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氏族大全》巻十八 |
3  | 十四泰。 |
4  | 蔡,金印紫綬。 |
5  | 蔡澤,燕人,少時,問相於唐舉,舉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顔蹙膝攣手,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澤曰:「冨貴,吾自有不知者夀耳」。舉曰:「從今以徃四十三歳」。澤笑謂御者曰:「吾躍馬食肉,懷金印,結紫綬,冨貴四十三年足矣!」 為秦昭王相。 |
6  | 儒宗 |
7  | 蔡義:漢昭帝召見說詩,悦之,後以為相,封陽平侯。 史云:「義以儒宗居相位,坐持禄保位,被譏至孝。 |
8  | 蔡順,字君仲,汝南人,以至孝稱。母噬指而心動,伏母棺而火滅,橰朽藤生,遇雷泣冡。漢建武初,太守韓崇召為東閣祭酒。 |
9  | 焦尾琴。 |
10  | 蔡邕,字伯喈,性至孝,三世同居。漢熹平中,與揚賜奏定《六經》文字,自書冊鐫碑立於太學門外,觀視摹冩者,車乘一日千餘。 因避患徃來吳㑹,吳人有燒桐以㸑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材,因請裁以為琴,有美音,其尾焦,名「焦尾琴」。 漢末,董卓辟之,署祭酒,遷侍御史,又遷侍書御史,又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歴三臺。 所著詩賦、碑節、書記等作,凡百四篇,傳於世。 後以卓黨死獄中,蔡侯紙 |
11  | 蔡倫,字敬仲,有才學。言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書者,謂之紙縑。倫始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為紙,天下咸稱「蔡侯紙」。 今耒陽縣北有漢黄門蔡倫宅,宅西有石臼,云是倫舂紙臼也。 漢和帝拜為中常侍。元初中,封龍亭侯。 |
12  | 蔡克兒 |
13  | 蔡克,字子尼。山簡與王衍書曰:「子尼,今之正人」,衍曰「山子」,以一字拔人」。 子謨,字道眀,嘗戯王導,導曰:「吾徃與羣賢游,何曽聞有蔡克兒邪?」 晋康帝朝謨位司徒,宰相器。 |
14  | 蔡齊,字子思,神色眀秀,鬚眉如畫。宋祥符八年䇿進士,上夜夢有菜一苖,與殿基相髙,及齊為狀元,上喜曰:「得人矣!」 試天下如置器賦,有云:「安天下於覆盂,其功可大」。上曰:「宰相器也」。 公喜飲賈存道上詩云:「聖君恩重龍頭選,慈母年髙鶴髮垂,君寵母恩俱未報,酒如成病悔何追?公自是非賓客,不對酒,喜薦士,如楊偕、郭勸、劉隨等,皆為當世名臣。 仁宗朝,大拜,謚文忠江南夫子。 |
15  | 蔡用之,筠州人。宋天禧中豋第,上《萬言書》,上喜曰:「自朕有天下,竒才偉器,未有如用之者」。出其文以示諸學士,曰:「此江南夫子也」。 |
16  | 三歳,竒童。 |
17  | 蔡伯禧,宋眞宗朝試童科,對上誦書,歳未二周,故號三歳神童賜詩云:「七閩山水多材俊,三歳神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資,初能學步來朝闕,方及能言解誦詩,更朂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 授校書郎、春宫伴讀。 |
18  | 《四賢三諌詩 |
19  | 蔡襄,字君謨,文章清粹,工小楷草書,歐公以為獨步當世。宋慶厯初,歐公、王素、張方平除諌官,公作詩云:「御筆新除三諌官,喧傳朝野競相當,年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良得路難必有謀猷禆帝右,直湏風采動朝端,世間萬事皆塵土,留取功名乆逺㸔」。三人以詩薦于上,未幾,除公知諌院。先是,歐公、范公、余靖、尹洙坐貶,公作《四賢一不肖》詩,以記其事,故王十朋詩云:「四賢詩出人増氣,三諌章成國有光」。 終端眀殿學士。 |
20  | 《徳政碑》 |
21  | 蔡襄知福州時,聘周希孟以經學授學者,延見處士陳烈,尊以師禮,而鄭穆、陳襄方以徳行著稱,公皆折莭下之。 公去,閩人相率詣州請立徳政碑。 公嚴毅忮刻,鎮福唐時,陳烈徃見而不入謁。留題津亭云:「溪山龍虎蟠,六月夜衾寒殷勤」,囑舟子,移棹過前灘,公見之少霽威。 洗位八座椹侍從,橚樞師,言敷言,諒、詵六人俱豋第,皆公之諸孫也。 |
22  | 藩邸舊人 |
23  | 蔡抗,字子直,宋嘉祐中,中甲科。英宗在藩邸,深器重之,即位,召對,語之曰:「卿朕故人,勿以常禮自踈也」。 除工待。 |
24  | 玉闗人老。 |
25  | 蔡挺,字子正,抗弟也。宋仁宗朝,從冨弼使契丹,乆留邉,作詞有「應念玉闗人老」之句。 治平中,召拜樞副。 謚敏肅。 |
26  | 無為居士。 |
27  | 蔡諲,字伯恭,筠州人。宋元祐間,家居不仕,築義方書院,有志於學者給之,以三十人為率。 築圃植花木為遊憇,所號無為居士邑,有訟不訴之官,而决於諲,有王烈之風。年八十一,子眀發,紹聖中,何昌榜及第,官至議郎、東郭居士。 |
28  | 蔡曽,字子飛,淹貫經史,少為太學生。宋至和中,丞相劉沆舘之以訓諸生,欲以郊祀恩例官之,不就而歸,為南園植花木,山谷為作《南園記》有云:「學問之澤,不加於民,而孝友睦於子弟,文章之報,不華於身,而輝光發於草木,於竹中作堂,曰青玉,據羣山之㑹,作亭曰翠光,因髙作閣曰冠霞宴,居之齋,曰樂静,經行之亭,曰浩然所居類市隱,揔其地曰南園,自號東郭,居士三年博士。 |
29  | 蔡肇,字天啓,長於歌詩,為博士,三年不遷。因和人治字韻云:「先生萬古名,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 《和秦少游詩》云:「願同籍湜輩,終老韓公門」。 宋大觀末,召除中書舍人,張天覺薦之。 |
30  | 蔡千秋受榮廣《春秋》及詩,以授劉向。 漢宣朝給事中。 |
31  | 蔡勲好黄老,王莽徴用之,勲以不事二姓,逃入山不仕。 |
32  | 蔡衍,字孟喜,少明經,以禮譲化鄉里。 漢八,顧中人。蔡裔有勇氣,聲若震雷。有二盗入室,裔撫床一呼,二盗俱殞。 |
33  | 蔡廓,字子度,宋廢帝以為吏尚書,廓曰:「我不能為徐羡之書楮也」。 |
34  | 蔡凝,字子居,博渉經傳,尤工草,𨽻常端坐西齋,自非名流,罕與交接。 陳大建初,除吏侍。 |
35  | 蔡允恭,唐瀛洲十八學士中人。蔡劒,唐末仕至散騎常侍,子郊為行營判官,没王事。蔡嶷,宋崇寜中魁,多士。 初為《太學録》,有李元亮者,忽之。後公自給事中出臨和州,先造元亮之舘,元亮作啓謝焉。 |
36  | 蔡元定,字季通,號西山,晦庵門人也。補晦庵禮書後巻。 |
37  | 女徳婚姻。 |
38  | 辨琴 |
39  | 蔡琰,字文姬,邕女也。小年能辨琴絃之斷。初適衛仲道,為胡騎所獲。在胡中二十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遣使以金璧贖之。再嫁,董祀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刑,文姬蓬首徒行,詣操請罪,文辭清辨,祀獲免。操問:「汝家多書,能識之否?」曰:「亡父賜書四千餘巻,罔有存者。今所誦憶,才四百餘篇,乞給紙筆,眞草唯命」。於是繕寫送呈,文無遺語。 |
40  | 甘貧苦 |
41  | 蔡氏職方郎中蔡巽之女,適劉道原。道原苦學家窶,十月無寒具。蔡氏與甘貧苦,道原在庭恱親,以孝蔡之助也。 封安平縣君。 |
42  | 再婚 |
43  | 蔡興宗仕宋為尚書。妻劉氏早卒,一女㓜外甥袁顗妻劉氏亦死,一子㓜名彖,顗母乃興宗之姊,躬自撫養,二㓜欲為婚姻。大眀初,詔興宗以女與南平王敬獻為婚,而彖亦他娶。其後彖娶不終,敬獻遇害。蔡氏無子,嫠居,遂適彖。 |
44  | 碧雞材。 |
45  | 蔡襄娶葛常之祖姑清源君,已而赴漳南幕,常之曽祖通議,贈詩云:「藻思舊傳青管夢,哲科新試碧雞材,乍依仲寳蓮花幕,更下温郎玉鏡䑓」。 |
46  | 蔡大寳一女擇配見栁莊有逺量,曰襄陽水鏡,遂妻之。 |
47  | 蔡齊女妻劉庠。 蔡子飛娶山谷之姑蔡,天申娶張方平之女,與王鞏為友壻。蔡懋,持正之子也,為馮當世之壻。 |
48  | 蔡襄母有賢行,仁宗特賜冠帔以寵之。適蔡 下蔡 上蔡 |
49  | 賴 。 賴先仕漢,為交趾太守。 |
50  | 賴仙芝,宋紹聖間人。坡詩序云:「正月二十四日,與兒子過賴仙芝王原同遊羅浮道院及西禅精舍,賴好古,宋紹興中奏事行在。上曰:布衣賴好古上書言䖍賊,事頗有理」。趙鼎奏云:「大槩以招安為非艾,。 。 艾君,岳州天岳山昔眞人艾君居之,石崖壁立,有篆文。 |
51  | 艾頴,宋乾徳初,上命擇廷臣頴中首選。 以工侍致仕。 |
52  | 艾仲儒、宋至道中,兩浙運使劉文質入奏,部內官有艾仲儒、髙輔之、李易直、梅詢、髙貽慶、姜嶼、戚綸等八人,有治績,並降璽書褒諭。 |
53  | 艾預宋眞宗朝赴鄉舉,遇一村儒,曰:「此行登第矣」,有書一巻授君」,乃左傳第十冊,曰:「冝熟,此取冨貴」。㑹李愚知舉,試鑄鼎象物賦事,在巻中一揮而就,遂擢甲科,後官至戶侍致仕。 |
54  | 艾宣,鍾陵人。工畫花竹翎。毛孤標雅致,別有風格。 東坡有詩詠其畫四軸。 |
55  | 未艾 耆艾 徴艾 口艾艾 |
56  | 十五卦 |
57  | 祭 |
58  | 雅歌投壺 |
59  | 祭遵,字弟孫。為人廉約,賞賜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韋袴布被。 范升奏云:「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雅歌投壺,雖在軍旅,不忘爼豆」。帝毎笑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 封潁陽侯。 圖形雲臺臥鼓邉亭。 |
60  | 祭彤,字次孫,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漢建武中,拜遼東太守,在職幾三十年,臥鼓邉亭,熄烽幽障。 永平中,徴為太僕,賜錢百萬。 |
61  | 蒯 |
62  | 蒯徹,齊辯士也。論戰國時說士權變,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
63  | 蒯恩,字道恩,膽力過人。仕晉為龍驤將軍、建黃州橫江館。杜牧詩云:「孫家兄弟晉龍驤,馳騁功名業帝王。畢竟江山誰是主,蒼磯空屬釣魚郎」。宋初封都鄉侯,蒯鰲善屬文,以理趣為本。居鄉飲博,與諸葛瀇、盧絳號「廬山三害」。晚莭自厲風操,尚信義,嘗蓄龍尾硯,友人欲之而不言,鰲亦心許而未與。一日,友人不告而去,乃徒步追及,送硯而還。 仕南唐為殿中丞。蒯亮仕南唐,為海州録事,㕘軍多與徐鉉徃還,亮受代,鉉送以詩云:「昔年聞有蒯先生,二十年來道不行,抵掌曽談天下事,折腰猶有俗人情,老還上國風光薄,貧理歸装結束輕,遷客臨流重惆悵,晩風黃葉滿都城」。 |
64  | 介 |
65  | 介之推晋文,公從者也,文公復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遂隠而死,文公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以旌善人,琴操作介子綏。 |
66  | 介象學道得仙 介琰十八隊。 |
67  | 戴 大戴小戴 |
68  | 戴徳字延君,兄之子戴聖字次君,同受《禮》於后蒼徳刪《禮記》為八十五篇,號《大戴禮聖》,又刪為四十九篇,號《小戴禮》徳,為信都太𫝊。 聖以博士論石渠。 徳以授徐良。 聖以授橋仁、楊榮並家世傳業重席 |
69  | 戴慿,字次仲,習京氏《易》。漢建武中,正旦朝賀,上令能說經者相詰難,其不通者輙奪其席以與通者,慿遂重五十餘席。 京師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闗中大豪。 |
70  | 戴良,字叔鸞,東漢逸民也。才髙倨傲,議論尚竒,曰:「我獨步天下,誰與為!」偶入江夏山中,優游不仕。 父遵,字子髙,多財好施,食客常三四百人,語曰:「闗中大豪,戴子髙,賢良第一」。 |
71  | 戴封,字平仲。東漢末,對賢良䇿第一,拜議郎,遷西華令。蝗不入界,歳旱,積薪自焚,火起而雨。 遷中山相,《琴書自娱》。 |
72  | 戴逵,字安道,常以琴書自娛。太宰、武陵王晞聞其能琴,遣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門伶人」。晉太康中,累徴不至。 二子:勃、顒。隠居不仕,并有髙名、雪夜訪戴、了了、令史。 |
73  | 戴碩,㑹稽人也,家貧,三子延夀、延興、法興,並能修立,山隂有陳戴者,家冨積錢三千萬,鄉人云:「戴家三兒,敵陳戴三千萬錢」。 法興好學,初為尚書令史、彭城王於尚書中覔了了,令史得法,興以為記室。宋武即位,以為南臺侍御史,兼中書通事舍人。甚見親待,門外成市,家累千金。 |
74  | 言若湧泉。 |
75  | 戴胃,唐初為秦王府參軍,後太理少卿缺,太宗曰:「胄清直其人也」。 參處法意,至析秋毫,言若湧泉,上益重之。遷尚書左丞。 子至徳。 |
76  | 飛白之寵 |
77  | 戴至徳,唐乾封中除西臺侍郎。髙宗為飛白書賜之曰:「汎洪源,俟舟楫」。 遷右僕射。 父子相繼世,詫其榮戴洪正,唐人,毎得密友書於編簡,號「金蘭簿」。戴嵩善畫,有藏嵩鬬牛者,以錦係肘自隨。戴松,饒州童子也。十歳能誦書,宋紹興中免文解。戴蒙、宋慶歴中賈黯榜。登第時,翰林孫抃、知舉戴述與弟迅,俱以文學稱。二戴,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有詩行世,趙嬾庵、姚雪蓬為選。 父敏才,號東泉子,亦工於詩。 |
78  | 婚姻 |
79  | 擇行義 |
80  | 《大戴記》云:娶妻嫁女,必擇孝弟,世世有行義者,是則子孫慈愛孝弟不為暴,故鳯凰生而有仁義之性,虎豹生而有貪戾之心,戒之哉! |
81  | 練裳竹笥。 |
82  | 戴良嫁女,惟賢是與,不問貴賤。五女並賢,皆練裳竹笥、木履以遣之。 |
83  | 戴逵師事徴士范宣於豫章,宣異之,妻以兄女愛戴。 訪戴 |
84  | 代 |
85  | 代淵,字仲騫。宋朝舉進士,為汜水主簿,不赴。退居青城山,著書為樂。 |
86  | 二十震 |
87  | 藺 藺相如仕趙,初為舍人,奉璧入秦易城。秦留趙璧無意償城,相如紿取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曰:「今臣頭與璧俱碎,於此桂矣!」睨柱欲擊秦王,辭謝相如全璧以歸。趙王拜為上卿。 與廉頗為刎頸友。 漢司馬長卿慕其為人,改名相如。 |
88  | 藺仁基,仕唐為并州刺史。 |
89  | 靳 。 |
90  | 靳尚楚幸臣,妬屈子之能,與上官大夫共譛毁之靳歙,漢祖定元功十八人,位次歙第十。 封信陵侯。靳恒,唐景龍中為侍御史。 |
91  | 慎 |
92  | 慎到韓大夫務刑名之學,所撰四十二篇,申、韓稱之。愼條,仕晋為東陽太守。 愼錢仕宋為國子博士。愼氏,毗陵人,儒家女也。唐末適嚴灌,夫無子,出之,愼氏毅然登舟,留詩別云:「當時心事已相闗,雨散雲收一餉間,便駕片㠶從此去,不堪重到望夫山,夫婦如初 |
93  | 印。 印叚字子石,鄭大夫鄭伯享趙孟子石賦蟋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子。癸印癸字。子栁,鄭六卿餞韓宣子於郊,子栁賦籜兮,宣子曰:「二三君子,皆數世之主也。。晉 晉鄙仕魏為將軍,守鄴,公子無忌奪其兵以救趙員。{宫,音。} |
94  | 員半千,字榮期,幼通書史,舉童子長事王義方。義方曰:「五百年一賢人,生子冝當之」。因名半千,凡舉八科皆中。唐咸亨中,上書自陳曰:「陛下何惜玉階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膽乎?」 歴事五君,有清白節,年老不衰,樂山水自放。睿宗朝,封平原郡公。 |
95  | 員嘉静,唐開元中,張嘉貞薦苖延嗣、吕太一、崔訓及嘉静皆位清要時語曰:「令君四俊、苖、吕、崔、員、員、結、唐貞,元龍虎榜中人。。 員寓唐,徳宗朝為殿中侍御史。 |
96  | 卄五願 |
97  | 頓,頓起宋熙寧中為教授,與東坡相往來倡和。坡答起有云:「側聞頓夫子,講道出新貫」。又殿廬直宿眞如夢,猶記夏時䇿萬言。漢有頓肅為卲陽長。 |
98  | 萬 萬章孟子弟子難疑答問,以發眀道徳仁義之言萬,脩漢雲臺二十八將,中人咸際風雲之㑹」。 封槐里侯。 |
99  | 萬璫,唐貞元、龍虎榜中人、萬、敬儒三世同居喪親,廬墓刺血冩浮屠書,手斷二指,復生所居,曰成孝郷。 唐宣宗大中年,間表其家 |
100  | 萬頃,汀州童子也。宋紹興中,召見內殿,時方十歳記誦經史,子書如流。賜文林郎。 |
101  | 鉅萬。 畢萬。 鄭:百萬。 |
102  | 叚 |
103  | 取卿相。 |
104  | 叚㑹宗,字子松,漢竟寧陽朔中,兩為西域都䕶,谷永閔其老,與書云:「若子之才,可優游都城,取卿相,何必勒功崑山之側?」 元延中,賜爵闗內侯。 |
105  | 涼州三眀。 |
106  | 叚熲,字紀眀,初舉孝廉,與皇甫威眀張然眀,並知名,顕逹,京師稱為「凉州三眀」。 漢建寧初,破羗有功,遷司𨽻校尉。 |
107  | 眞將軍。 |
108  | 叚志𤣥,少驍果。唐貞觀中,衛章武門。上夜遣使至,志𤣥拒曰:「軍門不夜開」。示以手詔曰:「夜不能辨」。上笑曰:「眞將軍」。 封褒國公。 子建中興、榮昌二郡。 建中子文昌禱而雨。 |
109  | 叚文昌,字墨卿。唐長慶初,為翰林學士。上屢召入思政殿顧問,至夕乃出。 拜相。文宗立,徙帥荊南。或旱,檜解必雨,或乆雨,出游必霽,民歌曰:「旱不苦,禱而雨雨,不愁公出遊」。子成式博學強記,多竒篇秘籍,著《酉陽雜爼書》,舉笏擊賊。 |
110  | 叚秀實,字成公。六歳母病,勺飲不入口七日,號「孝童」。唐建中初,召為司農卿。朱泚反,遣銳師襲奉天,秀實倒用司農印以追其兵,眀日奪源休象笏前,唾泚面大罵,舉笏擊之,中顙流血衊面。 興元初,詔贈太尉。 謚忠烈。 子伯倫,為觀察使。 孫 嶷、珂 |
111  | 夢鳯 |
112  | 叚少連,字希逸。初生時,其母夢鳯集于庭。 宋眞宗朝,舉服勤辭舉科,後為三司度支使。 終龍圖直學士叚規,韓康子相也,請致邑以驕知伯女徳婚姻。 |
113  | 叚儀仕燕為光禄大夫。二女長,字元妃,婉惠有操,嘗謂妹季妃曰:「我終不為庸人妻」。妹曰:「我亦不為庸人婦」。後慕容垂納元妃、慕容徳納季妃,俱為后錦叚。 欵叚片叚: |
114  | 灌 灌嬰,漢祖定元功十八人,位次嬰第十八。 班固《泗水亭銘》,載在第九,封潁隂侯。 號昌文君。 文帝朝拜相 |
115  | 灌夫,字仲孺,父張孟,為灌嬰舎人,得幸,故䝉灌姓為灌孟。吳、楚反,孟戰死,仲孺奮曰:「願取吳王之頭以報父仇」。由此名聞天下。 喜任俠,結交豪傑,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潁川兒歌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性剛直使酒,終以此敗。 漢武朝,入為太僕。 |
116  | 灌賢,漢武朝封臨汝侯。 |
117  | 絳灌。 溉灌。 |
118  | 貫 |
119  | 貫髙為趙相,時張敖為趙王,漢祖過趙,倨慢,髙潛有異謀,趙王不聽,後髙能眀王不反,自絶。吭死,貫支,仕東漢,為西羌校尉。 |
120  | 魚貫 該貫 條貫 |
121  | 三十諌 |
122  | 諌晏。 |
123  | 解《驂》 |
124  | 晏嬰,字平仲,桓子之子,齊景公以為相,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一狐裘三十年。 越石父賢在縲紲之中,晏子解左驂贖之,以為上客。 太史公曰:「假令晏子在,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125  | 元和風格 |
126  | 晏殊,字同叔。祖墉,官江西,居筠父延昌徙臨川。七歳善屬文,張知白薦之,試童科,除正字,置之秘閣,從陳彭年學。 為西京留守幕下士,王琪、張亢最為上客。 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一時名士,多出其門。 王旦曰:劉筠、宋綬、晏殊屬文,有貞元、元和風格。 宋天聖中,大拜謚元獻。 子叔原。 |
127  | 樂府: |
128  | 晏叔原號小山,有樂府,行於世,山谷為序。如「《舞低楊栁樓、心、月歌罷桃花扇》《底風》」等句流麗為世所稱薑桂之性。 |
129  | 晏敦復,字景初,幼若成人,從伊川學,伊川見而竒之。宋大觀中,第進士,除正字。 凡奏篇,上嘉奬曰:「卿鯁峭敢言,無忝爾祖」。 薑桂之性,到老愈辣。 論事眀目,張膽不避權要,樂道人之善,成人之美。 紹興中,授臨淄郡開國侯。 |
130  | 婚姻 |
131  | 晏元獻幼能屬文,李虚已知滁州,竒之許妻以女,晏元獻判西京,范文正掌西監,謂范曰:「吾一女及笄,君為擇壻」。范曰:「監中二舉子冨,臯、張為善」。晏曰:孰優?曰:冨修謹張踈,俊公取冨為壻,即冨弼也。晏晏。 何晏 劉晏 |
132  | 卞 泣玉。 |
133  | 卞和,楚人。得玉璞,凡兩,獻之楚王而兩受刖,乃抱玉而哭。復以獻王使人理之,乃得玉名曰和氏之璧。卞氏六龍」。 |
134  | 卞壼,字望之,晋大寧末,領尚書。 與王導同受顧命。蘇峻反,壼戰死,二子眆、盱見父殁相隨赴賊,皆死。母裴氏撫二子尸哭曰:「父為忠臣,汝為孝子徴士」。翟湯聞之歌曰:「子死於父,父死於君。忠孝之道,萃於一門」。父粹,字𤣥仁。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𤣥仁無雙。卞華字昭岳,仕梁為《五經》博士。說經折理當時之冠。卞延之弱冠為上虞令,有剛氣,太守孟顗以令長裁之,延之拂衣去。子彬。 |
135  | 卞彬,字士蔚,峻拔有才,擯斥數年不得仕進,為《枯魚賦》以喻意。 仕梁為南康郡丞。 |
136  | 三十四嘯 |
137  | 召,召伯宣教南國,嘗止於甘棠之下。 |
138  | 召虎周宣王之臣、王命平《淮夷江漢》之詩作焉,召忽奉齊公子糾奔魯,桓公殺子糾,召忽死之。召信臣,字翁卿,漢宣朝為南陽太守,躬勸耕桑,户口増倍,吏民親愛,號曰召父」。 治行第一,増秩賜金,竟寧中徴為少府,列於九卿。 |
139  | 召馴,字伯春,習韓詩,時語曰:「徳行恂恂召伯春」。 漢章帝朝,拜左中郎將。 |
140  | 邵 青門瓜 |
141  | 卲平,故秦東陵侯,秦亡,為布衣種瓜。長安城東瓜有五色甚美,世謂之「東陵瓜」,又曰「青門瓜。 |
142  | 安樂窩。 |
143  | 卲雍,字堯夫,始至洛,蓬蓽環堵,不蔽風雨,名所居曰安樂窩,為甕牖讀書,宴居其下,旦則焚香獨坐,晡時飲酒三四,甌微醺即止,自號安樂先生,有《安樂吟》云:「安樂先生不顯姓氏,垂三十年居洛之涘,風月情懐江湖。性氣色,斯其舉,翔而後至,無賤無貧,無冨無貴,無將無迎,無拘無忌,窘未嘗憂,飲不至醉,收天下春,歸之肝肺,盆池資吟,甕牖薦睡,小車賞心,大筆快志,或戴接䍦,或着半臂,或坐床間,或行水際,樂見善人樂聞,善事樂道,善言樂,行善意,聞人之惡,若負芒刺,聞人之善如佩蘭,蕙不佞禅,伯不諛方士,不出戶庭,直際天地三軍,莫陵萬鍾,莫致為快活人六十四歳毎出乘小車詩云:「花似錦時髙閣望,草如茵處小車行」。《司馬公詩云:「林間髙閣望已乆,花外小車猶未來」。 毎到一家,子弟家人尊奉,惟恐不及,不呼姓氏,但云:「吾家先生來也」。十餘家如安樂窩,起屋以待其來,謂之行窩。殁後,鄉人挽詩云:「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 先生在洛,與冨韓公、司馬公、王宣徽諸君子,常相往來其園宅,自司馬公而下二十餘家,集錢買贈之,時有四不出,謂大風大雨,大寒大暑也,㑹有四不赴,謂公㑹葬,㑹生㑹燕㑹也。熙寧十年夏,感微疾曰:「雍欲觀化,一廵如何?」七月十四日,作詩云:「生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歳?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是夜五更捐舘。 先生之學得之李挺之有《皇極經世書》六十卷。 喜吟詩有《擊壤集》二十卷。 贈秘書省著作郎。 元祐中,賜謚康莭。 朱文公贊云: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歴覧無際,手探月窟,足躡天根,閒中今古,醉裏,乾坤子伯温。 孫 溥 博 |
144  | 童子賦詩 |
145  | 邵煥,宋咸平初,以童子召對,上令賦《春雨詩》,授筆立成,授秘書省正字,就秘閣讀書,時年十一。邵榮八世同居,旌表門閭,蠲租稅。 邵軫與李華等八人相友善。 |
146  | 邵亢,字興宗,宋英宗召對羣玉殿,曰:「學士眞國器也」。知制誥,遷吏侍,謚安簡。 |
147  | 邵溥,宋紹興中,除徽猷待制。 弟博,除秘書省校書郎。 |
148  | 邵,字日華,廣州八賢堂中人。 |
149  | 邵宏淵,宋紹興中與金人戰於眞州胥浦橋,大捷,中興十三,戰功之一也。 |
150  | 婚姻 |
151  | 邵續,仕晉,為平原樂安太守,見塢主劉遐,剛毅勇壯,以女妻之。 |
152  | 邵康節擇婚詩》云:「人之娶婦,徳容威儀,倘或生子不皐。則䕫娶婦,娶恭和嫁,夫嫁才美,安得正婦人,作配眞君子。 |
153  | 廖 隠居南岳。 |
154  | 廖凝,字熙績,有學行,隠居南岳三年,仕江南,受偽官,為彭澤令。詩云:「風清竹閣留僧宿,雨濕庭」莎放吏衙」。解印云:「五斗徒勞自折腰,三年兩鬢為誰焦。今朝官滿重歸去,還挈來時舊酒瓢」。 遷連州刺史,與李建勲為詩友《白雲集》。 |
155  | 廖正一字眀畧,宋元豐初,上御集英殿,放時彥以下,有晁補之、廖正一同榜,晁與廖云:「十年,山林廖居士今隨詔書稱舉子文章宏麗,學西京新有詩聲,似侯喜山谷詩云:「廖侯言如不出口,銓量今古大如斗度。越崔、張與二班,古風蕭蕭筆」追還。 有詩文,號《白雲集》。元祐中,召試館職,坡大竒之,除「正」字。 |
156  | 世綵堂。 |
157  | 廖剛,字用中,宋紹興中,為御史中丞,居言路,毅然守正,於是廖中丞之名重天下。 公之曽大母,年九十三歳,曽大父年八十八,皆見耳孫累世以華髮奉養,公名其堂曰世綵,諌議陳公播之聲歌,士大夫詩者甚衆,趙忠簡因取世綵集進奏,上他日謂公曰:「觀世綵集,誠人間美事也」。 封朝儀大夫、工尚書。 |
158  | 衡山居士。 |
159  | 廖融,字元素,隠衡山,號衡山居士,與任鵠、凌蟾、王正己相友善,皆一時名士也。 嘗作夢仙謠云:「琪木扶踈係辟邪,麻姑夜宴紫皇家,銀河旌節搖波影,珠閣笙簫吸月華,翠鳯引遊三島路,赤龍齊駕五雲車,星移猶倚虹橋立,擬就張騫搭漢槎」。 左司諫與詩云:「未向漆園為傲吏,定應明代作徴君。傳家奕世無金玉,樂道經年有典墳,帶雨小舟横別澗,隔花幽犬吠深雲。到頭終為蒼生起,休戀耕烟楚水濱」。 王正己與詩云:「病起坐當秋,閣迥酒醒吟。對夜濤寒爐中藥熟,分僧服榻上,琴閒借客弹」。 融後吟詩雲「穿搗藥屋,雪壓釣魚船」,自以為不祥,果卒,刺史何承矩葬之,進士鄭鉉誌其墓詩人。 |
160  | 廖圖字賛禹,䖍州人,能詩,和人贈沈彬云:「逼眞但使心無著,混俗何妨手強抄自喜卜居連岳邑,水邉松下得論交」。《贈泉陵上人云:「直疑木少難留,鶴未信山低住」。得雲。 |
161  | 廖扶,字文起,東漢人。習《詩》《書》,教授常百人,尤明天文、䜟緯、風角推步之術,號北郭先生。 |
162  | 廖立,字公淵,楚之良材也。蜀先主徴為侍中,後廢為民。 |
163  | 廖化仕蜀,先主假節,為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
164  | 廖洪,筠州人。父母亡,捧土為墳,結草廬居,有青蛇白獸來止廬側。 唐咸通中,旌表門閭。 |
165  | 廖琮,宋嘉祐中,歐公知舉,試民監賦章衡榜及第。廖徳明,字子晦,晦庵門人,後把麾持節,官至正郎。銚 |
166  | 到。 到彦之,字道豫。晉末宋初,守荆楚垂三十年,士庶懐其威信。遷南豫州刺史。元嘉中,督軍北侵,有淮南之捷。長子元慶,益州刺史。 次子仲慶,從事中郎。 沆、漑、洽皆其曽孫也。 |
167  | 到沆,字茂瀣,梁天監中文徳殿置學士,召髙才碩學待詔,沆通籍焉。帝宴華光殿,命羣臣賦詩,召沆為二百字,三刻而成。 除殿中侍郎。 |
168  | 到溉字茂灌,仕梁為御史中丞,遷吏尚書,以清白自修。 |
169  | 到洽字茂松,清警有才學。任昉笑曰:「此子日下無雙」。天監中,昉守義興,邀溉。洽為山澤之遊,號蘭臺聚。 |
170  | 暴 暴勝之,字公子。漢天漢中,為直指使者,繡衣持斧,威振州郡。至渤海,雋不疑,上謁曰:「聞暴公子舊矣」。暴顯,字思祖,幼時,有一沙門指之曰:「此郎子好相表,大必為良將」。 仕北齊為徐州刺史。 |
171  | 三十八箇。 |
172  | 賀儒宗 |
173  | 賀循,字彥先,操尚清厲。晉建武初,拜太常,朝廷疑難,皆咨之,為當世儒宗。帝曰:「循氷清玉,㓗位上卿,而居室才蔽風雨」。 賜六尺床、薦席褥并錢三十萬。 授光禄大夫。 循𤣥孫名瑒,字徳璉,世以儒術顯。梁天監中,兼《五經》博士。 瑒子名革,字文眀,通三禮。仕梁為國子博士,啓陳四事。 |
174  | 賀琛,字國寳,瑒從子也,精三禮》。梁武帝聞其有學術,召見文徳殿,與語恱之。遷御史中丞。 毎進見坐,語移晷刻,省中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大同中,啓陳四事,上不納。 |
175  | 三世儒學 |
176  | 賀徳基,字承業。祖父仕梁,俱為祠部,三世儒學,有名當世,游學都下,一日,白馬寺前逢一婦人,謂曰:「君方為重噐,貧寒乃爾」。脫白綸巾贈之而去。 位尚書髙陽里。 |
177  | 賀徳仁與從兄徳基、師事周洪正,以文辭稱,語曰:「學行可師賀徳基,文質彬彬賀徳仁」。 兄弟八人,比漢八荀,太守王伯仁,改其所居里曰髙陽里,唐初為祭酒,四眀狂客。 |
178  | 賀知章,字季真。陸象先曰:「季眞清談風流,吾一日不見,鄙吝生矣」。唐開元中,遷禮侍,兼集賢學士。 天寳中,乞歸田里為道士,詔許之,供帳東門,百僚祖餞御製詩,送云:「遺榮朝入道,辭老早抽簮,豈不惜賢逹,其如髙尚心以宅為千秋觀而居,賜鏡湖剡川一曲。 見李白,呼為謫仙人,以金龜換酒與共飲。 年八十六,卒。 少子由亦度為道士,賜帛百匹。 |
179  | 得仙道。 |
180  | 賀元得道不死,宋朝章聖東封,謁於道左,曰「晉水部員外郎賀元」。再拜而去。 坡寄以詩云:「舊聞老父晉郎官,已作飛騰變化㸔,聞道東有居處,願供薪水,㸔燒丹遺老集」。 |
181  | 賀鑄,字方回。好學,藏書萬卷,工文辭。有慶湖遺老集小詞二卷,名東山寓聲樂府。 《題定林》云:「破氷泉脈漱籬根,壊衲遙疑掛樹猿,蠟屐舊㾗尋不見,東風先為我開門」。舒王見之,大稱賞」,由此知名。 《春愁》云:「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 元祐中,倅涇州泉石之樂。 |
182  | 賀允中,宋紹興末為給事中、權吏尚書。 李顯忠居丹丘,與錢端禮、賀允中、曹勛、蕭振日為棋酒之樂,徜佯泉石間。 |
183  | 婚姻 |
184  | 賀晦二女妻蕭嵩與陸象先、夏榮相之,曰:「陸郎位極人臣,不及蕭郎,一門盡貴」。 嵩子尚主夫人賀氏,嘗入覲拜席,𤣥宗呼親家母,儀禮甚盛。 |
185  | 賀瓌仕後梁為義成軍節度使,辟和,凝為從事。瓌戰敗,揮凝使去。凝曰:「大丈夫當為知己死,豈可去也!」引弓射殺追者,瓌歸,戒諸子曰:「和生,忠義士也,後必冨貴爾,謹事之」。因妻以女。後封魯國夫人燕賀。 臨賀李賀 |
186  | 四十禡。 |
187  | 謝 名儒 |
188  | 謝該,字子儀,漢末人。眀《春秋》為世名儒,門徒數百人。孔融薦之曰:「博通文藝,周覧古今,清白異行,抱璞而逃,社稷元龜。 |
189  | 謝夷吾,字堯卿,永平中,為鉅鹿太守。第五倫令班固為文薦之曰:「才兼四科,行包三徳,誠社稷之元龜,大漢之棟甍」。 |
190  | 神龍鳯凰。 |
191  | 謝譚,吳處士也,㑹稽太守召之為功曹,譚辭疾太守曰:「夫龍以屈伸為神鳯,以嘉鳴為貴,何必隠形於天外,潜鱗於重淵哉!」 |
192  | 一丘一壑。 |
193  | 謝鯤,字幼輿,好老易隣,有髙氏女美鯤挑之女,飛梭折其兩齒,時語曰:「任逹不已,幼輿折齒」。鯤傲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顧愷之畫《鯤坐石岩中》曰:「鯤嘗云一丘一壑,此子宜在丘壑中」。 仕晉為豫章太守。 子尚、一座、顔回。 |
194  | 謝尚,字仁祖,八歳神悟,父攜之送客,或曰:「此兒一座顔回也」。尚曰:「座無尼父,焉別顔回!」 鎮牛渚,秋夜乗月泛舟㑹袁宏,在舫中諷誦,即迎之升舟,談論逹旦。 晉鎮西將軍 |
195  | 圍棊却敵。 |
196  | 謝安字安石,四歳桓彛見之曰:「此兒風神」。秀徹,弱冠詣王濛,濛曰:「此公亹亹逼人,隠㑹稽與王逸,少許詢支遁遊,放情丘壑,有公輔之望」。 髙崧戯之曰:「髙臥東山,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亦將如卿何!」 淮、淝之役,圍棋賭墅,破符秦百萬之師,捷書至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 紹興府有東山,山半有薔薇洞,即安石攜妓遊處也。 晉太元中,録尚書事。 加太保,謚文靖。 子琰,琰、子混。 |
197  | 江左第一 |
198  | 謝混,字叔源,風華為江左第一。桓𤣥欲以安宅為營,混曰:「召伯仁及甘棠、文靖之徳,不能保五畆之宅乎?」三世僕射。 |
199  | 狂司馬。 |
200  | 謝奕,安之兄也,桓温辟為安西司馬,在温坐,岸幘笑詠,嘗逼温飲,温入南康王門避之,王曰:「公若無狂,司馬何由相見?」奕攜酒就㕔事,引一兵帥共飲,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温不之責。 為豫州刺史。二子:朗、𤣥、芝、蘭、玉、樹。 |
201  | 謝𤣥,字幼度,與兄朗皆為叔父安所器重。安曰:「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𤣥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肥水之捷,𤣥為前鋒。 假節,封康樂縣公。 子瑍,瑍子靈運。 謝氏尤彥秀者,稱封、胡、羯、末,皆其小字也。綸巾、鶴氅。 |
202  | 謝萬,字萬石,安之弟。簡文帝作相,召為從事中郎。萬著白綸,巾鶴氅裘而前共語,移日為豫州刺史。萬少患面,瘡瘡愈㾗白,人呼謝,白面拜相。 子韶,兩玉人。 |
203  | 謝晦,字宣眀,嘗與謝混同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宋初,為鎮北將軍,與傅亮等同被顧命,齒牙餘論。 |
204  | 謝眺字𤣥暉,文章清麗,長五言詩。在宣城,因豋三山,得「澄江静如練」之句,古今所稱。 好奬人才,謂孔珪曰:「士子聲名未立,冝共奬成,無惜齒牙餘論」。 位尚書郎西堂吟夢。 |
205  | 謝靈運幼頴,悟文章之美,與顔延之為江左第一,世稱顔謝。 與族弟惠連為刎頸交,毎對之,輙得佳語,嘗於永嘉西堂思詩不就,忽夢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常云:「此語有神助」。 宋元嘉中,為永嘉守郡,有名山水肆,意遨遊㝷山,陟嶺必造,幽峻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與何長瑜等為四友,小字客兒。 襲父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子超宗。 超宗子幾卿。 |
206  | 鳯毛。 |
207  | 謝超宗好學,有文辭,嘗作《殷淑儀誄》,帝嗟賞,謂謝莊曰:「超宗殊有鳯毛」。 宋末,為義興太守,昇眀二年,坐事免,詣東府自通,齊髙帝時為太傅,謂同坐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 |
208  | 神童 |
209  | 謝幾卿清辨,時號神童。年十二,召補國子生。 後為侍御史,論曰:謝氏自晉以降,雅道相傳,景桓、景仁,徳素傳美,景懋、景先,節義流譽,宣眀行己之度,𤣥暉藻繪之竒,各擅一時,可謂徳門者矣烏衣之遊。 |
210  | 謝宻,字宏微,與族子靈運、晦瞻,以文義賞㑹,同居烏衣巷,故謂烏衣之遊。晉義熙初,襲父爵建昌縣侯,惟受書數千巻而已,遺財禄秩一無干。預子莊,江東獨步。 |
211  | 謝莊字希逸,七歳能屬文。宋文帝見而異之,曰:「藍田生玉,豈虛也哉」。 作《赤鸚鵡賦》,袁淑見之曰:「江東無我,卿當獨步,我若無卿,亦一時之傑」。 孝建初,遷左將軍。子朏。 |
212  | 謝家千金。 |
213  | 謝朏,字敬冲,十歳能屬文。琅琊王景文謂其父莊曰:「卿子足稱神童」。莊笑撫朏背曰:「吾家千金」。 宋末,領秘書監。 齊受禪,不屈節。 梁初,為尚書令。 子諼伊、洛間意。 |
214  | 謝孺子與王或宴於相臺,孺子吹笙起舞,嘆曰:「今日眞使人飄飄有伊、洛間意」李詩謝賦。 |
215  | 謝偃,唐貞觀初對䇿髙第,為𢎞文館直學士。時李百藥工詩,偃善賦,世稱「李詩謝賦」。 |
216  | 遇仙 |
217  | 謝𤣥卿遇神仙,見丹柯碧葉,微風時叩,五音相節,即琅玕樹也。又設素麟脂、斑螭髄、𤣥洲白柰空洞靈𤓰、扶桑丹椹瓊飴酒、桂䐉芝英,彈《八琅之璈,吹叢霄》之笙,作《囬鸞轉鳯》之舞。 |
218  | 有元白風。 |
219  | 謝絳,字希深,文章典雅,有元白風。 宋天聖中,錢惟演留守西都,絳為通判,歐公為推官,尹洙為書記,梅聖俞為主簿,休沐相從為樂,後為制誥。 |
220  | 江西詩𣲖。 |
221  | 謝逸,字無逸,號溪堂居士。有詩云:「貪夫蟻旋磨冷官,魚上竹山谷稱賞。作蝶詩三百首,極有佳句,人呼為「謝蝴蝶」。與從弟幼槃,皆江西詩𣲖中人。 |
222  | 名利闗。 |
223  | 謝良佐,字顯道,號上蔡先生,伊川門人,別一年,後伊川問曰:「做得甚工?」夫曰:「方去得一箇矜字」。或問:「謝子:勢利如何?」曰:「打透此闗十餘年矣,透得名利闗,便是小歇處,須以窮理工夫至此,方可望入聖域」。 伊川嘗稱其有王佐才。 以釋褐登第。宋建中靖國初,召對,除書局官。訓子孫。 |
224  | 謝師稷,字務本,邵武人。宋淳熙中為集英殿修撰。 謝氏之族,盛於江左,求其純徳懿行,操履端㓗,始終無瑕,未有出公之右者,閒居子孫環侍,毎以持身居官,大節為訓。 |
225  | 西州五鳯 |
226  | 謝發,永康人。五子:固、田因、圓、困,迭魁太學,號「西州五鳯」,性學淵源。 |
227  | 謝諤,字昌國,新喻人。初居縣南之竹坡,榜曰艮齋。晩徙邑東,地多巖桂,命曰「桂山」。二名。聞於中外。周益公嘗薦之,上曰:「是所謂艮齋邪?朕見其《性學淵源》五巻」。 工大字,時稱為堆金積玉。廬陵艱食,飢民萬餘,守譙門求賑,公時為録事參軍,亟命植五色旗,分部給窮,頃刻而定。宋淳熙中,為太學博士,遷監察御史。光宗登極,首獻十箴》。 除工尚書。 |
228  | 謝繹、謝琨,皆永和修禊中人。 謝濤,宋景徳二十四賢中人。 |
229  | 謝瞻作《喜霽詩》,靈運冩謝混,詠時王𢎞在坐,以為三絶。 |
230  | 謝泌,宋淳化中直史館,擢右司諌,賜金紫。 有長樂集。 |
231  | 謝公定,景初之子,為竟陵簿,山谷有詩送之女,徳婚姻。 |
232  | 殺盗報。 |
233  | 謝小娥叚,居貞之妻也。居貞與謝父同賈江湖間,為盗申蘭、申春所殺。小娥詭服為男子,託傭蘭家出入。二年,因羣偷釃酒,蘭春醉臥,小娥閉戸,拔佩刀,斬蘭首,大呼捕賊,鄉人救而擒春,得𧷢千萬。小娥祝髮為尼仙妃。 |
234  | 謝英妃,秦皇二年,武夷君㑹郷人於幔亭峯,英妃撫長琴,吕荷香戞圓鼓,宴罷彩雲,四合環佩,人馬之聲凌空而去。 |
235  | 詠雪 |
236  | 謝道韞,奕女也,聰識有才辨,因內集雪下,安曰:「何所似」兄?子朗曰:「散塩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栁絮因風起初適」。王凝之不樂,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羣從兄弟則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壊,間乃有王郎」。 凝之弟獻之,與客談論,辭理將屈,遣婢白獻之,云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障,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濟尼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
237  | 禁臠 |
238  | 謝混少有美譽,晉武欲擇壻王珣曰:「謝公不及眞長,不减子敬」。帝崩,袁崧欲壻混,珣曰:「卿莫近禁臠得壻」。 |
239  | 謝景初,字師厚,宋熙豐間,任司封郎中。方為長女,擇對見黄山谷,曰:「得壻如是足矣」。遂妻之山谷,卒從師厚得詩法曰:「自從見謝公,論對得濠梁」。 幼女以妻壻,茂湛茂湛,端厚敏逹。初調烏程簿,壻夫人居室。靖深婉慈言,動顧繩墨。 |
240  | 世姻 |
241  | 謝師直,小字錦衣奴梅聖俞與謝氏世姻,作詩戯之,曰:「古錦裁詩句,斑衣戯坐隅,木奴今正熟,肯效六郎兒」。時師直時方十歳,已悟其意。 |
242  | 謝安妻,劉惔妹也,見家富貴,安獨静退,謂曰:「大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
243  | 謝萬早有時譽,太原王述以女妻之。 |
244  | 謝瀹,七歳能文朏之弟也,禇彥囬以女妻之,厚為資送。 |
245  | 謝尚娶袁彥道之妹,與殷浩為連袂。 |
246  | 謝生見越漁父一女,絶色求娶焉。 謝𤣥之女,以妻袁湛。 |
247  | 謝安之壻王國寳,以浮躁不用。 |
248  | 王謝 陶謝 沈謝 鮑謝 |
249  | 射華 神膏 |
250  | 華佗,字元化,漢末人。曉養性之術,年百歳有壯容,精於方藥,若疾發於內,鍼藥所不能及者,令先用酒,服麻沸散。旣醉,因割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而縫合,傅以神膏,疾乃愈。 曹操苦頭風,一針而愈,後竟殺之。 |
251  | 淵清玉㓗 |
252  | 華歆,字子魚,一代偉人也。漢末為豫章太守,為政清静,吏民信愛。 後因赴召賓客,贈遺累數百金,初無所拒臨去,曰:「單車逺行,懐璧為罪」。悉還之,衆服其徳,入朝,拜尚書令陳登曰:「歆淵清玉㓗」。 魏文受禪,遷司徒,封安樂鄉侯。擲金割席子表,字偉容,為尚書,以苦節垂名。 |
253  | 華耦来魯涖盟書,曰:宋司馬華孫貴之也。華元,宋右師也,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夜入楚師,登子反之,起之,遂為質於楚而盟。華譚,字令思,仕晉為秘監,薦朱鳯、吳震為著作佐郎。華嶠,字叔駿,博學仕晉為臺郎,徧觀秘籍,作《漢紀》十巻。 |
254  | 華茂為上虞令,華平為徐州西曹,與蘭亭宴。華融矯矯壯節,有國士風。華秋幼,失父母以孝聞。隋大業中,表其門閭盗起,相戒勿犯孝子鄉。 |
255  | 華子期,建昌有華子崗第卄四福地泉源在羅浮山中,仙人華子期居之。 |
256  | 婚姻 |
257  | 華廙有才,盧毓以女妻之。後毓典選,而廙年三十五不得調。有苜蓿園。 |
258  | 泰華 嵩華 |
259  | 《氏族大全》巻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