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九周 |
3  | 威烈王 |
4  | 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䖍為諸侯。 |
5  | 自三家滅智伯,至是凡五十一年,始列為諸侯。是年,九鼎震。 |
6  | 二十四年,王崩,子驕立,盜殺楚君當 |
7  | 國人立其子疑明年,三晉伐之,至乗邱而還。 |
8  | 安王 |
9  | 元年, |
10  | 三年,虢山崩壅河。 |
11  | 五年,日食,盜殺韓相俠累。 |
12  | 俠累與濮陽嚴仲子有惡仲子聞軹,人聶政之勇以黃金百鎰為政母。夀欲因以報仇。政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輕許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累累,方坐府上,兵衛甚嚴。政直入刺之,因自皮面抉眼。韓人暴其尸于市,購問莫能識。姊嫈聞而往哭之曰:「是軹深井里,聶,政也。以妾在故,重自刑以絶蹤。妾奈何畏沒身之誅,終沒賢弟名!」遂死政尸旁。 |
13  | 。六年,鄭弑其君駘。鄭伯殺其相駟子陽。子陽之黨遂弑鄭伯而立其弟乙。 |
14  | 十五年,魏吳起奔楚,楚以為相魏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河山之固,此魏國之寳也」。對曰:「在徳不在險,若君不修徳,舟中之人皆敵國也」。魏侯曰:「善」。久之,魏相公叔害起譛之,魏侯疑起起,懼誅,遂奔楚。楚君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逺者以養戰士,要在強兵破遊說之言從橫者,子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疆,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起者,後起,竟為楚所殺 |
15  | 十六年,初,命齊大夫田和為諸侯。 |
16  | 初,田和遷其君貸于海上,食一城。既而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王及諸侯。王許之。後齊康公卒,無子,田氏遂并齊。 |
17  | 魏襲趙邯鄲,不克。 |
18  | 趙公子朝作亂,不勝,奔魏。於是趙始都邯鄲,朝與魏襲之,敗還。 |
19  | 十七年,秦庶長改弑其君及其君母。秦惠公卒,子出子立,立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時秦數亂,益衰弱,三晉侵奪其河西地。 |
20  | 十八年。二十年,日食,晝晦。 |
21  | 二十二年 |
22  | 二十四年 |
23  | 二十六年,王崩,子喜立,三晉共廢其君俱酒為家人。晉自幽公以後,止有絳曲沃地。至是,魏、韓、趙共分之,晉遂亡。 |
24  | 烈王 |
25  | 元年,日食。 |
26  | 韓滅鄭,徙都之。韓初都陽翟。既滅鄭,遂徙都焉。二年。 |
27  | 四年 |
28  | 五年,韓嚴遂弑其君。韓侯以韓廆為相而愛嚴遂,二人相害,遂刺廆于朝,幷中韓侯。六年,齊侯來朝。 |
29  | 時王室微弱,諸侯莫朝,齊獨朝之,天下以此賢齊侯。初,齊侯即位,國人不治,于是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居即墨,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聞吾使人視阿,田野不闢,人民貧餒,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羣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 |
30  | 七年日食。 |
31  | 王崩,弟扁立。 |
32  | 韓、趙伐魏,圍安邑。 |
33  | 魏武侯卒,未立太子,子罃與公中,緩爭立,國內亂。公孫頎自趙入韓,謂韓侯曰:「魏亂,可取也」。韓侯乃與趙侯合兵伐魏,圍安邑。趙侯曰:「殺罃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二國之利也」。韓侯曰:「殺魏君,暴也。割地,貪也。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彊於宋、衛,則我終無魏患矣」。趙人不聽,乃解去。 |
34  | 顯王 |
35  | 元年 |
36  | 五年,賜秦黼黻,之服。先是,秦敗魏、韓之師於洛陽,至是,秦又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於是賀秦,賜以黼黻之服。 |
37  | 八年,彗星見西方。衛公孫鞅入秦。 |
38  | 秦獻公卒,子渠梁立是時,河、山以東,彊國六,淮、泗之間,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皆以夷翟遇秦,擯斥之,不得與中國之㑹盟。秦伯于是發憤修政,令國中曰:「賔客羣臣有能出竒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公孫鞅聞之,乃西入秦。鞅好刑名之學,既至秦,因嬖臣景監以求見,說秦伯以富國強兵之術。秦伯大說與議國事, |
39  | 十年,秦以衛鞅為左庶長,定變法之令。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鞅言於秦伯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徳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是以聖人茍可以彊國,不法其故甘龍曰:「不然。因民而敎者,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秦伯曰:「善!」乃以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五,而相收司連坐,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爵。為私鬭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募民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一人徙之,輙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民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䖍,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鬭,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鞅曰:「此亂法之民,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
40  | 十一年 |
41  | 十四年,齊、魏㑹田于郊。 |
42  | 魏君謂齊君曰:「齊亦有寳乎?」齊君曰:「無有」。魏君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乗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寳乎?」齊君曰:「寡人之寳與君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南冦,有盼子者,使守髙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有黔夫,者使守俆州,則燕、趙之人徙而從者七千餘家,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乗哉!」魏君有慚色。 |
43  | 十五年,魏伐趙,圍邯鄲。 |
44  | 楚使景舍救趙,趙復請救於齊。 |
45  | 十六年,齊伐魏以救趙,魏克邯鄲,還。及齊戰,敗績。初,孫臏與龎涓俱學兵。法涓仕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臏,乃召之,至則斷其足而黥之,欲使終身廢棄。齊使者至魏,臏隂見之,使者竊載以歸田忌,客之進之齊君,齊君問兵法,遂以為師。至是,齊欲救趙,使忌為將,而臏居輜車,中坐為計謀忌,欲引兵之。趙臏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鬭者不搏撠,批亢𢷬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之輕兵鋭,卒竭于外而老弱疲於內,若引兵疾走其都,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敝於魏也」。忌從之。十月,邯鄲降魏。魏師還,與齊戰于桂陵,魏師大敗, |
46  | 韓冦東周。 |
47  | 取陵觀、廩邱。 |
48  | 十八年,韓以申不害為相,不害學本于黃老而主刑名,以其術千韓侯。韓侯用以為相,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不害之身,國治兵彊, |
49  | 十九年,秦徙都咸陽,始廢井田。 |
50  | 初,秦獻公徙治櫟陽。至是衛鞅築冀闕,宮廷于咸陽,遂遷都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并諸小鄉聚集為縣,縣置令、丞。廢井田,開阡陌,更賦稅之法。 |
51  | 二十年 |
52  | ,二十三年,衛貶號曰侯。初,子思居衛,言茍變于衛侯曰:「其材可將五百乗」。衛侯曰:「吾知其可將然變。甞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把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衛侯再拜曰:「謹受教!」 |
53  | 。二十六年,致伯于秦,秦使公子少官率諸侯來朝。 |
54  | 先是,秦㑹諸侯于京師,至是,王致伯于秦,諸侯畢賀。秦使公子少官帥師㑹諸侯于逄澤,朝王。 |
55  | 二十八年,魏伐韓,齊伐魏以救韓,殺其將龎涓,虜太子申。 |
56  | 魏使龎涓伐韓,韓請救于齊,齊用孫臏計,隂許韓使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于齊,齊因起兵以救韓,直走魏都。龎涓聞之,去韓而歸。魏人亦大發兵,使太子申將以禦齊師。孫臏曰:「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乃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萬竈。又明日為二萬竈。龎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境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歩軍,率輕鋭倍日,幷行逐之。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陿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龎涓死此樹下!」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涓果夜至,見白書,以火燭之,讀未畢,萬弩俱發,魏師大亂。涓乃自刎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乗勝,大敗魏師,虜太子申。 |
57  | 。二十九年,秦衛鞅伐魏,誘執其將公子卬,敗之。魏獻河西地,于秦徙都大梁。秦封鞅為商君。 |
58  | 秦使衛鞅伐魏,魏使公子卬將而禦之。軍既相距,鞅遺卬書曰:「吾始與公子驩,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欲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之民」。卬以為然,乃與㑹盟,而飲鞅。伏甲襲卬,虜之,因大破魏師。魏君恐,獻河西地于秦以和,遂去安邑,徙大梁,嘆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秦封鞅商於十五邑,號曰商君。 |
59  | 三十年, |
60  | ,三十一年,秦人誅衛鞅,滅其家。秦孝公卒,子駟立公子䖍之徒告衛鞅欲反,發吏捕之,鞅出亡欲止,客舍舍人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騐者坐之,鞅嘆曰:為法之弊,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不受,內之,秦秦殺之,車裂以狥,盡滅其家。 |
61  | 三十二年, |
62  | 三十三年,孟軻至魏,是嵗,魏君卑辭厚幣以招賢者,于是孟子至梁,魏君以孟子所言迂逺而濶於事情,卒不能用。三十五年,齊魏相王。 |
63  | 初,齊敗魏桂陵,彊于諸侯,遂自稱為王以令天下。至是,魏君新立,會齊君于徐州以相王。後九年,秦亦稱王。又二年,韓、燕皆稱王,獨趙不肯,曰:「無其實,焉取其名乎!」令國人謂已曰:「君!」 |
64  | 楚滅越 |
65  | 越無疆伐齊,齊使人說之,代楚,楚人大敗之,乗勝盡取吳故地,東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濵于海上,,朝服于楚。 |
66  | 三十六年,燕、趙、韓、魏齊楚合從以擯秦以蘓秦,為從約長,幷相六國。 |
67  | 初,蘇秦西至秦,說秦以兼天下之術不用,乃之燕說,燕與趙從親,燕君從之,資蘇秦車馬以說趙,請一韓、魏、齊、楚、燕、趙以擯秦。且請令諸侯之將相㑹盟洹水,之上約曰:秦攻一國,則五國各出鋭師以撓秦,或救之,有不如約者,五國共攻之,則秦甲必不敢出函谷以害山東矣。趙侯大恱,厚賜賚之,以約于諸侯,㑹秦使公孫衍伐魏敗魏師,禽其將龍賈取雕隂,且欲東兵,蘇秦恐敗,從約念莫可用于秦者,乃激怒張儀入之于秦,于是蘇秦說韓,韓從其言說魏。魏聽之,又說齊。及楚,皆許之。于是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北報趙,車騎輜重擬于王者。 |
68  | 三十七年,秦以齊、魏之師伐趙,蘇、秦去趙適燕,從約解。 |
69  | 秦使公孫衍欺齊、魏,與共伐趙,敗從約。趙侯讓蘇秦,秦恐,請使燕,必報齊,乃去趙,而從約皆解。 |
70  | 四十年,宋公弟偃逐其君剔成而自立,剔成宋昭公。之元孫也。立四十一年,其弟偃攻襲之,剔成敗奔齊,偃遂自立為君。四十一年,,秦張儀伐魏,取蒲陽,既而歸之。魏盡入上郡,以謝秦,以儀為相。 |
71  | 先是,魏以隂晉,為和于秦。既而秦伐魏,魏獻少梁地。未幾,秦又伐魏,取汾隂、皮氏,拔焦。至是,張儀為秦客卿,將兵伐魏,取蒲陽,請秦復以與魏,而使公子繇質焉。儀因說魏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無禮于秦」。魏因盡入上郡十五縣以謝秦,儀遂為秦相。 |
72  | 四十四年。四十五年,蘇秦自燕奔齊,蘇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燕君知之,蘇秦恐,說燕君曰:「臣在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齊則燕重」。燕君許之,乃偽得罪于燕而奔齊,齊以為客卿。秦說齊髙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齊而為燕。 |
73  | 四十六年,秦相張儀免,出相、魏。儀相魏,欲令魏事秦而諸侯效之,魏王不聽。秦于是伐魏,取曲沃,平周隂,厚儀益甚。 |
74  | 四十八年,王崩,子定立,齊號薛公。田文為孟嘗君。初,齊王封田嬰于薛,號靖郭君。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之子曰文通,儻饒智略,說嬰以散財養士,嬰使文主家待賔客,賔客爭譽其美,嬰遂以為嗣。及嬰卒,文嗣立,號孟嘗君」,招致諸侯遊士及有罪亡人,食客常數千人,名重天下。 |
75  | |
76  | 慎靚王 |
77  | 元年,衛更貶號曰君衛介,秦、魏之間,日益削弱,至嗣君時,獨有濮陽之地,因更貶號曰君嗣君,好察微隠,縣令有發褥而席弊者,嗣君聞之,乃賜之席,令大驚,以君為神,又使人過闗市,賂之以金,既而召闗市,問:「有客過與汝金,汝囬遣之,闗市大恐,又愛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已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參,也。二年,孟軻適齊, |
78  | 齊王問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對以保民而王。三年。楚、趙、魏、韓、燕伐秦,攻函谷。 |
79  | 秦出兵逆之,五國皆敗走。明年,秦大敗韓師于修魚,斬首八萬,諸侯震恐。 |
80  | 四年,魏請成于秦,張儀歸復相。秦張儀說魏王曰:「諸侯之約,從盟洹水之上,結為兄弟以相堅也。今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相殺傷,而欲恃反覆蘓秦之餘謀,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刼衛,取陽晉,則趙不南梁不北而從道絶矣。大王之國,雖欲無危,不可得也」。魏王乃倍從約,而因儀以請成于秦。儀歸,復相秦。 |
81  | 五年,秦伐蜀,取之。 |
82  | 巴蜀相攻,俱告急于秦司馬錯,請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司馬錯曰:「不然。臣聞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彊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廣其徳,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夫蜀,西僻之國,戎、翟之長也,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不如伐蜀」。秦王從之,起兵伐蜀,十月,取之。秦以益彊富,厚輕諸侯。 |
83  | 燕君噲以國讓其相子之燕,相子之與蘇秦之弟代婚,欲得燕權,代使齊而歸。燕王問曰:「齊王其霸乎?」對曰:「不能」。燕王曰:「何故?」對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専任子之子之,又使鹿毛夀謂燕王曰:「人謂堯賢者,以其能讓天下也。今王以國讓子之,是王與堯同名也。燕王因屬國于子之,并收吏印綬,自三百石以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噲老,不聽政,顧為臣!」 |
84  | 六年,王崩,子延立 |
85  | 赧王 |
86  | 元年,齊伐燕,取之。醢子之殺故燕君噲、燕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使人誘之,且許為助。平使市被攻,子之不克,被反攻平。國人連戰數月,死者數萬人。齊王使章子伐燕,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王噲。 |
87  | 孟軻去齊。 |
88  | 是時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子獨述唐、虞三代之徳,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二年,楚屈匄伐秦。 |
89  | 秦欲伐齊,患其與楚從親,乃使張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閉闗絶約于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楚王悅而許之,乃厚賜張儀,而閉關絶約于齊,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儀詳墮車,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絶齊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而事秦、齊、秦之交,合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自某至某,廣袤六里」。使者還報,楚王大怒,使屈匄帥師伐秦,秦亦發兵擊之。明年,秦大敗楚師于丹陽,虜屈,匄遂取漢中。楚復襲秦,又大敗于藍田,韓、魏襲楚、楚,割兩城以和于秦。三年,燕人立太子平為君, |
90  | 燕王即位于破燕之後,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問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己死,買其骨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而千里馬至者三。今王必𣣔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愧者,豈逺千里哉!」于是燕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于是士爭趨燕, |
91  | 四年,秦使張儀說楚、韓齊、趙,燕連衡以事秦秦君卒,諸侯復合從秦王使告楚王,請以武闗,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願,願得張儀而獻黔中」。儀請行,秦王曰:「楚將甘心于子,奈何?」行儀曰:「秦強而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尚得事幸姬鄭袖,袖之言,王無不聽者。遂往。楚王囚儀,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將以六縣及美女贖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于是袖日夜泣于王曰:臣各為其主耳。今殺張儀,秦必大怒。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母為秦所魚肉也。王乃赦儀而厚禮之。儀因說楚王事秦,楚王己得儀而重出地,乃許之。儀遂之。韓說韓王事秦而攻楚,韓王許之。儀歸報秦,封以六邑,復使東說齊,西說趙,皆許之。又北說燕,燕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儀歸報,未至而秦王薨。太子立,太子素不悅,張儀,諸侯聞之,皆畔,衡復合從。 |
92  | 五年,秦張儀復出相魏,張儀詭說秦王而相魏,一嵗卒。儀與蘓秦皆以從橫之術逰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孫衍,號犀首,及蘇代、蘇厲、陳軫樓緩之徒,紛紜遍于天下,務以辯詐相髙,不可勝紀,而儀秦衍最著。六年,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
93  | 七年,秦甘茂伐韓宜陽,秦王使甘茂約魏以伐韓。茂至,魏乃使人還,謂秦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伐秦王,迎茂息壤,而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其實郡也。今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母織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機,踰墻而走。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樂羊攻中山,三年拔之,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覊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故臣願王勿伐」。秦王曰:「寡人勿聽也」。乃與盟于息壤。茂攻宜陽,五月而不㧞。樗里疾,公孫奭果爭之。秦王欲罷兵,茂曰:「息壤在彼!」秦王乃悉起兵佐茂,遂拔宜陽。 |
94  | 八年,秦君蕩卒,弟稷立,母芈氏治國事。以舅魏冉為將軍。 |
95  | 秦王好以力戲,力士多至大官,與孟說舉鼎絶脈,而薨。無子,諸弟爭立。異母弟稷為質于燕,魏冉與國人迎而立之。冉自恵王武王時,任職用事,及稷立年,少太后治事,以冉為將軍,衛咸陽。後二年,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作亂,冉誅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又逐悼武后,出歸于魏,王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 |
96  | 九年, |
97  | 十年,彗星見。 |
98  | 十二年,彗星復見。 |
99  | 齊、韓、魏伐楚,楚使太子橫質于秦,秦救之。初,楚與齊、韓合從,既而秦、楚盟于黃棘,秦復與楚上庸。齊、韓、魏以楚負約,合兵伐之。楚王使其太子橫為質于秦,秦人救之,三國引去。楚太子在秦,私與秦大夫鬭,殺之,亡歸。于是秦㑹韓、魏、齊兵伐楚,殺其將唐昧。明年,秦芈戎復伐楚,殺其將景缺,取襄城。楚王恐,使太子為質于齊以請平。 |
100  | 十四年,日食晝晦。 |
101  | 十六年,趙君廢其太子章,𫝊國于少子何,自號主父。 |
102  | 趙君已立長子章為太子,後納吳廣。之女,孟姚有寵,生子何愛之!欲及其生而立之,乃廢章而傳國焉。使肥義為相傅,何自號主父!先是,主父與肥義謀,變服騎射以令百姓,至是,使子治國事而已。西北略地,將從雲中、九原,南襲咸陽。于是詐為使者入秦,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為人。秦王不知己,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脫闗矣,秦人大驚。 |
103  | 秦伐楚,誘楚君槐于武關,執之以歸。楚人立太子橫。 |
104  | 秦伐楚,取八城,秦王乃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至驩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之邊。今願與君王㑹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楚王欲徃恐見欺,欲不徃恐。秦怒。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王稚子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令一將軍詐為王伏兵武闗刦之,與西至咸陽,要以割地,楚王怒,不許,遂留之。時楚太子橫為質于齊,楚大臣相與謀,乃詐赴于齊,齊歸楚太子,楚人立之。初,屈平為楚左徒,志潔、行芳明于治體,楚王甚任之,後以讒見疎,而睠顧不忘,作《離騷》之辭以自怨,冀君之一悟而終不悟也。其後子蘭,又譛之于王,王怒,遷之江南平,遂懐石,自投汨羅以死。 |
105  | 秦以齊田文為丞相。 |
106  | 秦王聞文賢,使其弟悝為質于齊,請文入秦,以為丞相。 |
107  | 十七年,田文自秦逃歸,或謂秦王曰:「田文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哉!」王囚文欲殺之,文使人求解于王之幸姬姬,欲其狐白裘,而文先已獻于秦,王文客有善為狗盜者,盜裘以獻,姬言于王而遣之,王後悔,使追之,文至闗闗,法雞鳴,乃出客,時尚蚤追者,將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皆應之,文乃脫歸。 |
108  | 齊、韓、魏伐秦,敗其軍于函谷關。秦割河東三城以和。 |
109  | 田文怨秦,與韓魏攻之,入函谷。秦王使公子池以河東三城講于三國。初,田文欲借兵食于西周,蘇代為西周,謂文曰:「君攻楚,九年取宛,葉,以北以彊韓、魏,今復攻秦以益之。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齊危矣。君不如臨函谷而無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謂秦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彊韓、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王以為和也」。文從其計。㑹公子池求講解,遂罷兵,而秦卒不出。楚王趙君封弟勝為平原君, |
110  | 勝喜賔客至者蓋數千人,公孫龍善為堅白同異之辯,勝厚遇之,孔子之元孫穿自魯適趙,與龍論臧,三耳。龍甚辨,析穿弗應。明日,平原君問穿穿曰:「幾能令臧三耳矣。然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其亦從難而非者乎?」勝無以應,謂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髙辨事也!其人理勝于辭,公辭勝于理,辭勝于理,終必受詘。 |
111  | 十九年,楚君槐卒于秦。 |
112  | 楚王槐自秦走趙,趙不納,秦追及之以歸,遂發病薨。秦人歸其䘮,楚人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二十年,趙滅中山。 |
113  | 先是,趙主父伐中山,中山君奔齊,至是以燕、齊之師滅之。歸,大赦,酺,五日。 |
114  | 趙故太子章作亂,公子成、李兌誅之,遂弑主父于沙邱。 |
115  | 主父封長子章于代,使田不禮相之,李兌謂肥義曰:「章黨衆而欲大,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隂謀,子何不稱疾不朝,毋為禍梯,不亦可乎!」義曰:「昔主父以王屬義,曰:毋變而度,毋易而慮堅,守一心以沒,而世義再拜,受而籍之。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李兌涕泣而出。肥義謂信期曰:「公子章田不禮聲善而實惡,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自今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以身先之」。時吳娃死,王愛弛,甞朝羣臣主父從旁窺之,見故太子傫然也,北面詘于其弟,心憐之,欲分趙而王章于代。計未決,主父及王逰沙邱異宮。公子章、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公子成、李兌起兵距難,章敗走,主父所成。兌因圍主父宮,殺章及不禮而滅。其黨成、兌相與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主父欲出,不得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餘,餓死。 |
116  | 二十二年,魏、韓伐秦,秦左更。白起,敗之,㧞五城。 |
117  | 魏與韓伐秦,魏冉薦左更白起于秦王,使將兵敗二國之師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拔五城,以起為國尉。 |
118  | 二十三年,楚君迎婦于秦。先是,楚人既立太子為王,告于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君矣」。秦王怒,伐楚,取十六城。至是,秦王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願飭士卒,得一樂戰。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 |
119  | |
120  | 二十五年,東周君,如秦。是年,魏入河東地,四百里,韓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二十七年,秦君稱西帝,遣使立齊君為東帝,已而皆去之。 |
121  | 秦王欲約齊伐趙,乃自稱西帝,而遣使立齊為東帝。蘇代自燕至齊,齊王問曰:「秦使致帝,何如?」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以收天下之望,所謂以卑為尊也」。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秦亦去帝號。 |
122  | ,二十九年,齊滅宋,宋有雀生□,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覇。天下、王偃喜,起兵滅滕,敗齊、楚、魏,取地數百里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為長夜之飲于室中。室中人呼萬嵗,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至于國中,無敢不呼者,天下謂之桀、宋。齊、伐之民,散城不守,王偃走死溫, |
123  | ,三十一年,燕上將軍樂毅以秦、魏、韓、趙之師伐齊,入臨淄,齊君地出走,其相淖齒,弑之。毅下齊七十餘城,燕封毅為昌國君。齊王滅宋而驕,燕王乃謀伐齊。樂毅曰:「齊霸,國之餘業,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約趙及楚、魏。于是使毅約趙嚪,秦連楚及魏諸侯害齊王之驕暴,皆許之。燕悉起兵,以毅為上將軍,并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戰于濟西。齊師天敗,遂長驅深入,齊王出走,樂毅入臨淄,取寳物、祭器,輸之于燕。燕王親至,濟上勞軍行賞,封毅為昌國君,留徇齊城末下者,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為齊相齒,欲與燕分齊地,遂執齊王而弑之。樂毅聞畫邑,人王蠋,賢令軍中環畫,邑三十里無入,使人請蠋,蠋謝不徃。燕人曰:「不來,吾且屠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國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刼之以兵,與其不義而生,不若死!」遂自經絶脰而死。毅整軍禁侵掠,禮逸民,寛賦歛,除暴令,脩舊政,齊民喜悅。六月之間,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 |
124  | 秦、魏、韓㑹于京師。 |
125  | 秦王與魏王㑹宜陽,又與韓王㑹新城,遂胥㑹于西周。 |
126  | 。三十二年,齊人討殺淖齒,而立其君之子法章,保莒城。 |
127  | 淖齒之亂,齊湣王太子法章變姓名為莒,太史敫家傭敫女竒法章狀,貎憐而竊衣食之,因與私通。湣王從者王孫賈失王處而歸,其母曰:「汝朝出而晩來,則吾倚門而望。汝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處,尚何歸焉!」賈乃入市,呼曰:「淖齒亂齊國,殺王!欲與我誅之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攻淖齒,殺之。于是齊亡臣相與永湣王子,欲立之,法章疑懼乆之,乃敢自言,遂立以為齊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國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
128  | 趙使藺相如獻璧于秦。 |
129  | 趙得楚和氏璧。秦王請易以十五,城趙欲勿與。畏秦彊,欲與之,恐見欺。以問藺相如對曰:「以城求璧而不與曲,在我矣。與之璧而不與我,城則曲在秦。臣願奉璧而徃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王遣之。相如至秦,既獻璧,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紿取璧,使從者懐之,間行歸趙,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曰:「殺相如,終不能得璧而絶。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乃廷見相如禮而遣之。相如歸趙,以為上大夫。 |
130  | ,三十四年,楚謀入冦王,使東周公,喻止之。楚約齊、韓共伐秦,因欲圖周。王使東周公謂楚令尹昭子曰:「西周之地不過百里,而名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衆不足以勁兵而攻之者,名為弑君,然而猶有欲攻者,以祭噐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猶攻之,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萬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器南,則兵至矣!」于是楚計不行。 |
131  | 。三十五年,秦伐趙及楚秦。白起伐趙,取代光、狼城。司馬錯伐楚,㧋黔中,楚獻漢北及上庸地。明年,白起復伐楚,取鄢鄧、西陵。 |
132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