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一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史部四

時令類》

時令類·《歲時廣記》四十二卷鈔本

1
題:「廣寒仙裔陳元靚編。」前有劉純、朱鑒序。書凡四十卷,前列《圖說》一卷,後有《總載》一卷。是書世所傳本僅有四卷,即《敏求記》所載「前列《圖說》,分四時為四卷」者,而曹倦圃輯《學海類編》,則並其《圖說》佚之矣。此仁和胡君珽藏本,借得朱述之司馬本鈔本。朱本出自天一閣範氏。案:前四卷僅總載四時之景,以下皆分載良辰令節:五、六、七卷為元旦,八卷為立春,九卷為人日,十至十二卷為上元,十三卷為月晦、中和節,十四卷為二社日,十五、十六卷為寒食,十七卷為清明,十八、十九卷為上巳,二十卷為佛日,廿一至廿三卷為端午,廿四卷為朝節、即夏至。天貺節,六月六日廿五卷為三伏節、立秋,廿六至廿八卷為七夕節,廿九、三十卷為中元節,三十一至三十三卷為中秋,三十四至三十六卷為重九,三十七卷為小春、下元,三十八卷為冬至,三十九卷為臘日、交年節,十二月廿四日。四十卷為歲除。皆採宋以前子史中典故,搜錄無遺。惜第五卷全闕,六卷中亦有殘佚矣。

地理類》

地理類·《三輔黃圖》一卷校宋本

1
不著撰人名氏。陳直齋以為漢、魏間人所作。《隋志》、《唐志》皆作一卷,明刻析作六卷,非舊第矣。毛氏扆嘗以宋本校正明刊本,顧氏廣圻從之傳錄。有跋曰:「此毛斧季手校,內一處『構』字作『御名』,是用南宋高宗時刻本也。首尾通為一卷。『社稷』條注『元始』云云,乃後人採《後漢書祭禮志》添入者,此本無之。字句煩簡,亦往往合於《玉海》諸書所引者,足徵其本之佳矣。惟『陵墓』條無校字,其本似不載,亦未詳其意。「餘家又藏黃琴六錄本,即出自顧氏者也。

地理類·《歷代宮殿名》一卷舊鈔本

1
題:「翰林學士承旨太中大夫守工部尚書知制誥上柱國臣李昉等奉聖旨纂。」此書作於開寶中,見《中興館閣書目》、陳氏《書錄解題》。其敘歷代,以隋、唐繼後周、後魏、西晉為正統,以六朝、北齊為僭偽,宋時論統如此。書名專舉宮殿,其實門闕、樓觀、苑池、台館,無不畢錄。舊藏稽瑞樓陳氏。卷首有「張鼎文印」、「宣和中秘」二朱記。
2
右宮殿疏

地理類·元和郡縣圖志》四十二卷舊鈔本

1
題:「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李吉甫撰並序。」又程大昌後序,洪邁、張子顏跋。舊有圖,宋時已失。原闕第十九、二十卷,二十三、二十四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闕其半,二十五卷闕二葉。是本舊為顧俠君藏書,元和戈小蓮襄以朱筆參校。卷末有顧千里題記云,「新刻不如此鈔本遠甚,惜乏暇日審正之。」卷首有「秀野草堂顧氏藏書印」朱記。

地理類·太平寰宇記》二百卷舊鈔本

1
題:「朝奉郎太常博士直史館賜緋魚袋樂史撰並序。」此秀水朱氏藏本。竹垞跋云,鈔自濟南王祭酒池北書庫,闕七十餘卷,借傳是樓本補之。尚闕《河南道》第四卷,《江南西道》第十一至十七卷,凡八卷。各家藏本俱同。蓋佚去已久,世無完本矣。每卷末有《校勘》數條,亦出舊本,不詳何人。卷首有「曝書亭珍藏」、「朱彞尊印」二朱記。

地理類·《新定九域志》十卷舊鈔本

1
是書首卷殘闕,撰人名無考,然核其書,與宋王存等撰《元豐志》相似,惟多《古跡》一門。晁氏《讀書後志》云:「《九域志》有新、舊本」,此殆即新本也。《四庫全書總目》云,昆山徐氏藏有宋槧本,首卷《四京》及《京東東路》俱闕。此本闕處同,當即從之傳錄。

地理類·新編方輿勝覽》十一卷宋刊殘本

1
題:「建安祝穆和父編。」原書七十卷,分十七路,各系所屬州、府、軍於下。今所存者:卷六,紹興府;卷七,慶元府、衢州、婺州;卷八,台州;卷九,瑞安、處州;卷十三,興化軍、濟州、汀州;卷十四,建康府;自第七葉以下缺。卷十五,首缺,詳其事跡,乃宣州也;卷十六,徽州、池州;卷十七,南康軍;卷十八,信州、饒州、廣德軍;卷十九,隆興府、袁州。舊為項氏天籟閣藏書。卷首有「錢印維城」、「項氏珍藏」、「林佶」、「丕烈」諸朱記。

地理類·輿地紀勝》二百卷影鈔宋本

1
題:「東陽王象之編。」有自序、李𡌴序及曾一□鳳札子。案:象之,字儀父,金華人,嘗知江寧縣。是書世鮮傳本,近錢唐何夢華得影鈔宋本,邑中張氏從之傳錄。已闕第十三卷至十六卷,第五十卷至五十四卷,第一百三十六卷至一百四十四卷,第一百六十八卷至一百七十三卷,第一百九十三卷至二百卷,凡三十二卷。體例仿《後漢書郡國志》,以行在所為首。書作於南宋嘉定十四年,故行在所屬之臨安,而一切沿革亦准是時。每府、州、軍、監分子目十二:曰《府州沿革》,曰《縣沿革》,曰《風俗形勝》,曰《景物》上、《景物》下,曰《古跡》,曰《官吏》,曰《人物》,曰《仙釋》,曰《碑記》,曰《詩》,曰《四六》。世所傳《輿地碑目》,即從之鈔出者。案:楊升庵跋《岣嶁碑》,有引此書云,「《禹碑》在岣嶁峰,又傳在衡山縣雲密峰,昔樵人曾見之,自後無有見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所,以紙打其碑七十二字,刻於夔門觀中,後俱亡。」今核此本《衡州碑記》門有《岣嶁碑》,注惟載韓文公詩,而無升庵所引語,則是書所存,已多殘闕,非複完帙矣。

地理類·元一統志》八卷舊鈔殘本

1
題:「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肹、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秘書監臣岳鉉等上進。」案:《秘書監志》,至元二十二年乙酉,世祖命集賢大學士行秘書監事札馬刺丁與秘書少監虞應龍輯《大一統志》,成宗大德初,複從集賢待制趙忭請,重修,書成,藏之秘府。至正六年,始刊行之。全書一千三百卷。此存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其書分縣編次,紀載分明,不同《明一統志》之府縣合並也。
2
○右總志

地理類·吳郡圖經續記》三卷校宋本

1
朱長文撰,有自序及常安民、林虙、祝安上、孫佑等序跋。明錢叔寶刻本,鈔自沈辯之,複以昆山葉子寅所藏宋本校誤,自較近刻為優。此從楊五川影鈔宋本校過,尚存舊本真面目也。別有錢遵王藏本一冊,亦鈔自宋刻。卷首有「錢曾彭城」、「楚殷氏讀書記」、「錢興祖印」、「孝修」諸朱記。

地理類·乾道臨安志》三卷舊鈔殘本

1
周淙撰。原書十五卷,此存第一卷至第三卷。杭州孫晴崖得宋槧殘本於京師,一時錄副以傳。有厲氏鶚、杭氏世駿二跋,俱見本集。卷首有「吳興陸三」、「南琨一字春塘」二朱記。

地理類·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舊鈔本

1
梁克家撰並序。原書四十卷,其第三十一、三十二兩卷《進士題名》,乃朱貔孫續入。共分九門,其《人物》一門,專詳科第,不載事實。陳氏《書錄》、《宋史藝文志》俱作《長樂志》。直齋謂,其時陳止齋通判州事,志多出其手也。後有錢竹汀跋。

地理類·《吳郡志》五十卷宋刊本

1
題:「吳郡範成大撰。」前有紹定二年汴人趙汝談序。《目錄》後有校勘者何漳、劉九思、李起、汪泰亨、李宏結銜四行。汲古毛氏刻本有脫佚處。如第十一卷末二葉《牧守題名》吳淵下脫去「鄭霖」、「餘晦」、「餘天任」、「趙與訔」、「趙汝歷」、「趙與■」六人。與■雖複出,其敘受官年月不同。書刻於紹定初,乃《牧守題名》又列淳佑、寶佑到任諸人,當是後人遞有增加,非原本矣。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注字同。

地理類·剡錄》十卷鈔本

1
高似孫撰並序。又史安之序。此書敘述簡雅,世推重之。其《先賢傳》多取晉雜史,及《王、謝氏家譜》,一一注其所出,為自來志乘所未有。《古令長》已載謝奕,而《先賢傳》又列之,亦創例也。

地理類·《嘉泰會稽志》二十卷明刊本

1
宋紹興府通判施宿及郡人馮景中、陸子虡、朱鼐、王度等撰。序之者陸放翁,時年七十七矣。子虡即放翁子也。

地理類·《會稽續志》八卷明刊本

1
宋張淏撰並序。續記嘉泰辛酉以後事,兼補前志之遺。如《進士題名》之類,皆其所增。書成於寶慶元年。宋刻久佚,明正德間郡守石某屬邑人王綖訪舊本校刻之。卷末有「正德五年龍集庚午九月初吉重刊」一行。

地理類·嘉定鎮江志》二十二卷鈔本

1
不著撰人。案陳氏《書錄》曰,《鎮江志》三十卷,教授天台盧憲子章撰。今檢是書,第五卷有「憲謹釋」者二條,第二十二卷,有「盧憲論曰」二條,其為盧氏《志》無疑。惟卷數不同,乃出後人重編耳。中有注續、增、添字者亦後所加,非原本也。

地理類·嘉定赤城志》四十卷明刊本

1
陳耆卿、陳維、林表民等同撰。有陳氏自序,謂郡守青社齊碩屬其纂成。陳氏《書錄》曰,《志》前有圖十三,此本僅存圖十,佚其三矣。舊為毛氏藏書。卷首有「汲古閣」朱記。

地理類·《寶慶四明志》二十一卷鈔本

1
宋羅浚撰。有圖四葉。其書成於寶慶。而卷中及紹定以後事,乃出後人增訂,非原本矣。

地理類·寶慶四明續志》十二卷鈔本

1
是書簡端有序,題:「開慶元年迪功郎慶元府學教授梅應發、奉議郎添差沿海制置大使司主管幾宜文字新添差通判鎮江府劉錫百拜謹書。」蓋二人同纂之書也。書成於開慶,而題曰「寶慶」者,承前志而言,專紀吳丞相潛判慶元府時政事,後附《吟稿》二卷,《詩餘》二卷,為志乘創體。履齋著作,藉是以傳。是書向來與《寶慶志》藏書家皆未見,自謝山全氏得宋槧本於陸參政懋龍家,後歸趙穀林錄副以傳。

地理類·澉水志》八卷鈔本

1
常棠撰並序。又羅叔韶《序》。澉浦見《水經》,唐時置鎮,宋時設官。紹定三年,監鎮稅修職羅叔韶使棠為《志》,凡十五門,詞簡事核。後二十七年,鎮尹孫某鐫板以傳,鄉鎮有志,始此書。

地理類·淳祐臨安志》六卷鈔殘本

1
不題撰人。張月霄氏曰,是書所載事跡,至淳祐止,稱理宗為皇上,其為施諤所撰《淳祐志》無疑。原書卷數未詳,今存第五卷至第十卷。城府、山川二門前有小序,議論詳贍,異於他志。其二門中諸子目,《咸淳志》實本之。各條下所採詩文,互有詳略,雖不全本,亦可資考証也。

地理類·景定嚴州新定續志》十卷鈔本

1
宋鄭瑤、方仁榮同撰。曰「新定」者,當時刊附《紹興舊志》後,今《舊志》不傳,惟存是書。有方逢辰序。上方朱筆,從宋刻校過。

地理類·《嚴州圖經》三卷影鈔宋本

1
宋嚴州郡守陳公亮修。前有紹興己未知軍州事董弅序及淳熙丙午州學教授劉文富序。王氏《輿地紀勝》、陳氏《書錄》、馬氏《通考》俱作《新定志》,即此書也。此從淳熙刻本鈔出。卷首,載建隆元年太宗皇帝《初領防禦使詔》,宣和三年太上皇帝《初授節度使制》及《敕書》、《榜文》二道,蓋修志時,高宗猶在德壽宮,故稱「太上」也。前有圖九葉。卷一,新定郡;卷二,建德縣;卷三,淳安縣。其體例:先以《歷代沿革》,次《分野》,次《風俗》,次《州境》,次《城社》,次《戶口》,次《學校》,次《科舉》,次《廨舍》,次《改充》,次《館驛》,次《軍營》,次《坊市》,次《橋梁》,次《溝渠》,次《物產》,次《土貢》,次《課利》,次《祠廟》,次《古跡》,次《賢牧》,次《正倅題名》、《添倅題名》,次《學校登科記》,次《人物》,次《碑碣》終焉。惜卷三《古跡》後已脫佚矣。

地理類·咸淳臨安志》一百卷舊鈔本

1
潛說友撰並序。此本舊為何夢華所藏,鈔自毛氏所得宋槧本,闕第六十四卷、第九十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卷,凡五卷,莫由補全。近振綺堂汪氏刻本亦仍其闕,可知世無他本矣。卷首有「何元錫印」、「何敬祉氏」二朱記。

地理類·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影鈔元本

1
宋鮑廉撰。元盧鎮修。吾邑有志,創自慶元丙辰。縣令孫應時,淳佑辛丑令鮑廉與邑士鍾秀實、胡淳裒輯增益,始克成編。凡分《敘縣》、《敘官》、《敘山》、《敘水》、《敘賦》、《敘兵》、敘人、敘產、敘祠、敘文十二門。逮元至正乙巳令盧鎮即舊本校刊,曰「重修」者,據《自序》謂,舊所未載,各附卷末。則於鮑《志》實未有更易也。故仍題鮑名,有鎮《自序》、戴良《序》及丘岳、褚中舊《序》。邑中言氏藏有元刊本,從之影寫,前有圖五,汲古、照曠兩家刻本俱無之。原本有邑人龔氏立本手跋云:「此書邵兵部麟武初得於興福寺,而失去一卷,予從借觀,兵部別以鈔本相示,邑中好事,間為傳寫。兵部歿後,原本歸許文學韜美,予又從借觀,則失者已全,叩之,乃南都書肆偶殘帙,為文學所購也。嗟乎!延平之劍,越三百年離而複合,真非偶然。兵部珍藏於昔,文學裒集於今,俱可嘉尚,感而記之。崇禎己巳初秋。」又言氏朝楫跋云:「《琴川志》餘家所藏,各圖皆全。忽為當事者借觀,索還日,圖少幾頁,嘆惋久之。嘉慶十年五月。」

地理類·玉峰志》三卷續志一卷舊鈔本

1
宋凌萬頃、邊實同撰。有萬頃自序及項公澤跋。《續志》邊實撰,有實《自序》及謝公應跋。案:萬頃,字叔度,景定三年進士,本陽羨人,父為昆山顏氏婿,因家焉。實上世居開封,曾祖敦德始居昆山。淳佑壬子歲,項公澤為邑令,屬二人同纂斯志。咸淳壬申歲,邑令謝公慶複屬實續編之,刻梓以傳。宋時縣志今傳世者,惟高氏《剡錄》、鮑氏《琴川志》、黃氏《仙溪志》及此志耳。舊為稽瑞樓藏書。

地理類·仙溪志》四卷鈔本

1
題:「迪功郎興化軍仙游縣尉黃岩孫編。」有自序及陳堯道、劉克莊序。岩孫,字景傳,溫陵人。書作於寶佑丁巳,而進士題名及咸淳、景炎後人,次第增入,非原本矣。其書紀載甚略,惟人物差詳。

地理類·《嘉禾志》三十二卷舊鈔本

1
元徐碩撰。此書作於至元中,本岳倦翁舊志而增廣之。詳載碑志,多至十卷,故見重金石家。但有登科題名而無守令題名,此其闕失也。有至元戊子郭晦、唐天麟二序。

地理類·類編長安志》十卷舊鈔本

1
題:「京兆路儒學教授駱天驤纂,開成路儒學教授薛延年校正。」是書取宋氏《志》稍增金、元間沿革故事,而分門條系之,如詩文之有分類,然地志無此體也。舊為昆山葉九來藏書。卷末有「南陽叔子苞印」及「二泉」、「下學齋書畫記」諸朱記。

地理類·《大德昌國州圖志》七卷鈔本

1
元馮複京、郭薦等撰並序。昌國,今定海縣。宋曰昌國縣,元升為州。書曰「圖志」,而其圖已佚。宋、元邑志,俱簡要。觀此志與《澉水仙溪志》,可見明康氏、韓氏之書亦宗之。

地理類·延佑四明志》二十卷鈔本

1
袁桷撰。原闕第九卷至第十一卷。文清為文章名家,此志世亦重之,惟全謝山氏謂其有是非失實之憾。

地理類·《齊乘》六卷明刊本

1
元於欽撰。此書辭約事核,世稱善本。欽歿後,其子潛出其書,蘇氏天爵序而刊之。前有《釋音》,潛所述也。此明青州守杜思重刻本,有思《刊板序》。

地理類·至順鎮江志》二十一卷鈔本

1
不著撰人姓氏。此與《嘉定志》俱有脫誤,後人意為分合,俱非原帙之舊。然所紀互有詳略,二志正不可偏廢也。所分子目卷十三有《囹圄類》,卷二十一有《談笑類》,為自來志乘所無。舊藏愛日精廬。

地理類·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刊本

1
題:「前奉元路學古書院山長張鉉輯。」有索元岱序。書成於至正三年,明年,本路儒學刊板。首列《修志文移》、《修志本末》及《引用書目》,此猶原本也。舊藏金壇蔣氏。卷首有「內翰金壇蔣超藏書」朱記。

地理類·昆山郡志》六卷鈔本

1
元楊譓撰。楊維楨序。譓字履祥,浦城人,自號東溪老人,晚居昆山,工詩文。昆山本「縣」,元升為「州」,故題「郡志」。楊序謂二十二卷,而此止六卷,但有《風俗》等十五門,而建置、沿革、水利、賦役、戶口、學校等俱闕焉,其非足本可知。敘述簡而有要,尚合宋人地志之體。舊為嘉定陳妙士藏書。錢竹汀氏錄副以傳,有跋,見集中。
2
○右都會郡縣

地理類·《水經注》四十卷舊鈔本

1
舊題:「桑欽撰,酈道元注。」此明人鈔本,以世所傳趙清常校本與柳大中鈔本核之,字句悉合,蓋從宋刻鈔出者。酈《序》雖殘闕,猶存其半也。舊為松江吳氏藏書。卷首有「吳省欽印」、「白華」二朱記。

地理類·《四明它山水利備覽》二卷鈔本

1
宋魏峴撰並序。又明崇禎辛巳陳朝輔序。書作於淳佑初,《四明舊志》嘗經之,傳本已稀。朝輔得成化間人鈔本,校訂重刻。

地理類·上虞縣五鄉水利本末》二卷明刊本

1
陳恬撰。恬,字晏如,上虞人。其地有三湖,曰夏蓋,曰上妃,曰白馬。邑中永豐、上虞、寧遠、新興、孝義等鄉之田,皆賴水利以治。而通塞不常,晏如因撰此書,詳載疏治、圍築、啟閉、蓄洩之法,兼及沿革、興複事實以至志刻、公牘;前列四圖,俾後人遵行不廢,其有功於是鄉大矣!書成於至正二十二年,有劉仁本、楊翮序,刻板久佚,嘉靖丙申邑令汝陰張光祖序而重刻之。舊為陳子准氏藏書。卷首有「稽瑞樓」朱記。

地理類·《河防通議》二卷鈔本

1
元沙克什撰並序。金人有此書,不著撰者姓氏;又有汴本,題沈立撰。沙克什匯二本而厘訂之。書成於至治元年。至元四年,嘉興路總管元升序而刻於學。
2
○右河渠

地理類·北邊備對》一卷附北轅錄一卷鈔本

1
程大昌撰並序。書成於紹熙二年,其《自序》謂,追憶淳熙初,孝宗詢及北方地里,因採古來中華、北狄樞紐相關者,條列而推言之。後附《北轅錄》一卷,宋周燀撰記。敷文閣待制張子政使金賀生辰事,燀疑為從行者。兩書本不相附,裝訂時,以類合為一冊,並從錢遵王本傳錄。

地理類·《東南防守利便》三卷舊鈔本

1
呂祉撰。祉字安老,建陽人。宣和初進士,仕至兵部尚書督府參謀軍事,以酈瓊叛死難。事跡詳《宋史》。其知建康府時,與通判吳若安、撫使陳充共作此書。卷首有《進書狀》,大意謂:立國東南,當聯絡淮甸、荊蜀之勢,臨安僻在海濱,若移蹕江上,可系南北離散之心也。舊為金竹山房藏本。
2
○右邊防

地理類·廬山記》三卷附廬山紀略一卷鈔本

1
陳舜俞撰。首卷,總敘山篇;第二卷,敘山北篇;第三卷,敘山南篇。陳氏《書錄》作五卷,此闕其二矣。《自序》云,錄唐以前碑記,今無之。直齋曰,劉凝之、李公擇皆有序,今亦佚去矣。《廬山紀略》乃釋惠遠所作,出後人附錄,非原本也。

地理類·《赤松山志》一卷鈔本

1
宋道士倪守約撰並序。山在婺郡,即金華山。是志作於咸淳間,述神仙、真人靈異,並錄宋時制誥以矜光寵道流之筆,語涉凡鄙。

地理類·《茅山志》十五卷元刊本

1
題:「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前有泰定甲子集賢大學士光祿大夫西秦趙世延序,泰定丁卯特進上卿元教大宗師吳全節序,天歷元年大彬自序。後有延佑桼年前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俯序。序後有「金華道士錢唐西湖隱真庵開山何道堅施梓」一行。是書複有永樂間姚少師刻本,胡氏儼序,謂原本為名曲外史張雨所書,至為精潔。即此本也。

地理類·《仙都志》二卷舊鈔本

1
元道士陳性定撰。此仙都山在括蒼縣,即縉雲山,道家謂「洞天第二十九」。蜀亦有仙都山,道經謂「第四十二福地」,則在豐都縣境。此書凡分六門:曰《山川》,曰《祠宇》,曰《神仙》,曰《高士》,曰《草木》,曰《碑碣題詠》。作於至正中。有無名氏序。

地理類·《天台山志》一卷鈔本

1
不著撰人姓氏。卷末有「前至元間,桐柏道士王中立遭遇世祖皇帝,宣授仁靖純素真人」云云,則為元人所作,殆順帝時也。
2
○右山川

地理類·《洛陽伽藍記》五卷明刊本

1
題:「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有自序,此如隱堂刻本,較綠君亭本為佳。舊為吳頊儒丈藏書。內第一卷、第二卷並有缺葉,以顧澗薲校本鈔補。卷首有「吳卓信印」、「頊儒」二朱記。

地理類·長安志》二十卷附圖說三卷舊鈔本

1
題:「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修國史特贈尚書禮部侍郎常山侯宋敏求撰。」後附《圖說》三卷,元東明李好文撰。陳伯玉謂,漢、唐舊都遺事,此書最詳。此吳伊仲鈔汪退穀藏本,複以竹垞本校過。《四庫》所收本,缺趙彥若序,此本有之。嘉靖本多闕筆空白,此本皆不闕,原出宋本也。有黃虞稷跋曰:「是本舊為陶爾成所藏,今時朝爽閣中。爾成嗜書,所藏多叢雜,當以此書為第一。庚寅菊月之廿三日。」又有汪士鋐跋曰:「此書人間久已絕少,丁亥歲,奉命纂修《方輿路程》,因於織造曹銀台處借鈔得之,真可寶愛。閱者無忽視之也。壬寅九月十三日。秋泉居士記。」又吳翌鳳手跋曰:「乾隆戊戌春日,假得朱文游所藏汪退穀本,其中誤闕尚多。冬至後四日,督率門徒寫完。」又跋云:「壬寅三月,借海寧吳君葵季所藏竹垞鈔本,校對一過,改正數百字。聞海鹽張氏有宋刻本,當讬吾友文魚借校也。時癸卯十二月二十日。」又跋曰:「丙午夏日,從畢氏新刻本對校,畢本訛闕尚多,非善本也。」

地理類·雍錄》十卷明刊本

1
程大昌撰。明西安郡守汝南李經序而刊置郡齋,又有康海序,校之者,錫山安國也。安氏所刻諸書,校讎皆善。
2
○右古跡

地理類·《北戶錄》三卷舊鈔本

1
題:「萬年縣尉段公路纂,登仕郎前京兆府參軍崔龜圖注。」有陸希聲《序》。公路是書,作於廣州,皆紀其地物產。案:《史記秦紀》「南盡北戶」,顏師古注:「《漢書》,日南郡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書名「北戶」,以此。別本題名中,脫去「崔」字,遂致誤仞公路同族。此本目錄後有「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是從宋本傳錄者。

地理類·桂林風土記》一卷鈔本

1
題:「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使持節融州諸軍事守融州刺史御史大夫莫休符撰並序。」此郡人張青芝鈔本。卷末並錄無名氏題記云,「洪武壬戌三月,傳錢唐宜齋沈勖義產忠父藏本」。又有萬歷丁酉秋日拙修子跋云,「此記為長溪沈氏藏本,項庭堅舅假出示餘,因得錄之。奈訛字太多,當校正重寫」云云,即竹垞老人所見本也。中有唐人佚篇,今《全唐詩》皆據以錄入矣。其《自序》曰:「前賢撰述,有事必書,故有《三國志》、《荊楚歲時記》、《湘中記》、《奉天記》,惟桂林事跡,闕然無聞。休符因退居,粗錄見聞,曰《桂林風土記》,聊以為敘。時唐光化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序。」是書舊藏士禮居,有黃蕘圃跋云:「餘此書系郡先輩張青芝先生手鈔,卷端鈐『張位』小印,即其姓名也。」蕘翁複借得竹垞校秀野草堂本及吳枚庵所鈔江藩本重校之,並錄竹垞跋曰:「《桂林風土記》,唐光化二年融州刺史莫休符撰。《新唐書藝文志》作三卷,今祇存一卷,閩謝在杭小草齋所錄。舊藏徐惟起家。卷尾稱獲諸錢唐沈氏,是洪武十五年鈔傳,雖非足本,中載張固、盧順之、張叢、元晦、路單、韋瓘、歐陽𣋪、李渤詩,採唐音者均未著於錄,洽聞之君子,亟當發其幽光者也。康熙戊子閏月竹垞八十翁識。」

地理類·幽蘭居士東京夢華錄》十卷舊鈔本

1
宋孟元老撰並序。又趙師俠序。邑人孫竹鄉藏本。據淳熙丁未刻本校。卷首有「孫淇」朱記。別藏明刊本一冊,卷末有題字一行雲「弘治甲子重新刊行。」

地理類·六朝事跡編類》二卷舊鈔本

1
張敦頤編並序。又韓仲通序。邑人馮彥淵家藏舊本,其子武假得宋本上卷校過。宋板注俱雙行細書,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武有手跋,見張氏《藏書志》。卷首有「馮氏藏本」朱記。

地理類·會稽三賦》三卷宋刊本

1
王十朋撰。其《會稽風俗賦》,題「剡溪周世則注,郡人史鑄增注」。有序。其《民事堂》、《蓬萊閣》二賦,題「愚齋處士注」,即鑄也。案:此《三賦》不載忠文《集》中,乃官越簽幕時作,即廷試第一之年冬月也。卷首有「嚴充私章」朱記。

地理類·會稽三賦》一卷明刊本

1
是書為明渭南南逢吉注。前列《紹興府圖》並《說》,後有明人跋云:「崇禎丁丑閏四月收自吳閶,舟過婁東,止旅舍閱此。稽舟五百,以備兵使者對簿也。子牧識。「別藏《補注》三卷,明上虞尹壇所撰,以補逢吉之未備。前有朱啟元《序》,亦明時刊本也。

地理類·中吳紀聞》六卷明刊本

1
題:「昆山龔明之。」前有弘治七年慈溪楊子器序,後有至正二十五年武寧《盧熊》舊跋。自毛斧季於葉九來借得菉竹堂藏本,從盧公武本錄傳者,改正一百三十餘處,多《翟超》一則,遂為此書善本。此本所校正者,乃蔣篁亭借義門校本錄傳,即葉氏本也。卷首有「滋蘭堂藏書」朱記。

地理類·《都城紀勝》一卷舊鈔本

1
題:「灌圃耐得翁撰。」不著姓氏。案:自序作於端平乙未宋理宗十二年也。所記皆閭閻雜事。

地理類·《莆陽比事》七卷舊鈔本

1
宋李俊甫撰。有陳讜、林瑑序。是書見《宋史藝文志》。曩時諸家書目不載。近阮氏《經進書目》、張氏《藏書志》皆著錄矣。舊為陳子准氏藏本。卷首有「稽瑞樓」朱記。

地理類·吳中舊事》一卷舊鈔本

1
陸友仁撰並序。書中述,紹興間得東漢《高彪碑》,彪為外黃令,與《後漢書》彪《傳》遷內黃令異;又謂,張籍吳郡人,與《唐書》本傳作烏江人異,亦有資考証也。世有刊本,脫訛不少,此為隆慶間顧德育鈔本,有跋云:「余嘗見陸友仁書《吳中舊事》一卷於衡山先生幾上。後數年,過蒼雪館,見已裝帙,且用松雪翁印印之。遂假歸亦錄一冊,仍系徐顯克昭所著《友仁小傳》於後,以見非松雪翁筆也。隆慶改元丁卯四月,安雅生顧德育記。時年六十有五。」

地理類·《平江記事》一卷元刊本

1
題:「建德總管郡人高德基。」無序跋。書作於至正中,所紀佚聞雜事,足資郡邑志採擇,亦陸輔之《吳中舊事》之類。舊為寶山毛生甫所藏,有李申耆跋云:「是書寥寥四十餘則,而疏証方志,頗見明通,隨舉軼聞,亦間有足裨《元史》之漏者,尚是元刊元印,楮墨精好可愛。生甫以賤估獲之廢書肆,裝以示予,喜而識之。道光十有七年在揚州都轉署。」
2
○右雜記

地理類·《游城南記》一卷鈔本

1
宋張禮撰並自注。各條下有續注,不詳何人。注中所引有《長安志》而無韋氏《四京記》,豈其時已佚耶?

地理類·游志續編》一卷鈔本

1
元陶宗儀編。宋陳仁玉嘗有《游志》一編,九成擬續之,首錄其序目,繼列已所採前人游覽之文。五百年來編殘簡斷,有藉是本以傳者。舊出錢叔寶鈔本。

地理類·長春真人西游記》二卷舊鈔本

1
題:「真常子李志常述。」專記其師邱處機事跡。曰「游記」,實括其一生也。有孫錫序。處機,字通密,號長春真人。元太祖召居天長觀,禮遇優渥,著有《蟠溪集》六卷。記中多述神異,乃道家之常,其隨地題句,亦多清夐之作。
2
○右游記

地理類·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校宋本

1
題:「奉議郎充奉使高麗國信所提轄人船禮物賜緋魚袋臣徐兢撰並序。」又從子蕆後跋。附張孝伯撰《行狀》。此書有乾道三年刻本,圖已不存。明季海鹽鄭休仲重刻,脫文至數千字,又有錯簡處。近鮑氏所刻,雖勝鄭本,亦多脫誤。此本出舊鈔,毛斧季複以宋本校正。其第四十卷《儒學》條中,「雞林之人,引領嘆慕,至以」下舊脫一葉,是本尚全。其文曰:「一金易一篇,用為規範,則其用心可知矣。觀夫倭、辰餘國,或橫書,或左畫,或結繩為信,或鍥木為志,各不同制。而麗人乃摹寫隸法,取正中華,至於貨泉之文,符印之刻,舉不敢妄有增損字體者,是宜文物之美,侔於上國焉。炎宋肇興,文化遠被,稽首叩關,請為藩臣。其使者每至,來朝觀國之光,歆艷晏粲,歸而相語,人益加勉。淳化二年,廷試天下士,彼亦賓貢其人,來獻文藝。太宗皇帝嘉之,用擢其數內王彬、崔罕等進士及第;授將仕郎,守秘書省校書郎,津遣還國。時國王治上表致謝,詞甚感戢。神宗皇帝憫俗學之弊,命訓釋三經,以發天下蔽蒙,特詔賜其書本,俾之獲見大道之純全。主上丕承先志,推廣舍法,又賜其來學子弟金端等科名以歸。於是靡然……」以下闕。宋本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書中涉宋帝及詔賜字皆提行。每卷有「虞山毛扆手校」朱記。
2
○右外紀
URN: ctp:ws25260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