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周 |
3  | 威烈王 |
4  | 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䖍为诸侯。 |
5  | 自三家灭智伯,至是凡五十一年,始列为诸侯。是年,九鼎震。 |
6  | 二十四年,王崩,子骄立,盗杀楚君当 |
7  | 国人立其子疑明年,三晋伐之,至乗邱而还。 |
8  | 安王 |
9  | 元年, |
10  | 三年,虢山崩壅河。 |
11  | 五年,日食,盗杀韩相侠累。 |
12  |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夀欲因以报仇。政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轻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累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严。政直入刺之,因自皮面抉眼。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在故,重自刑以絶踪。妾奈何畏没身之诛,终没贤弟名!」遂死政尸旁。 |
13  | 。六年,郑弑其君骀。郑伯杀其相驷子阳。子阳之党遂弑郑伯而立其弟乙。 |
14  | 十五年,魏吴起奔楚,楚以为相魏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河山之固,此魏国之寳也」。对曰:「在徳不在险,若君不修徳,舟中之人皆敌国也」。魏侯曰:「善」。久之,魏相公叔害起譛之,魏侯疑起起,惧诛,遂奔楚。楚君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逺者以养战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子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疆,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起者,后起,竟为楚所杀 |
15  | 十六年,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
16  | 初,田和迁其君贷于海上,食一城。既而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后齐康公卒,无子,田氏遂并齐。 |
17  | 魏袭赵邯郸,不克。 |
18  | 赵公子朝作乱,不胜,奔魏。于是赵始都邯郸,朝与魏袭之,败还。 |
19  | 十七年,秦庶长改弑其君及其君母。秦惠公卒,子出子立,立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时秦数乱,益衰弱,三晋侵夺其河西地。 |
20  | 十八年。二十年,日食,昼晦。 |
21  | 二十二年 |
22  | 二十四年 |
23  | 二十六年,王崩,子喜立,三晋共废其君俱酒为家人。晋自幽公以后,止有绛曲沃地。至是,魏、韩、赵共分之,晋遂亡。 |
24  | 烈王 |
25  | 元年,日食。 |
26  | 韩灭郑,徙都之。韩初都阳翟。既灭郑,遂徙都焉。二年。 |
27  | 四年 |
28  | 五年,韩严遂弑其君。韩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相害,遂刺廆于朝,幷中韩侯。六年,齐侯来朝。 |
29  | 时王室微弱,诸侯莫朝,齐独朝之,天下以此贤齐侯。初,齐侯即位,国人不治,于是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居即墨,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闻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羣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 |
30  | 七年日食。 |
31  | 王崩,弟扁立。 |
32  | 韩、赵伐魏,围安邑。 |
33  | 魏武侯卒,未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公孙颀自赵入韩,谓韩侯曰:「魏乱,可取也」。韩侯乃与赵侯合兵伐魏,围安邑。赵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韩侯曰:「杀魏君,暴也。割地,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乃解去。 |
34  | 显王 |
35  | 元年 |
36  | 五年,赐秦黼黻,之服。先是,秦败魏、韩之师于洛阳,至是,秦又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于是贺秦,赐以黼黻之服。 |
37  | 八年,彗星见西方。卫公孙鞅入秦。 |
38  | 秦献公卒,子渠梁立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㑹盟。秦伯于是发愤修政,令国中曰:「賔客羣臣有能出竒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公孙鞅闻之,乃西入秦。鞅好刑名之学,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说秦伯以富国强兵之术。秦伯大说与议国事, |
39  | 十年,秦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鞅言于秦伯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徳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衆,是以圣人茍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因民而敎者,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秦伯曰:「善!」乃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为私鬭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一人徙之,輙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民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䖍,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鬭,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鞅曰:「此乱法之民,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
40  | 十一年 |
41  | 十四年,齐、魏㑹田于郊。 |
42  | 魏君谓齐君曰:「齐亦有寳乎?」齐君曰:「无有」。魏君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乗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寳乎?」齐君曰:「寡人之寳与君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南冦,有盼子者,使守髙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有黔夫,者使守俆州,则燕、赵之人徙而从者七千馀家,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乗哉!」魏君有惭色。 |
43  | 十五年,魏伐赵,围邯郸。 |
44  | 楚使景舍救赵,赵复请救于齐。 |
45  | 十六年,齐伐魏以救赵,魏克邯郸,还。及齐战,败绩。初,孙膑与龎涓俱学兵。法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膑,乃召之,至则断其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膑隂见之,使者窃载以归田忌,客之进之齐君,齐君问兵法,遂以为师。至是,齐欲救赵,使忌为将,而膑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忌,欲引兵之。赵膑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鬭者不搏撠,批亢𢷬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之轻兵鋭,卒竭于外而老弱疲于内,若引兵疾走其都,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敝于魏也」。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
46  | 韩冦东周。 |
47  | 取陵观、廪邱。 |
48  | 十八年,韩以申不害为相,不害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以其术千韩侯。韩侯用以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不害之身,国治兵强, |
49  | 十九年,秦徙都咸阳,始废井田。 |
50  | 初,秦献公徙治栎阳。至是卫鞅筑冀阙,宫廷于咸阳,遂迁都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县,县置令、丞。废井田,开阡陌,更赋税之法。 |
51  | 二十年 |
52  | ,二十三年,卫贬号曰侯。初,子思居卫,言茍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乗」。卫侯曰:「吾知其可将然变。甞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把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卫侯再拜曰:「谨受教!」 |
53  | 。二十六年,致伯于秦,秦使公子少官率诸侯来朝。 |
54  | 先是,秦㑹诸侯于京师,至是,王致伯于秦,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帅师㑹诸侯于逄泽,朝王。 |
55  | 二十八年,魏伐韩,齐伐魏以救韩,杀其将龎涓,虏太子申。 |
56  | 魏使龎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用孙膑计,隂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以救韩,直走魏都。龎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亦大发兵,使太子申将以御齐师。孙膑曰:「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竈,明日为五万竈。又明日为二万竈。龎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境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歩军,率轻鋭倍日,幷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陿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龎涓死此树下!」令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涓乃自刎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乗胜,大败魏师,虏太子申。 |
57  | 。二十九年,秦卫鞅伐魏,诱执其将公子卬,败之。魏献河西地,于秦徙都大梁。秦封鞅为商君。 |
58  | 秦使卫鞅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鞅遗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欲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卬以为然,乃与㑹盟,而饮鞅。伏甲袭卬,虏之,因大破魏师。魏君恐,献河西地于秦以和,遂去安邑,徙大梁,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秦封鞅商于十五邑,号曰商君。 |
59  | 三十年, |
60  | ,三十一年,秦人诛卫鞅,灭其家。秦孝公卒,子驷立公子䖍之徒告卫鞅欲反,发吏捕之,鞅出亡欲止,客舍舍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騐者坐之,鞅叹曰: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不受,内之,秦秦杀之,车裂以狥,尽灭其家。 |
61  | 三十二年, |
62  | 三十三年,孟轲至魏,是嵗,魏君卑辞厚币以招贤者,于是孟子至梁,魏君以孟子所言迂逺而濶于事情,卒不能用。三十五年,齐魏相王。 |
63  | 初,齐败魏桂陵,强于诸侯,遂自称为王以令天下。至是,魏君新立,会齐君于徐州以相王。后九年,秦亦称王。又二年,韩、燕皆称王,独赵不肯,曰:「无其实,焉取其名乎!」令国人谓已曰:「君!」 |
64  | 楚灭越 |
65  | 越无疆伐齐,齐使人说之,代楚,楚人大败之,乗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濵于海上,,朝服于楚。 |
66  | 三十六年,燕、赵、韩、魏齐楚合从以摈秦以蘓秦,为从约长,幷相六国。 |
67  | 初,苏秦西至秦,说秦以兼天下之术不用,乃之燕说,燕与赵从亲,燕君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请一韩、魏、齐、楚、燕、赵以摈秦。且请令诸侯之将相㑹盟洹水,之上约曰:秦攻一国,则五国各出鋭师以挠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攻之,则秦甲必不敢出函谷以害山东矣。赵侯大恱,厚赐赉之,以约于诸侯,㑹秦使公孙衍伐魏败魏师,禽其将龙贾取雕隂,且欲东兵,苏秦恐败,从约念莫可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于是苏秦说韩,韩从其言说魏。魏听之,又说齐。及楚,皆许之。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
68  | 三十七年,秦以齐、魏之师伐赵,苏、秦去赵适燕,从约解。 |
69  | 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与共伐赵,败从约。赵侯让苏秦,秦恐,请使燕,必报齐,乃去赵,而从约皆解。 |
70  | 四十年,宋公弟偃逐其君剔成而自立,剔成宋昭公。之元孙也。立四十一年,其弟偃攻袭之,剔成败奔齐,偃遂自立为君。四十一年,,秦张仪伐魏,取蒲阳,既而归之。魏尽入上郡,以谢秦,以仪为相。 |
71  | 先是,魏以隂晋,为和于秦。既而秦伐魏,魏献少梁地。未几,秦又伐魏,取汾隂、皮氏,拔焦。至是,张仪为秦客卿,将兵伐魏,取蒲阳,请秦复以与魏,而使公子繇质焉。仪因说魏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秦,仪遂为秦相。 |
72  | 四十四年。四十五年,苏秦自燕奔齐,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燕君知之,苏秦恐,说燕君曰:「臣在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燕君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以为客卿。秦说齐髙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 |
73  | 四十六年,秦相张仪免,出相、魏。仪相魏,欲令魏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于是伐魏,取曲沃,平周隂,厚仪益甚。 |
74  | 四十八年,王崩,子定立,齐号薛公。田文为孟尝君。初,齐王封田婴于薛,号靖郭君。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之子曰文通,傥饶智略,说婴以散财养士,婴使文主家待賔客,賔客争誉其美,婴遂以为嗣。及婴卒,文嗣立,号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食客常数千人,名重天下。 |
75  | |
76  | 慎靓王 |
77  | 元年,卫更贬号曰君卫介,秦、魏之间,日益削弱,至嗣君时,独有濮阳之地,因更贬号曰君嗣君,好察微隠,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又使人过闗市,赂之以金,既而召闗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囬遣之,闗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已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二年,孟轲适齐, |
78  | 齐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对以保民而王。三年。楚、赵、魏、韩、燕伐秦,攻函谷。 |
79  | 秦出兵逆之,五国皆败走。明年,秦大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诸侯震恐。 |
80  | 四年,魏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张仪说魏王曰:「诸侯之约,从盟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蘓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刼卫,取阳晋,则赵不南梁不北而从道絶矣。大王之国,虽欲无危,不可得也」。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仪归,复相秦。 |
81  | 五年,秦伐蜀,取之。 |
82  | 巴蜀相攻,俱告急于秦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司马错曰:「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广其徳,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夫蜀,西僻之国,戎、翟之长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不如伐蜀」。秦王从之,起兵伐蜀,十月,取之。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
83  | 燕君哙以国让其相子之燕,相子之与苏秦之弟代婚,欲得燕权,代使齐而归。燕王问曰:「齐王其霸乎?」对曰:「不能」。燕王曰:「何故?」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専任子之子之,又使鹿毛夀谓燕王曰:「人谓尧贤者,以其能让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并收吏印绶,自三百石以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
84  | 六年,王崩,子延立 |
85  | 赧王 |
86  | 元年,齐伐燕,取之。醢子之杀故燕君哙、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使人诱之,且许为助。平使市被攻,子之不克,被反攻平。国人连战数月,死者数万人。齐王使章子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王哙。 |
87  | 孟轲去齐。 |
88  | 是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子独述唐、虞三代之徳,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二年,楚屈匄伐秦。 |
89  | 秦欲伐齐,患其与楚从亲,乃使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闗絶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楚王悦而许之,乃厚赐张仪,而闭关絶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仪详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絶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自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还报,楚王大怒,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击之。明年,秦大败楚师于丹阳,虏屈,匄遂取汉中。楚复袭秦,又大败于蓝田,韩、魏袭楚、楚,割两城以和于秦。三年,燕人立太子平为君, |
90  | 燕王即位于破燕之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问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己死,买其骨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而千里马至者三。今王必𣣔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愧者,岂逺千里哉!」于是燕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趋燕, |
91  | 四年,秦使张仪说楚、韩齐、赵,燕连衡以事秦秦君卒,诸侯复合从秦王使告楚王,请以武闗,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愿得张仪而献黔中」。仪请行,秦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仪曰:「秦强而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袖日夜泣于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母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仪而厚礼之。仪因说楚王事秦,楚王己得仪而重出地,乃许之。仪遂之。韩说韩王事秦而攻楚,韩王许之。仪归报秦,封以六邑,复使东说齐,西说赵,皆许之。又北说燕,燕王请献常山之尾五城,以和仪归报,未至而秦王薨。太子立,太子素不悦,张仪,诸侯闻之,皆畔,衡复合从。 |
92  | 五年,秦张仪复出相魏,张仪诡说秦王而相魏,一嵗卒。仪与蘓秦皆以从横之术逰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号犀首,及苏代、苏厉、陈轸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髙,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六年,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
93  | 七年,秦甘茂伐韩宜阳,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至,魏乃使人还,谓秦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秦王,迎茂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攻中山,三年拔之,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覊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故臣愿王勿伐」。秦王曰:「寡人勿听也」。乃与盟于息壤。茂攻宜阳,五月而不㧞。樗里疾,公孙奭果争之。秦王欲罢兵,茂曰:「息壤在彼!」秦王乃悉起兵佐茂,遂拔宜阳。 |
94  | 八年,秦君荡卒,弟稷立,母芈氏治国事。以舅魏冉为将军。 |
95  | 秦王好以力戏,力士多至大官,与孟说举鼎絶脉,而薨。无子,诸弟争立。异母弟稷为质于燕,魏冉与国人迎而立之。冉自恵王武王时,任职用事,及稷立年,少太后治事,以冉为将军,卫咸阳。后二年,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作乱,冉诛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又逐悼武后,出归于魏,王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
96  | 九年, |
97  | 十年,彗星见。 |
98  | 十二年,彗星复见。 |
99  | 齐、韩、魏伐楚,楚使太子横质于秦,秦救之。初,楚与齐、韩合从,既而秦、楚盟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齐、韩、魏以楚负约,合兵伐之。楚王使其太子横为质于秦,秦人救之,三国引去。楚太子在秦,私与秦大夫鬭,杀之,亡归。于是秦㑹韩、魏、齐兵伐楚,杀其将唐昧。明年,秦芈戎复伐楚,杀其将景缺,取襄城。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 |
100  | 十四年,日食昼晦。 |
101  | 十六年,赵君废其太子章,𫝊国于少子何,自号主父。 |
102  | 赵君已立长子章为太子,后纳吴广。之女,孟姚有宠,生子何爱之!欲及其生而立之,乃废章而传国焉。使肥义为相傅,何自号主父!先是,主父与肥义谋,变服骑射以令百姓,至是,使子治国事而已。西北略地,将从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秦王不知己,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闗矣,秦人大惊。 |
103  | 秦伐楚,诱楚君槐于武关,执之以归。楚人立太子横。 |
104  | 秦伐楚,取八城,秦王乃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驩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之边。今愿与君王㑹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楚王欲徃恐见欺,欲不徃恐。秦怒。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闗刦之,与西至咸阳,要以割地,楚王怒,不许,遂留之。时楚太子横为质于齐,楚大臣相与谋,乃诈赴于齐,齐归楚太子,楚人立之。初,屈平为楚左徒,志洁、行芳明于治体,楚王甚任之,后以谗见疎,而睠顾不忘,作《离骚》之辞以自怨,冀君之一悟而终不悟也。其后子兰,又譛之于王,王怒,迁之江南平,遂懐石,自投汨罗以死。 |
105  | 秦以齐田文为丞相。 |
106  | 秦王闻文贤,使其弟悝为质于齐,请文入秦,以为丞相。 |
107  | 十七年,田文自秦逃归,或谓秦王曰:「田文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王囚文欲杀之,文使人求解于王之幸姬姬,欲其狐白裘,而文先已献于秦,王文客有善为狗盗者,盗裘以献,姬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文至闗闗,法鸡鸣,乃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皆应之,文乃脱归。 |
108  | 齐、韩、魏伐秦,败其军于函谷关。秦割河东三城以和。 |
109  | 田文怨秦,与韩魏攻之,入函谷。秦王使公子池以河东三城讲于三国。初,田文欲借兵食于西周,苏代为西周,谓文曰:「君攻楚,九年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复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齐危矣。君不如临函谷而无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强韩、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王以为和也」。文从其计。㑹公子池求讲解,遂罢兵,而秦卒不出。楚王赵君封弟胜为平原君, |
110  | 胜喜賔客至者盖数千人,公孙龙善为坚白同异之辩,胜厚遇之,孔子之元孙穿自鲁适赵,与龙论臧,三耳。龙甚辨,析穿弗应。明日,平原君问穿穿曰:「几能令臧三耳矣。然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胜无以应,谓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髙辨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
111  | 十九年,楚君槐卒于秦。 |
112  | 楚王槐自秦走赵,赵不纳,秦追及之以归,遂发病薨。秦人归其䘮,楚人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二十年,赵灭中山。 |
113  | 先是,赵主父伐中山,中山君奔齐,至是以燕、齐之师灭之。归,大赦,酺,五日。 |
114  | 赵故太子章作乱,公子成、李兑诛之,遂弑主父于沙邱。 |
115  | 主父封长子章于代,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章党衆而欲大,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隂谋,子何不称疾不朝,毋为祸梯,不亦可乎!」义曰:「昔主父以王属义,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没,而世义再拜,受而籍之。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李兑涕泣而出。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自今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时吴娃死,王爱弛,甞朝羣臣主父从旁窥之,见故太子傫然也,北面诎于其弟,心怜之,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主父及王逰沙邱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李兑起兵距难,章败走,主父所成。兑因围主父宫,杀章及不礼而灭。其党成、兑相与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主父欲出,不得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 |
116  | 二十二年,魏、韩伐秦,秦左更。白起,败之,㧞五城。 |
117  | 魏与韩伐秦,魏冉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使将兵败二国之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以起为国尉。 |
118  | 二十三年,楚君迎妇于秦。先是,楚人既立太子为王,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君矣」。秦王怒,伐楚,取十六城。至是,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
119  | |
120  | 二十五年,东周君,如秦。是年,魏入河东地,四百里,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二十七年,秦君称西帝,遣使立齐君为东帝,已而皆去之。 |
121  | 秦王欲约齐伐赵,乃自称西帝,而遣使立齐为东帝。苏代自燕至齐,齐王问曰:「秦使致帝,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以收天下之望,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秦亦去帝号。 |
122  | ,二十九年,齐灭宋,宋有雀生□,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覇。天下、王偃喜,起兵灭滕,败齐、楚、魏,取地数百里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嵗,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至于国中,无敢不呼者,天下谓之桀、宋。齐、伐之民,散城不守,王偃走死温, |
123  | ,三十一年,燕上将军乐毅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入临淄,齐君地出走,其相淖齿,弑之。毅下齐七十馀城,燕封毅为昌国君。齐王灭宋而骄,燕王乃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地大人衆,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毅约赵啖,秦连楚及魏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许之。燕悉起兵,以毅为上将军,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战于济西。齐师天败,遂长驱深入,齐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寳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封毅为昌国君,留徇齐城末下者,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齿,欲与燕分齐地,遂执齐王而弑之。乐毅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徃。燕人曰:「不来,吾且屠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刼之以兵,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自经絶脰而死。毅整军禁侵掠,礼逸民,寛赋敛,除暴令,修旧政,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 |
124  | 秦、魏、韩㑹于京师。 |
125  | 秦王与魏王㑹宜阳,又与韩王㑹新城,遂胥㑹于西周。 |
126  | 。三十二年,齐人讨杀淖齿,而立其君之子法章,保莒城。 |
127  | 淖齿之乱,齐泯王太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敫家佣敫女竒法章状,貎怜而窃衣食之,因与私通。泯王从者王孙贾失王处而归,其母曰:「汝朝出而晩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尚何归焉!」贾乃入市,呼曰:「淖齿乱齐国,杀王!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于是齐亡臣相与永泯王子,欲立之,法章疑惧乆之,乃敢自言,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
128  | 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 |
129  | 赵得楚和氏璧。秦王请易以十五,城赵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以城求璧而不与曲,在我矣。与之璧而不与我,城则曲在秦。臣愿奉璧而徃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王遣之。相如至秦,既献璧,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绐取璧,使从者懐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曰:「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絶。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乃廷见相如礼而遣之。相如归赵,以为上大夫。 |
130  | ,三十四年,楚谋入冦王,使东周公,喻止之。楚约齐、韩共伐秦,因欲图周。王使东周公谓楚令尹昭子曰:「西周之地不过百里,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衆不足以劲兵而攻之者,名为弑君,然而犹有欲攻者,以祭噐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不行。 |
131  | 。三十五年,秦伐赵及楚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司马错伐楚,㧋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地。明年,白起复伐楚,取鄢邓、西陵。 |
132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