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ctext:85513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紀事本末
條件: 提到「王安石
Total 5

卷八十道學崇詘

4
七年五月,張浚薦胡安國,帝召之。安國聞陳公輔請禁程頤之學,乃上疏曰「孔、孟之道不傳久矣,自兄弟始發明之,然後知其可學而至。今使學者師孔、孟而禁從學,是入室而不由戶也。夫於《易》,因理以明象,而知體用之一原,於《春秋》,見於行事,而知聖人之大用。諸經、《語》、《孟》,皆發其微旨,而知其入德之方,則狂言怪語,豈其文哉。孝弟顯於家,忠誠動於鄉,非其道義一介不以取予,則高視闊步,豈其行哉。自嘉祐以來,西都有邵雍、程顥及其弟,關中有張載,皆以道德名世,著書立言,公卿大夫所欽慕而師尊之。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願下禮官,討論故事,加之封爵,載在祀典。仍詔館閣,裒其遺書,羽翼六經,使邪說者不得作,而道術定矣」疏入,公輔與中丞周秘、侍御史石公揆交章論安國學術頗僻,安國遂辭召命。
5
孝宗淳熙五年春正月侍御史謝廓然乞戒有司,母以程頤王安石之說取士。未幾,秘書郎趙彥中復疏言「科舉之文,成式具在,今乃祖性理之說,以浮言游詞相高。士之信道自守,以六經聖賢為師可矣,而別為洛學,飾怪驚愚,士風日弊,人才日偷。望詔執事,使明知聖朝好惡所在,以變士風」從之。
11
秋七御史中丞何澹上疏,言「紹興間,諫臣陳公輔嘗言程頤王安石之學,皆有尚同之弊,高宗皇帝親灑宸翰,有曰:學者當以孔、孟為師。臣願陛下以高宗之言風勵天下,使天下皆師孔、孟。有志於學者不必自相標榜,使眾人得而指目,亦不必以同門之故更相庇護,是者從其為是,非者從其為非。朝廷亦惟是之從,惟善之取,而無彼此異同之別。聽言而觀行,因名而察實,錄其真而去其偽,則人知勉勵,無敢飾詐以求售。士風純而國是定,將必由此」上是之,詔榜于朝堂。既而吏部郎官糜師旦復請考核真偽,被遷左司員外郎。又有張貴模者,指論《太極圖》,亦被賞擢。何澹復上疏,言「在朝之臣,大臣既熟知其邪跡,然亦不敢白發以招報復之禍。望明詔大臣,去其所當去者」
19
嘉定四年十二月著作郎李道傳上奏,言「孔、孟既沒,正學不明,漢、唐非無儒者,然於聖門大學之道,或語之而未近,或近之而未真,理未能盡窮,義未能盡精,施之於事,未能盡得其當。故千數百年之間,雖有隨時以就功名之臣,不過極其天資力分之所止而已。治不如古,職此之由。至於本朝,河、洛之間,大儒並出,於是孔、孟之學復明於世,用雖未究,功則已多。近世儒者又得其說而推明之,擇益精,語益詳,凡學者修已接物,事君臨民之道,本末精粗,殆無餘蘊。誠使此學益行,則人才眾多,朝廷正而天下治矣。往者權臣顧以此學為禁,十數年間,士氣日衰,士論日卑,士風日壞,識者憂之。今其禁雖除,而獨未嘗明示天下以除之之說,臣竊謂當世先務,莫要於此。今有人焉,入則順於親,出則信於友,上則不欺其君,下則不欺其民,義不可進不肯苟進以易其終身之操,義不可生不忍苟生以害其本心之德。誠得此等人,布滿中外,平居可任,緩急可恃,豈非陛下所願哉。如此等人,豈皆天資。知而行之,非學不可。然則學術成人才,非今日最要之務乎。臣願陛下特出明詔,崇尚此學,指言前日所禁之誤,使天下曉然知聖意所在,君臣上下同此一心,感應之機捷於影響。此詔一下,必有振厲激昂以副陛下作成之意者。臣聞學莫急於致知,致知莫大於讀書,書之當讀者莫出於聖人之經,經之當先者莫要於《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之篇。故侍講朱熹有《論語孟子集註》,《大學中庸章句》、《或問》,學者傳之,所謂擇之精而語之詳者,於是乎在。臣願陛下詔有司取是四書,頒之太學,使諸生以次誦習,俟其通貫浹洽,然後次第以及諸經,務求所以教育天下人才,為國家用。臣聞紹興中,從臣胡安國嘗欲有請於朝,乞以邵雍、程顥程頤張載四人,春秋從祀孔子之廟。淳熙中,學官魏掞之亦言宜罷王安石父子勿祀,而祀顥、兄弟。厥後雖詔罷安石之子雱,而他未及行。儒者相與論說,謂宜推而上之,以及二程之師周敦頤。臣願陛下詔有司,考安國、掞之所嘗言者,議而行之,上以彰聖朝崇儒正學之意,下以示學者所宗,其所益甚大,其所關甚重,非特以補祀典之缺而已。陛下不以臣言為迂,誠能下除禁之詔,頒四者之書,定諸儒之祀,三事既行,人心興起,當見天下之才日盛一日,天下之治歲加一歲。其或不然,臣請伏妄言之罪」會西府中有不喜道學者,未及施行。
24
淳祐元年春正月甲辰,詔曰「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聖域,千載絕學,始有指歸。中興以來,又得朱熹,精思明辨,折衷融會,使《大學》、《論》、《孟》、《中庸》之旨本末洞徹,孔子之道益以大明於世。朕每觀五臣論著,啟沃良多。今視學有日,其令學官列諸從祀,以副朕崇獎儒先之意」尋以「王安石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為萬世罪人,豈宜從祀孔子。其黜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