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十

《卷五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唐㑹要卷五十
3
宋 王溥 撰
4
尊崇道教。
5
武徳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鬛,儀容甚偉,曰:「為吾語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嵗」。髙祖異之,乃立廟於其地。乾封元年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為太上𤣥元皇帝,至永昌元年却稱老君,至神龍元年二月四日,依舊號太上𤣥元皇帝,至天寳二年正月十五日,加號太上𤣥元皇帝為大聖祖𤣥元皇帝,八載六月十五日加號為大聖祖大道𤣥元皇帝,十三年二月七日,加號大聖髙上大道金闕𤣥元皇帝。
6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澣奏:「伏以至道沖虗,生人宗仰,未免鞭撻,孰瞻儀型?其道士僧尼女冠等有犯,望准道格處分,所由州縣官不得擅行決罰,如有違越,請依法科罪,仍書中下考𠡠。㫖宜依。五月,上夢𤣥元告休期,因令冩貌,分送天下。天寳元年正月七日,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言,𤣥元皇帝降於丹鳯門之通衢,告賜靈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故闗尹喜䑓而得之,於是置𤣥元皇帝廟,扵大寜坊西南角東都,置扵積善坊、臨淄舊邸,廟初成,命工人扵大白山砥石為𤣥元皇帝聖容,又採白石為𤣥宗聖容侍立扵𤣥元皇帝之右衣,以王者袞冕之服,又于像東設立白石,為李林甫、陳希烈之狀,甫犯事,又改刻石為楊國忠代焉。至徳中,克復上都,盡毀瘞之。其年二月二十日,勑曰:「古今人表𤣥元皇帝升入上聖。自今已後,每有薦新,先獻𤣥元廟。其縁告享所奏樂,宜令所司詳定奏聞,并差宗正寺官一員及差戶灑掃。兩京崇𤣥學各置博士、助教一員,學生一百人,資䕃正同國子學例,每祠享,所齋郎便以學生充補」。其年五月,宰臣奏:「兩京及諸郡崇𤣥學生等,准開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制前件舉人合習道徳,南華通𤣥,沖虗四經。又准天寳元年二月二十九日制,改庚桑子為洞𤣥真經,准請條補崇𤣥學生,亦合習讀,其洞靈真經,人間少本。臣近令諸觀寺尋訪道士,全無習者。夲既未廣,業實難成,并通𤣥沖虗二經亦恐文字不定。𤣥教方闕學者,宜精其洞靈等三經,望付所司,各冩千卷,較定訖,付諸道採訪使頒行其首。舉司及兩京崇𤣥學生,亦望各付一夲令。今各崇𤣥學人,望且准開元二十九年正月詔條考試,其洞靈真經等,請業成後准試」。從之。
7
六月,勅:「大道先於兩儀天地,生扵萬物,是以賢哲之後,咸竭其誠,今後應縁國家制命表䟽簿書及所試制策文章一事已上,語指道教之事,及天地乾坤之字者,並一切平闕,宜宣示中外」。
8
九月二十五日,勅西京𤣥元廟改為太上𤣥元皇帝宮,天下准此。至二年三月十二日制,聖祖所理,夲在諸天,將欲降靈,固宜取象。況惟帝號,豈可名言!其在京𤣥元宮,宜改為太清宮,柬都改為太㣲宮,天下諸郡改為紫極宮」。
9
二年二月,勅兩京、𤣥元宮及道院等,宜委崇𤣥館大學士都檢校,務在精修,勿令喧雜,仍不更𨽻宗正。其道士等名籍,任依常式。
10
三月十一日勅:古之制禮,祭用質明,義無取於尚幽,情實縁於既沒。我聖祖澹然常在,為道之宗,既殊有盡之期,須展事生之理。自今已後,每聖祖宫有詔,宜改用卯時以前行禮」。
11
四載四月十七日勅:比太清宮行事官皆具冕服及奏樂,未易舊名,并告獻之時,仍陳策祝,既非事生之禮,皆從降神之儀,且真俗殊倫,幽明異𢾗,理有非便,亦在從宜。自今已後,每太清宮行禮官,宜改用朝服,兼停祝版,改為清詞於紙上。其告獻辭及新奏樂章,朕當別自修撰,仍令所司具議儀注奏聞。
12
十三載正月十二日,令有司每至春日則修薦獻上香之禮,仍永為常式。
13
上元二年正月,置漆園監官生員。興元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詔以太常卿亞上香,光祿卿終上香,改三禮拜為再拜。
14
貞元元年正月二日勅,薦享太清宮亞獻,太常卿充終獻,光祿卿充,仍永為常式。
15
元和九年二月,內出道教神仙圖像,經法九舉,以賜興唐觀。
16
長慶二年五月,勅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及度人,經灼然精●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經情,愿以《黃庭經代之者,亦聴宣令。所司具令立文狀條目,限降誕月內投名請試。今年十月內試畢寳,厯元年,上有事於南郊,將謁太清宮,長安縣主簿鄭翦,時主役於御院,忽於縣之西隅見一白衣老人云:此下有井,正道真皇帝過路,汝速識之,不然,罪在不測。翦惶懼,領役人修之,其處已陷𢾗尺,命發之,則古井存焉,驚顧之際,已失老人所在,始悟神告,黙不敢告,輾轉傳布功徳,使䕶軍中尉劉𢎞規以事上聞,上既至宫朝,賀畢赴南郊於宮門駐馬,宰臣及供奉官扵馬前蹈舞稱賀,遂命翰林學士、兵部侍郎韋處厚撰記,令起居郎桞公權書石於井之上,以表神異焉,其名曰聖瑞感應記,乃賜翦緋魚袋。
17
「㑹昌元年二月十五日,勅𤣥元皇帝降誕日:近覧天寳二年勅:我聖祖澹然常在,為道之宗,既殊有盡之期,須展事生之禮。今太清宮薦告,皆用朝謁之儀,即降誕昌辰,理難停廢,宜改為降神聖節,休假百官,庶表貽謀之慶,以申嚴敬之誠」。
18
其年六月,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內,於三殿造九天塲,便令上食供食,駕幸三殿,九天壇道塲受籙,其月,右拾遺王哲進狀,請度進士、明經為道士,不從。其月,右補闕劉彦謀,又上䟽求仙事,貶河南府士曹叅軍。二年十一月,以道士趙歸真為歸道門兩街都教授博士。時武宗志學,神仙歸真,乘間排毀釋氏,言非中國之教,宜盡去之,帝然之,乃澄汰天下僧尼。五年九月,勅取東都𢎞聖寺改脩太㣲宮,其年十月,𠡠傳度道門法籙歸衡嶽道士,劉𤣥靜可加銀青光祿大夫、崇𤣥館學士,仍賜號廣成先生。
19
其年十一月,東都留守奏:「太㣲宮畢𤣥元館真容,即欲移就𤣥宗玉像,便合從遷。伏以聖祖尊崇,嚴奉須備,移動之日,宜擇良辰。伏乞天恩降勅有司,擇日奉勅,宜令所司擇日聞奏」。
20
六年十月,中書門下奏:「東都新置太㣲宮初成,𤣥元皇帝玉聖容、𤣥宗、肅宗玉真容,今已就位,望差右散騎常侍裴泰章充使薦獻」。從之。
21
其年九月,衡嶽道士賜紫劉𤣥靜奏:「皇帝十月十五日授《三洞法籙》,請禁斷屠釣,百司不決死刑,伏請宣下勑㫖」。從之。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禁斷。
22
大中元年二月,道門威儀劉𤣥靜賜諡通𤣥先生觀。
23
京龍興觀。 在崇教坊。貞觀五年,太子承乾有疾,勑道士秦英祈禱得愈,遂立為西華觀。垂拱三年,改為金䑓觀。神龍元年,又改為中興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復改為龍興觀。
24
昊天觀。 在全一坊地,貞觀初為髙宗宅,顯慶元年三月二十四日,為太宗追褔,遂立為觀,以「昊天」為名額,髙宗題。
25
東明觀 在普寜坊。顯慶元年,孝敬升儲後所,立𢎞道觀。 在畫一坊,地夲脩仁坊。舊有隋國子學及右屯衞大將軍。麥鐡道宅。顯慶二年,盡併一坊為雍王。第王升儲後,永隆元年八月立為觀。
26
崇褔觀 在頒政坊夲楊士逺宅。咸亨元年九月二十三日,皇后為母度太平公主為女冠,因置觀。初名太清宮。垂拱三年,改為魏國觀。載初元年,改為崇福觀太平觀。 在大業坊,夲徐王元禮宅太平公主出家。初以頒政觀坊宅為太平觀,尋移於此,公主居之。時頒政坊觀,改為太清觀。
27
光天觀。 在務夲坊夲司空房𤣥齡宅,景龍二年閏九月十三日,韋庶人立為觀,名翊聖觀。景雲二年,改為景雲女冠觀,天寳八年改為龍興道士觀,至徳三載改為光天觀。
28
景雲觀。 在脩業坊,景龍二年,韋庶人立為翊聖觀。景雲元年,改名景雲觀。景龍三年四月,大理少卿盧懐慎上疏曰:「伏准去年閏九月十三日勑,宜扵兩京及荊、揚、益、蒲等州,各置景龍、翊聖等觀,圖樣內出,候農隙起作者,近聞所在,已有起作,率計一觀,將𢾗萬功,併而言之為役,凡㡬日計,未見其損,嵗終或受其弊,謹㨿元勑重人,遵道式稽老氏無為者,飬神亦何在其速就哉?又《月令云:日短至可以伐木。今孟夏而採斫林藪,夭害昆蟲,既違順時之宜,且非好生之義。夫脩建塔廟,不在朝夕,務兹稼穡,如救水火,安可急其所閒,有妨農要?伏望天恩重申前勑,使移此功力,咸勤播殖,待及有秋,式遵揆日。又諸州申請,欲用當處官錢,既違成規,亦不可允景龍觀」。 在崇仁坊夲申國公髙士亷,宅西北方金吾衛,神龍元年,併為長寜公主宅,韋庶人敗後,遂立為觀,仍以中宗年號為名。
29
福唐觀。 在崇業坊夲新都公主宅。景雲元年,公主子武仙官出家為道,士立為觀。
30
金仙觀》 在輔興坊,景雲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睿宗為第八女西寜公主入道置,至至徳元年四月十四日,為公主改封金仙所造觀,便以金仙為名玉真觀。 在輔興坊,與金仙觀相對,夲工部尚書竇誕宅,武后時為崇先府,景雲元年十二月七日,為第九女昌隆公主,立為觀。二年四月十日,公主改封玉真所造觀,便以玉真為名,諌議大夫甯悌原曰:「臣觀老尚虗,無釋崇寂㓕義,極幽𤣥之㫖,思逰通方之外,故入道流者,則虛室生白,靜慮𤣥門,該釋教者,則春池得寳,澄心凈域,然後法貫羣有,道垂兼濟,過此以往,莫非邪教,其鬻販先覺,說飾浮言,以複殿為經坊,用層䑓為道法,皆無功於𤣥慮,誠有害於生人,梁武靡報於前,先朝殷鑒非逺,咸耳目所接,黎元憤咎,伏以公主入道,京城置觀,雖昭報之,誠有功扵天㫖,而社稷之計,難踰於安人,若使廣事脩營,假飾圖像,盡宇內之功力,傾萬國之資儲,為邀褔,則靡効於先朝,樹怨則取謗於天下。又自隋室以降,寺觀尤多,禪定東明之域,足受緇黃之衆,更為建立,罕見其宜,後失請收,前弊未逺」。上覽善之。 陛下為公主造觀,將樹功徳,以祈福祐,季夏之月,興土功,犯時忌,欲益反損,何功徳之有焉?況兩觀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逼廹,令其轉移,扶老㩦㓜,投竄無所,剔椽發瓦,吁嗟道路,乖人事,違天時,起無用之作,崇不急之務,羣心揺揺,衆口籍籍,陛下為人父母,何以安之?臣愚必以為不可,伏願俯順人心,仰稽天意,降徳音,下明勑,速罷力役,收之桑榆,則天下幸甚!」
31
吏部員外郎崔蒞上奏曰:「伏承陛下縁兩公主造觀,可為尊徳敬道矣,割慈忍愛上為七聖崇褔,下為萬邦作因,豈不願神力潛資,靈功宻祐,社稷永固,宗廟長崇者乎?無至功奪其成,凶與其敗,寜邦致亂,脩福招殃。何則?季夏事殷,時多禁忌,斬木發土,移石開山,非直苦人,必是傷物,欲益反損,求安乃危,臣知其否,未見其可,然則救犯不暇,何福助之有焉?且季夏者,土徳正王之月,炎陽方暑之月,草木茂盛之月,昆蟲繁育之月,天地鬱蒸之月,黍稷鋤耨之月,夫土徳正王之月,不可發洩,地氣恐犯時禁,則必有天殃,有天殃,則人心不附,禍亂作矣!炎陽方暑之月,不可興動,版築,恐致霖潦,則必無成功,無成功則人力不存,怨望結矣,草木茂盛之月,不可以斬伐,山林,恐非堅實,則速蠧敗,速蠧敗,則人勞不衷,奬勸阻矣,昆蟲繁育之月,不可以穿鑿原隰,恐乖惻,隠乖惻隠,則必生災,變生灾變則人業不安,逃亡衆矣!天地鬱蒸之月,不可以徭役,丁夫恐為痁癘,則必多夭枉,多夭枉則人情不樂,風俗離矣,黍稷鋤耨之月,不可以妨奪農桑,恐傷禾稼,則必闕嵗,計闕嵗計,則食用不足,盜賊聚矣。行此六者,謂之六殃,書曰:徳惟善政,政在飬人,傳曰: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又曰:凡土功龍見而興。務成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裁,日至而畢,此言功作從時者,所以順於天地也。詩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此言宫室合時也。禮曰:季夏之月,樹木方盛,無有斬伐無揺,飬氣,不可以興土功,妨農事,則有天殃。違此四者,謂之四犯。陛下營兩觀而降六殃,損萬人而招四犯,欲將致理,不亦難乎?臣望順時從人,休功罷役,候定中以建事占,水正而脩裁,仰順天地,鬼神降福。臣聞漢明帝永平三年夏,大旱,是時大起室室,尚書僕射鍾離意免冠,上疏曰: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政不節耶?使人疾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苞苴行耶?䜛夫昌耶?竊見此宮大作,人失農時,此所謂宮室營也,自古非苦宮室小狭,直患人不安寜,上感天心,請罷勞役,帝善而從之,諸作減省,即日㴻雨。今者雖非宮室起功,終是觀寺興造,伏望俯從,臣請待冬初,庶得伐木,各宜役功,無犯矣,必以天文應神理須然,用厭機祥,事資興建,與其積怨傷國,孰若施恩飬人?往者宋景一言,熒惑猶能退舍,但令陛下從諌凶咎,定不為灾。
32
中書舍人裴漼上疏曰:「臣按禮記春夏月令曰:無聚大衆,無起大役,不可興土功,恐妨農事。若號令乖戾,役使不時,則人加疾疫之危,國有水旱之變,此五行之必應也。今自春將夏,時雨愆期,下人憂心,莫知所出,陛下雖降哀矜之㫖,兩都仍有寺觀之作,時旱之應,實此之由,且春令告期,東作方始,正是丁壯就功之日,而土木方興,臣恐所妨尤多,所益甚少,耕夫蠶妾,飢寒之源,故《春秋莊公三十年冬不雨,五行傳以為嵗三築臺,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五行傳以為不時作南門,勞人興役,伏望陛下䧏明詔,發徳音,順天時,副人望兩京公私營造及諸司市木,並請且停,則蒼生幸甚。
33
右補闕辛替否上疏曰:「臣往見明詔,自今已後,一依貞觀故事,且貞觀之時,豈有今日之造寺營觀,加僧尼道士,益無用之勞,行不急之務而亂政者也?臣聞出家脩道,不參人事,專其身心,以虗淡為高,以無為為妙,依兩卷老子,視一軀天尊,無欲無營,不損不害,何必璇䑓玉榭,寳像珍龕,使人困窮然後為道哉?伏願陛下以兩觀之財,為公主施貧乏、填府庫,則公主之福徳無窮矣!不然,臣恐下人怨望,不減於前朝矣!
34
太極元年二月十七日,制為金仙玉真,出家造觀,報先慈也,外議不識朕意,書奏頻煩,將謂公主所致,其造兩觀,宜停其觀,使充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令竇懐貞檢校所有財物瓦木,一事已上,附公主邑司收掌,朕別更創造,終不勞煩百姓,此度脩營,公私無損,若有干誤,當寘嚴刑。大理少卿韋湊上表曰:臣竊計即時庫物如此日,常用畧支一嵗,殊恐不足,而觀寺興功,土木所料,動至鉅萬,更空竭乏,必不攴一世矣,今所造觀寺者,蓋謂為善造福,將以禳害延祥也,以臣寡聞,稽諸史䇿,人君脩徳,有異於是,昔殷太戊時,桑糓合生於朝,七日大拱,太戊問於伊陟,陟曰:臣聞妖不勝徳,帝其脩徳大戊懼,早朝晏退,務撫百姓,三年逺方,重譯而至者十六國,桑糓自枯死,殷道中興,此豈由造寺觀哉?宋景公時,熒惑守心,公召子罕而問焉,子罕曰:禍當君。雖然,可移於宰相曰:宰相所與理國家也,無宰相,誰乃為之理乎?曰:可移於人。公曰:人死,寡人將為誰君?曰:可移於嵗曰:嵗饑餓,人必死,為人君而殺其人,誰以我為君乎?子罕曰:君有至徳之言,三天必三賞,君熒惑必三徙,舍行七星一星當一年,君延年二十一年矣。果如子罕之言,此由仁發於𠂻,亦非造寺觀也。且修徳者行至公,於萬姓不徇於一,已任忠直,退諂諛,輕其賦,省其役也,自陛下御極,脩徳乆矣,何灾不禳,何祥不至,而欲忽生靈之重命,崇棟宇於空祠,適足為憂,何益聖徳?此臣竊為陛下不取也,況道徳之宗興乎?𤣥元皇帝其經曰: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又曰:我好靜而人自我正,我無事而人自冨。又曰:人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人之難理,以其上之有為,此皆抱素守真薄已厚物輕稅節,用清净無為之㫖也。今欲困人病國,峻宇雕墻,思竭班輸,飾窮壯麗,以希至道,其可得乎?況有駕鶴登天,驂龍上漢,玉京金闕自建於神功,紫府清都不資於人力,廣為廊廡,又何益哉?近古修黄老術者,漢之文㬌,豈造寺觀乎?寡欲,清心愛人,省費此得之矣!臣伏見勑停兩觀,以救農時,可謂為得矣,今承使司,市木仍舊,又太清觀內所費不停,諸觀脩營,見將錢物,農工所急,雖軫皇情,國用將空,未聞天聴,度支一失,天下不安,臣忝職司,敢忘寜寢。竇懐貞弟詹事府司直維鍌,嘗謂懐貞曰:兄位極台袞,當思獻可替否,以輔明主,柰何校量瓦木,厠迹工匠之間,欲令海內,何所瞻仰?懐貞不能對,及尹思貞為將作大匠,懐貞調發夫匠,思貞减之,懐貞大怒,思貞曰:公盛興土木,害及黎元,受小人之譛,輕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茍免,請從此辭。拂衣而去,杜門不出,上聞,特令視事。及懐貞被誅,代懐貞為御史大夫。
35
咸宜觀。 在親仁坊,夲是睿宗藩國地。開元初,置昭成肅明皇后廟號儀坤,後昭成遷入太廟。開元四年九月八日,勑肅明皇后前於儀坤廟安置。二十一年五月六日,肅明皇后祔入太廟,遂為道士。觀寳厯元年五月,以咸冝公主入道,與太真觀換名焉。
36
太真觀在道徳坊夲隋秦王浩宅都𤣥觀。 在道徳坊,夲隋秦王浩宅,天后朝置永昌縣,神龍元年縣廢,遂為長寕公主宅。㬌雲元年,置道士觀。開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為女。冠觀。十年七月改為都𤣥觀。
37
安國觀。 在正平坊夲太平公主宅,長安一年,睿宗在藩國,公主奉焉。至景雲元年,置道士觀,仍以夲行為名。十年,玉真公主居之,改為女冠觀。
38
𤣥都觀。 夲名通逹,觀周大象三年於故城中置,隋開皇二年移至安善坊,有道士尹崇,通三教、積儒書萬卷,開元年卒。天寳中,道士荊朏亦出道學,為時所尚,太尉房琯毎報師資之禮,當代知名之士,無不由荊公之門。初,宇文愷置都以朱雀門,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髙坡,象乾卦,故於九二置宫闕,以當帝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𤣥都觀興善寺以鎮之三洞觀。 在醴泉坊夲靈應道士觀,開皇七年立。貞觀二十三年,朱崇坊移換於此。
39
清虛觀。 在豐邑坊,隋開皇七年,文帝為道士,呂師辟穀鍊氣,故以清虛為之名。
40
天長觀。 在侍賢坊,夲名㑹聖觀。隋開皇七年,文帝為秦孝王俊所立。開元二十八年,改千秋觀。天寳七載,改為天長觀。
41
五通觀 在安定坊,隋開皇八年,為道士焦子順能役鬼神,告隋文受命之符。及立隋,授子順開府柱國,辭不受,常咨謀軍國。帝恐其往來疲困,每遣近宫置觀,以五通為名,旌其神異也,號曰焦天師。
42
崇真觀。 在新昌坊夲李齊古宅。開元初置,立興唐觀。 在長樂坊夲司農園地,開元十八年造,觀其時有勅令速成之,遂拆興慶宮、通乾殿,造天尊殿,取大宫乗雲閣,造門屋樓、白蓮花殿,造精思堂屋,拆甘泉殿造老君殿。
43
昭成觀。 在頒政坊夲楊士建宅,咸亨中為太平公主,置太平觀,尋移於大業坊,遂改為魏國觀。載初元年,改為崇福觀。開元二十七年,為昭成皇后追福,改立此,名九華觀。 在通義坊。開元二十八年,蔡國公主捨宅置其地,夲左光䘵大夫李安逺宅。開元初,為左羽林大將軍李思順宅。
44
玉芝觀 在延褔坊夲越王貞宅為新都公主宅,公主捨宅為新都寺,廢為郯王府。天寳二年,立名為玉芝觀新昌觀。 在崇業坊,天寳六載,新昌公主因駙馬蕭衡亡,奏請度為女冠,遂立此觀。
45
華封觀 在平康坊,天寳七載,永穆公主出家捨宅,置觀其地西北隅,夲梁公姚元崇宅,以東都太平公主宅其後,勅賜西都䕶郭䖍曜,今悉并為觀,號華封𤣥真觀。 在崇仁坊,半以東,左僕射髙士亷宅西北隅,左金吾衛,神龍中為長平公主宅,又吞人數百屋,主既承恩,盛加雕飾,朱樓綺閣,驚絶一時,韋氏敗後,公主隨夫外住,遂奏為景龍觀,初欲出賣,官估木二十萬,山池仍不為數。天寳十三載,改為𤣥真觀。
46
福祥觀。 在布政坊夲開府竇瑊宅。天寳十二年,置宗道觀。 在永崇坊夲興信公主宅賣,與劍南節度使郭英乂。其後入官,大厯十二年為華陽公主,追福立為觀。
47
元和八年七月,命中尉彭忠獻師徒三百人,脩興唐觀,賜錢十萬,使壯其舊制。其觀北距禁城,因是開複道,為行幸之所。是日,又命以內庫絹千匹、茶千觔為興唐觀,複道夫役之賜。又以莊宅錢五十萬雜榖千石,充脩齋醮之費。
48
雜記
49
永徽四年四月,勅道士、女冠、僧尼等不得為人療病及卜相。
50
文明元年二月十一日,金闕亭置一女冠,觀並度內人奉天宮置一道,士觀芳桂、萬全等各為僧寺,各以舊官為名。
51
其年九月,冊𤣥元皇帝妻為先天太后,尊像於老君廟所。
52
先天二年五月十四日勅,王公以下不得輙奏請將莊宅置寺觀。
53
開元九年十二月,天䑓山道士司馬承禎上言:「今五嶽神祇,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也。五嶽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隂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從神仙,皆有名數,請別立齋祠之所」。上竒其說,因勅五嶽各置真君祠一所。
54
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詔:「道家三元,誠有科戒,朕嘗精意久矣,而初未䝉福,今月十五日,是下元齋日,禁都城內屠宰,自今已後,及天下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凡三元日起,十三日至十五日,並宜禁斷屠宰」。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勅:「每年春季鎮、金龍王殿功徳事畢,合獻投山水龍璧出日,宜差散官給驛送,合投州縣便取當處送出准式投告」。
55
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勅諸州𤣥元皇帝廟:自今已後,每年二月降生日,宜凖都福唐觀,例一設齋。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勅,每州各以郭下定形勝觀寺,改以開元為額,至天寳元年四月八日,開元觀主李昭宗奏:夲觀,先是清都觀勅改為開元觀屬𤣥元降符,陛下加號,往年改額,題開元文字,今日崇便合兼天寳之名,其額望請改為大唐開元天寳之觀。勅依其天下諸州開元觀,並加「天寳字。
56
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勅祠部奏:諸州縣行道散齋觀寺,准式以同華等八十一州郭下、僧尼、道士、女冠等,國忌日,各就龍興寺觀行道散齋,復請改就開元觀寺勅㫖,京兆、河南府宜依舊觀寺為定,唯千秋節及三元行道設齋,宜就開元觀寺,餘依至正元五年八月十三日處州刺史齊黃奏當州不在行香之數。伏乞同衢、婺等州行香勅㫖,依其天下諸上州未有行香處,並宜准此,仍為恒式」。
57
二十九年九月七日勅,諸道真容近令每州扵開元觀安置,其當州及京兆、河南、太原等諸府有觀處,亦各令夲州府冩貌,分送安置。至天寳三載、三月,兩京及天下諸郡於開元觀、開元寺,以金銅鑄𤣥宗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軀。
58
天寳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勅文,追贈莊子南華真人所著書為《南華真經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書門下更討論奏聞。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莊子既號南華真人,文子請號通𤣥真人,列子號沖虗真人,庚桑子號洞虗真人,其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並望隨號稱。從之。
59
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上親祀𤣥元皇帝廟,追尊𤣥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敬為先天太上皇,母益夀氏號先天太后。
60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太子賔客賀知章請為道士還鄉,捨㑹稽宅為千秋觀,至七年八月十五日,勅兩京及諸郡所有千秋觀寺,宜改天長名。
61
四載十月二十三日,詔其墳籍中有載𤣥元皇帝及南華真人舊號者,並宜改正。其餘編録音義等書,宜以道徳經在諸經之首,南華等經,不宜編子書。五載二月十三日,太清宮使、門下侍郎陳希烈奏:大聖祖𤣥元皇帝以二月十五日降生,既是吉辰,請四月八日佛生日唯令休假一日。從之。
62
七載五月十三日,後漢張天師冊贈太師梁貞白先生陶𢎞景,冊贈太保。
63
八載閏五月五日制:文宣王與聖祖同時,俱為教首,雖考言比徳,理在難名,而問禮序經跡,親授受,思廣在三之義,用崇徳一之尊,宜於太清太㣲宮、聖祖前更立文宣王道像,與四真列侍左右。其年八月,二十,司封奏道士籍,每一載一度,永為恒式。至徳二載十一月二十七日,勑道士女冠,宜依前屬司封。
64
貞元七年四月,吉州刺史閻上言請為道士。從之,賜名遺榮。
65
元和二年二月,詔僧尼道士同𨽻左右街功徳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復關委。其年三月,詔:「男丁女工耕織之夲,雕牆峻宇,耗蠧之源,天下百姓或冐為僧道,士茍避徭役,有司宜備為科制,脩例聞奏」。
66
大中五年五月,河中節度使鄭先奏永樂縣道士侯道華上昇。詔改所居道淨院為昇仙院,仍賜絹五百疋,以飾廊房。
67
八年八月,勅改望仙臺為文思院,始㑹昌中,武宗好神仙之事於大明宮,築臺,號曰望仙,及上即位,殺趙歸真,以懲其弊,是年,復命葺之,右補闕陳嘏抗論,立罷脩營,遂改為文思院。
68
十一年九月,上命中使齎詔,就羅浮山迎道士軒轅集,左拾遺王縉、右拾遺薛延傑上疏極諫,上謂宰相崔慎由曰:「為朕言於諫臣,雖少翁、欒大復生,不能相惑,但聞軒轅生高士,欲與之一言爾」。至十二年正月,至京師,上召入禁中,謂曰:「長生可致乎?」對曰:「徹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徳施周洽,自然與天地合徳,何必別求長生耶?」上深嘉羙之。
69
唐㑹要卷五十
URN: ctp:ws26824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