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唐㑹要卷六 |
3  | 宋 王溥 撰 |
4  | 公主 |
5  | 凡公主封有國名者,鄎國、代國霍國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陽、宣陽、東陽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樂安、長寧是也。惟𤣥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
6  | 髙祖十九女長沙襄陽平陽髙密長廣長沙房陵九江廬陵南昌安平淮南貞定衡陽丹陽臨海館陶安定長樂太宗二十女襄城汝南南平遂安長樂豫章巴陵普安東陽臨川清河蘭陵晉安安康新興城陽高陽晉陽常山新城髙宗三女義陽髙安鎮國太平中宗八女新都宜城定安長寧永壽永泰安樂成安 |
7  | 睿宗十女壽昌安興淮陽代國涼國嶭國鄎國金仙玉真霍國 |
8  | 𤣥宗二十八女永穆、常芬、孝昌、靈昌常山、唐昌萬安寧親上仙新昌髙都臨晉建平貞陽信成、宜春壽春、昌樂、永寧平昌太華興信壽昌樂成新平廣寧咸宜、萬春肅宗七女。長樂寧國和政大寧宜寧永和延光 |
9  | 代宗二十女。靈仙真定、永清、昇平、華陽、玉清、嘉豐、上霄永樂、長林、太和、嘉明玉虛、普寧、晉陽、義清、壽昌、新都、西平、章寧德宗十女唐安義陽義興臨真、永陽、文安、咸安、、宜都、義川、晉平、順宗十一女漢陽、臨汝普安東陽、西河、雲安、襄陽潯陽邵陽虢國平恩憲宗十九女普寧永嘉、衡陽汾陽宣城、岐陽陳留、真寧、南康、普康、臨真、真源永順、安平、壽安永安、義寧定安貴卿 |
10  | 穆宗八女義豐淮陽延安金堂清源鐃陽義昌安康敬宗三女永興 天長 寧國 |
11  | 文宗四女興唐 西平 朗寧。 光化,武宗七女。昌樂 夀春。 永清 延慶 靜樂 樂溫。 長寧 |
12  | 宣宗十一女萬夀、廣徳永福 西華義和饒安 盛唐 平原 唐陽 許昌豐陽,懿宗女同昌僖宗二女唐興。 永平 |
13  | 昭宗女永明。 |
14  | 雜録 |
15  | 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義兵起公主于鄠縣,莊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無得侵掠,故逺近奔赴甚衆,得兵七萬人,公主間使以聞,使者至,髙祖大悅。及義軍渡河,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㑹于渭北,與其駙馬柴紹各置幕府營中,號為「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及薨,諡曰昭。太宗長女襄城公主出降中書令蕭瑀子銑。公主雅有禮度,太宗每令諸公主,凡厥所為,皆視其楷則,又令所司別為營第,公主辭曰:「婦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處不同,則定省多闕」。再三固讓,乃止,令于舊宅而改創焉,即薦福寺是也。 |
16  | 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勅有司資送倍于嫁長公主。秘書監魏徵諫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子,云: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乎?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有踰越」。上然其言。長孫皇后遣使賫絹五百疋,詣徵家賜之。十一年,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近代以來,公主出降,此禮皆廢。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笲,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物議韙之。自是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備禮,自珪始也。 |
17  | 十六年七月三日,勅晉王宜班于朝列,晉陽公主哽噎不自勝永徽元年正月,衡山公主欲出降長孫氏,議者以時既公除,合行吉禮,侍中于志寧上疏曰:「伏見衡山公主出降,欲就今秋成禮。竊按禮記云:女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鄭𤣥云:有故,謂遭喪也。固知須終三年。其有議者,准制,公除之後,並須從吉。此漢文創制其儀,為天下百姓,至于公主服是,斬縗使服隨例除,不宜情隨例改,心喪之內,乃便成婚,非惟違于禮經,亦是人情不可。陛下方奬仁孝之日,敦崇名教之秋,此事行之若難,猶宜抑而守禮,況行之甚易,何容廢而受譏?伏願遵髙宗之令軌,略孝文之權制,國家于法無虧,公主情理得畢,則天下幸甚!于是待三年服闋,然後降。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城陽公主薨,公主初適杜荷,坐承乾誅,公主改適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雙悴。若晝日行合巹之禮,則終吉。上將從之,馬周諫曰:臣聞朝謁以朝思,相戒也,講習以晝思相成也,讌飲以昃,思相歡也。婚合以夜思相親也,是以上下有成,內外有規,動息有時,吉㐫有儀,先王之教不可黷也。今陛下欲謀其始而亂其紀,不可為也。夫卜筮者,所以決嫌疑,若黷禮亂常,先王所不用。上從其言。顯慶三年九月十九日,詔:古稱釐降唯屬王姬,比聞縣主適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濫假名器,深乖禮經。其縣主出嫁,宜稱適取王女者稱娶,仍改令文。神龍二年閏正月一日,勅置公主,設官屬、鎮國太平公主,儀比親王,長寧安樂唯不置長史,餘並同親王。宜城、新都、安定、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員減半,其金城公主以出降吐蕃,特宜置司馬。至景龍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停公主府依舊置邑司。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六日,勅公主置府,近有勅總停,其太平公主有崇保社稷功,其開太平公主府,即宜依舊。酸棗縣尉袁楚客奏記于中書,令魏元忠曰:女有內,男有外,男女有別,剛柔分矣,中外斯隔,隂陽著矣,豈可相濫哉?然而幕府者,丈夫之職,非婦人之事,今諸公主並開府建僚,崇置法官,秩若以女處男職,所謂長隂而抑陽也,而望隂陽不愆,風雨不爽,其可得乎?竊謂非致逺之計,乖久安之䇿,書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此之謂也。君侯不正,誰正之哉?開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勅有司,優厚發遣,依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諫曰:髙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殊其禮,又太平驕僭,竟以得罪,不應引以為例。上納其言。天寳七載,皇女道士、萬安公主出就金仙觀安置,仍賜實封一千戶奴婢,所司准公主例給付。上元三年正月十九日,永昌縣主壻韋嗣道宜付吏部與散官,自今以後縣主壻出身者,並准此為恒例。建中元年九月,詔婚嫁函書出于近代,既無經據,即可停之。時縣主將嫁,既有吉日,所司供設已備矣,而襄王之幼女卒,上從妹也,命改用中旬,或奏曰:禮物已備供帳,已設撤之倍勞,且殤服不足以廢事。上曰:爾愛其費,我愛其禮」。卒罷之。十二月,出嫁岳陽等十一縣主。初,開元中,置禮㑹院于崇仁里,自興兵以來,廢而不修,公郡縣主不時降嫁,殆三十年,凡皇族子弟皆散棄無位,或流落他縣。上即位,始敘用枝屬,以時婚嫁,公族老幼,莫不悲感,及縣主將嫁,小大之物,必周其用,于是有司度用一人籠花,計錢七十萬,上使損之,及三萬,乃止。上曰:吾非有所愛,但不欲無益之費耳。各以其餘錢賜之,以備他用。舊例,皇姬下嫁,舅姑反拜而婦不答。至是,乃刋去慝禮,率由典訓。 |
18  | 貞元二年二月,太常奏:「長林公主出降,凖開元禮合乘厭翟車。去年嘉誠公主出降,得駕部牒,造來多年不堪乘駕,又得內侍省報舊例,相沿乘金根車,其時便已行用,今縁禮㑹日逼,創造必不及請,凖嘉誠公主例乘金根車,勅宜依。自是公主出降相承,金根車至今不改。至四年二月七日,太常卿董晉奏曰:今月八日,正衙册新都長公主凖開元禮,其日,皇帝御正衙,命使行册禮,陳樂懸。伏凖貞元元年五月册嘉誠公主,二年二月册長林公主,皇帝並不御正殿,亦不設樂懸,遂為典故。又奏:今月十日,新都長公主出嫁,行五禮,凖舊例並合前一日於光順門行五禮。今奉勅其日早於光順門便行册禮,遂為故事。至十五年七月三日,有司奏册公主儀注,伏凖開元之儀,侍中合宣制中書令合受册,又合以册授與冊使,內册案,自東上閣出詣橫街北,合宣付中書門下,其侍中、中書令其日並行事,今欲改正」。制曰:「可」。至二十一年四月七日勅禮部,禮儀使奏:舊制例,正衙命使使出含元殿西廊側門外,登輅車,從光範門入,詣光順門進册。伏縁諸王及公主並同日內册,其載冊、輅車車數不足,今商量册使出宣政門,便自興禮門出,各赴延英、光順門進册,既便於事,又合禮經。制曰:「可」。 |
19  |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諸郡縣主壻每停官後,郡主每季給錢七十千文,縣主每季五十千文,如受官後即停。其郡縣主壻已亡歿者,依凖此,仍令度支,隨季折給綾絹。六年十一月,詔:「郡主壻檢校四品京官者,戶部月給俸錢三十千文,度支歳給祿米一百二十石,縣主壻檢校五品,京官給俸錢二十千文,祿米百石。其有出身及先任正官,并負才學政術,欲從上舉選者聽之,如官已登朝,不用此制。又勅:諸公主每年各給封物七百段疋,此依舊例,春秋兩限支給,諸郡主每季各賜錢一百貫文,諸縣主每季各賜錢七十貫文,其郡縣主壻、見任前資正員外員官等一依支給。 |
20  | 十一年十月,義陽公主出降祕書少監王士平。士平,武俊之子也。上慎重其事,先時令宰臣訪于禮官,令參定見舅姑之儀禮。又武俊在鎮,仍定公主遣使儀。十四年,故懐澤縣主壻檢校右贊善大夫竇克構狀言:「臣頃以國親,超受寵祿,及縣主薨逝,臣官遂停。臣陪位出身,未授檢校官日,自有本官,伏乞宣付所司,許取前銜婺州司戶參軍隨例調選。詔許赴集,仍委所司比類前任正員官依資注擬。自今以後,郡縣主壻,除丁憂外,有曾任正員官停檢校官俸料後者,准此處分。其餘先是兼試同正員等,不在選序者,停檢校俸料後,便任赴集。有司據檢校官量三資與正員官,元無官者與解褐正官員。 |
21  | 十五年七月,勅駙馬郡縣主,如實無子,凖式養男,並不得用母䕃。 |
22  | 永貞元年正月,度支奏:「故永昌公主薨,凖貞元中義陽義章公主葬料一切磚瓦等充給」。上令度支都支三千萬,于數內圓融造作。 |
23  | 元和三年三月,勅縣主壻請授外官,如赴任,縣主不得離京。自此以後,永為常例。 |
24  | 六年十一月,京兆尹元義方奏永昌公主祠堂制度,勅宜減制。宰臣李吉甫奏:「竊以祠堂之設,禮典無文,蓋德宗皇帝恩出一時,事因習俗,當時人間不無竊議。昔漢章帝欲為光武原陵、明帝顯節陵,各起邑屋,東平王蒼上疏疏其不可,東平王則光武之愛子,明帝之愛弟,賢王之心,豈惜費于父兄哉?誠以非禮之事,人君所當慎也。今者,依義陽公主欲起祠堂,恐不如量置墓户,以充守奉。翌日,謂吉甫曰:昨日所奏罷祠堂,深惬朕心,初疑其冗費,縁未知故實,是以量減,及覽所奏,方知無據,然朕不破三二十戶,百姓常揀官戶,謹信委之」。十二月,詔曰:「王者教化本于婚姻,由親以理疎自內而刑外,故詩稱好合,所以成子姓也。禮有待年,明其必及時也。恭惟累聖之後,子孫衆多,教于公宮,已知婦順而從人之義重,擇配之才難,以兹兢兢,久曠嘉禮,況時方無事,年及有行,宜加祿邑之榮,以俟御輪之吉,言念于此,惕然興懐,思𢎞厚恩,用協敦敘,恩王等女六人,可並封縣主,仍委中書門下與宗正卿及吏部尚書、侍郎,計㑹諸親之內,及常選之中,精求其人,副我誠意。時十六王宅、諸王女,久不降嫁,德音初下,人感歎焉! |
25  | 九年八月,岐陽公主出降,杜琮發左右神䇿兵三百赴光範門翼道至其宅,京兆尹裴武充禮儀使。太和三年正月,勅:「潯陽、平恩、邵陽三公主,皆捨俗入道,宜令每年各賜封物七百段、疋,仍凖舊例,春秋兩限支付,四年五月,勅出降縣主妝粉錢,宜令所司,自今以後,從出降日支。 |
26  | 開成二年十二月,勅駙馬嘗為公主行服三年,頗乖典法,自此凖禮,夫妻服齊縗杖期。 |
27  | 三年十二月,勅駙馬都尉尚公主後,宜令守檢校官二周年滿,則量人材資序,改轉正員官,仍為定例。四年正月,勅駙馬竇瀚公主衣服逾制,從夫之義,過有所歸,宜罰兩月賜錢。 |
28  | 㑹昌五年七月,中書門下奏:「伏見公主上表,稱妾李氏者,伏以臣妾之義,取其賤稱家人之禮,即宜區別。臣等商量,公主上表,請如長公主之例,並云某邑公主第幾女,上表郡、縣主,亦望依此例稱」。從之。 |
29  | 大中二年十二月,以起居郎、駙馬都尉鄭顥尚萬夀公主。其年詔曰:「女人之德,雅合慎修,嚴奉舅姑,夙夜勤事,此婦之節也。先王制禮,貴賤同遵,既以下嫁臣寮,儀則須依古典。萬壽公主婦禮,宜依士庶」。 |
30  | 四年二月,勅:「諸縣主壻選尚之初,多無官緒,或正員初秩,授檢校朝官,從前條流,都未詳備。自今以後,縣主壻如先有官,宜超資與進改,如未有官者,且授檢校官,待三周年後與第二任正員官,仍委宗正卿檢勘聞奏」。五年四月,勅:「夫婦之際,教化之端,人倫所先,王猷為大,況枝連帝戚,事繫國風,茍失常儀,即紊彛典,其有節義乖當,須資立制。如或情有可愍,即務從權,俾協通規,必惟中道起。自今以後,先降嫁公主、縣主,如有兒女者,並不得再請從人,如無兒者,即任陳奏,宜委宗正等凖此處分。如有兒女妄稱,無有輒請再從人者,仍委所司察獲奏聞,別議處分,并宣付命婦院,永為常式。其月,勅親王公主葬,宜凖故事,輟朝一日。 |
31  | 「大中五年八月,勅公主邑司擅行文牒,恐多影占,有紊朝章。今後公主除縁徴封外,不得令邑司行文書牒府縣,如縁公事,令邑司申宗正寺,與酌量事體施行」。咸通十二年二月,葬衞國公主於少陵原。先是,詔百寮為挽歌詞,仍令駙馬韋保衡自撰公主神道碑,京兆尹薛能為外監,䕶供奉官楊復璟為內監䕶,儀注甚盛,上與郭淑妃御延興門哭送。 |
32  | 和蕃公主。 |
33  | 𢎞化、文成金城寧國永樂燕郡固安東光、交河和義静樂宜芳、崇徽、咸安太和、雜録。 |
34  | 景龍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始平縣,送金城公主,以驍衞大將軍楊矩為使二月一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又改地為鳯臺,鄉愴别里。開元二十九年,公主薨,吐蕃使來告哀。開元二十一年正月,命工部尚書李暠持節于吐蕃以國信一萬匹,私覿物二千匹,皆雜以五綵遺之。尋而金城公主上言,請今年九月一日,樹碑于赤嶺,定蕃漢界,詔張守珪、李行禕與吐蕃使莽布支同觀樹焉。既樹,吐蕃遣其臣隨我使人分往劔南及河西磧,歴告邊州曰:兩國和好,無相侵掠,我使人隨入。蕃告亦如之。貞元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太常卿董晉奏:公主出降蕃國,請加玉册。制曰:可。 |
35  | 三年九月,遣囬紇使合闕將軍歸其國。初,合闕將其君命,請婚于我,許以咸安公主嫁之,命公主見合闕于麟德殿,且命中謁者賫公主畫圖就示,可汗以馬價絹五萬疋還之,計其牙布而去。以殿中監嗣王湛然為送咸安公主使,仍兼婚禮使。 |
36  | 四年十月,囬紇公主兼使者至自本蕃,上御延喜門,禁婦人及車輿觀者,時囬紇可汗喜于和親,其禮甚盛,乃上言曰:「昔為兄弟,今即子壻,子壻半子也,上猶父,我猶子也,父若患于西戎,子當遣兵除之」。又罵辱吐蕃使者,乃使其宰相等率衆千餘人及其妹骨祿、毗伽公主、姨妹迷敘骨、吐祿公主及職使大首領等妻妾,凡五十六婦人來迎可敦納聘馬二千匹,上令朔州及太原分留囬紇七百餘人,其宰相大首領至者,館于鴻臚寺,將作監囬紇使者見于宣政殿,上召囬紇公主及使對于麟德殿,頒賜有差。 |
37  | 元和三年正月,咸安公主薨,廢朝三日。初,王師平史朝義,蕃人微有功,恃此不修臣禮。至貞元四年,囬紇武義成功可汗始遣使獻方物,仍求結親,德宗與羣臣議許之,遂以公主降焉。命使册可汗為勇猛,分相智惠長壽天親可汗,册公主為孝順端正智惠長壽可敦御製詩送之。事具《德宗實録》。天親可汗卒,子忠正可汗立。忠正可汗卒,子奉誠可汗立,奉誠可汗卒,國人立其相,是為懐相可汗,皆從其俗,尚主主在蕃。二十一年卒,册贈燕國太長公主,諡曰襄穆。 |
38  | 太和公主長慶元年二月封為公主,册為囬紇可敦,出降愛登里邏骨沒密施合毗伽保義可汗,以中書侍郎、平章事崔植充册使,戶部侍郎、平章事杜元穎充五禮使。五月,詔縁改定太和公主出降囬紇事宜,令中書舍人王起赴鴻臚寺宣示囬紇等使。保義可汗既立,遣使求婚,遂封第九妹為永安公主,將以降嫁焉。其年三月,保義可汗卒。四月,册九姓回紇為崇德可汗。五月,遣使請迎所許,嫁公主,朝廷封第五妹為太和公主以降焉,囬紇雖狄人,固請永安而終不許,故命中書舍人王起充鴻臚寺以宣諭焉。又詔左金吾大將軍胡証充送公主為囬紇、可敦歸國及加册可汗等使,光祿卿李憲充副使,太常卿李銑充婚禮使,公主置府官屬,凖親王例,仍鑄邑司印一面,及發上以半仗御通化門送之。勅常參官于章敬寺前立班,儀衞甚盛,仍令京兆府權置公主幕次,暫駐受之,百寮謁見士女,傾城觀焉。㑹昌元年十一月勅,縁囬紇國中離亂頗甚,太和公主恐未安寧,須遣文臣專往訪問,宜差通使舍人苗綰充使。三年二月,太常禮院奏:「太和公主到日,百寮于章敬寺門立班。舊例並以邑司承命入拜,命承命出答拜,今商量邑司,官秩至卑,若令承命,恐事太輕,今請公主左右一人戴鬢帛,拜背襠,將命出入以代邑司官謂得禮之變。從之。其月二十五日,公主自蕃還京,詔左右神䇿各出軍二百人及太常儀仗鹵簿,從長樂驛迎公主入城。其日,改封定安大長公主罷太和公主府,宰臣及文武百寮于章敬寺門立班,候參參畢,太和公主便赴太廟謁憲宗、穆宗二室,回從光化門入內。其日,宰相及文武百寮赴宣政衙于東上閣門進名奉賀,赴興慶宮賀太皇太后。二十七日勅,定安大長公主自蕃還京,莫不哀憫,百辟卿士,皆出拜迎。宣城、真寧、臨真、真源、義昌等公主並宗室近親,合先慰問,晏然私第,竟已不至,度于物體稍似非宜,各罰封絹一百匹,以塞愆違。雲安長公主既不與定安光順相見,又兩日就宅宣事,皆不在家,罰封物三百匹。三月,中書門下奏:「伏聞定安大長公主二月二十五日以囬紇背叛恩德,侵軼邊陲,于光順門內脫去簪珥,變服請罪,陛下釋其愆負,方敢對見,又以宣城公主等違勅不到,各罰封物。伏以禮法之行,始此中壼,王化盛事,人倫美談,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臣等忝在樞近,不任忭賀,踊躍之至,伏望宣付史館紀述,為百代典制」。從之。 |
39  | 唐㑹要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