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七 |
3  | 职役考》 |
4  | 复除 |
5  | 宋宁宗庆元元年正月,蠲台、湖、严三州贫民身丁折帛钱一年。 |
6  | 先是,孝宗时,余端礼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绢,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绢千钱,后増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民力稍苏。至是年九月,又蠲台、严、湖三州被灾民丁绢。二年二月,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十二月,蠲绍兴府贫民明年身丁折帛绵绢。嘉泰四年八月,蠲绍兴府攅宫所在民身丁钱绢、绵、盐。十二月,再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开禧元年十二月,诏永除两浙身丁钱绢。二年正月,蠲两浙路身丁紬绵。 |
7  | 开禧三年三月,蠲两淮被兵州郡役钱。嘉定二年七月,募民以赈饥免役。 |
8  | 五年五月,诏州县见役人毋纳免役钱,役满复输。十一年七月,蠲四川闗外诸州税役。又蠲光州民兵战死之家税役。 |
9  | 理宗端平元年,蠲漳州嵗纳丁米钱,泉州、兴化军一体蠲放。 |
10  | 时袁甫为福建转运判官,丁米钱久为漳、泉、兴化民患,㑹知漳州赵以夫请以废寺租为民代输,甫并蠲三郡,嵗解本司钱二万七千贯助之。 |
11  | 淳佑八年二月,福安县民罗氏母年过百嵗,复其家,遣有司嵗时存问。 |
12  | 寳佑二年,蠲利阆隆庆、漳州、绵州赋役。《宋史儒林传》曰:孝宗时,程逈知进贤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请悉蠲之,郡僚曰:「渡江以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迥曰:「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免,今损十矣,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寛议乃息。 |
13  | 《忠义传》曰:「咸淳六年,江东大旱,唐震知信州,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出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富人出粟愈多,饥民藉以得食,所活无算。 |
14  | 辽穆宗应歴十五年二月,复鹰坊徭役,至道宗时,大公鼎为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𨽻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嵗久,民不堪,公鼎言于帝,即命禁戢,㑹公鼎造朝大臣,谕帝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衆,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
15  | 等谨按捕鹰亦差役中一事,辽、金之隙,实始于此。金史云:初,辽每嵗遣使市名鹰、海东青于海上,道出境内,使者贪纵,徴索无艺,公私厌苦之。太祖常以为言,其后遂执其障鹰官举兵伐辽。圣宗统和十年二月,给复云州流民。 |
16  | 四月,又给复朔州流民三年。 |
17  | 十二年正月,霸州民李在宥年百三十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复其家。 |
18  | 至道宗大安十年十二月,三河县民孙賔及其妻皆百嵗,复其家。 |
19  | 开泰元年十月,赐义门复。 |
20  | 前辽州录事张廷美、六世同居仪坤州刘兴允四世同居,各给复三年。 |
21  | 兴宗重熙十三年,复王子班郎君及诸宫杂役,从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仁先奏也。至十六年,仁先迁北院大王,奏:「今两院户口殷庶,乞免他部助役」。从之。 |
22  | 道宗太康五年十一月,复南京流民差役三年,被灾之家免租税一年。 |
23  | 金制,凡叙使品官之家,并免。杂役,验物力所当输者,止出雇钱。进纳补官未至䕃子孙及凡有出身者、出职带官叙当身者杂班叙使。五品以下及三品承应已带散官未出职者,子孙与其同居兄弟,下逮络场举人,系籍学生、医学生,皆免一月之役。三代同居,已旌门则免差发,三年后免杂役。 |
24  | 熙宗皇统四年十月,诏薰风殿二十里内及巡幸所过五里内,并复一嵗。 |
25  | 十一月,以河朔诸郡地震,诏复百姓一年。世宗大定二年三月,免南京正隆丁夫贷役钱。四年二月,免安州今年赋役,及保塞县御城、边呉二村,凡扈从人尝止其家者,亦复一年。 |
26  | 九年二月,以曹、单二县被水尤甚,给复一年。至二十七年十一月,诏:「河水泛溢,农夫被灾者,与免差税一年。卫、懐、孟、郑四州,塞河劳役,并免今年差税」。章宗明昌三年,诏赐棣州孝子刘瑜、锦州孝子刘庆佑绢粟,旌其门闾,复其身。 |
27  | 五年二月,齐河县民张涓、济阳县王琛、河州李锜急义好施,诏复之终身,仍著于令。 |
28  | 九月,如秋山。诏经过人户曽当差役者复一年。泰和四年四月,以旱灾免州县徭役。 |
29  | 宣宗兴定元年十二月,诏免逃户复业者差赋。至三年,又诏:「凡逃户复业者,但输本租,馀苦役一切皆免,能代耕者免如复户。有司失信擅科者,以违制论」。 |
30  | 元光二年十二月,量免延安等民差税,延安土人充司县官义军使者选人代之,量免其民差税,归徳、徐、邳、宿、泗、永、毫、颍、夀等州复业,及新地民,免差税二年,见户一年尝供给邳州者,复免一年之半,睢州、陈留、把县免三之一。 |
31  | 元太宗时,夏津灾,东平路奏,差官王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 |
32  | 宪宗时,命免儒户徭役。 |
33  | 先是,太宗命皇子库腾镇西京,时儒者皆𨽻役河,西人,髙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从其言。及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及世祖时,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辨论,辞累千百,帝遂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騐,又别其富实,以儒户避役者为民,贫乏者五百户,𨽻太常寺。 |
34  | 世祖中统元年七月,北京路都元帅阿哈乞免所部军士征徭,从之。 |
35  | 三年七月,复䝉古军站户差赋。闰九月,免诸路军户他徭。四年七月,河南统军司言:「屯田民为保甲丁壮射生军,凡三千四百人,分戍沿边州郡,乞蠲他徭」。从之。 |
36  | 二年二月,诏减免民间差发。 |
37  | 时免西京、北京、燕京差发,又以真定、大名、河南、陜西、东平、益都、平阳等路兵兴之际,劳于转输,差发减轻科取。至三年四月,免松州、兴州、望云州新旧差赋。至元十年六月,免大都、南京两路赋役,以寛民力。二十四年七月,免东京等处军民徭赋。二十五年,免辽阳、武平等处差发。三十年,免大都差税。 |
38  | 复东平孝子王闰役。 |
39  | 等,谨按元史孝友𫝊曰:「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义,闻者葢不乏焉。自临江刘良臣以下数十百人,皆表其门闾,或复其家。是旌门既为定制,而徭役之复与不复,或时有不同耶?三年闰九月,以济南路遭李璮之乱,军民皆饥,尽除差发。 |
40  | 至四年,以西凉民户值呼塔噶阿勒达尔之乱,人民流散,免差税三年。十七年二月,诏哈喇所部和州等城为叛兵所掠者,免其民,差役三年。 |
41  | 四年二月,以民杜了翁先朝旧功,复其家。八月,诏西凉流民复业者,复其家。 |
42  | 至元元年四月,诏逃户复业者免差税。三年后至元十九年,免诸路逃移户明年差税。成宗大徳十年,诏逃亡民户复差税三年。延佑元年,免流民复业者差税三年。仁宗皇庆二年七月,以保定、真定、河间民流不止,悉免今年差税。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诏流民复业者免差税三年。泰定帝致和元年二月,诏亦如之。 |
43  | 巴延奏蠲京圻漕户杂徭。 |
44  | 二年五月,勅上都诸人自愿徙居永业者,复其家。七年,颁农桑之制,凡五十家,立一社,凡为长者复其身,郡县官不得以社长与科差事。 |
45  | 南京、河南蝗旱,减差徭十分之六。 |
46  | 至二十四年,免北京饥民差税。二十六年六月,以禾稼不收,免辽阳差税。 |
47  | 朝议给还孔庙洒扫户,仍复其家。 |
48  | 曲阜孔子庙厯代给民百户,以供洒扫,复其家,至是,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收为民,太常少卿王磐言:「庙户百家,嵗钞不过六百贯,仅比一六品宫,终年俸耳。圣朝疆宇万里财赋嵗亿万计,岂爱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时论韪之。至泰定二年九月,齐履谦宣抚江西、福建州县,有以先贤子孙充房夫诸役者,悉罢遣之。 |
49  | 九年三月,诏免医户差徭。 |
50  | 至成宗元贞元年三月,诏免医工门役大徳。七年十月,诏从军医工止复其妻子户如故。 |
51  | 五年,勅修都城,凡费悉从官给。九月,发民夫三千人伐巨木辽东。十一月,发北京民夫六千伐木乾山,并免其家徭役。 |
52  | 十年八月,鳯翔宝鷄县刘铁妻一産三男,复其家。三年十一年正月,免于阗采玉工差役。 |
53  | 至二十八年十月,免卫辉种仙茅户徭役。成宗大徳七年十月,又诏淘金站户无种佃者,免杂役一年。十三年三月,勅诸路儒户通文学者三千八百九十,并免其徭役。 |
54  | 至二十五年十月,诏免儒户杂徭。成宗大徳十一年五月,勉励学校,蠲儒户差役。文宗即位,陈颢上疏劝蠲儒人徭役,帝嘉纳之。顺帝元统元年九月,诏免儒人役。二年,诏儒人免役悉依累朝旧制。五月,复沂、莒、胶、密、宁海五州所括民为防城军者为民,免其租徭。 |
55  | 至十五年二月,征巴实伯里军士,免其徭役。二十七年五月,诏彻尔特穆尔所部女直、髙丽、契丹、汉军输地税外,并免他徭。 |
56  | 十二月,诏凡故宋繁冗科差百馀条悉除之。至二十八年十二月,复议徴。 |
57  | 十四年正月,以江南平,百姓疲于供军,免诸路今嵗所纳丝银。 |
58  | 先是,十年五月,诏免民代输佥军户丝银及伐木夫户赋税。十一年五月,勅随路所佥新军,其户丝均配于民者,并除之。十三年正月,以中书省言,赋民旧籍已有定额,减至元七年新括协济合并户今嵗丝赋之半,至是复免。 |
59  | 十七年十二月,免巩昌、常徳等路饥民徭役,至二十六年六月,辽阳等处饥,免今嵗差赋。二十一年十一月,募人开耕江淮荒田,免其一切杂役。至二十五年正月,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 |
60  | 二十五年二月,以江南站户贫富不均,命有司料简合户税至七十石,当马一匹,并免杂徭。 |
61  | 二十八年四月,以地震免侍卫兵籍武平者今嵗徭役。二十一年四月,成宗即位,诏免天下差税有差,除大都、上都两路差税一年,民户逃亡者差税皆除之。自是以后,凡即位皆有复除之。诏大徳元年二月以改元免上都、大都、隆兴差税三年。九年二月,以郊祀,免大都、上都、隆兴差税。至武宗至大二年,上尊号,诏免腹里江、淮差税。至治三年十二月,泰定帝改元,并免八番、思、播、两广洞寨差税一年。 |
62  | 成宗元贞元年,以供亿繁重及水伤禾稼,免咸平府边民差税。 |
63  | 至大徳二年正月,诏免水旱郡县老病单弱者差税三年,五年,各路被灾重者,免其差税一年。六年三月,以旱溢为灾,大都、平滦被灾重者差税三年,馀经赈恤者免一年。十二月,御史台臣奏:「大徳元年以来,数有灾变,宜减免差税。帝嘉纳之。七年五月,尽除内郡饥荒,所在差税各道奉使宣抚言,去嵗被灾人户未经赈济者,宜免其差役」。从之。八年正月,免平阳、太原差税。三年,隆兴、延安及上都、大同、懐孟、卫辉、彰徳、真定、河南、安西等路被灾人户,免二年,大都、保定、河间路免一年。 |
64  | 三月,诏免军器匠门役。 |
65  | 至大徳元年三月,免武当山新附军徭赋。二年五月,免两都徭役。 |
66  | 是月,又复司天台观星户。 |
67  | 大徳元年十月,免陜西盐户差税。 |
68  | 武宗至大元年六月,以益都饥,免今嵗差徭。七月,诏江南、江北水旱饥荒已尝遣使赈恤者,至大元年差发官税并行除免。二年正月,诏被灾百姓、内郡免差税一年。九月,诏各处人民饥荒转徙复业者,除差税。三年十一月,以徐、邳连年大水,百姓流离,悉免今年差税。东平、济宁荐饥,免其民差税之半,下户悉免之。三年十月,免被灾人户至大二年以前负欠差税。十一月,免未经赈恤人户,今嵗差税,其曽经赈恤者,量减其半。 |
69  | 仁宗皇庆二年十月,旌表髙州民萧乂妻赵氏贞节,免其家科差。 |
70  | 等谨按元史列女传,所载节妇甚多,莫详年代,其可考者:隆兴霍荣妻段氏,夫死无子,誓死不贰,孝养舅姑。大徳二年,府上状中书,给羊酒币帛,仍命旌门复役如制是节妇之复其家,乃旧制也。延佑元年正月,免上都、大都差税二年,其馀被灾曽经赈济人户,免差税一年。 |
71  | 五年三月,免巩昌等处经赈济者差税。其后泰定帝泰定二年闰正月,免被灾处差税一年。文宗天厯元年,陜西霜旱,免科差一年。二年,以闗陜旱,免科差。三年,至顺元年五月,诏:「河南、懐庆、卫辉、普宁四路未经赈济人户,今嵗差发全行蠲免,其馀被灾路已经赈济者,腹里差发免三分」。 |
72  | 二年十一月,以星变,免各路差税有差。七年六月,诏免僧人杂役,至泰定帝泰定元,年十一。 诏免伊罗勒、昆达实密役。文宗天厯二年十二月,诏僧尼徭役一切无有所与。又诏诸僧寺田有当输租者免其役。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免陜西明年差税十之三。泰定帝泰定元年六月,免天下杂役。三年,蛋户差税一年,又罢广东、福建蛋户为民,免差税一年。文宗天厯元年十二月,诏免被兵郡县杂役。二年十月,免各处煎盐竈户杂泛夫役二年。至顺二年九月,免控鹤户杂役。 |
73  | 三年六月,免四川行省今年差税。 |
74  | 顺帝元统二年十月,免湖广屯户五百差徭。至元二年,江州行贷粟、免役法。 |
75  | 江州诸县饥,总管王大中贷富人粟以赈贫民,而免富人徭役以为息。 |
76  | 二年,悉除北边民徭。 |
77  | 边民嵗有徭役,满济勒噶台、镇北边悉蠲除之,后为定例。 |
78  | 至正元年十二月,诏民年八十以上者,免其家杂役。二年十一月,诏免云南明年差税。 |
79  | 六年闰十月,免天下差税三分,水旱之地全免。十四年五月,募毛胡芦义兵,免其差役。九月,免河南䝉古军杂泛差役。 |
80  | 二十六年二月,诏免天下杂泛差徭。 |
81  | 以比者屡遭逆臣为乱,内外之民经值军马,致使困乏,与免一切杂泛差徭。 |
82  | 明洪武元年八月,诏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
83  | 二年,令:凡民年八十之上,止有一子,若系有田産应当差役者,许出丁钱雇令人代,无田産者,许存侍。十九年六月,诏有司存问高年凡八十以上者,皆复其家。 |
84  | 令避乱民复业者聴垦荒地复三年。 |
85  | 三年,定民妇三十以前,守志至五十以后不改节者,除免本家差役。 |
86  | 四年,令免阙里孔氏子孙三十六户徭役。至十八年十月,诏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免之。至英宗正统元年,令先圣子孙流寓他处,及先贤、周子、程子、司马光、朱子之嫡𣲖子孙,所在有司俱免差役。神宗万厯十年五月,免先师孔子及宋儒朱子、李侗、罗从彦、蔡沈、胡安国、游酢、真徳秀、刘子翬,故大学士杨荣后裔,赋役有差。 |
87  | 闰三月,诏诸郡县军户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杂役。 |
88  | 七年,令山东正军全免差役贴军免百亩以下,馀田与民同役。成祖永乐元年,令各处军卫有司军匠在京充役者,免家下杂泛差役。宣宗、宣徳三年,令迤北囘还军馀民人收充御马监勇士者,免其原卫原籍户下人丁差役。四年,令各卫所军,每一名免户下一丁差役,若在营有馀丁,亦免一丁供给。英宗正统六年,令陜西土军优免五丁,馀聴科差。 |
89  | 五年三月,免京民役。 |
90  | 应天府言运输官物悉役京民。帝曰:「京民自开国以来,劳费倍于外郡。今兵革渐息,正当休养」。命免其役。七年,令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十二年八月,诏:「凡致仕官复其家,终身无所与」。十九年七月,以左都御史詹徽、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常、工部侍郎秦逵、户部侍郎杨靖在职公勤,诏有司复其家。 |
91  | 等谨按,免役、免丁俱有限数,若复其家,则一家全免,故惟致仕官及年八九十以上有爵之老人,始以此优之,使得终其天年耳。若詹徽等以在职公勤之故,命复其家,葢异数非常制也。十三年十二月,免朝官及功臣家杂役,令六部都察院,应天府并两县判禄司、仪礼司行人司,随朝官员,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馀一应杂泛差役尽免。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馀粮长里长水马驿夫等役,悉免之。十六年三月,复鳯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谕户部曰:「鳯阳,朕故乡,皇陵在焉。昔丰沛之民,终汉世受惠,朕今永免鳯阳、临淮二县税粮徭役,宜榜谕其民,使知朕意」。 |
92  | 二十年七月,迁南方学官,教士于北复其家。以北方学校无名师,生徒废学,命迁南方学官之有学行者教之増广,生员不拘额数,复其家。至英宗正统十年,令监生家免差役二丁。世宗嘉靖九年,题准各竈户内有举人监生生员、省祭吏役,照有司事例,一体优免。 |
93  | 二十二年四月,命杭、湖、温、台、苏、松诸郡,民无田者,往淮河迤南滁、和等处就耕,免役三年。 |
94  | 惠帝建文四年三月,诏山东、北平、河南被兵州县复徭役三年。 |
95  | 成祖永乐元年八月,免富民徙北平者差役五年。三年九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亦复。五年九月,令自愿徙北京为民,及免杖而徙者,免徭役五年,徒流而徙者,免徭役三年。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 |
96  | 六年六月,诏流民来归者复三年。 |
97  | 后至宣宗宣徳五年二月,令招流民赐复一年。正统十四年十一月,景帝命侍郎耿九畴抚安南畿流民,赐复三年。孝宗𢎞治二年八月,复四川流民复业者杂役三年。武宗正徳十四年五月,诏山东、山西、陜西、河南、湖广流民复业者复五年。世宗嘉靖二十四年,诏流民复业者给复十年。穆宗隆庆元年七月,诏抚山东、河南被灾流民,复五年。 |
98  | 二十二年,令天夀山种树人户免杂泛差役。宣宗宣徳元年,令天地坛坛户免杂泛差役,三年三月,放免老㓜残疾军民匠九百九十二人。初元年九月,命行在工部,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丁以上者留三丁,馀皆放囘。俾后更代单丁,则视年久近次第放免。残疾老㓜及无本等工程者,皆放免。至是乃验放。四年三月,免四川茶户徭役。 |
99  | 八年四月,以两京、河南、山东、山西久旱,赐复一年。英宗正统七年,令天文生隂阳生俱免差役一丁。十二年,定云南土官免丁例。 |
100  | 先是,四年,既令云南土马军自备鞍马、兵器、粮食,聴征者免本户差役四丁。至是,又令云南土官四品以上优免一十六丁,五品、六品一十二丁,七品十丁,八品、九品八丁,杂职六丁。 |
101  | 景帝景泰元年,令各处撡备民壮户内,毎名免三丁,杂泛差役。 |
102  | 四年五月,旌义民出粟赈饥者,复其家。后英宗天顺时,凡出粟赈饥者,皆复其家。英宗天顺八年正月,诏:医士厨役、乐工人等,果年老不堪应役无丁替者,悉放为民。 |
103  | 宪宗成化三年,令宛平、昌平二县坟户免杂泛差役。至孝宗𢎞治元年,令昌平县坟户等户免三丁。武宗正徳五年,令陵户坟户杂泛差役除正身外,免二丁。孝宗𢎞治元年,定诸王等亲属免丁之例,亲王、王亲、杂役免二丁,郡王、王亲一丁,镇国等将军夫人亲父一丁。 |
104  | 又定医生及在官人役,免丁数。 |
105  | 御药医士除本身外,免二丁。在院医士除本身外,免一丁,医生止免本身。京城火夫、御马监养马勇士,除本身免二丁,尚膳监、光禄寺厨役将军、力士轿夫、旗校、寡妇、吏典并御用监司礼监、银作局髙手匠役,俱免本身。十三年,又免光禄寺酒户差役二丁。世宗嘉靖四年三月更定锦衣卫官优免之制,户部以武职滥乞优免,乃疏议锦衣卫随朝指挥,免三丁、千户、镇抚二丁、百户所镇抚一丁,请著为令」。得㫖,锦衣卫指挥免七丁、千户、五丁、镇抚百户三丁。疏中又言:「旧制内使免一丁,今定武职例,亦略与相比。有㫖内官内使照文,职例优免。 |
106  | 十五年,免各处守䕶陵墓民差役。 |
107  | 诏:「各处帝王陵寝前代名贤及本朝公、侯、驸马、伯、文武大臣勅塟坟墓,所在官司照例编佥附近民人一丁看䕶,免其杂泛差役。其茔域所占地亩税粮,一并除豁。十八年三月给复承天三年。二十年二月,显陵成,又复承天三年。 |
108  | 二十年十月,复山西被寇者徭役二年。二十四年,议定优免则例。 |
109  | 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三品免粮二十石。人丁二十丁,四品免粮十六石,人丁十六丁,五品免粮十四石。人丁十四丁,六品免粮十二石。人丁十二丁,七品免粮十石。人丁十丁,八品免粮八石,人丁八丁,九品免粮六石。人丁六丁、内官、内使亦如之。外官各减一半。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丁杂职。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粮一石人丁一丁以礼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闲住者免一半。其犯赃革职者,不在优免之例。如户内丁粮不及数者,止免实在之数。丁多粮少,不许以丁准。粮丁少粮多,不许以粮,准丁俱以本官自己丁粮照数优免,但有分门各户疎逺房族,不得一概混免。 |
110  | 等谨按《孝宗实录》,载𢎞治十六年六月,刑部主事刘乔言:浙江各府徭役军需,皆计丁田𣲖徴,而官员之家率得优免,遂致奸伪者多诡寄势家,而徴科重累小民。乞定优免之额,京官及方面官三品以上者优免若干,七品以上者优免若干,八品以下者优免若干,其馀丁田悉照民间均𣲖云云。其言前此未见施用斯时所定之例,得非乔之遗䇿欤? |
111  | 二十九年九月,令抽取各处有马民壮,俱免本家徭役二丁,以示优䘏。 |
112  | 穆宗隆庆五年,定免海户差役。 |
113  | 令上林苑海户永乐、宣徳年间额设正徳年间续补,及系正身充当者,准与全免差役,若系添补,量行优免三丁,其馀丁産与民一体均编。 |
114  | 神宗万厯十一年十一月,清优免冒滥之弊。顺天府尹臧惟一言,「优免冒滥,其弊难言。凡系内使、将军、校尉等项职役,务要该衙门印信公文,查验,分别品级,见役歇役,照例优免」。从之。 |
115  | 熹宗天啓五年十月,免京师生员家报佥商役。诏言:「京师因差役繁重,生员与平民一体报佥,殊失令甲优免二丁之例。今查生员之家,果系父子同胞兄弟,一应商役,准与豁免」。 |
116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