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兩朝綱目備要卷十 |
3  | 寜宗 |
4  | 開禧三年春正月丁丑朔,邱崈罷,以張巖代之。初,小使既為金人所卻還,崈復乞朝廷移書金帳,以續前議,又謂金人指太師平章為元謀,若移書,乞暫免繫銜,韓侂胄大怒,故崈遽罷。崈道遇所遣使臣皇甫恭,自汴京囬言行省完顔弼、右副元帥赫舍哩子寜,皆有和意。邱崈之罷江淮督視也,命由中出,執政不知之。李壁諫侂胄不納,壁曰:「凡舉大事,未論行事之是非,先觀人心之向背,邱崈鄉有人望,奈何去之?」侂胄變色曰:「方今天下只有一邱崈耶!」因拂衣而起。 |
5  | 己邜,吳曦下白榜,扵四路。偽四川都轉運使徐景望入利州,緫領官劉智夫為所逐。 後二日,曦遣摧鋒軍統制祿禧以兵千五百戌萬州,曦僭位。二月丁巳,自重慶引兵入䕫州,命張巖督視江、淮軍馬。 |
6  | 代邱崈也開府維楊 |
7  | 癸未,金人陷階州。 |
8  | 三月壬辰,興州將劉昌國引所部兵至州,金人始去。丁亥,皇子圻生。 |
9  | 二月己未,詔禮官討論合行典禮。禮官請用熈寜九年故事,奏告天地、宗廟、社稷、髙禖、諸陵、攅宫、太師、宰臣率百寮拜表稱賀,從之。癸亥,薨,追封順王,諡曰沖懷。 |
10  | 庚寅,遣淮民歸業。 |
11  | 詔建康府給裝錢。後四日,命兩淮帥守、監司招集流民。 |
12  | 辛邜,楊震仲飲藥死。 |
13  | 震仲以通判興元府、權大安軍事。吴曦以偽命招之,震仲不屈而死。 |
14  | 甲午,吳曦僭位於興州,下黃榜於四路。以安丙為丞相,權行都省事。丙稱疾不出。 戊戌,利路轉運判官陳咸不受偽命,削髪於利州之石𨫼。 |
15  | 庚子,彭輅奔襄陽。 |
16  | 先是,輅以全州副都統進屯上津,癸邜,嚴進引兵入成都。 |
17  | 甲辰,陳孝慶罷。 |
18  | 奪三官。 |
19  | 二月戊申,雪。 |
20  | 楊輔大書開禧年號。 |
21  | 輔時為成都府路安撫使,下令稱提錢,引大書「開禧」之號以掲之,墨榜凡數千計。 曦之遺諸貴人書也,輔獨深止之。曦不悅,再與費士寅《書畧》云:「成都侍郎獨不相察,使曦不從權濟,難就其和議,北人深入,何以為計,相公可為問之」。蓋費公所答曦書,其詞猶婉,而楊公之書其語甚切故也。是時四路行移,獨成都安撫一司,不去開禧之號。其後董鎮誅啟箧,成都得遺曦書藁,有云「楊侍郎未肯通情」云。 |
22  | 壬申,金人退。 |
23  | 始御正殿,復膳。 |
24  | 甲寅,竄商榮。 |
25  | 削奪官爵,桞州安置。 |
26  | 己未,吳曦反書聞。 |
27  | 程松罷。 |
28  | 以四川宣撫遁歸故也。 |
29  | 楊輔為四川制置使。 |
30  | 自成都府路安撫除,以蠟書逹之,葉適兼江淮制置使。 |
31  | 自㳂江制置除。 |
32  | 韓侂胄與吳曦書。 |
33  | 許以茅土之封書,與御札同發,侂胄書云:「伏自正月十九日辱調雲二字號鈞翰之後,此月旦日,嘗附庚牌逓上狀,諒以呈逹,多日不聞動止之詳,正切瞻仰,忽傳聞不一,深以為疑,有如先世勲徳之盛,中興之功居第一,契丈平日忠誠許國,侂胄所深知度,必無是理,鈞意,或以權宜割地與之連和,姑為保全蜀之計,此非排難解紛之舉,程樞既凡事背馳,已為敷陳,與之祠祿矣!萬一虚傳果或有之,更望深入鈞慮,敵情難測,前事可鑒,若恩自上出,増光前烈,子孫之傳,可與蜀山同其永乆,豈不偉歟?侂胄平昔荷知愛之厚,非他人之比,故冐昧言之,倘蒙開諾,望以首尾曲折來上,當即奏聞,繼頒茅土之封,顒俟寵報。侂胄不任至望,吳曦誅兩日而侂胄之書始至, 當事之初,侂胄已置坤維於度外,而㨗書奄至,都人大喜,至今誦之不忘,此安觀文之大功所以不可掩也! |
34  | 不雨 |
35  | 詔大理、三衙、臨安府決繫囚。甲子,賑給旱傷州縣貧民。命諸路提刑司從宜斷疑獄。辛未,禱於天地、宗廟、社稷。命有司舉行寛䘏之政八條。蠲兩淮被兵諸州今年租賦。乙亥,釋兩浙路杖以下囚。三月戊子,蠲兩淮被兵州郡役錢。 |
36  | 庚申,罷諸路添差冗員。 |
37  | 丁邜,罷江、浙、荊湖、福建路招軍。甲子,董鎮以偽命至成都鎮,鄱陽人,曦之客也。 |
38  | 戊辰,皇子墌生。 |
39  | 四月戊申,薨,追封申王,謚曰沖懿。庚午,金人去襄陽。 |
40  | 乙亥,安丙等誅吳曦,四川平。先是,正月辛丑,李好義與其徒謀舉義,二月壬戌,楊巨源至興州見安丙,謀之丙喜,眀日始出視事。辛未,鳯州進士楊君玉引楊巨源以見李好義,二十六日壬申,巨源介好義,以謁安公,議遂定,君玉退,與其鄉人白子申共草宻詔,而安公潤色之。二十八日甲戌,巨源書宻詔以納安公。二十九日乙亥未眀,好義以所結官軍殺曦于偽宫,軍士李貴斬曦首,巨源尋以義士至君玉宣宻詔安丙權宣撫使,巨源為參賛軍事。 淳熈末,安丙為文州曹官,有薦于吳挺者,檄兼利西安撫司簽㕔,時彭人蘇熈之為安撫司幹辦公事,以文墨自許,視旁人無如也。挺之館客有李姓者,挺子旰之外姻也,徳夀宮慶典,李為之草表以賀,表文,中有「揚命」二字,既行矣,熈之一日挾尚書以進,謂挺曰:「導揚末命,此顧命中語,李何用之?」挺大驚,追之不及,由是李與旰皆恨之。未幾,趙彥逾來蜀,總計舊例,西帥遣蜀官一員徃迓,則計使舉以京秩熈之,既為旰、李所憾,乃共薦安公代之,彥逾見之甚喜,他日,從容謂曰:「太尉統衆六萬,得毋例有虛籍者乎?安公不敢盡言,則曰:「某所若干某所若干,以實論之,可五萬三四千人耳」。居數月,彥逾以書來曰:「太尉忠誠如此,盍若損六千人之虛籍,寛四川之重賦,不亦可乎?」挺得書,謂人曰:「趙少卿入蜀尚新,安得知吾虛實?此必安丙告之耳!」乃大怒旰,李共為觧遂己,未幾,丙秩滿入都,因為蘇代挺記其前事,欲拒之,旰李乃言曰:「使其果有是,勢當自疑,今調此官以來,可亮其無它也」。安公為人警敏,凡事盡力,挺更喜之,為延譽於諸司,改秩而去。及曦為殿帥,安通判隆慶府,又遷知大安軍,比軍興,首辟隨軍轉運,旋以救荒有緒,復遷一官,為朝奉大夫,逮其稱王,即除丞相長史都省事。俄楊、李之議合,安公遂決䇿誅之,蓋居不疑之地,操可致之資,其勢順也。天之祐宋,夫豈偶然哉? 武興之變,立功者安觀文為之主,楊巨源、李好義倡率忠義次之,李貴手斬逆賊又次之,若李好古、安癸仲、楊君玉、李坤辰、張林、朱邦寜之徒,恊謀舉事,又其次也。立節者,陳待制,咸為之首,史次秦薫目,避偽次之。李國博、興宗棄郡而去,又次之,若王釡、李道𫝊,皆不受逆儔之招,又其次也。楊泰之、鄧性善、程遇孫、宋之源、文、俱、家子欽、劉端友、劉靖之、楊汝眀、張方家、大酉、楊修年、梁梓、詹乆中、晁子儀、錢元儒、龎坤載、張權、鄧諫從、袁桂、楊鼎年、李莊、程公說,避偽去官,又其次也,死節者一人。權大安軍楊震仲,始終不奉行偽命者一人。成都帥臣楊輔也,其餘拒偽歸朝,如劉侍郎甲、李校書,𡌴稱疾不視事,如李侍郎、寅仲等,尚多有之。 誅曦及復四川功將士,共轉三十萬,官資犒賜共用金七十兩,金盤盞一副,金𢃄五條,金束𢃄一條,銀六十一萬七千七百七十三兩,絹六十一萬六千九百二十四匹,錢八萬二百五十引。 自昔亂蜀者非蜀人,如張魯、李特、劉闢、王建、孟知祥之類,皆北人也,本朝王均、張信,東京人。王孝忠,蔡州人,中間惟饑民王小波,以嵗荒盜食耳,非本有反意也。近者吳曦兄弟與其謀主姚淮源、米修之,皆徳順軍人,董鎮饒州人,方是時,東人有為元帥者,為奉使者、擢牧者、䕶漕者、詳刑者,皆方舟而去,而糾合忠義,克清大憝,挈六十州之地以還天子者,又西人也。曦既死,凢前日東人之任,悉西人為之,自是井絡清夷,四方之士稍稍而至,漸復承平之觀矣。 |
41  | 三月丁丑,誅徐景望。 |
42  | 以受偽命入利州,逐總領官也己,邜利東帥劉師文帛書至行在,復賜帛書,令從長處置。 |
43  | 辛巳,費士寅誅董鎮於廣都鎮,曦之客傳偽命於成都者也。時士寅新知潼川府未上鎮,至廣都,為士寅所殺。鎮有遺曦書,言楊侍郎未肯通情」,蓋指楊輔云。 |
44  | 丙戌,賜安丙帛書。 |
45  | 諭以能殺曦報國,當不次推賞,雖二府之崇,亦所不吝」。於是曦已誅,而朝廷未知也。 |
46  | 丁亥,趙彥呐誅祿禧於夔州。禧,曦之將也,避曦嫌名,更名祁,引兵入夔州,為新潼川府觀察推官趙彥呐所殺。 |
47  | 己丑,瀘帥李君亮遣間使至行在,就賜費士寅帛書,令叶心經理。癸巳,復西和州。 |
48  | 興州中軍統制李好義復之。丙申,命吳獵兼緫西事。 |
49  | 庚子,誅吳曦、露布至行在,朝廷大喜。 四月丁邜,曦函首至行在,詔赴都堂審驗。戊辰,獻於廟社,梟三日。先是,露布既聞,詔侍從、兩省、臺諌集議吳曦刑名,命四川宣撫司籍曦産。尋詔:「吳曦妻子論死外,其男年十五以下送二,廣州軍編管。吳璘子孫移出蜀,吳玠子孫免連坐」。尋詔存吳璘廟祀,追奪曦父吳挺官爵。 |
50  | 安丙知興州、兼四川宣撫副使,除端明殿學士。 |
51  | 楊輔為宣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許奕為四川宣諭使。 |
52  | 以起居舍人充。 |
53  | 竄程松。 |
54  | 落資政大學士,奪六官,筠州居住。尋責授順昌軍節度副使、澧州安置。 |
55  | 復鳯州 |
56  | 忠義統領張翼復之。 |
57  | 辛丑,曲赦四川。 |
58  | 降雜犯死罪囚,釋杖以下。乙巳,復黄牛堡。 |
59  | 忠義人劉信復之。 |
60  | 夏四月戊申,吳獵兼四川宣諭使,自湖北、京西宣撫使改命。 命四川宣撫司察守節官吏及從偽者,具以名聞,吳獵徳夫之為四川宣諭也,時偽命者尚在州縣,而士大夫往往持脅從罔治之說,務為闊畧,僉謂徳夫素有聲,且舊從張敬夫游,於義利善惡之間,講之熟矣,是宜翕然以旌別淑慝望之李道傳時在益昌,徳夫語之曰:獵欲捐此曹,闇昧之過,隠而弗章,俾之悔悟,因而釋之。今但以揚善為先,則此曹當愧死矣!始徳夫及䕫門而有制帥之命,旋又中格,遲留沔州,樂飲旬日,遂如漢中先以輜重浮嘉陵而下,至望雲舟敗,凡通犀、美玉、粟金盃斚之屬,往往飄沒焉。漢中留餘月,復還益昌,蓋侂胄許以蜀帥命之,故遣人往湖外,挈其孥而遲留以俟命耳,宣諭月俸如宣撫徳夫,以丁邜夏初入峽,戊辰春末,還䕫州,首尾一年,自徳夫至賔客,吏士共費大軍庫錢,近二十萬緡,而諸司聘幣不在其數,於是陳和甫劾從偽者八人,得㫖除名編管,而副宣撫司奏駮之,事下徳夫覈實。初,徳夫為湖南筦庫,宋若水子淵郎中提㸃刑獄,率諸司共以京秩薦之,子淵之子,龍游令之源,時權宣司凖備差遣,馳至益昌,營救其事,徳夫謂之源:吾當檄君徃諸州究實,君其為諸人道地事,可無它之源?曰之源但能𨗳逹此意於公,若受檄而行,即當以實告耳,徳夫罔措,㑹朝廷用制置司奏免馮光弼等三人編管,但除名事乃已,徳夫早為劉文濳司業幕客,又受丞相趙溫叔雄所知,文濳死於謫籍,常欲厚報之,㑹溫叔之子昱除知廣安軍,乆病,不及赴而死,文潛之長子坊以病廢其中,子塈通判漢州,遇寒疾數日卒,徳夫欲率宣制,二司為奏,言昱暨以逆曦僭叛,憂憤至死,乞褒贈之,源持不可,徳夫笑曰:君迂濶乃爾不藉,是何以報二先生之恩耶?楊輔嗣勲得書,亦不從,徳夫乃與宣撫司同奏,追復文潛集,撰職名,諡溫叔曰文定徳夫,留益昌,乆之不得命,㑹朝㫖召徳夫,還至䕫門,居數月,侂胄誅死,錢象祖、伯同為相,力薦嗣勲可大用,遂召入,卒以徳夫代之徳夫始上淑慝之章,其所薦以劉光祖舍人為首,青城山道人安世通次之,又薦郡守至選人五十餘人,凡四川科目之士,及執政、侍從、監司帥臣子弟親朋莫有遺者,章上,得㫖人數猥多,難以行遣,令覈實具奏,後卒不行,而所慝者脅從,餘黨九人,己巳春末,朝廷始下其章首尾凡二年,諭司所行,止此而已,及為蜀帥,辟幕客近三十人,皆親舊,及要勢所薦之士,日燕飲賔客為樂,始嗣勲在蜀,嵗餘激賞庫所積錢至七十餘萬,徳夫盡費之。有合州人杜源者,為蓬州守,坐上逆曦,表為御史中丞所劾,竄賀州,報至,徳夫適受謁,即摘前知利州,某前知重慶府,某語之曰:二君頃在郡,得毋例為此乎?儻有之,幸宻以告,獵當類奏,可無他慮,不爾懼為人所持,二客謝無之,聞者傳以為笑,徳夫有外姻厚,載以入蜀,成都稅官丹稜、史某征其稅八百緡,徳夫大怒,欲按之,史懼而不取,徳夫怒未已,賔客重為謝,乃止,有趙綱者,為利路漕,以婦死,擅歸所居,遂寜之長江,徳夫素惡其人,幕客以綱擅出境,請詰之,徳夫以綱嘗為宣司所薦,不敢問其幕客之輕銳者共逼之,徳夫不得已,初問不報,再問,以宣檄為解,又持不可,徳夫曰:已問矣,恐傷宣司太甚!可止也。徳夫守蜀嵗餘,㑹宣撫司罷,乃以安子文為制置大使,而徳夫召去,然其為人樂,易臨民寛,待士有禮,故蜀人安之,惟識者以不能旌別淑慝為恨。李仲衍為成都提刑,嘗面折徳夫曰:侍郎為南軒門人,今日所行視南軒,豈不有愧?徳夫笑不答,仲衍嘗為人言徳夫事,輙曰:焉得剛云? 嘉定四年七月,詔:四川官吏嘗受偽命者,毋得敘用。 五年四月,詔:「自今告人從偽者,並指事實,誣告者坐之」。 |
61  | 癸丑,降徳音。 |
62  | 於兩淮、湖北、京西被兵諸州降雜犯死罪囚,釋流以下。湖北、京西諸郡,仍毋納今年租賦。 尋又降徳音於西和、階、成、鳯州。 |
63  | 復大散闗。 |
64  | 四川忠義人收復。 後二十日,復為金人所取。己未,方信孺使金。 |
65  | 以奉使金國通謝國信所參議往金國議和,是日發行在。 |
66  | 庚申,宇文紹節權京湖宣撫使、知江陵府,自兵部尚書除丁邜,召楊輔。 |
67  | 赴行在奏事。 侂胄既殛死,楊公輔、劉公師文皆奉詔追楊公力辭。劉公先至赤岸草,奏言蜀中盜賊羣聚,皆有其故,軍旅之內,物情日益猜阻。惟早召安丙一日,則有一日之安。邉頭諸事權付利東安撫劉甲足得商量,循理而行,峴首之,除章不及上,而安公遂除制置大使,又六年而後罷焉。吳獵為四川制置使。 |
68  | 代楊輔也。 |
69  | 戊辰,錢象祖參知政事。 |
70  | 己巳,改興州為沔州。 |
71  | 先是,詔吳獵與宣撫司共議,分興州都統司軍之半,屯於利州。 五月庚子,復置沔州副都統制,以好義為之,仍分沔州都統司,十軍𨽻兩都,統節制。 |
72  | 庚午,贈楊震仲官。 |
73  | 嘉其死節,不受偽命也」。仍官其子一人。五月丁丑,賞誅吳曦功。 |
74  | 轉資犒賜之數,略見二月乙亥誅吳曦下注。戊寅,竄受偽命人張伸之等。 |
75  | 用四川宣撫司奏,特貸命除名編配。二廣、湖南諸州不雨。 |
76  | 己丑,禱於天地、宗廟、社稷。辛卯,楊巨源敗於長橋。 |
77  | 與金兵戰,為所敗。 |
78  | 赦天下。 |
79  | 以太皇太后服藥故。 |
80  | 太皇太后崩。 |
81  | 謚曰成肅,權攅於永阜陵后母儀,三世正位,凡三十有二年。弟淵,官至少傅、保順軍節度使,賜玉𢃄。后崩,遺命賜淵錢十萬緡、金二千兩、田十頃,僦緡日十千焉。 |
82  | 戊戌,楊輔依舊四川制置使,召吴獵。 |
83  | 喝犒畢,赴行在奏事。 |
84  | 辛丑,李好義敗於秦州。 |
85  | 好義襲秦州,敗而還。 |
86  | 六月甲寅,賞守襄陽功。 |
87  | 己未,李好義遇毒死。 |
88  | 癸亥,林拱辰使金。 |
89  | 林仲虎副以通書官,方信孺自軍前歸,言金有和意也。 張巖之督視江淮軍馬也,遣信孺往河南行省求和,北帥布薩揆許納南使,且禮遣之,信孺既行,揆復使人諭之曰:「已奏朝廷,更得安宣撫,與西元帥一書,乃善」。侂胄以書遺安丙,諭指安公難之,乆之,乃作書如所云,且餉以藥物縑幣,西帥啟緘却餽,而令鳯翔府路都統使完顔昱作書以來,大略言當聼命於行省而已。時朝廷遣三使入北,一通謝二、告哀、三賀生辰,通謝使者,拱辰是也。金已遣迓使來,已過泗州矣,復却囬之曰:「皇帝聖㫖:南使中惟李壁、吴琚、朱致知、李大性四人,言語可信,當遣來議事,今所遣小使且還」。琚,隆慈之弟子,位至少師、節度使,致知嘗以右司郎中出賀,庚申正旦未還,道除司農少卿,俄引年除直龍圖閣,主管雲䑓觀。大性字伯和,南昌人,嘗為戶部侍郎,琚與致知時皆已死,金又欲朝廷割地損禮,由是不諧云。 |
90  | 癸酉,安丙殺其參議官楊巨源。先是,巨源擅殺孫忠銳於鳯州,既而有長橋之敗,前一日,執巨源以屬吏,是夜,遣將官樊世顯殺於大安之舟中。 吴禮部題鄧平仲小傳後,隆山牟君成父之父,祖仕宋,皆有列於朝君,早侍左右,凡典章故實,具能言之,號稱博洽。此其書鄧平仲及濟邸事以遺曹士宏者。蓋士宏以史事自任,故屬之如此。吳曦之誅,實楊巨源結李好義舉義之功,為丙軰媢忌揜沒。今監丞衆仲䟦語,舉以為言當矣。前代記曦之事詳者,惟李心傳甞讀其《朝野雜記》,亦略扵巨源。近有續陳均宋編年者,頗載巨源事,而多舛錯。雖能書安丙殺其參議官楊巨源,而復以擅殺孫忠鋭之罪歸之,大概當時歸功扵丙,故其事不白。惟俞文豹《吹劍録》具載巨源本末,併所撰詔書及丙與彭輅謀奪巨源兵,令樊世顯殺之扵大安城下,又言其妻子流離困苦狀,使人憤惋。蜀多義士,編年亦並載平仲之志壯矣。使牟君不記,世未必知也。余疇昔好聼遺老談說,見稗官野史有可備記述者,輙不忍棄。如俞氏所云,皆錄蔵于家,今不能悉記,姑誦其畧以附焉。吁牟君予不及識,今不可復作矣。吾儕晩出者亦且老,後来尚復有談此者乎?良可慨也。 |
91  | 秋七月乙酉,下罪已詔。 |
92  | 以大水及飛,蝗為灾也。詔曰:「朕徳非類,致天之灾,比者郡邑間被大水,加以飛蝗為孽,永惟咎徴震悼于衷,二三大臣其助朕思正厥事以迪百工,俾內無誕謾私詖之風,外無貪墨暴刻之政。其有灾傷當行賑恤者,具狀以聞,毋得蒙蔽。矧今兵戍乆勞,瘡痍未息,一念及此,痛如朕躬,疆埸之吏,尤當極力綏輯,稱朕閔卹元元之意焉。 |
93  | 八月壬戌,劉師文為四川宣撫使,以宻劄除之,命隨所在置司,事訖奏。九月丁丑,詔儆邉備。 |
94  | 詔以和議未可就,令諸大帥申儆邊備。時通書官方信孺自濠州歸,白事扵朝,信孺言金人所欲五事,韓侂胄問其目,信孺言一割兩淮二増、嵗幣三、犒軍金帛四索陷沒及歸正人,五不敢言,侂胄再三問之,信孺惟稱不敢,侂胄厲聲曰:「若不言朝廷當有行遣」。信孺徐曰:「欲太師首級耳!」侂胄大怒,以穢語詈之,扵是信孺坐擅以私覿物作大臣,遺金人,降三官,臨江軍居住。 尋詔通謝,使還行在,命淮西漕臣章頴措置雄淮軍。 |
95  | 己邜,召辛棄疾。 |
96  | 侂胄復有用兵意,遂除棄疾樞宻院都承㫖,疾速赴行在奏事,會棄疾病死,乃已。 |
97  | 辛巳,召張巖。 |
98  | 日下前來奏事,以督視乆無功故也。後十三日甲午,罷之。 |
99  | 壬午,貶方信孺。 |
100  | 注見,上。 |
101  | 甲申,減極邊官吏舉員。 |
102  | 丁亥,葉適罷。 |
103  | 辛邜,趙淳兼江、淮制置使,以殿前副都指揮使兼代葉適也。辛丑,王柟使金。 |
104  | 自主管臨安府城南左廂公事,差監登聞鼓院出使。冬十月乙巳,蠲臨安、紹興賦。 |
105  | 降囚罪一等。民縁攅宫役者,蠲其賦。丙辰,以邊事詔諭軍民。 |
106  | 詔曰:「朕寅奉基圖,遹遵祖武,憂勤弗怠,敢忘繼志之誠,寡昧自量,尤謹交鄰之道,屬邊臣之妄奏,致兵隙之遂開,重困生靈,乆勤征役,省躬自咎,攬涕何言,苐惟敵人隂誘曦賊,計其納叛之日,乃在交鋒之前,是則造端,豈専在我?況先捐泗上已得之地,亟諭諸將歛戍而還,蓋為修好之階,所謂不逺之復,適傳來欵,自我元戎,庸告九廟之靈,併嚴三使之選,束裝扵境,待報即行,凡所要求,率多聼許,彌縫既至,悃愊備殫,無非曲為扵斯民,詎意復乖,扵所約議,稱謂而不度,彼已索壤地而擬越封陲,規取貨財,數踰千萬,雖盟好之當續,念膏血之難,朘兹敷露,扵腹心用申,儆扵中外,深惟暴露,重痛死傷,疆埸耗扵,流離郡縣,煩扵供億,致汝扵此,皆朕之愆,當知今日之師,愧非得已而應,豈無忠義,共振艱虞,思祖宗三百年涵濡之恩,拯南北億萬衆創殘之苦,上下同力,遐邇一心,鑒既徃之莫追,幸方来之有濟。嗚呼!事雖過舉,蓋猶繫扵綱常理貴,反求況已,形扵悔艾,凡我和戰,視敵去來,各肩衞上之忠,茂建保邦之績,繄爾有衆,體予至懐。自用兵以來,蜀口江漢之民,死扵兵火者,不可勝計,公私之力,為之大屈,而侂胄歸罪金人,佳兵之意未已,國人憂之,遂有去凶之議焉。 |
107  | 十一月甲戌,韓侂胄陳自強罷御筆:「韓侂胄乆任國柄,粗罄勤勞,但輕信妄為,輙啟兵端,使南北生靈枉罹凶害,今敵勢叵測,専以首謀為言,不令退避,無以繼好息民,可罷平章軍國事,與在外宮觀。陳自強阿附充位,不卹國事,可罷右丞相,日下出國門」。 |
108  | 乙亥,韓侂胄伏誅。 |
109  | 先是,金人既有縳送,首議用兵賊臣之請,侂胄怒,復欲用兵,中外皆懼,禮部侍郎史彌逺時兼資善堂翊善,乃建去凶之䇿,其議甚秘,人無知者,乆之,得宻㫖,乃以告參政錢象祖、李壁,至是,皇子榮王入奏,遂有此㫖,仍命殿前司中軍統制、權主管本司公事夏震,選兵三百防䕶,侂胄別選兵二百守其府門,錢參政欲奏審史、侍郎夜徃其府趣之,李參政亦言恐事留,或泄乃已。三日乙亥,侂胄入朝,至太廟前,震呵止之,其從者皆散,䕶聖歩軍凖備將夏挺,以帳下親隨三十四人擁侂胄輿以出,中軍正將鄭發、王斌引所部三百,執弓鎗刀斧,䕶送至玉津園側殛殺之,是日新除,右諌議林行可方請對,宰執至漏舍自強,語同列曰:「大坡今日上殿。俄而侂胄前驅至錢參政,彷徨不知所為,既而震報侂胄已押出權吏書,兼給事陸峻、工侍兼京尹趙善堅失色,相與耳語,同列叱之錢,參政探懐中堂,帖授自強曰:有㫖丞相罷政,自強即上馬顧曰:望二參政、保、全二參政赴延和殿奏事,遂以竄殛侂胄事牒報對境,又令殿前司遣素隊五百人赴省前彈壓。 丙子,制罷侂胄為醴泉觀使,丁丑,責為和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行中丞衞涇章䟽也。給事中雷孝友封還錄黃。戊寅,詔侂胄改送英徳府安置。是日,又詔侂胄除名勒停,送吉陽軍安置,仍籍沒家財。行司諌王居安章䟽也。已邜臨安府申侂胄已身故。 史丞相之請除侂胄也,惟一二執政,近臣知之。前數日,侂胄在都堂,忽謂參政李壁曰:「聞永嘉人欲變此局,面相公知否?」李疑事泄,徐荅之曰:「那有此?」侂胄黙然。前一夕,侂胄與其愛姬號滿頭花者,方飲酒,周筠自外至,曰:「事欲不善」。侂胄笑曰:「誰敢爾!」筠再言不應,懼而去,詰朝,遂坐殛。夏震者,本壁所薦,侂胄命攝殿巖後,以擊侂胄之勞,終扵節度使。 侂胄之妻吳夫人者,憲聖后姪女也,蚤死無子。侂胄既貴,四婢張、王、譚、陳皆有寵,累封至郡國夫,人所謂四夫人也。每內宴,徃徃宣押,與妃嬪雜坐,恃勢驕倨,掖庭皆惡之,其下又有封恭人或安人者甚衆,侂胄殛死,四人皆知不免,盡取其珍寳瑰異之物擊碎,曰:「無為它人有也」。後二日,言者論之,乃詔四夫人以下,悉追毀告命,放令自便,既復以四人屬吏,又二十有二日,獄成,詔張福兒、王美憐各徒一年,譚、陳各杖一百,餘六十人令臨安府縱歸其家。 侂胄用事十四年,威行宮省,權震天下,初以預聞內禪為已功,竊取大權,中則大行竄逐,以張其勢,始則朝廷施設,悉令稟命,後則託以臺諌大臣之薦,盡取軍國之權,决之扵已,褒引奸邪,分布要路,陵悖聖傳,以正學為偽學,橫誣元老,以大忠為大逆,私意既行,凶燄日熾,交通賂遺,奔走四方,童奴濫授以節鉞,嬖妾倨肆扵掖庭,創鑿亭園,震驚太廟之山,燕樂語笑,徹聞神御之所,窮奢極侈,僣擬宮闈,凡除擢要臣,選用兵帥,皆取决扵廝役蘇師旦之口,已所欲為,不復奏稟,徑作御筆批出,軍事既興,又置機速房扵私第,應御前金字牌,悉留其家,凡所遣發,未甞闗白,方其出入禁庭,了無顧忌,雖孝宗皇帝疇昔燕坐,思政之所,亦偃然冐居老宫,人見之為之感涕,嵗時錫燕內庭,親王戚里預焉可也,師旦刑餘賤人,乃邀至其間,更相酬酢,䙝瀆名分,一至扵此,勢焰熏灼,視公卿如奴僕,宰相以下,匍匐趨走,一則恩王,二則恩王,甚者尊之以聖呼,以我王除太師麻詞,「有聖之清,聖之和」等語,除平章麻詞,有「超羣倫洞聖域」等語,髙文虎之子似孫為秘書郎,因其誕日獻詩九章,毎章用一錫字,侂胄當之,不辭辛棄疾,因夀詞,贊其用兵則用司馬昭假黃鉞、異姓真王故事,由是人疑其有異圖,自知積失人心,中外皆怨,乃為始禍之計,蓄無君之心,謀動干戈,圖危宗社,盛夏出師,㳂邊赤子,骨肉流離,肝腦塗地,死扵非命,不知其㡬,千萬人與逆曦結為死黨,假之節鉞,授以全蜀兵權,曦之叛逆,誰實使之?方曦之叛,蜀人盛傳金封侂胄為吳王,又謂侂胄欲與曦分吳蜀之地而王之,有司簿錄其家,多有乗輿服御,如居用木圍,寢用龍衾,坐用升龍牙床,飾以真紅絛結,如此等類,意欲何為?稽其稔惡,雖寸斬之,亦不足以謝天下殛死之日,京都士女歌舞於市,方其盛時,鋤害善類,不遺餘力,及其敗也,黨錮諸賢,無不録用,褒賚九原,哀榮千古,雖暫為所抑,要之以乆,公論未嘗不伸也,而識者以中間葉適、吳獵之出為恨云。 |
110  | 參政錢象祖兼知樞宻院事,李壁兼同知樞宻院事。上欲擢史侍郎,樞宻固辭,乃命錢參政兼知院李參政兼同知。是日,禮部尚書衛涇除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雷孝友除給事中,著作王居安除左司諫。晚召直院章良能鎻學士院,丙子,侂胄自強,並罷為醴泉觀使。李參政進呈,改自強提舉洞霄宮特進,在外無充觀使者。丁丑,殿司三將各進五官,賜銀百兩,士卒官賞有差。而夏震再遷福州觀察使、主管殿前司公事。 |
111  | 以罷逐侂胄意,詔天下。 |
112  | 詔曰:「朕徳不明,信任非人,韓侂胄懷奸擅朝,威福自己,劫制天下,首開兵端,以致兩國生靈,肝腦塗地,興言及此,痛切於𠂻,矧復怙惡罔悛,負國彌甚,踈忌忠讜,廢公狥私,氣焰所加,道路以目。今邉戌未解,怨毒孔滋,凡百縉紳,洎於將士,當念前日過舉,皆侂胄専恣欺罔,非朕本心。今既遷逐,一正權綱,各思勉旃,為國宣力,飭兵謹備,以圖休息,稱朕意焉」。 |
113  | 丁丑,貶竄陳自強。 |
114  | 追三官,永州居住、行衛涇章䟽也。雷孝友封還錄黃。戊寅,詔自強責授武泰軍節度副使,依舊永州居住。是日,又詔送韶州安置,行王居安章䟽也。四月丁巳,自強責詞過門下,給事倪思不書黃,戊午,自強再責復州團練副使、雷州安置,仍籍沒家財。六月癸酉,陳自強卒於廣州,詔許歸葬。 |
115  | 己邜,蘇師旦伏誅。 |
116  | 前一日丁丑,師旦杖脊刺,配吉陽軍行衛,涇章䟽也。己邜,給事又論師旦當正典刑,詔䖏斬,令廣東憲臣莅其刑,妻子編置。 有司簿録侂胄家,得師旦所與書,云「歩軍司人少、殿前司人多,今欲殿前司人只與歩軍司相等,卻撥殿前司所多之人,別立一軍,使信臣掌之」。信臣,師旦自謂也,故䖏以極典。 |
117  | 配周筠。 |
118  | 決眷刺,配嶺外。 |
119  | 詔求言。 |
120  | 詔曰:「奸臣擅朝,畏人議已,専事壅蔽,下情不通,政理多闕。今既竄殛,當首開言路,以來忠讜。中外百僚,其各條具所見以聞」。 |
121  | 史彌逺除禮部尚書。 |
122  | 辛已,竄鄧友龍。 |
123  | 再奪五官、南雄州安置,尋又除名勒停,循州安置。以邱崈知建康府。 |
124  | 自通奉大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除資政殿學士、留守。 |
125  | 乙酉,置御前忠銳軍。 |
126  | 丙戌,衛涇簽書樞宻院事兼參知政事。丁亥,詔立皇太子。 |
127  | 詔曰:「古先哲后,丕建元良,祖宗以來,厥有彝典。朕獲承至尊休徳十有四載,而主鬯尚虛,非所以重大器、正大本也。皇子曮天姿英粹,學問日充,望足繫於人心,言有禆於治道,蔽自朕志,䖏以儲闈用衍萬世無疆之緒」。立為皇太子,改名懤。 |
128  | 李壁罷。 |
129  | 初命除職與郡,後二日,又復降兩官,送撫州居住,行殿中侍御史章疏也。 |
130  | 戊子,竄郭倬、郭僎,治䘮,師之罪也。倬梅州,僎、連州,並除名安置,籍其家。癸巳,貶張巖。 |
131  | 奪二官,徽州居住。 |
132  | 己亥,赦天下。 |
133  | 以立皇太子也。 |
134  | 十二月乙巳,邱崈為江、淮制置大使。時趙淳已為江淮制置使,故加「大」字以別之。罷山東、京東安撫司,尋又罷京西北路招撫司。 |
135  | 許奕使金。 |
136  | 吴衡副之。 |
137  | 乙巳,太白晝見。 |
138  | 庚戌,貶許及之薛叔似。 |
139  | 及之,奪二官,泉州居住,叔似奪三官,福州居住。 |
140  | 竄皇甫斌。 |
141  | 再奪五官英徳府安置。 |
142  | 癸丑,金人陷隨州。 |
143  | 辛酉,錢象祖為右丞相。 |
144  | 兼樞宻使。 |
145  | 衛涇、雷孝友並參知政事,林大中簽書樞宻院事。甲子,楊次山除使相。 |
146  | 次山,后之兄也,以太尉除開府儀同三司,賜玉𢃄。乙丑,史彌逺同知樞宻院事。 |
147  | 丙寅,贈呂祖儉官。 |
148  | 朝奉郎、直秘閣官其子一人丁邜,詔改明年元。 |
149  | 是月,四川宣撫司科對糴米,時宣撫副使安丙也,檄東西路漕各糴米二十萬斛,䕫路漕司十萬斛,制置司抱認於成都府,糴十萬斛,並遣官運送沔州制司,屬官見之,皆忿曰:「我比司也,乃為若市米邪?」端明楊輔曰:「理不可拒,苐徐為之圖可耳」。時宣撫司方科民戸對糴米,乃報以抱認六萬斛,其半本府坐倉,其半九縣對糴,既而楊公召歸,事亦遂已,對糴米者,紹興初有之,休兵後罷去,蓋毎民戸稅産一石,則科糴一石,故謂之對糴焉。 |
150  | 是嵗,以建康、鎮江三務場徑𨽻提領官四,提轄,謂𣙜貨務都茶場雑買務雑賣場,文思院、左藏東西庫是也。𣙜貨務場掌鹺茗、香、礬、鈔引之政令,紹興初,㳂宣政舊例置提領官,率以故省吏為之,後乃改用士人,行在建康、鎮江三務場,嵗入凡二千四百萬緡,建康一千二百萬,行在八百萬,鎮江四百萬,皆以都司提領,不係戶部之經費,而在建康、鎮江者,分屬總領所焉。開禧末,以總所侵用儲積錢,始令徑𨽻提領官,不屬緫所。 |
151  | 四川初行,小㑹子。 |
152  | 尋廢不用。 東南㑹子有四品,自一貫至二百,盖便於轉用也,川錢引則分一貫及五百而已。丁邜、嵗陳,咸以用不足,始創小㑹子,楊輔為制帥,深不樂之,故西州皆不用。吴獵代鎮蜀,與陳咸厚下令,官民悉許流轉,然州縣務場賦輸悉不肯受,由是不能行,後但以其五萬緡收兑,舊引於劍外諸州,已而亦廢。是時宣撫司又為金銀㑹子,後亦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