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

《卷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朝綱目備要卷七
3
寧宗
4
嘉泰元年辛酉春正月戊午,申嚴福建科鹽之禁。壬戍,謝深甫等薦士。
5
三十有五人。詔籍記中書,以待選擇。丁卯,禁路鈐按閲受餽及擅招軍,違者寘諸法。
6
戊辰,雪。
7
乙亥,又雪。按乙亥在庚午後,此文因戊辰雪而附書故在前。庚午,以葛邲配饗光宗廟廷。
8
賜諡文定。光宗既祔廟,當議配饗,而一朝三相、中周必大留正在,其時皆嘗以學黨得罪,故論者欲用葛邲及黨禁觧。嘉定元年五月,必大之子新知筠州論案:《必大子名「綸」,作「論」誤。乞以其父配享廟庭,詔兩制、禮官詳議。明年,正之孫秘閣校理元剛復言其祖首侍崇陵講讀,後在相位,始終六年,而必大之相,纔三閲月,葛邲之相亦不踰年,當以其祖配」。時章頴權禮部尚書,乃乞並用二公配饗,後亦不果行焉。蓋必大雖賢相,而被罪於授受之初正,雖舊臣而去國於阽危之際,是以論者有所不叶也。然前朝如富公、司馬公皆嘗被罪於熈寧、紹聖之間,而不害其配饗,則亦未可以此而致疑云。
9
二月壬辰,開資善堂。
10
癸巳,周必大降官。
11
制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周必大降充少保,依舊職致仕。先是,進士呂祖泰以上書得罪,至是,監察御史林采言:偽習之成,造端自必大,宜加黜削。施康年亦言必大首倡偽徒,私植黨與,又言偽學之徒餘孽未能盡革,願於聼言用人之際,防微杜漸,故有是命。自朱熹獲罪,黨禁益譁,稍稱善類,斥逐無遺,至薦舉考校,皆為厲禁,姦貪狼籍,暴慢恣肆之徒,紛紜並起,填塞要塗。士知務修,飭守廉隅者,例取姍侮,或及於禍,一時從逰特立不顧者,屏伏邱壑,依阿選懦者,更名他師過門不入,甚至變易衣冠、狎逰市肆,以自別其非黨。熹講道於竹林精舍不為輟,時多勸熹以謝絶生徒,儉徳避難者,熹笑而不答,與學者黃幹書曰:前此常患來學之徒,真偽難辨,今却得朝廷如此,大開爐鞴煆,煉一畨一等渾淆夹雜之流,不湏大叚,比磨勘辨而自無所遁其情矣」。先是,有新某州教授余嘉者,案:慶元黨禁作新州教授,余嚞朱子傳作余嘉。上書政府,乞斬熹。右丞相謝深甫語人曰:「彼何罪?暨熹既歿,言者猶不能已。蓋侂胄用事以來,一等小人知素不齒於名教,懼一旦善類復用而已,斥於是橫身以任其責。京鏜、何澹、劉徳秀、胡紘四人,實専主偽學之禁,為韓侂胄斥逐異已者,羣小附之,牢不可破。天下目此四人為魁憸云。 周必大與楊萬里居同州,二人論不合,必大得政,萬里獨不得登從班。慶元間,諸公皆竄斥,余端禮與萬里善,京、鏜又敬之,欲援以升萬里,力辭,乃下詔,以萬里嘗為上皇宮僚,未經擢用,特除煥章閣待制,宫祠如故,未幾,萬里力祈,引年,遂以寳文閣待制致仕,士大夫益髙之誠,齋致仕,不得其年月,姑附於此。
12
詔修光宗實録。
13
二年十一月乙卯,詔再修日歴。乙未,續修《吏部七司法》。
14
二年十一月乙巳,詔重修。己亥,四川初試教官。
15
試教官者,自熈豐間始,程伊川嘗非之,今不廢其法,凡有出身人願試者,先具所業經義三道、詩賦各三首,赴禮部陳乞,若文理堪試,則送試院,不限人數,取文理優長之人為合格。初任除諸州教官,自是為兩學之選。及是,言者請四川制置司遇類省試年,分倣禮部,附試學官,許有出身人具所業赴制置司陳乞,委有出身通判或教授看詳。是嵗就試者四人而取二人,蜀人試教官自此始。
16
辛丑,雨土。
17
三月丙寅,雨雹。
18
戊辰,又雨。
19
戊寅,臨安大火。
20
是夜,臨安府寳蓮山下,御史䑓吏楊浩家火,延燒御史臺、司農寺、將作、軍器監、進奏文思御輦院、太史局、軍頭皇城司諸物庫。 四月庚辰朔,詔被火之家,願於貢院及寺觀寓止者聽之。辛巳,火乃滅。詔兩浙轉運司,臨安府上所焚民居之數于朝,厚加賑䘏,死者給錢瘞之。有司奏延燒軍民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九家,凡十八萬六千八百三十一口,死而可知者五十有九人。詔出內府錢十六萬三千五百七十一緡、米六萬五千一百九十二斛四斗,付浙漕司。臨安府分賜被火之民,人錢一千、米四斗,小兒半之,死者人予十千,而軍士各家錢二千、米一斛。浩坐降二官,吉陽軍編管,言者以為罰不當罪,遂除名,黥𨽻萬安軍,而其子從政郎、御史䑓引賛官椿,諫院守當官樞,皆杖脊刺面,配千里外。火之始作也,秘書郎葉挺之外,親有據屋縱火者,挺亦坐免。壬午,詔臨安府內外不被火之家,有遷徙之勞,並放僦錢五日,時朝士皆借官船以居其属太府寺丞黃何艤舟翔鸞寺,前是夜,賊登舟,執何掠其金帛婦女而去,何訴於朝,事下大理,火之未滅也,工部令史薛基、家婢邱安喜者,持炬燔其主之屋,知臨安府趙善堅執之,梟其首以令,且待罪,詔釋之,善堅尋罷去。其冬十一月,都城又火,明年七月,故將張忠烈家又火,所燔凡數千家焉。盖自渡江以來,都城火災,未有及辛酉嵗者,謝深甫等以輔政無狀致天譴,請罪,不許。 甲申,命臨安府察姦民縱火者,以軍法治之。
21
是春,姜特立建節。
22
以和州防御使為寜逺軍節度使。夏四月辛巳,下詔自責。案:《本紀》及《宋元通鑑》下詔在壬午。詔曰:「朕以𦕈躬,獲奉宗廟,不明不敏,無以上承天心,下育萬姓。乃者釁咎之延,閔凶洊集,嬛嬛在疚,夙夜震皇。今者謫見天地,京城大火,百萬生聚,顛踣號呼,無所歸命。夫天生蒸民,付于司牧,顧朕德薄,言動差失,刑政繆盭,赫然威怒,宜譴朕躬。元元何辜,害至此極!朕方戰慄齋精,哀籲于上帝,二三大臣視吾百姓艱阨,有可以全活之者,公上之須,廩庾之積,捐以與民,一無所愛,庶幾安集,慰朕𢡚怛之意。 癸巳,避殿,減膳。案:《本紀》避殿在癸未,此云癸巳,誤。
23
辛卯,龍州蕃部冦邊。
24
遣官軍討之。先是,龍州蕃人常至濁水寨互市寨,有土豪受而儲之,及蘓肅之知龍州,以土豪擅利,乃罪而移之,自是戎人鹽糧、米茶之屬皆不可得。有李蒙大者,本漢人,以作過,竄入龍州蕃部,結誘蕃人,至是冦邊,四川制置司以聞。 嘉泰三年十月,李蒙大納欵,四年正月,得㫖許之,自是蕃部稍息。
25
詔戒風俗。
26
詔曰:「風俗侈靡,日甚一日,服食器用,無復差等。今被焚之餘,其令官民營造室屋,一遵制度,務從簡朴,銷金鋪翠,無得服用。今以宮中所有,焚之通衢,中外士庶,令有司嚴立禁防。貴近之家,尤當遵奉。茍違斯令,必罰無赦」。 丁酉,御殿復膳。
27
戊戌,以潛邸為開元宮。
28
五月,旱。
29
戊辰,禱於天地、宗廟、社稷。案:《本紀》作「戊午。 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釋諸路,杖以下囚,除茶鹽賞錢,命有司舉行寛恤之政十有六條。
30
韓侂胄請致仕,不許。
31
時有監太平惠民局夏允中者,嘗建言當令侂胄平章軍國重事,如文彦博。案:《宋史侂胄傳》,允中上書在三年拜太師後,而此載侂胄之為太師,則又在二年之冬。侂胄聞之,上疏曰:「臣家本業儒,遭逢聖世,繇臣曽祖先、臣琦、伯祖、先臣忠彥,踵登科第,接武丞輔,暨于臣先大父先臣嘉彦,蒙神宗皇帝録,先世舊勲,俾之尚主,自兹派流右列,逮至臣不能自奮,濫叨世賞,雖無足以踰人,每念效忠之義,不敢遺墜,誤蒙孝宗皇帝特逹之知,擢寘賔閣,光宗皇帝嗣登大寳,亦蒙眷遇,每獲欽奉清閒之燕,甲寅之秋,國家多故,臣属在肺腑,往來兩宫預聞內禪,陛下龍飛之日,面奉憲聖慈烈皇后聖㫖,俾臣朝夕仰禆初政,臣深惟綿薄,不足以副使令,是嵗之冬,即求閑退,得請奉祠相繼,乞骸之章,亦已屢上,俞音既秘,黽勉至今,正以聖恩深厚,訓㫖再三,臣未敢復申前請。五月二十六日,臣因見宰執,忽聞局務官有劄子納廟堂及臺諫,乃引文彦博故事,肆為狂妄之說,臣聞之駭汗如雨,臣之本心,天實臨之,陛下實知之,豈謂百執事間猶有不諒,臣之丹曲,妄有擬議,斯人固不足責,而臣之出處豈容不明?不惟自速顛躋,竊恐上玷先訓,況臣近於霅川,營一小室,今將二歳猶未就緒,非臣親往,終不能辦,於是昧死陳請,伏望聖慈特降睿㫖,許臣守本官致仕,以遂其私,以全愚分。疏入,上批其奏曰:卿輔翊初政,累歳于兹,忠誠備殫,勲績益茂,朕方得所倚頼,豈容逺嫌?力求休佚,其體至懷,勿復固請」。於是允中遂坐免,令臨安府押出國門,而李孝友、孝純皆奪節。
32
丙子,雨。
33
丁丑,雨雹。
34
七月癸亥,又雨。
35
六月丙午,太白經天。
36
秋七月乙卯,何澹罷。
37
先是,澹以弟滌市私鹽,殺傷邏卒事所累,至是丐免,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太平州。翊日,改大學士。澹再為中執法,以至罷政,前後踰六年,専主偽學之禁,云澹始以留正薦,自權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首擊周必,大罷之,未幾,遷中執法,一時名士排擊殆盡,大為清議所薄,㑹有本生繼母之喪,徘徊不肯去,太學生喬嚞等移書切責之,語在紹熈二年。澹乃去位四年免䘮,時趙汝愚已執政,止除煥章閣學士、知明州,澹愈怨恨,祈哀韓侂胄,慶元初,遂除御史中丞,自是力主偽學之禁,以至執政。
38
甲子,陳自強叅知政事、兼同知樞宻院事張釜簽書樞密院事
39
乙丑,賜龔頥正出身。
40
頥正,和州歴陽人,本名敦頥,少舉進士不第,用洪丞相門客恩,為不理選限登仕郎,嘗著《符祐本末》三十卷,又撰元祐黨籍三百九人列傳所佚者六人而已。洪內翰領史院,薦于朝,初授下州文學,旋補廸功郎、潭州南嶽廟。光宗受禪,改今名,用薦者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遷太社令、宗正寺主簿。頥正著《續稽古録》,盛言韓侂胄定策之勲,由是擢兼資善堂小學教授,遷樞密院編修官。至是,詔以頥正學問該博,賜進士出身,兼實録院檢討官,付以三朝史事。是冬,遷秘書丞,未踰月卒,及侂胄死,有詔毀其《續稽古録》云。
41
己巳,吳曦入蜀。
42
為興州都統制兼知興州,此開邊之始也。 吳氏世職西陲,威行四蜀,列聖皆留其子孫,於中朝,所以為慮者甚逺。紹熈五年夏,吳挺死,邱崈、楊輔在蜀,不欲吳氏世襲,議以張詔代之,趙汝愚在樞筦從其議,人服其逺,識曦久蓄歸蜀之志,朝廷不許,韓侂胄欲握兵權,遂遣曦入蜀。 吳曦自殿巖出帥武興,其身由襄、漢之軍中,而輜重泝嘉陵而上,大舟十七艘,多珍異之物,所至人爭觀之。護舟小校每得金,乃許入季原缺。在益昌,與諸幕客就觀其物,見孔雀四華亭鶴數十魚十許甕,內有比目魚、五色魚者,二魚相依而行,以杖分之,立死合之,悠洋如故云。又有二崑崙,藏之艎中,不可得見。蓋崑崙見大江則投身而逸,是以閟之。 郭杲在武興,多刻剝軍士,時王寜方行覈實之令,士滋不堪黒谷戍卒二十有七人,由是去為盜,有張威者,亦在其數。杲死,王大節攝帥事,語諸將曰:「是廹於寒餓,非有他掲榜招還之斬為首者,以令流配其餘而已」。威配隆慶府後軍,時號張紅眼者是也。自杲死,吳曦除西帥,三軍之士望之如慈父母焉。曦至軍,首為璘建廟大殿,費十萬緡,他不計也,又命士卒負土築江濵,地際山為園,廣袤數里,日役數千人,士始失望。
43
八月己卯,減奏薦恩。
44
言者以官冗恩濫,請因娶宗女授官者,仍舊法終身止任一子,兩府使相不得以郊恩奏門客、文學歸正官,不許添差極邊初官不許求辟,大使臣丁憂觧官,遇覃恩不得遷秩,著為令」。從之。
45
甲申,張釡罷。
46
陳自強兼知樞密院事,張巖參知政事程松同知樞密院事
47
政和初,林攄自翰苑擢為執政,其父邵以寳文閣待制遷直學士,蓋異數也。近歳松為諫長,其父九萬以子在䑓省日久,自直敷文閣除秘閣修撰,至是,松執政再除華文閣待制、提舉醴泉觀,奉朝請視政和恩數為優云。 松知錢塘縣,韓侂胄有愛姬小故而出,松聞之,亟召女儈以八百千市之,既至,則盛供張舍之中堂,夫婦上食,事之甚謹,姬皇恐,莫知所為,居數日,侂胄意稍觧召之,則知為所取矣,侂胄大怒,松聞之,亟上謁曰:「頃聞有郡守赴闕者,欲得斯人,懼逺方小吏,不識事體,他日有誤鈞顔,某忝為赤縣,職所當知,故為王取之耳!」侂胄意稍觧,姬既再入,侂胄尚未平,姬具言松所以謹待之禮,侂胄大喜,即日躐除太府寺丞,後兩旬,遷監察御史,踰年,擢右正言,數月,遷右諫議大夫,既而滿歳未遷,殊怏怏,乃市一妾獻之,名松夀,侂胄遣問之曰:「柰何與大諫同名?」答曰:「欲使疵賤姓名,常逹鈞聽耳」。侂胄憐之,遂除同知樞密院事,距留妾恰三年,其後帥蜀貶官,責詞有「處汙穢,而不羞莫汝為甚」之句,蓋謂是也。
48
丙戌,復議鐵錢利害。
49
詔侍從、兩省、臺諫集議。
50
九月辛亥,決浙西圍田。
51
遣朝臣二人徃。
52
己卯,雨土。
53
十二月辛丑,亦如之。
54
甲戌,纂集孝宗朝典禮
55
以命禮官。
56
冬十月甲申,詔免瑞慶節入貢,以光宗憂故。
57
丙戌,以韓侂胄定䇿事迹付史舘,從起居郎王容之請也。侂胄敗,乃削之。丙寅,太白晝見。
58
後月己卯,太白經天。
59
十一月,始命刑部得薦舉外任人,禮部、國子監長貳得舉諸州教授,改京官舊制也。至是,言者以為大理評事,止用舉主三員。又評事中亦有已改官者,舉削常是有餘,乞倣此例,令刑部長貳、大理卿少得通舉諸路提刑司檢法官。從之。
60
十二月庚寅,復免臨安府身丁錢。
61
三年,
62
是歳,諸路旱,賑之。
63
浙西、江東、兩淮、利州路仍蠲其賦。真里賦國入貢。
64
獻馴象二。
65
嘉泰二年壬戍春正月癸亥,蘓師旦兼樞密院都承㫖。師旦本平江府書佐,韓侂胄頃為本府兵馬鈐轄,從府假筆吏吏,以其冷局,俾師旦行,韓滿歸,蘓復還府,下邱崈為守。嘗以事怒師旦,編管秀州,久之,韓知閤門事,師旦困甚,徃依之,韓憐而寘之門下,未久,上登極,韓以師旦竄名藩邸,吏士內遂用,隨龍恩得官,韓以其辯慧愛之,每朝廷有議論,或使之傳言于大臣,大臣亦與之立語而已,當時侍從官則或與之接坐矣。陳自強在禁林事,師旦尤甚,有愛妾曰蠟梅,以秀慧聞于東南,師旦至其家,則三人參坐縱飲,未幾,師旦除帶御器械,遷知閤門事、樞密院都承㫖、幹辦皇城司,師旦權日盛,乃自名蘓氏之出子陳曄總蜀計案:「慶元黨禁」作「陳韡」,紹熈初脩蜀鹽法條下,與此同。為建景蘓樓于眉州市以悅之。嘉泰三年,陳自強正,揆席首除師旦定江軍節度使。 師旦用事時,近臣皆因之以進,鄧友龍為給事中,差與抗禮,餘人至僕𨽻事之師,旦每㑹其召從官,不復折簡,苐遣人傳諭,或值宴集,賔客滿坐,聞命即委之而去,始師旦為小吏,邱崈屢笞之,洎帥江東,過辭師,旦自朝至日中,●不得見,翊日再來,逮暮始能一面,雖忿不敢校也,內翰左史傅伯夀尤與之親厚,伯夀老病不能拜,尚除執政,請外除集英殿修撰、知䕫州,及死,又除寳謨閣待制,盡得從官,恩數云:趙大全為學官,一日,得堂帖,除樞密院編修官,大全即稱疾,杜門不拜,時蘓師旦為都承㫖故也。後數日,師旦建節罷去,李壁權副都承㫖,大全乃受命,由此不容,遂請知眉州以出,未上,侂胄死,詔召還,大全貧不能出,有㫖潼川,具舟津遣,乃克行,既至,除太常丞,未幾,㑹其從者,乗舟,與參政婁機家人遇於閘中,爭道機不樂,遂為言者所論,以為大禮樂章,承用舊本,復得眉州而去,未行,卒于北関,外人皆憐之。大全,潼川人,淳熈十三年舉進士,為四川類省試第一,自簡州學官召察,遂官行都,其卒盖嘉定二年十月癸亥云。
66
丁卯,《髙宗實録》成。
67
陳自強等上時史館無專官,未知果誰筆也。 二月丁卯,詔修正史寳訓。案:《本紀》及《通鑑》修寳訓在丁亥。
68
己巳,雷。
69
二月,弛學禁。
70
初,學禁之行也,京鏜、何澹、劉徳秀、胡紘四人者,實橫身以任其責,為韓侂胄斥逐異已者,羣小附之,牢不可破。慶元五年二月,紘罷吏部侍郎,七月,徳秀自吏部尚書出知婺州。六年八月,鏜以左相死于位,去年七月,澹罷知樞密院事,魁憸盡去,侂胄亦厭前事,欲稍示更改,以消中外意,時亦有勸其開黨禁以杜他日報復之禍者,侂胄以為然。案:《宋史侂胄傳》係張孝伯。正月癸亥,言者論近嵗習偽之徒,唱為攻偽之說,今隂陽已分,真偽已別,人之趨向已定,望播告中外,專事忠恪。奏可。案:《宋元通鑑》係施康年。是春,趙汝愚追復資政,於是黨人之見在者,徐誼、劉光祖、陳傅良、章穎、薛叔似、葉適、曽三聘、項安世、范仲黼、黃灝、詹體仁、㳺仲鴻諸人,咸先後復官,自便或典州宮觀,又削薦牘中不係偽學一節,俾勿復有言。時朱熹歿已踰年,而周必大、留正各已貶秩還政。十月,詔朱熹以待制致仕。閏月,制復周必大少傅、留正少保,嗣後偽禁稍弛,然宗師既亡,義禮日䘮,風俗自是大壞,侂胄以專擅為當然,而恣其所為,小人以無恥為常事而恬不之愧,舉朝之臣,知有侂胄而不復知有人主,雖徃時坐黨被斥之人,亦有趦趄於侂胄之門者矣,其禍極於開邊而後已。 侯貫卿曰:嗚呼,慶元黨禍,小人之罪不容於誅矣,而善類出處有可得而言乎?學禁之弛,嘉泰之初元也,何澹罷兩府而魁憸盡,侂胄圖恢復而意向移,學禁自是懈矣!然學禁雖衰,權焰方熾,君子之脈既削,小人之勢遂成不極於曦叛,侂誅不止于時,為君子謀守儉徳之初心,安固窮之晩,節聽小人之自為闔闢,吾惟益堅其理義之壁,以待他日之復可也,其或憤於久欝樂於乍伸,輙動其彈冠經世之念,則其思猶未熟也,復讎天下之大義也,張忠獻抵死切齒而不得伸,阜陵二十八年,長太息而不得遂者,一旦舉而行之,誰曰不可抑?開禧之事,開邊也,非復讎也,圖不軌也,非為社稷也,而羽之而翼之,可不可也。文公夣奠語蔡沈曰:道理只是恁地,但須做些堅苦工夫。夫能甘其苦於禁盛行之日,而不少堅忍於禁已懈之日,豈不甚可惜也?嘗謂慶元黨禍,不幸如大愚西山,身死于謪,雖曰天不憗遺,然全其節以立千萬世,守道者之標凖,未為無所頼也。文公卒於慶元之庚申,學禁弛於嘉泰之辛酉,天也,文公在天下出處,惟公是視,而士節益光明矣。西山臨終別文公書有曰:「天下不患無人材,但師道不立為可憂。噫!師道之立,非必人人扶植之也。大堤屹然,衆流歸順,無復東奔西決之憂,善人之多,良以此也!至此益信善類,真足為天下福師,道真足為善類主,而慶元之學禁為人心,禍真酷且深也!
71
甲申,趙汝愚復職。
72
詔責授寧逺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趙汝愚,曩因衆論,嘗掛深文,朕以其屬籍之聨,累經赦宥,可復資政殿學士」。
73
戊子,頒治縣十二事。
74
以風厲縣令。
75
癸巳,禁行私史。
76
初,秦檜既成和議,始有私史之禁,時李光嘗以此重得罪,檜死,遂弛語言律,近嵗私,史益多,郡國皆鋟本,人競傳之,至是,言者因奏禁私史,且請取李燾《續通鑑》《長編》、王偁《東都事畧》、熊克《九朝通畧》、李丙《丁未録》及《語録》、《家傳》等書下史官考訂,或有禆於公議,即乞存留,不許刋行,自餘悉皆禁絶,違者坐之。燾所著《長編》凡九千餘卷,案:李燾傳長編》凡九百七十八卷,《總目》五卷,九千字誤。孝宗甚重之,偁與克皆嘗上其書,除職遷官,仍付史館。丙以父任監行在都鹽倉。乾道八年夏,上其所編《丁未録》二百卷。自治平四年至靖康元年,詔特改京官付國史院,然紀載無法,學者弗稱焉。其秋,商人戴十六者,私持克所著《中興小歴》及《通畧事畧》等,欲渡淮盱眙軍以聞,遂命諸道帥憲司察郡邑書坊所鬻書,凡事干國體者,悉令毀棄。中興小歴者,自建炎初元至紹興之季,年雖已成,未嘗進御,其書多避就之辭,不為精博,非長編比也。
77
三月辛亥,詔舉邊郡守。
78
宰執各舉可守邊郡者二三人。 尋又詔諸路帥臣總領、監司,舉可為將帥者,與本軍主帥列上之。己未,初命提刑以五月按部理囚。
79
命諸路舉行,如四川、二廣之制,罷泛舉。
80
是月,詔:「薦舉除陞改自代,十科外悉罷。自今如特㫖令內外薦舉者,並具實迹以聞」。
81
夏四月庚寅,雨雹。
82
六月庚子,又雨。
83
辛卯,禁經營留闕者。
84
渡江以來,員多闕少,中外久患之。紹興末,寺監丞簿、學官、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始皆有待次者,乾道五年秋,孝宗遂命皆與添差一次,自今須見闕乃得除,然近嵗東南郡守率待闕五六年,蜀中亦三四年,由是朝士罕肯丐外,而勢要之人多攘闕者。淳熈十三年,詔自今存留州郡,十五闕,止差一政,令中書籍記以待職事官外補。慶元元年,又増為三十闕,非職事官補外,毋得陳乞,然廟堂牽於丐請,率多借用。嘉泰二年夏,言者請以嘉興府、處、台、衢、嚴、信、池、袁、撫、江、潮、漳、泰、溫、徽州十五闕,令中書再行注籍,專待職事官請外,如有經營留闕之人,令給、舍繳駁䑓諫論奏,從之。今監司、帥臣亦有待闕者,而侍左選人用六年闕,侍右、小使臣用五年半闕云。
85
是月,復太學混補試。
86
太學補弟子員,故例:每三嵗科舉後,朝廷差官鎻院,凡四方舉人皆得就試,取合格者補入之,謂之混補」。淳熈後,朝議以就試者多,欲為之限制,乃立待補之法,諸路漕司及州軍,皆以觧試終塲人數為凖,每百人取六人許赴補試,率以開院後十日掲榜,然逺方士人多不就試,則為他人取其公據代之,冐濫滋甚,慶元中,遂罷之。嘉泰二年,復行混補,就試者至三萬七千餘人,分六塲、十八日引試云。
87
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88
已已賜舉人第。
89
禮部奏名進士傅行簡等四百九十有七人及第、出身有差。
90
六月己卯,臨安府火。
91
辛卯,禁都民以火訛相驚者。壬午,澹浙西運河。
92
己亥,禁冐姓充軍。
93
舊者悉令諸州改正。
94
秋七月,不雨。
95
癸亥,釋諸路杖以下囚。己未,命有司舉行寛恤之政七條,禱於天地、宗廟、社稷,復行寛恤四事。
96
八月丙子,袁說友同知樞密院事
97
癸未,建寳謨閣。
98
奉藏《光宗御集》
99
己丑,詔作夀慈宮。
100
請太皇太后還內。初夀皇升遐,憲聖夀成,二太后當還內,而夀康宮已在南內矣,乃改重華宮為慈福宮,以舊慈福宫為重夀殿,二太后皆徙居此。憲聖終䘮,又改慈福宮為夀,慈以奉太母,是嵗九月,光宗撤几筵,上復請太母還內,而太母以為久居此宮,凡百安便,況以年髙,不欲遷移,上乃以慈訓諭中外百官,宜敬悉焉。十月,上尊號曰夀成惠聖慈祐太皇太后,以十二月甲戌奉上冊寳。
101
甲午,慶元條法事類成。
102
謝深甫等上之,明年七月,詔頒于天下。九月乙酉,上朝夀慈宫。
103
甲寅,修皇帝會要。
104
明年八月,書成,陳自強等上進。丙寅,嗣秀王伯圭薨。
105
本末具紹熈三年,尋追封崇王,諡曰憲靖。 故事,同姓秉旄者,非親弟愛子,無得兼兩鎮。熈寧初,惟相孝定王允弼定榮易,王允良以屬近行尊,乃得之。慶元初,伯圭既辭中書令,詔有司別議優崇之禮,始命兼兩鎮焉。國朝二百五十年,宗室秉雙旄者僅二人爾。庚午,野蠶成繭。
106
臨安府奏聞。
107
是秋,詔監司、帥臣就送還人之官,蓋以省將迎之費也。時黄人傑自隆守除䕫路提刑,已觧官久矣,得此㫖,遂檄隆州,再索送還人,而䕫之迓吏已至,遂兩用之,其失本㫖如此。人傑,盱江人,有能詩聲,自號魯齋居士。
108
冬十月壬申,以通判主管總所財賦,詔諸州起發總領所財賦,以通判為主管官。是月,追復朱熹職名。案:宋元通鑑》在九月,誤。
109
以煥章閣待制致仕。案:慶元黨禁除華文閣待制,與一子㤙澤,與此稍異。十一月庚戌,陳自強知樞密院事,許及之參知政事。丁卯,皇帝日歴成。
110
謝深甫等上奉安于秘閣。庚午,命贓吏毋便予祠。
111
言者論臣僚贓累鉅萬,具載章䟽,投閒數月,便得祠祿,請自今皆須二年,雖有是言,然臺諫所論,或得於風聞,朝廷察其誣,未嘗不抆拭也,若究實懲治,則賄者無以幸免,而枉者可以復直矣。舊以絹計贓者,千三百為一疋,後増至二千。紹興三年,髙宗以絹直髙,特下詔増一千,乾道六年,復詔權以四千為一疋,迄今遂為定制。
112
十二月甲戌,日中有黒子。甲申,立貴妃楊氏為皇后。后,遂安人也,少入慈福宫,性婉淑,憲聖慈烈皇后甚愛之,初封郡夫人,慶元三年,進婕妤,又進貴妃,至是立為皇后。學士傅伯夀草制,有曰:「洪惟文母,念我神孫,羙其冠於後庭,俾之見於內殿」。蓋紀其實也。后知書史,通古今。兄次山,本右學生,慶元間為帶御器械,累遷太尉、岳陽軍節度使。韓侂胄死,按此因類紀楊次山事,故有言及侂胄死後者,蓋亦承用舊文,未加刋正耳。拜開府儀同三司。嘉定三年夏,拜少保,封永陽郡王。次山能避逺權勢而不與人事,論者以為得外戚之體,子谷石皆為承宣使,韓侂胄為太師,案本傳為太師在三年,與此異。
113
庚辰,大閲。案:《本紀》大閲在庚寅講官之詔在丁未。閏十二月乙未,詔講官開陳經義,有當開釋者,許依讀官例,隨事開陳。乙卯,宗室曮加恩。
114
曮,即與愿也。慶元四年,育於宮中。六年,除福州觀察使。至是拜威武軍節度使,封衛國公,聼讀資善堂,以右內率府副率與詵充伴讀。尋進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
115
是月,復周必大官職。
116
少傅觀文殿大學士
117
是冬,皇子坰生。
118
未踰月,薨,追封華王,諡曰沖穆。是歳,詔修孝宗光宗實録》,詔寳,文閣學士傅伯夀、直華文閣陸㳺同修蓋専以委之。先是,和州布衣龔敦頥者,元祐黨人,原之曽孫也,嘗著符祐本末、黨籍列傳等書數百卷。淳熈末,洪邁領史院,奏之,後避光宗名,改頥正,朝廷以其有史學,賜出身,除實録院檢討官,蓋付以史事,未幾而頥正卒,乃外召傅陸還朝,孝録比它書,尤踈駁。 傅、陸既以京祠專領史事,已而傅除簽書樞密院事,老病不能拜,力辭,乃以為資政殿學士,出守陸年且八十,復引年,遂以次對,領祕書監,俄復致仕,朝廷命二公舉可代者陸薦、京西轉運判官李大異,傅薦新除䕫州路提㸃刑獄李壁,遂召大異為秘書監,遷中書舍人、右諫議大夫,而壁為秘書少監,遷宗正少卿、直舍人院,以至執政,不復領史事矣。 明年五月癸未,命有司搜訪舊聞,修三朝正史,以書來上者賞之。韓侂胄扼塞言路。
119
自紹興末年以來,䑓諫每月必一請對察官,毎月必一言事,從官兩月,必一求見,否則謂之失職,自侂胄扼塞言路,從官既不言事,而臺諫亦多牽掣顧望,凡所論列,若位望稍髙之人,蓋皆有所受,此外則毎月將終,必舉按小吏一二人,謂之月課,始者猶及釐務官與郡守之屬,已而浸及屬官,曹椽,最後則簿尉監當皆在月課之列矣,又有泛論、君徳時事之類,皆取其陳熟緩慢,畧無攖拂者言之,以至百官轉對,監司、帥守奏事亦然,或問之,則愧謝曰:聊以藉手臺諌官,則曰聊以塞責,有監察御史當應課,乃言都城貨炒栗者,皆以黄紙包之,非便,乞禁止,聞者哂之。
120
賑諸州水旱。
121
建寜府、福汀、南劔、瀘州、水、邵州旱,命賑之。
URN: ctp:ws23012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