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ctext:48288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說文解字
Total 4

卷44 經部·小學類存目二

1
楊時偉撰。時偉有《春秋編年舉要》,已著錄。是書前有崇禎辛未《自序》,大旨以《洪武正韻》不行於當代,故因其原本,增注于下,謂之「補箋」。又取吳棫韻補》、陳第《古音考》諸書所據古書之音,附於各韻之後,謂之「古音」。又取熊忠《韻會舉要》、楊愼《丹鉛錄》諸書所收字,增附於韻後,謂之「逸字」。其用意頗勤。然《洪武正韻》分合舛誤,窒礙難通。雖以天子之尊,傳國十餘世,懸是書為令甲,而終不能使行於天下。二百六七十年之中,若存若亡,無人置議。時偉乃於舉世不用之中,出奇立異,冀以匹夫之力顛倒千古之是非,抑亦難矣。且所注古音,雜取吳棫、陳第二家,不知其體例各別。所收逸字,不能究《廣韻》、《集韻》之源,僅據楊愼等之書,尤為疏略。所補箋亦皆輾轉裨販,如日在木中為東,此許愼所引官溥說,明載於《說文》,而乃引鄭樵通志》,足知非根本之學矣。
2
夫韻始諧聲,其來古矣。然許愼說文》主於解字,不主於辨聲。所謂某字某聲,不過約略近似。如「年阜」今音「奴顛切」,而云「讀若寧」,寧、年雙聲之轉也。「虔」今音「渠焉切」,而云「讀若矜」,矜、鰥古字之通也。此本不可據以定韻。且以今韻、古韻互相參考,其間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如「江、杠」,工聲,此諧聲之字已變,而所諧之字未變者也。「鬮」,龜聲;「波」,皮聲:此諧聲之字未變,而所諧之字已變者也龜古音邱,皮古音婆。儀、議,義聲。
2
故古人律呂之妙,窮析毫芒,而音則並無平仄。此韻不與律俱生之明証矣。顏之推《家訓·音辭篇》曰:「鄭玄注《六經》,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愼造《說文》,劉熙制《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証音字,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此韻之始萌,不言配律也。封演《聞見記》曰:「魏時有李登者,撰《聲類》十卷,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聲命字。」此乃漸配五聲,然每聲之中,尚未析平仄也。
1
國朝王祚禎撰。祚禎楚珍,大興人。是書以金韓道昭五音集韻》、元劉鑒《切字玉鑰匙》與周德清中原音韻》合為一書,而以己意竄改之。夫道昭書配三十六母,鑒書配內、外十六攝,德清書則北曲之譜,以入聲配入三聲。祚禎既狃於方音,並四聲為三,混淆古法,而乃屑屑然區分門目,辨別等次。非今非古,非曲譜非等韻,莫喻其意將安取。其《序》自稱博極諸家,如揚雄《訓纂》、許愼說文》、《玉篇》、《唐韻》、《廣韻》、《韻會》、《篇海》、《集韻》、《正韻》、呂氏《同文鐸》、《日月燈》,無不繹其論說,証其異同。《說文》、《玉篇》以下,其書俱在,不知揚雄《訓纂》、孫愐《唐韻》,祚禎何從見之?又稱隱侯《四聲》、宣城《字彙》、《正字通》,戶誦家吟,更不知祚禎何由見沈約書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