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昌黎先生集序

《昌黎先生集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重校昌𥠖集凡例》

1
 是集 慶元間魏仲舉刋五百家註引洪興祖、樊汝霖、孫汝聽、韓醇、劉崧、祝充、蔡元定諸家註文洪《辨證》、樊《譜註》,孫、韓、劉《全解》,祝《音義》、蔡《補註》。未免冗複,而方崧卿《舉正》、朱子《校本攷異》却未附入,讀者病之。今以朱子《校本攷異》為主,而刪取諸家要語附註其下,庶讀是書者開卷曉然。今舉凡例于左:
2
  一、朱子《攷異》凡例見于文集序首,並仍其𦾔。
3
  一、閣、京、杭、蜀、石本異同,已見朱子《攷異凡例》,今更加讎校,是正頗多,觀者當自知之。
  一、註引經、子、史等事,則書于《攷異》之上,釋音則附其下。
  一、小圏下「今按」云云者,並是《攷異》全文。
  一、註引經、子、史、書傳事為證者,則入。如集中有關繫時政、及公卿拜罷月日,更博採新、𦾔《史》、唐登科記附益之。
4
  一、𦾔註引某氏云者,今倣朱子《離騷集註》例,皆刪去,惟《攷異》下有紏方之繆者,孫守真按:方崧卿。則存之,如〈復志賦〉「誰無施而有穫」所辨之類是也。孫守真按:底本《昌黎先生集》「辨」作「辯」。
  一、先儒議論有關繫者,隨所聞見增入,如〈閔已賦〉「固哲人之細事兮」,東坡〈顔樂亭記〉𡮢有評議;〈元和聖德〉詩「婉婉弱子,赤立傴僂」南軒所議之類是也。
  一、正文或有疑字,並依《攷異》文从「□」,如〈藍田縣丞㕔壁記〉「再進再屈□人」之𩔖是也。
5
  一、皇朝廟諱,諸本多易本字,如「貞元」作「正元」之𩔖,非臨文不諱之義,徒失古意。今例但空本字㸃畫,若唐諱,如以「丙」為「景」、以「民」為「人」之𩔖,却存古不改。孫守真按:古=故,字形結構換部首。
  一、《攷異》於正文本字,或一字、或二字並提起,今例:如本字在句末,即入註脚,不復重出句讀中。或一兩字各有《攷異》,並總附於一句之下。

昌黎先生集序》

1
   朱子云:「此集今世本多不同,惟近嵗南安軍所刋方崧卿校定本號為精善,别有《舉正》十巻,論其所以去取之意,又它夲之所無也。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嘉祐蜀夲、及李謝所據館閣夲為定,而尤尊館閣本,雖有謬誤,往往曲從;它夲雖善,亦弃不録。至於《舉正》則又例多而詞寡,覧者或頗不能曉知,故今輙因其書,更為校定,悉考衆本之同異,而一以文勢義理、及它書之可證驗者决之:茍是矣,則雖民閒近出小本,不敢違;有所未安,則雖官本、古本、石本,不敢信。又各詳著其所以然者,以為《考異》十巻,庶幾去取之未善者,覽者得以叄伍而筆削焉。」方云:序只云目為《昌黎先生集》,諸本亦多無「文」字者,今从之。 後凡从方氏者,不復論;所不同者,乃著之。
2
門人李漢編蜀本作「朝議郎、行尚書屯田員外郎、史館修撰、上柱國、賜緋魚袋李漢編」。今本或有「并序」二字,非是。
3
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繇」音「宙」,占辭名也。《春秋》書事,《詩》詠謌,《書》《禮》剔其偽,皆深矣乎。秦漢已前,其氣渾然,迨乎司馬遷、相如、董生、揚雄、劉向之徒,尤所謂傑然者也。至後漢、曹魏,氣象萎爾。司馬氏已來,規範蕩悉,謂《易》已下為古文剽掠、濳竊為工耳。文與道蓁塞固然莫知也先生生於大歴戊申幼孤隨兄播遷韶嶺兄卒鞠於嫂氏辛勤來歸來或作求非是自知讀書為文日記數千百言比壯經書通念暁析酷排釋氏諸史百子皆搜抉無隠或無皆字汗瀾卓踔奫泫澄深左太沖吳都賦云泓澄奫潫郭璞江賦云瀇滉園泫是奫於旻切泫音𤣥或作沄非詭然而蛟龍翔蔚然而虎鳳躍鏘然而韶鈞鳴方从杭蜀本作發響今按二字兩通但作鳴則句 而字穩耳故今定从諸本而特著方本所从以備參考後皆放此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萬貎卒澤於道德仁義炳如也洞視萬古愍惻當世遂大拯頽風教人自為左氏成公二年其自為謀也則過矣 為下偽切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終而翕然隨以定嗚呼先生於文摧陷廓清之功比於武事閣本作士非是可謂雄偉不常者矣常方从杭本作賞云取漢書功蓋天下者不賞之語 今按不賞乃蒯徹教韓信背叛之語而唐太宗亦嘗自言武德末年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施之於此既不相似且非臣子所冝言者李亦未必敢取以為用也當从諸本為正長慶四年冬先生殁門人隴西李漢或無隴西二字辱知最厚且親遂收拾遺文無所失墜左傳國語多用失墜字或作墜失或無失字者皆非得賦四古詩二百一十聮句十一律詩一百六十雜著六十五書啓序九十六哀詞祭文三十九碑誌七十六筆硯鱷魚文三表狀五十二摠七百或作七百一十六或作七百三十八方氏考其數皆不合而姑從閣本杭本以為唐本舊如此既非文義所繫今亦不能深考并目録合為四十一巻目為昌黎先生集傳於代又有注論語十巻傳學者順宗實録五巻列扵史書不在集中先生諱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餘在國史本傳昌黎集序說
4
宋景文公云柳柳州為文或取前人陳語用之不及韓吏部卓然不丐於古而一出諸已
5
蘇明允上歐陽書云孟子之文語約而意深不為巉刻斬絶之言而其鋒不可犯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遑惑而抑絶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
6
東坡云杜詩韓文顔書左史皆集大成也又云唐之古文自韓愈始其後學韓而不至者為皇甫湜學皇甫湜而不至者為孫樵自樵以降無足觀矣山谷與王觀復書云杜子美到夔州後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後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又云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葢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又答洪駒父云諸文皆好但少古人繩墨耳可更熟讀司馬子長韓退之文章
7
秦少游云探道德之理述性命之情發天人之奥明死生之變此論理之文如列禦㓂莊周之作是也別黑白隂陽要其歸宿決其嫌疑此論事之文如蘇秦張儀之所作是也考同異次舊聞不虛美不隱惡人以為實録此敘事之文如司馬遷班固之所作是也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駭耳目變心意此託詞之文如屈原宋玉之所作是也鉤莊列之微挾蘇張之辯摭遷固之實獵屈宋之英本之以詩書折之以孔氏此成體之文如韓愈之所作是也葢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備於愈後之作者亦多矣而無以加於愈故曰總而論之未有如韓愈者也
8
陳後山云杜之詩法韓之文法也詩文各有體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故不工耳
9
李方叔云東坡教人讀戰國策學說利害讀賈誼晁錯趙充國章疏學論事讀莊子學論理性又須熟讀論語孟子檀弓要志趣正當讀韓柳令記得數百篇要知作文體面
10
昌黎集序說
URN: ctp:ws28439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