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七十一

《卷七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唐㑹要卷七十一
3
宋 王溥 撰
4
州县改置。下
5
河北道
6
幽州开元十三年正月初一日,改为大都督府。 无终县万岁通天元年,移就玉田驿改为玉田县 渔阳县武德元年置𤣥州,贞观元年废,来属。 良乡县。圣厯元年闰腊月二十九日改为固节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良乡县。 雍奴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武清县、三河县。武德初,改为潞县。开元四年三月,改为三河县 㑹昌县。如意元年置武崇县,景云三年改为㑹昌县。 瀛州高阳县。武德四年,置蒲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博野县。武德二年置蠡州,贞观元年废来属。 莫州景云三年六月十四日,分瀛州置鄚州。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始单用「莫」字。 唐兴县。如意元年置武昌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唐兴县。 长丰县。开元十年置。 鄚州开元十一年闰六月一日割渔阳、玉田三门置妫州。武德三年置北燕州。贞观三年改妫州。长安三年移就清夷军涿州新城县。太和六年十一月置古督亢之地。 恒州,兴元六年六月一日升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二月,改恒州为镇州,恒阳县为曲阳县,恒岳为镇岳,避穆宗讳也。 井陉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并州兴鹿泉房山属。 行唐县。长寿二年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行唐县。 槀城县。天佑二年九月改为槀平县。 信都县,同上年月改为尧都县。 栾城县。同上年月改栾氏县。 阜城县。同上年月日改汉阜县。 临城县。同上年月改为房子县冀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改为魏州,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复为冀州。瘿陶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 房子县。同上年月改临城县。 大陆县武德四年改为象城县。 深州,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先天元年四月十日又复置深州。大厯三年八月割恒州行唐县置,以恒州灵寿、定州恒阳二县属焉,寻废。 博州青平县,武德四年置。 博平县。贞观十七年废聊城,天授三年更置。天佑三年四月割𨽻郓州聊城、武阳、武水、高唐县。天佑三年四月并割𨽻郓州昭义县。开成四年八月移于固镇驿。 贝州宗城县。武德四年废宗州来属。宗州置。在径城县。天佑三年八月,割𨽻魏州。 鄃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夏津县。 永济县。大厯七年正月以张店为县。天佑三年八月割𨽻魏州。 易州五廻县,开元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置。 遒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容城县。永乐县同,年月改为蒲城县。 沧州胡蘓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临津县。 清池县。太和五月十日,本道移奏于南罗县内。 南皮县。武德初,属景州。贞观十七年废景州来属。 魏州龙朔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为冀州,仍置大都督府。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仍旧元城县,贞观十二年六月十七日废。证圣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又置,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二日移于郭下也。昌乐县,武德五年八月置。 朝城县。贞观十七年,废永昌县。元年又置,改名圣武。开元七年,又改为朝城县。华县。贞观元年,废华州,来属。 顿丘县。贞观元年,废澶州来属。大厯七年,废置澶州。 澶州大厯七年正月,析魏州顿丘县之观城店置观城县,清丰店置清丰县,并割魏州临黄县并𨽻相州。汤隂县武德四年置。 林虑县武德元年置,五年废。贞观十七年六月,又置临河内黄洹水县,并天佑三年八月割𨽻郓州。 棣州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置,贞观六年十二月九日废,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复置。 阳信县。㑹昌元年十一月,淄青观察使韦平奏:棣州申请移阳信县并镇,于县南七十里八角寺南二里置城。从之。 邢州栢仁县,天寳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尧山县。 青山县,开成四年八月废。洺州曲周县。武德四年析洺州置。 清漳县。㑹昌元年三月并省分入肥乡平、思州等三县。 卫州黎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黎州来属,同日废清淇县。至长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淇门复置县。 景州。长庆二年正月勅,沧州弓高县宜依旧为景州,仍𨽻沧州观察使。至太和四年十二月,沧州观察使殷侑奏废为景平县,乃从之。 德州归化县,开元十三年,横海军节度使郑权奏:「当道管德州安德县,渡黄河南,与齐州临邑县隣接,有灌家口草市一所,顷者成德军于市北十里筑城名福城,割管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五都置都知管勾当,臣今请于此置前件城,缘隔黄河与齐州临邑县对岸,又居安德、平原、平昌三县界,疆境濶远,易动难安,伏请于此置县为上县,请以归仁为名」。从之。修县安陵县,贞元十七年废观州来属。 安州安平县,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废深州,来属。 北平县改为徇中县,义丰县改为立节县。并神功元年十月改。至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各复本名。 唐昌县。至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陉邑县。毋极县,通天元年改为无极县。 安喜、望都二县,并武德四年置。
7
山南道
8
荆州本大都督府,上元元年九月改为江陵府。荆门县,贞元二十一年六月置。 长元县。上元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析枝江县置,为赤县。二年六月十四日,废枝江县,𨽻入长宁县。大厯六年十月七日,废为枝江。 襄州率道县。天寳七载三月二十七日改为宜城县。 临沮县武德三年,置重州。贞观元年,废州来属。开元十年五月二十八日,改为南漳县。 乐乡县。本鄀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邓城县。贞元二十一年五月以襄州为襄府,改临汉县于古城为邓城县。 随州开元二十五年六月十五日,以客户编成十二乡置城,县属焉。 房州武德元年改为仙州,又于竹山置房州。贞观八年废州入仙州,后郤置。贞元元年五月,𨽻山南东道。天佑元年九月,以金州为昭戎军,管房州。至三年四月却𨽻山南道金州泉石县。圣厯三年改为武安县。神龙元年改为泉石,后废。贞元元年十二月,刺史姜公辅请复置,从之黄丘县。天寳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清阳县,大厯六年八月并入洵阳县。 洵阳县。武德元年置洵州,七年州废,来属。 平利县废入西城县。 唐州本显州,贞观九年改唐州。天佑三年四月,刺史孙审符奏移理所于泌阳县焉。 平民县武德三年,置荆州。五年,州废,县割入湖州。贞元元年,废州来属 湖阳县。武德三年置湖州,贞观元年州又废。 上焉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元年废,开元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又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又改为泌阳县。 邓州南阳县。圣厯元年五月十一日改为武䑓县,神龙元年复为南阳县。 向城县。武德三年𨽻荆州,八年废,属北沣县。贞观六年州废,来属。圣厯元年五月一日,改为武清县。神龙元年二月初五日复为向城县。 新城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改临淄县。 菊潭县。开元二十四年九月一日置。 浙阳县。通天元年七月一日置。 内乡县隋浙江。贞观八年春,废来属。邓州归州。武德二年,废归镇,置县 夔州隋信州。武德二年二月,改为夔州。 均州。贞观八年,浙江置。贞元年五月,以均州𨽻山南东道观察使。天佑二年九月,以金州为昭武军,割𨽻焉。至三年四月,又却割𨽻山南东道。 丰成县武德元年废上津郡。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商州上津县。武德元年置上州,八年又州废为上津县,来属。安业县,通天元年置。 渝州万寿县。武德三年,置万春县。五年,又改为万寿县。 南平县贞观四年置,八年置平州,十二年州废,来属。 集州通平县,武德二年,移静州于此。贞观十年六月七日州废,来属。 郢县贞观元年废,十七年置。 富水县武德四年置。淐州贞观十七年州废,来属。 璧州武德二年,置诺水,𨽻巴州。八年,改置璧州。 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三日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 渠州始安县,准上。天寳元年改为渠江县。 忠州武德元年改为临州。贞观八年,改为忠州。 清水县武德二年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桂溪县。 洋州贞符县,开元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置华阳县,天寳八年闰六月四日改为贞符县,仍𨽻京兆府。十一载五月十日,却𨽻洋州。 万州武德二年,置浦州。贞观八年,改为万州。 涪州武德元年废涪陵镇,置州。元和三年七月,复以涪州𨽻黔中,道涪州。案疆理以黔管接,近顷年割附荆州,至是复旧。 賔化县。贞观十一年置 硖州宜都县。武德四年置江州。贞观八年州废,来属。 利州义清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𦙍山县。 蓬州固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良山县。 宕渠县。天寳元年八月以宕渠县合入蓬山县。 合州巴水县,开元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置。 铜渠县。开元四年置。 兴州鸣水县。长庆元年八月废。 通州巴渠、新宁等县,太和三年正月兴元府奏,通州原管九县,寳厯二年停废,伏缘本府租税最重,开州独称殷羡,请割巴渠州见管三县内推配。从之。 兴元府,兴元元年六月勅梁州改为兴元府,置官一切,同京兆河南府也。兴元府,废金牛县为乡三:洋州废洋源县为乡。五:阆州废岐平县为乡。四黎州废景谷县为乡。五通州废三㒺县为乡四,又废石鼓县为乡五,巴州废竒章县为乡四。又废盘道县为乡五。蓬州废郎池县为乡六。又废良山县为乡六。集州废通平县为乡。十璧州废纳县为乡。六渠州废大竹县为乡三,又废隣水县为乡三。鳯州废黄花县为乡二。开州废万,歳县为乡六寳。厯元年九月,山南西道节度使裴度奏:「准今年二月勅,废金牛等十六县为乡令,并随便近,割𨽻属诸县讫。
9
陇右道
10
凉州神乌县。证圣元年改为武威县。神龙元年二月后为神乌县。 畨和县,天寳三年三月初六日改为天寳县。 嘉麟县神龙三年三月二十五日置,景龙三年废,先天二年复置。 叠州武德二年置,至今未改。 芳州武德元年移于常乐城内。贞观三年移于芳州。神龙元年废芳州为常芳县,𨽻叠州。 伊州纳职县。开元十五年二月九日置。 沙州。武德五年,改隋氏为西沙。贞观七年,去「西」字,为沙州。天寳末,陷西戎。大中五年七月,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潭将寳道图经户籍来献,举州归顺。至十一月,除义潮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充归义节度、河沙甘肃伊西等十一州管内观察使,仍许于京中置邸舍。 鄯州鄯城县。仪鳯二年置。 河南安乡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日改为鳯林县。 廓州化崇县。先天元年改为广威县。兰州金城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五泉县。 洮州。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以兰州废临州为洮州。 秦州旧县陷吐蕃,大中三年八月收复,四年二月割𨽻鳯翔。 武州。大厯二年五月十一日置,寻陷吐蕃。至大中三年七月,邠州节度使张君谙奏収复萧闗,复置武州清水县。大中三年八月,鳯翔节度使李玭収复,乃𨽻武州。
11
淮南道
12
扬州武德七年改为䢴州。九年改扬州大都督府。 海陵县。武德三年置呉州。七年州废,来属。先天二年三月复置。 江阳县。贞观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分江都县置六合县。武德七年置芳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扬子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二日,废镇来属。 楚州。武德初,海州人臧君相据此,号东楚州。八年,乃改为楚州。 淮阳县武德七年置,乾封三年又置。 盱眙县。文明元年十月改为建中县,寻复本名焉。 光州元和十三年五月割𨽻淮南殷城县。隋义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乐安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先居县。 寿州霍丘县。武德四年废镇为霍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神功元年九月二十日改武昌县。景云元年七月二十日改霍丘县。 沔州,建中元年四月析入黄州,四年三月复置寳歴。三年,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虢州隔江相去才馀一里,其州请并省,其汉阳、仪州两县,并割𨽻鄂州」。从之。 安州应城、孝昌二县。元和三年五月并入云梦县,后又置。 吉阳县。同。上年并入应山县,后又置。 黄州麻城县,元和三年三月并入黄冈县,又置。 申州太和十三年五月,割𨽻鄂州,后却𨽻淮南道。 滁州永阳县。景云三年置。 和州含山县,武德八年废。长安四年又置,为武寿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含山县。 舒州宿松县。武德四年,置严州。七年州废,来属。 庐州襄安县。武德二年,改为禀县 鄿州兰溪县。武德四年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蕲水县。 永宁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广隂县。
13
江南道
14
润州金坛县。垂拱四年七月十八日置。 上元县。武德七年,置蒋州金陵县。八月又废蒋州。九年移于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七年改为江宁县。至德二年正月十六日置江宁郡,贞元元年改为升州。寳应元年四月十五日州废。上元三年二月六日改为上元县也。 曲阿县。武德二年六月置云州。五年四月,改为简州,以崔顺为刺史。八年四月,州废,属润州。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丹阳县。 常州武进县。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又置。 苏州长洲县。通天元年七月四日分呉县置。 嘉兴县武德元年置,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 华亭县。天寳十载置。 海盐县贞观元年废,景云二年置,先天二年废,开元五年七月又置之。 湖州开元七年置,又及乌程县。 临溪县。天授二年,析置武源县。景云元年,改临溪县。天寳元年,改为德清县。 安吉县武德七年废。麟德元年八月五日又置。 杭州武德六年六月置于潜县。武德六年六月置潜州。至其年八月以来路不通州,废来属。 新城县。永亨元年五月二日分富阳县置。 临安县。垂拱二年置。 紫溪县。圣厯元年正月三十日改为崇德县,神龙元年三月改为唐山县。大歴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废。 宣州太平县。天寳十载三月九日析泾县置之。 泾县武德元年置南徐州,其年改猷州。八年州废,来属。 溧阳县,乾元元年六月十六日割属升州,二年六月十三日割属宣州,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属升州。上元元年七月十三日𨽻宣州,十二月七日又属升州,寳应元年四月五日升州废,属焉。 旌德县。寳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宁国县。隋置。武德六年废,天授三年置。 婺州乌伤,武德七年,改为义乌县。 武义县。天授二年置。 东阳县。垂拱二年二月三日分义康县置。 兰溪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割金华县。 永康县。武德八年置。 衢州武德四年,割婺州置,八年废。垂拱三年三月十三日复置。 湏江县。武徳四年八月分信安县置,八年废。永昌元年又置。 玉山县。证圣二年,置龙丘县。贞观八年,置婺州。垂拱二年,废盈川县。如意元年,分龙丘县置。元和七年正月,废入龙丘、信安县。 常山县。咸亨五年置。 台州象山县。神龙三年六月六日置。至德二年十二月九日割属明州始丰县。贞观八年置。上元二年二月六日改唐兴县。宁海县。永昌二年二月置。 永宁县,贞元二年四月一日析临海县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黄岩县。明州,开元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析越州鄮县置,以秦昌顺为刺史,仍置奉化、慈溪、翁山等县。慈溪以房管为县令,翁山以王叔通为县令。大厯六年三月,因袁晁贼废。长庆元年三月,浙东观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山阻隘,今请移明州于鄮县,置其旧城,近南高处置鄮县」。从之。 越州山隂县,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垂拱二年三月十三日,分㑹稽置。大厯二年十二月七日权废。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刺史陈少逰又奏置。元和七年五月,𨽻入㑹稽、萧山两县,十年二月复置之剡县。武德四年置嵊州,八年废,依旧为县。 永兴县仪鳯二年割㑹稽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又改为萧山县。 馀姚县。武德年置姚州。七年五月州废,来属。饶州新昌县。武德五年析鄱阳置,后废。开元四年又置。天寳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浮梁县。 福州隋泉县。武德八年,改为丰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废为泉州。久视元年,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开元十三年,复改为福州 侯官县。长安三年析闽县置。元和三年三月并侯官、长乐入闽县。福唐两县并长乐县入建安、邵武两县。初,观察使陆淮例省之,于旧县各置场官,一刻木为印,徴其租税,居人不便,至五年四月又复置。 万安县圣厯二年置。天寳八载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福唐县。温麻县,长安四年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长溪县。 泉州景云二年,分武荣州置。 南安县武德三年置丰州,贞观元年州废,并来属。 莆田县。武德六年三月置。 清源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游县。汀州,大厯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移于长县白石乡黄连县改宁化县。 漳州垂拱二年九月置漳浦县,新罗县改为龙岩县,并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勅置怀㤙县,垂拱二年置。 潮州潮阳县,永徽四年废,先天二年置。 建州武德四年置。 浦城县。武德四年,为兴呉县。天授二年,改宁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兴县。天寳元年八月,改浦城县。 邵州武德六年置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 邵阳县。武德四年,置建州。贞观元年,改为县。 武冈县。隋为武攸。武德四年,改为武冈。 郴州义章县,武德四年废。八年又依旧。 南平县。武德七年,改为武县。咸亨二年,又析置南平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蓝山县。 高平县长寿二年置。 安陵县。开元十三年置。 庐阳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义昌县。 潭州刘阳县。景龙元年置。 湖潭县,天寳八年八月三十日移于路口置。 岳州昌江县。神龙三年,置华容县。垂拱三年,改为容城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华容县。 衡州衡阳县。武德初,萧鋭改为临烝县,因兹不改,至贞观元年,复改为衡阳县。 茶陵县。武德七年置。贞观七年省。圣厯元年复置吉州安福县。武德五年置颍州,后改为安福县。十年州废。 永新县。显庆四年置䖍州南安县,永淳元年析南安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信丰县。 大庾县神龙元年置。 安远县,贞元四年八月四日置。 道州贞观元年,初置南荣州,至七年改为道州,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十月八日又置。 唐兴县萧鋭置梁兴,贞观八年改为唐兴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复为延唐。 江华县。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旧焉。 𢎞道县。天寳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置。 大厯县,大厯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置。 括州,括苍县。大厯十四年夏五月,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 洪州分宁县,贞元十六年二月置鄷城县。天佑二年十二月改为呉高县。抚州南丰县。开元八年三月置之。 信州贵溪县。永泰九年十月分七阳县置。 永丰县。元和七年正月废入上饶县。 歙州归德县。大厯二年二月废入休宁县北野县。大歴四年二月废入歙县。 婺源县。开元二十八年正月十日置。 睦州清溪县,旧名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清溪县。 池州永泰元年十月,分宣州、饶州、歙州户口于清秋浦县置,以秋浦、青阳、至德并析置。石埭等四县𨽻于温州。上元二年四月,析括州永嘉、安固二县置。 乐安县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析临海县置。
15
剑南道
16
成都府蜀县。贞观七年六月十七日,分成都县置。 犀浦县。垂拱二年三月二日分成都县置。 广都县。龙朔三年八月十六日,分双流县置。 东阳县。久视元年十二月三日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灵池县。温江县隋万春县,贞观元年改为温江县。 汉州垂拱二年三月三日分,益州雒县置。 金唐县。咸亨二年三月置。 彭州垂拱三年三月分隘州九陇县置。 九陇县武德三年三月置。 蒙州贞观元年废。 导江县隋汝山县。武德元年,改为龙盘县,𨽻蒙州。寻改为灌宁县。二年,改为导江县 唐昌县仪鳯元年置蜀州垂拱二年三月分益州晋原县置。 唐安县。义宁二年,置唐荣县。天后改为武崇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唐崇县。先天二年,改为唐安县。 绵州西州县。开耀二年正月十八日割巴西县置。 昌明县。先天元年置。 涪城县。大厯十三年五月𨽻梓州。 姚州长安二年置,寻废入嶲州。垂拱九年又置并长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南泸县。 黎州长安二年置,神龙三年废,开元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置。 果州武德四年置。 邛州大邑县,咸享四年,析晋原县置。 雅州百丈县,贞观八年置。 飞越县。仪鳯四年置。 眉州崇山县。先天元年改为彭山县。 巂州,先废。大厯四年正月割邛州蒲江县临溪县复置之。太和六年五月,西州奏移于登台城可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西泸县。 㑹川县。上元二年改邛都置。 梓州。元和元年十月,以平刘辟,乃割西川所管资、简、陵、荣、昌、泸等六州𨽻东川。至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号制太远,武元衡论奏复𨽻西川荣州、义县、泸州合江县。元和十三年五月,东川节度使李逢吉请各移于旧县界制,以便水陆贸迁,从之。 维州、恭州,武德七年正月开白狗等𦍑置之,天寳乱,没入吐蕃。大中三年九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収复蓬州蓬池县。开成三十年四月置。 牢州贞观二十一年二月置,𨽻巂州都督府。 荣州武德二年,割资州于公井置。贞观六年,移于太牢县。永徽二年,移于地川县 威远军贞观六年六月置。 太牢县。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应灵县。 静州永徽四年十月九日置。 茂州武德四年五月,立为南㑹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 剑州永徽五年正月十五日置为始州。先天二年四月十日复旧焉。 圣门县。圣厯二年置。 遂州唐兴县。开耀元年正月十七日置。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蓬溪县。 蓬宁县景龙元年置。 阆州先天县二年,改隆州为阆州。 简州武德二年置。元和四年正月,以东川所部复𨽻剑南西川。至永徽六年,分松州左封县地。 龙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殷州开元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分戎州置,后停。 昌州朝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分资、普二州置。
17
岭南道
18
广州大宁县。垂拱三年置。 四㑹县武德四年置南缓州。贞观八年,改为贞州,十三年州废,来属。 怀集县武德五年置威州,贞观七年废浛洭县。武德五年置洭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 桞州武德五年置南昆州。贞观七年,改桞州 洛曹县。元和十三年正月,桂州奏:「洛村县元置在洛曹山侧,请改洛曹县」。从之。 韶州浈阳县。光宅元年,割始兴县置。 康州武德五年置,名南康州。贞观十三年除「南」字。 桂州。长庆二年十二月,桂管观察使殷侑奏:「当管县名,与陵号同及,与诸州县名同总四县、一县,与肃宗陵号同桂州建陵县。今按图经牒有修仁乡,伏请改为修仁县,永丰县与信州永丰同。按图经,县下有丰水,请改为丰水县。富州开江县,唐州平原县,与德州平原县同名。按图经县下有思和水,请改为思和县。从之。 荔浦县贞观三年置,十三年复废。 临源县。大厯三年五月改为全义县也。 邕州。滕州,元𨽻容州,咸亨三年五月割𨽻邕。 瀼州笼州环州古州,贞观十七年置。 业州大厯五年十一月改为浆州昭州,贞观八年置富州。元和十年正月,桂州奏,观察使请移归城,乃从之。 岩州。元𨽻容府。咸亨三年五月割𨽻邕州。 安乐县。元和十三年十月,容管经畧使奏岩州为黄洞贼所陷,请置行岩州于安乐县,从之。 林州贞观十一年,改为绣州。 窦州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贞观八年改焉。 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潘州。武德四年,置南岩州。八年,改为潘州 贵州武德四年,置南伊州。贞观七年,改为贵州 方州武德四年置,贞观五年又改为方州。 横州。同上年置为南简州,贞观八年又改焉。蒙州贞观八年置南㳟州,后改焉。 黔州道、费、夷二州,贞观四年九月开蛮置。 溱州贞观八年置,垂拱二年改焉。开元十年复旧。大厯五年十一月,改为叙州。 珍州,本沆州,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十三年又改为鹤州思州,贞观八年改势州为思州。 党州建中二年六月,并入平琴州,改为党州。 琼州贞观五年十月,岭南道节度使李复奏収复琼州表曰:「琼州本𨽻广州府管内,乾封中山洞草贼反叛,都督李逸抚驭失所,遂致渰䧟,已经一百馀年,臣差判官监察御史姜孟京及崖州刺史张少迁等,悉力致讨,累经苦战,方克旧城,便令降人开剪荆榛,建立城栅,屯集官军。臣窃观琼州控压贼洞,若移镇军在此,必兾永絶奸谋,伏望引为下都督府,仍加琼崖振担万安等五州招讨逰奕使,其崖州使额请停之」。 崖州临高县。贞元七年十月割属琼州。 琼山县。贞元七年十一月,合琼山、容琼为一县。 南安南定县,贞元八年六月复置。 竒富州尚思州安德州,贞元十二年七月析南安置。 慕化县贞义县以上两县,「上」字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月,改为慕化贞义县。峦州,旧名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改为峦州。 横州。从化县名,与宪宗庙讳同。永贞元年十二月改为从化县焉。 南宁州。咸通六年三月四日,黔中经畧使卢潘奏于清溪镇置,从之。
19
十二卫。
20
武德元年,诸卫因隋旧并为府,至龙朔二年二月四日,并去府字为卫贞观衞。武德元年二月,因隋旧制为左右翊衞。五年十月,去「翊」字,但为左右卫。贞观十六年十月,上谓左衞大将军李大亮曰:「公敦懿其心,诚善事主,每行夜自当丙夜,遣郎将、中郎将行甲乙、丁戊等夜,身先于人,真将军也」。 开元六年六月四日,勅左右武卫郎将及诸四色官等,不在外配杂差之限。 左右骁卫左右武衞光宅元年,改为左右鹰扬衞,神龙元年二月四日,复改为左右武衞。 左右威卫,光宅元年,改为左、右豹韬衞,神龙九年复左右威卫,其年七月又改为左右屯衞。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又改为左右威衞,左右领军衞,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戎衞,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复为左、右领军衞,光宅元年改为左、右玉钤衞,神龙元年复左右领军衞。 左右金吾衞,武德四年,因隋旧制为左、右武候府。龙朔年,改为左右金吾衞。贞观十年十二月,马周奏:「诸衞铺并令左右金吾中郎将,自延仍各加果毅,两人助延队。 景云二年五月七日勅,左右衞将军纵非当上日,每日一人押仗,其左右金吾衞将军亦一人,押仗一人,奏平安。 乾元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勅:左右金吾内外廊所,缘墙壁廊宇、器械等破碎,并宜于当色月番人中简择巧儿,随事修理,如更为创造,缘墙宇所须,一切以上,俱録状奏,仍永为恒式」。 「寳应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左金吾将军臧希晏奏:诸街铺鼓比来依漏刻发,从朝堂发远处,每至夜才到。伏望今日以后,减常式一刻,发声度絶,违犯勅㫖依奏」。大厯三年十月三日,左右金吾引驾仗,自今以后,每仗置判官两人,左右街使置判官一人,并取金吾将军、衞佐二军周年放选,优与处分。至十三年六月八日勅,考满后,任依常式,不在成优放遣。至十四年七月,勅左右金吾引驾仗三衞等,承前以来,抽充三畨将军手力及都知、判官等处,并承㫖省承符区使,仍取资课供用,禁衞之人,不合擅离职掌,自今以后,宜一切停。建中元年七月,诏以鸿胪寺所统左右威边营𨽻金吾。 贞元二年九月勅:诸衞上将军,自今以后,每朝下马致朝堂以来,宜令左右金吾作等级差人引接,其朝退一送至上马处,至二年闰二月人日,勅四月一日以后,五更二㸃放鼓,契九月一日以后,五更三㸃,放鼓契日出后二刻,传㸃三刻进坐碑」。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以旧例驱傩侲子等,金吾将军以下并具襴笏,引入阁门。谨案大傩者所以驱除羣厉,合资威武,其光仪襴笏之制,常参朝服。旧制未称今后伏请各衣锦绣,其中袜带仪刀,部引出入则与事合宜」。从之。 太和二年三月,左右金吾引驾仗奏:「臣伏以宿卫官建,素有名额,因循相习,渐慢常经,自始授仕以来,每隐懐忧惧,纵寛尸禄,犹患败官,况臣丙夜自当,窃希往䠱酉占亲至,徧阅前规,据人数才二百以来,凖元额不及大半,去二月十三日已具陈奏,令臣捜求诸头冗剰量减所由资课,询谋旧例,勘酌事情,遂遗抽牧四百四十七人,数既足,他处驱使,亦无欠阙,輙具条流。伏乞勅臣当司,永为叅守勅㫖」。依奏」。 㑹昌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金吾左右衞副使,近者未一年即以替换,皆因请托莫展,勤劬后望,令三考满即与换,非时不得替换。勅㫖依奏,籍左右监门衞,皇朝左右监门府置大将军、中郎将等。龙朔二年,改为监门衞,旧置制:凡京司应以籍入宫殿门者,皆大司具其官爵姓名,以移牒其门,流外官、杂色人等,具记年纪顔状,门人送于监门者,皆勘同,然后听入,其财物噐用应入官者,所由以籍傍取,右监门将军、判门司检以出之,其籍月一换。 左右千牛衞,武德初为左、右府,显庆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龙朔年,改为左右奉宸衞,咸亨年,复为左右千牛衞。延和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勅千牛将军、中郎将等,若自假,故每日通融一人挥杖。 大将军。 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置以安国相王为之。 千牛 龙朔年,改为鳯。 咸亨年复为千牛,龙朔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千牛,至今不改。永徽元年,尚书左仆射禇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上表曰:臣闻主祭祀之𦙍,必贵于嫡长,擢文武之才,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有异承家,前王制礼,缘情务极,永嘉以来,王涂不竞,风俗顿乖,嫡待庶而若奴,妻遇妾而如婢,废情亏礼,转相因习,构怨于室,取笑于朝,莫能自悛,死而无悔,降及隋代,斯流遂逺,独孤后罕雎鸠之德,司牝鸡之晨,普禁庶子,不得近侍,自始及末,怨声未弭,圣朝御厯,深革前弊,人以才进,不论嫡庶,于兹二纪,多士如林,今者简千牛舍人为此制,臣窃思审,于理未安。何者?以父贵子不缘母也。今以母非正室,令子无贵仕,则赵衰孕于越婢,遥集産于胡妪,田文、枚臯皆妾子也,文则播美于强齐,臯则有声于大汉,未闻前载有所间然,傥侧室之子,负材而不用,君弃之于上家,轻之于下,忠孝莫展,友爱无施,如此等人,岂不懐怨愤,虽隔千牛之选,仍许二衞之官,色类乃复稍殊捍御至竟无别。至如昨来检责族人公孙父达及崔仁师等儿,多是嫡子,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寕限嫡庶,必然之理,不言可明。开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准令千牛二中上考,始进一阶,既是卫官,又须简试,全依职事,颇亦伤烦。今若五考满考,折为四考,四考折为三,二考,不在折减,其进六考,既称第宜倍折。 贞元七年十二月五日,兵部奏事条,取门地清华,容仪整肃,年十一以上,十四以下,试读一小经兼薄解弓马。其䕃取嗣王任常品、四品以上清资官,宰辅及文武职事正二品以上官,御史大夫、诸司卿监、国子祭酒、京兆河南尹子孙主男见任左右丞、诸司侍郎及左右庶子,应前任并身役䕃者,三品以上官仍须兼三品以上阶。其见任官䕃兼不须阶、庶孽、酗酒、掖疾等,并不应限一䕃之下,不得其人应补。并周亲有见任千牛,亦不在应限所用䕃。若是摄试检,其外兼管等,非正阙厘务者,并不在应补限。应用赠䕃者,须承前废歴,任清资事,兼门地与格文相当者,其赠䕃降品,请凖格式处分,勅㫖依奏。 诸卫中郎将永徽三年八月二十日,避太子讳,改中郎为旅贲郎,将改为翊军郎。司阶二员,中候三员,司戈、执㦸各五员。并天授二年四月五日置。 胄营旧为铠曹,垂拱元年二月改为胄统军。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勅,六军宜各置统军一人,秩从三品上。将军,贞元二年九月一日勅,六军先已有勅,各置统军一人。十六衞冝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衞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同六军统军。其诸衞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自今已后,内文武官阙,于文武班中才望相当者,相参叙用,仍待以后各故事,于本衞量置衞兵所司续商量条件,奏聼进止。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优厚。 「大厯四年七月,勅入阁,升殿中郎将等带刀升殿,职掌不轻,冝委中书门下精加选择,仍叙品第于廊下,别与置厨。其千牛郎将,宜准此。贞元年九月十二日,左右卫、左右武衞、左右骁衞、左右威卫、左右领军衞、左右监门衞、左右千牛衞等上将军、大将军,宜于入宿,至四年二月勅选人,南北衞宿衞前任京官等前御带衞者,依资并与京官。 十一年正月,勅置四品以下武官,以授四夷归附者,仍定怀化大将军以下俸钱有差。初,显庆三年,以四夷君长来朝者多,乃置懐德、归化将军以授之,仍𨽻诸衞,至是,上以降附者名位有差,故增置中郎将以下员。按国史本纪及实録并为懐德归化将军,而职官全及六典,为归化懐德将军,二说不同,当必有误者。太和四年五月,兵部奏:「伏以三衞皆出入禁署,本署子弟,期于恭恪,近日顽弊,皆非正身,诸衞公然纳者,访问亦不雇召士,庶假䕃混杂,搢绅隟院,一开奸邪滥入,实宜杜絶,以序彝伦,其资䕃三衞,并请停废,兾清流品,式茂皇猷,勅㫖依奏」。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入阁升殿接状中郎,准故事,合是左右千牛衞中郎,比缘用人未精,去年一时,除县主壻四人。臣昨日令勘寻,乃仗一人身亡,准旧例便是金吾仗司于诸位中郎差替,并不申中书门下臣等商量。从今以后,左右千牛中郎将阙人,及在假故,遇入阁日,望令金吾司申中书门下,于南省郎官中擢,定择差讫,先具名预申中书门下。如临日拣择差遣不及,则阙而不补,兾免乖杂。其郎官兼中郎,有假故都督,便于郎官中权定充替,仍先具状申中书门下勅㫖依奏。 天复三年二月,以宰相崔辙守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衞。四月,崔辙奏:「六军十二衞,名额空存,实无兵士。京师侍衞亦籍亲请,每军召募一千一百,共置六千六百人」。从之。乃令六军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募。
21
东宫诸卫
22
左右卫率府。 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为典式衞,咸亨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复旧。 左右司御率府。龙朔二年为左右司御衞,咸亨元年改宗卫。景云,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改复为司御率府。 左右清道率府龙朔年为左、右清道卫。咸亨年改为虞武,神龙元年,复为左右清道率府。 左右监门率府,龙朔年改为崇掖衞,垂龙元年二月二日,改为左右鹤禁府,神龙元年复旧。兴元元年十月,诏军衞及率府五品以上正员武官得替及以理去任者,冝令兵部准五品以上文官例,每年作限,条件闻奏」。
23
唐㑹要卷七十一
URN: ctp:ws388780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