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卷九十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 萬姓統譜卷九十九 明。 凌迪知。 撰去聲。 |
3 ![]() | 十一隊。 |
4 ![]() | 戴譙,國徴,音宋。戴公之後,以謚為氏。又望出廣陵、清河周戴不勝。 |
5 ![]() | 《戴盈之》宋大夫,見《孟子》 |
6 ![]() | 漢、戴德字延君,兄之子戴聖字次君,同受《禮》於后。蒼德刪《禮記》為八十五篇,號《大戴禮聖》,又刪為四十九篇,號《小戴禮德》,為《信都大傳》。 |
7 ![]() | 戴憑字次仲,平輿人。習京氏《易》,舉明經,徴拜侍中。建武中,正旦朝賀,帝令羣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弗通,輒奪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 |
8 ![]() | 戴遵,字子髙,慎陽人,平帝時為侍御史,王莽簒位,稱病歸里,家富好施,尚俠食客,常三四百人,時稱為「闗東大豪」。 |
9 ![]() | 戴良字叔鸞,遵子才既高達而議論,尚竒曰:「我獨歩,天下誰與為」偶舉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不至州郡,迫之,遂逃入江夏山,優㳺不仕,以壽終,嫁女,惟賢是與,不問貴賤。五女並賢,皆練裳竹笥、木履以遣之。 |
10 ![]() | 戴封字平仲,東漢末,對賢良䇿第一,拜議郎,遷西華令。蝗不入界,歳旱,積薪自焚,火起而雨,遷中山相。 |
11 ![]() | 戴就字景成,仕㑹嵇郡倉曹掾。揚州刺史歐陽參奏太守成公浮贓罪,遣部從事薛安案倉曹簿領收就於錢塘縣獄。安呼見就,謂曰:「太守罪穢狼籍,受命考實,君何故以骨肉拒扞?」就據地答言:「太守部符大臣,當以死報國。卿雖銜命,固宜申斷寃毒,奈何誣枉忠良,強相掠理,令臣謗其君子,證其父薛安庸騃,忸行無義,就考死之日,當白於天,與羣鬼殺汝於亭中,如䝉生,全當手刃相裂」。安深竒其壯節,即解械,更與美談,表其言辭,解釋郡事,徴浮還京師,免歸鄉里。太守劉寵舉就孝廉、光祿主事,病卒。 |
12 ![]() | 戴崇字子平,沛人。官至九卿。嘗受《易》於張禹,禹受於施讎戴賓沛人嘗受《易》於同郡施讎 |
13 ![]() | 戴伯鸞,慎陽人。性至孝,母卒,伯鸞居廬啜粥,非禮不行,時人稱之晉戴逵字安道,譙國人。博學能文,善鼓琴,工書畫。性高潔,嘗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著為論。太宰武陵王晞聞其善琴,遣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門伶人」。王徽之嘗雪夜」。 |
14 ![]() | 乗舟訪之,興盡而返,孝武時,累徴不就。 |
15 ![]() | 戴淵廣陵人,有風儀。性開爽,舉孝廉,累轉祭酒,出守豫章。後死於王敦之難,贈右光禄大夫、儀同三司,謚曰簡。 |
16 ![]() | 戴洋字周流,長城人。善風角解占候、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祖逖駐雍邱,病篤,問術人戴洋,洋曰:「祖豫州九月當死」。初,有妖星見於豫州之分,歴陽陳訓又謂人曰:「今年西北大將當死」。逖亦見星曰:「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俄卒。 |
17 ![]() | 戴碩,㑹稽人,家貧,三子延壽、延興、法興,並能修立山隂,有陳戴者,家富積錢三千萬,鄉人云:「戴家三兒敵陳戴三千萬錢」。 |
18 ![]() | 戴法興碩子,好學,初為尚書郎,令史彭城王,於尚書中覔了了,令史得法,興以為記室。宋武即位,以為南臺侍御史兼中書通事舎人,甚見親待,門外成市。 |
19 ![]() | 戴邈字望之,淵弟。少好學,尤精漢史》,才不逮兄,而儒雅過之。弱冠舉秀才,㝷遷太子洗馬,出補西陽內史。永嘉中,元帝版行邵陵內史、丞相軍諮祭酒,出為征南軍司。於時凡百草創,學校未立,邈上疏請興禮樂,帝納焉,代劉隗為丹陽尹。王敦作逆,加左將軍。及敦得志,淵遇害,邈坐免官。敦誅後,拜尚書僕射。卒,贈衛將軍,謚穆。 |
20 ![]() | 戴僧靜齊武帝永明年,間為淮南太守。八年,巴東王子響殺僚佐,武帝召僧靜使領軍向江陵。僧靜面啟上曰:「巴東王年少,長史司馬捉之太急,忿不思難故耳。天子兒過誤殺人,有何大罪?今急遣軍西上,人情惶懼,無所不至,臣不敢奉敕」。上不荅而心善之。 |
21 ![]() | 戴顒字仲若,逵子㑹,稽剡縣,多名山,故世居剡下桐廬縣又多名山,又游於桐廬僻逺,難以養疾,乃游呉下吳下,士人共為築室,聚石植林開澗以居之,顒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註、禮記中庸篇:三吳將守及郡內衣冠,要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去,不為矯介,衆論以此多之。宋永初、元嘉中,徴竝不就。 |
22 ![]() | 唐、戴叔倫字㓜公,金壇人。能詩賦,守撫州刺史,作均水法,俗便利之,詔書褒美,封譙縣男,加金紫服。後遷客管經略使,綏徠夷落,威名流聞。德宗嘗賦《中和節詩》寵之。 |
23 ![]() | 戴䕶,字邦衛,婺源人,性剛果,有武力,值黄巢亂後,草竊蜂起,䕶倡義,與鄉人團結自守,㑹楊行宻以陶雅鎮歙州,汪武鎮婺源,雅聞䕶名,薦補先鋒突將都押衙兵馬使。已而汪彖、余知禮等以次嘯聚,武檄䕶率所部掩擊之,䕶戮其渠魁,釋其脅從,一鄉晏然,尋卒。 |
24 ![]() | 戴胄安陽人,仕為秦王府參軍,遷大理少卿,犯顔諫諍,累辨寃獄,遷尚書左丞,參預政事。子至德,西臺侍郎,遷右僕射。父子相繼,世詫其榮。 |
25 ![]() | 戴休顔,夏州人,家世尚武,志膽不常。郭子儀引為大將,諭平党項羗,以功封咸寧郡王,兼朔方節度副使。朱泚反,休顔率兵馳奔行在,與渾瑊等扞禦有勞,破泚偏師,以功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卒,贈揚州大都督。弟休璿,封東陽郡王,休晏,封城郡公。 |
26 ![]() | 戴元益桐廬人,五世同居,家有紫薇木連理,刺史以聞,咸通中,詔旌表其門。戴謙開元初,文水令於縣東北鑿甘泉、蕩沙、靈長千畆四渠,引文谷水轉,溉田數千頃。戴簡長沙人以文行累為連帥所賓禮,貢之澤宫,而志不願仕。好孔氏書,旁及莊、老,莫不總統,嘗有堂,因東城為池,環之九里,游覽之勝,於是為最,栁宗元」作「記」。 |
27 ![]() | 戴洪正唐人每得宻友書於編簡,號金蘭簿。戴至德、乾封中,遷侍郎、同三品,閱十數年,父子繼為宰相,髙宗為飛帛書賜至德。戴嵩善畫有藏嵩鬭牛者,以錦囊係肘自隨。 |
28 ![]() | 戴令言:左補「闕」作「《兩足狐賦》譏楊再思出為長社令,五代。戴壽字伯齡,婺源人。唐兵馬使虞候䕶之卒,時刺史陶雅表壽代領其衆,保鄉井。吳順義中,累有禦寇功,官至武源左建威指揮第二將卒。徐知訓復表其子安為右軍衙前總管,充饒州左豹捷。 |
29 ![]() | 指揮第一都虞侯領兵守饒。 |
30 ![]() | 戴安字寧叔,在饒甚有威惠。南唐保大中,以功次積官至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監察御史、上柱國,卒於饒,謚忠恭。土人感德,立祠祀之。 |
31 ![]() | 宋、戴興雍邱人。少以勇力聞。及長,美髭髯,眉目如畫。事太宗於藩邸,後累官定武軍節度,徙夏州行營都部署,討李繼遷,興所部,深入千里。後知京兆府,卒,贈太尉。 |
32 ![]() | 戴融天聖中,知歸安縣,未朞大治。先是邑人困於茶賦,融乃第戶豐乏而均之,以絶追捕之苦。又澤居者,不務力穡融教之業,農遂有恒産,鄉民立祠祀之。 |
33 ![]() | 戴國忠光化人,慶歴中進士。歐陽修稱其忠信篤於朋友,孝悌孚於宗族,禮義達於鄉里,終屯田郎中。 |
34 ![]() | 戴述字明仲,永嘉人。為文操筆立就。元符中進士,嘗從程伊川求成,已之學,仕至臨江太守。弟迅,亦以文學稱。 |
35 ![]() | 戴之邵安福人,寓居鹿門山。紹興末,京西招討吳珙以書招之,差充忠義破敵統制,之邵遂率所募忠義千人入西京,修葺祖宗諸陵,且創置永安軍,收復鄭宻等州,日與敵戰屢勝,以兵粮不繼而歸。 |
36 ![]() | 戴溪,字肖望,永嘉人。淳熙中進士。歴官太子詹事,進權工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謚文端。所著有《通鑑筆義》、《將鑑論斷》諸書,學者稱岷隱先生。族子栩,亦有學行,著《東都事略》等書。 |
37 ![]() | 戴慶炣,字彥可,永嘉人,淳祐進士,歴校書、正言、司諫、侍御史,累遷同知樞宻院事,兼參知政事。卒,贈特進、資政殿大學士 |
38 ![]() | 戴蒙字養伯,永嘉人,紹熈庚戌,用閣門舎人戴勲牒,改名埜,應試遂中第,調麗水尉,以公事與郡將忤,棄官,從朱晦菴於武夷,再調鳴鶴場運鹽官,丁父艱,服除,自念假塗易名之非,復舊名,應鄉舉,再試不中,曰:「可以止矣!」楊守簡敬之,薦於朝。黄度帥金陵起,以寮幕外舅汪逵援例以巳澤改奏,俱不就。最後,御史王穎叔言諸朝,詔以初名復官。 |
39 ![]() | 戴仔字守鏞,䝉子常以孝亷薦,有云:天分素髙,年近四十,即棄去場屋,大肆其力於學,宻察於義理之精考質於古今之載《詩》、《書》、《易》、《周禮四書,下逮史傳,皆有傳述,迄未嘗一出,以自●安貧,委順隤如也。 |
40 ![]() | 戴侗字仲達。仔弟登,淳祐第,由國子簿守台州,德祐秘書郎,召繼遷軍器少監,亦辭疾不起。年踰八十卒。有《易書》、《四書》、《家說》、《六書攷》、《內外篇》。 |
41 ![]() | 戴翼字汝諧,三山人。紹定中,以進士攝南康事。鼎剏城壁兩新縣治,政績彰聞戴挺嘉熈二年,知本州視學,初謂廣學混處,非所以尊先聖,乃卜學東射圃,地建六齊。又議陶塼包砌羅城,治於頒條門,功未就而去。滿之日,行囊枵然,有古廉吏風。 |
42 ![]() | 戴亨字子元,臨海人。教人以毋自欺為第一義,嘗銘於座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欲人不知,莫若弗為」,「自號蠢物」。有《太極圖說》、《人心道心說》、《近思録》、《補註》。 |
43 ![]() | 戴敏字敏才,天台人。博學強記,以詩自適,號「東臯子。平生不肯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且死,一子方襁褓中,語親友曰:「吾之病革矣,而子甚,㓜詩遂無傳乎?」為之太息,語不及他。已而卒,人咸訝之。嘗賦《小園詩》、《詩人玉屑,評其俊逸偉麗,清拔閒暇,四體備矣。子式之,竟以詩名世云。戴栩字文子,溪族子。登嘉定第,為太學博士,遷秘書郎,出知臨江軍,改衡州,俱不及赴。久之,起為湖南安撫司參議官,卒。栩少師水心,葉適得其旨要,故於《明經之外亦高於嘗云。 |
44 ![]() | 戴式之名復古,以字行。篤志古學,從林景思、徐因子游,又登三山陸放翁之門,講明詩法。自後又走東吳、浙西襄、漢北、淮南,粤凡喬嶽,巨浸靈洞,珍苑空逈,特絶之觀,荒怪古僻之蹤,靡不登歴,凡二十餘年然後歸,而詩乃大進。真西山稱其句法不減孟浩然,繇是遂名天下、戴顔老字榮之,饒州人。初名松,生而秀骨,竒姿比。及歳父漁材,修試兒故事,羅書籍玩具果殽於席,顔老獨拿《禮記》一帙,披捲若讀,誦然稍長,口授以書,日記數千百言。七歳能暗誦《五經》。十歳善屬文,思如湧泉。王帥幹,懋卿試以數題,捉筆輒就,懋卿稱賞不容口。嘉熈元年,參政危公嘉其俊異,舉神童科第一,後省中敕賜免解,進士,年十三卒。 |
45 ![]() | 戴表元字率初,奉化州人。七歳能屬文,咸淳中進士,為建寧教授。表元學博而才贍,尤自秘重,不妄許與。以文章大家,名重東南。元大德間,有以修撰、博士二職論薦,所著有《剡源集》。 |
46 ![]() | 元戴羽德安人,隱居積學徵辟,皆不就,著《武侯通傳》三卷,評一卷,虞集為之序。戴光遠嘉興人鎮逺郡縣,學校不立,光逺,乃辟地三十畆為殿宇,學舎四十餘楹,置師聚生徒百五十輩,延名儒,黃玠主之,自是鎮人始知學。 |
47 ![]() | 戴焴字晉翁,號瑶山,婺源人。弟煟,字召翁,號蒼山。炯字恕翁,號絜矩。父卒,相與廬墓三年,朝夕致盥沃,上食如平生。既除喪,率不廢家,藏書萬卷,靡不究觀。客過門,兄坐弟張拱山立,未始以老而懈。嘗著歴代人臣正邪●鑑二百餘卷,世號三戴。 |
48 ![]() | 戴文璧字君章,沂州琅邪人。少負經濟,歴任清要,以廉自勵。為兩浙轉運判官。嘗分職巡鹽官塲,風清●革,課正民安。徐一清、陸居仁記其德政,以鑱諸石 |
49 ![]() | 明、戴良字叔能,浦江人,學於栁貫、黄溍、吳萊之門,以文章知名,元末應召為江淮儒學提舉,後隱四明山,洪武初,徴至京師,以老疾固辭,卒於寓舎。 |
50 ![]() | 戴德旴●人。洪武初,任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初取武昌,勲績茂著,復從克荆常澧、衡、潭、溆、寶慶、襄陽及辰州諸郡,溪蠻以疾卒於京師,詔贈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䕶軍,追封譙郡伯。 |
51 ![]() | 戴本昇灃州人,洪武間任兵科給事中,後陞廣西右參議 |
52 ![]() | 戴德彛奉化人。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尋陞侍講、拾遺、補闕,以直聲震於時。改監察御史,益善於其職。辛巳年,改左拾遺。北平之師既迫,日夕畫䇿防禦,既而死難。 |
53 ![]() | 戴璹字仲才,北隅人。從呉仲迂遊,避居講學。國初累薦不起,時下定賦稅法浮梁獨重於他邑,璹上章亟言,得與他邑均一邑,至今賴之。所著有《東山集》。 |
54 ![]() | 戴綸,高宻人,洪武間,以儀智薦,進階侍郎。仁宗為太子時,好游獵,綸以侍讀累諫,不聽,因具奏。太宗召仁宗謂曰:「汝平日與誰相得?」對曰:「戴綸」。因出所奏,帝衘之。及即位,因詰其事,綸即抗聲辨論,辭益激切,上怒,被笞死。 |
55 ![]() | 戴用洪武間,興寧知縣歳旱,禱於仰竈,俄有石燕集其冠,頃之飛去,大雨方數十里,歳以豐稔戴鵬洪武初,㑹稽知縣器度●深,清慎自守。時軍駐四明,鵬往供饋餉,期限嚴急,率民步行自哺,饑甚,從者進餅,卻不受,掬道旁水飲之,秩滿,民不忍其去,脫履以為遺跡。 |
56 ![]() | 戴同吉福建人。永樂進士,宣德初為浙江布政司參議。上疏言五事:一曰明學校之事,二曰嚴邊境之防,三曰慎守令之選,四曰敦勸士之興,五曰立勸懲之法。言甚切至,上嘉之。 |
57 ![]() | 戴守溫名瑱,少孤,事母極其孝。母病,醫者曰:「得闕魚,和劑可愈」。時隆冬守,溫觧衣入水,捕得之,服果愈。母沒,哀毀過常。尋以疾卒,貧無以葬。邑令袁公道為營塜窆,題其墓曰:「方巖之北,唐嶺之南,孝子之風流千百年」。。 |
58 ![]() | 戴希賢永樂間,知河南府,禮賢士,抑豪強,盜賊屏息,道不拾遺。滿去,吏民泣送者塞路戴泰一永樂初,以隠逸應召知和州,以清白稱 |
59 ![]() | 戴新,字景壹,平度州人。永樂初,舉進士,選入翰林,為庶吉士,侍仁宗講讀。遷主事,以坐累謫戍。未幾,朝廷特宥復職,累官雲南右布政。兩征麓川,贊督粮儲不乏,賜齎甚厚之。 |
60 ![]() | 戴浩,字彦廣,鄞人,永樂舉人,初判東昌,九載,遷雷州守州,故竝海滷,病稼,乃築堤以捍民,賴有功,改永州,又改鞏昌,歳饑,矯發邊儲三萬七千餘石賑之,監司語以法,浩曰:「法固知之,如民饑何?若以一人命活千萬人,命固將甘之」。乃上疏自劾,朝廷優詔原焉。天順元年,乞骸骨,鞏昌民相率走闕下,奏留㝷致仕,壽九十三而卒。浩善吟咏,詞翰戲墨,多為時所珍,有黙菴詩藁,子檟教諭以學行,稱孫鰲鯨、鱀、䲀俱舉進士,皆檟子也,人以為積德之報。 |
61 ![]() | 戴進,字文進,錢塘人,畫山水人。物翎毛花草,兼法諸家。當宣德、正統間,馳名海內。宣廟喜繪事,一時待詔有謝廷循、倪端、石鋭、李在皆有名。文進入京,衆工妬之。一日,仁智殿呈畫文進以得意之筆,上進第一幅,秋江釣圖一。紅袍人垂釣水,次畫家惟紅色,最難著。文進獨得古法,入妙宣廟閱之,廷循從旁奏曰:「此畫甚好,但恨鄙野耳」。宣廟叩之,乃曰:「大紅是品官服色,穿此釣魚,甚失大體」。宣廟頷之,遂揮去餘幅不復閲。 |
62 ![]() | 戴珙字廷璧,河南沔池人。景泰甲戌進士,任御史。天順三年按治真定,存以忠厚斷獄詳明,吏民,至今懷仰。歴布政使 |
63 ![]() | 戴琥字廷節,舉景泰鄉薦,授南京監察御史,盜梗江路,勢張甚,承檄治計平之,遂劾罷巡江不職二重臣,且上江道數事,皆嘉納,復命入陳四事,謂官宜乆任,將宜素練,國家財用宜節縮,荆襄流民宜安輯丁內難,服闋,復南京巡江,設方略捕㸃盜,陞知紹興府,首濬范文正公,清白泉以勵僚屬,次第新郡邑學宫,時命諸生講聖製諸書諭俗,又文廟祭樂,缺飲射文,具據典禮行,増祀鄉賢水旱,歳饑,奏蠲民上供米,嘗奉詔,進弭盜、安民、選將練兵之䇿而歸,本人君之恭儉,時以為名言,擢廣西右參政,乞歸,剏靜定山,居以卒。歳公性孝友,急於義,每以古人自待,所著《太極圖說》、《編定八陣圖、青峯拾稿》。 |
64 ![]() | 戴安仲,字仲莊,鄞人。耿介有氣節。先是,里俗治喪,多用浮屠,安仲獨違衆用小宗法,立祠堂以祀其先。凡冠婚喪祭,悉本朱子《家禮》。復集羣從子弟,延師講學,日以耕讀為業,行義望於鄉邦。郡守王璡高其名,薦授郡庠訓導。秩滿入覲,敕賜致仕,自號樵圃老人。所著有《歸田集》。戴慶祖。溧陽人,讀書史,諳禮文。洪熈初,擢太常賛禮郎,累官少卿,與修《太常儀註》。正統中,没於王事,贈太常卿。 |
65 ![]() | 戴綬世居采石,天性峭直,磊落有大志。早歳試於有司不偶,遂棄舉業,肆力古作,為文數千言立就。家貧,奉母以孝聞。御史劉泰、郡守李郁交薦為河州學正,以足疾辭,葺采石書院,授徒四十餘年,經指授者多所成就。 |
66 ![]() | 戴賔,江陵人。天順甲申進士,歴任南京刑部主事、員外郎、四川僉事,復勢要所侵田地千餘頃,征白草寨功,陞副使。松、茂兵備,奏設青州守禦所,學治以化戎俗,脩葺 橋五百七十餘文,冠帶畨長百餘人,使知冠裳貴賤,以憂歸。卒 |
67 ![]() | 戴弁字士章,浮梁人,以教官擢禮科給事中,累官廣西參政,時黄蕭養作冦,弁卒與賊遇,艤舟登岸,據胡牀,諭之曰:「我戴參政也,我來撫安爾輩宜聽吾言」。賊首環視曰:「果我公也!」遂麾衆羅拜,宻䕶公歸。尋令參將武毅通謀,斬蕭養,捷聞,陞左布政。 |
68 ![]() | 戴中字師中,成化二年進士。宰黄梅歳旱,澇禱輒應,時虎晝行肆噬,告於神虎,相噬以死。考最召補內臺,偕萬安戴用寧波沃頖,力持憲體,時有「一沃二戴」之謠。按河南歳值水荒,行移賑活百萬,所過老㓜德之,咸戴香迓呼。孝廟初,擢廣東僉事,轉憲副,卒於官。 |
69 ![]() | 戴瑺弁從子,字廷美,登成化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吏部主事,陞郎中。學識通融,綽有時譽。珉字廷振,登進士,授兵部主事,陞郎中。長於才,且以廉著。璉字廷獻,登進士,授大理評事。性嚴毅,人不敢干,以私皆蚤世,惜不得竟厥用。 |
70 ![]() | 戴●,字廷珍,浮梁人。天順進士,授監察御史。督學南畿,以文章占器識,士心允服。歴刑部尚書,改左都御史。恪持風紀,中外肅清,孝廟眷注老成。屢召見,咨詢政務,多所建明。卒,贈太子太保,謚恭簡。 |
71 ![]() | 戴檟字育之,浩之子。浩歸自鞏昌,僅存一樓檟市宅郡城,迎二親以養,旦夕省候,辭色怡婉,每出入扶掖左右,嵗時資束脩營,致甘旨至没,猶孺慕終身語及輒泣下,與庶兄柝産,舉其優者遜之貢,授興化府學訓導,以身為教士,翕然歸心,㝷陞連城教諭,即自表免,就子鰲封,既歸,足不跡公府縉紳耆英之㑹,間一赴之,里閭過從,布衣徒歩,僅以一僮自隨,自少至老,無妄語,無慢容,中心澹然,寡於嗜慾,閉樓危坐,終日讀書賦詩,有茂軒藁若干卷。 |
72 ![]() | 戴書字天錫,崇陽人,●治壬戌進士,授南京大理寺正,出補四川僉事,歴副都御史,廵撫雲南,上安邊疏謂:「肅州為極邊,哈宻為盡境,哈宻土魯與回夷為黨,其種類流寓盤據肅州之境,不免為患,而罕東左衛、赤斤蒙古衛亦與哈宻相鄰,近年漸多內徙,直犯肅州,宜遵舊制畫界,分境設衛,鑄印制之,以息邊患」。上韙其議。 |
73 ![]() | 戴澄字憲清,穎敏不羣●。治初任山東、東昌推官,操履廉潔,讞獄明允,人服其公。秩滿,例得膺封,陞廣東肇慶府通判,乃喜曰:「職之崇卑,固不敢望,得封父母足矣」。益勵初節,肇人懷之」。 |
74 ![]() | 戴豪字師文,弱冠中鄉試第七,連登進士,拜兵部武庫主事,遷員外郎,擢職方郎中。武庫主●役出納,職方主邊務,區畫實天下利勢所在,居之者恒縻溺焉,公獨盡收天下書而讀之,公退雖甚疲,亦手不釋卷。家人以日用,告不足,輒麾去,曰:「稱貸之無亂,吾志其在職」。方㑹邊報旁午,衆務糾紛,公不動聲色,而應答如流㝷。陞廣東右參政,時年三十有六,而顧輿議猶以為詘。公至廣東,益殫志慮,思有以捄●拯困,未幾,遽以疾卒,士林嗟悼之。所著有《贅言録》若干卷。戴鰲字時鎮,檟長子,●治巳未進士。初令太和政教修舉盜息民安撫按以才堪治劇薦,改令興化,其治一如太和。歴陞韶州同知南京刑部員外郎中、潯甸府知府。潯故夷方,百度未舉。鰲始興學造士,成城衛民,凡倉廩壇壝所以敬神阜民者,無不畢舉。比歸田里,建祠堂以合族,治亭館以娯賓,不屑屑世俗謀,而孝友慈惠,人稱長者。 |
75 ![]() | 戴鱀字時重,鄞人。檟子正德丁丑進士,官刑曹,督獄見繫囚滯穢,令櫛沐以蘇癘,有方士能言,隂事多驗,卿相以下迎致恐,後獨心知其妖,檄召訊之,果挾採生術,遂寘之法,遷四川僉事,以忤時宰,奪職家居。八年,復起為河南僉事,㝷轉江西參議,陞副使、江西參政,復陞山西按察使,振飭憲典,官僚嚴之,有奄豎殺人匿宗室中,吏不敢向問,鱀即收捕付獄,聞者悚息。歴四川廵撫都御史,入蜀革煩苛,孜孜以保釐為計,所●諸部,雖羊腸鳥道,必輕車詣之,問民所疾苦,故老相傳,以為撫臣旌節,百年僅一睹見也。初,鱀家居,見河渠不飭,作《鄞人水利三叙》,見貪人利畨舶闌出無忌作海防䇿,其言皆鑿鑿不爽,鱀精於吏事,而負氣高亢,不俯首權貴,又不為同事所懽,故動見沮抑,不竟所施云。 |
76 ![]() | 戴顒字師觀,中浙江鄉試第一,登進士第,入翰林為庶吉士,拜吏科給事中。劾奏光禄卿馮蘭不職,章再上,竟降謫。蘭武宗議南巡,百官伏闕諫,且哭。大理少卿呉堂喝令母哭,顒又上章劾之,由是直聲著聞,在朝咸憚之。未幾,卒於官。所著有《倦歌集》、《筠谿稿》藏於家。 |
77 ![]() | 戴圭字秉誠,鄞人,潜心易學,踐履篤實,居嘗語人曰:「學要謹獨誠意,以脩身不怨天,不尤人乆之,則與天一」。嘗揭諸屋楹,曰:「人中令下渾,無我地上元來,都是天張尚書」。邦竒見而亟稱之。圭性謹厚,言動雍黙,衣冠儼然,至時時,與親友高㑹,談道理論當世事,竟日不休,未嘗出一時俗語,至「易簀」之日」,語子乾曰:「大學、語、孟》首章皆是天命之性,聖賢之言一轍也」。所著有《易經大旨、《四書要略》及《要語》等說,藏於家人,稱為「野橋先生」。 |
78 ![]() | 戴惠字君澤,邢臺人,疎雋明爽,與物無忤,任平陽訓導,值當道遇他師,儒不以禮,惠曰:「可以行矣」。遂歸。郡守張潤,身以官騾,輕佑佐行惠,卒不受,士論髙之。 |
79 ![]() | 戴經字孟常,嘉興人。由舉人正德間任本府推官。居官執法,清苦自持,尤工於詩賦,著有《潯陽餘稿》。歴任六載,獨處官署,不以家累,當道嘉其賢能,屢致奬勸。陞山東泰安州知州。 |
80 ![]() | 戴德孺,字子良,臨海人。正德進士,知臨江府。從王守仁征寧、濠,以功陞雲南左布政使。戴冠字仲鶡,信陽州人。正德戊辰進士,戶部主事,言事謫驛丞。清修自勵簡靜,以居素位而行,累無怨尤。歴山東提學副使,師事大復何先生,有時名其詩,聲調宏邁,語意勁挺,慷慨激烈,有古國士風。 |
81 ![]() | 戴時宗字宗道,長泰人,正德甲戌進士,歴都御史戴大賔字賔仲,福建人,少穎敏,年十二中鄉試,自署曰「花挿青頭,十二歳,名題虎榜第三人,又曰:「兎入蟾宮舉手即為「攀桂客,蝶羅蛛網出身,便是探花郎」。已而果然。 |
82 ![]() | 戴金字純甫,湖廣漢陽人。正德甲戌進士。嘉靖初,任撫州推官。嘗署篆東鄉,痛節浮羨,鞫獄明允。徴入為御史,官至兵部尚書。 |
83 ![]() | 戴銑,字寶之,婺源人。舉進士,授給事中。正德初,逆瑾擅權。銑同六科,言閹宦害事,顧命大臣,不宜罷去。瑾矯旨廷杖,落職。嘉靖中,贈光祿少卿。 |
84 ![]() | 戴䲀字時化,檟子。嘉靖乙未進士,以水部主事治徐州。洪通商利漕,而儲粟賑饑,掩骼埋胔,政績章著。平生仁孝天至,率偵伺父母幾微而左右之,雖暮夜不廢,與人無親疎,輒悃悃見情,素而恤災救患,尤所孜孜。上㑹試一同舟者,得癘疾,友各散去,䲀獨周旋其間,湯藥歛含,靡不盡力,太僕少卿陳侃,道塗暴殂,出巳貲為治歛事,其應人緩急,皆此類也。髙才早世,人共惜之戴儒字汝貞,德興人,嘉靖丙戌進士,歴都御史。 |
85 ![]() | 戴嘉猷字獻之,績谿人。嘉靖丙戌進士,歴副使。初知烏程,廉威精敏,端毅剛方,毁淫祠。崇正學,不侮鰥寡,不畏強禦。嘗開濬泮池,新倉庾,政化大行,士民仰賴時歸安。有戚賢,郡守有萬雲鵬,人咸稱為「三循吏」云。 |
86 ![]() | 戴璟,字孟光,奉化人。嘉靖丙戌進士,歴通政司參議戴鯨字時霖,鄞人。嘉靖癸未進士,歴福建參議,治行倬偉,不愧名家。戴才,字大需,滄州人。嘉靖甲辰進士,歴南京兵部尚書。戴完字仲修,桐城人。嘉靖甲辰進士,歴副使。戴章甫字元禮,江西人。性穎敏和易。家貧得師。友力虀鹽,苦學十餘年,博渉子史,文氣豪邁。嘉靖丁酉,領鄉薦,登辛丑進士,授民部主事,即屹然自樹,立恪恭厥職。尋給餉邊陲,宣府吏士稱之。繼筦太倉,出納惟慎,絶苴謁搜,積蠧倉庾一肅。時有役胥為部尚書所屬,意恃弗敬,乃課弗中章,甫鞭去之。胥騰謗部,尚書怒,因不允告。休沐晨夜逐逐典唱籌文書,至廢寢食,遂成疾。署寢舊有宦寺牀,命從者撤之,曰:「吾得正而斃焉」。與家人訣,以「未能報君父恩為恨。言畢而逝。銓部郎海鹽鄭曉、同年浮梁曹天憲皆哭以文辭,有「春藻秋霜、白賁黃裳自許,齊古人共誓肩綱常」之語,人信其非阿私云。 |
87 ![]() | 代古代君,為趙襄子所滅,以代為氏。周代舉趙人 |
88 ![]() | 漢代武京兆尹 |
89 ![]() | 宋代淵字仲顔,導江人。性簡潔,事親孝,受學季畋、張逵,年四十,舉進士甲科,擢清水主簿。淵以禄不及親,歸家教授,累薦不起,以太子中允致仕。著《周易旨要》等書,自號虛一子。 |
90 ![]() | 代象康定三年,以賛善大夫知䝉州 |
91 ![]() | 明代賢崖州人。正統中,任歐寧縣丞 |
92 ![]() | 萬厯間,西安衛指揮代陞山後人。內如對,切見《姓苑》。 |
93 ![]() | 漢內宜之謀士 |
94 ![]() | 內利唯見《印藪》 |
95 ![]() | 愛見《姓苑》 |
96 ![]() | 金愛申興定五年,為兵馬都監、定州刺史愛薛西域弗林人,通西域諸部語,工星歴醫藥。初事定宗,直言敢諫,時 ,藩邸器之。中統四年,命掌西域、星厯、聲樂二司事。後改廣惠司,仍命領之。世祖常詔 大作佛事,集教坊妓樂及儀仗,以江南未 奏曰:「高麗新附,山東初定,此無益之費,甚無謂也」。帝嘉納之。 |
97 ![]() | 明愛莫助廣西融縣人,舉人,正德中,歴永昌府通判對見《姓苑》 |
98 ![]() | 漢對若芳《急就章》 |
99 ![]() | 塞 |
100 ![]() | 明 直●保安州有塞氏。 |
101 ![]() | 賽見《姓苑》 |
102 ![]() | 明 河南南陽府。有賽姓。 |
103 ![]() | 能音耐,太原商,音熊。摰之後避難,改為能氏,又望出華隂唐。能延壽。京兆尹 |
104 ![]() | 能元結安禄山小將 |
105 ![]() | 宋能勝之。紹興進士,南城人。 |
106 ![]() | 能迪登科,建州人 |
107 ![]() | 能日宣醫人 |
108 ![]() | 能將撫州人 |
109 ![]() | 明能以文汝州人,崇德縣丞 |
110 ![]() | 《能昭》馬平人,永樂舉人 |
111 ![]() | 能鏖南寧人,正德中,始興縣知縣 |
112 ![]() | 能照増城人,正德中盧龍縣主簿 |
113 ![]() | 載見《姓苑》 |
114 ![]() | 明載《君用》吳邑人。父福,洪武中,因監稅失火法當死,君用代父刑於閶門,其妻吳氏守節旌表。佴奴代,切見《姓苑》。 |
115 ![]() | 漢佴母傷見《印藪》 |
116 ![]() | 晉佴湛山公集》有佴湛 |
117 ![]() | 明佴隆滁州人。永樂中,永豐縣丞 |
118 ![]() | 佴禮滁州人。永樂中廣信衛千戶 |
119 ![]() | 佴文巫山人,●治貢士,任訓導 |
120 ![]() | 佴,俊興化人。正德中,任廣東都司。 |
121 ![]() | 佴縉字元素,嘉靖中廣東都指揮。 |
122 ![]() | 邶亦作「鄁」,商都也。周武王封紂子武庚於邶,以國為氏。退見《姓苑。。 |
123 ![]() | 背見《姓苑》 |
124 ![]() | □音佩,見直音 |
125 ![]() | 佩見《姓苑》 |
126 ![]() | □音兌,見直音。 |
127 ![]() | □音輩,見直音。 |
128 ![]() | 十二震。 |
129 ![]() | 愼天水徴音。戰國,滑釐字慎。子以字為姓,後去從「心」字,以為眞周慎子魯人將軍 |
130 ![]() | 慎到韓大夫務刑名之學,所撰二十四篇,申、韓稱之漢慎祐太尉長史 |
131 ![]() | 晉慎修東陽太守 |
132 ![]() | 宋慎●康定初,知建昌軍,治尚大體,明而不苛,威惠並行,民咸戴之慎鏞祕閣校理 |
133 ![]() | 慎錡俱祥符登科 |
134 ![]() | 慎伯筠,字東美,西安人。長於詩,嘗貢京師,至禮部貢院,見棘闈嚴甚,曰:「此非所以待天下士也」。拂衣歸。嘉祐間有盛名,韓琦薦之,與林和靖俱至,而伯筠留京師一日,遇髽紒道人,傾蓋如舊,談論累日,人莫能解。自是不飲食,亦不作詩矣。 |
135 ![]() | 慎知禮,信安人。父溫,其有詞學,仕錢俶,終元帥府判官。知禮年十八,獻書從俶歸宋,累官鴻臚卿、知興元府。以母老懇求歸養,退處十年,搢紳稱其孝。知禮好學,自㓜至白首,歳讀《五經》、《周易》而後止。 |
136 ![]() | 慎從吉知禮子,歴官太子詹事,遷給事中、權知開封府。臨事敏速,勤心公家。天禧中,以光祿卿致仕。從吉喜為詩,時有警語,子孫登仕者甚衆,第進士升朝者數人。 |
137 ![]() | 明慎宣大足人,成化舉人 |
138 ![]() | 嘉靖癸丑進士慎蒙字子正,任御史,歸安人。藺中山商,音晉。韓厥支孫仕趙,食采於藺,以邑為氏,又望出華隂周。,藺相如。趙人時,趙有良璧,秦請易以十五城相如奉璧入秦,秦負約相如,乃完璧歸趙。及秦王與趙王㑹澠池,秦王令趙王鼓、瑟相如亦請秦王擊缶,秦終不能勝。趙以功拜上卿。 |
139 ![]() | 漢藺廣武陵太守 |
140 ![]() | 藺苞中郎將 |
141 ![]() | 藺褒見《印藪》 |
142 ![]() | 南北藺欽字休明。父子雲,以軍功至冀州刺史。欽有謀略,勇決善戰,進號智武將軍,百日再破魏軍,威振鄰國。為衡州刺史,有惠政 |
143 ![]() | 隋藺亮歙人開皇九年,併黟、歙入海寧,以●婺州,遂廢歙置新安鎮。文帝愛亮,為人驍勇,命將兵守之,侵尋寖乆,經煬帝淫虐,致大業之亂,僻處一隅,屹如保障,撫輯和洽,民不識干戈之苦其植德 |
144 ![]() | 於人甚大,嘗屯兵於浦口山上,鄉人呼為「藺將軍」,巖立祠祀之。 |
145 ![]() | 唐、藺仁基并州刺史 |
146 ![]() | 宋藺中謹開封人登科 |
147 ![]() | 藺中行永靜人,登科 |
148 ![]() | 藺敏脩龍游人,㓜敏悟,博通羣書。紹興中進士,官至朝奉郎,著《論語解、書解》,號中山先生明藺從善磁州人,洪武癸酉科舉人,授揚州府學教諭,累官翰林院學士,致仕。從善資稟凝重,問學老成,進講經筵,從容詳雅,聞者歎服。 |
149 ![]() | 藺選博興人,洪武初,任兵部左侍郎。 |
150 ![]() | 藺芳夏縣人。洪武中舉孝廉,授刑部員外郎,累官工部右侍郎,藺澤汝寧人,永樂中,城步縣知縣。 |
151 ![]() | 藺琦字廷璽,德平人,成化辛丑進士,歴給事中藺澄陽武人成化進士 |
152 ![]() | 藺文章靈石人,●治舉人,大名府通判 |
153 ![]() | 藺益長安人,正德進士。初以舉人任邢臺教諭,訓諸生,日以身先之,由是科目得人。藺子充字仲實,河南汝陽人。嘉靖甲辰進士,歴主事。 |
154 ![]() | 印馮翊,角音鄭穆公子印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周。印段字子石,鄭大夫鄭伯享。趙孟子石賦「蟋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士也」。!印癸字子抑 |
155 ![]() | 漢印祇御史大夫 |
156 ![]() | 唐印粲登第 |
157 ![]() | 宋印應雷,通州人,知温州。初,州卒作亂,詔以處婺州兵,從應雷討之,應雷辭去,止擕一僕赴任,用計設宴,賊來覘者,斬之梟首,餘黨悉散,人咸歎服。在任每出視事,目光如燭,左右不敢仰視,退則 |
158 ![]() | 溫然,孩稚,可親也。 |
159 ![]() | 印應飛字德逺,調永嘉尉,授大社令,改淮西制機,除戶部侍郎、淮東總領、知鎮江府。元兵圍鄂,嘗帥師救鄂,觧去。景定庚申,卒,贈朝議大夫。 |
160 ![]() | 印況江州人,舉進士 |
161 ![]() | 印肖翁應雷孫以文學任平江路教授 |
162 ![]() | 印述翁應雷孫以賢良任姑蘇和清書院直學明印岳 |
163 ![]() | 印大猷米脂人。冠縣知縣 |
164 ![]() | 印倫桃源人,成化舉人 |
165 ![]() | 印璽永平,衛人。成化戊子舉人,任太和縣知縣印寶六合人,成化舉人。授寶慶府通判,歴寶慶府同知,進朝列大夫、印崙六合人,嘉靖中,任州判。 |
166 ![]() | 萬厯間,四川成都縣知縣印一中,桃源人。、晉虢郡徵音又望出平陽,三家滅晉,靜公遷為家人,子孫因以為氏周。晉鄙仕魏為將軍,守鄭公子無忌奪其兵以救趙。 |
167 ![]() | 漢晉寶樂安相 |
168 ![]() | 《晉文經》漢中人徴辟,不就 |
169 ![]() | 晉馮京兆人,好古樂道,班固薦於東平王,蒼三國晉宗魏蘄州守 |
170 ![]() | 南北晉興孫秀部由督 |
171 ![]() | 唐、晉灼著《漢書集註》十三卷。 |
172 ![]() | 宋、晉隲紹興初,知房州。適桑仲蹂踐之餘,軍民絶糧。隲令軍士開墾,至秋大熟,倉廩富足。凡貧民能為工匠者,令修製軍器農具,移州治,創州學,俾民遣子弟入學,免其役稅。 |
173 ![]() | 晉應祖嘉定間,知州事,廉慎有治聲。嘗以士之肄業於學者,焚膏繼晷,費無所出,月出公帑錢二十千給之,十餘載間,短檠●誦,朗朗不絶,人以為應祖之功。 |
174 ![]() | 元晉國寶將 |
175 ![]() | 明晉罡山西人洪武進士 |
176 ![]() | 晉昇趙城人,永樂舉人 |
177 ![]() | 晉儉蕪湖人,永樂貢士刑部主事 |
178 ![]() | 晉恭蕪湖人,成化中,任光化縣丞 |
179 ![]() | 晉憲字邦彛,崑山人。正德進士,任工部主事,歴郎中,嘉靖丙辰進士。晉應槐,山西洪洞人。歴文選司郎 中太常少卿信魏公子信陵君之後 |
180 ![]() | 周信期肥義友 |
181 ![]() | 明信時武邑人,洪武中,遼州判官 |
182 ![]() | 信立當塗人。洪熈中,武陟縣學訓導 |
183 ![]() | 信順固原人,永樂舉人 |
184 ![]() | 進見《姓苑》 |
185 ![]() | 漢進延少黃令 |
186 ![]() | 進儉黄門見《後漢書》 |
187 ![]() | 順見《姓苑》 |
188 ![]() | 明順寧大寧人。正統間,江西樂安縣縣丞順廷訓江夏人,嘉靖舉人 |
189 ![]() | 嘉靖辛丑進士順境,字履常,湖廣江夏人。釁見姓苑。 |
190 ![]() | 周釁夏,魯宗人公子荆之母嬖于哀公,將以為夫人,使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公怒曰:「汝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焉,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於薛,孝惠娶於商,自桓以下娶於齊,此禮也。以 |
191 ![]() | 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太子,國人始惡之。 |
192 ![]() | 韻 |
193 ![]() | 明韻鰲清源人,永樂庚子舉人 |
194 ![]() | 鎭見《姓苑》 |
195 ![]() | 明鎮海常山人,開縣典史,廉愛得民,陞知縣,去日開,人相泣於塗。鎮寧瀘州人,正德中任新野縣丞。 |
196 ![]() | 萬厯間,直●丹陽縣典史,鎮丙咸寧人,湖廣松滋縣有鎮氏。振見姓苑。 |
197 ![]() | 宋振紀承直郎,廣州轉運使 |
198 ![]() | 閏見《姓苑》 |
199 ![]() | 明 河南南陽府。有閏氏。 |
200 ![]() | 舜河東角,音見《姓苑》 |
201 ![]() | 周舜華晉賢大夫 |
202 ![]() | 宋舜俞咨延祐初,嘉興教授 |
203 ![]() | 明,舜用禹慶都人,宣德中,刻灟博士 |
204 ![]() | ●夏時侯,國子孫氏焉 |
205 ![]() | 縉縉雲氏,黃帝官名,子孫因以為氏㒞音俊,見直音 |
206 ![]() | 俊見《姓苑》 |
207 ![]() | 遴古文「吝」字見《纂要》 |
208 ![]() | □音吝,見直音。 |
209 ![]() | ●音甚,古文見直音。 |
210 ![]() | 眘,音甚,見直音。 |
211 ![]() | 萬姓統譜卷九十九 |
URN: ctp:ws30937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