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ctext:48288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說文解字
Total 3

卷40 經部·小學類一

1
舊本題「揚雄撰,晉郭璞注」。考《晉書·郭璞傳》有注《方言》之文,而《漢書·揚雄傳》備列所著之書,不及《方言》一字。《藝文志》亦惟《小學》有雄《訓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玄》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雜賦》有雄賦十二篇:皆無《方言》。東漢一百九十年中,亦無稱雄作《方言》者。至漢末應劭《風俗通義序》始稱:「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秘室。及嬴氏之亡,遺棄脫漏,無見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餘言,林閭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會,周章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又劭注《漢書》,亦引揚雄《方言》一條。是稱雄作《方言》,實自劭始。魏晉以後,諸儒轉相沿述,皆無異詞。惟宋洪邁容齋隨筆》,始考証《漢書》,斷非雄作。然邁所摘劉歆與雄往返書中,既稱在成帝時,不應稱孝成皇帝一條及東漢明帝始諱莊,不應西漢之末即稱莊遵為嚴君平一條,則未深中其要領。考書首「成帝時」云云,乃後人題下標注之文,傳寫舛訛,致與書連為一,實非歆之本詞,文義尚厘然可辨。書中載楊、莊之名,不作嚴字,實未嘗預為明帝諱。其嚴君平字,或後人傳寫追改,亦未可知。皆不足斷是書之偽。惟後漢許慎說文解字》,多引雄說,而其文皆不見於《方言》。又慎所注字義,與今《方言》相同者不一而足,而皆不標揚雄《方言》字。知當慎之時,此書尚不名《方言》,亦尚不以《方言》為雄作,故馬、鄭諸儒未嘗稱述。至東漢之末,應劭始有是說。
1
賈昌朝撰。昌朝子明,獲鹿人。天禧初賜同進士出身,慶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初加左僕射,封魏國公。謚文元。事跡具《宋史》本傳。此書其侍講天章閣時所上。凡群經之中一字異訓、音從而異者,匯集為四門。卷一至卷五曰《辨字同音異》,仿唐張守節《史記正義發字例》,依許慎說文解字》部目次之。卷六曰《辨字音清濁》,曰《辨彼此異音》,曰《辨字音疑混》,皆即《經典釋文序錄》所舉分立名目。卷七附《辨字訓得失》一門,所辨論者僅九字。書中沿襲舊文,不免謬誤者,如卷一《言部》「謙,慊也」下云:「鄭康成說謙以慊。慊,厭也。厭謂閉藏貌。」據《禮記注》曰:「謙讀為慊。慊,厭也。」此解正文「自謙」。《注》又曰:「厭讀為黶。黶,閉藏貌也。」此解正文「厭然」,與上《注》「厭足」之「厭」絕不相蒙。昌朝混而一之,殊為失考。
1
陸佃撰。農師,越州山陰人。少從學於王安石熙寧三年進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選為鄆州教授。召補國子監直講,歷轉至左丞。未幾,罷為中大夫,出知亳州,卒於官。事跡具《宋史》本傳。史稱其精於禮家名數之學,所著《埤雅》、《禮象》、《春秋後傳》之類,凡二百四十二卷。王應麟玉海》又記其修《說文解字》。其子宰作此書《序》,又稱其有《詩講義》、《爾雅注》。今諸書並佚。其《爾雅新義》僅散見《永樂大典》中,文句訛闕,亦不能排纂成帙。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