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一百四

《卷一百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3
乐考
4
厯代乐制
5
建文四年七月时成祖已即位,赐谷王橞乐七奏,赏其开金川门迎驾之功也。至九月,命齐王榑复国青州,亦赐以乐人。
6
等谨按:永乐实録云:十四年七月,蜀王椿密奏谷王橞谋不轨,言选壮士,习音乐,拟献于朝,供应殿廷,以图间隙。明史谷王橞传云:橞谋于元夕献灯,选壮士,教之音乐,同入禁中,伺隙为变。夫赐乐固所以赏功,然此何等功也?尤而效之者,乃即欲假乐以发难,所谓君以此始,亦以此终者耶?礼乐之用,于是乎扫地矣。
7
赐诸王乐户。
8
勅礼部曰:「昔太祖封建诸王,其仪制服用俱有定制,乐工二十七户,原就各王境内拨赐,便于供应。今诸王未有乐户者,如例赐之,有者仍旧,不足者补之。赐靖江王乐。
9
礼部言:「今造靖江王府祭祀乐器视亲王宜有降杀,然舞佾诸王六不可减。其琴、笙及歌工,请杀以两」。从之。
10
成祖永乐元年二月,耕耤田,重定耕耤乐节。六月改上高皇帝、高皇后尊谥用乐。
11
进高皇帝实録》升殿用乐。
12
《会典》曰:「凡进实録,俱用中和韶乐,兼用堂下乐。进后例,于礼部设宴教坊司承应。
13
九月,命侍臣作宗庙乐章。
14
帝谓侍臣曰:「皇考功德隆盛,宗庙乐章,未有称述,朕甚愧焉,其议为之」。因曰:「汉高帝作《大风歌》,武帝作《秋风辞》,二君文采,皆有可观。当时儒臣,亦不乏人,乃制作不能如古惜也。朕有意稽古礼文之事,尔等其博求精度,用称朕怀」。
15
王圻《续通考》曰:永乐元年九月,成祖诏学士王景等拟撰乐章,竟未施行。凢舞用此处疑有脱误。习于郊坛武舞服左袖上书除「暴安民」四字。
16
又曰:「永乐中,命王景拟朝会乐章,凡十二首。《天命有德》之舞》无词:嘉禾进,野茧成,驺虞献神龟,呈黄河清,四夷来。明德新民之舞,有嘉禾同颖。庆云成彩,龙马来廷。甘露降祥,四夷来宾。
17
等谨按:是时命拟撰乐章,意祭祀朝会皆有之。特宗庙乐章不传所传者,朝会十二首,而仍未施用耳。天命有德、明德新民二舞一有词,在十二首之内,一无词,在十二首之外,标目相配,而词曲偏枯。且一舞似分领数曲,然又多寡不均,曲名亦仿佛相对,而皆以嘉禾始以四夷终。其时祥瑞甚多,铺张不尽,乃寒俭重复如此。此皆不可解也。续考后一条及明书乐律志,俱不著拟撰。年月前一条则云元年九月查野茧驺虞等,瑞多在永乐初,然元年亦尚寥寥,若嘉禾至七年始见龙马,则十八年始进。大抵拟撰亦在十八年,与重定宴享乐舞同时也。明德新民舞未用天命有德舞,则十八年重定宴乐,用之有曲二章,载在乐志。岂即是时所撰,缘已见施用,故不列于此处耶?
18
二年三月,策试贡士定传,胪仪用中和韶乐兼堂下乐。帝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傅胪日升殿,奏乐,奏《圣安之曲》。礼毕,奏乐奏《定安之曲》。驾还宫后三日,进士上表谢恩,升殿奏乐,奏《圣安》之曲。礼毕,奏乐,奏《定安之曲》,驾还宫。
19
周王橚进佾舞及颂九章。
20
等谨按《明书乐律志》云:「永乐二年三月,周王畋于钧州,获驺虞,献之进,颂九章,协之律吕,舞以八佾」。朱国桢大政记》云:「是年三月,周王进佾舞及颂九章。九月,周王来朝,献驺虞,羣臣表贺」。《明史周定王橚传》云:「建文时,锢之京师。永乐元年正月,诏归其旧封献颂九章及佾舞。明年来朝,献驺虞一事,而三说互异。
21
三年六月,朝鲜请颁乐器,从之。
22
朝鲜国王李芳逺奏:洪武中,蒙赐庙社乐器年乆损敝,乞再颁赐。帝命工部制乐器赐之。礼部言:「乐器原赐编钟、编磬各十六,琴、瑟、笙、箫各二,今议琴箫各倍之,庶协和音律」。从之。明年十二月,朝鲜国遣使贡马三十六匹,谢赐乐器。至嘉靖三十一年十二月,朝鲜国王李峘以洪武、永乐间所赐乐器敝坏,奏请更易,并求律管,仍乞遣乐官赴京校习,许之。倪谦朝鲜纪事曰:景泰元年,使高丽,行册封礼,谒成均馆宣圣庙。其春秋丁祭,俱用朝廷颁降雅乐。五年六月,治北平,祀典坛宇及祭器、乐器。十七年七月,御制佛曲成,颁赐。
23
《明史文苑传》曰:「永乐中,帝颁佛曲于塞外,命侍讲王洪为文,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更定宴飨乐舞。
24
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阳、腊、八等节,永乐间,俱于奉天门通赐百官宴,用乐。其后赐宴日早朝毕,驾还宫,百官出宴于午门外,不用乐。
25
《乐志》曰:「永乐十八年,更定宴飨乐舞奏曲肤浅,舞曲益下俚」。
26
二十年五月,亲征阿噜台,制平虏三曲,俾将士歌之以自励。
27
至二十二年五月,复征阿噜台,驻跸清平镇,宴随征文武大臣,命内侍歌太祖御制词五章,因举爵谕诸大臣曰:「此先帝垂谕创业守成之难,而示戒荒淫酣𨠯之失也。朕嗣先鸿业兢兢,惟恐失坠,虽今军旅之中,君臣杯酒之欢,不敢忘也!尚相与共勉之」。己亥,次威逺州,复宴文武大臣,帝曰:「朕仰循皇考之心,自制词五章,以述奉天法祖勤政恤民之意,亦将以垂示子孙,俾有所谨饬」。遂命内侍歌之,羣臣听毕,皆叩头言:「皇上深思逺虑,前古帝王之所不及」。帝悦,悉沾醉而罢。
28
宣宗宣德元年四月,命行在工部造皇太后宫中乐器、衣服,以偹朝贺之用。
29
明书乐律志》曰:宣德中,始制宫中乐。
30
《乐志》曰:「宣德以后,增定慈宫朝贺乐章、天香凤韶》之曲。
31
十月,赐宁王权乐人二十七户。
32
明年二月,宁王权奏已赐乐工,而乐器衣服之类未给,命行在工部制给之。三年七月,权又奏求铁笛,帝命工制与之,谓左右曰:「古人谓笛者,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宁王之意,其在此乎!铁笛虽无,当新制与之」。
33
四年五月,行在礼部条,具王国用乐事宜。先是,三月,江西新建县儒学教谕王来言:「宁王府每年祭祀社稷、山川,取府县学生员习乐舞供祀。今生员有定额,以供应王府祭祀,预先演习,动经旬月,有妨学业,宜令于附近道观选道童充用」。命行在。礼部议,从其言,如选不及数,则于本府军士馀丁内选端谨者。从之。命各王府皆准此例。至是,行在礼部,以郑王、襄王、荆王、淮王、梁王之国,条具合行事宜以闻。一,诸国教祭祀乐舞者,例于北京神乐观选乐舞生五人所用乐舞生,选本处道士、道童,不足则选军馀充之。一,诸国应用乐工二十七户,今随侍去者不足,则于所司乐户内选精通乐艺之人充用。从之。五年六月,命行在工部造天地坛乐器,以太常言嵗久多敝故也。明年三月,行在工部奏:「今造北京天地坛等及钟鼓司、教坊司乐器、衣服工力不足,欲于浙江等布政司及直𨽻、蘓、松等府匠丁多者量选赴京供役,事毕遣归」。从之。
34
六年九月,准例给乐舞生等净衣布帛。行在。工部奏:「明年春,郊祀,其登坛乐舞生及执事人例,应给赐净衣布帛」。帝曰:「此祖宗严祀神明之意,速行之」。
35
英宗正统元年十二月,命秦府等府典乐呉从达等五员于神乐观教乐,舞生演乐。
36
等,谨按,王国赐乐之始例,选神乐观乐舞,生五人徃教习之,诚以其精习有素也,今乃反取王国之乐官,以教习神乐观乎?观御史阎鼐奏:臣前至天地坛内,其乐舞生卖酒,市肉宛成,贾区徃来,驴马喧杂,无复禁忌,景泰七年十一月,则清净颛洁之意荡然,而肄习之疎缪可知矣。又太常寺卿徐初奏,本寺神乐观乐舞生朱崇妙等,或恋俗私逃,或构讼求脱役,乞如永乐中乐舞生牛,复例谪令戍邉,以为将来之戒。正统四年七月。意所云赡给优厚者,必日渐朘削,是以多有去志而勉强供役者,皆不复专心肄习,葢其废弛固自有由也。至代王仕壥奏,先蒙给赐乐器之类,缺乐师教习,乞赐通音律乐舞生一人至府教习,以供祭祀,俟谙晓之日,仍旧送还正统十四年二月。则神乐观之徃,王国教习者犹或有人,然必特奏始遣,又可见旧例不行乆矣。四年正月,赐干拉达达汗乐器。
37
时干拉使来通好,遣使賫勅及礼物赐之。内有楸木面乌木里琵琶一,花梨木和必斯一、鞭鼓喇吧号笛各一。至六年正月,又赐汗箜篌、和必斯三弦各一副,赐其太师淮王额森琵琶。七年正月,又赐汗花梨、紫檀木琵琶、三弦等乐器。九年正月,又赐汗及额森乐器。十四年正月,又赐汗乐器。九月,帝北狩,郕王因干拉使回,致书达达汗,给琵琶筝等物,亦赐额森以琵琶筝。十一月,上皇在其营额森每宰马设宴额森奉上皇酒自弹和必斯唱曲。景泰元年七月,额森设宴,奉饯上皇自弹琵琶,令妻妾奉酒。三年十一月,额森奏求乐器给之。天顺七年六月,赐迤北汗并太师巴拉等琵琶、拍板等物,因其遣使奏求故也。七年九月,命庆府乐舞生于宁、夏等卫军生内选充庆王。秩煃奏:「本府春秋二祭,以军馀武夫充乐舞生琴、瑟、埙、篪之不辨,干羽舞蹈之莫知。乞于附近宫观、道士、道童内选充,每遇祭期,预送本祠所演习」。事下礼部议,谓:「庆府去各州县辽逺,徃还甚难。今在城、宁夏等卫,见设儒学,训诲军生,其令于军生内选用,祭毕,复学肄业」。从之。至天顺元年八月,岷王徽煣奏:「本府额设乐舞生一百二十人,今止有六十人先是,景泰三年十二月,岷王徽煣奏求祭器、乐器并斋郎、乐舞生,诏以湖广地方未寜,姑给与一半。每遇祭祀,或有事故缺人供事,乞将附近府州县宫观、道士道童及各学考退生员选补,以足其数」。从之。三年五月,渖世子幼学奏:「凡遇春秋祭祀,缺学舞生供用」。帝命礼部转行山西布政司于所属州县宫观有度牒、道士、道童,及考退增广生员内选与之。
38
十年八月,遣中官祭司钟之神。
39
先是,元年八月,遣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祭司钟之神,以新铸朝钟成也,至是,钟忽不受杵,故遣祭之,其文曰:「惟神职司禁钟,朝仪是肃,兹晨叩撃,举动失常,或执事亵渎,或政事有乖,莫究其由,朕用兢惕,特申祭告」。至景泰六年闰六月午门,朝钟忽失声易之。尹直《謇斋琐缀録》曰:正统间,朝钟一日不受杵,命内阁制祀钟文。
40
景帝景泰元年七月,国子监助教刘翔请增改雅乐之阙失不行。
41
翔言:「祖宗以来,礼乐之文,制作寖备,惟庆成之宴,视学之仪,释奠之祭,雅乐未作。臣以为宜勅儒臣,作为诗章,协之律吕,如古灵台、辟雍》、《清庙》、《湛露》之音,以备一代之典。至于春秋监学之祭,太常典司礼乐,而赞相之际,过于急促,首唱升坛,亦甚无谓。夫既有庙宇,则非坛墠矣。又所设乐器,悉列于露台之上,使堂上堂下之乐,混于舞列,甚乖礼制。乞下礼官从宜改正」。前此幸学释奠,皆不设乐,庆成宴惟用教坊供应。春秋所奏,大成雅乐,数密浅短,倐然而鸣,诎然而止,殊不成声,大率如乐终之乱,故翔概及之。时以袭用既久,竟莫之改。至三年九月,翔复言:「臣前言春秋释奠所设乐舞,混于露台,乞今改正,未见举行」。事下礼部详议。尚书胡濙等言所言乐舞,混于露台,欲加广庙宇以容之,宜令工部遇营大成殿宇之时,比旧加广。从之。至天顺中,翔复言:「郊庙乐章,皆太祖甫定天下时,追称仁祖之词。今奉列圣不协,宜更制下。礼官议覆言歌颂报称,可万世通行,唯有数语为专颂仁祖,宜更定。其馀皆推原积庆,发祥衍及无穷之意」。从之。五年二月,广西思恩府军民府以新建庙学,请造祭祀乐器,从之。
42
六年四月,以华阳王友堚私买禁用乐器,降㫖申饬勅曰:「得千户贾俊等首称,蒙王差赍奏赴京,有内使魏祥传王令㫖,付银十两,令买铜喇吧哱罗号笛并活套鹅项喇吧、大铜锣等器,回用凡百,该用器物,国有定制逾制而妄用者,是于祖训有违王所令买器物,皆行师之具也,其于祖宗成训何如?王今差来,千户既已举首,律同自首,悉置不究勅,至王宜动循礼法,毋或仍前妄为,庶几永全令誉。
43
七年六月,南京神乐观奏供祀乐舞缺人,命先选道録司无疾过道士三十八人,补数供祀者,就令充乐舞生。八月,复孔庙,革退乐》,舞生。
44
衍圣公孔宏绪奏:「宣圣庙自洪武七年钦选乐舞生一百二十人,以备祭享,后有事故应用不敷,臣祖父袭封,衍圣公彦绪奏准于邻近府州县借拨俊秀子弟八十馀人,习学乐舞,以补事故之缺。近者族人克㫬等奏滥设,致蒙革去。臣思乐舞之设,所以格幽享神,茍或有缺,则大成之乐不能全设,有负圣朝崇重之意。乞将革去乐舞生仍留在庙」。从之。英宗天顺元年五月,加赐襄府乐人二十户。襄王瞻墡奏:「本府例有乐人二十七户,已蒙拨赐。臣在京时,蒙大兄宣宗皇帝特恩除,原例外另赐乐人二十户。太监阮岳传㫖,未见施行。臣于正统年间,奏请未赐,景泰初又请不允。今臣自念年将垂老,幸逢皇上太平盛世,正宜鼓缶怡乐之时,伏乞追念大兄皇帝遗㫖,如数拨赐」。帝命湖广布政司于所属府州县乐户内,拨二十户与之。
45
二年三月,取南京新乐器供用。
46
钟鼓司太监虎儿奏:「大善殿奉先殿供用乐器缺少,南京工部见有补造乐器四百馀事,及南京钟鼓司收贮新乐器二百馀事,乞令取用」。从之。三年十月,选山西、陜西乐户赴京应役。教坊司奏:「恭遇大祀天地、山川,导驾迎引及正旦、冬至、圣节,合用乐工二千馀人。今本司止存乐户八百馀,乞行南京并顺天等府,陜西等布政司,于乐户内选娴习乐艺者送京备用」。帝曰:「南京乐户不必取,苐行山西、陜西精选,送来应役」。
47
宪宗成化元年三月,帝视太学,始加牲,用《乐会典》,曰「上幸太学礼毕升辇,乐奏《神欢之曲》,计用乐工八,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与郊祀导驾囘同。又曰:「皇祖祀学,祭先师,不设牲,不奏乐」。宪宗始用牲乐。
48
六年十二月,迤西苏尔坦诺哷王贡马,奏求和必斯筝、鼔锣等物,帝以前赐未乆不与。
49
至孝宗𢎞治元年五月,乃赐迤西苏尔坦玛哈穆特、阿敏欢,济伯王琵琶。
50
十二年六月,制祀玉皇乐器,乐章户部尚书商辂奏罢之。
51
辂奏:「祖宗创为郊祀,嵗一举行,极为慎重。今者传间皇上推广敬天之心,又于宫北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用祭服、祭器、乐舞之具,依式制造,并新编乐章,命内臣习之,欲于道家所言神降之日举行祀礼。臣等窃详事天之礼,宜简而不宜烦,可敬而不可渎。今乃别立玉皇之祠祀,并用南郊之礼乐,则是相去一月之间,连行三祭,未免人心懈怠,诚意不专。且郊祀所用执事并乐舞生,皆神乐观道士为之,但系刑丧疾痛之人,一切不预祖宗制礼,葢有深意存焉。皇上为天之子,其于事天之礼,岂可不斟酌典故而致有纎毫之不谨乎?伏望圣明将所建神祠、停罢神像、送宫观侍奉祭服、祭器、乐舞之具,送太常寺收贮,凡内廷一应斋醮,悉宜停止,勿为亵渎,庶几天心昭鉴,可以变灾为祥矣」。疏入,帝命拆其祠祭器等件,送库收贮。至孝宗𢎞治八年十二月,又命内阁改撰三清乐章。大学士徐溥等奏:「近司礼监传示圣谕,逓出祭三清乐章,令臣等改补进呈。谨按天子祀天地天者,至尊无对。汉祀五帝,儒者尚非之以为天止一天,岂有五帝?况三清者,乃道家邪妄之说,谓一天之上有三大帝,至以周柱下史李耳当之,是以人鬼而加于天之上,理所必无者也。若夫乐器之清浊,乐音之高,下有制度,有节奏,毫厘不容少差,差则反以召祸。况制为时俗词曲,以享神明,亵渎尤甚,以此获福,又岂有是理哉?我朝天地合祭,祭用正月,皆太祖所亲定乐器乐章皆太祖所亲制,当此之时,岂有三清之祭俗曲之音?今所逓出乐章,虽云出于永乐大典,葢是书之作,博采兼收,欲以尽天下之事,初未闻以此施之朝廷,见诸行事,为后世法也。陛下嗣统守成,一以太祖为法,不宜以黩礼祀天。臣等读儒书,穷圣道,道家邪妄之说,未尝究心,至于鄙亵词曲,尤所不习,所以连日忧惶不敢奉命者,实不愿陛下为此举也」。疏入,帝嘉纳之。
52
等谨按,此皆青词之萌芽也。前人尚能执正如此。
53
七月,按《大政记》作九月,《春明梦馀録》作十三年闰二月丁丑释奠。命增孔庙笾豆、佾舞之数。
54
上年正月,国子监祭酒周洪谟言:「天下府州县学祭先师孔子,多有礼无乐。宜令礼部以乐歌之词、佾舞之数行,下有司置造乐器,俾士子以时习肄」。下所司议。礼部覆奏「洪谟所言,学校祭祀,先师合用乐舞,缘乐歌佾舞用人数多,而州县学生数少,乞行天下,止令俟丰稔之时补造乐器。从之。本年六月,洪谟复言:「圣朝褒崇孔子,既用天子冠冕章服,则亦当用天子笾豆,佾舞宜增十笾,十豆为十二笾,十二豆增六佾之舞,为八佾之舞。又乐舞之制,古者鸣球琴瑟堂上之乐,笙镛柷敔。堂下之乐而干羽舞于两阶。今舞羽反居乎上,乐器反居乎下,殊失古制。仍乞礼部令典乐者序诸乐于上,舞佾于下为当」。事下礼部,尚书邹干等覆奏:「今国子监所有孔子塑像,冕十二旒,衣十二章,皆因前元之旧,非圣朝之制,而笾豆佾舞之数,则祖宗斟酌,已有定式,仍旧为宜。洪谟再疏:争帝以尊崇孔子,乃朝廷盛典,宜从所言。其笾豆佾数俱如数增用,仍通行天下,悉遵此制,而羽舞亦自是始居下云。
55
十五年正月,给大同文庙乐器。
56
大同巡抚李敏奏:「今天下学校俱有乐以侑祭孔子大同,虽边方实总镇之所,而孔庙春秋侑祭之乐独缺,乞照例颁降,或容臣制造,令本学生演习奏用,庶边方之逺得以观圣化之美,甲胄之士亦得习礼让之风」。疏入,诏亟令所司制造乐器,俾本学生习用之。十八年七月,哈密都督罕慎乞乐器,许之。二十一年七月,选乐工子弟演习大乐。礼部言:「今教坊司乐工奏中和、韶乐者多不谐协,而善弹瑟及箜篌、击钟磬者殊少,恐因循失传,渐至大乐不备。宜令乐官选其中子弟于本司演习,每奏乐二十一色,通用八十四人,又加以四人共选三百三十六人。如此,庶大乐不致废弛」。制可。
57
《乐志》曰:「成化中,礼官以教坊司乐工所奏中和、韶乐多不谐者,请三倍其额,博教而约取之。孝宗𢎞治元年二月,耕耤田,斥去教坊杂剧。帝躬耕耤田,礼成,燕教坊以杂剧承应,间出狎语。左都御史马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帝改容,斥去之。
58
八年四月,修各坛庙乐器。
59
先是,成化十七年四月,命修天地坛、太庙及社稷山川坛、国子监神乐观乐器损坏者。至是,太常寺复以嵗久敝坏,请令所司修治。帝曰:「礼莫大于祀天,而乐器废坏不称心,甚缺然。其祀天中和乐,特令御用监制造,其馀乐器皆令工部造办如式,用副朕敬神之意」。至十年四月,造太庙、社稷坛中和乐器各一副。十三年五月,五府、六部等衙门以星变地震,奉诏条陈十八事:其一,停改造。谓:「近日御用监成造山川坛中和乐一副,合用金箔等料,分派浙江、苏州等处买办。又传㫖造奉天殿中和乐一副,数内亦用金箔等料,尚未坐𣲖见在乐器,尽堪应用。今重造二副派办物料,动以万计,乞暂停造」。诏下所司查奏定夺。六月,工部覆奏:奉天殿及山川坛,旧中和乐器尚堪用,请如所言,暂停派造物料。帝命仍旧成造。
60
九年二月,増文庙乐器、舞生如天子之制。太常寺奏:「释奠先师孔子,已准用天子之礼,增八佾之舞,惟乐器之数,尚用诸侯之乐,似为未称。请增文庙乐器人数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礼部因请行移所司,如数置造,仍通行天下并南京国子监一体遵行。从之。
61
十四年九月,重铸朝钟。
62
时内官监太监李兴、工部尚书曾鉴奉命改铸,既成,计费白金十馀万两,兴鉴皆受赏,匠官傅玖等各升职加俸有差,未三月而钟璺工。科都给事中马子聪等劾之,命兴鉴等罚俸一月。傅玖等所升职事、俸粮、冠带俱夺之。
63
十五年六月,吏部尚书马文升请访名儒以正雅乐、文升陪祀宗庙,常嗟雅乐之缺失。至是,因灾异陈言十事:其一,访名儒以正雅乐。事下礼官。礼官言:「高皇帝尝命儒臣考正八音,修造乐器,重定乐章,其乐歌之词,多自裁定,迨今百三十馀年,乐音不复校正,其间容有舛讹,当厘正者。近闻皇上命太常寺知音官于内府造大祀乐器,以纯金为钟,西玉为磬。夫自尧、舜作乐以来,钟必用青,铜磬必用灵璧石。若用纯金,西玉为钟磬,恐其声不可以合衆音,不足以感格神明。且今太常之官,恐亦不足以当制器协律之任。请勅礼部移文天下诸司,博求中外臣工及山林𤱶亩有精晓音乐者,礼送赴京本部,仍会太常寺再加讲论,以求至当。然后相与造乐器,正乐音,庶圣祖所定之乐,可复见于今日」。帝从其议。
64
《乐志曰:「帝可礼官之奏。末年,乃诏南京及各王府选精通乐艺者诣京师,复以礼官言而罢。明书乐律志》曰:帝聪慧精乐音,敬天事神,每郊祀奏乐,有误必知,辄召乐官诘问,欲兴复古制,博访通儒,而未果行。南太常寺卿吕㦂尝言:「太祖兴礼作乐,以成大典,设神乐观提督之,自迁都而南之居观者,多不谙糜廪饩,甚无谓也。乞勅下厘核之,使复祖制祀神祗,不能者黜之」。制曰:「可」。而南都乐乃渐复。
65
又曰:「时崔铣居翰林,号「知乐」,尝言:「器数名物必也秦、汉之诒乎。残编遗器,彼犹及见,其音尘,今无从质也,不形于器,不发于音,乌取乎辨博相高哉?」又言:「予北人颇谙俗,乐所以多审听,而知其吉凶。尝夕并西苑行,闻南有笛声烦促而哀予」。愀然意动。未旬日,孝皇崩,国事大变。
66
等谨按:孝宗知音好乐,然性寛仁,尝访造铜鼓者,工部言:「铜鼓制出自西南夷,非朝廷所宜用,方灾伤洊至,正宜彻乐修省,不可造置外器,骇人心,累圣德」。帝曰:「偶见古有此制,命制之。卿言是,即已之。此其从谏之美,不可没也。
67
十六年四月,修国子监文庙乐器。
68
十八年三月,重造南京,厯代帝王庙乐,器以旧器毁于火也。
69
四月,造太庙、社稷坛、神乐观乐器。
70
武宗正德三年七月,谕庆成宴始用杂戯,命天下选乐工送京师。
71
帝谕钟鼓司太监康能等曰:「庆成大宴,华夷臣工所观瞻,当举大乐。近来音乐废缺,非所以重朝廷也」。于是礼部议请选三院乐工年力精壮者严督教习,从之。仍令礼部移文各省选有精通艺业者送京供应。自是,筋斗、百戯之类,盛于禁掖矣。既而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至京,择其艺业之精者留应役,给与口粮,工部仍相地为之居室。时教坊乐工既得幸诉,朝夕承应为劳,外羣乐工不宜独逸,请诏礼部移文天下,取精于诸伎者送教坊。于是有司遣官押送,乘传续食又数百人。
72
《明书乐律志》曰:正德初,命天下取乐工擅艺能者诣京师、河间,独遴送甚夥褒誉之,选精者留役大内,给宅居,食饩不赀。
73
《乐志》曰:「时俳优之势大,张臧贤以伶人进,与诸佞幸角宠窃权矣。
74
等谨按:帝自正德二年赐宁王宸濠音乐院色长、秦荣等四人冠带。六年,教坊司左司乐臧贤以疾求退,特㫖留之。十四年,帝自宣府载乐妇刘氏以归,时帝雅重伶官,俳优势炽,恩宠之,诏史不絶书,方之孝宗纳叶绅,倪岳之谏逺矣。
75
九年十一月,补给岷王乐户十户。
76
十六年三月,遗诏放教坊司乐人。
77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URN: ctp:ws33947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