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View] [Edit] [History]

1
卷七十六 志第四十三
2
○食貨九
3
△官俸
4
世祖中統元年,始給內外官吏俸鈔。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諸路州縣官史俸。
5
至元二年,定官俸當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過二日、罷任過五日並給當月俸鈔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俸。是年,又分上中下縣為三等。七年,增按察司經曆以下俸,定轉運司官吏及渚匠官俸。八年,以阿合馬言,減百官俸。九年,定告假停俸期限例。十七年,定奪俸祿,凡內外官吏皆住支。十八年,更命公事畢而無罪者給之,公事未畢而有罪者奪之。二十二年,重定百官俸,始於各品分上中下三例,視職事為差,事大者依上例,事小者依中例。二十三年,詔:「近年諸物增價,俸祿不能養廉,以致僅漁百姓,公私俱困。自今內外官吏俸給,以十分為率,添支五分。」二十九年,定諸路儒學教授俸,視蒙古、醫學。
6
大德三年,增小吏俸米。六年,又是行省、宣慰司、致用院、宣撫司、茶鹽運司、鐵冶都提舉司、淘金總臂府、銀場捉舉司等官俸例。七年,加給內外官吏俸米,俸十兩以下人員依小吏例每十兩給米一斗,十兩以上至二十五兩每員給米一石,餘上之數每俸一兩給米一升,無米則驗其時值紿價,俸三定以上者不給。內外官吏,一年約支二十八萬餘石米。十一年,定官吏病百日作拐,所支俸米除全月回納還官外,支過破月俸鈔如已過初五日者,免其回納。
7
至大二年,詔隨朝衙門官史及軍官等俸鈔改給至元鈔,往支俸米,外任宣慰司軍官雜職等官,俸鈔十分中減三分,餘七分改支至元鈔,隨朝衙門、行省、宣慰司史員傳鈔減,加二餘鈔與,至元錢十兩以下,每月與俸米五斗。
8
延祐七年,定隨朝官史俸,以十分為率,給米三分。軍官差出者,許借俸,歿者借俸免征,各投下達魯花赤其俸與王官等。
9
至治二年,定職官罰俸者以中統鈔為則。
10
凡百官俸例,各品分上中下三等:
11
從一品:上六定,下五定。
12
正二品:上四定二十五兩,下四定十五兩。
13
從二品:上四定,中三定三十五兩,下三定二十五兩。
14
正三品:上三定二十五兩,中三定十五兩,下三定。
15
從三品:上三定,中二定三十五兩,下二定二十五兩。
16
正四品:上二定二十五兩,中二定十五兩,下二定。
17
從四品:上二定,中一定四十五兩。下一定四十兩。
18
正五品:上一定四十兩,下一定三十兩。
19
從五品:上一定三十兩,下一定二十兩。
20
正六品:上一定二十兩,下一定十五兩。
21
從六品:上一定十五兩,下一定十兩。
22
正七品,上一定十兩,下一定五兩。
23
從七品:上一定五兩,下一定。
24
正八品:上一定,下四十五兩。
25
從八品:上四十五兩,下四十兩。
26
正九品:上四十兩,下三十五兩。
27
從九品:三十五兩。內外官俸數:
28
太師府:
29
太師,俸一百四十貫,米十五百。
30
咨議、參軍,俸四十五貫,米四石五斗。長史,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三石。
31
太傅、太保府同。監修國史、長史同。中書省:
32
右丞相,俸一百四十貫,米十五石;左丞相同。
33
章政事,俸一百二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十二石。
34
右丞,俸一百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十二石;左丞同。
35
參知政事,傳九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九石五斗。
36
參議,體五十九貫,米六石。
37
郎中,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38
員外郎,傳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39
都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40
承發管勾,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照磨、省架閣庫管勾、回回架閣庫管勾並同。
41
檢校官,俸二十八貫,米三石五斗。
42
斷事官,內十八員。俸各八十二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八石五斗;十四員,俸各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一員,俸四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四石。
43
經歷,傳二十三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二石五斗。
44
知事,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45
客省使,件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46
副使,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47
直省舍人,傳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48
六部尚書,俸七十八貫,米八石。
49
侍郎,俸五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五石。
50
郎中,佯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51
員外郎,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52
主事,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二百五斗。
53
戶部司計,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54
工部司程,傳十八貫,米二石五斗。
55
刑部獄丞,俸十一貫,米一石。
56
司籍提領,俸十一貫二錢二釐,米五斗。
57
樞密院:
58
知院,俸一百二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一十三石五斗。
59
同知,俸一百六貫,米一十一石。
60
副樞,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九石五斗。
61
僉院,俸九十貫一錢八分六釐,米九石五斗。
62
同僉,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63
院判,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64
參議,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65
經歷,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66
都事,傳二十八貫,米二石。
67
照磨,傳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
68
斷事官,傳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69
經曆,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70
知事,傳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71
客省使,傳三十一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
72
副使,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73
右衛都指揮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74
副都指揮使,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厘,米六石。
75
僉事,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四石五斗。
76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二石。
77
知事,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78
照磨,俸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79
鎮撫,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80
行軍官千戶,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81
副千戶,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82
百戶,俸一十七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一石五斗。
83
彈壓,俸一十二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
84
知事,俸一十一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一石。
85
駑軍官千戶,傳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86
百戶,俸一十二貫六錢六分六厘,米一石。
87
彈壓,俸一十一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五斗。
88
都目,俸一十貫,米五斗。
89
屯田千戶所同駑軍官例。左衛、前衛、後衛、中衛、武衛、左阿速衛、右阿速衛、左都威衛、右都威衛、左欽察衛、右欽察衛、左衛率府、宗仁衛、西域司、唐兀司、貫赤司,並同右衛例。
90
忠翊侍衛都指揮使,一百貫。
91
副使,俸八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92
僉事,俸六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93
經歷,俸三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94
知事,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95
磨,俸二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
96
行軍官千戶,俸三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97
副千戶,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厘。
98
百戶,俸二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99
彈壓,俸一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100
知事,俸一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
101
彈壓,佳一十六貫六錢六分六厘。
102
知事,俸一十五貫三錢三分三厘。
103
駑軍官千戶,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104
百戶,俸一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105
彈壓,俸一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106
右手屯田千戶所千戶,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厘。
107
百戶,傳一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108
左手屯田千戶所同。
109
隆鎮衛、右翊蒙古侍衛。並同忠詡侍衛例。
110
御史臺:
111
御史大夫,傳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米一十二石。中丞,俸一百六貫,米一十一石。
112
侍御史,俸九十六貫三錢五分,米九石五斗。治書侍御史,俸九十貫一錢八分,米九百五斗。
113
經歷,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三石。
114
都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15
殿中,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米四石五斗。
116
知班,俸一十四貫,米一石五斗。
117
監察御史,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18
奎章閣學士院:
119
大學士,侍一百一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一十石五斗。
120
侍書學士,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
121
承制學士,俸七十八貫,米八石。
122
供奉學士,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123
參書,俸三十四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
124
典簽,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25
鑒博體士,俸四十一貫,米四百五斗。
126
授經郎,二十八貫,米三石。
127
太禧宗禋院:
128
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十二石。
129
同知,俸一百貫,米一十石。
130
副使,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九石五斗。
131
僉院,俸九十貫一錢八分,米九石。
132
同僉,傳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133
院判,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134
參議,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
135
經歷,俸三十四貰六錢六分六厘,米三石。
136
都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37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
138
斷事官,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139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140
知事,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
141
客省使,俸三十一貫三錢三分,米三石。
142
副使,俸二十二貫,米二石。宜政院:
143
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米一十二石。
144
同知,傳一百六貫,米一十一石。
145
副使,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九石五斗。
146
僉院,俸九十貫一錢八分,米九石五斗。
147
同僉,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148
院判,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149
參議,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150
經曆,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三石五斗。
151
都事,俸二十八貢,米三石。
152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
153
斷事官、客省使,並同太禧宗禋院。宜徽院同。翰林國史院:
154
承旨,俸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米一十二石。
155
學士,俸一百六貫,米一十一石。
156
侍讀學士,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九石五斗。侍講學士同。
157
直學士,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158
經歷,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159
都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60
待制,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161
修撰,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62
應奉,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163
編修,俸二十二貫,米二石。檢閱同。
164
典籍,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165
翰林院、集賢院,大學士同承旨。餘並同上例。中政院:
166
院使,俸一百一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一十石五斗。
167
同知,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八石五斗。
168
僉院,俸十七貫,米七石五斗。
169
同僉,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170
院判,俸四十三貫,米四石五斗。
171
司議,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172
長史,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73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
174
太醫院、典瑞院、將作院、太史院、儲政院並同。太常禮儀院:
175
院使,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米八石五斗。
176
同知。俸七十二貫,米七石五斗
177
僉院,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四石五斗。
178
同僉,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179
院判,俸三十七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四石。
180
經歷,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181
都事。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182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183
太祝,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奉禮、協律同。通政院:
184
院使,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
185
同知,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186
副使,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厘,米六石。
187
僉院,俸四十八貫,米四石五斗。
188
院判,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189
經歷,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190
都事,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二石五斗。
191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大宗正府:
192
也可扎魯忽赤,內一員,體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十二石;二十七員,俸八十二貫六分六分六釐,米八石;五員,件六十七頁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五斗。
193
郎中,俸三十六貫,米三石五斗。
194
都事,傳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二石五斗。
195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大司農司:
196
大司農,俸一百一十八貫六錢六分,米一十二石。
197
大司農卿,俸一百三貫,米一十一石。
198
大司農少卿,俸九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九石五斗。
199
大司農丞,傳九十貫一錢八分,米九石五斗。
200
經歷,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三石。
201
都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202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管勾同。內史府:
203
內史,俸一百四十三貫三錢三分。
204
中尉,傳一百一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205
司馬,俸八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206
咨議,俸四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207
記室,傳四十貫。
208
照磨,俸三十貫。大都留守司:
209
留守,俸一百一貫三錢三分,米一十石五斗。
210
同知,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米八石五斗。
211
副留守,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212
留判,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213
經歷,傳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厘,米三石。
214
事,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215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都護府:
216
大都護,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八石五斗。
217
同知,俸七十二貫,米七石五斗。
218
副都護,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219
經曆,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220
都事,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二百五斗。
221
照磨,俸二十貫,米二石。崇福司:
222
司使,俸八十二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八石。
223
同知,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24
副使,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225
司丞,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226
經曆,俸二十八貫,米三石。
227
都事,俸二十六貫六分六釐,米二石五斗。
228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229
給事中:俸五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五百。
230
左右侍儀、俸御,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四石五斗。武備寺:
231
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32
同判,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233
少卿,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234
寺丞,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235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236
知事,俸二十四貫,米二石。
237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太僕寺:
238
卿,侍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39
少卿,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240
寺丞,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庾,米二石。
241
事,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242
照磨,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
243
光祿、長慶、長新、長秋、承徽、長寧、尚乘、長信等寺並同。尚舍寺:
244
太監,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米四石。
245
少監,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246
監丞,俸三十一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47
知事,俸二十二貫,米二石。侍儀司:
248
侍儀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49
引進使,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米四石五斗。
250
典簿,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51
承奉班都知,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米二石五斗。
252
通事舍人,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53
侍儀舍人,俸一十七貫三錢三分,米一石五斗。拱衛司:
254
都指揮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55
副都指揮使,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六石。
256
僉事,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六釐,米四石五斗。
257
經曆,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二石。
258
知事,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內宰司:
259
內宰,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60
司丞,俸四十五貫,米四石五斗。
261
典薄,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62
照磨,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
263
詡正司同:延慶司:
264
延慶使,俸一百貫。
265
同知,俸六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266
副使,俸四十六貫錢六分六厘。
267
司丞,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268
典薄,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269
照磨,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內正司:
270
司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71
少卿,俸四十七貫,米四石五斗。
272
司丞,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五斗。
273
典簿,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二石。
274
照磨,俸二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
275
中瑞司同。京畿運司:
276
運使,俸五十六貫,米六石。
277
同知,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278
運副,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三石。
279
運判,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米二石五斗。
280
經歷,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
281
知事,俸一十四貫,米一石五斗。
282
提控案牘,俸一十四貫六錢六分,米一石。太府監:
283
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284
太監,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285
少監,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286
監丞,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287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88
知事,俸二十四貫,米二石。
289
照磨,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290
秘書、章佩、利用、中尚、度支等監並同。國子監:
291
祭酒,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292
司業,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293
監丞,俸三十貫三錢三分,米三石。
294
典簿,俸一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295
博士,俸二十六貫六錢六分,米二石五斗。太常博士、回回國子博士同。
296
助教,俸二十二貫,米二石。教授同。
297
學錄,俸一十一貫三錢三分,米五斗。
298
蒙古國子監同。經正監:
299
卿,俸七十貫,米七石五斗。
300
太監,俸五十貫,米五石。
301
少監,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
302
監丞,俸三十四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三石。
303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三厘,米二石。
304
知畫,俸二十二貫,米二石。闌遺監:
305
大監,俸四十八貫六錢六分,米四石。
306
少監,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三釐,米三石。
307
監丞,俸三十一貰三錢三分,米三石。
308
知事,俸二十二貫,米二石。
309
提控案牘,俸二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五斗。司天監:
310
提點,俸五十九貫三錢三分,米六石。
311
司天監,俸五十三貫三錢三分,米五石。
312
監丞,俸三十一貰三錢三分,米三石。
313
知事,俸二十貫六錢六分六釐,米一石五斗。
314
教授,俸一十貫六錢六分,米一石。管勾同。
315
司辰,俸八貫六錢六分,米五斗。學正、押宿並同。
316
回回司天監:少監,俸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餘同上。都水監:
317
都水卿,俸五十三貫,米六石。
318
少監,俸三十九貫三錢三分,米三石五斗。
319
監丞,俸三十貫,米三石。
320
經歷,俸二十五貫三錢三分,米二石。
321
知事,俸二十二貫,米二石。大都路:
322
達魯花赤,俸一百三十貫。總管同。
323
副達魯花赤,一百二十貫。
324
同知,八十貫。治中同。
325
判官,五十五貫。
326
推官,五十貫。
327
經歷,四十貫。
328
知事,三十貫。
329
提控案牘,二十五貫。照磨同。並中統鈔。行省:
330
左丞相,俸二百貫。
331
平章政事,一百六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右丞、左丞同。
332
參知政事,一百三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333
郎中,四十六貫六錢六分六厘。
334
員外郎,三十貫。
335
都事,二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檢校同。
336
管勾,二十三貫三錢三分三釐。
337
理問所理問,俸四十六貫六錢六分六釐。
338
副理問,俸三十貫。
339
知事,俸一十六貫六分六釐。提控案牘同。宜慰司:
340
腹裏宣慰使,俸中統鈔五百八十貫三錢三分。
341
同知,五百貫。
342
副使,四百一十六貫六錢六分。
343
經歷,四百貫。
344
都事,一百八十三貫三錢三分。
345
照磨,一百五十貫。
346
行省宣慰使,俸至元鈔八十七貫五錢。
347
同知,四十九貫。
348
副使,四十二貫。
349
經歷,二十八貫。
350
都事,二十四貫。
351
照磨,一十七貫五錢。廉訪司:
352
廉訪使,俸中統鈔八十貫。
353
副使,四十五貫。
354
僉事,三十貫。
355
經曆,二十貫。
356
知事,一十五貫。
357
照磨,一十二貫。鹽運司:
358
腹裏運使,俸一百二十貫。
359
同知,五十貫。
360
副使,三十五貫。
361
判官,三十貫。
362
經曆,二十貫。
363
知事,一十五貫。
364
照磨,一十三貫。
365
行省運使,八十貫。
366
同知,五十貫。
367
運副,四十貫。
368
判官,三十貫。
369
經曆,二十五貫。
370
知事,一十七貫。
371
提控案牘,一十五貫。上路:
372
達魯花赤,俸八十貫。總管同。
373
同知,四十貫。
374
治中,三十貫。
375
判官,二十貫。
376
推官,十九貫。
377
經歷,一十七貫。
378
知事,一十二貫。
379
提控案牘,一十貫。下路:
380
達魯花赤,俸七十貫。總管同。
381
同知,三十五貫。
382
判官,二十貫。
383
推官,一十九貫。
384
經歷,一十七貫。
385
知事,一十二貫。
386
提控牘,一十貫。
387
散府:
388
達魯花赤。俸六十貫。知府同。
389
同知,三十貫。
390
判官,一十八貫,推官同。
391
知事,一十二貫。
392
提控案牘,一十貫。上州:
393
達魯花赤,俸五十貫。州尹同。
394
同知,二十五貫。
395
判官,一十八貫。
396
知事,一十二貫。
397
提控案牘,一十貫。中州:
398
達魯花赤,俸四十貫。知州同。
399
同知,二十貫。
400
判官,一十五貫。
401
提控案牘,一十貫。
402
都目,八貫。下州:
403
達魯花赤,俸三十貫。知州同。
404
同知,一十八貫。
405
判官,一十三貫。
406
吏目,四十貫。上縣:
407
達魯花赤,俸二十貫。縣尹同。
408
縣丞,一十五貫。
409
主簿,一十三貫。
410
縣尉,一十二貫。
411
典史,三十五貫。
412
巡檢,一十貫。中縣:
413
達魯花赤,俸一十八貫。縣尹同。
414
主簿,一十三貫。
415
尉,一十二貫。
416
典史,三十五貫。下縣:
417
達魯花赤,俸一十七貫。縣尹同。
418
主簿,一十二貫。
419
典史,三十五貫。
420
舊志所遺者補於左方:
421
管軍府所:上萬戶府:達魯花赤,鈔八十兩。中統鈔一兩與一貫同。萬戶同。
422
副萬戶,七十兩。
423
鎮撫,四十兩。
424
經歷,十七兩。知事,十二兩。中萬戶府:
425
達魯花赤,鈔七十兩。萬戶同。
426
副萬戶,六十兩。
427
鎮撫,三十兩。
428
經歷,十七兩。
429
知事,十二兩。下萬戶府:
430
達魯花赤,鈔六十兩。萬戶同。
431
副萬戶,五十兩。
432
鎮撫,二十兩。
433
經歷,十七兩。
434
知事,十二兩。上千戶所:
435
達魯花赤,鈔五十兩。千戶同。
436
副千戶,四十兩。
437
彈壓,十三兩。中千戶所:
438
達魯花赤,鈔四十兩。千戶同。
439
副千戶,三十兩。
440
彈壓,十二兩。
441
下千戶所:同中千戶。百戶所:
442
百戶,鈔十七兩。
443
彈壓,十二兩。
444
諸色衙門:
445
鹽課提舉司:正提舉,鈔六十兩。同提舉,三十兩。副提舉,十八兩。知事,二十兩。
446
宜撫司:達魯花赤,鈔二錠。宣撫使司同。同知。六十兩。經歷,二十兩。
447
宣撫司:達魯花赤,鈔二定。安撫使同。僉事,一定。經歷,二十兩。
448
各場管勾:正管勾。鈔十二兩。同,十兩。副,八兩。
449
蒙古提舉司:提舉,鈔一定。同提舉,三十五兩。
450
人匠提舉司:提舉,十八兩。副同。都目,八兩。
451
符巡院:達魯花赤,二十兩。大使同。院副,十七兩。警判,十三兩。
452
蒙古教授:路,十二兩。府,十一兩。州,十兩。
453
儒學教授:路,十二兩。府,十一兩,上州同。中州,十兩。
454
醫學教授:路十二兩。江南路分,十一兩。府,十一兩。州,十兩。
455
脫脫禾孫:正五十兩。副,四十兩。
456
各路院務司:提領,十八兩。都監,十兩。大使,上路十五兩,下路十三兩。副使,上路十二兩,下路十兩。平準行用庫:提領三十五兩,大便二十一兩,副使十五兩。
457
大軍庫:提領二十兩,大使十二兩,副使十兩。軍器庫:提領二十兩,大使十二兩,副使十兩。司獄:路十二兩,散府十兩。巡檢司官,鈔十兩。
458
凡諸署、諸局、諸庫等官,俸數多寡,皆依品級為則,志所不載者可以類推。至元三年定隨路府州縣官員職田:
459
上路,達魯花赤,一十六頃;總管同。同知,八頃。治中,六頃。府判,五頃。
460
下路,達魯花赤,一十四頃;總管同。同知,七頃。府判,五頃。
461
散府,達魯花赤,一十頃;知府同。同知,六頃。府判,四頃。
462
上州:達魯花赤,一十頃;州尹同。同知,五頃。州判,四頃。
463
中州:達魯花赤,八頃;知州同。同知,四頃。州判,三頃。
464
下州:達魯花赤,六頃;知州同。州判,三頃。
465
警巡院:達魯花赤,五頃。
466
警使司:警副,四頃。警判。三頃。
467
錄事司:達魯花赤,三頃;錄事同。錄判,二頃。
468
縣達魯花赤,四頃;縣尹同。縣丞,三頃。主簿,二頃;縣尉、主簿兼尉並同。經歷,四頃。
469
十四年,定按察司職田:各道按察使,一十六頃。副使,八頃。僉事,六頃。
470
二十一年,定江南行省及諸司職田,比腹裏減半:
471
上路,達魯花赤八頃,總管同;同知四頃;治中三頃;府判二頃五十畝。
472
下路:達魯花赤七頃,總管同;同知三頃五十畝;府判二頃五十畝;經歷二頃;知事一頃,提控案牘同。
473
散府:達魯花赤六頃,知府同;同知三頃;府判二頃;提控案讀一頃。
474
上州:達魯花赤五頃,知州同;同知二頃,州判同;提控案牘一頃。
475
中州:達魯花赤四頃,知州同,同知二頃;州判一頃五十畝;都目五十畝。下州:達魯花赤三頃,知州同;同知二頃;州判一頃五十畝。
476
上縣:達魯花赤二頃,縣尹同;縣丞一頃五十畝;主簿一頃,縣尉同。
477
中縣:同上。無縣丞。
478
下縣:達魯花赤一頃五十畝,縣尹同;主簿兼尉一頃。
479
錄事司:達魯花赤一頃五十畝,錄事同;錄判一頃。司獄一頃,巡檢同。
480
按察使八頃,副使四頃,僉事三頃,經歷二頃。知事一頃。
481
運司官:運使八頃;同知四頃;運副三頃,運判同。經歷二頃;知事二頃,捉控案牘同。
482
鹽司官:鹽使二頃;鹽到二頃;鹽判一頃,各場正同;管勾各一頃。
483
至大二年,中書省臣奏:「外任有職田官員,三品請紿祿米一百石,四品六十石,五品五十石,六品四十五石,七品四十石。將職田改收入官。」從之。皇慶二年,詔外任職官公田俸鈔,並依舊制。延祐三年,外官無職明者,量紿糶米。
URN: ctp:ws26576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