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八《經籍考》 |
3  | 子 等謹按漢班固》曰:「小說家流出於稗官」。如淳注謂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也。張衡《西京賦》曰:「小說九百,本自虞初」。然則稗野傳竒,厥來已久。馬端臨《權輿班志》別輯是門,《四庫全書》,復析為三目。凡敘述舊聞者,曰襍事,記録神怪者,曰異聞。綴緝瑣屑者,曰《瑣語》,體例益周於馬考。今從而輯之,其妖妄熒聽之屬,則從汰焉。 |
4  | 《讀史隨筆》六卷 |
5  | 陳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等。謹按是書採掇瑣屑,間附論斷,立名雖似史評,實則傳記之屬,故列於此。 |
6  | 《玉堂薈記》一卷 |
7  | 楊士聰撰。士聰字朝徹,號鳬岫,濟寧人。前明崇禎辛未進士,官翰林院檢討入。 |
8  | 國朝官至諭徳。 |
9  | 士聰《自序》曰:古來正史所闕,或得之襍録漫記》,以補其所不足,亦識其小者之意也。自余叨史局不廢記存,且積有年嵗,壬午再入春明,感興時事,乃取舊所編輯,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慨於中則書之,彚為一帙。凡十餘年來,世局、朝政、物態、人情,約略粗載於此。而戲笑不經之事,亦往往而在庭聞、州世說》。 |
10  | 不著撰人名氏,題曰桃都漫士宫,紫陽述《客途偶記》一卷。 |
11  | 鄭與僑撰。與僑字惠人,濟寧人。前明崇禎丙子舉人。 |
12  | 《玉劒尊聞》十卷 |
13  | 梁維樞撰。維樞字慎可,真定人。前明舉人。官工部主事。 |
14  | 《明語林》十四卷 |
15  | 吳肅公撰。肅公見《經類》。 |
16  | 《明逸編》十卷 |
17  | 江有溶撰,鄒統魯補編。有溶字谷尚,長沙人。統魯字大系,衡陽人。 |
18  | 《聞見集》三卷 |
19  | 蔡憲陞撰。憲陞字江雲,南昌人。笻《竹杖》七卷。 |
20  | 施男撰。男字偉長,吉水人。順治初,隨征廣西,以軍功授廣西按察司副使。 |
21  | 《今世說》八卷 |
22  | 王晫撰晫見襍家類。 |
23  | 《秋谷襍編》三卷 |
24  | 金維寧撰。維寧見《史類》。 |
25  | 《隴蜀餘聞》一卷 《皇華紀聞》四卷王士禎撰。士禎見《史類》。 |
26  | 惠棟《精華録訓纂》曰:隴、蜀舊游之地,具詳《驛程記》中,此又紀其所未備者也。 |
27  | 《硯北叢録》 |
28  | 黄叔琳撰:叔琳見《經類》。 |
29  | 魏兆龍序曰:是書為叔琳巡撫浙江時罷官後所偶録,襍採唐、宋、元、明及近時說部,亦益以耳目所聞見。 |
30  | 《漢世說》十四卷 |
31  | 章撫功編撫功字仁艷,錢塘人。凡例曰書,以語名,始《論語》也。國語記言,不㕘以事。陸賈《新語》,馬上翁每奏稱善臨川世說》一書,諸名士所共撰述,始自竹林,迄於江左,風流簡逺,少許勝多,最為可貴。兹編獨尊兩漢,意専敘事,故不以新語名篇。 |
32  | 等謹按是書,紀漢人言行,大抵以《史記》、《漢書》為主,而襍以他書附益之,葢仿劉義慶《世說新語》之體。然義慶所述,溯自東漢,並非始於竹林。且本名《世說新書》,後人乃改為《新語》,見黃伯思《東觀餘論凡例所云誤矣。 |
33  | 《過庭紀餘》三卷 |
34  | 陶越撰。越字艾村,秀水人。右小說家襍事。 |
35  | 《蚓菴瑣語》一卷 |
36  | 李王逋撰。王逋字肱枕,嘉興人。《矩齋襍記》二卷。 |
37  | 施閏章撰。閏章見《史類》。 |
38  | 等謹按是書多記見聞雜事,舊載閏章外集中,今別為著録,故𨽻於此。 |
39  | 《㝠報録》二卷 |
40  | 陸圻撰。圻見襍家類。 |
41  | 《雷譜》一卷 |
42  | 金侃撰。侃字亦陶,吳縣人。《史異纂》十六卷。 有《明異叢》十卷,傅爕詷撰。爕詷字去異,靈夀人。工部尚書維麟子,官至汀州府知府。 |
43  | 《觚賸》八卷,《續編》四卷 |
44  | 鈕琇撰。琇字玉樵,吳江人。康熙壬子拔貢生,官至陜西知府。 |
45  | 《山海經廣注》十八卷 |
46  | 吳任臣撰。任臣見《史類。 |
47  | 《曠園襍志》二卷 |
48  | 吳陳琰撰。陳琰見《經類》。 |
49  | 《鄢署襍鈔》十四卷 |
50  | 汪為熹撰。為熹字若木,桐鄉人,官鄢陵縣知縣。為熹《自序》曰:此書事涉鄢陵者十之六七,涉省郡別州縣者十之三四,合以身之所歴,目之所覩,得十四卷。 |
51  | 《果報見聞録》一卷 |
52  | 楊式傳撰式傳,字雪崖,《鄞縣人信徵録》一卷。 |
53  | 徐慶撰。慶字賔溪。自序曰:烏山人,未詳何地《見聞録》一卷。 |
54  | 徐岳撰。岳字秀方,嘉善人《簪雲樓襍說》一卷。 |
55  | 陳尚古撰。尚古字雲瞻,徳清人。右小說家異聞。 |
56  | 《豆區八友傳》一卷。 |
57  | 王蓍撰。蓍字宓草,秀水人。等謹按,蓍以製造菽乳,其名有八,因呼八友各為寓名而傳之。葢游戲之小品。 |
58  | 《筆史》二卷 |
59  | 楊忍本撰。忍本字因之,南城人《板橋襍記》三卷。 |
60  | 余懐撰。懐字無懐,號澹心,閩縣人,右小說家瑣語》。 |
61  | 等謹按馬端臨輯農家》一門,引《宋三朝藝文志》,謂殖物寳貨著譜録者,亦在助衣食之源,故咸見於此。然列香譜於農家,何異綴錢圖於譜系,懸癭引蔓,厥體殊乖。四庫全書,於農家類盡汰榛蕪,祇存本業,並仿尤袤《遂初堂書目》之例,别輯譜録》一門,俾酒譜、茶經胥歸統𨽻,變而能通,善斯擇焉。五朝續通考已師其例,今亦從之。庶幾小道可觀,不以溷《豳風無逸之本㫖焉。 |
62  | 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乾隆六年,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敕撰。 |
63  | 皇上御製序》曰:「孟子言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葢民之大事在農,農之所重,惟時敬授人時,載於《堯典》。周公七月》一篇於日星霜露之候,昆蟲草木之化詳哉,其言之故,先王之民莫不震動,恪恭於農,以修其事者,懼失時也我! |
64  | 聖祖仁皇帝勤咨民隠,首重農桑,率育烝黎,涵濡徳澤。六十餘載,戸慶盈寧。 |
65  | 皇考世宗憲皇帝,嵗舉耕耤之儀,率先天下興水利,廣儲蓄,為萬世規。凡兹薄海,蒼生得荷鋤饁餉,優游隴畝之間,樂生遂性,衣食滋豐者,何莫非我。 |
66  | 祖宗宵旰勤勞,以貽樂利於無疆耶?朕纘承基緒,鑒前代生深宮之中,長阿保之手,誠知稼穡艱難,日與中外臣工為斯民籌,食用至計,胼胝機杼之作,苦日厪於懐。因檢前人《農桑通訣》、《農政全書》諸編,嘉其用意勤而於民事切也。命內廷詞臣廣加蒐輯,舉物候早晚之宜,南北土壤之異,耕耘之節,儲偫之方,蠶織畜牧之利。自經史子集以及農家者流,凡言之闗於農者,彚萃成編,命之曰授時通考。夫天道廣運於上,而四時行。萬彚生,地道發育於下,而庶品蕃百昌,遂人事㕘贊其中,而六府修三農,殖輔相裁成,固國家之大政也。趨事赴功,亦閭閻之本業也。貴穀劭農,服田力穡,上下交勉,弗懈於時,以副朕阜成海宇之至願。覽斯編者,尚有取焉。 |
67  | 等。謹按是書,凡分八門:一曰《天時》,二曰《土宜》,三曰《榖種,四曰功作,五曰勸課,六曰蓄聚,七曰農餘,八曰蠶桑。自土宜以下七門,各冠以彚考一卷。我皇上軫念民依,首殷農政。爰 |
68  | 命儒臣刪纂諸書,輯成是帙,斟酌古今之制調,劑天地之宜,凡舊章政典之有禆於日用者,㒺不臚陳,垂美利於萬年,溥盈寧於六合。 |
69  | 聖人之心,抑何其詳且盡也,《梭山農圃》三卷 |
70  | 劉應棠撰。應棠字又許,奉新人。《豳風廣義》三卷 |
71  | 楊屾撰。屾字雙山,西安人。等。謹按蠶桑之法,自明以前,秦地久廢,每逢卒嵗,恒苦無衣。然條桑《采蘩》之咏,載在《豳風》,其地固非不宜蠶桑者比。屾是書,備陳樹桑、養蠶諸法,并詳繪諸圖,系以論說,兼及雞豚畜字之法,極為詳明。近時秦紗之織,傳售四方,固抑賴。 |
72  | 聖天子衣被之功,亦足徵屾等講求之力也。右農家。 |
73  | 《御定廣羣芳譜》一百卷 |
74  | 康熙四十七年,翰林院編修汪灝等奉敕編。 |
75  |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粤自神農氏,嘗草辨榖,民始知樹藝醫藥,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厯以授時,民始知耕穫之不愆,而百工熙績,偉哉開物成,務啟牖來,兹聖帝之功,與天地並矣!朕聽政之暇,披閲典籍,留意農桑,繪耕織之圖,製永言之什,時巡所止,親歴田間,其稼穡之艱難,作勞之辛苦,既周知而洞悉矣,每思究百昌生殖之理,極萬變消長之情,著為成編,以佑吾民。嘗謂爾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陸佃、孫炎之流,疏注埤翼,又加詳焉。其明備者,莫如本草。自本經以迄陶、𢎞、景、蘇頌而下數十種,凡採治之法,無不賅核。他如齊民要術、月令、廣義諸書,其蒔植之宜為更晰矣。遐稽往牘,擷其英華,歸於簡括,良非易也。比見近人所纂《羣芳譜,蒐輯衆長,義類可取,但惜尚多疎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薈萃,刪其支冗,補其缺遺。上原六經,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傳述,皆著於篇,而竒花瑞草之産於名山,貢自逺徼絶塞,為前代所未見,聞者亦咸列焉。復允廷臣之請,益以朕所賦詠,依類分載,總一百卷命,名曰佩文齋廣羣芳譜》,冠以天時尊嵗令也。次榖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資厚生溥利用也。終以藥物重民命也。其諸天時早晚之候,人事種溉之方,地力彼此之殊,物性良楛之異,㒺弗條舉,縷析燦然可觀焉。是書也,攬品彚之蕃滋,想羣生之率育,一展卷間,化機洋溢,於兹畢呈,固不惟矜淹洽、侈藻麗也。以是刋布天下,垂之久逺,使吾民優游於農圃之中,家室盈寧,樂其業而不憚其勤,而大夫士以及民之秀者,因以區別物宜,審其淑慝,凜嗜好之常,慎節宣之度,於以躋仁夀而享泰平,亦不為無所禆助也哉? |
76  | 等謹按明王象晉,二如亭,羣芳譜,多有疎漏。我聖祖仁皇帝博綜萬彚,涵育羣英。 |
77  | 特詔儒臣開局廣修十增六七,凡天時譜六卷,榖譜四卷,桑麻譜二巻,蔬譜五卷,茶譜四巻,花譜三十二巻。 |
78  | 果譜、木譜各十四巻,竹譜五巻,卉譜六卷,藥譜八卷。凡逺徼遐陬之産竒花異草之名,為《爾雅》所未聞。《本草》所未賅者,蕃然並萃博物之鴻編,實古來著録家所未見也。 |
79  | 《欽定西清古鑑》四十卷 |
80  | 乾隆十四年,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梁詩正等奉敕編。 |
81  | 諭曰:「邃古法物流傳有自者,惟尊彝鼎鼐,歴世恒逺,良以質堅而體厚,不為燥濕所移,剝蝕所損,淵然之光,穆乎可見。三代以上,規模氣象,故嗜古之士亟有取焉。宣和博古一圖,播在藝苑,繼之者有呂氏考古圖》而外,此紀載寥寥,豈非力能致之而弗能聚,所見隘而無足紀歟我? |
82  | 家法不事玩好,民間鑒賞概弗之禁,而殿廷陳列與夫內府儲藏者,未嘗不富。朕於幾務晏閒,間加題品,夷考舊圖,多所未載。因思古器,顯晦有時,及今不為之表章,載之簡牘考索者,其奚取徵焉」。爰命尚書梁詩正、蔣溥、汪由敦率同內廷翰林,倣博古圖遺式,精繪形模,備摹款識,為《西清古鑑》一編。以游藝之餘功,寄鑑古之逺思,亦足稱昇平雅尚云爾。 |
83  | 等,謹按是編以。 |
84  | 內府所藏法物,按器為圖,因圖系說,每一卷成,輒恭呈。 |
85  | 㸃定授梓,刋行循覽之餘,覺法器森羅,儼然在目。昔陸佃作禮象以改聶圖之失,尊鼎舟彛,皆從借覽以求其實。矧乎! |
86  | 秘府所儲,有典有則,垂之無窮。讀是編者,其亦可極天下之大觀而無遺憾也夫。 |
87  | 《欽定錢録》十六卷 |
88  | 乾隆十五年,協辦大學士梁詩正等奉敕撰。 |
89  | 等謹按是譜所録,皆 |
90  | 內府所藏《歴代古錢卷,一至卷十三,上自伏羲帝昊錢,下迄崇禎、通寳,卷十四,列外域諸品,卷十五,撒帳吉語諸品及異錢各種。卷十六,厭勝諸品,凡為錢五百六十有七,辨明真贋圖,繪形模。夫錢幣之利弊,可以驗國政之廢修。一展覽間,千古之盛衰畢著,是豈徒為數典之助哉?葢監古以省度者,聖人之心固不遺於一物也。 |
91  | 《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乾隆四十三年,大學士于敏中等奉敕編。 |
92  | 皇上御製序曰:「向詠文、房四事,謂筆硯,紙墨、文房所必資也。然筆最不耐久。所云老不中書,紙次之,墨又次之,惟硯為最耐久,故自米芾、李之彥輩率譜而藏之,以為藝林佳話。內府硯頗夥,或傳自勝朝,或弆自國初,如晉玉蘭堂硯璧、水暖硯,久陳之乾清宮東西暖閣,因思物繁地博,散置多年,不有以薈綜粹記,或致遺佚失傳,為可惜也。因命內廷翰臣甄覈品次,圖而譜之,凡舊藏者若干枚,散置者若干枚,新獲者若干枚。其棄置庫中,為之翦拂刮磨,鬱為竒品者,又若干枚。譜既成,欲命于敏中擬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題句銘辭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所為惜淪棄,悟用人,慎好惡,戒玩物,無不三致意焉,則又不可以無文而不序其梗概也。昔許採一文人耳,藏硯幾至百枚,兹百年太平、石渠,天祿之府,貯硯多至二百枚,亦不為過,而予以為己過者,葢意有所好,必有所繫。若謂文房之資,立言傳道,有異他物之為嗟夫!是予所以自解乎,抑亦所以自訟乎? |
93  | 等謹按是譜,取 |
94  | 內府所藏各硯,圖其正背,間及旁側,並恭摹御製題銘與前人之款識。凡尺度材質、形製之殊,悉皆詳述。而收藏賞鑒諸家姓名,及舊人銘跋諸臣,奉敕所題,均得附録。 |
95  | 宸章之後,計瓦石之屬,為硯二百,凡四百六十四圖,後附松花、紫金、駝基、紅絲諸品,及仿製澄泥各種,為硯四十一,凡百有八圖,古藻之垂,照映萬古,於以上供。 |
96  | 乙覽傳示來兹,自有《硯譜》以來,未有如是之大觀者也。《異魚圖贊箋》四卷 《異魚圖贊補》三卷,《閏集》一卷,胡世安撰,世安見經類。 |
97  | 等謹按《異魚圖贊》,明楊慎所著,間有自注,世安因而箋之,辨證頗悉。又因其闕漏,作為補編。古雋亦略與慎等。 |
98  | 《倦圃蒔植記》三卷 |
99  | 曹溶撰。溶見《史類》。 |
100  | 《漫堂墨品》一卷 《怪石贊》一卷宋犖撰,犖見《史類。 |
101  | 《雪堂墨品》一卷 |
102  | 張仁熙撰。仁熙字長人,號藕灣。廣濟人。《曹氏墨林》二卷。 |
103  | 曹素功編。素功字聖臣,歙縣人。嵗貢生,官布政司經歴。 |
104  | 《續茶經》三巻附録》一卷 《蓺菊志》八卷陸廷燦撰。廷燦見《襍家類》。 |
105  | 等謹按是編視陸羽經多至十倍,依原例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煑,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其十之圖不傳,補以茶具、茶器圖、蓺菊志,凡分六類,以所繪蓺菊圖題詞附之《觀石後録》一卷。 |
106  | 毛竒齡撰。竒齡見經類。 |
107  | 竒齡《自序》曰:嘗見友人髙兆作《觀石一録》,流傳人間,故此曰《後録》。 |
108  | 《北墅抱甕録》一卷 |
109  | 高士竒撰。士竒見《經類》。 |
110  | 《漢甘泉宮瓦記》一卷 |
111  | 林佶撰。佶字吉人,侯官人。康熙乙卯舉人,壬辰特賜進士,授內閣中書。 |
112  | 《烏衣香牒》四卷 《春駒小譜》二卷陳邦彥撰。邦彥字世南,海寧人。康熙癸未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113  | 《茶史》二卷 |
114  | 劉源長撰。源長字介祉,淮安人居常飲饌録》一卷。 |
115  | 曹寅撰。寅字子清,號楝亭,鑲藍旗漢軍人。康熙中,巡視兩淮鹽政,加通政司銜。 |
116  | 《酒部彚考》十八卷 |
117  | 不著撰人名氏。 |
118  | 《茶花譜》三卷 |
119  | 舊題樸靜子撰。不著《姓氏竹譜》一卷。 《蛇譜》一卷 |
120  | 陳鼎撰。鼎見《史類》。 |
121  | 《箋卉》一巻 |
122  | 吳菘撰。菘字綺園,歙縣人。等。謹按宋犖嘗題黃山僧雪花所繪黃山諸卉圖菘,取其題詞,各為作箋,故曰「箋卉》。 |
123  | 《晴川蠏録》四卷,《後録》四卷 |
124  | 孫之騄撰。之騄見經類 |
125  | 《苔譜》六卷 |
126  | 汪憲撰。憲見《經類》。 |
127  | 《畫睂筆談》一卷 |
128  | 陳均撰。均字康疇,歙縣人。名花譜》一卷。 |
129  | 舊題西湖居易主人撰。不著名氏右譜録。 |
130  |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