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一 |
3  | 乐考 |
4  | 等,谨按马氏乐考序,以为声音之道与政通,故审乐以知政,其兴衰治乱固未必由乐,是则然矣。乃谓议乐必如师旷,州鸩有自得之妙,无法可传。后之君子究律,吕于黍之纵横求正,哇于声之清浊,何异刻舟覆焦,叩盘扪烛,是葢有激于议乐诸家,即黄锺一律之修短,互相是非,迄无定说,遂以为不如其已耳。夫古乐诚难骤复,而古法岂可不详?凭臆废法,殊非通论。又谓自绍兴乾道以来,以清净无欲为天下先教坊弛不复作,故其书于宁宗之世罕有登载。自今观之,宗南渡后,偏安多故,实未暇修废举坠,岂得据为清净无欲之证?又况如乾道加上尊号,用宫架之数,乃国家大典礼,而亦缺焉未收不亦疎乎?至所载大辽八部,仅有踏锤一节,馀无闻焉,则限于南北分疆见闻有所不及故也。辽乐多出于唐,而金、元、明仍用之,异名同实,非祗一端。今当诸史大备之后,博览四朝,疏通证明,煌煌乎大观也。已法制备而后可以审从违,器数备而后可以别今古。南北之俗,各从其宜。异同之说亦各有所见,爰并存之,以俟好古者折衷焉。 |
5  | 歴代乐制。 |
6  | 宋光宗绍熈五年閠十月,立僖祖别庙,添设登歌乐。 |
7  | 时孝宗升祔,祧僖祖,立别庙,礼官言:「僖祖既仿唐兴圣立为别庙,遇祫则即庙以享。孟冬祫享日,则先诣僖祖庙室行礼。其乐舞依每嵗别庙五享设乐体例,于僖祖添设登歌乐,其宫架乐则于太庙殿上通作」。从之。 |
8  | 等谨按礼、仪、乐节二者相须,然门类各有专属,凡系有宫调乐曲等名者,俱摘出详载。其馀行礼仪注,别载礼考,此槩从删,以省重沓后仿此。庆元初,奉上册寳,于慈福、寿康宫备乐行礼,一用乾道旧制。 |
9  | 乾道加尊号,用宫架三十六,乐工共一百一十三人等。谨按乾道备乐行礼之详不可考,宋史乐志载淳熈二年上皇加上尊号,有司请増用宫县四十八架,乐正乐工用一百八十八人,前期太常设宫架之乐于大庆殿,又设宫架于徳寿殿门外,及发册寳日,仪仗鼓吹列于大庆殿门内,礼仪使奏请皇帝恭行发册寳之礼,太常卿导册寳,正安之乐作,中书令捧寳,侍中奉册进行,礼安之乐作,发册寳毕,鼓吹振作,仪卫等以次从行,皇帝自祥曦殿辇至徳寿宫行礼,册寳入殿门,作正安之乐,上皇出宫作乾安之乐,升御座,奉上册寳,作圣安之乐,降御座,作乾安之乐,太后册寳,进行用正安,出阁升座,用坤安。降座入閤,复作坤安之乐,此葢因乾道之制而増益之,前考未载,今附録于此亦可得乾道乐制之大槩。 |
10  | 庆元二年十月,册皇后,有司请设宫架之乐,依仪施行。嘉定十五年正月庚戌朔,御大庆殿受恭膺天命之寳,用鼓吹导引,备陈宫架大乐,奏诗三章:一曰《恭膺天命》,二曰《旧疆来归》,三曰《永清》,《四海》,并奏以太蔟宫。 |
11  | 理宗寳庆元年四月,宁宗祔庙,用《大安之乐等,谨按髙宗庙乐曰大勲舞曰大徳,升配明堂,奠币用宗安之乐,酌献用徳安之乐,并登歌作大吕宫,追加徽号,作显安之乐。马氏止载孝光两朝庙乐,而髙庙乐舞失载,今补録于此。 |
12  | 绍定三年,行中宫册礼,用绍熈元年之典,宫县乐奏太蔟宫。 |
13  | 绍熈元年,始行中宫册礼,发册于文徳殿,皇帝升降御座,用《乾安之乐,持节展礼官,出入殿门,用《正安》之乐,受册于穆清殿,皇后出就褥位,用《坤安》,至位用《承安》,受册寳,用《成安》,受内外命妇贺就坐,用《和安》,内命妇进行贺礼用《惠安》,外命妇进行贺礼,用《咸安》。皇后降尘,用《徽安》归阁,用《大安》册寳入殿门用《宜安》。宋初立后,自景佑始,行册命之礼,元佑纳后,典章弥盛,而六礼发册书日,乐备不作,惟皇后入宣徳门,朝臣班迎,鸣钟鼓而已。崇寜中,乃陈宫架,用女工,皇后升降、行止,并以乐为节,至绍兴复制乐,以重禕翟,诏执色勿用女工,令太常止于门外设乐,隆兴册礼时,则国乐未举,淳熈始遵用之,而绍熈敷贲旧典于此特加详备,绍兴乐奏仲吕宫仲吕为隂绍熈乐奏太蔟宫,太蔟为阳,用乐同而揆律异焉。 |
14  | 十二月,上夀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尊号册寳始,新制乐曲行事。 |
15  | 度宗咸淳元年,理宗祔庙,用《大昭之乐》。帝㬎徳佑元年,度宗祔庙,用《大熈》之乐。辽太宗㑹同元年十一月,晋遣使来上尊号,得晋大乐,晋髙祖使冯道、刘晌,册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声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三年四月,宴晋及诸国使,晋使杨端、王朓起,进酒,作歌舞。 |
16  | 等谨按:自汉以来,相承雅乐,有《古颂及古《大雅》诸篇。辽阙郊庙,礼无颂乐。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始得晋太常乐谱宫县乐架。今按《辽纪》《志》,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见辽一代之制。 |
17  | 大同元年正月,入汴。二月丁已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用晋乐。 |
18  | 时晋开运四年也。辽主徳光入晋,金吾六军,殿中省仗、太常乐舞陈于庭。 |
19  | 圣宗统和元年六月,上皇太后尊号,用宫县雅乐,设宫县簨簴。皇太后自紫宸殿乗平头辇童子、女童队乐引至金銮门,太后仪卫动,奏《太和》之乐,文武三品以上入,奏《舒和》之乐。皇帝入门,奏《雍和之乐。太平元年十一月,帝御昭庆殿,百僚奉册加上尊号,用宫县雅乐。 |
20  | 设宫县于殿廷,仗动,协律郎举麾,大乐令令撞黄锺之锺左右,钟皆应等。谨按天子将出,则撞黄锺之钟,左五钟皆应而乐作焉,入则撞㽔宾之钟,右五钟皆应而乐阕焉。说本尚书大传,唐十二和乐亦遵用之。辽初袭唐乐,宜用此制。乃乐志云撞黄钟之钟,而左右钟皆应。既与古制不符,礼志但云撞黄钟,而左右五钟应于㽔宾,又不之及均之有发而无收也。或当时乐志疎畧,或史家记事阙遗,不可考矣。又按乐志云太平元年册承天皇太后童子弟子队乐引皇太后辇至金銮门,查圣宗纪及后妃传,承天太后崩于统和二十七年,距太平之元已十馀载,安得复有册尊之典?葢即统和元年事,如《礼志所载,而又错出于是年耳。王圻续考、沿乐志之误而録之,今驳正于此,册梁王宗真为皇太子奏《贞安之乐。 |
21  | 陈宫县于宣庆殿,皇太子仪仗、笳箫、鼓吹等陈宣庆门外。礼毕,乐止。皇太子升金辂,鸣铙而行,至东宫门,铙止。 |
22  | 等,谨按礼志、乐志并载册皇太子仪,不著年月,今列之太平元年者,自圣宗以上,皆未尝正位东宫,惟兴宗始立为皇太子,册仪当自此始也。又统和初,尚用十二和乐。而是时已改承和为贞安,则更不容在前矣。叶隆礼契丹国志曰:初,景宗雅好音律,圣宗尤所精彻,与臣下饮㑹,或自歌舞,或命后妃以下弹琵琶送酒,又喜吟诗,御制曲五百馀首。 |
23  | 兴宗重熈九年,上契丹册皇帝出,奏《隆安》之乐等。谨按兴宗纪》云重熈元年十一月,羣臣上皇帝尊号,九年无册,尊事乐志九字,或系「元」字之误。本纪元年,亦无契丹册之文。 |
24  | 天祚帝天庆元年,行上寿仪,修宫县二舞等。谨按《礼志》,皇帝生辰,尚有迎皇太后即皇帝殿进奉生辰物仪,用教坊乐。又皇太后生辰、皇后生辰,并用教坊乐。 |
25  | 是年天雨谷,臣僚称贺进酒,教坊动乐等。谨按礼志,正旦、冬至朝贺,宋使见皇帝曲宴宋使。宋使朝辞,皇帝曲宴髙丽使,皆用教坊乐。 |
26  | 二年春,幸混同江头鱼宴,命诸酋长次第歌舞为乐等。谨按:是时金太祖阿古逹为详,衮偕女直酋长来朝,帝命都酋次第起舞,独阿古逹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帝欲托故诛之,为萧奉先所沮,阿古逹归,遂有异志。 |
27  | 大乐散乐 |
28  | 用之朝廷,别于雅乐者,谓之大乐。正月元㑹,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角抵终之。 |
29  | 国乐 |
30  | 祭天神地祗于木叶山,用乐。正月朔日夜,皇帝燕饮,用国乐春飞放杏埚,皇帝射获头鵞,荐庙饮燕乐工数十人,执小乐器侑酒。七月十三日夜,皇帝出行宫三十里卓帐,宿十四日,应从诸军随各部落动乐。十五日,中元,大宴,用汉乐,腊日,皇帝带甲戎装,五更三㸃,坐朝动乐饮酒。 |
31  | 《五代史四夷附録畧》曰:后唐荘宗崩,明宗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辽主安巴坚谓坤曰:「吾闻此儿有宫婢二千人,乐官千人,放鹰走狗,嗜酒好色,此其所以败也。我自闻其祸,即举家㫁酒,解放鹰犬,罢散乐官,我亦有诸部乐官千人,非公宴不用,我若类所为,则亦安能长久?」 |
32  | 雅乐 |
33  | 皇帝受册上諡册册皇太后、册皇后册皇太子、正旦朝贺,皆用宫县雅乐。初,本唐用十二和《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永和》、享宗庙,肃和豋歌奠玉帛,雍和入俎接神,《寿和》酌献饮神,太和节升降《舒和》节出入《昭和》举酒,《休和》以饭,《正和》皇后受册以行,《承和》,太子以行,后改用十二安乐。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馀十安乐名阙。 |
34  | 铙歌横吹乐 |
35  | 雅乐八音器数 |
36  | 金鎛钟 石球、磬。 丝琴、瑟。 竹龠、箫竾 匏笙竽土埙。 革鼓鼗。 木柷、敔 |
37  | 大乐器及乐工舞人员数: |
38  | 玉磬 方响: 搊筝: 筑 卧箜篌。 大箜篌 小箜篌 大琵琶 小琵琶 大五弦 小五弦 吹叶。 大笙 小笙 觱篥 箫 铜钹 长笛 尺八笛 短笛 毛员鼓。 连鼗鼓贝 歌二人。 舞二十人。分四部。 《景云舞》八人。 《庆云》乐舞四人。 《破阵乐》舞四人。 《承天乐》舞四人。 |
39  | 等,谨按新唐书礼乐志云:张文收作燕乐,有玉磬、方响等器,歌二人,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舞者八人,二庆善舞,舞者四人,三破阵舞舞者四人。四,承天舞舞者四人,今观辽乐工器并同,则所谓大乐者,正唐初燕乐也。旧唐书音乐志云:此乐惟《景云舞》仅存,馀并亡」。马氏通考亦云开元以后并亡,惟景云舞仅存,岂知崩坏于中国者,固全备于外国。辽乐庆云舞,疑是「庆善之讹。唐乐惟上元舞十二曲,内有庆云之名,无所为庆云舞也。葢破阵即七徳庆善即九功,皆小簇于燕乐之内。辽乐志亦云大乐本唐七徳九功之乐,则固应是庆善矣。 |
40  | 大乐调 |
41  | 雅乐有七音:大乐有七声,谓之七旦,一曰婆陁力平声。二曰鸡识长声。三曰沙识质直声,四曰沙侯加滥,声,五曰沙腊,皆应声。六曰般赡五声,七曰俟利□,斛牛、声,自隋以来,乐府取其声,四旦二十八调为大乐。 |
42  | 婆陁力旦。 正宫 髙宫 中吕宫 道调宫 南吕宫 仙吕宫。 黄钟宫 |
43  | 鸡识旦。 越调 大食调 高大食调 双调 小食调 歇指调 林钟调 |
44  | 沙识旦。 大食角 髙大食角 双角 小食角歇指角 林钟角 越角 |
45  | 沙侯加滥旦。 中吕调 平正调 高平调 仙吕调 黄钟调 般涉调 髙般涉调: |
46  | 右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上益浊,下益清,七七四十九调,馀二十一调失其传,葢出唐九部乐之龟兹部云:毛竒龄《定声録》曰:五声有四清,二变亦有一清,故七调有五清,苐非五正声之所必及。龟兹旧谱有七声,又有五旦、五旦者,五清也。。辽代创大乐,尚晓四清,仿西域七调为七声,一如龟兹,所传旧律,至于清声则独能去一变,但取五声之四清,而𨽻以二十八调,其曰婆陁力,旦即宫清也,故所𨽻七调皆称宫,曰鸡识旦,即商清也,故所𨽻七调皆称商,曰沙识,旦即角清也,故所𨽻七调皆称角,曰沙侯加滥,旦即徴声也,故所𨽻七调皆称徴,虽其所为,谓不解何等?然能于旧谱五旦中独去一旦为四清,此则隋、唐后立乐所不及者,况其所去适是羽清以羽无清声也,不知当时何以便见及此? |
47  | 又曰:隋郑译所传龟兹七调。其云婆陁力调者,华言平声,即中声也,此宫调也。其云俟利调,华言斛牛声,即变宫也。其云鸡识调,华言长声,即商调也。曰沙识调,华言质直,声则角声也曰沙侯,加滥调,华言颤声则徴声也曰般赡,调华言五声则变徴也曰沙腊调,华言应声则羽声也。 |
48  | 各调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近十二雅律,于律吕各缺其一,犹雅音之不及商也。 |
49  | 熊朋来曰:「此十者如字韵之母,且宫调不同,而黄锺常为合馀,律亦有合者,随五声二变所及,无不该通,亦诸调同一宫也」。 |
50  | 黄佐乐典乐歌章曰:后世辨音以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为谱,调丝则丝有其字,吹竹则竹有其音。据楚词四上竞气极声变推之,则大吕清角也。然则合一其黄锺慢角欤?葢其来逺矣。毛竒龄竟山乐録曰:楚词大招云:四上竞气极声变,只四上者,笛声也。笛色谱曰,四上尺工六为宫,商、角徴羽,四上宫与商也。其前章曰赵箫倡只是也。旧乐书曰:笛色谱共十字,载籍无可考,然必有所自来,大招有四,上字注未详实,则四上即笛色,谱中四与上也。金太祖天辅五年伐辽,诏克中京,先以礼乐、仪仗等津发赴阙。 |
51  | 太宗天㑹五年四月,宗翰、宗望以宋大乐北还熈宗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始陈鼓吹,金初入汴,□取其法物仪仗,时方事军旅未遑讲也,至是熈宗巡幸析津,始乘金辂,导仪卫,陈鼓吹,导引曲,用无射宫,嗣后,乃备鼓吹乐。 |
52  | 皇统元年正月,上尊号,用宋乐。 |
53  | 初,太宗取汴,得宋之钟磬,乐簴以归,至是用宗乐,有司以钟磬刻晟字者犯太宗讳,皆以黄纸封之。黄佐乐典曰:「宋徽宗作大晟乐》,八音皆以金字识之,后皆没于金主晟。 |
54  | 五年十月,增上太祖尊諡用乐。 |
55  | 初,拟奏告于太庙,上册宝后,虑法物、乐舞难辨,只于庆元宫上册宝读册宝毕,皇帝再拜,上香、茶酒,乐作,三酹酒,乐止。饮福乐作,礼毕还内。教坊作乐前导等谨按作乐,乃迟,至读册宝后。是时仪注阙畧,至大定始详。 |
56  | 海陵天徳二年正月,册两宫皇太后用教坊乐,皇太后入御幄,教坊提㸃率教坊入作乐,教坊提㸃正五品,掌殿廷音乐。 |
57  | 等谨按百官志》,宫人女官之职,有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四人,掌音乐之事,而内廷所以用之者,无事可考,附録于此。 |
58  | 十月册皇后用宫县乐。是日,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乾寕之曲》,降座,同册宝,入门,奏《昌寕之曲》。出门,同将受册宝、以册宝入门,宫县奏《肃寕之曲》,命妇升降,同皇后出閤,奏《顺寕之曲》,升降座,同受册奏坤寕之曲。别日,㑹羣官㑹妃主宗室等,赐酒,设食簪花,教坊作乐。 |
59  | 《百官志》曰:「大乐令,从六品,掌调和律吕,教习音声,并施用之法。大乐正,从九品,掌祠祀及行礼陈设乐县。协律郎,从八品,掌以麾节乐调和律吕,监视音调。 |
60  | 四年二月,册皇太子用宫县乐。 |
61  | 前一日,仪鸾司设御座于大安殿,大乐令帅其属展乐县于庭。其日,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乾寕之曲》,册使入门,奏《昌寕之曲,皇太子出入,奏《元寕之曲》,皆用夹锺宫。至世宗大定八年正月,册皇太子,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洪寕之曲》。皇太子入门,奏《肃寕之曲》,羣臣合班,奏《嘉寕之曲》。皇太子复受册位,奏《和寕之曲》,皆用太蔟宫。 |
62  | 世宗大定三年十月,増上睿宗尊諡,用登歌宫县乐,皇帝御大安殿,授太尉册宝,行事备登歌、宫县乐,太尉率百官赴衍庆宫行礼,用登歌乐乐,奏《显寕之曲》,用应锺宫。 |
63  | 五年,㑹寜府太祖庙成,奉安御容,用教坊乐。七年正月,御大安殿受尊号册宝,百官上寿,备宫县登歌二舞。 礼毕,谢太庙,备宫县、登歌乐。 礼毕。颁赦应天门用宫县乐。 |
64  | 受册寳乐 皇帝将出,奏《乾寕》之曲》。册寳,入宫县,奏《归美扬功之曲》,合班,乐奏《归美扬功之曲》。册宝进行,乐奏《肃寕之曲》,册匣升殿,乐奏《肃寕之曲》。读册讫,寳盝,升殿,乐奏《肃寕之曲》。读宝讫,宫县奏《纯诚享上之曲》,太尉跪贺,宫县奏《肃寕之曲》,太尉、司徒就百僚位,宫县奏《肃寕之曲》。礼毕,奏《乾寕之曲》。降座入后閤,百僚归幕次,以俟。上寿上册宝礼毕,有司供办御床及与宴羣臣位摄,太常卿与大乐令帅工人入,宫县奏《乾宁之曲》,皇帝即座合班,乐奏《肃宁之曲》,上公由东阶升,宫县奏《肃宁之曲》,进爵宣答讫,分班再引上公自东阶升,宫县奏《肃宁之曲》,跪举酒,宫县奏《景命万年之曲》,饮讫,降阶,宫县奏《肃宁之曲》。与宴羣官升殿,宫县奏《肃宁之曲》。内侍局进御床入,再进第一爵酒,登歌奏《圣徳昭明之曲》,行羣官酒,宫县奏《肃宁之曲》,文舞入,设羣官食,宫县奏《保大定功之舞》,三成,止,出。又进第二爵酒,登歌奏《天赞尧龄之曲》。行羣官酒,宫县奏《肃宁之曲》。武舞入,设羣官食,宫县奉万国来同之舞,三成,止,出。又进第三爵酒,登歌奏《庆云之曲》,行羣官酒官县奏《肃寕之曲》。设羣官食,宫县奏《肃宁之曲》。礼毕,羣官降阶,宫县奏《肃宁之曲》,扇合帘降,奏《乾寕之曲》,降座入后閤。 谢太庙乐 前三日,大乐令设登歌于殿上,宫县于殿下。其日,车驾动,不鸣鼓吹,司徒奉俎入,皇帝执圭,皇帝升殿,皆宫县乐作。升自阼阶,酌献诣版位,诣饮福位,还版位。太祝进彻𥸅豆,皆登歌乐作。赐胙,宫县作一成,止。礼毕,皇帝降阼阶,登歌乐作,至阶下宫县作,车驾还内,鼓吹振作。至应天门外,百官班迎起居,宫县奏《采茨之曲》。 颁赦乐。前期,大乐署设宫县于楼下,又设鼓一于宫县之左,皇帝降辇,宫县乐作。升座,羣臣合班,宫县乐作。金鸡初立,大乐署击鼓,宣赦礼毕,宫县乐作。皇帝降座,乐止。金史乐志曰:大定七年正月上册宝,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泰宁之曲,降座同册宝,入门,奏天保报上之曲。奉册宝官将复班位,奏归美扬功之曲。册宝初行,奏和宁之曲。册宝将升殿,皇太子自侍立位至降阶曲,并同皇太子升殿贺,奏同心戴圣之曲。上寿,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和宁之曲,举酒万寿无疆之曲。皇太子升阶降阶及与宴官升殿,并奏和寕之曲。进第一爵,登歌奏王道明昌之曲,行羣官酒,宫县和宁之曲,文舞入设羣官食,奏功成治定之舞。三成止,进第二爵,登歌奏天子万年之曲,行羣官酒,宫县和宁之曲。武舞入,设羣官食,奏四海㑹同之舞三成,止,进第三爵,登歌嘉禾之曲,行羣官酒,设羣官食羣官降阶,宫县并奏和宁之曲。皇帝将降御座,奏泰宁之曲,并用太簇宫。 |
65  | 等谨按受《册》、《宝乐》、《礼志》、《乐志》同,载大定七年上册宝仪,而乐节乐名参差不一,又班首升殿称贺,《礼志》则云太尉上公,《乐志》则云皇太子如系通用仪注,则有太子时。应是太子无太子时,便属上公,固无所不可。今同载一年事,不容互异如此。 |
66  | 七月,建社稷坛于中都,乐用登歌。 |
67  | 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乐用登歌,遣官行事。祭日,大乐令率乐工入,太尉诣盥洗位,作太蔟宫《正宁之曲》,诣太社坛,作应锺宫《嘉宁》之曲》,奠玊帛,作太蔟宫《嘉宁之曲》。司徒奉太社之爼,大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馔入,作太蔟宫《正宁之曲》,太尉诣盥洗位,诣太社坛至酒罇所,酌酒讫,作太蔟宫《阜寕之曲》,太尉诣配位酌酒讫,作太蔟宫《昭宁之曲》,太祝进彻豆,作应钟宫娯寕之曲。 |
68  | 九年十一月,帝亲制君臣乐曲。 |
69  | 皇太子生日,帝宴于东宫,命奏新声,谓大臣曰:「朕制此曲,名《君臣乐》。今天下无事,与卿等共之,不亦乐乎?」词律不传。 |
70  | 十一年十一月,郊祀前一日,朝享于太庙,备宫县登歌乐,宫县九成,改迎神乐节。 荐享于昭徳皇后庙用登歌乐,有司摄事。 |
71  | 先是天徳二年晨,祼毕,还小次,方奏迎神曲。是年朝享,奏依《开元》、《开宝礼》,至版位即奏。 朝享太庙乐,皇帝入门,宫县无射宫昌寕之曲,升殿歌登夹锺宫昌宁之曲,迎神宫县来宁之曲。黄锺三奏,大吕角二奏,太蔟徴二奏,应锺羽二奏,皇帝盥洗,宫县无射宫昌宁之曲,升阶降阶,并同司徒奉俎,宫县无射宫丰宁之曲,始祖酌献,宫县无射宫大元之曲,献祖大昭之曲、昭祖大成之曲,景祖大昌之曲,世祖大武之曲,肃宗大明之曲,穆宗大章之曲,康宗大康之曲,太祖大定之曲,太宗,大恵之曲,睿宗大和之曲,文舞退,武舞进宫县《肃宁之曲》,亚、终献同皇帝饮福,登歌夹锺宫《福宁之曲,彻豆,登歌夹锺宫《丰宁之曲》送神宫县黄锺宫《来宁之曲》。 荐享庙乐 初献盥洗、夷则宫《肃宁之曲,初献升降殿、仲吕宫嘉宁之曲,司徒奉俎,夷则宫丰宁之曲,酌献夷则宫仪坤之曲,彻豆仲吕宫丰宁之曲等。谨按郊祀前朝享太庙礼志大定十一年郊祀前晨祼享日,皇帝入东神门,宫县昌宁之乐作,升阶至版位,登歌乐作,降阶升殿,宫县乐作,祼毕还版位,还小次,登歌乐作,入小次,少顷,迎神宫县奏来宁之曲,作仁丰道洽之舞。九成止,黄锺三奏,大吕、太蔟、应锺各再奏㨿。此则迎神九奏仍作于晨祼,毕还小次之后,与乐志至版位即奏之说互异,附録于此,以备㕘考。 |
72  | 郊之日,用宫县二十簴,乐奏六成,登歌锺、磬各一簴。时太常议:按唐㑹要,旧制,南北郊宫县二十架,周、汉、魏、晋、宋、齐六朝及唐开元、宋开宝礼,其数皆同。宋㑹要三十六架,五礼新仪四十八架,其数过多,因拟太常因革礼,天子宫县之乐三十六簴,宗庙与殿庭同,郊丘则二十簴用宫县二十架,登歌、编锺、编磬各一簴。又按周礼大司乐:圜锺为宫,黄锺为角,太蔟为徴,姑洗为羽,冬日至圜丘奏之,乐六变,则天神皆降。葢圜锺为宫,宫声三奏,角徴羽各一奏,合阳之竒数。凡乐起于阳,至少隂而止。圜中自夘至申,其数有六,故六变而乐止。于是定用宫县二十架,登歌、编锺、编磬各一簴,降神,宫县奏乾宁之曲。六成,圜锺三奏,黄锺、太蔟、姑洗皆一奏。 |
73  | 是年,始补撰郊祀乐曲,皆以宁字制名。太常议乐曲之名,唐以和宋以安,本朝以宁。顾郊祀乐曲未备,皇统九年拜天用乾宁之曲,其皇帝入中壝,奠玊币、迎俎、酌献、舞出入乐曲,皆以寕字制名。遂命学士院撰焉。 郊祀乐歌。 皇帝入中壝,宫县黄锺宫《昌宁之曲》。降神,宫县《乾宁之曲》、《仁丰道洽之舞》:圜锺为宫,三奏。黄锺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皆一奏。皇帝盥洗,宫县黄锺宫《昌宁之曲》。升坛,登歌大吕宫《昌宁之曲》,昊天上帝奠玉币、登歌大吕宫《洪宁之曲》,皇地祗坤宁之曲》,配位太祖皇帝《永宁之曲》。司徒迎俎、宫县黄锺宫《丰寕之曲》。昊天上帝酌献、登歌大吕宫《嘉宁之曲》,《皇地祗泰寕之曲》,配位太祖皇帝《燕宁之曲》,文舞退,武舞进宫县黄锺宫《咸宁之曲》。亚终献宫县黄锺宫《咸寕之曲》,《功成治定之舞》,皇帝饮福,登歌大吕宫《福宁之曲》。彻豆,登歌大吕宫《丰宁之曲》。送神,宫县圜锺宫《乾宁之曲》。 《方丘乐歌 迎神《镇宁之曲》:林锺宫再奏,太蔟角再奏,姑洗徴再奏,南吕羽再奏,初献盥洗,太蔟宫《肃宁之曲》,升坛,应锺宫《肃宁之曲》,奠玉币,太蔟宫《亿宁之曲》,司徒奉俎,太蔟宫《丰宁之曲》,正位酌献,太蔟宫《溥宁之曲》,配位,酌献太蔟宫《保宁之曲》,亚终献升坛太蔟宫《咸宁之曲》,彻豆应锺宫《丰宁之曲》,送神林锺宫《镇宁之曲》,诣望燎,位太蔟宫《肃寕之曲》等。谨按金主亲行郊见之礼,实始于是年方丘则有司行事,乐止登歌,将以皇地祗亦合祀圜丘,故于此杀其礼耶?不知始自何时。乐志云:方丘如圜丘之仪。今按礼志方丘仪:祭日,献官就位,有司请行事,乐作坤寜之曲》。八成,初献诣盥洗位,乐作《肃寜之曲》。盥讫,诣坛,乐作《肃寜之曲》诣皇地祗神座前,乐作静寜之曲》,奠玉币讫,次诣配位神座前,乐作《亿寜之曲》。初献诣盥洗位,乐作,诣配位酌献,乐作,太蔟官《保寜之曲》亚、终献并如上仪。彻豆,乐作《丰寜之曲》。赐胙,乐作一成,止初,送神乐止。初献诣望位,乐作太蔟宫《肃寜之曲与乐志方丘乐歌,互有详畧,附録于此,以备参考。定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礼,皇帝亲享,备宫县登歌乐,皇帝入门,宫县无射宫《昌寜之曲升殿,登歌夹锺宫《昌寜之曲盥洗,宫县无射宫《昌寜之曲》,迎神、宫县来寜之曲。司徒引俎,宫县无射宫丰寜之曲。始祖酌献,宫县无射宫《大元之曲,徳皇帝大熈之曲,安皇帝《大安之曲》,献祖《大昭之曲》,昭祖《大成之曲》,景祖《大昌之曲》,世祖《大武之曲》,《肃宗《大明之曲》,穆宗《大章之曲》,康宗《大康之曲》,太祖《大定之曲》,太宗《大恵之曲》,熈宗《大同之曲》,睿宗大和之曲》、《世宗大钧之曲》,《显宗大寜之曲》,章宗《大隆之曲》、宣宗大庆之曲》,文舞退武舞进,宫县无射宫《肃寜之曲》,亚终献无射宫《肃宁之曲》。饮福,登歌夹锺宫《福宁之曲》,彻豆,登歌夹锺宫《丰寕之曲》,送神宫县黄锺宫《来宁之曲》。 |
74  | 等谨按乐志,禘祫亲享,乐歌载此,其诸室之至宣宗止,则非大定十一年所定也。是年所用乐曲,当与郊前朝享同。且此条内除去徳帝、安帝、熈宗及世宗以下诸曲,亦正与朝享无异。特乐节宫调间有一二不同耳,故即系之于此,而一代庙乐,因可备考云。 |
75  | 十二年,定制,祫禘有司摄事,仍备宫县登歌乐。 时享,有司行事,止用登歌。 |
76  | 祫禘乐 初献盥洗,宫县无射宫《肃宁之曲》,升自西阶,登歌夹锺宫《嘉宁之曲》,馀并同亲祀。 时享乐:初献盥洗,无射宫《肃宁之曲》。升殿,夹锺宫《嘉宁之曲》。馀同亲祀,惟不用宫县。 |
77  | 十四年,定乐名曰《大和》。 |
78  | 太常仪歴代之乐,各自为名。今郊庙、社稷所用宋乐器,犯庙讳,宜皆刮去,更为制名」。于是命礼部、学士院、太常寺撰名,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大和制宣圣庙乐》。 |
79  | 国子监言:「春秋释奠于文宣王,用留守司乐以乐工为礼生,于礼未合行。请下详定」。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礼行三献,乐用登歌大乐令一员,本署官充乐工三十九人迎神,三奏姑洗宫《来宁之曲》。初献盥洗、姑洗宫《静宁之曲》,升阶南吕宫《肃宁之曲》,奠币姑洗宫《和宁之曲》,降阶姑洗宫《安宁之曲》,兖国公酌献姑洗宫《辑宁之曲》,邹国公酌献姑洗宫《泰宁之曲》,亚终献姑洗宫《咸宁之曲》,送神姑洗宫《来宁之曲》。至章宗明昌三年四月,定宣圣庙登歌,改用太常乐工。 |
80  | 十七年十月,武灵皇帝,别庙行礼用登歌乐。 |
81  | 时祫享太庙,有司奏:「检讨唐礼,孝敬皇帝庙时享用庙舞,宫县登歌。譲皇帝庙至禘祫月一祭用登歌,其礼制损益不同。今武灵皇帝庙庭与太庙地不同,难以容设,宫县乐舞并乐器亦阙少,宜依唐譲皇帝祫享典故,乐用登歌」。从之。 |
82  | 十八年十二月,羣臣奉上大金受命万世之宝,御殿受贺,乐奏大礼宫。 |
83  | 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泰寕之曲》。宝入门,奏《天保报上之曲》。羣臣合班,奏《归羙扬功之曲》。皇太子升殿并自侍立位降阶,宫县奏《称觞介寿之曲》。举酒,登歌奏《万寿无疆之曲》。 |
84  | 十九年四月,升祔闵宗,用宫县乐,上册宝,宫县《静宁》之曲》,皇帝降殿宫县《鸿宁》之曲。二十三年三月万春节,上寿,皇太子命皇孙金源郡王玛逹格歌睿宗功徳歌》。 |
85  | 显宗尝命完顔匡作《睿宗功徳歌教章宗》歌之,其词葢取宗翰与睿宗定䇿立熈宗,及平陜西,大破张浚于富平也。是年万春节,显宗命章宗歌此词侑觞,世宗愕然曰:汝辇何因知此?」显宗奏曰:「臣伏读睿宗皇帝实録,欲使儿子知创业之艰难,命侍读萨克苏作歌教之,世宗大喜,顾谓诸王侍臣曰:朕念睿宗皇帝功徳,恐子孙无由知,皇太子能追念作歌,以教其子,嘉哉盛事!朕之乐岂有量哉?卿等亦当诵习,以不忘祖宗之功。命章宗歌数四,酒行极欢,乙夜乃罢。二十五年四月,宴宗室于上京皇武殿,帝自歌本曲。先是十三年三月,帝谓宰臣曰:㑹寕乃国家兴王之地,自海陵迁都永安,女直人寝忘旧风,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制,葢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东宫不知女直风俗,恐异时一变,此风非长久之计。四月,帝御睿思殿,命歌者歌女直词,顾谓皇太子及诸王曰:「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尝暂忘,故时聼此词,亦欲令汝辇知之,汝辈当体朕意,至于子孙,亦当遵朕教诫也」。二十四年,幸上京,至是,宴宗室宗妇于皇武殿,饮酒乐,帝谕之曰:朕寻常不饮酒,今日甚欲成醉,此乐亦不易得也。于时宗室妇女起舞,进酒毕,羣臣故老起舞,帝曰:吾来故乡数月矣,今回朝已近,未尝有一人歌本曲者,汝曹来前,吾为汝歌。乃命宗室子序坐殿下者,皆上殿而聼,帝歌曲道祖宗创业艰难,及所以继述之意至□想祖宗音容如覩之语,悲感不复能成声,于是诸老人更歌本曲,帝复续调歌曲,留坐一更,极欢而罢。后二十八年三月万春节,宴于神龙殿,诸王公主以次奉觞上寿,帝复以本国,音自度曲,葢言临御久,春秋髙,𣺌然思国家基绪之重,万世无穷之托,以戒皇太孙当修身养徳,善于持守,及命太尉左丞相图克坦克寕尽忠辅导之意,于是帝自歌之,皇太孙及克宁和之,极欢而罢。 |
86  | 十月,建宣孝太子,庙于衍庆宫后,祭用三献,乐用登歌。 |
87  | 有司言:「乐用登歌,今量减用二十五人,初献升殿夹锺宫《承安》之曲,酌献无射宫《和宁之曲》,亚终献《和宁之曲》,彻豆夹锺宫《和安》之曲。 |
88  | 二十七年三月,册皇太孙,乐奏姑洗宫,皇帝将升御座,宫县奏《泰宁之曲》。皇太孙入门,奏《庆宁之曲》。羣臣合班,奏《顺宁之曲》,皇太孙复受册位,奏《保宁之曲》。 |
89  | 二十九年,令太庙、别庙乐工通以百人为定。旧制,太庙皇考庙乐工各三十九人。是年升祔显宗,有司以为:「宋之太庙、别庙,堂上乐各四十八人,今之乐工少十八人,拟令皇考庙旧乐工皆充两庙堂上乐,以应前代九十六人之数」。尚书省议:「古乐工无定数,遂奏太庙、别庙,通以百人为定。 |
90  | 《百官志》曰:「大乐署兼鼓吹署乐工百人,又勾管尚书省乐工,皆从九品。 |
91  | 章宗明昌三年,更定教坊官阶。 |
92  | 教坊旧用武散官,大定二十九年以为不称,乃创定二十五阶。至是,自从四品以下,更立为十五阶:从四品上曰云韶大夫,中曰仙韶大夫,下曰成韶大夫。正五品上曰章徳大夫,中曰长寕大夫,下曰徳和大夫。从五品上曰景云大夫,中曰云和大夫,下曰协律大夫。正六品上曰庆喜大夫,下曰嘉成大夫。从六品上曰肃和郎,下曰纯和郎。正七品上曰舒和郎,下曰调音郎。从七品上曰比音郎,下曰司乐郎。正八品上曰典乐郎,下曰协乐郎。从八品上曰掌乐郎,下曰和乐郎。正九品上曰司音郎,下曰司律郎。从九品上曰和声郎,下曰和节郎。 |
93  | 五年,置所讲议礼乐。 |
94  | 等谨按:先是,世宗尝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校所以审乐统,以宰相通乐术者,事见《礼志》,其详不可考。 |
95  | 六年四月,以増修曲阜宣圣庙工毕,赐衍圣公以下三献法服及登歌乐一部,仍遣太常旧工往教孔氏子弟,以备祭礼。 |
96  | 等。谨按金乐所以流传,元代得修用之,实本于此。详见《元姚枢传》。 |
97  | 是年创设宫县乐工一百五十六人。 |
98  | 后承安四年,诏罢创设乐工九十二人。宣宗贞佑三年九月,朝谒世祖、太祖御容于启庆宫,行献享礼始用乐。 |
99  | 四年十月,祔祖宗神主于汴京太庙,无宫县乐。礼毕还宫,用教坊乐。 |
100  | 先是,礼官言:「太庙既成行都礼虽简约,惟以亲行、祔享为敬,请权不用卤簿仪仗及宫县乐舞」。从之。至是行礼,无宫县乐,牺牲从俭。礼毕,车驾还宫,至承天门外,百官奉迎应用。宫县奏《采茨,以乐簴未备,遂止用教坊乐。 |
101  | 《乐志》曰:「初,正隆间,海陵营太庙于汴,贞佑南迁,宣宗修之,以祔诸帝神主。其地故宋景灵宫之址也。掘其下,得编锺十三,编磬八,皆刻大晟字。时朝廷多故,礼器散亡,竟亦不能备也。 |
102  | 命礼部尚书张行信摄太尉,奉安社稷礼乐咸杀其数。哀宗正大元年七月,补修大乐。 |
103  | 雅乐 |
104  | 𨽻太常,即郊庙祀享、大宴、大朝㑹宫县二舞是也。凡大祀、中祀、天子受册、宝、御楼肆赦,册命中宫、皇太子、太孙受外国使贺宴外国使皆用之。 |
105  | 散乐 |
106  | 元日,圣诞称贺,曲宴外国使,则教坊奏之。其乐器名曲不传。 |
107  | 鼓吹乐 |
108  | 铙歌鼓吹,天子行幸,卤簿导引之乐也。𨽻教坊。本朝乐曲。 |
109  | 本朝旧音,世宗尝冩其意,度为雅曲,史録其一,其俚者弗载。 |
110  | 渤海乐。 |
111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