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御批厯代通鑑輯覽卷三十九南北朝 |
3  | 春,宋青、冀州平。初,尋陽既平,宋主遣沈文秀之弟文炳以詔書喻文秀,又遣將軍劉懷珍將三千人與之偕行,未至,值張永等敗退,衆情恟懼,欲且保郁洲,懷珍不可,遂進至黔陬。會文秀所置高宻平昌二郡太守棄城走,唯長廣、太守劉桃根守不其城,懷珍遣百騎拔之。文秀聞諸城皆敗,乃遣使請降,宋主復以為青州刺史。 |
4  | 魏將軍慕容白曜侵宋青州。魏遣將軍長孫陵等將兵赴青州,慕容白曜以五萬騎為之繼援。時宋申纂、守無鹽、劉休賓守梁鄒。房崇吉守升城,張讜守團城。王整、桓忻等守肥城,麋溝、垣苗諸戍白曜至無鹽,欲攻之,將佐皆以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司馬酈範曰:「輕軍深入,豈宜淹緩!且申纂必謂我軍來速,不暇攻圍,將不為備。今出其不意,可一鼓而克」。白曜從之,引兵偽退,夜進攻之,遂拔無鹽,殺纂,將攻肥城,範曰:「肥城雖小,攻之引日,勝之不益,軍勢不勝,足挫軍威。彼見無鹽之破,不敢不懼。若飛書喻之,不降即散矣」。白曜從之,肥城果潰。白曜謂範曰:「此行得卿,三齊不足定也」。遂取麋溝、垣苗二戍,升城不下。白曜築長圍攻之,三月,乃克。白曜欲盡坑之,參軍韓麒麟諌曰:「如此,則自此以東,諸城皆人自為守,不可攻矣」。白曜乃止。 |
5  | 秋八月,宋遣中領軍沈攸之擊彭城,將軍蕭道成鎮淮隂。 |
6  | 宋主復遣沈攸之等擊彭城,攸之以清泗方涸,固執以為不可。宋主怒,彊遣之,而使行徐州事蕭道成鎮淮隂,道成收養豪俊,賓客始盛, |
7  | 魏人拒擊宋師,走之,遂取下邳。 |
8  | 魏尉元表言:「彭城,宋之要藩,而宋向彭城,必由清、泗過宿豫、厯、下邳,趨青州,亦由下邳、沂水經東安。此皆要地,宜先平之」。會沈攸之將兵北出,尉元遣兵拒攸之,又以攸之前敗,所䘮士卒瘃墮膝行者還之,以沮其氣。宋主尋悔,遣攸之等復召使還,不及。攸之至濉清口,魏人擊之,攸之大敗,退屯淮隂,委棄資械以萬計。先是,攸之使王元載守下邳、宿豫、淮陽諸城,皆以將戍之。及是,攸之既敗,尉元以書喻元載,元載棄下邳,走宿豫,淮陽諸戍將亦皆棄城奔潰。 |
9  | 魏主始親政事。 |
10  | 魏主李夫人,生子宏,馮太后自撫養之,乃還政于魏主。魏主始親國事,勤于為事,賞罸嚴明,拔清節,黜貪汚,于是魏之牧守始有以亷潔著聞者。 |
11  | 冬十月,宋以金贖義陽王昶于魏。宋主遣使以金千兩贖義陽王昶于魏,魏人不許。 |
12  | 春正月,魏侵宋。宋豫州刺史劉勔擊卻之,斬其將關于拔。 |
13  | 魏侵宋武津,宋劉勔擊破之,斬其將于都公關于拔魏,復㓂義陽,勔擊卻之。已而勔又敗魏兵于許昌。 |
14  | 夏四月,宋減民田租之半。魏以李惠為征南大將軍,馮熙為太傅。惠,李夫人之父。熙,馮太后之兄也。 |
15  | 冬十月癸酉朔,日食。 |
16  | 十二月,宋以阮佃夫為游擊將軍。先是,中書侍郎、舍人皆用名流為之。太祖始用寒士,世祖猶雜用士庶而巢、戴遂用事。及是宋主盡用左右細人,佃夫及中書舍人王道隆、、散騎侍郎楊運長並參預政事,權亞人主,巢、戴所不及也。 |
17  | 春正月,魏拔宋青州,執其刺史沈文秀。先是,魏長孫陵攻沈文秀于東陽,文秀請降。魏兵入城暴掠,文秀悔怒,閉城拒守。魏人圍之三年,外無救援,士卒晝夜拒戰,甲胄生蟣蝨,無離叛之志。至是,魏人拔東陽,文秀解戎服,正衣冠,持節坐齋內。魏兵交至,問:「文秀何在?文秀厲聲曰:「身是也!」遂執之,去其衣縛,送慕容白曜,使之拜。文秀曰:「各兩國大臣,何拜之有!」白曜還其衣,為之設饌,鎖送平城。魏主數其罪而宥之,待為下客,給惡衣疏食。既而重其不屈,稍嘉禮之,拜外都下大夫。于是青、冀之地盡入于魏矣。二月,魏以慕容白曜為青州刺史。 |
18  | 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白曜撫御有方,東人安之。 |
19  | 魏立三等輸租法,除其雜調。 |
20  | 魏自天安以來,比嵗旱饑,重以青州用兵,山東之民疲于賦役,魏主命因民貧富,分為三等,輸租之法,等為三品,上三品輸平城,中輸他州,下輸本州。舊制,常賦之外,有雜調十五,至是罷之,民稍贍給 |
21  | 夏六月,魏立子宏為太子。宋主殺其兄廬江王禕。 |
22  | 禕,宋主兄,而宋主輕之,以廢帝謂之驢王」,因徙封廬江,禕銜之。會河東柳欣慰等謀反,欲立禕,禕與通謀,事覺,欣慰等伏誅,禕降車騎將軍,出鎮宣城,遣兵防衛。已而宋主令有司奏禕忿懟有怨言,詔免官爵,遣使逼令自殺。 |
23  | 冬十月丁卯朔,日食。 |
24  | 十一月,魏遣使如宋修好,自是信使嵗通。 |
25  | 十二月,宋以桂陽王休範為揚州刺史。宋司徒、揚州刺史建安王休仁與宋主素相友愛,景和之世,宋主賴其力以脫禍。及㤗始初,四方兵起,休仁親當矢石,克成大功,任總百揆,親寄甚隆,由是朝野輻湊,宋主漸不悅。休仁悟其㫖,表解揚州,宋主以休範代之。 |
26  | 春正月,宋定南郊明堂,嵗祀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 |
27  | 夏六月,宋以王景文為尚書左僕射、揚州刺史。景,文王,皇后之兄也。 |
28  | 宋以南兖州刺史蕭道成為黃門侍郎,尋遣鎮淮隂。道成在軍中久,民間或言道成有異相,宋主疑之,徴為黃門侍郎。道成懼,不欲內遷,而無計得留。參軍荀伯玉勸道成遣數十騎入魏境,安置標榜。魏果遣遊騎行境上,道成以聞,宋主乃使道成遷鎮淮隂。宋立總明觀。 |
29  | 置祭酒一人,儒、元、文史學士各十人。柔然侵魏,魏主自將擊敗之。 |
30  | 柔然侵魏,魏主引羣臣議之,僕射南平公目辰曰:「車駕親征,京師危懼,不如持重固守,虜懸軍深入,糧運不繼,不久自退,遣將追擊,破之必矣」。給事中張白澤曰:「蠢爾荒愚,輕犯王畧,若鑾輿親行,必望麾奔散,豈可坐而縱敵!以萬乘之尊,嬰城自守,非所以威服四夷也」。魏主從之,分道出擊,柔然大敗,乘勝逐北降,斬數萬,所獲不可勝計。春二月,宋主殺其弟晉平王休祐,以巴陵王休若為南徐州刺史。 |
31  | 宋主寢疾,以太子幼弱,深忌諸弟。晉平王休祐剛狠,數忤㫖宋主,積不能平,因其從出射雉,隂遣夀寂之等拉殺之,陽言落馬贈𦵏如禮,民間訛言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有貴相,宋主因召為南徐州刺史。 |
32  | 夏五月,宋主殺其弟建安王休仁。晉平王既誅休仁,益不自安。宋主亦病,與楊運長等為身後之計。運長等亦慮宋主晏駕後,休仁秉攻已不得專,權彌贊成之。於是召休仁入宿尚書下省,遣人齎藥賜死。休仁罵曰:「上得天下,誰之力邪!孝武以誅鋤兄弟,子孫滅絶,今復為爾宋祚,其得久乎!宋主慮有變,力疾乘輿出端門。休仁死,乃入,下詔稱休仁謀反,懼罪引決,降為始安縣王,聽其子伯融襲封。 |
33  | 宋以袁粲為尚書令,褚淵為左僕射。初,宋主在藩,與褚淵相善,既即位,深委仗之。及寢疾,淵守呉郡,急召入見宋主流涕曰:「吾近危篤,故召卿著黄●耳」。黃●者,乳母服也,因與淵謀誅休仁,淵以為不可。宋主怒曰:「卿癡人,不足與計事!」淵懼而從命。秋七月,宋主殺其弟巴陵王休若,以桂陽王休範為江州刺史。 |
34  | 休若至京口,聞建安王死,益懼。宋主以休若和厚,能得物情,恐其將來傾奪幼主,欲遣使殺之,慮不奉詔,乃以手書召之,使赴七月七日宴。及至,賜死,而以桂陽王休範刺江州。 |
35  | 宋以蕭道成為散騎常侍。 |
36  | 八月,魏主𢎞傳位于太子宏,自稱太上皇帝。魏主聰睿夙成,剛毅有斷,而好黃、老浮屠之學,嘗有遺世之心。以京兆王子推。沈雅仁厚,欲禪以位,乃會公卿大議,皆莫敢言。任城王子雲對曰:「陛下方隆太平,臨四海,豈得上違宗廟,下棄兆民!必欲委棄塵務,則皇太子宜正大統」。太尉源賀、尚書陸馛皆附子雲議,魏主怒,變色。時太子宏生五年矣,魏主以其幼,故欲傳位子,推中書令高允曰:「臣不敢多言,願陛下上思宗廟付託之重,追念周公抱成王之事」。魏主乃曰:「然則立太子,羣公輔之」。又曰:「陸馛,直臣也,必能保吾子以為太保」。與源賀持節奉璽綬傳位于太子宏。宏即位,羣臣奏曰:「漢高祖稱皇帝而尊其父,為太上皇,明不統天下也。今皇帝幼沖,萬幾大政,陛下猶宜總之,謹上尊號曰太上皇帝」。從之。 |
37  | 冬十月,宋人侵魏,魏擊卻之。 |
38  | 宋主命北琅邪蘭陵太守垣崇祖經畧淮北,崇祖自郁洲將數百人入魏境七百里,據䝉山,魏人擊之,崇祖引還。 |
39  | 宋作湘宮寺。 |
40  | 宋主以故第為湘宮寺,備極壯麗。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還,宋主謂曰:「卿至湘宮寺未?此是我大功徳」。散騎侍郎虞愿侍側,曰:「此皆百姓賣兒貼,婦錢所為,佛若有知,當慈悲嗟愍,罪高浮圖,何功徳之有!」侍坐者皆失色。宋主怒,使人驅下殿,愿徐去,無異容。 |
41  | 春正月,宋蠻酋桓誕以沔北降魏,宋大陽。蠻酋桓誕據沔北八萬餘落降魏,自云桓元之子魏以為東荊州刺史,使起部郎。韋珍與誕安集新附,區處皆得其所。 |
42  | 二月,宋殺其揚州刺史、江安侯王景文。景文常以盛滿為憂,屢表辭位,宋主不許。及是,宋主疾篤,慮晏駕之後,皇后臨朝,景文必為宰相,或有異圖,遣使齎手敕並藥賜死。敕至,景文正與客棊,叩函看。已,復置局下,神色不變。局竟,斂子納奩畢,徐曰:「奉敕見賜以死」。方以敕示客,乃作墨啓致謝,飲藥而卒。 |
43  | 夏四月,宋主彧殂,太子昱立。 |
44  | 宋主疾篤,以桂陽王休範為司空,褚淵為䕶軍將軍,劉勔為右僕射,與尚書令袁粲、荊州刺史蔡興宗、郢州刺史沈攸之並受顧命。淵素與蕭道成善,薦之,詔以為右衛將軍,共掌機事,宋主遂殂,太子昱即位,時方十嵗,袁粲等秉政,承奢侈之後,務崇節儉,欲救其弊,而阮佃夫等用事,不能禁也。 |
45  | 宋以安成王準為揚州刺史。準實桂陽王休範之子,太宗以為第三子。秋七月,宋以沈攸之都督荊、襄八州軍事。宋荊州刺史蔡興宗被徵還都,右將軍王道隆以其彊直,不欲使居上流,改為中書監,而以沈攸之代之,興宗固辭不拜,攸之自以材畧過人,隂蓄異志,擇郢州士馬器仗精者多以自隨,到官以討蠻為名,大發兵力,招聚才勇,重賦斂以繕甲器,舊應供臺者皆割留之,舉措專恣,不復永用符敕,朝廷疑而憚之。 |
46  | 冬十月,宋以劉秉為左僕射。秉和弱,無幹能,以宗室清令,故袁、褚引之。 |
47  | 春正月,魏詔守令勸農事,除盜賊。魏詔守令勸課農事。同部之內,貧富相通。家有兩牛通借無者,縣令能靜一縣劫盜者,兼治二縣,即食其祿。能靜二縣者,兼治三縣,三年遷為郡守。郡守二郡至三郡亦如之,三年,遷為刺史。 |
48  | 二月,魏以孔乘為崇聖大夫,乘孔子二十八代孫也。 |
49  | 秋七月,魏制河南六州賦法,戶收絹一匹、綿一斤、租三十石。冬十月,武都王楊僧嗣卒,弟文度立,降魏。初,楊文徳據葭蘆,為魏所破,宋太祖免其官,削爵土。時故氐王楊保宗之子元和在宋,世祖以其為楊氏正宗,立之。未幾,元和棄國奔魏,其從弟僧嗣立有功于宋,太宗遂以為武都王。至是,僧嗣卒,從弟文度自立,遣使降魏, |
50  | 十二月癸卯朔,日食。 |
51  | 夏五月,宋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反,攻建康,右衛將軍蕭道成擊斬之。 |
52  | 宋桂陽王休範,謹澀無才,不為物情所向,自太宗晏駕,嗣主年在幼沖,休範自謂尊親無二應,入為宰輔,既不如志,怨憤彌結,典籖許公輿為之謀主,令休範折節下士,由是逺近歸之,收養勇力,繕治器械,朝廷知之,隂為之備,至是,休範遂舉兵反尋陽,晝夜取道,太雷戍主馳下告變,朝廷惶駭,由是內外戒嚴。蕭道成出屯新亭,張永出屯白下,沈懷明戍石頭。道成治壘未畢,休範前軍已至新林,休範捨舟步上,自以大衆攻新亭。道成拒戰移時,外勢愈盛,衆皆失色。道成曰:「賊雖多而亂,尋當破矣」。休範白服乘肩輿登城,以數十人自衛。校尉黃回、張敬兒謀詐降以取之,乃白于道成,出城放仗,大呼稱降。休範信之,置于左右。休範方飲醇酒,回目敬兒奪休範防身刀,斬其首,持還,左右並散。先是,休範自新林分遣其將杜黑騾丁文豪等直趨朱雀門,及是,休範雖死,黑騾等不知,進至朱雀桁,王道隆帥羽林軍在門內,聞賊至,急召劉勔,勔自石頭來赴戰,死之。黑騾乘勝渡淮,道隆走黒騾,追殺之。于是中外大震,白下、石頭之衆皆潰。撫軍長史褚澄開東府門納賊。賊擁安成王準據東府,官省恇擾,衆莫有鬬志。俄而丁文豪之衆知休範已死,稍欲退散。許公輿詐稱休範在新亭,士民惶惑,詣壘投刺者以千數,道成皆焚之,登城謂曰:「劉休範已就戮,屍在南崗下,我乃蕭平南,諸軍諦視之,刺皆已焚,勿懼也」。即遣陳顯逹等將兵入衛。袁粲慷慨告語諸將,披甲上馬,將驅之,顯逹等引兵出戰,大破黑騾文豪,皆斬之,餘黨悉平。六月,宋以蕭道成為中領軍。 |
53  | 道成與袁粲、褚淵、劉秉更日入直決事,號為「四貴。魏罷門房之誅。 |
54  | 詔曰:「下民兇戾,不顧親戚,一人為惡,殃及闔門。朕為民父母,深所愍悼。自今非謀反、大逆外叛,罪止其身」。于是始罷門房之誅。 |
55  | 秋七月,柔然侵魏。 |
56  | 柔然侵魏敦煌,尉多侯擊破之。尚書奏:「敦煌僻逺,介居彊㓂之間,恐不能自固,請內徙涼州」。羣臣集議,僉以為然。給事中韓秀獨執不可。于是遂從秀議。 |
57  | 冬十一月,宋主冠。 |
58  | 初,宋主在東宫時,喜怒乖節,太宗屢敕陳太妃痛捶之。及即位,內畏太后、太妃,外憚諸大臣,未敢縱逸,自加元服,內外稍無以制。自以李道兒之子,故每微行,自稱李將軍。常著小袴衫,營署巷陌,無不貫穿。或夜宿客店,或晝臥道旁,排突廝養,與之交易。或遭慢辱,悅而受之。 |
59  | 春三月,宋以張敬兒都督雍、梁二州軍事。 |
60  | 敬兒請為雍州,蕭道成以其人位俱輕,不許,敬兒曰:「沈攸之在荊州,欲何所作?不出敬兒制之,恐非公之利也」。道成乃以敬兒鎮襄陽, |
61  | 夏六月,魏太后馮氏弑其主宏,復稱制。魏馮太后內行不正,怨于上皇。至是,宻行鴆毒,上皇遂殂。太后大赦,改元,復臨朝稱制。以馮熙為太師。中書監熙於外戚固辭,乃除洛州刺史。 |
62  | 秋七月,宋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起兵京口,不克而死。 |
63  | 景素孝友清令,好學禮士,由是有美譽。時太祖諸子俱盡,諸孫唯景素為長宋主,凶狂失徳,朝野咸屬意景素、楊運長、阮佃夫等欲專權勢,不利立長君,隂欲除之。會有人告景素欲反,楊阮將發兵東討,蕭道成、袁粲以為不可。景素亦遣世子詣闕自陳,乃奪景素征北將軍,而楊、阮猜忌益甚,景素亦謀為自全之計,遣人往來建康將軍黃回、羽林監垣祇祖皆隂與通謀。至是,祇祖率數百人奔京口,云京師已潰,勸令速入。景素信之,即據京口起兵。楊阮遣將軍黃回、李安民等討之。蕭道成知回有異志,故使安民與之偕行。回不得發,遂拔京口,禽景素,斬之,黨與皆伏誅。 |
64  | 秋七月,宋中領軍蕭道成弑其主昱而立安成王準,自為司空,録尚書事。宋主昱自京口既平,驕恣尤甚,嘗直入領軍府,時盛暑,蕭道成晝卧裸袒,昱令起立,畫腹為的,引滿將射之。道成斂板曰:「老臣無罪」。左右王天恩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後無復射,不如以骲箭射之」。昱乃更以骲箭射中其臍投弓,大笑。道成憂懼,宻與袁粲、褚淵謀廢立。越都校尉王敬則潛自結于道成,道成命敬則陰結昱左右楊玉夫、楊萬年、陳奉伯等,使伺機便。至是,昱乘露車與左右于臺岡賭跳往青園尼寺,晚至新安寺偷狗飲酒,醉還仁夀殿熟寢,玉夫萬年取千牛刀刎昱首,奉伯袖之稱敕,開門出與敬則,敬則馳詣領軍府大呼。事平,道成戎服乘馬出,敬則等從入殿中,殿中驚怖,及聞昱已死,咸稱萬嵗。道成以太后令召諸大臣入議,道成謂劉秉曰:「此使君家事,何以斷之?」秉未答,道成鬚髯盡張,目光如電。秉曰:「尚書衆事,可以見付,軍旅處分,一委領軍」。道成讓袁粲,粲不敢當。王敬則拔刃跳躍曰:「天下事皆應關,蕭公敢有開一言者!血染敬則刃!」仍手取白紗帽加道成首,令即位,曰:「事湏及熱」。道成正色可之。褚淵曰:「非蕭公無以了此」。道成乃下議迎立安成王,遂以太后令數昱之罪惡,追廢為蒼梧王。儀衛至東府門,安成王令門者勿開,以待袁司徒。粲至,乃入即位。以道成為司空,録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出鎮東府。劉秉為尚書令,袁粲鎮石頭, |
65  | 九月,宋封楊玉夫等爵有差。 |
66  | 冬十月,魏殺其徐州刺史李訢。先是,訢為尚書,信用范𢶏,訢弟瑛諫曰:「𢶏輕徳義而重勢利,不早絶之,必貽後悔」。不從。訢與尚書趙黒有隙,發其罪黒,坐黜為門士,黑恨之。踰年,黑復入領選,白馮太后稱訢専恣,出為徐州。𢶏知太后怨訢,至是,乃告訢謀外叛。太后徵訢問狀,引𢶏證之。訢曰:「汝受我恩,何忍誣我!」𢶏曰:「𢶏受公恩,何如公于李敷!公忍之于敷,𢶏何為不忍于公!」訢嘆曰:「吾不用瑛言,悔之何及!」黑復于中構成其罪,訢遂見誅。十一月,宋荊襄都督沈攸之舉兵討蕭道成。初,沈攸之與蕭道成同直殿省相善,至是以道成名位素出己下,一旦專制朝權,心甚不平。其長子元琰自建康至,攸之謂曰:「吾寧為王陵死,不為賈充生㑹」。太后賜攸之燭十挺,割之得太后手令曰:「國家之事,一以委公」。于是勒兵移檄,遺書道成,以為:「少帝昏狂,宜與諸公宻議,共白太后,下令廢之。奈何交結左右,親行弑逆,移易朝舊,布置親黨,宮閤管籥,悉關家人,吾不知子孟、孔明遺訓固如此乎!足下既有賊宋之心,吾寧敢捐包胥之節!」朝廷聞之忷懼。初,道成使其世子賾行郢州事以備攸之,已徵賾為左衛將軍,賾乃薦司馬柳世隆自代。及攸之起兵,賾行至潯陽,衆欲倍道趨建康,賾曰:「潯陽地居中流,宻邇畿甸,留屯湓口,內藩朝廷,外援夏口,保據形勝,控制西南,今日㑹此,天所置也」。左中郎將周山圖復力言之,賾乃奉晉熙王燮鎮湓口。 |
67  | 宋中書監袁粲、尚書令劉秉謀誅蕭道成,不克而死。袁粲、劉秉宻謀誅蕭道成,會湘州刺史王藴以母喪還至東府,欲因道成出弔作難,道成不出,乃更與粲、秉共圖之。將帥黃回、卜伯興等皆與通謀。道成初聞沈攸之事起,自往詣粲,粲辭不見。道成乃召褚淵,與之連席,每事必引淵共之,淵故憾粲。乃謂道成曰:「西夏事必無成,公當先備其內耳!」時劉秉從弟韞為領軍,入直門下省,卜伯興為直閤,黃回等諸將皆出屯新亭。粲謀矯太后令,使韞、伯興帥宿衛兵攻道成于朝堂,回等帥所領為應。劉秉等共赴石頭,謀既定,將以告淵,衆謂不可。粲曰:淵雖與彼善,豈得大作同異!乃告之。淵即以告道成,道成乃遣軍主蘇烈、薛淵等助粲守石頭,又以王敬則為直閤,與伯興共總禁兵。粲與秉等本期夜發,秉恇擾不知所為,晡後,即束裝盡室奔石頭。粲驚曰:何事遽來!今敗矣!」丹陽丞王遜走告道成,道成宻遣人告王敬則,使殺韞及伯興、蘇烈等據倉城拒粲,王藴聞之,謂粲已敗,即散走。道成遣軍主戴僧靜助烈等攻粲,秉踰城走。粲下城,謂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以名義至此」。僧靜踰城,進最以身,衛粲,僧靜直前斫之。粲謂最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遂父子俱死。秉父子亦為亂兵所害,黄回以事泄,遂不敢發。王藴逃匿,捕得見殺。 |
68  | 宋以楊運長為宣城太守。 |
69  | 運長出守宣城,于是太宗嬖臣無在禁省者矣。 |
70  | 宋蕭道成假黃鉞出頓新亭。 |
71  | 春正月,宋沈攸之軍潰走死。攸之至夏口,自恃兵彊,有驕色。以郢城弱小不足攻,欲以偏師守之,而自帥大衆東下㑹柳。世隆遣人挑戰,肆罵穢辱之。攸之大怒,遂悉銳攻城。世隆隨宜拒應,屢破之。攸之素失人情,但劫以威力,及城久不拔,逃者稍多。司馬劉攘兵射書入城請降,世隆納之,攘兵燒營而去,攸之軍遂大潰。先是,張敬兒既斬攸之使者,即勒兵,偵攸之下,遂襲江陵,殺其子及孫。至是,攸之收散卒,將還江陵,聞敬兒已據城,士卒皆散,乃縊而死。 |
72  | 宋蕭道成自為太尉、都督十六州諸軍事。建康解嚴,蕭道成還鎮東府,加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諸軍事,以其子賾為江州刺史,嶷為中領軍,褚淵為中書監、司空、吏部郎王儉神彩淵曠,好學博聞,有宰相之志,道成以為長史,待遇隆宻,事皆委之。 |
73  | 秋九月乙巳朔,日食。 |
74  | 宋蕭道成自為太傅、揚州牧,加殊禮,道成欲傾宋室,夜召長史謝朏屏人與語久之,朏無言,時二小兒捉燭,道成疑朏難之,乃取燭遣兒出,朏又無言,道成乃呼左右,他日,王儉知其㫖,請間說之,儉即倡議加道成太傅、假黃鉞。道成所親任遐,曰:「此大事,應報褚公」。道成曰:「褚公不從,奈何?」遐曰:「彥回惜身保妻子,非有竒才異節,遐能制之」。淵果無違異。詔進道成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楊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
75  | 冬十二月,魏太后殺其青州刺史南郡王李惠。馮太后忌李惠,誣以南叛,殺之,并其妻子。太后以猜嫌所夷滅者十餘家,而惠所厯皆有善政,魏人尤寃惜之。 |
76  | 宋定音樂。 |
77  | 尚書王僧䖍奏:「朝廷以宫縣合和鞞拂,節數雖會,慮乖雅體。又今之清商,實由銅爵,中庸、和雅,莫近于斯。而情變聽移,亡者將半,民間競造新聲,煩淫無極,宜令有司悉加補綴」。從之。 |
78  | 春正月,宋以謝朏為侍中。 |
79  | 蕭道成以朏有重名,欲引參佐命,以為左長史。嘗與論魏、晉故事,因曰:「石苞不早勸晉文死」。方慟哭。方之馮異非知幾也!」朏曰:「晉文世事魏室,必將終身北面,借使魏行唐、虞故事,亦當三讓彌高」。道成不悅,以朏為侍中,更以王儉為長史。 |
80  | 三月癸卯朔,日食。 |
81  | 宋蕭道成自為相國,封齊公,加九錫,以十郡為齊國,官爵禮儀並倣朝廷。宋蕭道成以王儉為齊尚書右僕射。 |
82  | 褚淵引何曾自魏司徒為晉丞相故事,求為齊官,道成不許,以王儉為齊尚書右僕射,領吏部。 |
83  | 夏四月,宋蕭道成自進爵為齊王,遂稱皇帝,廢其主準為汝隂王,徙之丹陽,殺宋奉朝請裴顗。 |
84  | 道成進爵為王,增封十郡令。宋主下詔禪位,宋主不肯臨軒,匿于佛蓋下,王敬則勒兵入迎,太后懼,自率閹人索得之,敬則啓譬令出,宋主收淚謂曰:「欲見殺乎?」敬則曰:「遷居別宮耳!官先取司馬家亦如此」。宋主泣而彈指曰:「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宮中皆哭,宋主又拍,敬則手曰:「必無過慮,當餉輔國」。十萬錢。是日,百僚陪位,侍中謝朏在直,當解璽綬,陽為不知,曰:「有何公事?」傳詔云解璽綬授齊,王朏曰:「齊自應有侍中」。乃引枕臥,傳詔懼,使朏稱疾,朏曰:「我無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乃以王儉為侍中,解璽綬。禮畢,宋主出就東邸,司空褚淵等奉璽綬詣齊宫,齊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奉宋主為汝隂王,築丹陽宫,置兵守衛之。奉朝請河東裴顗上表數齊主過惡,掛冠徑去,齊主怒,殺之。 |
85  | 齊以禇淵為司徒,辭不受。 |
86  | 淵從父弟炤素非淵所為,淵詣齊宫勸進,時炤謂淵子賁曰:「不知汝家司空將一家物與一家,亦復何謂!」及淵拜司徒,賀者滿座,炤歎曰:「彥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門戶不幸,遂有今日之拜。使彥回作中書郎而死,不當為一名士邪?名徳不昌,乃復有期頤之夀!」淵固辭不受。 |
87  | 齊主令羣臣言事。 |
88  | 齊主問為政于參軍劉瓛,對曰:「政在《孝經》,凡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者,皆是也。陛下若戒前車之失,加以寛厚,雖危可安,循其覆轍,雖安必危矣」。齊主歎曰:「儒者之言,可寶萬世」。于是復命羣臣各言得失。齊主皆加褒賞,或付有司詳擇所宜奏行之」。魏罷候官。 |
89  | 魏詔:「候官千數罪重,受賄不列,輕罪吹毛發舉,宜悉罷之」。更置謹直數百人,使防邏街術,執喧鬭者而已。自此吏民始安其業。 |
90  | 齊褚淵、王儉等進爵有差,賞佐命之功也。處士何㸃,戲謂人曰:「我作《齊書》已竟?」其贊曰:「淵既世族,儉亦國華,不賴舅氏,遑恤國家!」淵、儉母皆宋公主,故㸃云「然」。 |
91  | 五月,齊主蕭道成弑汝隂王,滅其族,或走馬過汝隂。王之門,衛士恐有為亂者,奔入殺王,以疾聞,齊主賞之,遂殺宋宗室,無少長皆死。劉澄之與褚淵善,淵為之固請,故遵考之族得免。齊立世子賾為太子,諸子皆封王。 |
92  | 冬十月,魏遣梁郡王嘉奉丹陽王劉昶伐齊。先是,齊主謂垣崇祖曰:「我新得天下,索虜必以納劉昶為辭,侵犯邊鄙,夀陽當敵衝,非卿無以制」。乃以崇祖為豫州刺史。至是,魏遣梁郡王嘉督兵奉昶伐齊,許昶以克復舊業,世胙江南,稱藩于魏,已而魏師攻齊夀陽不克,又攻朐山,齊擊敗之。 |
93  | 魏使高允議定律令。 |
94  | 允先以老疾告歸,尋以安車徵至平城,拜中書監,詔乘車入殿,朝賀不拜,復命允議定律令。允時年九十餘,而據律評刑,志識無損,詔以允家貧養薄,令樂部十人,五日一詣允以娯,其志朝晡給膳,朔望致牛酒,月給衣服綿絹,入見,備几杖,問以政事、契丹,入,附于魏。 |
95  | 契丹莫賀弗勿干帥部落萬餘口入附于魏,居白狼水東。 |
96  | 春二月,齊檢定民籍。宋自孝建以來,政綱弛紊,簿籍訛謬。至是,詔黃門郎虞玩之等更加檢定。玩之上表,以為:「元嘉中,故光祿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猶自手書籍,躬加隱校。今欲求治取正,必在勤民令長。愚謂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為正,更立明科,一聽首,悔迷而不返,依制必戮。若有虛昧,州縣同科」。從之。齊以蕭鸞為郢州刺史。 |
97  | 西昌侯鸞,齊主兄道生之次子也。早孤,齊主飬之恩過諸子。 |
98  | 秋九月甲午朔,日食。 |
99  | 冬十月,齊以何戢為吏部尚書。齊太子詹事何戢領選齊主,以戢資重,欲加侍中。禇淵曰:「聖㫖每以蟬冕,不宜過多。臣與儉己左珥。若復加戢,則八座,遂有三貂帖以驍遊,足矣」。乃加戢驍騎將軍。 |
100  | 十一月,齊制病囚診治之法,丹陽尹王僧䖍上言:「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名為救疾,實行寃暴。愚謂囚病,宜先刺郡,求職司與醫對診逺縣家人省視,然後處治」。從之。 |
101  | 魏封王叡為中山王。 |
102  | 叡幸于馮太后,進爵為王,置王官二十二人,皆當時名士。 |
103  | 春正月,齊敗魏師于甬城。 |
104  | 魏侵齊淮陽,圍軍主成買于甬城。齊遣將軍李安民、周盤龍等救之,買力戰而死。盤龍子奉叔以二百人陷陳深入魏,以萬餘騎張左右翼圍之。或言奉叔已沒,盤龍馳馬奮矟,直突魏陳,所向披靡。奉叔已出,復入求盤龍父子,兩騎縈擾,魏數萬之衆莫敢當者,遂敗退。李安民等復追破之,又敗之于淮陽。 |
105  | 夏五月,鄧至羌入貢于魏,鄧至者白水,,羌也,因地名自稱鄧至,國于宕昌之南,秋七月己未朔,日食。 |
106  | 齊遣使如魏。 |
107  | 齊使參軍車僧朗于魏,魏主問曰:「齊輔宋日淺,何故遽登大位?」對曰:「虞、夏登庸,身陟元后,魏、晉匡輔,貽厥子孫,時宜不同耳」。 |
108  | 九月,魏以薛虎子為徐州刺史。淮北四州民不樂屬魏,常思歸江南。齊主多遣間諜誘之,于是徐、兖之民所在蠭起,聚保五固,推司馬朗之為主。魏遣尉元、薛虎子討之,遂克五固,斬朗之。東南諸州悉平。尉元徵還,虎子為徐州刺史。虎子表請屯田,魏主從之。虎子為政有惠愛,兵民懷之。會沛郡下邳太守以贓汚為虎子所案,告虎子與江南通,魏主曰:「虎子必不然」。推案果虛,二人皆賜死。 |
109  | 春正月,齊以張緒為國子祭酒。 |
110  | 置學生二百人。 |
111  | 齊主道成殂,太子賾立。齊主有疾,召褚淵、王儉受遺詔輔太子,遂殂。太子即位。 |
112  | 夏六月,齊主立子長懋為太子。秋,齊南康公褚淵死。 |
113  | 初,齊主在東宮,嘗宴朝臣,右衛率沈文季與淵語相失,文季怒曰:「淵自謂忠臣,不知死之日,何以見宋明帝?」及是死,世子賁恥其父失節,服除,遂不仕,以爵讓其弟蓁,屏居墓下終身。魏以李崇為荊州。刺史魏以荊州巴氐擾亂,以李崇為刺史,發兵送之。崇曰:「邊人失和,本怨刺史。今奉詔代之,自然安靖。但須一詔而已,不煩發兵自防,使之懷懼也」。遂輕將數十騎馳至上洛,宣詔慰諭,民夷帖然。崇命邊戍掠得齊人者,悉還之。由是齊人亦還其生口,二境交和,無復烽燧之警。冬十一月,魏主始親祀七廟。 |
114  | 命有司具儀法,依古制備牲牢、器服及樂章。自是四時常祀皆親之。 |
115  | 。春、齊復郡縣官田秩遷代,以小滿為限。 |
116  | 詔以邊境寧宴治民之官,普復田秩。先是,宋以治民之官六年過久,乃以三年為斷,謂之小滿。遷秩去來,又不能依三年之制。至是,乃詔自今一以小滿為限。 |
117  | 夏四月,齊殺其尚書垣崇祖、散騎常侍荀伯玉。齊主之為太子也,自以年長,與太祖同創大業,朝事率皆專斷,所信任左右張景真驕侈僭擬,內外莫敢言。司空諮議荀伯玉,素為太祖所親厚,宻以啟聞,太祖怒,命檢校東宫宣敕詰責,收景真殺之。齊主憂懼,稱疾月餘,太祖怒不解,王敬則叩頭啓曰:「官有天下日淺,太子無事被執,人情恐懼,願官往東宮解之」。因宣㫖裝束。太祖不得已,至東宮,召諸王宴,盡醉,乃還。伯玉由是愈見親信,而齊主深怨之。豫州刺史垣崇祖亦不親附太子,其破魏兵還,太祖召與宻謀,齊主疑之,及即位,遷崇祖五兵尚書,伯玉散騎常侍,加意撫慰。至是,誣崇祖招結江北荒人,欲與伯玉作亂,皆收殺之。 |
118  | 五月,齊殺其車騎將軍張敬兒。垣崇祖死,敬兒內自疑,㑹有人告敬兒貨易蠻中,齊主疑其有異志,時華林園設齋,朝臣皆預,于坐收敬兒,敬兒脫冠貂投地曰:「此物誤我」。遂殺之。 |
119  | 秋七月,齊以王僧䖍為特進、光祿大夫。初,齊主以侍中王僧䖍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僧䖍固辭,開府,謂兄子儉曰:「汝行登三事,我若受此,是一門二台司也,吾實懼焉」。累年不拜。至是,齊主許之,加特進。 |
120  | 冬十月,熒惑逆行入太㣲。 |
121  | 齊有司請讓之,齊主曰:「應天以實不以文。我克己求治,思隆惠政,災若在我,讓之奚益!」 |
122  | 十二月乙巳朔,日食。 |
123  | 春正月,齊以竟陵王子良為司徒。子良少有清尚,傾意賓客,居鷄籠山開西邸,聚古人器服以充之。范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脁沈約陸倕並以文學見親,號曰八友。柳惲王僧孺江革、范縝孔休源亦預焉。子良篤好釋氏,召致名僧,講論佛法,於邸閣營齋造經唄新聲,或親為賦食行水,世以為失宰相體。 |
124  | 夏六月,齊以茹法亮為中書舍人,時中書舍人四人各住一省,謂之「四戶」,以法亮及呂文顯等為之,權傾朝廷,餉遺嵗數百萬。法亮語人曰:「何須求外祿,此一戶中,年辦百萬!」後天文有變,王儉極言文顯等專權,徇私所致。齊主不能改。秋,魏始班祿。 |
125  | 魏舊制,戶調帛二疋、絮二觔,絲二觔,榖二十斛,又入帛一疋二丈,委之州庫,以供調外之費,所調各隨土所出,至是,始班俸祿戸增調帛三疋,榖二斛九斗以給之,調外亦增二疋。舊律,枉法十疋,義贓,二十疋罪死,至是禄行之後,義贓一疋,枉法無多少皆死。秦益州刺史李洪之以外戚貴顯,首以贓敗賜死,餘守宰死者四十餘人,受祿者無不跼蹐,賕賂殆絶,然吏民犯他罪者,魏主悉寛之,疑罪奏讞,多減死徙邊,都下決大辟,嵗不過五六人,州鎮亦簡。久之,淮南王佗,奏請依舊斷祿,太后詔羣臣議,中書監高閭言:饑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今給禄,則亷者無濫,貪者勸慕不給,則貪者得肆其姦,亷者不能自保」。詔從之。 |
126  | 冬十月,齊以長沙王晃為中書監。初,太祖臨終,以晃屬齊主,使處輦下近藩,勿令逺出,且曰:「宋氏若非骨肉相殘,他族豈得乘其弊!汝深誡之!」舊制:諸王在都,惟得置捉刀,四十人,晃自南徐州刺史罷還,私載數百人仗。齊主怒,將糾以法。豫章王嶷叩頭流涕曰:「晃罪誠不足宥,陛下當憶先朝」。齊主垂泣而罷,然終不被親寵。 |
127  | 十一月,齊以始興王鑑為益州刺史。益州大度獠,恃險驕恣,刺史陳顯達遣使責其租賧,獠殺其使,顯達夜襲斬之。益州自晉氏以來,俱用名將為刺史,至是,齊主以鑑為之,徵顯達為中䕶軍時劫帥韓武方聚黨為暴,郡縣不能禁。鑑至武,方出降,長史請殺之,鑑曰:「殺之無以勸善!」乃啓請宥之。于是蠻夷為㓂者望風降附。鑑在州,喜文學,器服如素士,蜀人悅之。 |
128  | 春正月,魏禁䜟緯巫卜。詔曰:「圖䜟之興,出于三季,既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今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論。又嚴禁諸巫覡及委巷卜筮,非經典所載者。 |
129  | 齊復立國學。 |
130  | 先是,齊以國恤罷國子學,至是復立之,釋奠先師用上公禮。 |
131  | 三月,魏主封諸弟為王。 |
132  | 太后置學館,選師傅以教諸王。始平王勰最賢,敏而好學,魏主尤愛之,後徙封為彭城王。 |
133  | 夏五月,齊以王儉領國子祭酒。 |
134  | 初,宋太祖置總明觀以集學士,齊主以國學既立,乃省之。時王儉領國子祭酒,詔于儉宅開學士館,以總明四部書充之儉少好《禮》學及《春秋》,言論造次必于儒者,撰次朝儀國典,晉、宋故事,無不諳憶。當朝理事,斷決如流,發言下筆,皆有音彩。十一日,還學,監試諸生巾卷,在庭劍衛令史,儀容甚盛,作解散髻,斜揷簪,朝野多慕效之。儉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意以自比」。 |
135  | 秋七月,魏以梁彌承為宕昌王。初,宕昌王梁彌機死,子彌博立,為吐谷渾所逼,奔仇池。魏仇池將穆亮以彌承為衆所附,擊走吐谷渾,立之而還。後齊亦以彌承為河、涼二州刺史。冬十月,魏詔均田。 |
136  | 初,魏民多䕃附䕃附者無官役,而豪強徵斂倍于公賦。給事中李安世上言:「嵗饑,民流田業多為豪右所占,雖桑井難復,宜更均量,使力業相稱。又所爭之田,宜限年斷,事久難明,悉歸今主,以絶詐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議均田。十月,詔:「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還受之盈縮。人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初受田者,男夫給二十畝,課種桑五十株,桑田皆為世業,終身不還恒計,見口有盈者,無受無還,不足者受種如法,盈者得賣其盈。諸宰民之官,各隨給公田有差,更代相付,賣者坐如律。 |
137  | 春正月朔,魏主朝㑹,始服袞寃。齊討富陽,賊唐㝢之平之。初,齊太祖命虞玩之等檢定黃籍,齊主即位,別立校籍官,置令史,收括嚴切。又以外監吕文度言上籍被卻者悉充逺戍,民多逃亡避罪。富陽民唐㝢之因以邪術倡亂,衆至三萬,稱帝于錢塘,攻陷東陽,殺太守齊發,禁兵擊斬之,進平諸郡,遣使慰勞,遭賊郡縣百姓被驅逼者,悉無所問。 |
138  | 武都王楊後起卒,種人集始立。集始,文𢎞之子也。先是,文𢎞既卒,齊以其從子後起為武都王,後起亦受命于魏。及是後起卒,集始為白水,太守齊授以父爵如故。後集始朝,魏魏以為南秦州刺史、武興王。 |
139  | 魏置三長定民戶籍。 |
140  | 魏無鄰黨之法,惟立宗主督䕶,民多隱冒,三五十家始為一户,內秘書令李沖請定民籍,詔百官議,中書令鄭羲等以為不可,沖力持之,遂從其議。民始皆愁苦,豪彊者尤不願,既而課調省十餘倍,上下安之。夏四月,魏制五等公服,已,復給尚書五等爵以上,朱衣玉佩,大小組綬。秋九月,魏作明堂、辟雍, |
141  | 魏分置州郡 |
142  | 凡三十八州,二十五州。在河南十三州,在河北。 |
143  | 御批厯代通鑑輯覽卷三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