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九

《卷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
3
钱币考
4
5
附银
6
等谨按钱币自当以钱为主,而会引、闗钞等制附焉,自钞法盛于金源,至元而钱㡬废,则钱钞之先后,不能不客主易位矣!明代钞不胜钱,而行使自有次第,故亦先钞于钱云。
7
太宗八年正月,诏印造交钞行之。
8
有于元者,奏行交钞,中书令耶律楚材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从之。等谨按:先是钞法未行,亦尝暂用㑹子。当太祖末年,何实行元帅府事于博州值兵火后物货不通,实以丝数印置㑹子,权行一方,民获贸迁之利。宪宗三年夏,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时各道以楮币相贸易,不得出境,二三嵗辄易,钞本日耗,商旅不通。真定兵马都总管史楫请立银钞相权法,人以为便。
9
等,谨按元史百官志曰:「国初户部兼领交钞公事,世祖至元,始设交钞提举司,与此互异。世祖中统元年十月,行中统宝钞。
10
帝擢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委以更张庶务,乃诏行中书省造《中统、元宝交钞》。是年冬,初行中统交钞,自十文至二贯文凡十等,不限年月,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诸路领钞,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元史刘肃传》曰:肃为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馀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
11
三年七月,勅私市金银应支钱物,止以钞为准。四年三月,诸路包银以钞输纳,其丝料入本色,非産丝之地,亦听以钞输入。
12
至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中书省议流通钞法,凡赏赐宜多给币帛,课程宜多收钞。从之。
13
五月,诏立燕京平准库,均平物价,通利钞法。寻命各路立平准行用库,选部民富有力者为副。后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哈玛,特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増嵗课为辞。帝以问戸部尚书马亨,对曰:「交钞可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使一贾擅之,何以令天下」。事遂寝。
14
至元三年,始铸元宝。
15
诸路交钞都提举杨湜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盗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从之。
16
陶宗仪辍耕录》曰:银锭上字号扬州元宝,乃至元十三年平宋回至扬州,丞相巴延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每重五十两归朝,献纳世祖宴㑹,从而颁赐,或用货买,所以民间有此锭也。后朝廷亦自铸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两,十五年者重四十八两。辽阳元宝乃至元二十三、四年征辽东所得银子铸者。
17
十三年正月,云南行交㑹𧴩子。
18
云南民以贝代钱,时初行钞法,民不便之。行省赛音、谔、德齐言:「云南不谙钞法,莫若以交㑹𧴩子,公私通行为便」。从之。至十九年九月,定云南税赋用金为,则以贝子折纳,每金一钱直贝子二十索。成宗大德九年十一月,乃以钞万锭给云南行省,命与贝参用,其贝非出本土者同伪钞论。
19
王圻曰:「云南𧴩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四苗为槖」。
20
朱国祯涌幢小品》曰:南人用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贝之为索,犹钱之为缗也等谨按:《元史》曰𧴩子。明史》曰:海与𧴩同,皆贝之俗名,即《尔雅》之蚆也,而字书二字俱不载。又《元史》、《明史》言贝俱以索计王圻作槖,或系误刻。闰三月置宣慰司于济宁路,掌印造交钞,供给江南军储。六月,置行户部于大名府,掌印造交钞,通江南贸易。明年七月俱罢之,从御史中丞张文谦言也。十四年十一月,诏伪造宝钞,同情者并处死,分用者减死杖之具为令。
21
中统三年五月,真定路巴雅尔哈雅擅杀,造伪钞者三人,诏诘其违制之罪。至元三年十二月,勅伪造钞者送京师审核,至是乃申明其禁。至十六年十一月,中书平章政事阿哈玛特言:「有盗以旧钞易官库新钞百四十锭,罪不应死。然盗者之父执役臣家,不论如法,亦当自畏」。诏处死。
22
十七年三月,立辉和尔境内交钞提举司。先是,六年八月,以沙、肃州钞法未行,降诏谕之。九年五月,立和琳转运司兼提举交钞。至是,辉和尔亦置交钞提举司。至二十年三月,立辉和尔交钞库。十月,立和琳平准库,葢钞法通行西北边矣。六月,江、淮等处颁行钞法。
23
自十二年巴延伐宋报㨗,帝即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哈玛特等议行钞法于江南,姚枢谓江南交㑹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图克坦公,履谓巴延已尝榜谕,交㑹不换,今亟行之,失信于民,张文谦谓可行与否,当询巴延、陈汉归、杨诚,皆言以中统钞易其交㑹,何难之有?帝谓阿哈玛特曰:「枢与公履不识事机,宋交㑹速宜更换,可定议行之」。至是,遂颁行钞法,于江淮等处废宋铜钱。至二十四年八月,置江南四省交钞提举司。成宗元贞元年七月,诏江南地税输钞,二十一年十一月,勅中书省整治钞法,时总制院使僧格荐卢世荣有才术,谓能救钞法,増课额,召对称㫖,遂以为中书右丞,即日奉㫖中书,整治钞法,徧行中外,官吏奉法不䖍者罪之。明年正月,世荣奏天下嵗课钞九十三万二千六百锭之外,臣更经画,不取于民,裁抑权势所侵,可増三百万锭,请依古榷酤法,立四品提举司,领天下课嵗可得钞千四百四十锭,且请制绫劵,与钞参行,因以所织绫劵上之,帝命速行。二月,又请立规措所经营钱榖,所用官吏,以善贾为之,勿限白身人,从之。三月,御史陈天祥劾世荣罪恶,言其苛尅诛求,为国敛怨,始言能令钞法如旧,弊今愈甚,始言课程増至三百万锭,不取于民,今迫胁诸路,勒令如数虚认而已。帝悟,遂诛世荣。
24
《元史董文用传》曰:卢世荣奉诏理钞法,自谓用其法当财倍増而民不扰,文用谓曰:「此钱取于右丞,则吾不知,若取于民,则有说矣。牧羊者,嵗尝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以献,主者固悦,其得毛多,然羊无以避寒热,既死且尽,毛又可得乎?民财有限,右丞将尽取之,得无有日剪其毛之患乎?」世荣不能对。
25
二十二年正月,诏民间买卖金银,弛其禁。先是,定金银价禁,私自回易。至是,诏曰:「金银系民间通行之物,自立平准库,禁百姓私相买卖,今后听民间从便交易」。
26
二十三年十一月,以张瑄、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户,赐钞印。
27
叶子奇草木子》曰:元海运,自朱瑄、张璧始。朝廷以二人之功,立海运万户府以官之,赐钞印,听其自印钞色。比官造,加黑印、朱加红。富既埒国,虑其为变,以法诛之。
28
等,谨按元史皆作张瑄、朱清、叶氏作朱瑄、张璧。查元史罗璧传,初通海运,立运粮万户三,以璧与朱清、张瑄为之。叶氏殆因此误记。
29
二十四年三月,更行至元宝钞。
30
以僧格为尚书省平章政事,更定钞法,颁行至元宝钞中,统钞通行如故。以至元宝钞一贯文当中统交钞五贯文,子母相权,要在新者无冗,旧者无废,凡嵗赐周乏饷军,皆以中统钞为准。帝谓僧格:「朕以叶李言,更至元钞,所用者法,所贵者信。汝无以楮视之,其本不可失也」。僧格寻检出中书省亏欠钞四千七百七十锭、昏钞一千三百四十五锭,平章敏珠尔丹等皆获罪。明年五月,僧格遂言:「中统钞行垂三十年,省官皆不知其数,今已更用至元钞,宜差官分道置局钩考中统钞本」。从之。
31
《元史许楫传曰:楫为徽州总管,僧格㑹计天下钱粮,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徵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徵也」。巨济怒,解徽州頼以免。
32
又《赵孟俯传》曰:时诏集百官于刑部议法,衆欲计至元钞二百贯,赃满者死,孟俯曰:「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今二十年间,轻重相去数十倍,故改中统为至元。又二十年后,至元必复如中统,使民计钞抵法,疑于太重。古者以米绢民生所须,谓之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谓之二虚,四者为直,虽升降有时,终不相逺,以绢计赃,最为适中,今乃欲以钞断人死命,似不足深取也。或以孟俯讥国法不便,责之曰:汝欲沮格至元钞耶?」孟俯曰:「议法有重轻,则人不得其死。奉诏与议,不敢不言。今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岂有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陵,可乎?」其人有愧色。陶宗仪辍耕录》曰:叶李归附后入京,献《至元钞样》。此样在宋时尝进呈,请以代闗子,朝廷不能用,今别改年号而复献之。世祖嘉纳使用铸板,又曰:「至元钞分一十一料二贯一贯、伍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一十文、五文」。
33
叶子奇草木子》曰「至元钞,凡十等:一十文为半钱,二十文为一钱,三十文为一钱,半五十文为二钱,半一百文为五钱,二百文为一贯,三百文为一贯五钱,五百文为二贯,五钱一贯为五两,二贯为十两,五个一贯为半锭,五个二贯为锭。
34
等谨按元史食货志云:至元钞十一等,自二贯至五文,陶氏所记与志合。叶氏作十等,则缺五文一等。据志载五文,别系厘钞,方行中统钞时添造在,先寻又停罢后改造至元钞,乃复有之。叶氏将以曾经停罢,故尔失记,抑以厘钞,又当别论耶。又按续通鉴纲目》云:至元钞十有一等,自一贯至五十文,与《志》更不合。
35
二十五年正月,毁中统钞板。
36
二十六年六月,大都増设倒钞库三所。十月,令税赋并输至元钞。
37
僧格言:「初改至元钞,欲尽收中统钞,故令天下盐课以中统、至元钞相半输官。今中统钞尚未可急敛,宜令赋税并输至元钞,商贩有中统钞料,听易至元钞以行,然后中统钞可尽」。从之。
38
二十八年,罢大都烧钞库各路昏钞,令行省官监烧。自元年始置昏钞库,置监烧昏钞官。二十四年,分立烧钞东西二库,各置官属,至是罢之。
39
二十九年正月,禁商贾私以金银航海。至成宗元贞二年八月,又禁舶商,毋以金银过海。武宗至大二年九月,更定钞法。又诏海舶兴贩金银、绵、丝布帛下海者,禁之。
40
三十一年八月时成宗已即位,诏诸路平准交钞库所贮银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五十两,除留十九万二千四百五十两为钞母,馀悉运至京师。
41
等谨按银悉敛而归之上,而徒欲藉钞为流转之资,此罔利愚民之隐痼。钞所以日虚日轻,法所以屡变而不胜其弊也。
42
成宗元贞元年五月,増重挑补钞人罪,告捕者仍优其赏,令犯人给之。
43
至大德七年正月,又定诸改补钞罪例,为首者杖一百有七,从者减二等,再犯,从者杖,与首同,为首者流。大德二年二月,中书省奏,毎嵗金银钞币出入数,帝问省臣:「每嵗天下金银钞币所入㡬何赐与营建所出㡬何,丞相鄂尔哲言:「嵗入之数,金一万九千两,银十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然犹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钞本中借二十万锭,自今敢以节用为请」。帝嘉纳焉。
44
等谨按史云:帝因是罢中外土木之役,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者以此。自后国用寖广,凡课入日,増月益至,天厯之际,视至元大德増二十倍,而朝廷未尝有一日之蓄,则以不能量入为出故也。
45
武宗至大元年二月,中书省请权支钞本七百一十馀万锭,以周急用。
46
自上年九月帝初即位,省臣言:「常赋嵗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常年所支止二百七十馀万锭。自陛下即位以来,已支四百二十万锭,又应求而未支者一百万锭,窃虑财用不给。十二月,又言帑藏已乏,用及钞母非宜,至是言军粮营缮及一切供亿合用钞八百二十馀万锭,乞权支钞本七百一十馀万锭,以周急用不急之费,姑后之。帝是其言。
47
等谨按三年十一月,尚书省言:今嵗已印至大钞本一百万锭,乞增二十万锭,及铜钱兼行,以备侍御及鹰坊急有所需。然则不急之费固自若也。二年九月,颁行至大银钞。
48
先是,七月约苏请更钞法,图新式以进,又与巴拜请复立尚书省,帝并从之。至是,诏曰:「昔世祖始造中统交钞,以便民用,后更造至元宝钞,逮今二十三年,物重钞轻,不能无弊。乃循旧典,改造至大银钞,颁行天下。至大银钞一两,准至元钞五贯视中统,一当其二十五,白银一两,赤金一钱。随路立平准行用库买卖金银,倒换昏钞,或民间丝绵布帛,赴库回易,依验时估给价金银,私相买卖者,禁之。中统交钞,诏书到日,限一百日,尽数赴库。倒换诸色课程,如收至大银钞,以一当五,颁行至大银钞二两至一厘,定为一十三等,以便民用。
49
顾炎武日知录》曰:《元史》至大银钞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是金价十倍于银也。《明㑹典:洪武八年钞一贯折银一两,四贯易赤金一两,是金一两当银四两也。十八年,令金毎两准粮米十石,银每两准二石,是金一两当银五两也。三十年,令银毎两准米四石,而永乐十一年令金毎两准米三十石,则当银七两五钱也,幼时见万厯中赤金亦止七八换,崇祯中十换,江左至十三换矣。
50
是月,尚书省请罢中统钞。
51
省臣言:「国用需中统钞五百万锭,前尝借支钞本千六十万三千一百馀锭,今乞罢中统钞,以至大钞为母,至元钞为子,仍拨至元钞本百万锭,以给国用」。三年二月,毁至元钞板。
52
尚书省言:「昔至元钞初行,即以中统钞本供亿,仍销其板。今既行至大钞,乞以至元钞输万亿库销毁其板,止以至大钞与铜钱相权,通行为便」。从之。四年四月时仁宗已即位罢至大钱钞,是年正月罢尚书省,以约苏等乱政害民诛之,至是遂罢至大钱钞。诏曰:「世祖立中统至元钞法,公私䝉利五十年于兹矣,比尚书省不究利病,辄意变更,既创至大银钞,又铸大元至大铜钱钞,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钱以鼓铸弗给,新旧恣用,曽未再期,其弊滋甚。今宜变通,以复旧制,其罢资国院及各处泉货监、提举司买卖铜器,听民自便,应尚书省己发各处至大钞本及至大铜钱,截日封贮,民间行使者,赴行用库倒换」。至十月,诏收至大银钞,十二月,遣官监视,焚至大钞。
53
《元史王约传》曰:约为河南行省右丞,㑹诏更钞法,令天下税尽收至大钞,约度河南,嵗用钞七万锭,必至上供不给,乃下诸州收至大至,元钞相半,衆虑方诏命,约言嵗终,诸事不集,责亦匪轻,遣使白中书,遂许徧行天下。
54
文宗天厯元年九月壬申,即位诏印造伪钞,不赦宁宗登极,诏同。
55
十一月,毁上都钞板。
56
时上都既平,御史言钞法嵗㑹,其数易,故以新不出其数。迩者都尔苏构乱上都,以经费不足,命有司刻板印钞,今事既定,宜急收毁,从之。明年二月,更铸钞板,仍毁其刓者。
57
至顺二年十月,烧在京积年,还倒昏钞二百七十馀万锭。
58
等谨按昏钞,例应焚毁,然亦有未烧而藉以救急者。天厯二年,闗中饥贫,民乏钞以籴,平章奈曼台取官库,未毁昏钞五百万缗,识以省印,给民行用,俟官给赈饥钞,如数易之,又民自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中丞张养浩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千万馀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五贯为劵,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籴诣库,验数易之,此皆权以济事化,无用为有用也,至昏钞存留滋弊,故遣官监视焚毁,乃又有因此害人者。韩若愚为中书左司都事时,监烧昏钞者,欲取能名,槩以所烧钞为伪钞,使管库者诬服,狱既具,若愚知其寃,覆之,得免死者十馀人。又江南行台御史许有壬,行部至江西,㑹亷访使苗好谦,监烧昏钞,检视钞者日百馀人,好谦恐其有弊,痛鞭之人畏罪,率剔真为伪,以迎其意,管库吏榜掠无全肤,讫莫能偿,有壬覆视率真物也,遂释之。葢苛刻之吏分外吹求,则以除弊之事,而反致展转生弊如此。顺帝至正元年十二月,以在库至元中统钞可支二年,住造明年钞本。
59
十年十一月,更行至正交钞。
60
丞相托克托欲更钞法,㑹省院等官共议。先是,四月,左司都事武祺建言:钞法自世祖时,除拨支料本倒易昏钞外,有合支名目,于宝钞总库料钞转拨,所以钞法疏通,比年不与转拨,故民间流转者少,致伪钞滋多」。遂准其言,凡合支名目,并于总库转支。十月,吏部尚书偰哲笃复请更钞法。至是,托克托言更钞法,以楮币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钞为母,而钱为子衆欲迎合托克托意皆唯唯,惟国子祭酒吕思诚曰:「中统、至元自有母子,上料为母,下料为子,岂有以故纸为母而立铜为子者?且钱钞用法以虚换实,其致一也。今厯代钱及至正钱、中统钞及至元钞交钞,分为五项,恐下民藏其实而弃其虚,非国之利。偰哲笃、武祺曰:至元钞多伪,故更之」。思诚曰:至元钞非伪人为伪耳,交钞若出,亦有伪者矣。且至元钞人皆识之,交钞人未识其伪滋多。武祺又欲钱钞兼行,思诚曰:钱钞兼行,轻重不伦,何者为母?何者为子?」偰哲笃曰:「然则公有何策?思诚曰:我有三字策曰:行不得,托克托见其言直,犹豫未决。御史大夫额森特穆尔讽御史劾思诚狂妄谪外,遂定更钞之议。下诏详见钱考以中统交钞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值海内大乱,军储赏犒,毎日印造不可数计,交料散满人间,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国用由是大乏。
61
叶奇子草木子》曰:「元世祖中统至元间立钞法,以至元宝为母,中统交为子,子母相权而行。中统二贯,准至元二百文,一贯准至元一百文,行之四。五十年中,统以费工本多,寻不印行,独至元钞法通行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至正间,丞相托克托入邪臣嘉鲁之说,别立至正交钞,料至窳恶易败,难以倒换,遂涩滞不行。及兵乱国用不足,多印钞以赏兵,钞贱物贵无所于授,其法遂废。葢尝考之,非法之不善也,由变通不得其术也。元之钞法,即宋之交㑹,金之交钞,当其盛时,皆用钞以权钱。及当衰叔,财货不足,止广造楮币以为费。楮币不足以权变,百货遂涩而不行,职此之由也必也。欲立钞法,须使钱货为之本,如茶盐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哉?当年变法,宜于府县各立钱库,贮钱若干,置钞准钱引之制如张咏四川行交子之比,使富室主之,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之于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通,惟有涨满浸淫之患矣。当时不知徒加严刑,驱穷民以必行,刑愈严而钞愈不行,元所以卒于无术而亡也。
62
陆深《续停骖录》曰:元至正庚寅十年间,参议,嘉鲁以当承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首劝托克托开河垦田,所费不赀,又劝造至正交钞,物货腾滞。孙承泽春明梦馀録》曰:元世祖造中统交钞,以银为率,名曰「银钞」,一贯文省,准钱一千文值银一两,故五十贯为一锭,葢是银五十两也。后造至元钞大行,以一当五,名曰金钞子,至顺帝至正中,中统以废,改造至正印造中统交钞,名曰新钞二贯,准旧钞十贯以至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得。等,谨按元史托克托传云:偰哲笃建言更造至正交钞,叶氏亦云别立至正交钞,而志载偰哲笃语无明文,纪于更制时,仍云中统交钞,殊不了了,孙氏乃云改造至正印造中统交钞,文虽累而义则详,葢臣民皆称至正交钞,而朝廷仍称中统、交钞钞名之仍中统,犹年号之袭,至元无其实而有其名,其治乱通塞,固自判然矣。
63
十七年四月,京师立便民六库,倒易昏钞。至明年,又命诸路拨降钞本,畀平准行用库倒易昏币,布于民间。
64
十八年二月,陜西置局印钞。
65
中书省奏陜西军旅事殷,去京道逺,供费艰难,请就本省造钞为便。遂分户部、宝钞库等官置局印钞。《元史食货志》曰:元初有行用钞,其制无文籍可考。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毎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按王文统传云,中统交钞自十文至二贯文凡十等,此所载止九等,首尾虽合,中间当有脱误。文统传及续通鉴纲目俱不详列,俟别考。毎一贯同交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又以文绫织为中统银货,其等有五,曰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毎一两同白银一两,而银货葢未及行。五年,设各路平准库,主平物价,使相依准,不至低昂,仍给钞一万二千,绽为钞本。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钞,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初,钞印用木为板,十三年铸铜易之。十五年,以厘钞不便于民,复命罢印。然元宝交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二十四年,遂改造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有一等,与中统钞通行,每一贯文当中统钞五贯文。依中统之初,随路设立官库,贸易金银,平准钞法,毎花银一两入库其价,至元钞二贯出库二贯五文,赤金一两,入库二十贯,出库二十贯五百文,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钞五锭,仍以犯人家産给之,其法为最善。至大二年,武宗复以物重钞轻改造至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按武宗本纪作一厘,此云二厘,当系误刻。观志又云至大通寳钱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可见定为一十三等,每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元之钞法,至是葢三变矣。大抵至元钞五倍于中统,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未及期年,仁宗即位,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遂有罢银钞之诏,而中统、至元二钞终元世常行焉。凡钞之昏烂者,至元二年,委官就交钞库,以新钞倒换,除工墨三十文,三年,减为二十文。二十二年,复増如故。其贯百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违者罪之。所倒之钞,每季各路就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焚毁,隶行省者就焚之。大德二年,户部定昏钞为二十五样。泰定四年又定焚毁之所,皆以亷访司官监临。隶行省者,行省官同监,其制之大畧如此。
66
范济曰:元时造钞,子母相权,官民通用,务在新者无冗旧者,无废其法,日造万锭,计官吏俸给,内府供用,各王嵗赐,出支若干,天下日收税课若干,各银场窰冶,日该课程若干,计民间所存贮者,万无百焉,以此愈久新旧,行之无厌,由计虑之得其宜也。洎辛夘兵起,天下𤓰分,而楮币无所施矣钱。
67
世祖至元十四年四月,禁江南行用铜钱等,谨按是时将行钞法于江南故也。至十七年,遂命废宋铜钱。
68
是年,日本遣商人持金来易铜钱,许之。至十九年,又用左丞耿仁言,以钞易铜钱,令市舶司以钱易海外金珠货物,仍听舶户通贩抽分。二十三年,乃禁海外博易者毋用铜钱。武宗至大二年九月,诏海舶兴贩铜钱下海者,禁之。
69
二十二年正月,中书右丞卢世荣请铸铜钱。先是,中统元年,监察御史多尔济巴勒请铸钱币。至是,世荣亦言钞法虚弊,宜括铜铸至元钱与钞参行。帝然之,既而不果。
70
二月,拘收天下铜钱。
71
先是,十七年正月,诏括江淮铜及铜钱、铜器。至是,用卢世荣言,诏天下拘收铜钱。至九月,又勅但拘收铜钱、馀铜器,听民仍用。
72
二十三年十二月,议更钞用钱。
73
吏部尚书刘宣议曰:「钞法稍有滞碍,即须用见钱。今必欲创造新钞,用权旧钞,只是改换名目,无金银作本,称提军国支用,不复抑损,三数年后亦如元宝谓中统钞矣。宋、金之弊,足为殷鉴。铸造铜钱,又当详究。秦、汉、隋、唐、金、宋利病,国朝废钱已久,一且行之,恐工费不赀。大抵利民权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欲济邱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属僧格谋立尚书省,以专国柄钱,议遂罢。
74
武宗至大三年正月初行钱法。
75
先是,成宗大德十一年十一月时武宗已即位,库尔巴雅尔请更用银、钞、铜钱,集议不行,及约苏等更钞法,并议铸钱至大。二年九月,大都立资国院,山东、河东、辽阳、江淮、湖广、川汉立泉货监六産铜之地,立提举司十九十月,以行铜钱法诏天下。御史言:「至大银钞始行,品目烦碎,民犹未悟,而又兼行铜钱,虑有相妨,又民间拘铜器,甚急弗便」。有㫖与省臣议之。至是,遂铸钱二等:曰至大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曰大元通宝者,一文准至大通宝钱一十文。歴代铜钱悉依古例,与至大钱通用。其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数用之。至八月,行用铜钱,诏谕中外。
76
等谨按:武宗钱凡二品以至「大通宝为文者,楷书以大元通宝」为文者,西番篆书。
77
四年四月时仁宗已即位,罢至大钱详见《钞考》。时约、苏既诛,遂罢至大银钞并钱罢之。礼部尚书多尔济曰:「法有便否,不当视立法之人为废置,银钞固当废,铜钱与楮币相权而行,古之道也,何可遽废耶?」言虽不用,时论是之。
78
元史货食志》曰:元之交钞、宝钞虽皆以钱为文,而钱则弗之铸也。武宗至大三年,初行钱法,立资国院泉货监以领之。明年,仁宗复下诏以鼓铸弗给,新旧恣用,其弊滋甚,与银钞皆废不行,所立院监,亦皆罢革,而专用至元中统钞云。
79
顺帝至正十年十月,置诸路宝泉都提举司于京城。明年十月,又立宝泉提举司于河南行省,及济南、冀宁等路,凡九浙江、江西、湖广行省等处,凡三十一月,铸「至正通宝钱」。
80
先是三年,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请兼行新旧铜钱,以救钞法之弊,不行。至是,更定钞法,并令铸钱。下诏曰:「我世祖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虽鼓铸之规未遑,而钱币兼行之意已具。后造至元宝钞,以一当五,名曰子母相权,而钱实未用。今钞法偏虚,民用匮乏,爰谋拯弊,必合更张。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厯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81
十四年十二月,罢宝泉司。
82
陶宗仪辍耕录》曰:「世祖尝以钱币问太保刘秉忠,对曰:钱用于阳,楮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沙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俾子孙世守之。若用钱四海,且将不靖」。遂絶不用钱。迨武宗颇用之,不久辄罢。
83
叶子奇草木子》曰:元朝止行钞法而不铸钱,独至大官里行至大二等钱当五,以䝉古字,书小钱以楷书。及至正官里托克托为相,立宝泉提举司,铸至正钱,值世道变,寻亦罢铸。
84
十六年二月,禁销毁贩卖铜钱。
85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
URN: ctp:ws22313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