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一 |
3  | 兵考 |
4  | 舟師水戰 |
5  | 宋寧宗開禧元年正月,初置澉浦水軍。嘉定九年正月,置馬軍司水軍。 |
6  | 時汪綱知高郵軍,慮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及知紹興府,招水軍刺叉手,教習甚専,不令他役,創營千餘間,寬整堅密,増置甲兵,威聲赫然。 |
7  | 理宗紹定三年十一月,增置澉浦水軍。時殿前司奏乞撥本司一千人,令嘉興府瀕海漁業慣熟風濤、少壯趫捷之人,試驗刺充澉浦水軍,仍增置統制官一員,通行部轄。從之。 |
8  | 淳祐三年八月,令福建安撫司照沿海例,團結福、泉、漳、興化民船,以備分番遣戍。 |
9  | 又詔福州延祥、荻蘆兩寨置武濟水軍,摘本州廂禁習水者充千五百人為額。 |
10  | 五年五月,詔「沿江、湖南、江西、湖廣、兩浙制帥、漕司及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千艘,置遊擊軍壯士三萬人,分備捍禦。 |
11  | 七年二月,詔令封樁下庫支十七界㑹子,十二萬貫付淮西安撫使造舭船。 |
12  | 十二年正月,創制遊擊軍水步各半。四月,置池州遊擊水軍。 |
13  | 時牟子才知太平州,修采石戰艦百餘艘,造兵仗以千計。王埜節制和州等處巡江,引水軍大閲,舳艫創蒙,衝萬艘。 |
14  | 帝昺祥興二年正月,厓山之役,張世傑以舟師碇海中,棊結巨艦千餘艘,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居帝其中。元軍攻之,艦堅不動。又以舟載茅,沃以膏脂,乘風縱火焚之,檻堅塗泥,縛長木以拒火,舟火不能𤑔。 |
15  | 兵志曰:水軍之制,建炎初,從李綱請,沿江、河、淮帥府,各制水兵,招善舟楫者充,立軍號曰凌波樓船軍。其戰艦有海鰍、水蛸馬、雙車、得勝、十棹、大飛、旗捷、防沙、平底水飛馬之名。隆興以後,至於寳祐、景定間,江、淮沿流堡隘相望,守禦益繁,民勞益甚。迨咸淳末,廣東籍蛋丁,閩海招舶船民船,公私俱弊矣。 |
16  | 沿江水軍 |
17  | 明州水軍 |
18  | 福州荻蘆延祥砦 |
19  | 鎮江駐劄御前水軍,沿海水軍 |
20  | 潮州水軍 |
21  | 江隂水軍 |
22  | 廣東水軍。平江、許浦水軍江州水軍 |
23  | 池州都統司水軍、漳州水軍泉州水軍。 |
24  | 殿前澉浦水,鄂州都統司水軍,太平州采石駐劄御前水軍,建康都統司、靖安水軍馬軍行司唐灣水軍通州水軍 |
25  | 池州清溪鷹控海水軍兩淮水軍 |
26  | 遼興宗重熙十七年,命天德軍節度使耶律都沁造戰船。 |
27  | 成樓船百三十艘,上置兵,下立馬,規制堅壯。及西征,帝御戰艦絶河擊之,大捷而歸。 |
28  | 金太宗天㑹八年四月,梁王宗弼以舟師與宋韓世忠戰於江中,敗之。 |
29  | 時宗弼自平江引師還,將濟江,韓世忠以舟師抗江口,接戰江中,宗弼舟小,契丹、漢軍沒者二百餘人,不得濟,遂自鎮江泝流而上,世忠襲之,宋弼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戰且行,世忠艨艟大艦數倍宗弼軍,出宗弼軍前後數里,以輕舟來挑戰,一日數接,將至黃天蕩,宗弼乃因老鸛河故道,開三十里,通秦淮,一日夜而成,得至江寧,㑹伊喇古自天長引軍來援,乃將北渡,世忠與之相持於黃天蕩、伊喇古軍江北,宗弼軍江南,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分兩道出金兵背,以鐵綆貫大鈎,授健者,毎縋一綆,則曳一舟而沉之。宗弼募人破海舟之䇿,有閩人王姓者,教以舟中載土以平板鋪之,穴船板以櫂槳,俟風息則出,海舟,無風不能動也,且以火箭射其箬篷,則不攻自破,宗弼然之,及天霽,風止,以小舟出江,世忠絶流擊之,海舟無風不能動,宗弼命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之,煙燄蔽天,宋軍大潰,世忠僅以身免,宗弼遂濟江。十三年,興燕、雲兩河夫四十萬之蔚州交牙山採木為筏,由唐河及開創河道,運至雄州之北虎川,造戰船,時因劉豫遣人持海道圖及木作戰船,小樣來獻,欲由海道入侵江南,故有是役。 |
30  | 熙宗天眷間,命韓國公錫黙阿里督造戰船。阿里自結髪從軍,大小數十戰,尤習舟楫,江、淮用兵,無役不從,時人以水星目之。至海陵正隆間,復命造戰船。 |
31  | 海陵、天德間,命戸部侍郎韓錫籍水手於山東。時蘇保衡為水軍都統制,趨杭州,俾錫部船三百㑹廣陵。適保衡敗,還喪船過半,令錫補足之。正隆四年二月,造戰船於通州。十月,帝親觀之。五年三月,東海縣民張旺、徐元等反,遣都水監徐文等率舟師九百,浮海討之。 |
32  | 時命之曰:「朕意不在一邑,將試舟師耳」。十月,籍諸路水手得三萬人。 |
33  | 六年二月,徵諸道水手運戰船。 |
34  | 時海陵欲觀水戰,使武捷軍總管富察世傑領水軍百人試之。宋人舟大而多,世傑舟小而急,進至中流,取勝而還。及伐宋,師至西采石,欲渡江,右領軍副都督烏雅、富埒琿曰:「宋軍船高大,我船卑小,恐不可遽渡」。海陵怒其阻兵事,乃遣別將先渡江,舟小不可戰,遂失利,兩明安及兵士二百餘人皆䧟沒。宣宗興定三年九月,詔沿河造戰艦,付行院帥府:元世祖至元三年,河南等路統軍副使董文炳造戰艦五百艘,習水戰,預謀取宋方畧。 |
35  | 五年正月,勅陜西五路、四川行省造戰艦五百艘,付宣撫使劉整。 |
36  | 七年三月,都元帥阿珠圍守襄陽,詔教水軍七萬餘人造戰艦五千艘。 |
37  | 時劉整與阿珠計曰「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則事濟矣」乃日練水軍,雖雨不能出,亦畫地為船而習之。 |
38  | 八年五月,命高麗軍民總管洪俊奇往羅州道監造戰船。 |
39  | 十一年,又命監造戰船,經營日本國事。十九年,又命于平灣黑堝兒監造戰船七百艘。 |
40  | 十年正月,命經畧使忻都、史樞等率兵船大小百有八艘討耽羅賊黨。 |
41  | 等謹按史言,耽羅乃高麗與國。世祖既臣服高麗,以耽羅為南宋日本要衝,亦注意焉。是年,高麗叛賊林衍之餘黨遁入耽羅,故發舟師往討,六月,即平之。 |
42  | 三月,教練水軍於興元金洋州、汴梁等處造船二千艘,從㕘知行省漢軍都元帥劉整之請也。六月,勅襄陽造戰船千艘。 |
43  | 十一年二月,造戰船八百艘於汴梁。 |
44  | 三月,㕘知政事。董文炳軍駐鎮江,宋張世傑等陳大艦萬艘,碇焦山下江中,勁卒居前,文炳身犯之,乘輪船大呼突陣,諸將繼起,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傑收遺卒復戰,又破之,遂東走於海。文炳船小不可入海,乃還,獲戰船七百艘。十二年二月,元軍次丁家洲,宋淮西制置使夏重以戰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賈似道將兵殿其後,丞相巴延命左右翼萬戸率騎兵夾江而進,砲聲震百里,宋軍潰,同平章事阿珠促戰船進,挺身登舟,手柁衝敵船,麾何瑋、李庭等深入,巴延命步騎左右掎之,追殺百五十餘里,得船二千餘艘。七月,宋張世傑等以舟師萬艘駐焦山東,毎十船為一舫,聫以鐵鎖,以示必死,阿珠登石公山望之曰:「可燒而走也」。遂選強健善射者千人,載以巨艦,分兩翼夾射,阿珠居中,合勢進擊,繼以火矢燒其篷檣,煙燄漲天,宋兵既碇舟死戰,欲走不能,前軍爭赴水死,後軍㪚走,追至圖山,獲黃白鷂船七百餘艘,自是宋人不能軍矣。 |
45  | 三月,以舟九百艘征日本。 |
46  | 先是,至元六、七年間,世祖詔諭高麗國王植,送國信使趙良弼通好日本,十年,良弼復使至太宰府而還,至是,命鳯州經畧使實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邱,以千料舟、巴圖爾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征之。十月入其國,敗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擄掠四境而歸。十二年,又遣使致書。十七年,為其所殺。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左丞相阿婁罕、右丞范文虎及實都洪察球爾等率十萬人征之。八月,諸將未見敵喪,全師以還,有敗卒于閶脫歸,言官軍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壺島,移五龍山。八月一日,風破舟五日,文虎等各自擇堅好船乘之,棄士卒十餘萬於山下,所出師十萬之衆,得還者三人耳。十六年十一月,命湖北道宣慰司劉深教練鄂州、漢軍、新附水軍。 |
47  | 十八年二月,勅通政院昆都與郭漢整治水驛,自叙州至荊南,凡十九站,增戸二千一百,船二百十二艘。十月,勅以海船百艘,新舊軍及水手合萬人,期以明年正月征海外諸番。 |
48  | 等謹按:外國𤓰哇傳言海外諸畨,多出奇寳,取貴於中國,世祖出師諸畨者,惟𤓰哇之役為大。至元二十九年二月,詔福建行省,㑹江西湖廣行省兵二萬,發舟千艘,給糧一年征𤓰哇。三十年,先遣人率五百餘人、船十艘往招諭之,大軍繼進,水陸並行水軍,遣副元師圖古徳埒克萬戸、禇懷逺、李忠等,乘鑽鋒船前進,㑹大軍於八節澗,獲其鬼頭大船百餘艘。是役也,戰功甚多,兹擇其用水師事節採之。 |
49  | 又按《外國琉球傳》: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萬戸楊祥請以六千軍往降之,不聽命則伐之。朝廷從其請。二十九年三月,自汀路尾澳舟行,祥乘小舟至一低山下,令軍官領二百餘人、小舟十一艘,載軍器領三嶼人陳輝等登岸為岸,上人殺死者三人,遂還。 |
50  | 二十年正月,命䝉古軍習舟師者二千人,特黙齊萬人,習水戰五百人征日本。 |
51  | 以淮西宣慰使昻吉爾上言民勞,乞寢兵,尋罷之。至二十三年,世祖以日本未嘗相侵,而交趾犯邊,宜置日本,専事交趾。嗣後雖有造船議征之事,而終不果行。至成宗時,江浙平章政事伊蘇岱爾乞用兵,日本亦不許。 |
52  | 二十一年正月,詔分道征緬,於阿昔、阿禾兩江造船二百艘,順流攻之,拔江頭城。 |
53  | 等謹按外國傳云:二十年十一月,宗王桑阿克逹爾命伊克徳濟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徑抵其國,破其江頭城。紀文在二十一年與傳異者,蓋紀下詔之時而遂繫其事,非再舉也。至二十三年十月,又命招討司張萬等造戰船,將兵六千人征緬旋亦平定。 |
54  | 二十二年,立江西、江、淮、湖廣造船提舉司。四月,以征日本船運糧江淮及教軍水戰。六月,命女直碩達勒達造船二百艘,及造征日本迎風船。 |
55  | 十月,勅習泛海者,募水工至千人者為千戸,百人者為百戸。 |
56  | 先是,括江淮水手,中書省奏江淮人皆能遊水,恐因此揺動者,衆乃罷。至是,勅樞密院備征日本,故又有此勅,至十一月,遣使告髙麗,發兵萬人、船六百五十艘來助征。十一月,赦囚徒,黥其面。又招宋時販私鹽軍習海道者為水工,以征日本。 |
57  | 是年,命鎮南王征安南。 |
58  | 等謹按:世祖命鎮南王征占城,假道安南,令安南運糧送至占城助軍,及官軍進發,安南發兵抗拒,遂先征之,是年十一月,官軍六道進攻,破諸隘,惟興道王,尚有兵船千萬艘距萬刼,遂遣兵士於沿江求船,且置場剏造,選各翼水軍,令烏瑪喇巴圖部領數與戰,皆敗之。至二十四年,詔發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劵軍七萬人,船五百艘,雲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萬五千,海道糧運萬戸張文虎、費拱辰、陶大明運糧十七萬石,分道以進。十一月,烏瑪喇、樊楫以兵由海道經王山、雙門、安邦口,遇交趾船四百餘艘擊之,多斬獲,奪其舟百艘。至二十五年正月,安南王陳日烜及其子走入海,鎮南王以諸軍追之,次天長海口,不知其所之,引兵還交趾城,命烏瑪喇將水兵迓張文虎等糧船,由大滂口趨塔山,遇賊船千餘,擊破之,至安邦口,不見張文虎船,鎮南王與諸將恐糧盡,師老,無以支久,乃全師而還。張文虎糧船以去年十二月次屯山,遇交趾艘三十艘擊之,所殺畧相當,至緑水洋,賊船益多,不能敵,乃沉米於海,趨瓊州費拱辰糧船,以十一月次惠州,風不能進,漂至瓊州,與張文虎合,徐慶糧船漂至占城,亦至瓊州,凡亡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糧萬四千三百石。鎮南王因賊兵大集,從間道歸,至三十年,廷臣又議征之,尋亦停罷。 |
59  | 又按是時之攻占城以阻於安南,不果行,而其先之以水師征占城者亦有之。至元十九年,立占城行省。十一月,行省官率兵自廣州航海至占城港港口,北連海海口,有小港五通,其國官軍依海岸屯駐占城兵,治木城為守。二十年正月,行省以十五日夜半,發船攻城,遣將以兵千六百人由水路攻木城,舟行至天明泊岸,為風濤所碎者十六七,與之戰勝之,嗣是占城亦奉表歸欵矣。二十三年二月,命湖廣行省統征交趾海船。三百二十六年四月,以納顔人戸充海船水軍。先是二月,尚書省臣言:「行泉府所統海船萬五千艘,以新附人駕之,緩急殊不可用,宜招集納顔及星納噶爾流,㪚戸為軍,自泉州至杭州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軍二百,専運畨夷貢物及啇販竒貨,且防禦海道為便」。從之,至是,省臣又言:納顔以反誅,其人戸月給米萬七千五百二十三石,父母妻子俱在北方,恐生他志,請徙置江南,充沙布鼎所請海船水軍,又從之。至三十一年九月,以和羅羅及納顔之黨七百餘人𨽻同知樞密院,布琳濟達習水戰。 |
60  | 二十七年十一月,詔增置江淮戰船海船。江淮行省言:「水戰之法,舊止十所。今擇瀕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閲習,伺察諸盜。錢塘控扼海口,舊置戰船二十艘,故海賊時出,奪船殺人,今増置戰船百艘、海船二十艘,庶盜不敢發」。從之。 |
61  | 成宗大徳,六年正月,海道漕運船令特黙齊軍,與江南水手相㕘教習,以防海冦。 |
62  | 十年四月,置崑山嘉定等處水軍上萬戸府等:謹按:世祖時既征海外諸畨,而海運一事,尤為全代國用所關,故巡海之制最為𦂳要,兵志中雖紛紀時事,而未見詳明,沿及順帝時,海道多梗。考王思誠傳,載其於至正時,陳防海之䇿,言初開海道,置海仙鶴哨船,往來警邏,今敝船十數艘,止於劉家港口,以捕盜為名,實不出海,以致冦盜猖獗,宜即萊州洋等處分兵嚴守,不令泊船島嶼,禁鎮民與梢水為婚,有能捕賊者,即以船畀之,獲賊首者賞以官,仍移江浙、河南二省,列戍江海諸口,以詰海啇還者,審非㓂賊,始令泊岸下年糧船開洋之前,遣將士乘海仙鶴,於二月中旬入海,庶幾海道寧息,朝廷多是其議,此實當時急要之務,然其實效亦未見何如耳。 |
63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