金吾衛録事叅軍,本名龜齡,詔改之。 |
425  | 張彥逺,字愛賓,河東人。能文工字學。其家既累世縉紳之後,且好事,故藏積,圖書甚富。嘗作《法書要録》十卷,又撰《厯代名畫記》十卷。自序云:「得此二書,則書畫之事畢矣。觀其編次之善,果非虛語。 |
426  | 吳恬處士,青州人。 |
427  | 鄭町處士,滎陽人。 |
428  | 梁洽處士。 |
429  | 右三人,並善山水。鄭雅淡梁美秀,吳險巧。 |
430  | 項容處士,天台人,山水師王默作《松風泉石圖》,筆法枯硬而少溫潤,故評者有頑澀之譏。然挺特巉絕,亦自一家。 |
431  | 景樸,蜀人。蜀廣政年,於應天寺門西畔,畫西方天王及部從兩堵以對,孫遇,筆識者,比之蹄涔巨浸,未得萬分之一。 |
432  | 韋機為檀州刺史,以邊人僻陋,不知文儒之貴,修學館畫孔子七十二弟子,漢晉名儒,像自為讃,敦勸生徒,繇茲大化。 |
433  | 辛澄工畫佛像。 |
434  | 刁光胤,長安人。天複中,避地入蜀。善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之類,慎交游,所與者皆一時佳士黃筌、孔嵩皆師事之。 |
435  | 周滉善畫水石,花竹禽鳥,頗臻其妙。 |
436  | 陳廈,字重構。工山水,用意極精。 |
437  | 司馬承禎,字子微,自梁隱居至先生,四世,傳授仙法。開元中,自天台征至天子,師之。十五年,至王屋山,敕造陽台觀居之。嘗畫於屋壁。 |
438  | 吳士顧,大厯中人,畫山水甚怪,先布絹於地,研調採色,使數十人吹角,擊鼔呌噪,著錦襖纒頭,飲酒半醉,取墨汁瀉絹上,次瀉諸色,以大筆開決為峰,巒島嶼之狀。 |
439  | 張素卿,簡州人。少孤貧,作道士。乾符中,居青城山焚修。至中和元年,僖宗遣使與賜紫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為希夷公。李卿上表:「五岳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嶽,上不可稱公」。上可其奏,於是改封五丈人為希夷真君,詔賜紫。嘗作十二真君像,各寫其賣卜貨丹書符導引之意,人稱其妙。 |
440  | 陳若愚,蜀中道士師張素,卿得其筆法。 |
441  | 苖龍,唐初人,失其名,能畫龍人,以苖龍呼之,後得道仙去。今會稽龍瑞宮東南,一峰崛起,上平如砥,相傳為苖龍上升處。 |
442  | 徐仁表初為僧,號宗偃師,道芬則入室吳興郡南堂,有兩壁樹石,張彥逺甚賞之,云:「觀其潛蓄嵐瀨,遮藏洞泉,蛟根束鱗,危乾凌碧,重質委地,青嵐滿堂」。葢得意深奇之作。 |
443  | 釋翛然,俗姓裴氏,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諧強學,不成一名。好朋,從詩酒,善丹青山水,暁解絲竹。 |
444  | 僧智隗善山水鬼神,氣韻灑落。 |
445  | 金剛三昧,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道芬,會稽人,善山水,時有精致,周沓之譽。 |
446  | 法明,同州人,善寫貌。開元時,張燕公征,令寫貌諸學士,上稱善。 |
447  | 辨才永禪師弟子不惟書法擅場而畫亦工。 |
448  | 僧徽五羊人,畫龍不誇角」及「■〈髟上灰下〉鱗只求筋骨與「精神齊」,已有詩贈之云。 |
449  | ○五代 |
450  | 南唐後主李煜,自號鍾峰。隱居又略其言曰:「鍾隱後人能文,善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畫山水人物、禽鳥墨竹,皆清爽不凡,別為一格。然書畫同體,髙出意外。 |
451  | 韓求一作虯 |
452  | 李祝一作柷二人,倜儻不拘有經略才能,屬唐祚陵季不仕,以丹青自污,而好游晉、唐間。時朱全忠簒唐,晉王李克用欲圖之而懼求柷知,乃命往陜,畫龍興寺回廊,列壁二百餘堵,由是為天下畫流所妬,乃譛於克用,謂二人露其異圖,克用遂為水,嬉而溺之,君子為之太息,二人畫實神品。 |
453  | 張圖,字仲謀,洛陽人。朱梁時,掌行軍資糧簿籍,故時人呼為張將軍。善潑墨山水,尤長於大像。作衣文不師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例,用濃墨麄,筆如草書,顫掣飛動,勢甚豪放,至於手面及服飾儀物則用細筆輕色,詳緩端慎,無一欹昃。怪怪奇奇,自一家法。 |
454  | 朱瑤,字溫琪。嘗客雍、洛間所畫,作吳道子筆跡。 |
455  | 跋異,汧陽人,眉目疏秀,舉止詳雅,善畫佛道鬼神及大像異。恃能自負,嘗於廣愛寺為《張圖排斥洛陽謠曰:「赫赫洛下,唯說異畫。張氏出頭,跋異無價」。後畫福先寺方朽,約忽一人,自稱滑台人,姓李,善畫羅,漢人稱為李羅漢,當與汝對異嘿,然恐如張圖者,遂讓西壁與之異,乃竭精竚思,屹成一神。侍從嚴毅,又設色鮮麗,葢平生之所未能者。李服其精妙,入神非己所及,遂手足失錯。時人謠曰:「李生來,跋君怕不意今日卻増價,不畫羅漢畫駝馬異,大有得色」。遂誇吒曰:「昔見敗於張將軍,今取捷於李羅」。漢李倐起如廁,異往視之,已縊於僧園矣。 |
456  | 曹仲元,豐城人。江南李氏時為翰林待詔。少學吳道玄,畫釋道鬼神,後乃頓棄吳法,別作細密,自為一家,尤工傅彩。 |
457  | 陶守立,池陽人。世業儒,通經史。南唐李璟時,應舉下第,退處齊山禁門,卻掃琴棋酒外,以丹青自娛。釋道鬼神、殿閣、山川、車馬,靡不精妙。 |
458  | 王仁壽,汝南宛人。石晉時,作待詔,工釋道、鬼神及馬。 |
459  | 竹夢松,建康溧陽人。仕南唐,為東川別駕。嘗畫春景士女》,其布景命意,綽約體態,宛得周昉之格。 |
460  | 陸晃,嘉禾人。性疏逸,沈湎於酒,多畫村野人物。遇筆揮灑,略不預構,故妍醜互出,或在絕格,或入末品。 |
461  | 荊浩,字皓然,沁水人。業儒,善屬文。五季多故,退隱太行之洪穀,自號洪谷子。嘗畫山水樹石以自適。時鄴都青蓮寺沙門大愚乞畫於浩,寄詩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筆蹤。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逺峰。近岩幽濕處,惟藉墨煙濃浩畫山水」。仍答以詩,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岩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著有山水訣一卷。米海嶽云:「荊浩善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 |
462  | 闗仝,長安人,山水師荊浩,晚更出藍,脫略毫楮,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深造古淡石樹,出於畢宏,有枝無乾,當時郭忠恕亦師事之。然仝於人物非所長,多求胡翼為之。 |
463  | 胡瓌山,後契丹人,善畫蕃馬。其於穹廬部族,帳幕旗斾,弧矢鞍韉,或隨水草放牧,或在馳逐弋獵,而又胡天慘冽,沙磧平逺,能曲盡塞外不毛之景。 |
464  | 東丹王李贊華,契丹大姓,善畫馬之權奇者,梁、唐及晉初重之。然畫鞍馬人物不作中國衣冠,亦安於所習也。 |
465  | 鍾隱,字晦叔,天台人。少清悟,不嬰俗事,好肥遁,自處畫,鷙禽榛棘,能以墨色深淺分其向背。李唐後主重之。升元中,齊安張校尉得鶡鳥二軸,張之賓次金昌,宗題詩曰:「為厭翻翔下葦叢,戢翰側腦思何窮,侍童莫便褰簾過,只恐驚飛入碧空」。 |
466  | 郭乾輝,北海營丘人。俗呼郭將軍師,鍾隱飛走,特構一第,止蓄禽鳥,澄思滌慮,縱玩其間,故舉意肆筆,率得其真。 |
467  | 郭乾佑,乾輝之弟。亦工花鳥。 |
468  | 施璘,字仲寳,京兆藍田人。善畫生竹,老根薄石,筍枝附籜,扶疏交映,青翠滿庭,宛得三湘、髙秋之野色。故後周起居郎韋重過留題曰:「枯籜危根繳石頭,千竿交映近清流。堪珍仲寳窮幽筆,留得荊湘一片秋」。 |
469  | 丁謙,義興人。始師蕭悅雜畫,後專寫生竹。 |
470  | 衛賢,京兆人。仕南唐為內供奉。初,師尹繼昭後學。吳生長於樓觀殿宇盤車水磨,嘗作《春江釣叟圖》,南唐李煜金索書漁父詞》二首。其一曰:「閬苑有情,千里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一輪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盈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
471  | 何遇,河南長水人。善畫宮室池閣,尤善山水樹石其間人物則假手於人。 |
472  | 王商工畫道,釋仕女,尤精外國人物,與胡翼同時並為都尉趙嵓所厚。 |
473  | 李升,成都人,小字錦奴,弱冠工山水,天縱生知,不從師授。初得張藻員外山水一軸,玩之數日棄去,曰:「未盡妙也」。遂出意寫蜀中山川平逺,心思造化,創一家之能。唐明皇朝有李將軍,思訓擅名山水,蜀中乃呼升為「小李將軍」,葢藝相匹雲。 |
474  | 燕筠工畫天王筆師周昉 |
475  | 支仲元,鳯翔人,畫神仙人物,多作奕棊之勢。宋髙宗題作晉六朝者,多仲元所作。 |
476  | 《左禮》,成都人道釋像學,吳道玄描染,與楊庭光相類,但行筆差細耳。《宣和畫譜》謂與張南本相似。 |
477  | 朱繇,長安人。工道釋,妙得吳生。筆意所畫,必以為法,時出新意,千變萬態,動人耳目。有弟子趙裔,亦知名。 |
478  | 杜子瓌,成都人,一云華陰人。善於賦採,拂淡偏長,唯工佛像。王蜀時,於龍華禪院畫毗盧佛,據紅日輪,乘碧蓮花座,每誇同輩云:「某妝此圓光如日初出」。淺深瑩然,無筆玷之跡。 |
479  | 杜齯龜,秦人,避地居蜀。事王衍,為翰林待詔。博學強記,善畫佛像。 |
480  | 張元,簡州人。善羅漢。 |
481  | 趙嵓,梁駙馬都尉,本名霖,後改今名。工人物,格韻超絕,尤能鑒畫。 |
482  | 杜霄仕女得周昉,筆法尤工蜂蝶。 |
483  | 丘文播,廣漢人,又名潛。與弟文曉俱以人物山水得名,又善畫牛。子仁慶,尤長花雀。 |
484  | 阮郜為太廟齋郎,工人物,特於仕女,得纎穠淑婉之態。 |
485  | 胡翼,字鵬云。工道。釋人物、車馬、樓台、山水。嘗臨摹古今名筆,目之曰安定鵬云記。 |
486  | 杜楷一作措,蜀人也,幼喜摹李升,山水長亦勤學,廿年中,晝夜不舍,作枯木,斷崖雲崦,煙岫之態,思致頗逺。 |
487  | 房從真,成都人。王蜀時,為翰林待詔,畫甲馬,人物鬼神,冠絕當時。 |
488  | 羅塞,翁隱之子。為吳中從事。善畫羊,精妙卓絕。 |
489  | 張及之,京兆人,畫犬馬花鳥,頗工畫,犬得敦龎之狀,無搖尾乞憐之態。 |
490  | 李靄之,華陰人,善山水林石。尤善畫,貓於藥苖間,雅為羅紹威所厚。建一亭為靄之援,毫之所名曰金波,號為金波處士。 |
491  | 胡擢博學能詩,善畫花鳥,亦詩人感物之作也。 |
492  | 「梅竹思」一作再思,江夏人。畫人物、牛馬最工。於雞,為南唐李氏翰林待詔。 |
493  | 黃筌,字原叔,成都人。學畫早得時名。十七歲,仕蜀,王衍為待詔,至孟昶加撿較。少府監花竹師滕昌佑、鳥雀師刁光、山、水師李升、鶴師薛稷、人物龍水師孫位資諸家之善,而兼有之,無不臻妙。蜀王少廣政時,淮南通聘使有生鶴數只,蜀王命筌畫鶴於殿壁,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翹,足者精彩體態,更愈於生,往往生鶴,立於畫側。蜀王嘆賞,遂目為六鶴殿」焉。又構八卦殿成,命筌於四壁,畫四時花竹、兔雉、鳥雀五坊,使於此殿前進白鷹,誤認殿上畫雉為生,掣臂數四,蜀王嘆異久之,遂命翰林學士歐陽炯撰畫壁奇異記》以旌之,筌有《春山秋山山家》、《晚景山家、早景山家、雨、景山家雪》、《景山居詩意及瀟湘等圖。 |
494  | 黃居寳,字辭玉,筌之次子也。事蜀為待詔,累遷至水部員外郎。前輩畫太湖石,皆以淺深,墨淡嵌空而已。居寳以筆端摤攃文理縱橫,夾雜砂石,棱角峭硬如虯虎將踊,厥狀非一,其畫松竹花雀,變態舊規,皆如湖石之類。 |
495  | 黃居寀,字伯鸞,筌少子也。事蜀授翰林待詔,曽奉命畫《秋山圖》,學士徐光溥作歌紀之,有運思潛通造化根揮毫空得神仙訣之句,花竹翎毛亦工。 |
496  | 黃居實《紹興秘閣》中有《灰禽圖》一,而諸書不載其名。筌有五子,不審其為第幾人。 |
497  | 滕昌佑,字勝華,吳人。後游蜀,以文學從事。初不婚宦,志趣髙潔,脫略時態。工花鳥蟬蝶,傅彩鮮澤,宛有生意,尤長於畫鵝。 |
498  | 李頗一作坡,南昌人。善畫竹,氣韻飄舉,不求小巧而多於情,任率落墨,便有生意。 |
499  | 於兢,梁之相國也,善畫牡丹,幼年從學,因睹檻中牡丹,乃命筆仿之,不浹旬奪真,遂酷思無倦,動必増奇。 |
500  | 劉彥齊,梁千牛衛將軍也。善畫竹,有《孟宗泣竹湘妃寺圖》傳於世。人物多假胡翼之手。 |
501  | 王殷工畫佛道士女,尤精外國人物。 |
502  | 李群,唐宗室也。工畫人物。 |
503  | 李玄應洎弟玄審並工蕃馬專學胡瓌。 |
504  | 韋道豐,江夏人。善人物寒林,逸思奇僻,不拘小節,當代珍之。然經歲月,方成一圖,成則驚人。 |
505  | 朱簡章,江夏人。工人物,屋木。 |
506  | 王喬士工佛道、人物 |
507  | 鄭唐卿,工人物,兼長寫貌。 |
508  | 郭權,江南人,師鍾隱。 |
509  | 史瓊善雉、兔、竹、石。 |
510  | 程凝善竹鶴,兼長逺水。 |
511  | 王道古,善雀竹,當時號雀兒王。 |
512  | 唐垓善野禽、生菜、水族諸物。 |
513  | 王道求工佛道鬼神,人物畜獸,始仿周昉後學盧棱迦。 |
514  | 宋卓工《道釋志》:學吳筆,不事傅彩。 |
515  | 富玫工佛道。 |
516  | 黃延浩,工人物。 |
517  | 王偉工釋道。 |
518  | 張質,定州人。工田,家風俗。 |
519  | 宋藝,工寫貌。王蜀時,為翰林待詔。 |
520  | 阮知誨,成都人。工寫貴戚子女,兼長寫貌。王蜀時,為待詔。 |
521  | 髙從遇,道興之子,襲父藝為孟蜀翰林待詔。 |
522  | 阮惟徳,知誨之子,紹精父業,事孟蜀,為翰林待詔,善狀宮闈禁苑、皇妃帝戚富貴之事。 |
523  | 杜敬安,齯龜之子。孟蜀翰林待詔,妙於佛像,尤能傅彩。 |
524  | 趙忠義,徳玄之子,妙於鬼神屋木,為孟蜀翰林待詔故事。翰林每年冬杪,例進鐘馗,忠義所進,以第二指挑鬼眼睛,蒲師訓所進,以拇指剜之。蜀主問「黃監孰為優劣?」筌優師訓蜀主曰:「師訓力在拇指,忠義力在食指。二者筆力相敵,義難升降」。並賜之。 |
525  | 蒲師訓,蜀人。曉音律,善談論。幼師房從真學才十年,從真自以為不及。仕孟蜀,為待詔長於車服、冠冕、旌旗、器械、神鬼。 |
526  | 蒲延昌,師訓子也。孟蜀待詔工佛道鬼神,尤精獅子。福感寺僧模寫宗展子虔獅子於壁,延昌見之曰:「但得其様,未得其筆爾」。遂寫獅子圖獻進。時王昭逺公有嬖妾患痁,以之懸於臥內,其疾遂減怪而問之,對云:「宋展氏子虔於金陵延祚寺殿壁畫二獅子,患者坐壁下,或有愈者。又梁昭明太子以張僧繇,獅子愈疾,名曰闢邪,其來久矣。按僧繇之畫獅子,飜身側視,鬃尾俱就,八分爪牙似二龍拿珠之狀,展氏古本,一則奔走奮迅,一則回擲咆哮。 |
527  | 徐徳昌 |
528  | 張玫,右二人,成都人。為孟蜀翰林祇候,工人物。仕女玫,兼長寫貌。 |
529  | 周行通趙才右二人,亦蜀人。俱工人物鬼神周精嬰孩趙精甲騎。 |
530  | 程承辯,睂州彭山人也。工畫人物鬼神。當孟氏廣政年,與蒲師訓、蒲延昌、趙才遞相較,敵皆推妙手承辯,兼善雕刻機巧、人鬼禽獸之類。 |
531  | 孔嵩,蜀人。善畫龍,兼工花雀,與蟬師刁處士。 |
532  | 姜道隱,一云張姓,綿竹人。齠齔好畫。及長,不務農桑,無妻孥孑然一身。常戴一竹笠,隨身布衣,草履筆墨而已。不事談論,不與人交,往不拜跪,人謂之「猱頭。相國李昊使畫屏風,因問姓名則蜀語。答云:姜姓無名」。昊曰:「既無名,是以道隱也」。自此名為道隱。居綿竹山中,讀老、莊,暇則好圖龍興,思忽至,即畫百尺之狀,飄飄然雲陰雨氣作蜿蜒勢,已而擲筆撫掌,常以此為適意。撰《集龍証筆訣》三卷。嘗於浄泉寺畫山水松石,趙廷隱贈之,十縑置僧堂前,拂衣而去。 |
533  | 楊元真,蜀人,畫釋道羅漢。 |
534  | 董從誨,成都人。世本儒家,游心繪事,佛道、人物,舉意皆精。 |
535  | 張景思,金水石城山張玄之裔。工佛道。 |
536  | 李文才,華陽人。孟蜀待詔工人物,山水兼寫真。 |
537  | 杜弘義蜀晉原人。工佛道、羅漢。 |
538  | 吳越王錢鏐畫墨竹。 |
539  | 朱澄 |
540  | 髙太衝右二人,俱江南。李中主翰林待詔。澄工屋木太衝,工寫真。二人合畫《雪景宴圖》,時稱絕手。 |
541  | 李仁章,並州人。學吳畫,長於鬼神,當時謂非盧棱迦,無以並轡。 |
542  | 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詳世胄,善屬文,尤工書畫。郭崇韜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韜武弁,常鬱鬱不樂,月夕獨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模,寫窓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人間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
543  | 童氏,江南人。所學出王齊翰工道,釋人物童,以婦人而能丹青,故當時縉紳家婦女往往求寫照焉。 |
544  | 道士厲歸真,莫知其鄉里。善畫牛虎,並竹雀鷙禽,筆簡意盡,氣韻蕭爽,坡岸山林亦佳。嘗游洪州信果觀,內塑像,是玄宗時夾紵雀蛤糞其上。歸真畫一鷂於壁,筆跡奇異,自是鳥雀無複棲者。 |
545  | 僧貫休,俗姓姜氏,字徳隱,婺州金溪人。初以詩得名,後入兩川,頗為王衍待遇,因賜紫衣,號禪月大師。能畫,唯羅漢最著,其像多作古野之貌,不類世間所傳。 |
546  | 傅古四明人畫龍,筆墨遒爽,善為蜿蜒之狀。弟子徳饒無染,皆臻其妙。 |
547  | 楚安,漢州什邡人,俗姓勾氏。善畫山水,人物樓台,點綴甚細。論者謂筆蹤全虧六法,非大手髙格。 |
548  | 智藴,河南人。工佛像、人物,學深、曹體。 |
549  | 徳符畫松柏,氣韻瀟灑。 |
550  | 令宗乃丘文播,異姓弟。工山水人物佛像天王 |
551  | 浙僧藴能工雜畫及佛像。 |
552  | 方匡髙季迪,題其畫雲畫圖》:忽見白雲峰,茶屋香台樹,幾重身若在師行道處,晚來,惟訝不聞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