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陆楫 编 |
2  | 说畧十三 |
3  | ○孔氏杂说 |
4  | 汉孔安国,字安国,晋安帝名徳宗,字徳宗,恭帝名徳文,字徳文,会稽王,名道子,字道子。乃至《北史》慕容绍宗、冯子琮、魏兰根、南史、蔡兴宗、唐、郭子仪、辛京杲、戴休颜、张孝忠、尚可孤、孟浩然、颜见逺、田承嗣、田承绪、张嘉贞、宇文审、李嗣业,皆以名为字。 |
5  | 王羲之子徽之,徽之子,祯之王允之子晞之,晞之子,肇之王晏之子,昆之昆之子,陋之,皆三世同用之字。胡母,辅之子谦之,吴隐之子。瞻之、顾悦之子恺之,皆两世同用之字。 |
6  | 太史公父名谈,故《史记》无「谈」字,《季布传》改赵谈作赵同。范煜父名泰,故《后汉书》无「泰」字。郭泰、郑泰皆改作太字。李翱父名楚金,故其所为文,皆以今为兹。韩愈作讳辩,持言在不言征之说,故父名仲卿,未尝讳焉。《晋曹志》者,植子也。奏议武帝云干植不强,不讳植字,三国时犹不讳其君。《吕岱传》张承《与岱书》云「功以权成,是斥孙权名也」。 |
7  | 文王可以为文君,张衡赋文君为我端蓍」是也,北狄可以为蛮。史记匈奴传猃狁、荤鬻,居于北蛮是也。二典可以为谟。马融曰:戞击鸣球,载于虞谟,是也。尧典亦可谓之。唐书吴陆抗传静言庸违,唐书攸戒是也。韶可以为禹、乐,《史记》禹兴、九韶》之乐是也。三王亦得称帝。《史记》、《夏纪,帝桀是也。献俘不独人也,物皆可以为俘。俘,取也。《书》云俘厥寳玉是也。匃不止于自乞也,与人亦可称匃。前汉广川王越传,尽取善绘、匃诸宫人。注:匃遗也,贿不独赂也,赐皆可以为贿。书贿肃慎之命是也。诊不止脉也,视物皆可以为诊。后汉王乔传尚方诊视舄是也。饷不止,饮食也,赠皆可以为饷。魏文纪注以诗赋饷孙权,徐孝穆有答饷镜诗是也。城邑亦可谓之弊,赵世家冯亭以城市邑,十七弊吾国是也。称誉亦可谓之荐伯。夷传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是也。 |
8  | 龙不独以譬君徳,凡有徳者皆可以龙言也。诸葛亮、嵇康皆号「卧龙」,孔融荐祢衡,云「龙跃天衢」。袁宏赞武侯云:「初,九龙盘,雅志弥确」。《樊英传》注:「安帝征隐士策文云:使难进易退之人。龙潜不屈。许劭、许虔、汝南平舆人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唐乌承玭与兄承恩,人号「辕门二龙」。阴兴谓贵人曰:「亢龙有悔,以譬外戚之象」,如此之类甚多,然则龙不止比君徳矣! |
9  | 父命得为敕,后汉樊重焚卷,诸子从敕是也。叔可称大人,疏受对疏,广云从大人议是也,母亦称大人。前汉淮阳献王传张博云:王遇大人亦解。后汉范滂就狱与母诀曰:大人割不忍之恩是也,父可以称圣善。杨修答曹植书有圣善之教,注谓武帝也,人臣不嫌称万岁。马援传:援酾酒享,军士皆伏称万岁是也。上父母寿,可称万寿,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是也。屋之髙严通谓之殿。前汉霍光传鸱鸣殿前树上,黄霸传郡国上计长史一辈先上殿是也。白事,丞相亦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造谒人亦可谓之朝,司马相如传:临卭令日徃朝相如是也,人臣得言垂拱,薛宣自言垂拱蒙成是也。人臣得言端拱,谢孚言端拱笑咏,谢鲲言端拱庙堂是也。人臣得言谅暗,山涛传:武帝诏云山太常虽居谅暗是也。人臣得称圣君贤君,晋曹摅一县号曰圣君,薛宣传属县各得贤君是也。 |
10  | 汉时射策对策,其事不同。萧望之传注云:「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择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以观其文辞。定髙下也。晋史潘京为州所辟,谒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刺史戏曰:「辟士为不孝邪?答曰:「今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亦射策遗法耳。 |
11  | 相之不可凭也。《南史》:庾夐家富于财,食必列鼎,又状貌丰美,頥颊开张,人皆谓必为方伯。及魏克江陵,夐以饿死。时又有水军都督禇藴面甚尖危,从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终。唐柳浑十馀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出家可免死」。浑不从,仕至宰相。魏朱建平善相,锺繇以为唐举许负,何以复加?然相王肃年逾七十,位至三公,肃六十二,终于中领军耳。史氏以为蹉跌吾以为相,不可凭也。《南史》,徐陵八岁属文,十三通荘老光宅寺,慧云法师每嗟陵早夭。陵仕至太子少傅,年至七十七。唐孔若思传,孔季诩擢制科授校书郎,陈子昻尝称其神清韵逹,可比卫琢。而季诩终于左补阙,使徐陵夭而不寿。季诩遂至显官,则人遂以为风鍳之验矣。吾以此知风鍳之不可凭也。佛果何如?以舍身为福,则梁武以天子奴之,不免侯景之祸。以荘严为功,则晋之王恭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其后斩于倪唐,以持诵为获报,则周嵩事佛精进,王敦害之。临刑犹如市诵,经竟死刃下佛,果何如哉! |
12  | 佛出于西胡,言语不通,华人译之成文,谓之经,而晋人诸君子甚好于此。今世所谓经说性理者,大抵多晋人文章也。谢灵运翻,经台今尚存焉。唐傅奕谓佛入中国,孅儿丐夫摸象,荘老以文饰之。姚元崇治令,其说亦甚详。霍去病破,匈奴获休屠祭天。金人注:祭天以金人为主,休屠祠,金人也。师古曰:今之佛像是也。其后休屠王太子归汉,以金人之故,赐姓金氏,即日磾也。据此,则前汉时佛像已入中国矣。凡今之佛像,皆祭天之主也,其盛有天助焉尔。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以为佛,于是遣使天竺国,图其形像。楚王英始信其术,斋戒祭祀。陶谦传:笮融大起浮屠寺,作黄金涂像,浴佛设饭。前汉西域传》,塞王南君、罽宾塞种分散徃徃为数国,自疏勒以西,比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捐毒即身毒天竺也。后汉襄楷传注:浮屠,即佗声之转耳。《史记大月氏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沥暑热。按后汉西域传》,天竺一名身毒。今浮屠像多赤足,此卑沥暑热之验也。又云:其民乘象以战,今浮屠像亦跨象云。 |
13  | 《霍去病传》:「诸宿将尝流落不耦」注,「流」谓「迟」留,「落」谓「坠落」。据出处「流」字合作「留」。 |
14  | 汉髙祖父太上皇,前史不载其名。后汉章帝纪:祠太上皇于万年,注名煓,一名执嘉髙后,纪载髙祖母曰昭灵后。 |
15  | 「管仲谓之管敬仲,出《左传》闵公元年「子产谓之「子美」,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原「宪」字子思,出《史记》「张宗字诸君,杜茂字诸公」。《陈忠传记》注:「施延字君子,出」《后汉书》「四皓名氏、乡里可见」者,东园公,姓园,名秉,字宣朝,陈留襄邑人,常居园中,故号园公。夏黄公姓崔,名郭,字少通,齐人,隐居修道,号夏黄公。陶潜作《圣贤群辅録》,云出皇甫谧《髙士传》,扬雄所称李仲元者名弘,出蜀秦宓传》。郑子真名朴,严君平名尊,出前史王贡两龚传注。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秦穆公时人,出《荘子马蹄疏》。荘周字子休,出列子辛计然,范蠡师也,姓辛氏,字子文,或曰计研,或曰计倪,出《史记索隐》。杜康字仲宁,出魏武短歌行,注楚狂接舆,姓陆氏,名通,师旷字子野,并出《荘子疏》。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孤竹君之子也。叔齐,名智,字公逹,伯夷弟也。夷,齐谥也。见《论语疏》,引《春秋少阳篇》。 |
16  | 齐、隋妇人施幕,罹全身障蔽也。唐永徽以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若今之盖头矣。先是妇人犹乘车舆,唐乾元以来,乃用兠笼,若今之檐子矣。《唐志》载咸亨中勑云:「多著帷帽,遂弃幕,罹曽不乘车,别坐檐子」。 |
17  | 谓人为明公阁下之类,亦可谓之髙明。孔融传:李膺谓融曰:髙明必为伟器」。又曰:「髙明父祖与仆有旧恩,明公亦可谓之仁公。温峤书与陶侃,谓侃为仁公明府,亦可谓之明庭」。张俭传:「李笃谓毛钦曰:虽好义明庭,今日载其半矣,贤相亦可谓之贤宰」。《左雄传论曰:「陈蕃、杨秉,世称贤宰」。 |
18  | 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齐宗室传》,衡阳王钧常手自细写《五经》,置于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
19  | 今之更点击钲,唐《六典》皆击钟也。太史门有典钟二百八十人,常击编钟。 |
20  | 今公家文字用仰字,《北史》时已有此语,北齐孝昭皇帝纪:诏定三恪礼仪体式,亦仰议之。 |
21  | 俗所谓累重亦有所出也。前汉西域传》:屯田轮台,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注累,谓妻子家属也。 |
22  | 俗所谓阿谁,三国时已有此语,龎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是? |
23  | 俗所谓日子,亦有所出。《文选》曹公檄吴将校部曲,文年月朔日子注发檄时也,然则日子日时也。 |
24  | 「工夫或作「功」字,《魏志王肃传》太极已前功夫尚大也。 |
25  | 俗所谓停待晋书,已有此语,《愍怀太子传》,陛下停待」是也。 |
26  | 俗所谓日许」者,尔许也,声之讹也。《启颜録》咏短人》云:城门尔许髙,故自匍匐入。 |
27  | 俗呼抽替。《南史》:殷淑仪,孝武帝之贵妃也,有宠而毙,帝思见之,遂为抽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 |
28  | 前鲍宣传注:持时夜行夜行,如今持更,是已持时如今报时,是已。《汉官仪》,黄门持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如今五更也。 |
29  | 俗呼牝马为课马。出《唐六典》,凡牝四游而课羊,则当年而课之。课谓岁课驹犊。 |
30  | 文帝七年,令列侯、太夫人、夫人无得擅徵捕。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乃得称太夫人。子不为列侯,不得称也。然则妇人称太者,盖如是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