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一伏羲氏 |
3  | 太昊,伏羲氏。 |
4  | 帝生于成紀,以木徳繼天而王,故風姓有聖徳,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
5  | 都陳,始畫八卦。 |
6  | 帝徳洽上下有龍馬,負圗出于河,乃仰觀象于天,俯察法于地中,觀萬物之宜,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徳,而卜筮自此生焉。敎民佃漁畜牧。 |
7  | 民處草野,逐捕禽獸,茹毛飲血。帝始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伏羲」。養犧牲以充庖㕑,故又曰庖犧」。 |
8  | 以龍紀官 |
9  | 因龍馬之瑞,故以龍名官,號曰龍師,春官為青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黒龍氏,中官為黃龍氏,作《書契。 |
10  | 上古結繩以紀事,帝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
11  | 作甲厯 |
12  | 帝始立周天厯度,乃作甲厯、日月、嵗時,自此而生焉。 |
13  | 制嫁娶: |
14  | 民男女無別,帝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凟。 |
15  | 造琴瑟。 |
16  | 斲桐為琴,繩絲為絃,絃二十有七絙桑,為三十六絃之瑟而樂音,自是興焉。 |
17  | 帝崩,塟于陳帝神靈首出,開物成務,立極萬世,在位一百一十有五年而崩,傳十五帝,曰女媧氏栢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陸氏驪連氏、渾沌氏,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隂康氏無懐氏,凡一千二百六十年而神農氏作。 |
18  | 神農氏 |
19  | 炎帝神農氏 |
20  | 帝起于烈山,故亦曰烈山氏,長于姜水。故以姜為姓,以火徳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 |
21  | 都陳遷曲阜。 |
22  | 以火紀官。 |
23  | 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火,中官為中火。 |
24  | 初藝,五穀。 |
25  | 民茹草木,食禽獸,不知耕稼。帝因天時相地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教民藝五榖而農事興焉。 |
26  | 始制醫藥。 |
27  | 民有疾病,未知藥石,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立矣。復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趨避,由是民無夭札之患,天下宜之,故號「神農氏。 |
28  | 立市㕓 |
29  | 列㕓于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30  | 夙沙氏來歸。 |
31  | 諸侯夙沙氏叛,煑海為鹽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諫而被殺。帝益修厥徳,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來歸。 |
32  | 帝崩于長沙之茶鄉,塟茶陵。 |
33  | 帝興萬世生養之利,法省而不煩,威厲而不試其俗,樸重端慤,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従。在位一百四十年而崩,傳八世曰:「帝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裏帝榆㒺。凡五百二十年而黃帝氏作。 |
34  | 軒轅氏 |
35  | 黃帝軒轅氏。 |
36  | 少典氏之子,生帝于軒轅之邱,故曰軒轅氏,姓公孫,國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 |
37  | 誅蚩尤于涿鹿。蚩尤好兵,喜亂,作刀㦸大弩以暴虐天下,兼并諸侯攻炎帝,榆㒺榆㒺,遜居涿鹿,帝乃徴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軍士昬迷帝為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戮之。諸侯尊帝為天子。 |
38  | 帝自涿鹿還,諸侯咸尊帝為天子以代神農氏,因有土徳之瑞,色尚黃,故號曰黃帝。 |
39  | 以雲紀官 |
40  | 帝初受命,適有雲瑞,乃以雲名官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黒雲,中官為「黃雲,立六相暨史官。 |
41  | 帝舉風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鴻以治民,命蒼頡為左史,沮誦為右史,制六書。 |
42  | 蒼頡觀鳥獸蹄迒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字有六義: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㑹意四曰轉注,五曰諧聲六曰假借,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 |
43  | 制陳法。 |
44  | 帝衍握竒之法,設五旗、五麾,六毒,而制其陳熊、羆、貔、貅,以為前行,鵰、鶡鴈鸇,以為左右。又命岐伯作鐲、鐃鼓、角、靈鞞、神鉦,以揚徳而建武。 |
45  | 立占天官。 |
46  | 帝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命鬼臾蓲、占星、羲和、占日、尚儀、占月、車區、占風。 |
47  | 作甲子 |
48  | 帝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柄所建,始作甲子。 |
49  | 作蓋天及調厯,命容成作,葢天以象周天之形,因五量,定五氣,起消息察發斂以作調厯。嵗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嵗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䇿,乃迎日推䇿,造十六神,厯積斜,分以置閏,配甲子而設蔀。于是時恵而辰従定算數。 |
50  | 命𨽻首定數以率其羡,要其㑹而律度、量、衡,由是成焉。 |
51  | 造律呂,作《咸池》之樂。 |
52  | 帝命伶倫取竹嶰谿之谷,㫁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聴鳳凰之鳴,其雄鳴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損益相生為六律。六呂,又命榮猨鑄十二鐘以協月筩,于是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命大容作雲門、大卷之樂,中春之月,乙卯之辰,日在奎始奏之,命曰《咸池》。 |
53  | 作冕旒,正衣裳。 |
54  | 帝作冕,垂旒充纊,為元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觀翬翟草木之華,乃染五采為文章,以表貴賤,作器用。 |
55  | 命甯封為陶正赤,將為木正,以利器用,揮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下,又命共鼓化,狐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邑夷作車,以行四方,服牛乗馬,備物致用,而天下利矣。 |
56  | 作合宮。 |
57  | 帝廣宮室之制,遂作合宮,以祀上帝,享百神而敷政焉。 |
58  | 作貨幣。 |
59  | 范金為貨,制金刀,立五幣,以制國用。 |
60  | 作《內經》。 |
61  | 帝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隂陽咨于歧伯而作《內經》,復命俞跗、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 |
62  | 敎民蠶 |
63  | 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後世祀為先蠶。 |
64  | 畫野分州,經土、設井。 |
65  | 帝方行天下,東至海,西至崆峒,南至江北逐葷粥,合符釡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于是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命匠營國邑,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以和。遂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畝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分之於井而計于州,故地著而數詳。 |
66  | 屈軼生于庭鳳,凰巢于閣。麒麟逰于囿,帝順天地之紀,風雨時若,人無夭札,物無疵癘。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則指之,名曰屈軼。鳳凰巢于阿閣,麒麟逰于苑囿。 |
67  | 帝崩于荊山之陽,塟橋山。 |
68  | 帝採首山之銅鑄三鼎于荊山之陽,八月既望,鼎成崩焉,其臣左徹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帥諸侯羣臣,嵗時朝焉,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徳配天地,宰制羣動,故民安樂,不使而成,不禁而止,在位百年而崩,年一百十有一嵗,有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元妃之子,摰嗣位,為少昊氏。 |
69  | 金天氏 |
70  | 少昊金天氏。 |
71  | 名摯,已姓黃帝之子,自窮桑,登帝位,以金徳王天下,故曰金天氏。 |
72  | 都曲阜,以鳥紀官。 |
73  | 帝之立也,鳳鳥適至,因以鳥紀官鳳鳥。氏為厯正、元鳥,氏司分伯趙,氏司至青鳥,氏司唘丹鳥,氏司閉,是為厯正之四屬。祝鳩氏為司徒雎鳩。氏為司馬鳲鳩,氏為司空,爽鳩。氏為司冦鶻鳩。氏為司事,是為鳩,民之官又立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以夷,民立九扈,為九農正,以扈,民無淫。 |
74  | 作《大淵》之樂。 |
75  | 帝之御世,諸福之物畢至,爰書鸞鳳,立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氣,合樂以諧人神,和上下,是曰大淵。 |
76  | 帝崩,塟于曲阜。 |
77  | 帝能修太昊之法,象日月之明,故曰少昊。在位八十四年而崩,年百嵗,嗣位為髙陽氏。 |
78  | 髙陽氏 |
79  | 顓頊,髙陽氏。 |
80  | 姬姓,黃帝之孫。黃帝元妃西陵氏,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生帝,帝年十嵗,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初國髙陽,故號髙陽氏以水徳,王色尚赤。 |
81  | 都于帝邱。始以民事紀官。 |
82  | 以少昊之子重為木正,曰勾芒,該為金正,曰蓐收,脩熈相,代為水正,曰元冥。又以炎帝之後,勾龍為后土,而帝之孫黎為火正,曰祝融,分治五方,是為五官,命重黎治神人。 |
83  | 少昊之衰,九黎、亂徳民神,雜揉家為巫,史民凟齊盟,災禍薦臻,帝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輕凟,民用安生。 |
84  | 以建寅月為厯元。 |
85  | 帝作厯,以孟春之月為元,是嵗,正月朔旦,立春,五星㑹于營室,冰凍始泮,蟄蟲始振,雞始三號,天地萬物,莫不應和,故後世稱帝為厯宗。 |
86  | 制九州帝始建九州,統領萬國,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
87  | 作《承雲之樂》。 |
88  | 命飛龍氏㑹八風,之音,為圭水之曲,以召氣而生物。浮金効珍,鑄之為鐘,作五基六英》之樂以享上帝,朝羣侯名曰承雲。帝崩,塟于濮陽。 |
89  | 帝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在位七十八年崩,年九十。一嵗,少昊之孫帝嚳嗣位,是為髙辛氏。 |
90  | 髙辛氏 |
91  | 帝嚳,髙辛氏。 |
92  | 姬姓名夋,少昊之孫,父曰橋極帝,生而神異,自言其名,年十五,佐帝頊,受封于辛,,年三十,代髙陽氏為天子,以肇基于辛,故曰「髙辛氏以木徳,王色尚黑」。 |
93  | 都于亳,,作《六英之樂》。 |
94  | 命咸黒,典樂為聲歌,名曰「六英。帝崩,塟于頓丘帝聰以知逺明以察㣲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恵而信,執中而徧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従服。在位七十年,崩,年百有五嵗。帝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棄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契三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堯四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摯。帝崩,摯嗣位。九年,荒淫無度,諸侯廢之,而尊堯為天子,是為陶唐氏。陶唐氏。 |
95  | 帝堯陶唐氏。 |
96  | 姬姓髙辛氏,次子曰放,勲育于母家伊侯之國,後徙耆,故曰伊耆氏,年十三,佐帝摯、封植受封于陶,又封于唐,故為陶唐氏年十六。諸侯廢帝摯而尊,為天子以火徳,王色尚白。 |
97  | ,元載帝即位。 |
98  | 都平陽,命羲和治厯象。 |
99  | 羲氏、和氏重黎之後,帝命治厯象授人。時羲、仲居嵎夷,理東作,以殷仲春、羲叔居南交,理南訛,以正夏至,和仲居西,理西成以殷仲秋,和叔居朔方,理朔易,以正冬至。二載,置閏法。 |
100  | 帝既命羲、和治厯、象,四時推候,皆合積一朞,而天有餘度,嵗有餘日,于是又置閏法,日月氣候,始參㑹後世章法,昉于此。 |
101  | 置諫鼓,立謗木。 |
102  | 置敢諫之鼔,使天下得盡其言,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 |
103  | 作戒 |
104  | 戒曰:戰戰慄慄,日謹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五載,越裳氏來朝。 |
105  | 越裳氏重譯來朝,獻大龜蓋千嵗,方三尺餘,背有科斗文記,開闢以來,帝命錄之。時有草生于庭曰蓂莢,十五之前,日生一葉,十五之後,日落一葉,小餘則一葉厭而不落,觀之可以知旬朔。 |
106  | 七載,麒麟逰于郊藪。 |
107  | 帝在位七年,民不作忒鴟久,逃于絶域麒麟逰于郊藪。十有二載,巡狩方嶽。 |
108  | 帝臨民以十二,一周流五嶽,存鰥寡,賑荒札。一民飢則曰「我飢之一,民寒則曰我寒之一,民罹辜則曰我陷之」。故民戴之如日月,愛之如父母。 |
109  | 四十有一載虞舜生。 |
110  | 舜之先國于虞,系出虞幕。父瞽瞍,盲母握登,生舜于姚墟,後居溈汭。 |
111  | 五十載,帝逰于康衢。 |
112  | 帝逰康衢有童歌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有老人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
113  | 六十載,虞舜以孝聞。 |
114  | 舜母早喪,瞽瞍更娶妻,生象象,傲瞍惑後妻,愛少子,嘗欲殺舜,舜盡孝悌之道,日以篤謹。年二十,以孝聞,耕于厯山,人皆讓畔,漁于雷澤,人皆讓居,陶于河濱。。器不苦窳,作什器于夀邱就時于負夏。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
115  | ,六十有一載洪水命鯀治之,功弗成,時龍門,未開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江、淮流通,無有平原髙阜。帝求能治水者四岳,舉鯀,帝乃封鯀為崇伯,使治之。鯀乃大興徒役,作九仞之城,訖無成功。 |
116  | 七十載,舉舜登庸。 |
117  | 帝在位七十載,以子朱嚚,訟不可授,乃詢四岳,求遜位,四岳羣臣咸舉舜,帝亦聞之,于是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內行彌篤,二女執婦道九男皆益篤,帝以舜為賢,乃命以位。 |
118  | 舜舉八,愷八元,和五典,敘百揆,髙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愷。髙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羙」,舜舉之使八愷,主后土以揆百事。八元布五教于四方,於是五典克従而無違教,百揆時敘而無廢事。七十有一載,舜賔于四門流,四凶族。 |
119  | 帝鴻氏有不才子,曰渾沌,少昊氏,有不才。子曰窮,竒顓頊氏,有不才,子曰檮杌。縉雲氏,有不才子曰「饕餐,天下謂之四凶」。舜投諸四裔,于是四門穆穆而無凶人。 |
120  | 七十有二載,舜納于大麓,帝使舜入山林,相視原隰,雷雨大至,衆懼失常,舜行不迷。 |
121  | 命舜攝位。 |
122  | 帝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允執厥中,殛鯀于羽山,放驩兠于崇山。 |
123  | 命禹治水。 |
124  | 鯀既殛死,乃命禹為司空,使續父業禹與益稷,同受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禹,乘四載,,行山表木,勞身焦思,以水之患莫大于河,濟次之淮與江又次之,乃先治河始壺口,瀹濟自沇水,導淮自桐栢導江自岷山皆注諸海,是為四瀆,四瀆修而民宅土矣。七十有三載正月朔,舜受終于文祖。 |
125  | 舜受終于帝始祖之廟,以攝位告齊七政。 |
126  |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
127  | 舉羣祀。 |
128  | 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
129  | 覲羣后 |
130  | 輯五瑞,擇吉月、日覲、四岳、羣牧、班瑞。 |
131  | ,七十有四載,巡守,嵗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格于藝祖,用特。 |
132  | 流共工于幽州。 |
133  | 七十有六,載竄三苗,于三危, |
134  | 制五刑 |
135  |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
136  | 七十有七載作大章之樂,七十有八載,神龜出于洛。禹治水時,有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自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
137  | 八十載,禹治水成功。 |
138  | 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始冀州,次兖,次青,次徐、次揚、次荊、次豫、次梁、次雍,通九川,度九山,陂九澤,任土作貢,則壤成賦,弼成五服,外薄四海,于是禹錫元圭,告厥成功。 |
139  | 八十有一載,分十二州,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 |
140  | 封諸侯,錫姓氏。 |
141  | 封禹于夏。錫姓姒氏,統領州伯,以巡十二部契于商,姓子氏棄于邰姓姬氏、四岳于呂姓姜氏,又加賜伯益,姓嬴氏百載,帝崩于成陽,塟穀林。 |
142  | 帝欽明文思,允恭克讓,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雲,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窮民,仁昭而義立,徳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在位百有一年而崩,年一百十七嵗,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舜避帝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不歸帝之子而之舜,舜乃即天子位為有虞氏。 |
143  | 有虞氏 |
144  | 帝舜有虞氏。 |
145  | 姚姓曰重華,其先國于虞,故曰有虞氏。 |
146  | 元載正月,帝即位。 |
147  | 帝服堯喪三年畢,始格于文祖,告即位以土徳,王色尚赤。 |
148  | 都蒲坂詢四岳。 |
149  | 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
150  | 咨十二牧 |
151  | 帝曰:「食哉!惟時柔逺能邇惇徳、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
152  | 命九官。 |
153  | 命禹宅百揆,棄為后稷,播百穀,契為司徒,敷五教臯陶作士明五刑垂,作共工,主工師,益作虞,治山澤,伯夷作秩宗,典三禮,䕫典樂,敎胄子龍,作納言,出納帝命。 |
154  | 封堯子朱于丹。初,堯讓天下于舜處子朱于丹淵,為諸侯,至是封朱以奉堯祀,禮樂如之,謂之虞賓,示弗臣也。封弟象于有庳。象雖為諸侯,不為政,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賦焉,建學。 |
155  | 太學曰上庠,在西郊小學曰下庠,在國中始養老。 |
156  | 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俱以燕禮。 |
157  | 禹臯陶陳謨,二載作五絃琴。 |
158  | 帝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其詩曰:「南風之薫兮可以觧,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三載考績。 |
159  | 三考黜陟幽明。 |
160  | 五載,作《九韶樂》。 |
161  | 䕫為樂正,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重黎欲求益人,帝曰:「一䕫足矣」。于是作《箾》,《韶》樂九成,百獸率舞,鳳凰來儀。 |
162  | 六載,巡狩。 |
163  | 帝五載一巡狩,羣后徳讓,貢正聲而九族具成。 |
164  | |
165  | 十有四載,帝作歌。 |
166  |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熈哉!」臯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于時景星出,卿雲興,百工相和而歌。帝乃偶之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八伯,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宏于一人。 |
167  | ,三十有二載,命禹攝位,帝之子商均不肖。于是命禹攝位,禹讓于臯陶。帝曰:「惟汝諧命之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168  | 三十有三載,禹受命于神宗,禹受命于堯之廟,率百官若帝之初,三十有六載有苗格。 |
169  | 時有苗弗率,帝命禹徂征禹,誓師于衆,奉辭伐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贊于禹,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徳,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
170  | 四十有八載,帝崩于蒼梧,塟零陵。 |
171  | 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臨下以簡御,衆以寛徳,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而變物,是以四方風動,暢于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徳,年二十以孝聞,三十堯舉之。五十,攝天子事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位四十八年,年百有十嵗,南巡,遂崩于蒼梧之野。三年,喪畢,禹避帝之子于陽城,天下諸侯不歸帝之子而歸禹,禹乃即位,為夏后氏。 |
172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