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山東通志卷二十七》

山東通志卷二十七·宦績志》

1
周公治魯,曰:「尊賢而親親,太公治齊,曰「尊賢而尚功治,固莫隆於齊魯乎?」流及後世,習異風殊。孔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豈不以先義後仁者!其澤短先仁,後義者其澤長,要未可以等量而觀也。制治之原,葢可知已。東省漢、晉以來,自大吏以至守令,豐功茂烈,表表有人。是集所收柱史稗官,靡勿捜述而。
2
本朝之以循卓紀者,屈指無多,葢非奉璽書、崇黌祀者,不得與焉,豈有靳於縑素哉?誠以聖治方隆,百爾皆以忠勤自效,龔、黄、召、杜之選日,異月新行,將大書特書,不一書也。載歌《緇衣》,請竢來哲,作《宦績志》。
3
名宦總部:按:三代時,齊、魯、曹、滕、邾、衛各君其國不相統轄,無所謂總部也,即厯國之名,卿大夫彪炳史冊,然皆見於《春秋》經傳,舉之不勝其繁節之,又嫌其漏舊志畧,取一二臚入總部,今從其畧,葢以不志志之,故各府州縣名宦皆從漢始,兩漢分青、兗二州刺史督察王國,郡邑既分著於青兗,則亦不得以總部例之。自魏、晉以後,始有督諸州軍事等官,北魏因之。唐自天寳後分為節鎮,於青、兗二州境內,犬牙相錯,兼併異地,如淄青、兗、鄆、魏博三鎮,猶可各從其郡,至平盧則自青及幽,天平則鄆、兼曹、濮不列為總部,則疆域難限也。宋分山東為京東、河北等路,而轉運、安撫等使或専或兼,元分七路總管府,而行省尚書與宣慰亷訪皆統制全省,與明之撫按藩臬皆有遥制兼轄之權,則總部之列名不容已矣。其或職雖兼總,而功績獨著於一州,一邑者,既専見於各府州屬之下,則不重複紀載,另附其名於各代之末,則史家詳畧之義云爾也。其籍貫係今本省者,則俱改入人物內省文爾。
4
5
鄭惟忠宋州宋城人。中宗時,以御史大夫持節賑給河北,許黜陟守宰,還奏稱旨,封滎陽縣男,加太子賓客
6
侯希逸,營州人,天寳末,為州禆將,守寳定城,安禄山叛,以其親將為平盧節度使,希逸率兵與安東都䕶王元志斬之,詔以元志為節度使。元志卒,衆推希逸,朝廷知其忠,詔就拜之,兼御史大夫,與賊戰,數有功,然是時河北皆附禄山,希逸孤軍無援,乃拔其軍二萬人,浮海入青州保之。肅宗使兼淄青節度使希逸守青治軍務,農志在討賊。寳應初平,史朝義加檢校工部尚書,圖形凌烟閣。
7
賈循京兆,華原人,天寳末,為平盧節度副使,安禄山將,謀逆顔呆卿,隂結循,使宻取幽州,謀泄,為禄山所害。
8
田神功冀州南宫人,肅宗時為淄青節度使,會侯希逸入青州,詔徙兗鄆。時賊史朝義圍宋州急,李光弼奏神功往救,圍乃解。又破賊法子營,復攻敬釭,降之,朝義乃北奔。
9
劉元佐,滑州匡城人,徳宗時為魏博節度使,時李洧為李納所攻,元佐受詔援洧,大破納兵,克復濮陽等處,遷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淄青兗鄆招討使,與諸將聫兵討李希烈,數有功,尋加檢校司徒。
10
李愬,字元直,洮州人,憲宗時,帥武寜軍,破李師道於金郷,凡十一戰,禽其隊帥五十,俘馘萬計。淄青既平,會田𢎞正移鎮成徳,乃以愬為魏博節度使。長慶初,成徳軍殺𢎞正,愬素服以令軍中曰:「魏人富庶而通於王化者,田公力也。今鎮人不道而戕害之,汝父兄子弟食田公恵者,何以報之?」衆皆哭,又以玉帶、寳劍遺牛元翼曰:「鎮人逆天,公宜用此斬之」。元翼感動,因勒兵以待。會愬疾甚,不能軍,詔田布代之,還東都。
11
田𢎞正,平州盧龍人,初為魏博兵馬使,鎮臨清,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子懐諫襲,牙兵不服迎,𢎞正拒不納,衆譁於門,𢎞正出衆拜之,脅還府,𢎞正度不免,乃令於軍曰:「吾欲守天子法,舉六州版籍,請吏於朝,茍天子未命,敢有請吾旂節者死」。衆皆曰:「諾」。於是圖貝、博等六州之地,籍其人户以獻,不敢署僚屬而待王官,凡季安所行暴政,悉除之正寢,華顯避不敢居,就採訪使署聴事,憲宗嘉之,詔充魏博節度使,慰賚其軍,𢎞正奉上益謹。時朝廷討淮蔡,遣子布以兵三千進戰,數有功,李師道疑其襲已,不敢顯助淮蔡,故吳元濟以失援被擒,王承宗為不軌,𢎞正以全師壓境,承宗懼,請獻徳、棣二州以謝𢎞正,為之表於朝,俄而李師道拒命,詔𢎞正與宣武等五節度兵進討,𢎞正自楊劉渡河,距鄆四十里,堅壁以待,師道遣劉悟率精兵屯河東,戰於陽穀,再遇再北,斬萬餘級,悟乃反,兵斬師道以降,鄆州平,以功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立,王承元以成徳軍請帥,詔𢎞正移成徳節度。長慶元年,成徳軍亂,并家屬將吏三百餘人皆遇害。
12
田 布平州盧龍人,前節度使𢎞正子。初,𢎞正移軍成,徳以布為河陽節度使,父子同日受命,及𢎞正遇害,魏博節度使李愬病不能軍,公卿議以魏人素徳,𢎞正以布之賢而世其官,可以成功,穆宗遽召布,使解縗拜檢校工部尚書、魏博節度使,布號泣固辭,不聴,未至魏三十里,被髪徒跣,號泣而入,居堊室,屏節旄,月俸不入私門,又發家錢十餘萬緡頒士卒,以牙將史憲誠出已麾下為可任,乃委以精銳。時河北三鎮連横桀鷔,圍深冀節度使牛元翼於深州,詔布援元翼中使,屢趣戰,而度支饋餉不繼,布輙以六州租賦給軍,引軍三萬屯南宫,破賊二壘,史憲誠畜異志,因大雪,師寒糧乏,揺惑軍士,衆潰,悉歸憲誠,布乃為書謝帝,引刀刺心曰:「上以謝君父,下以示三軍」,言訖而絶。
13
薛平字坦,塗龍門人。穆宗時,詔分淄、青、齊、登、萊五州仍為平盧軍,以平為節度使。王庭湊復圍牛元翼於棣州,詔平出援。平遣將率兵二千往救,因餽餉不足,衆潰而歸,自立帥刼屯士萬人,平悉公帑家資,募銳卒二千出收捕之,衆驚潰,降平引同謀者二千人,悉斬以徇,餘悉縱還田里,威震一方。在鎮六年,兵鎧完礪,徭賦均平,及入朝,民遮道留之。
14
馬 總會元,扶風人。李師道平,析鄆、曹、濮等州為天平軍,除總節度使,總清亷不撓,用儒術為治。長慶初,召還。尋以鄆人新附,詔復還鎮。
15
令狐楚字彀士,富平人,敬宗時為天平節度使,始鄆帥每至,輙以州錢二百萬入私蔵,楚獨辭不受,又毁李師古園檻僭制者,人皆服其恭儉,為政善撫馭士卒,外嚴重不可犯,而中存寛厚,且待士有禮,逺近歸之
16
殷 侑,陳州人。文宗時,為天平節度使。自李師道逆命,鄆賦無輸王府者,侑裁制經費,嵗餘錢十五萬緡,粟百萬石,盡歸有司。朝廷嘉之,進刑部尚書。
17
李景讓文宗時,由尚書左丞為天平軍節度使。性方毅有守,家行修治,好奨士類,清素恬淡,門無雜賓。
18
王承元,契丹人,成徳軍節度使承宗之弟。承宗死,諸將脅承元為留後,承元不許,請于朝,穆宗詔田𢎞正鎮成徳,而以承元為義成節度使。文宗太和五年,徙平盧、淄青節度使。始,鹽禁未嘗行兩河,承元請歸有司,由是兗、鄆諸鎮皆知奉法。
19
杜 勝京兆萬年人。宣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有治績栁仲郢字諭䝉,京兆人,㦤宗時為天平節度使。仲郢性方嚴,尚義氣,為政嚴明,摘貪吏,振貧弱,每遇早潦,必貸匱蠲負,因之里無夙逋。
20
韋 澳子斐,京兆杜陵人。㦤宗時為平盧節度使,以亷静寡欲稱帝,嘗曰:「朕每遣方鎮刺史,欲各悉州郡風俗者,卿為朕撰一書」。澳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編次,題為《處分」語以進,帝採用之薛 崇僖宗時為天平節度使,黄巢冦兗州,崇與賊將王仙芝戰不克,死之。王師範青州人,昭宗時為平盧節度使,朱全忠犯闕,帝在鳯翔,詔諸鎮入援,師範泣曰:「諸鎮有兵,所以籓捍天子,吾力雖不足,當死生以之」。乃遣使乞兵於楊行宻,又遣其弟師魯分攻兗宻諸州,遣張居厚徉,使聘梁,以壯士二百為輿夫,伏兵輿中,欲刼殺全忠,至華州東城,為梁將婁敬思所發,居厚遂殺敬思,以兵攻西城,不克而還。
21
曹全晸昭宗時為天平節度使兼東面副都統,朱全忠遣其將韓簡冦鄆州,全晸死之附、苗晉卿、河北採訪使,詳東昌府。、王沛兗海,沂宻節度使。詳沂州府、曹兗鄆節度使,詳沂州府、鄧景山青齊節度使詳人物、崔𢎞禮天平節度使,詳人物、五代。
22
王晏球瑩之,洛陽人。唐明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又徙平盧。為將有機略,善撫循士卒,每以持重勝敵。嘗討王都,逾年始克,軍中未嘗戮一人。累官中書令。
23
符 習趙州昭慶人,唐明宗時為天平節度使,性亷慎,以書告屬邑,毋聚歛為獻賀。鄒平令顔衎以故規行之,遂笞衎,軍吏以為辱及士人,習曰:「士不可辱乎?是吾過也!」亟表為觀察推官。
24
符彦卿周天平軍節度使,詳兗州府
25
26
沈繼宗世卿,開封太康人。初知單州,受代歸,太宗命往京東計度財賦。濮州土貢銀課民織造,不折省稅。鄆州節度配屬縣納藥物,皆為民病,繼宗歸言於上,詔悉罷之
27
王 賓許州人。太宗時為河北水陸路轉運使,因貝州兵屯無壁壘,分寓邸肆賓選隙地,築舍千二百餘所以處之,帝優詔褒美
28
陳若拙敏之,幽州盧龍人。太宗時知單州,以能政累遷。後李沆留守東京,以若拙為判官。河決鄆州,朝議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往為規度,權京東轉運使,發卒塞王陵口,又於齊州浚導水勢,設巨隄於採金山,奏免六州所料梢木五百萬,民甚徳之,事竣,因實授轉運使。
29
劉 綜居正,河中虞鄉人,真宗時為河北轉運副使,上言:「法官斷獄,皆引律令以定輕重,及其奏御,復云慮未得中,别取進止,殊非一成不變之道,望自今禁不得復然。又河北承兵冦後,民户凋敝,部銓州縣,皆四方之人,不習風俗,且懐故土,以是政事多因循不舉,望今後請以河朔人充之,冀其安居,勤於職事」。上皆從其言。後兩河用兵,復以綜為轉運使,轉漕之任,規畫悉宜稱詳練云。
30
李端懿,上黨人。真宗時,歴濟、單二州防禦團練使,後知鄆州兼東、西路安撫使。京東水災,大發倉廩以賑,又置弓手局,教以戰陣,又修汶陽隄百餘里,以捍水患,民皆賴之。
31
袁逢吉,字延之,鄢陵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使,鄆州牧馬草地,侵民田數百頃,牒訴連上,遣使按視,屢不決,逢吉受命釐清,悉還之,民民咸徳之。
32
李若谷子淵,徐州豐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使,河決白馬,調取芻楗,同列皆用意苛刻,州縣不勝其擾,若谷寛之,故逺近皆傳其愷悌焉。
33
索 湘,字巨川,滄州鹽山人。初,開寳時,曽為鄆州司理,讞齊州大獄,昭雪千餘人,和峴薦之,真宗時,為河北轉運使,徳州驛舊賦民馬,又役民為歩遞湘易,以官馬官卒,民甚感之。
34
陳知㣲,字希顔,髙郵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副使,深厚有才幹,不務皦察,嘗奏還東平監所侵民田六百八十家,又決古廣濟河以開運路,罷夾黄河,嵗省役夫數萬
35
楊日嚴垂訓,河南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使,㑹青、徐饑,請江、淮、陜西轉粟五十萬以賑,又開清河八十里,培河堤,起倉廩,以便漕運。
36
包 拯,字希仁,合肥人,仁宗時為京東轉運使。性峭直,而行事敦厚,吏有苛刻者,必痛繩之,以是民畏而知感,建祠於泰山下,附舊志云拯嘗為奉符令,故祀之 考。
37
文彦博字寛夫,汾州介休人。仁宗時討貝州,王則師久不勝,彦博以叅知政事為宣撫使,旬日檻車送,則京師請誅,則而宥其餘黨,因改貝州為恩州,上從之。
38
田 京簡之,鹿邑人,仁宗時,提㸃河北刑獄,治貝州。王則亂,京縋城趨南闗,驍騎營撫士卒,時有州兵焚民居,欲應賊,京捕戮之,乃定,隨督士攻城,賊繫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毋急攻,京叱諸軍益進,且仰射殺四人,賊乃引去。後事平,朝廷以京不能預察,賊降監鄆州税,御史交章言失察,過輕忘家義重,乃改通判兗州,又徙知宻州,皆有能名。
39
蕭 貫貫之,臨江新喻人。仁宗時,為京東轉運使。時提舉捉賊劉舜卿善捕盗,恃功多不法,前使莫敢治,貫發其奸,奏廢為民。
40
張 問昌言,㐮陽人,仁宗時為河北提㸃刑獄,時河決,議築小吳,問言:「曹村、小吳,南北相直,賴小吳堤薄,故水溢北出,不當築,宜於孫、陳兩埽間起堤以備之」。不聴小吳,卒潰,復為河北轉運使。所部地震河再決,議者欲調京東民三十萬築堤禦河,問言:堤未能為益,災傷之後復勞民力,非計也。上從之。沈 起興宗,明州人,仁宗時,提㸃京東刑獄,時嵗饑,多盜起,開首贖法以擕其黨,於是羣盜暌疑,轉相束縳,盜漸止息。
41
向子韶和卿,開封人,神宗時為京東轉運副使,屬郡郭奉世進羡餘萬緡,户部聶昌請賞之以勸天下,子韶劾奉世,且言:「近臣首開聚歛之之端,漸不可長,士論韙之,後狥靖康之難」。
42
劉 庠希道,彭城人,神宗時為髙密教授,應詔直言,尋擢為河北都轉運使。契丹軍霸州,有言河北宜備庠上五萊,料其必不動,已而果然,大河東流,議者欲徙而北,庠請遲嵗月,因其勢以利導之,朝廷是其議。後新法行,惟庠不散青苗錢,民得免其害。
43
唐義問士宣,江陵人,初知齊州,哲宗時,提㸃京東刑獄、河北轉運副使,屬邑尉,捕盜誤遺火盗逸,去民家被焚,誣邑尉故縱火,郡守抑尉使服,義問察其寃,力辨得釋,方旱而雨,人咸異之。程 振,字伯起,饒安人。徽宗時,提舉京東西路學事,振興名教,作育人才,凡古昔人物,多所表揚。請於鄒縣立祠祀孟子,以公孫丑、萬章、樂正克等配食,詔從之
44
任。 諒,字子諒,眉山人,徽宗時,提㸃京東刑獄。梁山濼漁者習為盗蕩,無名籍,諒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輙入他縣地,錯其間者,鑱石為表,盜發則督吏各捕,莫敢不盡力,跡無所容,盜遂息附。張士遜、河北轉運使詳,武定府。榮諲、京東轉運使詳人物李士衡、河北都轉運使,詳武定府。陳執中、京東安撫使,詳青州府。、郝仁禹、京東轉運使,詳青州府。韓世忠,光州觀察使,詳兗州府。楊存中宻州觀察使。詳,兗州府。王居卿、京東、河北都轉運使,詳人物。李惟清、京東轉運使,詳人物。張錫、京東轉運使,詳人物。
45
46
伊喇道本名趙三,其先伊實部人,大定初,以户部郎中安撫山東,招諭盗賊民之避盗避役者,竝令歸業,不問罪名輕重,皆原宥之。嚴緝軍人,不得相縁擄掠,後以平賊。還遷翰林直學士,世宗曰:「道清亷有幹局,翰林之職不足以盡其才」。改中都都轉運詔使,巡視河北、山東等路,亷察風俗吏治,黜陟咸當。進封莘國公。
47
承。 暉,字維明,中都人。章宗時,為山東路統軍使。時山東盜起,承暉言:「有司捕盗不即獲,比奏報,或遷官去官,即置議,人心益懈,請權行的決」。從之。盗多匿泰山巖穴間,按察使請刋,除林木以捕之,承暉奏曰:「泰山五嶽之宗,不可赭也。齊人易動,驅之入山,必有饑寒失所之患,此誨盜,非止盜也。天下之山亦多矣,豈可盡赭哉!」議遂寢。
48
伊喇益字子遷,中都路呼嚕圖人,承安中為山東西路轉運使,時中使按鷹,益奏乞止令調於近甸,何必驚逺方耳目?上從之,竝命有司治使者罪。
49
䝉古綱咸平府明安,宣宗時為山東路統軍使兼知東平府事。益都桃林寨張林據險為亂,綱遣右監軍王庭玉討禽之,民賴以安。
50
燕 寧宣宗時,初為莒州提控,守天勝寨,與益都田琢東平,䝉古綱相倚,為輔車之勢,山東倚之為重紅襖賊,五公喜襲沂州,寜擊走之,遂復沂州,累官山東安撫副使,封東莒公、益都府皆𨽻焉,後以保全東平功,遷金紫光禄大夫,還救天勝寨,戰死,䝉古綱,奏寜克全忠孝,雖位居上公,身殁之日,老稚無所衣食,乞降異恩,以勵節義之士,詔優䘏之
51
、布薩安貞山東路統軍安撫使詳青州府田琢山東東路轉運使,詳青州府。賀揚庭。東路轉運使,詳人物。
52
53
庫庫布哈太祖時為五部前鋒都元帥,略定濱、棣諸州狥下,益都以威信懐附,所至無殘破,有所俘獲,但籍其姓名遣還之,以是逺近皆悦服,後鎮益都濟南。
54
史。 樞世祖時為征行萬户,賜金虎符,從討李璮於濟南,城西南有大澗,亘厯山,樞一軍獨當其險,夾澗而城,樹木柵於澗中,淫雨暴漲,木柵盡壞,樞曰:「賊乘吾隙,俟夜必出」。命作葦炬數百置城上,三鼔,賊果至,飛炬擲之,風怒火烈,弓弩齊發,賊衆大潰。未幾,壇就擒,詔拜山東東西道宣慰使。
55
薩濟蘇回鶻人,世祖時,為山東行省都督,遷經畧統軍二使,屬兵後,民乏牛具,乃奏請驗民丁力官給之,統軍綽布哈田遊無度,害稼病民,元帥伊蘇岱爾據民田為牧地濟蘇,皆奏治其罪,嵗歉,輒請於朝,發粟賑濟,又奏蠲田租,東人立石頌徳。
56
來阿巴齊寜夏人,世祖時授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帥,發兵萬人,開濟寜運河,親臨督,視寒暑不輟,運河成,遷膠萊海道漕運使
57
張 惠,字廷傑,成都新繁人。世祖時,為山東行省參知政事,以已貲贖俘人二百餘家為民,其不能歸者,使為僧,建寺居之。李璮之亂,民被官軍擄掠者甚衆,恵大括軍中,悉縱之,又奏選良吏,去冗官,以蘓民困,遷制國用司副使。
58
董文用彦才,真定藁城人,世祖時,授山東東西道巡行勸農使。山東自經兵燹,野多曠土,文用巡行勸勉,無間幽僻,數年之間,地利畢興,績為天下勸農之最。
59
何榮祖,字繼先,廣平人。成宗時,兩為山東按察使。時樂實、姚演開膠萊,海道,有制,諸官不得沮撓糧舶事。糧艘過海,遇暴風,多漂覆,實督諸漕卒償之,榜掠慘酷,自殺者相繼。榮祖冒禁直言,詔免其徴吳 鼎,字鼎臣,燕人。成宗時為宣徽副使。時山東饑,發粟四萬石,鈔折米一萬石,詔鼎往賑之。鼎言:「民得鈔,無從易米,不如仍與之米」。上從其請。
60
陳天祥吉甫,寜晉人,成宗時為山東西道亷訪使,時諸路盗起,天祥上奏弭盜方略,平隂女子劉金蓮妖術惑衆,愚民奔走事之,天祥曰:「此婦以神怪鼔惑愚民,若復有狡獪之徒輔翼之,則張角、孫恩必成大害」。遂捕繫而杖於市。自是神怪屏息,以任滿引疾,民甚愛之。
61
張 昇,字伯髙,平州人,文宗時為山東東道亷訪使,時多盜警,有司請完城以為備,昇曰:「勞民以完城完城,是棄民也,城以外獨非民乎?」於是廣設方畧,多為之備。
62
賈 魯友恒,河東髙平人。順帝時,河決白茅,潰金隄,督大臣訪求治河方略,特命魯行都水監魯巡行河道,往復數千里,備得要害,乃上二策:其一議修築北堤,以制横潰,則用工省其一,議疏塞,竝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丞相取其後䇿,與魯定議,且以其事屬魯,因命魯以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魯鳩工百日鑿河,成决水,故河河復故道,勅翰林承旨歐陽𤣥製河平碑》以旌之。
63
達爾瑪髙昌人,順帝時,遷山東亷訪使,時山東盜起,白晝殺掠,達爾瑪以為官吏貪濁所致,先劾去之,而後上擒賊方畧,朝廷嘉納之,因即遣兵擒獲齊魯以安
64
太 平初名賀惟一,順帝時,以行樞宻院總制諸軍,時諸軍久出,糧餉苦不繼,太平命有司給牛具,以種麥自濟寜,達於海州,民不擾,兩兵賴以濟,又議立土兵元帥府輪番耕戰,上皆從其請附、董文炳東路宣撫使,詳青州府、胡祗遹東西道提刑按察使,詳兗州府、巴延布哈山東行省平章詳青州府、申榮山東行省平章詳,東昌府、張俊山東行樞宻院詳青州府于徳文山東宣慰副使,詳青州府、馬紹山東按察使詳人物、李昶山東按察使詳人物
65
明。
66
安 然南直,潁州人,洪武初為山東中書省叅知政事,勤於其職,事在愛民,受俸止於養身,餘皆以給公用。後遷御史大夫
67
熊 鼎,字伯潁,江西臨川人。洪武初,設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公平正直,斷獄明允,奏罷不職有司數十餘人,吏治肅清。
68
鐵 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人。洪武時,為山東布政使㕘政。後靖難兵起,李景隆軍敗南奔,鉉與都指揮平安募兵固守東昌、濟南被圍三月,百計却攻,燕兵不得達。後成祖即位,大駡不屈而死。陳 迪南直,宣城人。洪武時為布政使左㕘議,捕蝗弭盜,有恵政及民。建文初,陞禮部尚書。靖難兵入,不屈,死之。
69
胡子昭南直,嘉定人,洪武時為按察僉事,陞刑部侍郎。靖難兵入,不屈,死之陳士啟初名雷,江西泰和人,永樂時為右叅政。青州饑,請發粟賑之,粟使至而饑民倍,士啟悉賑之,徐以上聞,廷議從之。漢王髙煦謀逆,士啟宻聞於朝,髙煦既執命士啟,甄録餘黨,但清理軍籍,悉以脅從奏免。後以勞疾卒於官。
70
蕭鵬舉名翀,以字行,南直太和人。洪武中,以賢良應制賦《指佞草》詩曰:昔在堯階指佞姦,姦臣一見懾心肝。祗今聖代多賢輔,盡日堦前草色閑」。詩奏稱旨,授蘇州同知,轉山東運使正直清亷官聲第一。馬 麟永樂時,為右布政使,立心仁愛,而守法不撓,僚屬畏之,百姓以安
71
房。 安永樂時為右㕘政,天性剛毅,𦲷事敏㨗,人服其强幹。
72
衞 青,字明徳,南直華亭人。永樂時,為山東備倭守備,時蒲臺妖婦唐賽兒自稱佛母,聚衆數千,據益都䣃石棚寨,指揮髙鳯敗殁,賽兒攻安邱甚亟,青方屯海上,聞之,率千騎晝夜馳,奄至城下,再戰,大破之,殺賊二千,生擒四千餘人。是日,鰲山衞指揮王真亦殱賊於諸城,賊遂平,而賽兒遁不獲,帝睗青璽書慰勞之。
73
段 民時舉,南直武進人,永樂時為布政使叅政時,捕唐賽兒甚亟,盡逮河南北出家婦女,繫累幾萬人,民至,悉矜省釋之。成祖北征,𣲖山東轉餉六十萬石,舟由濟寜,達潞河,陸輓出居庸至塞外,人情恟恟,莫知所措,民深計曲算,不擾而事集,東人甚賴之。
74
顧 巽,字與權,浙江慈谿人。永樂時,為布政司㕘議,恪守清白,終始不渝。以勞卒於官,俸無十金之積,洵稱亷吏。
75
宋 禮大本,直𨽻撫寜人,永樂九年,以工部尚書受命開㑹通河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堽城及戴村壩,遏汶水西南行,出南旺分水,南接徐、沛十之四,北達臨清十之六,又相地置閘,以時蓄洩,南北水運,各盡節宣之用,至今咸賴其利於汶上,立祠杞焉。
76
陳 瑄字産純,南直合肥人,永樂時,以平江伯充總兵官,董江淮漕事,因罷海運,専治㑹通河,復濬徐州至濟寜河道,又以吕梁洪險惡,於西别鑒一渠,置二閘畜水以濟運,又築南旺湖長堤,自淮至臨清,相水勢,増置閘座,作常盈倉,於臨清、徳州等處各閘上下,設立淺舖,置夫以時挖濬,縁河隄岸鑿井樹木,以便行人,凡所規畫,精宻宏逺,從濟寜以南,宋禮所未治之處,瑄皆經理無遺策,身任漕運凡三十年,其有裨於漕政者,如改淺船通淮入河、更民運為軍運,皆瑄功之卓卓可紀者,宣徳時亦建祠於汶上。何文淵江西廣昌人,永樂時為巡按監察御史,時豪右侵漁百姓,而軍衞復多擾害,文淵一繩以法,由是人皆懾服,閭里獲安。
77
劉中敷順天,大興人,宣徳中為左布政,使亷静樂易,不矜苛察,吏民懐之。王 質南直,泰和人,正統時為右布政使,亷勤果毅,人服其公,尤以清譽聞,有王青菜之謡。張 驥,字仲徳,湖廣安化人。正統時,以大理少卿廵撫山東,值嵗饑,驥設法賑濟,民賴以全,活者甚衆。又奏請復曹州治,薦知縣范希正為曹州知州,甚有治績。又奏罷撫民官,民甚便之。山東設巡撫,自驥始。
78
薛 瑄字徳温,山西河津人。正統時為按察僉事,提督學校,掲白鹿洞學規,開示學者,延見諸生,親為講授,人皆稱薛夫子。
79
陳 泰,字志亨,福建邵武人。正統間,為巡按監察御史,陳疏數千言,大約以選賢去奸為治本。濬臨清、濟寧等處河道,為政嚴而不苛,清而不刻。尋進副都御史。
80
馬 諒,字子諒,南直和州人。正統間,為右布政使,始至,巡行郡邑,訪庶政得失,察百司賢否。民有惑於後妻,欲寘子於法,諒諭父母曰:「爾子㓙徳,乃吾屬教令之失,非由爾之罪」。父母感悟,請釋還為孝子。疑獄久不決者,一訊即伏超雪寃,抑不計其數。
81
郭 觀南直武進人,正統時,巡按監察御史首劾三司正佐三四人,郡邑望風解組諸疑獄,積嵗未決者,悉為剖斷,靡不平允,豪强歛迹,吏治肅清。
82
劉 孜,字顯孜,江西萬安人。景泰時,為按察使。後吏部舉天下治行卓異者,按察使惟孜一人。尋進左布政使。
83
徐有貞,字元玉,南直蘓州人。景泰時,以左僉都御史治河至張秋,有貞相度水勢,條上三䇿:一置水門,一開支河,一濬運河,上令其便宜行事,於是大集民夫,躬親督率,閲五百五十日而功成,事竣還京,帝厚勞之,復出巡視漕河。濟寜等十三州縣河夫,多負官馬及他雜辦,有貞為言免之
84
裴 綸湖廣監利人,景泰時為右布政使。時各省俱遣中官鎮軍,綸上言:「內地不同邊塞,既有巡撫,復有內官監鎮,非便,宜悉召還」。帝不悦,責令陳狀。於是六科給事中皆言:「內外鎮巡,皆受朝廷委託,第從人生事,誠有如綸所言者」。帝意稍解,乃詔巡按御史及按察使官亷訪,犯者執以聞。
85
盛 㫤南直,吳江人,景泰時,以監察御史清山東馬政,值嵗荒,上疏乞蠲民間所負孳馬,上從之,民感其恵。
86
曽 翬字時升,江西泰和人。天順時為右布政使,民墾田無賦者,奸民指為閒田,獻諸戚畹。使者來勘,翬曰:「祖制,民墾荒田,永不科税,柰何奪之?」使者奏如其言,乃免。
87
李 裕,字資徳,江西豐城人,天順時為按察使,重囚二百餘人,皆經十餘年未判,裕於旬月間決遣殆盡。又大硯山賊寨七十餘,裕捜捕,戮其魁,脅從者縱之,復除其逋賦。
88
王 宇河南祥符人。天順時,為右布政使。時連嵗饑饉,流移遍京省,上以璽書命宇安撫之。宇盡心賑濟,不憚勤勞,民賴全活者數十萬人。
89
陸 瑜浙江鄞人。天順時為布政使,器量偉𢎞,諳練政體,尤精法律。召為刑部尚書。王 越儿直,濬縣人。天順時為按察使,讞獄明敏,精練吏治,時稱深得憲臣之體牟 俸四川巴縣人,成化時為巡撫都御史,嵗饑,請發濟南倉儲,減價以糶,令臨清闗兼收米麥,折税以助賑,饑民轉徙鄰境,請飭各撫按,隨在安挿,秋成資遣復業,上皆如其言,又乞開中淮、浙鹽一百萬引,盡蠲州縣逋賦,從之。復言:「今救荒者止救其饑,不救其寒,終不免僵死,乞貸貧民布棉」。詔俸悉心處分,不足即上聞俸,又檄發東昌、濟寜倉粟十萬石為軍士月糧,而以徳州、臨清米折銀易米賑濟,為言官所持,帝特宥之,俸又奏免柴夫折價銀,又移河南輸邊粟以濟山東,留山東漕米二十萬石以備用,自成化八年以至十年連嵗大祲俸,奏請朝廷粟米賑濟者,前後幾百萬石,全活饑民,不可勝數矣。盛 顒,字時望,南直無錫人。成化間為廵撫都御史,崇學校,毁淫祠,黜貪暴,預荒政。三年,政治大行,風俗丕變。
90
文 瑞介休人。成化時,巡按山東,宣滯理枉,得風憲體。時齊、魯大旱,親禱即雨,官舍有妖瑞至妖滅,人皆異之。後陞山東按察副使,節操愈勵,卒於官,笥槖蕭然,行李莫辦。
91
陳 善成化時,為按察副使張秋一鎮,扼要運河之衝,屢為民患,善令民於農隙採石,嵗修隄岸東岸十二里,盡南旺湖西岸八十里,盡沙河以達臨清,植栁數百萬株,隄因以益固,甚有功於漕河許 進季升,河南靈寳人。成化時為巡按監察御史,剛方嚴正,事于官吏豪右,絶不假貸,減長清等縣鹽船閘夫几,各州縣濫設夫役進,皆斟酌裁減,曲盡其當
92
原。 傑,字子英,山西陽城人。成化時為巡撫都御史,甚有才望。嘗議築館陶城,費頗浮溢。有言當節省者,傑曰:「吾勞民力,當贍民財,且令後之修補者不至籍口以病民也」。
93
劉大夏時雍,湖廣華容人。𢎞治初,河決曹縣王陵岡大夏,以都御史奉命治其事,夙夜勞瘁,不避寒暑,民感其誠,咸樂趨事,遂成厥功。復自黄陵岡之上東西築大堤數百里,至今河防賴之楊茂元志仁,浙江鄞人。𢎞治時,為按察副使,攝司事。時都御史劉大夏治河至張秋,上復遣中官李興、平江伯陳鋭協董其事。興威虐,縶辱官吏,茂元上言:「治河官多有司供億日費百金,尚多需擾。乞召還興鋭,専委大夏,功必可成」。又言:「山東既有內臣鎮守,復令李全鎮臨清,倚勢恣擾,宜撤還」。疏入,上大怒,遣錦衣百户胡節逮之,百姓遮道,愬節乞還楊副使及下詔獄,節乃叩頭中官備言百姓遮留狀,中官多感動,㑹科道疏救,謫長沙府同知。
94
吕 和,字克中,浙江鄞人。𢎞治時,為按察僉事。有王尚書之弟倚勢殺人,上下皆欲寢其事,和竟致之,辟長清令。劉儒內結權貴,貪酷無所忌,和舉按之,反為劉所誣,逮詔獄,久之始白。仕終四川按察使錢 鉞浙江仁和人。𢎞治時,巡撫都御史謙恭慈愛,正已率屬,因二東民俗刁悍,而士習頽敝,卑靡殊甚,乃手輯一書,遍採古今格言,雜以律令條誥,名至道編,刋刻,頒示數年之間,民志安静,而士風亦為之稍振。
95
于大節直𨽻任邱人,𢎞治間為按察使,外厲風裁,而中實慈愛,卒於官,六郡人開之皆出涕。王承裕,字天宇,陜西三原人。𢎞治時,以兵科給事中出理山東屯政,減登、萊糧額,每三畝徴一斗,還青州、彰徳軍,田先賜王府者共三百六十餘頃。
96
陸 偁浙江鄞人。𢎞治時,巡按監察御史嚴正不阿,決釋疑獄,嘗革濟寜漕閘夫役,冐濫者計萬人,嵗大比釐剔科場弊竇,設立條約,洪纎畢舉。聘王守仁主試名士畢收,東人稱科舉之盛,必推𢎞治甲子云。
97
趙 璜,字廷實,江西安福人,正徳初,巡撫都御史。初,𢎞治時,為濟南府知府,擇愿民二十餘人,教之律令,以次代,更滑,吏舞文悉汰之。漢庶人牧場久,募民佃種成熟,徳王府奪之,璜勘還民及巡撫時,值流冦傷殘之後,璜悉心拊循,民得寜宇境內河壖地數百里,給流民墾之而除其租,番僧乞徴以充齋糧,帝許之,璜不可,曰:「臣違天子詔,得罪一人,當死,無信於民,亦當死。今後無復有墾荒復業者,臣寜死,不奉詔」。帝乃止。曲阜為賊所破,闕里林廟在曠野,璜請移縣就闕里,詔從之。
98
黄 瓚南直儀徴人,正徳時,巡撫都御史,值帝南巡,瓚調度有方,民以不擾,平生清苦自恃,比歸不能辦行,李士論重之。
99
孫 燧字徳成,浙江餘姚人,正徳時為按察使,明習法律,伸寃理枉,東人原感誦之。及巡撫江西死,寜藩之變,東人聞之,為立祠以祀。
100
王 相河南光山人,正徳時,巡按監察御史,訪除民蠧,摘伏如神,時鎮守中官黎鑑假進貢苛歛,相檄郡縣毋㡇行,鑑怒,誣奏述繫詔獄,民遮道留之不得,謫髙郵州判官。
101
李 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徳時,巡撫僉都御史,值蝗生害稼,中令民捕蝗者倍予榖蝗,絶而饑者獲濟。又擒劇盜關繼先鄰境,攘其功,中不與辨。
102
朱 節,字守中,浙江山隂人。嘉靖間,巡撫都御史時礦賊竊發,節親率將士捜捕盡絶,賊平,以勞疾卒於官。
103
徐九思江西貴溪人。嘉靖中,北河分司漕河與大清河近不相接。漕水溢,每為田患。九思議築減水橋,分漕以達之,河漕溢則有所洩以入海,少則有所限而不至於涸。功成遂為河漕永利陸 釴,字舉之,浙江平湖人。嘉靖時,以按察副使提督學校。山東舊無通志,釴曰:「海岱山川之望,孔、孟人物之宗,志何可缺?」遂廣捜博覽,殫精研思,竭盡心力,踰年而志成。
104
劉天和,字養和,湖廣麻城人。嘉靖時,以都御史出督河道,駐劄濟寜州,凡四方文學之士招納,延訪酧對無虚日,故一切修防利弊,真知灼見所著有《問水集》。
105
朱 衡,字士南,江西萬安人。嘉靖時,由布政使進巡撫,奏請嚴沿海邊禁,上從之,召為工部侍郎。後河決沛縣飛雲橋,都御史盛應期議開新河,功未竟去,衡乃因之築堤吕孟湖,引鮎魚、滕薛諸水入新渠,築馬家橋堤以遏飛雲橋决口長一百九十四里。至隆慶時,山水驟溢新河,衡乃開支河四以洩其水,入郗山、湖。衡前後經理河道,凡再任,而新河之議始成。詳《漕河志》。
106
潘季馴時良,浙江烏程人,嘉靖時,以右僉都總督河道,前後凡四任,厯二十七年,功在曹、單間者什之三功,在髙寳間者什之七,所著有《河防一覽行世》
107
黄克纘,字紹夫,福建晉江人,萬厯時,巡撫都御史,先因用兵朝鮮,山東増餉四十五萬兩,及兵罷而嵗徴不免,民不能堪,克纘奏請罷之。濟寕沿河等十五州縣灾克,纘請折漕粟,民大稱便。河決蘇家莊,全河北徙,魚單間沒,民田無算,嵗賦維艱,克絢以他財賦補之公私調劑,其恵政甚多。
108
李化龍于田,北直長垣人。萬厯時,以工部侍郎總督河道,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開淤河,由直河入泇口達夏鎮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洪之險,至今賴之。
109
吕 坤字新吾,河南寜陵人,萬厯時為布政司右叅政。潔已率屬剷除風弊,政稱「海內第一。李 喬,字世臣,江南興化人。萬厯時,以按察僉事提督學政,嚴請託,絶苞苴,所㧞皆知名士,時論稱之。
110
趙 彥,字名宇,陜西膚施人。萬厯末,巡撫都御史,請增兵戍諸島,設總鎮於登州,起故大同總兵楊肇基為登鎮總兵,此登州設鎮之始,後天啟中,妖賊徐鴻儒亂兖州,彦與肇基㑹兵剿平之。王惟儉損仲,河南開封人,天啟中,巡撫都御史。初,萬厯時為濰縣知縣,以循卓內擢至僉都。及為巡撫,值遼海多事,凡遼人避雖來歸者,惟儉悉加意綏輯之。
111
劉榮嗣,字簡齋,北直曲周人。天啟時,以吏部侍郎總督河道,建長堤三百七十丈。先是,河工嵗修銀,每估計五十餘萬兩,榮嗣僅支銀二十八萬兩有竒,而功亦成,其節用愛人可見。
112
湯道衡平子,南直丹陽人。天啟時,以按察僉事提督學政。所抜皆名士,一時皆稱其公明周應期浙江人,天啟時為左布政使,潔已率屬人不敢干以私
113
徐從治,字仲華,浙江海鹽人。崇禎時,為登萊兵備副使。李九成叛,巡撫佘大成以玩冦削籍,擢從治代之,與登萊防撫謝璉共守萊。時賊困萊久,復分道冦掠䧟平度等州縣,而本兵熊明遇惑於撫議,屢檄母出兵壊撫局,從治三上疏言賊不可撫,皆不報。遣兵部侍郎劉宇烈督調京省諸路兵屯昌邑,遣使議撫,賊徉許,宇烈誘宇烈撤援兵,而潛兵繞其後,并䧟昌邑,宇烈走青州,時萊圍已閲半年矣,賊攻萊益急,從治與總兵楊御蕃分陴固守,俄中砲死,及朱大典詔代從治平賊,賊方退。詔贈從治兵部尚書,賜祭葬,立祠。
114
朱大典,字延之,浙江金華人。崇禎時,代徐從治為巡撫使,督兵救萊,大典遣總兵金國竒、副將靳國臣叅將,祖寛率主客兵并闗外勁旅共二萬四千人,分三路進,至沙河,大破賊,萊圍乃解,復追賊至登州,馘李九成於陣,餘俱渡海去。叙功,進兵部尚書。初,大典嘗為章邱令,慕登萊山川竒秀,每假公事巡厯,輒繪圖蔵之。及累官至右叅政,適遇李賊之亂,每談兵皆竒中,故朝廷知而用之。
115
張大可,字觀甫,應天人,崇禎初,為登萊總兵官,㑹議裁,即以大可視登州,副總兵事毛文龍擁衆皮島中,嘗至登州索餉,大可嚴為之備折,以大義而去,及袁崇焕戮文龍諸島,人情皆洶洶欲變,大可揚兵海上,島人無敢渡海者。李九成叛,圍登州,防撫孫元化命大可率南兵拒戰,命副將張燾率遼兵駐城外,燾兵半降,賊夜舉火導賊自東門入,城遂䧟,諸文武皆被執,惟大可與守門衞指揮金友勝死之。楊御蕃沂州衞人,登州總兵肇基子。崇禎時,李九成圍萊州,命御蕃署總兵官,盡將山東兵討賊。御蕃遇賊於新城,搏戰二日,突圍至萊州,與巡撫徐從治合,分陴固守。及朱大典援至,圍解,御蕃之功居多,加都督同知,仍復總兵官,鎮登、萊。
116
王道純,字懐鞠,陜西蒲城人。崇禎時,巡按監察御史。李九成圍萊州,詐乞待撫。道純焚其書,斬其使,馳疏言:「賊日以撫愚我,一撫而六城陷,再撫而登州,亡三撫而黄縣,失令四撫而萊州圍。乞速發大軍,拯此危土」。又劾本兵熊明遇交通誤國,拂時宰意,竟坐道純以溺職免官。其後里居死節
117
勞永嘉浙江石門人,崇禎時為按察使,李九成䧟新城,省下洶洶,永嘉急檄州縣,繕城郭,備器械,衆志稍安,後轉本布政使,擢防撫,忮者謂其年老引疾休。
118
賀仲軾字景贍,河南獲嘉人,崇禎末,分守武徳道,精明强幹,治績甚多,後歸里,死闖賊之難。張秉文含之,南直桐城人,崇禎時為左布政使。十五年,濟南城破,秉文死之。宋學朱用晦,南直長洲人,崇禎時,廵按監察御史。十五年,濟南城破,偕厯城知縣韓承宣竝死於難,祀雙忠祠。
119
周之訓湖廣黄岡人,崇禎時為按察副使。十五年,濟南城破,之訓闔門死難附鄧瑜都指揮同知。詳濟南府、陳璧副使兵備道詳,東昌府、于仕亷副使,兵備道。詳,萊州府。計元勲分守濟南道,詳濟南府、鄭崇儉副使、兵備道詳,濟南府、陸夢龍分守東兗道。詳,曹州府、朱之馮布政司叅議。道詳,青州府、邢國璽僉事。兵備道詳,萊州府、王惟新叅議、監軍道詳,兗州府、鄧謙布政司㕘議詳濟南府
120
濟南府:
121
122
韓千秋京兆人,武帝時為濟南相,奮擊南越,力戰而死,因封其子延年為成安侯趙 熹,字伯陽,南陽宛人。光武時,為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熹督諸郡討捕,僇其渠帥,餘黨當坐者數千人。熹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青州蝗起,侵入平原界,即死嵗屢有年,百姓歌之。
123
何。 敞字文髙,扶風平陵人,和帝時為濟南太傅,王驕倨甚,敞輔以道義,數以法度諫正之,王敬禮焉。後遷汝南太守。
124
史。 弼字公謙,陳留考城人。桓帝時為平原相,時詔書下舉,鈎黨郡國,所奏多連及弼,獨無所上從事,坐傳責之曰:「青州六郡,其五有黨,平原何得獨無?」弼曰:「畫界分疆,風俗不同,他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欲誣䧟良善,死不奉詔」。從事大怒,還舉奏弼,㑹黨禁解得免,全活數千餘人。
125
、鄭𢎞平原相,詳兗州府顔異濟南亭長,詳人物。
126
三國
127
髙 柔字文恵,陳留圉人。明帝時,為菅縣長,姦吏聞其至,皆引去。累官廷尉,以子光貴,封安國侯
128
阮 种字徳猷,陳留尉氏人。武帝時為平原相,為政簡易。帝嘗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憂乎!」辛 穆武帝時為平原相,正直不阿,當官有守。子馥亦為平原相,有學行士,民争重之。潘 滿滎陽,中牟人,武帝時為平原內史,以學行稱
129
劉 遐正長,廣平易陽人,性果毅,有勇畧,當懐、愍,既䧟遐壁,屯於河、濟之間,賊不敢近,間道遣使受元帝節度,帝嘉之,壐書慰勉,以為龍驤將軍、平原內史。遐妻邵續女,驍勇善戰,遐曽為石虎所圍,妻單騎拔遐,出於萬衆之中,佐遐數戰有功,號稱無敵女將。
130
邵續平原太守,詳武定府
131
北朝
132
拓䟦平原宗室,河南王曜孫,顯祖時,齊州刺史,忠果有智畧,善於撫綏,邊民歸附千餘家。邢 祐字宗祐,河間人,髙祖時平原太守,政清刑簡,百姓安之。
133
拓䟦鑒字紹達,平原之子,髙祖時齊州刺史,能繼父志,凡一切規模,條約皆燦然可觀。髙祖嘗謂侍臣曰:「使諸州刺史悉能如是,何憂風俗乎!」因手詔褒之。
134
韓麒麟,昌黎平棘人。孝文時,齊州刺史。慈祥愛民,寡於刑罰,從事劉普慶說之曰:「明公仗節方夏,不有斬戮,何以立威?」韓曰:「民不犯法,何以殺為!必欲立威,當以卿應之」。普慶慙而退。
135
薛 聰延智,汾隂人。孝静時,齊州刺史,政存寛簡,吏民安之。卒於官,闔郡建祠祀焉髙 植渤海蓚人,齊州刺史,嘗遇戰功,當受封。植辭曰:「家荷厚恩,正當為國討賊,何可受賞附!鹿生濟南太守,詳人物。房堅、齊州大中正詳人物。房士逵、平原太守,詳人物。房景伯。東清河太守,詳人物。
136
137
韋 藝世文,京兆杜陵人。仕周為魏郡太守。文帝進封興郡公,出為齊州刺史。為政清簡,士民懐之。
138
趙 軌洛陽人,開皇初,為齊州别駕,在任四年,考績稱最徴入朝,父老揮涕送之曰:「别駕清如水,願以杯水餞軌」。受而飲之」。
139
劉 𢎞,字仲逺,彭城人。文帝時,為齊州長史,有文武才。平陳之役,自表請從軍,後果以功封獲澤侯,賜賚獨優
140
公孫景茂,河間,阜城人,由髙唐令厯濟北太守、曹州司馬,後拜淄州刺史,所在皆有恵政。文帝嘗謂侍臣曰:「公孫景茂,古之良牧也」。卒於官,諸州吏民赴淄哭奠者日數百人。
141
王 伽河間章武人,開皇末,為齊州叅軍,州使送囚七十餘人,至京師,行至滎陽,謂囚曰:「汝等雖犯憲法,枷鎖亦大苦,盡脱之期,以某日至京師,如致前却,吾當為汝受死」。舍之而去,流人感悦,依期而至。上聞而異之,召見嘉奬,更悉召流人,賜宴殿庭而赦之,擢伽為雍令。
142
元 袤字孝整,洛陽人。煬帝時,拜齊州刺史,尋改州為郡,即以袤為齊郡太守,為政清簡,吏民安之。
143
張須陀,𢎞農,閿鄉人,大業中,為齊郡丞,值嵗饑,欲開倉賑給,官屬云須待詔須。陀曰:「百姓倒懸,如待奏報,當委溝●矣」。先開倉而後上狀,帝知之,不責。其後屢勝劇賊,以緝捕功進,齊郡通守附。乞伏慧、齊州刺史詳,曹州府。房彦謙、齊州主簿,詳人物。房恭懿、徳州司馬,詳人物。
144
145
權萬紀,太宗時為齊州都督府長史,剛直敢言。初,齊王祐領齊州都督,溺羣小好弋獵,帝數以書讓之。萬紀謂祐曰:「上欲王改悔,故數教責王,誠能飭躬引咎,萬紀請入朝言之,上意宜解。祐因上書謝罪,萬紀見帝,言祐且自新,帝悦,厚賜萬紀,而仍戒祐,祐因萬紀見勞而已,䝉責以為賣已,遂殺萬紀,舉兵反平,陵人勿從,曰:「奈何殺權長史!」
146
杜行敏髙宗時為淄青兵曹叅軍,齊王祐謀不軌,行敏勒兵趨平陵,圍宫門,鑿垣而入,祐拒門,自朝至日中,行敏令軍士積薪焚之,祐乃出,械送京師,擢行敏巴州刺史。
147
李 傑本名務光,相州滏陽人,髙宗時,齊州叅軍,治事明敏,案無留牘,時人賢之。張知謇匪躬,幽州方城人,嗣聖初,為徳州刺史,甚有聲譽,知謇前後凡刺十一州,徳為最。韋安石京兆萬年人,中宗時徳州刺史,政尚清嚴,而存心忠恕,民畏而懐之。
148
李務光,相州滏陽人,中宗時為齊州叅軍,為吏詳敏有治譽。
149
李 隨𤣥宗時為濟南太守,與單父尉賈賁、濮陽人尚衡共起兵謀討安禄,山聞顔真卿守平原,遂悉衆歸之。
150
杜 祐字君卿,京兆萬年人。憲宗時,為濟南叅軍。為人平易遜順,明習典故,勤於吏職,而治不刻覈,議者咸稱祐治行無缺。
151
、曹全晸淄州刺史詳總部。劉敬和鄒平、淄川、長山三縣令,詳青州狄光嗣、淄州刺史。詳東昌府。李邕淄州刺史,詳青州府。顔真卿平原太守,詳人物。五代。
152
朱 珍徐州豐人,梁太祖時,淄州刺史威恵素著,時秦宗權屢困,梁太祖以兵少憂甚,珍募兵於淄、青間,得萬餘人,太祖大悦,遂却宗權,時以珍功為第一。
153
翟進宗晉天福間,為淄州刺史,楊光逺以騎兵數百脅取進宗,不屈見殺。及光逺平,詔求進宗尸,淄人争欲葬之。
154
郭 瓊平州廬龍人,仕漢為沂州刺史,嘗單騎諭賊,賊皆解散,周世宗聞其賢,以為齊州防禦使,尊禮儒士,存恤孤寡,嵗饑出已俸以助賑,民懐其恵,咸詣闕頌徳政,詔許立碑。
155
張藏英范陽人,周世宗時,徳州刺史,嘗上書陳邊務,請於深州李晏口置砦,及誘境上亡命者以𨽻軍,願為主將,得便宜擊討,世宗悉納之,藏英遂築城李晏口,募得勁兵數千,㑹節度使王彦超巡邊,為契丹所圍蔵,英率新募兵往擊之,契丹遁去,圍乃解,後改濮州刺史。
156
楊師厚,齊州刺史詳曹州府。張錫、淄州令詳,武定府。劉遂清。淄川令,詳人物。
157
158
尹崇珂,秦州天水人。太祖時,淄州刺史有善政,民詣闕請立石頌徳,太祖命李穆撰文賜之。梁夢昇太祖時知徳州亷幹清慎,嘗發前刺史郭貴姦利事,貴使都軍頭領史珪言夢昇欺蔑,貴奏上,太祖怒曰:「夢昇本清强,吏必貴,所為多不法爾!且珪安得為貴作間言!」乃以珪與貴,付中書條問,而擢夢昇為左贊善。
159
韓 琦稚圭,相州安陽人。仁宗時,通判淄州,留心民事,凡所咨謀,預儲經濟。後為慶厯賢相。唐 介子方,江陵人,仁宗時,通判徳州。轉運使崔嶧取庫絹配民而浮其值,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撫使數責之。嶧怒,馳驛按詰,介不為動,事卒不行。
160
曽 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仁宗時,知齊州,曲堤周氏以貲䧺里中,子髙尤横,力動權要,州縣莫敢詰,鞏竟寘之法。章邱有霸王社,剽奪不敢問,鞏抑配三十人,離其黨屬,民為保伍,譏察出入,有盜則鳴鼔相援,每發輙得之。盜有葛友者,捕之久,一日忽自首,鞏飲食,厚賞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夸絢,四境盗聞,多自首者。時濬河調役,及齊當給夫二萬,縣初按籍,三丁出一鞏,刮核隠漏,遂至九一,省費數倍,又弛無名渡錢為橋,以濟往來,自長清抵博州以達於魏,節省六驛,人皆以為便。
161
張待問英宗時為長山主簿,縣有盧伯逹者,與侍中曹利用聫姻,豪横,多不法令,莫敢問,適待問,承令乏,伯達以訟至庭,數其累犯,杖之。未幾,伯逹侄士倫為本路轉運使,人皆勸之,引去,待問曰:「盧公賢者,肯啣隙,公正吏乎?」士倫按邑果召,語之曰:「君徤吏也,吾叔賴君教訓之,今成善士矣」。
162
李 常南昌,南康人,神宗時,知齊州,齊多盜,論報無虚日,常每得黠盜,輙刺為兵,使在麾下,因盡得其囊括處,拔其根株,嵗餘,齊盜盡絶。
163
蘇 轍子由,眉山人,神宗時出為河南推官,尋掌齊州書記,沉静簡黙,以文學名於時。王吉甫邦憲,同州人,神宗時知齊州,亷介不囘,一於用法而無縁餙。
164
范純仁堯夫,吳縣人。神宗時知齊州,治尚寛厚,時盜竊而督償者,繫司理獄常滿,純仁曰:「此何不保出使輸納耶?」通判曰:「釋之恐復累官司,故往往待其疾斃於獄以除害爾」。純仁曰:「法不至死,柰何以情殺之!」盡呼至庭下,訓使自新釋之,且寛其限。及期力不能償者,復自請就繫,純仁曰:「使女為良民,吾何惜代償,免之去,羣盗感激愧悔,相戒毋得再犯」。
165
游 酢定夫,建州建陽人。以理學知名。神宗時,以范純仁薦,僉書齊州判官,治敦實。行言不妄發,留心致知之學,與楊龜山俱為理學名臣。龜山名,時為蕭山令
166
向崇道哲宗時知淄州,修建學宫,廣生徒學舍,肄業其中者,月給廩餼,士風以振趙彦若哲宗時,淄州通判民有犯法當死,而其親已老,為其子乞命甚哀,彦若矜之曰:「在律,親年九十無侍養者,聴讞奏請」。上果可其奏,竟得減死。
167
趙不羣,太宗六世孫,徽宗時知章邱縣,縣當山東,河北之衝不羣,增城浚濠,為戰守之備。當靖康之初,金人攻圍兩月不能下,遷濰州通判。
168
李若水清卿,洺州曲周人。徽宗時,為濟南教授。課士規條嚴簡,而多寓激厲。大觀中,試天下學官第一,靖康時,官至禮部侍郎,隨駕北狩,死之。
169
張叔夜,字稽仲,開封人。重和中,知濟南府,聞羣盜猝至,叔夜守禦,不及取舊赦賊文,俾郵卒傳至郡,賊聞赦至,狐疑不決。叔夜知其懈,夜率勁卒千人𢷬其營,使逺近鳴鼓疑之,賊果奔潰,追斬數十里,以功進龍圖閣學士,又出知青州,靖康從駕至白溝河,絶吭而死。
170
趙叔皎秦悼王四世孫為徳州兵馬都監。靖康之難,被圍凡六戰,敵登城,猶向上射之,金人執之,大罵不屈而死。
171
、唐義問、知齊州詳總部。楊激知淄州,詳青州府。郭勸、知淄州,詳人物。趙挺之徳州通判,詳人物。晁補之。知齊州詳人物。
172
173
曹望之,字景蕭,臨洺人,世祖時,徳州防禦使,練習錢榖,盡心職事,有恵政,百姓,立生祠祀之。徒單繹。義州人,大定中,厯泰安、淄州二刺史,有亷名,尋同知濟南府。考最,遷棣州防禦使。王 擴中山,永平人。泰和中,徳州防禦使被詔賑饑甚,有方略,徳棣之人皆感之。一日,行章邱道中見一偉男子,舉止稍異,執而訊之,果隣境,逸獄大,盜衆咸以為神,盜不敢犯。
174
石抺元,字希明,㦤州路人。宣宗時,同知淄州軍州事。劇盜劉竒久為民患,方捕訊而赦將至,吏請亟迎詔,抺元曰:「吾按賊,亦朝廷詔也」。杖殺之而後宣讀,闔郡稱快。貞祐中,知濟南府。平生寡言笑,尚節儉,居官有守,不謟交權,貴人以此重其品,比之泰山石。
175
梁 昱宣宗時,以兗州觀察判官攝淄州事。李全之亂,昱能催科不擾,饋餉無乏,軍民輯和,地方寜謐,轉運使田琢奏其功,遷同知淄州事。
176
177
趙 炳字彦明,恵州濼陽人。李壇叛,據濟南,炳請討之,獨將千人,當北路截守,有所俘獲,輙縱遣之,曰:「朝廷但擒首惡脅從,概不治也」。不旬日而濟南平,入為刑部侍郎。後妖民煽惑,將復為亂,仍加炳昭勇大将軍、濟南路總管,炳至,出示逺近自首者,免其株連妖黨,立時解散,復開倉賑濟而後上聞,帝知其忠誠,詔嘉奬之。
178
趙孟頫,字子昻,宋宗室,仕元為濟南路總管同知,世祖常重其才,思而居官亦清慎有守,有元掀兒者,役於鹽塲,偶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屍,誣告同役者,獄成,孟頫疑其寃,留勿決,逾月,掀兒果自歸,乃得白郡中,稱其神明。
179
髙 源字仲淵,晉州人。至元間,齊河縣尹,政有遺恵,去官十餘年,民猶立碑頌之。田 夀字仲仁,燕人,至元時,為臨邑縣尹,蒞政亷,明豪滑歛手,先時防兵在縣,以牧馬為名,占民膏腴産二萬餘畝,夀為申請,得奉詔檢覈,悉還之民,諸凡不便於民者悉去之,民大感悦。
180
康庸時中,延安人,至元間,般陽路總管獄,多寃滯,庸至悉剖晰之。鄰郡饑民來就食,自出俸資造粥厰,日給五六百人,勸令毋往,他所逺去,則歸程不便,士民好義者亦争相助賑,又重修淄州學宫務,極宏厰,有碑紀其事
181
趙文昌至元時為長清尹,有恵政,嘗建三皇廟,集厯代醫書,選民間俊秀,教而習之,以袪民病,廣恵民藥局,以是民皆感之。
182
髙伯温,上都人,至元間為長清尹,勸民樹桑至十七萬餘株,又建義倉,儲粟以給流民之歸者。境內瀦水没田,乃立表相地,開渠洩水,民樂其業,立石頌之。
183
杜世昌四川嘉州人,至元間長清縣尹時,大軍南伐,所過騷擾,世昌出迎撫之,秋毫不犯,為政公亷明敏長於聴斷,旁邑疑獄多藉其質成。
184
杜 溥魏縣人,成宗時濟陽縣尹。邑自金創設以來,城郭學校皆未嘗備。溥曰:「學校所以養育人材,有人材而後有事功」。乃先建學廟,殿廡之制粗立焉
185
李 載,字從善,廣川人,成宗時臨邑縣尹亷。静自持善,決獄無寃,濫招撫流,移歸業者甚衆。李惟肅成宗時為章邱縣尹,亷明剛斷,重教化而緩刑罰。嘗於繡江之岸築一亭,以時遊憩顔其,亭曰「飲江」,去後民即亭上立碑。
186
尚才英世傑,成安人,成宗時章丘縣尹亷,直有政聲。完顔從善䝉古人,武宗時鄒平縣尹長於折獄,民稱無寃。李儀伯、沭陽人,至順間章邱縣尹,政為諸縣,最擢行臺御史。劉仁智上都人,順帝時為長山縣尹,治尚寛簡,時稱為「劉仁主。杜 翺上都人,至順間為長山縣尹,持守公亷。百姓歌曰:「前有劉仁主,後有杜至公」。趙 杞真定,南宫人,順帝時,尹禹城縣,時河決金堤,調夫甚急,杞以時當冬,令百姓苦寒,又嵗饑民窮,請免其役,得報可。
187
明。
188
崔 亮洪武初,知濟南府,修葺城垣,建設倉署,撫綏得宜,士民悦服,超拜禮部尚書。陳 修伯昻,江西上饒人。洪武初,知濟南府。時兵燹之餘,民物凋敝,修招集流亡,令其復業。嘗上墾田之策,太祖嘉納之。時按察司署燬於火,修即以府署為按察司署,而葺舊開元寺為府署,不傷財,不擾民。明初推濟郡賢守必曰崔、陳云。
189
徐 安洪武間,知濟南府精於吏冶,表帥有方,凡錢穀簿書留難淹滯之弊,剔釐殆盡,人皆敬畏之。以憂去,吏民詣闕奏留,至景泰初致仕
190
張 椿南直,寜陵人,洪武間,知鄒平縣,創立廟學,修建公署,興舉廢墜,政尚寛平,民懐其恵鄭 敏河南人。洪武間知齊東縣,恤民勤政,賦役均平,以亷幹陞北平知府
191
賴原俗浙江處州人,洪武間為章邱縣丞,清操自勵,愛民如子,凡公事至鄉鄙,必量地逺近,裹糧以從,雖芻薪亦無所擾,後遷户部員外郎。
192
何。 源南直,吳江人。洪武間,以博士弟子試為徳州牧,時青、兗間蝗大起,獨不入徳州之境,嵗饑,能多方賑救,以功遷梧州守。
193
王 省,字子職,江西吉水人。建文時,為濟陽縣教諭。靖難兵攻破濟南省,坐明倫堂,集諸生告之曰:「此堂曰:「明倫今日之倫安在?」痛哭觸柱而死。其女静在籍未字,聞燕兵起曰:「吾父必死於難」。乃携幼弟來濟陽,求遺骸,歸𦵏之。
194
薛 慎南直,淮安人。永樂時,知長清縣,有恵政,以親䘮去。洪熙元年,長清民知慎服闋詣闕,乞慎再任,吏部尚書蹇義言:「長清已别除令,更易不便。帝曰:「置令以為民也,但得民心,屢易何害?」竟復任。方 㫤字仲年,浙江淳安人。永樂時授平原縣,為治簡易愛民。嘗為賊所執,民相率入賊中曰:「柰何執吾父!母」泣下沾衣,賊憐而還之。秩滿,陞凔州同知去。
195
周 密南直寳應人,宣徳時,知平原縣,鋤姦惡,植善良,除弊政,興禮教,修城濬湟,民忘其勞黄 禮山西陽曲人,正統時為新城縣丞,清亷愛民,縣有民田,為水冲沙壓,厯年額賦猶在,禮奏請除之,民感其恵,指為黄公坵」。
196
侯 宣河南封丘人,天順間,知厯城縣,敏於從政,凡賑荒弭,盜無不惬,上意而逹下情而奏免俵馬一事,猶為人所不敢行之事,民感其徳,立祠祀之
197
李 儒陜西涇陽人。天順間,知鄒平縣亷。正公平勤於撫字,以內艱去姚 顯陜西咸寜人,天順間,知齊東縣,聴斷,不施鞭扑,反覆勸諭,必使兩造,自相悦服而後燬,其詞曰:「無留後日形迹也」。秩滿,陞太僕寺丞。
198
李 泰湖廣郴州人。天順時,知禹城縣,連年饑饉,泰每嵗請蠲,不避忌諱,民賴以生。劉 文四川巴縣人。天順時,知臨邑縣公亷。仁恕政教,兼舉調繁。淄川民思念之,立祠於學白行順陜西清澗人。成化間,知濟南府,招撫流移,勸闢荒土,每行,縣輙賑䘏,㷀獨就見孝行之士。尋陞山西㕘政,士民遮道留之
199
王 璟山西陽曲人。成化間,同知濟南府,有亷幹,名巡撫牟俸,薦知府事,賢聲日起,超擢河南布政使。
200
衞 英山西洪洞人,成化間為濟南府同知,志行髙潔,蒞政嚴明,陞開封知府,去郡之日,行李半肩、童僕數人而已,郡人嘗肖其像於趵宊泉以祀之
201
韓 熙南直,蘓州人,成化間為徳州同知,州當水陸要衝,應酬靡暇,上官知其亷幹,委調無虚日,熙皆措置咸宜,事克有濟,時稱其能。
202
張 慶河南鈞州人,成化間知章丘縣,持身公正,人不敢干以私,至於摘伏懲奸,超寃釋枉,物無遁情,而人不犯法,闔邑稱神君焉。
203
劉 謐河南羅山人。成化間知鄒平縣,政尚平易,時有蝗,食稼狼噬人,謐禱於神,其患皆息李 興河南嵩縣人,成化間知鄒平縣,蒞政嚴明,持身亷静。考績為州縣官第一杜 忠山西河隂人。成化間,知新城縣,課農桑,興學校,輯强暴,民賴以安梁。 驥成化時,知禹城縣,能均徭減羨,節用愛民
204
俞 諌浙江桐廬人,𢎞治時,知長清縣,嘗憫流民失業,境內凡有河壖地,令其耕種,官給牛籽,而嵗收其租,儲倉出息㓙年,即以是還賑之。
205
李 恕陜西富平人,𢎞治間,知徳平縣,年饑,私出積榖平糶以緩市價,司府素知其賢,亟檄鄰境之豐收者,移價買補,以足其額,因舟車運費不支,民争襁負而屬之。
206
余 翺南直定逺人正徳間,知厯城縣,不受請託,不畏强禦,上官稱其能行,取監察御史。楊 武,字岐山,陜西華州人。正徳中,知淄川縣邑。淄水悍決,素為民患,武隄防疏導,曲盡機宜,沾溉民田數千餘頃,民甚賴之。
207
龔 諒嘉靖初,知徳平縣,直𨽻寜津盜起,掠徳平,諒率吏民禦之,力屈遇害,事聞,詔贈濟南府通判,官其一子
208
計元勲浙江嘉興人,萬厯末,分守濟南道,摶擊强豪,嘗拂中官魏忠賢意,被逮赴京,民追隨至京師,幾數百人,後璫敗,旋復官。
209
鄭崇儉大章,山西平陽人。萬厯末,濟南兵備道,守正不阿,僚屬咸倚賴之。董復亨北直元城人,萬厯間知章邱縣,博學有文譽,聞張居正柄國,遂致仕。馬斯臧河南祥符人,萬厯間知長山縣,清慎明敏,為州邑名宦第一。趙文炳,北直,任縣人,萬厯間,知新城縣,日食蔬食,客非文㑹,不設魚菜,祭胙則脯腊而藏之以供,往來行李,憲司皆重其亷,嘗分恵腥庖,文炳辭不受。
210
秘自謙,北直,晉州人,萬厯間自知莘縣調任濟陽,所厯皆有善政,逾百年人猶立石頌之。南拱極。山西安邑人,萬厯時知陵縣。適大旱,妖民程章聚饑民千餘人,將約期為亂。拱極集民兵,夜捕獲之,亟斃於法,捜得妖書及名籍,對衆焚之,絶不一。覽反側者乃自安。事平,得澍雨有秋。王 霖河南祥符人,萬厯間知徳平縣,抵任,即計擒巨盗,又超雪已讞之寃獄,全活數十人,百姓感之
211
蔡懋徳南直,崑山人,崇禎時,分守濟南道,時㑹城殘破,兩司三道皆缺人,懋徳兼攝五篆,出撫流移,入總錢穀,晝則兵巡,夜則讞獄,如是者嵗餘,口不言勞,尋陞本按察使。
212
鄧 謙湖廣孝感人,崇禎時,濟南兵備道。十五年,濟南城破,謙與季父有徴母莫氏并宗族賓從死難四十餘人,詔贈光禄寺卿。
213
茍好善陜西醴泉人,崇禎時濟南知府。十五年城破,好善及二子皆自經死。時同知陳虞卿、通判熊列獻亦同時死難。虞卿,南直人。列獻,湖廣孝感人。
214
韓承宣崇禎時知厯城縣,城破,承宣與妻妾皆死之,今祀雙忠祠。朱迥添,山西潞安宗學貢生,崇禎時知鄒平縣,城破,迥添死之。秦三輔陜西三原人,崇禎時,知新城縣李九成叛,掠新城,三輔與訓導王協中並罵賊而死。張日新、浙江建徳人,崇禎時為齊東縣教諭。十五年,城破,日新與妻方氏、子光裔俱自縊於明倫堂。
215
宋希堯崇禎時知臨邑縣,十五年城破,希堯死之附、趙璜濟南知府,詳總部、朱大典章邱令詳總部兗州府。
216
217
田 叔趙國陘城人。景帝時,為魯相。官民有以王取其財物自言者,叔取其渠帥笞之。王聞之,大慙,發中府錢以償之。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趣相就館,休相暴坐苑中,終不休。王以故不大出遊。及卒,魯人以百金餉其少子,仁仁不受,曰:「吾義不敢以此傷先人名」。魯人皆賢之。
218
蔣 詡京兆杜陵人,哀帝時為兗州刺史,以亷直稱居攝,初以病辭免,民懐其徳,於其所疏之泉,名曰蔣詡泉,以志不諼云。
219
鮑 永上黨屯留人,光武時為魯郡太守,擊討董憲,大破之,憲禆將彭豐猶懐觀望,未即下,闕里荆棘,忽無故自除,永謂丞及魯令曰:「方今危急,而闕里荆棘自開,豈夫子欲令太守行禮,以徳化無道耶?」乃修鄉射之禮,請豐㑹觀,禮畢,豐果頓首謝,請歸附,帝嘉其畧,封闗內侯。
220
王 梁漁陽,安陽人,從光武至桃城,破龎萌等,即拜梁為山陽太守。梁鎮撫新附,期月而山陽大治,遂徴為河南尹。去郡之日,民遮道留之。
221
李 恂叔英,安定臨涇人。光武時,為兗州刺史。常席,羊皮服布被,以清約率下,民服其化。王 堂敬伯,廣郪人。光武初為穀城長,有能名,遷拜魯相,政治簡一,終年無訟。鍾離意子阿,會稽山隂人,光武時,為瑕邱令,吏有檀、建者,侵盜事覺,意屏人問狀,不忍加刑,遣令長休。建父聞之,置酒謂建曰:「有道之君,以義行誅子,命也」。令飲藥自盡。又遷堂邑,令縣人防廣,為父報仇,自繫獄,意宻以狀聞,乃得減死。明帝徴為尚書,後出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叄千,修孔子車,身入廟,拂几席劍履為相。五年,魯國大冶。
222
周 榮平孫,廬江舒人,章帝時為山陽太守,為政寛平郡縣皆見稱紀。鄭 𢎞,字巨君,㑹稽山隂人,章帝時,為騶令,勤行徳化,道不拾遺,當春大旱,騶獨致雨,豐收蝗起,過騶界不集。建初中,為尚書令,前後所陳,皆有裨益。出為平原相,治行更益於騶徴,拜侍中。秦 彭,字伯平,茂陵人。章帝時,為山陽太守,以禮訓人,不任刑罰。崇儒雅重庠序,有遵奉教化者,即擢為鄉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勸勉之。吏有過咎罷遣,不加斥辱,百姓懐之,莫有欺犯。又興起稻田數十頃,民知灌溉之利。在任六年,轉潁川太守。
223
周 盤字堅伯,汝南人。和帝時,除任城令,有恵政,民皆感之。汝 郁字叔異,陳人,和帝時為魯相,以徳化民,民皆稱之,流人歸者九千户。楊 秉叔節,𢎞農華隂人,順帝時,為豫荆、徐、兗四州刺史,遷任城相,秉計日受俸餘禄,不入私門,人皆服其清
224
翟 超桓帝時為山陽太守,常没入中常侍侯覽財産,詔逮問,有司承旨,奏超當坐髠鉗輸作,左校陳蕃上疏,言超奉公不撓,疾惡如仇而覽之,縱横没財,已幸疏上,不納黨錮,超為八及之一第五種興先,京兆長陵人,桓帝時,以髙宻相遷兗州刺史,時中常侍單超兄子匡為濟隂太守,負勢貪放,恣行不法,種遣從事衞羽收匡賓客親吏四十餘人,發其賍五六十萬,并以劾匡刁。 韙字子榮,彭城人。桓、靈時為魯東海二相。性亢厲,有明畧,所在稱神。嘗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見其惰容焉。
225
劉 祐字伯祖,中山安國人。桓帝時,除任城令,政治嚴明。兗州稱為尤異朱 雋字仲偉,㑹稽上虞人。桓帝時,除蘭陵令,政有異能,為東海相所表,遷交趾刺史。張 遷陳留,已吾人。靈帝時,為榖城長,重民事矜,獄囚存恤,髙年路不拾遺黄巾,起縣賴保全,民為之立碑
226
袁 遺伯業,汝陽人。獻帝時為山陽太守,與從兄紹同起兵討董卓。河間張超嘗表薦之附橋瑁兗州刺史詳,曹州府劉岱兖州刺史詳人物
227
三國
228
王 昶文舒,太原人,黄初中,遷兗州刺史。昶雖在外,心存朝廷,乃著《治論畧》,依古制而合於時論者為書二十一篇奏之。
229
州 泰文帝時,兖州刺史諸葛誕叛降吳,吳遣文欽應之,又令朱异率三萬人以助文欽。泰拒异於陽,淵連戰破之,焚其輜重而還。
230
胡 烈文帝時,山陽太守州泰既破吳軍,吳朱异敗,歸烈以竒兵五千襲吳輜重,盡焚之。鄭 渾文公,開封人。黄初末,從沛郡遷山陽太守,以郡界地勢窪下,宜灌溉,終得魚稻經久之利,遂躬率吏民規畫經理,一冬月皆成,比年大收,嵗増,租入倍常,蓋其治沛亦如此,民用饒足,治稱尤異。渾清素在公,連典二郡,妻子不免饑寒,而渾淡泊自若。
231
司馬朗伯達,河內温人,文帝時為兖州刺史,治務寛厚,不施鞭扑,而民不犯法,時稱其賢。裴 潛文行,河東聞喜人,文帝時為兖州刺史。潛素清潔,每之官不將,妻子妻子貧乏,織藜芘以自供。
232
温 恢字曼基,太原祁人。文帝時,由廩丘長厯魯相,遷兗州刺史,所在有治績,帝每嘉勞之。
233
江 統應元,陳留圉人,恵帝時為兗州别駕,舉髙平、郄鑒為賢良,陳留阮修為直言,濟北程收為方正,時以統為知人,後鑒等皆為名臣。
234
荀 羡字令則,潁州臨潁人。穆帝時,除北中郎将、監青、徐兖州諸軍事、領兖州刺史。時慕容儁遣其將王騰攻琅邪、鄄城等處,羡討平之。慕容蘭以數萬衆屯汴,將窺兗、羡,自洸水引汶通渠,至於東阿,征之,遂斬蘭。帝將封之,固辭不受。
235
謝 𤣥字㓜度,陽夏人。孝武時,謝安經畧舊都,舉其兄子𤣥為建武將軍、兖州刺史,任以伐秦之事。秦符堅使張崇據兖州,𤣥擊之於鄄城,走之,進伐青州,符、朗出降。兗、青、司、豫悉平,皆𤣥之功。北魏
236
長孫肥代郡人,太祖時為兗州刺史,得吏民心,威恵著於淮泗。羅伊利代郡人,顯祖時兗州刺史,善於拊循,數年間邊民歸者五千餘户。游明根字志逺,廣平任人,顯祖時,初為東青州刺史,尋移兗州兼督軍事,為政清平,新民樂附。李 崇繼長,頓邱人。髙祖時,兗州刺史兖素多盜,崇令村置一樓樓,置一鼔,盜發鳴鼔,以次相聞,穢頃之間,可通百里於要路,伏人擒之,盗不得逸,諸州置樓懸鼓,自崇始也。
237
髙 祐字子集,渤海人,髙祖時,兗州刺史令縣立講學,黨立教學,村立小學,一家置一臼,五家共一井,不聴婦人,寄春取水,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冦盗止息,教化大行。
238
張 應延興中,為魯郡太守,履行貞潔,妻子樵汲以自供。髙祖嘉其亷,遷京兆守,所在稱職。段 榮子茂,姑臧人,天平四年,為濟州刺史、山東大都督,温和仁恕,吏民懐之。髙季式字子通,渤海蓨人,天平中,為濟州刺史。時劉盤陀、史明曜等為患,齊、兖、青、徐四州,季式悉討平之,逺近清晏,民歌其徳。
239
汲 固東郡梁城人,孝静時為兖州從事,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民送至河上,時式子憲生,始滿月,固抱蔵之,易以已子後髙祐為刺史,嘉固節,以為主簿。
240
張華原字國滿,趙郡平棘人,髙祖時為兗州刺史,廣布耳目,示以威禁,盜賊及亡命歸欵者,皆撫以恩信,於是人懐盜息。初,有囚千餘人,皆隨事決遣,至嵗暮,唯有重罪數人,華原期日遣歸囚,皆依期至獄州境,先有猛獸為暴甑,山中忽有六駁食之,咸以為徳化所致,卒於官,人為樹碑立祠。
241
鄭述祖恭文,滎陽開封人,北齊文宣時,繼其父道昭為兗州刺史,有人入市,盜布,盜之,父執其子以自首,述祖特原之,自是境內無盜,人歌之曰:「大鄭公,小鄭公,相去五十載,風教有相同」。髙徳範,渤海人,文宣時為任城太守,有恵政。
242
、李䖍、兗州刺史,詳東昌府。鄭道昭、兖州刺史詳,萊州府。殷孝祖。兗州刺史,詳曹州府。
243
244
薛 胄,字紹元,河東汾隂人。文帝初,為兗州刺史,至則有獄囚數百,旬日,盡為剖斷,囹圄空虚。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汎濫大澤中,胄積石堰之,決令西注,陂澤盡為良田,又通轉運,民甚賴之,號為「薛公豐、兗渠
245
蘇 威無畏,武功人,煬帝時為魯郡太守,治身清儉,以亷慎見稱。陳孝意。河東人,大業初為魯郡司法書佐,郡內號為亷平。太守蘇威常欲殺一囚,孝意固諌,不聴,乃解衣請先受死。良久,威意解謝而遣之。
246
247
宋 璟邢州南和人。中宗時,檢校貝州刺史,為政清毅,吏民無敢犯者。後景雲初,又以言事出為兖州刺史,政愈和平,不以貶秩自損。
248
裴耀卿渙之,絳州人。𤣥宗時,為濟州刺史,㑹帝東巡,耀卿置三梁十驛,科斂均省。封禪還,帝謂張說曰:「朕有事岱宗,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數百言,至曰:人或重擾,即不足以告成,朕常置書座右以自戒,此其愛人也」。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濟州河防壊,耀卿方躬護作役,未訖,有詔徙官,耀卿慮功無成,勿宣詔,但巡撫飭厲愈亟,堤成發詔而去。
249
韋元珪開元初,為兗州刺史。時河南大水,詔劉知柔馳驛察民疾苦。及吏善惡,惟元珪有治状,知系表薦之
250
賀知章,越州,永興人,開元初為任城令,性曠逸,為政持大體,不拘苛細,厯集賢學士告歸。鑑湖自稱四明狂客。
251
周待選盧龍人,𤣥宗時為魯城令,率縣人拒安禄,山死之。張 孚𤣥宗時為魯郡司兵叅軍。安禄山使李廷偉徇山東,孚召州內豪傑、張玠、段絳等謀誅廷偉,玠等從之。事開,帝嘉賞其功。
252
劉光期,𤣥宗時為夀張令,以徳化致瑞應民,立石頌之。賈直言:徳宗時,兗鄆節度使李師道逆命,直言時為幕府叅佐,乃畫縳,載檻車圖,提刀負棺入諌,師道怒,囚之。及劉悟入鄆,乃釋其禁辟,置義成府。
253
庾 賁代宗時為寜陽令,亷平寛恕不事煩,歴三載,人皆頌之,李陽氷為之撰碑。陸 亘景山,蘇州吳人。憲宗時,兗州刺史文明嚴重,以善政稱。常陳節度使,分兵屯屬邑,州刺史不能制,故多不靖。帝嘉納之,因詔屯兵,得𨽻刺史。
254
邢審容穆宗時攝中都令,愽學能文,政亦寛裕,常脩孔子廟,時人賢之附、郭昈。兗鄆節度判官,詳人物
255
256
楊 瓊汾州西河人,真宗時知兗州,有能名。時有州卒自言能飛行空中,人頗惑之。瓊曰:「此妖術也。不治,將為患」。乃折其足,奏請戮之。
257
王 臻及之,潁州汝隂人。眞宗時知兖州,剛嚴果斷,善於決事,逺近著有賢聲。張 傅巖卿,譙人,真宗時知兖州,强幹精敏,察覈簿書,鉤摘奸隠,案無留牘,吏不敢欺。崔 立本之,開封鄢陵人。真宗時,厯知兗、棣二州,兗嵗值大饑,立親募富人出榖賑濟,人皆樂輸,施至十餘萬石,全活饑民至數十萬人。
258
張禹珪天錫,河朔人,真宗時知兗州,勤於政治,瑞麥兩岐,囹圄空虚,宰相王旦使兖州還,言其治狀,帝優詔褒美之。
259
石延年曼卿,宋州人,真宗時知金郷縣,曰:此亦可以為政也」。在縣大有治聲。姚 鉉字寳之,廬州合肥人,眞宗時知濟州。時河決鄆州,東南注鉅野,詔徙州於汶陽鄉之髙原,委鉉以營度工畢,進京東轉運使。
260
陳泰來字仲華,河南緱氏人。仁宗時知兖州,有治績。泰來喜論刑名,以為有司議法,當據文直斷,不可意求曲當法求曲當,法所以不平也。時人服其髙論。
261
杜 衍世昌,越州山隂人。仁宗時知兖州。時屬邑吏有累重而素貧者,衍以公租及公帑均給之,量其繁簡,調其輕重,咸使自足,無敢有侵漁者。
262
蘇 寀磁州,滏陽人,仁宗時調兖州觀察判官。民有母改嫁而死,既葬,盜其柩歸袝者,法當死。宷曰:子盜母棺,袝父於禮不當於情可原事,豈與發冡取財者等請輕之。後以御史臺出知單州。劉 顔,字子望,彭城人,仁宗時為任城主簿,嵗饑,發大姓所屯匿積粟,官為平糶,而仍給其值,民賴以濟。李迪辟為從事。
263
謝文瓘,字聖藻,河南陳州人。神宗時,以集英殿脩撰出知濟州,上疏言:「臣下推行新法,榜笞禁錮,民受其虐,大臣以為訕,何也?神宗曰:彼謂奉法者非其人爾,何訕也!文瓘曰:然則臣未嘗奉法,得免於訕之罪矣。上黙然。
264
周中師南陽宛人,哲宗時,知汶上縣,為政寛猛,適宜鋤奸惡,撫良善,百姓安之。嘗建聖澤書院以教育生徒,置思聖堂以自朂云
265
徐處仁,應天,榖熟人,徽宗時知金鄉縣,以薦召見,帝問京東嵗事,以旱蝗對,又問:「有盗乎?」對曰:「有」。上謂其不欺,除宗正丞。後知青州,又知東平府,皆有能譽。
266
韓世忠良臣,延安人。欽宗時,李復侵擾山東,世忠破降之,詔授單州團練使。康王如濟州,世忠領所部勸進。金兵逼城,世忠力戰,敵少却。翌日,金人復至,衆至數萬,世忠僅千人,單騎直入,斬其將,金兵遂退。康王即位,授光州觀察使。
267
楊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紹興間,賜名存中,代州崞縣人,初任忠翊使,康王駐濟州,時李昱據任城,久不下,存中以單騎殺賊數百,王乘髙望之,見其介胄盡赤,意被重傷,召視之,皆賊血所汚,壯之飲以酒,請復往戰,王止之,存中曰:「賊已胆碎,可擒矣!」大破之,復任城。康王即位,授宻州觀察使。
268
王詔:知兖州詳東昌府。田京、通判兖州,詳總部。蔡齊、通判兗州,詳人物。徐起、知兖州,詳人物。龔鼎臣。知兖州詳人物。
269
270
王 珩世宗時為寜陽令,勤於聴斷,凡民間詞訟,皆令兩造証佐,糾集而來,至則片言折之,凡訟而不至者,輙坐,以是民間不敢妄興一詞。
271
胡 肇營州人,章宗時為嘉祥尹,興學校,禁侵漁,獄無留訟,吏不敢欺,有蝗不入境之異附梁 昱兗州觀察判官,詳濟南府孫徳淵。知滕州詳東昌府。
272
273
張 ●,字達善,四川導江人。世祖時,大臣薦其得程、朱正學,特命為孔顔孟三氏教授,鄒魯之士,佩服其教,久而不忘,逺近來學者,每嵗常數百人。
274
李 恩世祖時為嘉祥尉,遷主簿,及尹,行政公平,治聲逺播,朝廷屢勅奬之。封從植。保定,容城人,世祖時為嘉祥尹,兼管諸軍。奥魯勸農事,勤於其職,事無淹滯,百姓頌之。李 謙保定,東鹿人,世祖時為陽榖尹,斷獄明允,民有以罪被收而𨽻殺之,誣以自刺,謙驗其無血,疑之,乃取二雞,殺其一,流血,其一撲殺而復刺之,無血𨽻乃伏。時有嘉禾,一莖數穂,人謂其徳政所感。韓仲暉世祖時為夀張尹,時糧運從陸抵利津,入海中,都路多泥濘,仲暉奏開㑹通河,公私便之。汪澤民叔志,徽州婺源人,成宗時知兗州,建議孔子後宜封為公,尊其品秩,以示褒崇之意。廷議從之,乃封世襲衍聖公。
275
宋 彰字顯之,景州蓨縣人。成宗時為鄒縣尹,勸農興學,勤於撫字。先是鬻鹽,計口取直,民以為苦,彰請蠲之,民咸立石頌徳。
276
蓋 苗耘夫,大名元城人,仁宗時,為濟寜路軍州判官,嵗饑,郡守遣苗詣户部請賑,户部難之,苗伏中書堂下,出糠餅以示曰:「濟寜,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因泣下。時宰悟奏請計口支糧三月,州有官粟五百石,出以借民,期秋熟還官,比秋又不登,部使者責償甚亟,知州恐苗曰:「官粟實苗所借,今民饑不能償,苗請代還」。使者感其義,奏緩其期,單州税粮舊輸館陶倉,距單五百里,民常苦其勞,是秋,館陶大熟苗,令民先期糴粟倉下,十月初,倉契已至省民什之四五,陞御史臺掾,厯山東亷訪司經厯。梁 宜仁宗時,知嶧州,以勤民政、肅官規、崇敎本,三事自勵,時人多傳誦之。
277
趙克讓泰定時為汶上尹,崇教化抑,兼并恵窮,獨緝姦宄,地方寜謐,獄訟不興,稱良有司焉多羅岱泰定時,魚臺縣達嚕噶齊兼管諸軍,鄂囉勸農事,加意學校,自置學田,以瞻諸生膏火魚臺有學田自此始,隣近州邑亦多踵而效之。
278
楊循禮彰徳人,泰定時為城武主簿,綽有政聲,復主金鄉簿。時黄河泛溢,當事者議挑故道,計用工肆,拾萬循禮,建言:「嘉祥境內有壩堰可開,則其水東注,足以殺其下流,更塞其上決之口,患可漸消。從之。役得免,水亦無害。
279
董摶霄,磁州人,順帝時為濟寧路總管,理寃獄,革弊政,才譽甚著。後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濟南告急,摶霄提兵援濟南,賊衆自南山來,摶霄按兵城中,竝伏兵磵次,先以少挑戰,賊衆悉至,遂合圍以擊,大破之。般陽賊聞之,復悉衆夜襲濟,南攻南門,摶霄堅閉不出,黎明,視賊倦,乃開東門,繞出賊後,南門兵合擊之,賊衆悉潰殱焉。自是賊遂就衰。
280
、郭倪知滕州,詳東昌府、石天禄知兗、單、濟三州詳人物李綗知濟寧州詳人物、杜閏汶上尹詳人物司居敬鄒尹詳人物
281
明。
282
方克勤,字去矜,浙江寜海人。洪武初,為濟寜知府,開墾荒田,定起科之期,吏不得為奸,立社學,葺孔子廟以興教化,又以盛夏溽暑,罷築城之役。時永嘉侯亮祖率舟師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千,日夜濬河,克勤泣禱於天,忽大雨,水深三尺,舟行得通,民益頌以為神。子孝聞、孝孺,皆以文行著譽,而孝孺為建文時忠臣第一。
283
盧 熊公武,南直崑山人。洪武初,為兗州知州。時值魯籓初建,改州為府,又濬城內外河,工役煩興。熊殫心規畫,事集而民不擾。
284
鄭 剛洪武間,知兗州府亷,明正直人不敢干以私。蕭 寛洪武時,知兖州府,寛厚和平,吏不忍欺,民安其政黄 采字宗索,和州人,洪武中,以監察御史出知兖州府,和平寛厚,秩滿,民詣闕留之,復任九年。狄 崇南直,鳯陽人,洪武時為濟寜左衞指揮使,築城濬池,創設公署,政績最多。
285
薛原義應天人,洪武間知滕縣,持身勤儉,吏服民懐廟學公署,多所創建俞士吉用貞,浙江象山人。洪武時為兗州府學訓導,教士子嚴而有體。建文即位,上言時政得失十餘事,上嘉納之,超遷監察御史。後出為山東左叅議。
286
管 貞源清,洪武時,知陽榖縣,土賊䧟城,貞死之。史誠祖山西解州人,洪武末,知汶上縣。永樂時,擢濟寜知州,仍視汶上,事成祖過汶上,欲徙其民數百家於膠州,誠祖奏免之,屢當遷職,輙為民奏留閲,二十九年,竟卒於官,葬城南,建祠祀之潘時正。浙江仙居人,永樂時為濟寜州同知,存心公恕,長於撫綏,建言開㑹通河,自濟寜,直扺臨清,及漕渠成,以叔正首建議,賜衣及鈔奨其功
287
朱 珤福,建龍溪人。永樂時知鄒縣。公平亷,慎賦役,均平秩滿,民奏留再任,竟卒於官宫。 志河南安陽人,永樂時知魚臺縣亷。慎有為,勤於撫字。秩滿,民奏留復任,卒於官李 瑛北直,遷安人,永樂時,知陽榖,縣律已亷,能有恵愛,民甚徳之,後陞户部員外郎,民為立去思碑於署。
288
鄭 文內黄人永樂時,知嘉祥縣,勸農興學,倉廩充實,囹圄空虚,秩滿,民詣闕留之,復任九年房。 嵒北直𨽻人宣徳時知鄒縣,政清訟簡,吏民安之。秩滿,民奏留復任,又十餘年,卒於官。顧 俊南直,蘇州人,宣徳時為滕縣丞。亷直,不畏權勢,陞臨清知州,去行李、蕭,然時人賢之。王 黼河南河內人。正紇時,知嶧縣亷,明仁恵招撫,流移復業者萬餘口,教民樹藝,多獲豐稔。秩滿,民奏留復任。九年,去任,時年已八十。
289
韓 寧南直,鹽山人。正統時,知泗水縣。公亷有為,百廢興舉,民樂其業王 英山西太原人,天順時知滕縣,蒞政寛厚,大得民心髙。 魁河南新鄭人,天順時,知金郷縣,政教兼舉,威恵並行,吏民畏而愛之龍 俊江西萬載人,天順時知金鄉縣亷明仁恕,吏不敢欺
290
翟 弁陜西涇陽人,天順時知寧陽縣,禮賢重士,剔除姦蠧,人服其能。張 慶河南鈞州人,天順時,知嘉祥縣,重農桑,敦禮教,抑奸頑,撫貧弱,流民復業者三百餘户。濮陽瑾字良玉,廣徳州人,天順時,以嵗貢廷試第一,授寜陽縣丞,值嵗饑,賑濟有方逺近賴以全活,當事者欲薦之,以親老,懇乞歸養百姓,留之遮道數十里
291
葛 興字應禎,績溪人,成化時,判濟寜州。蒞官三載,「恵民潔已,魯王大書「徳政」二字,遣官賫以旌之。
292
盛 徳河南汝州人,成化時知金鄉縣,法嚴政平,豪强歛迹。劉 纓南直,蘇州人。成化時知滕縣。才識明決,摘伏如神,一時推為能吏戴 琰河南澠池人,成化時知魚臺縣,興利除害,知無不為,人服其斷袁 讓陜西淳化人。成化時,為汶上縣丞,持守公平,長於撫字臺司交章薦之劉 洪湖廣安陸人,成化時知陽穀縣,政治嚴明,居心慈愛,民甚感之張玉林四川內江人,成化時知夀張縣,動師古昔,政教兼舉,吏民懐之潘 珍玉卿,南直婺源人。正徳時,以僉事分巡兗州,值流賊劉七攻兖珍,多設方略,檄各州縣預為守禦之備,以曲阜縣治去闕里頗逺,請移治闕里以衞林廟,詔從之。
293
和承芳,山西平定人。𢎞治間,為濟寜州訓導,勤於訓迪,諸生餽遺悉却之,以清節著聞。儒林推重,薦授唐山知縣,亦有恵政。
294
恵。 儒陜西長安人,正徳時,為兗州通判,屬有閹宦索逋致斃民,命下,儒鞠問,閹懼,餽金一罈,覆之以醤,儒即摘發以聞,遂如法。論抵,僚屬皆敬服焉。
295
社 璋北直,雞澤人。正徳初知鄒縣,流賊圍城,相持四日,力不支而城陷。其子崇熙死於戰,璋衣冠坐堂上,賊將刅之,有丞某乞以身代賊,義而兩釋之。
296
胡 瓚伯玉,南直桐城人,萬厯時,授都水主事,分司南旺,自北河而南凡五差,兼督泉閘泉司,駐濟寧,當泗水衝注,瓚脩金口壩遏之,持議徴税濟寜,另設𣙜務,瓚力言其不便而止。
297
楊 炳山西安邑人。萬歴間,知滋陽縣,練達有胆識,時白蓮教嘯聚鄒、鄆、滕、單間,炳率民兵數百人,擒其巨魁,散其餘黨,不旬日而定。
298
解經邦,字嵩盤,韓城人。萬歴時知嶧縣,年少有才,鋭意興革,闢荒田,設官庄五百餘所,以處流移。嶧人頌之,厯久不衰,遂立祠以祀之。
299
馬時敘北直通州人,萬歴間,知夀張縣,創行條編之法,賦役稱為至公。姬文尹字士昌,陜西華州人,天啓時,知滕縣視事甫三日,妖賊徐鴻儒破滕文尹緋衣坐堂上,使小吏魏顯照家僕李守務懐印,間道走省告變,賊榜掠,文尹索印甚亟,顯照以印潛授其父,而與守務俱罵賊死之。
300
喬若雯臨城人。崇禎初知兗州府,釐奸剔弊,吏治為之肅清。成 徳山西霍州人,崇禎時,知滋陽縣,適郡守欲派増餉額,徳固争不可,郡守怒,乃讒於御史禹好善,遂誣以貪虐,詔逮獄,滋陽人詣闕訟寃,以成嘗忤宰執不得,達竟死鎮撫司獄,邑人哀之。王維新、崇禎時,以叅議道監軍兗州,十五年城破,猶力戰不已,身被二十一創乃死。鄧藩錫晉伯,南直金壇人,崇禎時知兗州府。十五年,城破,死之,其妾携㓜子亦投井死。李昌期,北直永年人,崇禎時為兗州府推官。十五年,同知府鄧藩錫皆以城破守節而死。。郝芳聲山西忻州人,崇禎時知滋陽縣,十五年城破,死節時有前令樊吉人,係北直元城人,行取兵部主事,未行,遇難,亦自刎死。
301
吳良能遼東蓋州人,崇禎時知滕縣。十五年,城破,良能拜辭其母,單騎犯陣而死附。薛璘知兗州府詳萊州府
302
東昌府:
303
304
李 章第公,河內懐人,光武初,為陽平令。時有趙綱於縣界起塢壁,繕甲兵,將為亂章,聞之,設饗燕延綱至,手劍斬之,伏兵盡殺其從者,馳詣塢壁掩擊破之,闔邑安枕歴千乘、琅邪二郡守。時安邱大姓夏長思亦據營陵城為害,章發兵捕獲,誅之。
305
韋 彪孟達,扶風平陵人。永平中,以謁者三遷魏郡太守,政治寛厚,官至大鴻矑黄。 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永建中,出為魏郡太守,凡梁、冀所託者,辟召一無所用。延熹二年,梁冀誅瓊,以師傅之恩而不阿,梁氏封為邧鄉侯。
306
巴 肅恭祖,渤海髙城人。桓帝時為貝邱令,以郡守非其人,引疾去附鍾離意堂邑令,詳兗州府寒朗清河太守,詳人物,三國
307
韓 宣景然,渤海人。文帝時,為清河東二郡太守,為政善以已恕人世語,列於名臣之流。
308
范 廣元康中,為堂邑令,嘗出私榖數千斛賑濟饑民,逺近流寓者歸之,户口増數倍北朝。
309
曹世表字景升,東魏郡人。世祖時清河太守,治官省約,百姓安之杜 纂字榮祖,常山九門人。肅宗初,清河內史,問民疾苦,勸課農桑,政有恩紀。後遷陽平太守,清河人詣闕請留復任,詔再任一年。
310
楊 機,字顯畧,天水人。肅宗時,清河內史,奉公正已,一時咸服其清白。貧無馬,時乘犢以行。李 䖍字叔恭,隴西人。宣武時,清河太守京兆王愉謀逆,䖍歸詣闕,上謂左右曰:「李䖍恩信素著,今拔難而來,衆情自解矣」。乃授䖍别,領軍討愉,事平,轉長樂太守,尋遷兗州刺史,皆有恵政。宋世良字元友,廣平人。宣武時,清河太守,有治績。郡東南有鎮曰曲堤,素多奸匪,世良至,施八條之禁,賊皆逺去,民歌曰:「曲堤雖險賊何益,但有宋公俱屏跡」。天保中,大赦,郡無一囚,惟率羣吏拜詔而已。後遷東郡太守。
311
蘇 瓊珍之,武强人。武成時,清河太守,郡多盗瓊,至設法禁,緝境內,肅清平原。有妖賊搆結徒侣,勢連滄、瀛,瓊所部民,絶不染累,鄰郡富家常以財物寄頓界內,繹幕人成氏大富,賊攻之急,成曰:「我物已寄之蘇公矣!」賊悵悵而去。
312
殷孝祖北魏陽平太守,詳曹州府
313
314
令狐熙,字長熙,燉煌人,文帝時,為滄州刺史,時山東户口簿籍,類多隠占,不以實熙諭民,自首増至一萬户,在任數年,風教大治,稱良二千石云。
315
劉仁恩文帝時為毛州刺史,倜儻有才,治績為天下第一。魏徳深𢎞農人,文帝時為貴鄉長。至大業初,遷館陶令,貴鄉民詣闕請留館陶,民亦詣闕争之,仍歸貴郷館陶,民因徙家從之者數百家。
316
楊善㑹字敬仁,𢎞農華隂人,大業中,為鄃令,以清正聞。時郡邑多盗,善㑹,常以數百人破賊,金稱等,大小七百餘戰,未嘗一負,進拜清河太守,後為竇建徳所執,不屈,死之。
317
318
許善護,髙祖時為貝州刺史,與劉黑闥戰於鄃縣,死之。郭孝恪,許州陽翟人,髙祖時為貝州刺史,時竇建徳援洛,秦王世民將兵扼臨洺,孝恪獻䇿,秦王曰:「王世充力竭計窮其面縳,可立而待建徳,悉衆逺來,粮餉阻絶,若固守武牢,以軍氾隨機應變,禽殄必矣!」王深納之。
319
宋慶禮洺州永平人。中宗時,貝州刺史,為政亷明正直人,不敢犯其威。狄光嗣并州太原人,中宗時為淄州刺史,有威望,尋改貝州,政績愈著,人咸稱其不負父之所舉。光,嗣人,傑子也。
320
苗晉卿元輔,潞州壺關人。中宗時,為魏郡太守,亷明公正,教化大行,後充河北採訪使蘇 幹雍州武功人。垂拱中,魏州刺史。河朔饑,前刺史苛暴,百姓流移。幹檢吏督姦,勸農敦本,流移復業,政以治稱。帝手詔褒美之。
321
陽 嶠北平人,初調將陵尉,睿宗時歴魏州刺史,持躬清白,布政平和。秩滿,魏人詣闕留之。韋 凑字兆萬,年人。初為貝州刺史,有政績。𤣥宗時,徙河南尹。㑹坐庇洛陽主簿,出為曹州刺史,摧姦摘伏,甚有聲譽。
322
李 憕并州文水人。𤣥宗時,清河太守治多善政。王懐忠𤣥宗時,為清河長史,與太守合謀討安禄,山乞師平原,顔真卿出兵助之,及河北諸郡並䧟,獨平原、清河如故。既而真卿去平原,懐忠獨守清河,力不能支,為賊所䧟被執。
323
張 巡鄧州南陽人。𤣥宗時為清河令,治績稱最。更真源令討安禄山,守睦陽,食盡不屈死葛 同肅宗時,為堂邑令,恵政及民,人多稱之。《郡學碣贊》云:葛公治邑,厯代稱賢。一方受賜,千室鳴絃」。
324
李栖筠貞一,趙人,肅宗時為冠氏主簿,太守李硯甚器重之,毎事常咨焉附。宋璟貝州刺史,詳兖州府。
325
五代
326
張徳源梁貞明中,劉鄩屯魏徳源,為鄩守貝州。時晉王破徳州,以兵攻徳源,徳源堅守,踰年不下,城中食盡,貝州人欲降,不從,遂見殺。
327
羊使君失其名。晉開運二年,守博州,河溢,城将没,使君祝天免,民漂溺,願以身代,遂投水死
328
安 忠,洛陽人。太宗時知貝州,有劇盜,久為民患,忠設法捕之悉獲馬知節,字子元,幽州薊人。太宗時,護兵博州,日督知州,完城繕甲,儲積芻粟,人或議其多事,既而契丹至,以有備,引去。後知登州,沿海警備,無不周畫盡善。
329
周審玉開封人,真宗時知貝州,有戍卒謀叛,推虞侯逍咸雍為首。審王覺之,與轉運使王嗣宗率兵悉捕其黨,乃磔咸雍於市
330
柴禹錫元圭,大名人。真宗時知貝州。契丹兵嘗奄至城下,禹錫時嚴守禦之備,民賴以安。劉 筠大名人。真宗時為館陶尉,明習掌故,治尚簡嚴。會詔選人校太清樓書,筠列第一,後以集賢學士出知曹州,政尚簡要,而文采過之
331
李 繹縱之,京兆萬年人。仁宗時,提點河北刑獄,兼知貝州,嵗旱饑,繹令酒務市民薪草,不拘常額,餓者皆以樵採自給,得不死,官入亦數倍。又邉城嵗輸防城火牛草十餘萬,積久即腐爛,繹奏罷之,遷屯田郎中。帝以河北經費不支,問誰可任,轉運使者薛奎以繹對,遂擢之。
332
郭申錫,字延之,魏人,仁宗時知博州。州兵出戌,有欲脅衆謀叛者,申錫戮一人,黥二人,乃定。事聞,帝曰:「小官臨事如此,豈易得耶?」㑹京東盗執濮州通判,詔申錫移知濮州,未逾月,悉擒其黨戮之,乃召為侍御史。
333
董元亨,束鹿人。仁宗時,通判貝州。王則據城叛,元亨方坐㕔事,賊排闥而入,脅元亨索軍資庫鑰,元亨叱之曰:「妖賊敢弄兵乎?我有死耳,鑰不可得也」。遂遇害。贈太常少卿。
334
李 浩仁宗時為貝州節度判官。王則叛,與清河令齊開、司理叅軍王奨、主簿王奕皆死之王 信公亮,太原人。仁宗時為河北兵馬鈴轄。王則叛,安撫使明鎬奏為貝州都總管,領兵討則攻破之,餘黨悉平。
335
馬 遂開封人,仁宗時為北京指使,聞王則叛,詣留守請擊賊,持㮄入貝州城招降,諭以禍福,則不聴,奮起扼其喉,毆之流血,賊斷其臂,猶大罵不已,賊怒,支解之。帝聞之歎息,贈宫苑使。
336
蔡 挺,字子政,宋城人。仁宗時,知博州,時河北多盗挺,申飭屬邑,嚴保伍,得居停盗主數人,弛其罪,補為吏,使之察盗盗,發輒得均博平、聊城二縣税,嵗衍巨萬,三司下其法於四方。
337
鄭 瑾字彦能,徐州彭城人,仁宗時為冠氏令。河決大名,調夫甚急,瑾閲保甲,盡籍即行,先他邑至,決遂塞。時河朔饑盗起,獨冠氏無之,且他邑盗,羣相戒曰:「鄭公仁,毋相犯也」。
338
王 詔景獻,真定人,神宗時知博州,俗尚椎剽,姦盗相嚢槖,詔請開首告竝贖罪法,以攜其黨。元祐初,開河之役,興詔上言秋潦水淫,災民方賴賑恤,以稍蘇其生,未可更困以力役,從之。尋遷知兖州,亦有恵政。
339
耿幾父神宗時為堂邑令,持正不阿,民懐其徳,時縣治近河,數有水患,幾父乃東徙四十里章 粹仲容,元豐時,通判恩州,百廢具舉,適河流湍溢,州人大恐,粹增卑培薄,迄以無虞,樞宻鄭居中疏薦之。
340
徐 爽哲宗時知博州,嘗出已俸以養寒士,恵政亦多。宗 澤汝霖,婺州義烏人,哲宗時為館陶尉,縣令,檄同視河埽,澤適喪長子,奉檄即行,時大開御河,值隆冬,役夫僵仆於道中,使督之急,澤乃上書得請緩期,民以少蘇。移知萊州,有詔市牛黄,澤報曰:「牛疫方結黄,今當和氣横流,安得有此?」使者怒,竟以上聞,㫖亦尋罷,又通判登州,時有官田數百頃,皆不毛之地,嵗輸萬餘緡,甚為民病,澤奏罷之,年六十九,復知青州。
341
陳 遘永州人,徽宗時知莘縣,為政寛和,民甚樂之。陳過庭紹興,山隂人,徽宗時為館陶主簿,有能名。劉長孺耀州人,靖康時為博州簽書判官。劉豫僭偽,長孺與之書備陳祖宗徳澤,勸以轉禍為福。豫怒,奪其官,囚之百日,長孺不屈,卒死之。
342
髙瓊貝州都部署,詳兖州府
343
344
王庭筠,字子端,河東人,大定時為恩州軍事判官,臨政即有聲。郡民鄒四謀不軌,事覺,逮捕千餘人,而鄒四逃匿,庭筠以計獲之,分别罣誤,坐預謀者十二人而已。
345
鄭 松字元操,大定時,同知博州。時松治堂邑,當羣盗之,衝、松守禦有方,終其任,無敢犯者。既去,民立廟祀之。
346
布薩忠義上京,博勒郭河人,大定時,博州防禦使在郡,屏絶遊田,専務職業,一郡翕然稱治,一夕隂晦,囚徒謀反獄,倉卒間,將校皆惶駭失措,忠義從容,但使守更吏撾鼔鳴角,囚徒以為天且曉,不敢出,自就桎梏。及考,郡民詣闕請留,詔從之。
347
孫徳淵字資,深興中州人。大定時令沙河,累遷山東東路轉運副使,又刺恩州、滕州,亷幹剛正,屢遷劇任,民皆感戴,而恩、滕之民尤甚。
348
賀揚庭范縣主簿,詳人物林之純知莘縣。詳曹州府
349
徐世隆威卿,陳州西華人,初為東平行臺經厯,世祖時,為東昌路總管,専務以徳率下,不事鞭箠,吏民化服,後復為提刑按察使,時有妖言獄逮繫凡數百人,世隆立為剖晰詿誤,悉縱遣之張好古真定南宫人,中統初,以收益都功,遷恩州刺史,咨訪民瘼,痛繩姦吏,諸所設施,先立條約,不擾而事辦,時人賢之。
350
耶律伯堅字夀之,桓州人。世祖時,擢恩州同知。凡征輸條例有不便於民者,必力爭免之,曰:「寜得罪於上,不可得罪於下」。人服其言。
351
郭 侃仲和,華州人,世祖時同知滕州,徙髙唐尹,兼治夏津、武城等五縣。邑人呉乞兒謀逆,侃討平之,後知寜海州。所至勸農興學,循聲最著,凡疑獄久不決者,行省輒檄侃治之,無不允協。王 鋭東原人,至元間為博平尹。亷明仁恕,端本重倫,政簡刑清,百廢具舉,去後民為立石袁 裕洛陽人,世祖時為聊城尉,用法平允而除惡不貸,民徳之後遂家焉。
352
呼都拉朔方人,世祖時,世襲髙唐州逹嚕噶齊,勸課農桑政為天下第一孫,名瀋。温祥,為政一遵家法,嘗以州驛疲,累請於上官,得徳州、徳平分撥協濟,著為例,百姓感之。
353
吉士安仁甫,東陽人,成宗時為髙唐守,亷明寛厚,課農興學,甚有聲譽,嘗因嵗祲,馳請於朝,得楮幣數萬緍以賑,全活無筭。
354
張之綱成宗時為恩州主簿,以才能擢為尹,又以治最超東平路鎮撫王 結易州,定興人,仁宗時為東昌路總管,境內有黄河故道而㑹通河,堤横,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屢害民麥,禾結疏為斗門以洩之,民獲耕治之利。
355
巴 延字宗道,文宗時為冠州判官。沈毅有幹才,尤嚴於禁暴,創置捕盗司,盗不敢犯。時詔州市芻草壹萬束,照時給值,民咸樂輸焉。
356
郭仲賓良郷人,文宗時為恩州逹嚕噶齊教養,有方剔奸,除蠧不遺餘力,秩滿,民伏闕奏留,後卒於官,聞者莫不流涕,因立祠祀焉。
357
李 藻子潔,潁川人,順帝時為館陶尹,民有同宗爭産者,訟七年不决,藻為剖晰,復婉諭之,兩造悦服,縣嵗市綾二千餘疋,民累不堪,藻力言其不便,詔罷之。
358
申 榮順帝末,以平章行省命守東昌。明兵至,榮見他郡皆降,告其父曰:「人生世間,不能全忠孝者,兒也。城中兵少,不敵萬人之命,由兒而廢,但有一死以報國耳」。遂自經。
359
明。
360
陳 鏞洪武初,為東昌守禦指揮僉事,在鎮十有二年,軍民樂業,有古良將之風。李真卿洪武時,知臨清縣亷,能善撫字,卒于官。柩回之日,民皆披麻,執紼至三千人。趙彦可。洪武時知臨清縣,愛民好士,以公清著名。
361
任。 芳清河人。永樂時,知清平縣,為政亷勤,以人户分三等九甲量力均徭,百姓咸服其公殷 序南直,無錫人,永樂時知髙唐州,公勤亷恪,和易近民,民甚念之。
362
彭 琉江西安福人。宣徳時為臨清學教諭,學行可法,一時人才造就者甚多吉。 慶河南滎陽人。正統間,知茌平縣。勸農桑,興學校,鋤奸禁暴,廣積儲,畜民立石頌之。虞 鎬浙江餘姚人,正統時知邱縣亷,潔有才百,廢修舉剛方之氣,雖權勢無敢屈撓。徐 琅浙江開化人。景泰時,知東昌府。博學能文,常存公恕,凡遇疑獄,必多平反。舊公署學宫,制多未備,琅悉廣而修之。
363
馬 忠陜西髙陵人,天順時,知堂邑縣,清亷愛民,遇歳饑,輙發粟以賑,未嘗須報行部,至邑,惟以糲米,進曰:「此土産」。郡守行檄稍不便於民,輙封還其檄,其强項大約類此。
364
王庭器直𨽻容城人。天順時,知清平縣亷,明仁愛,民感其徳,久而不忘劉 春陜西富平人,天順時知冠縣公亷、明斷威恵並行張 璈湖廣京山人。天順時,知夏津縣,政尚慈恕,民樂其寛,適調繁。諸城民奏留,復任三年蔡 釗天順時為堂邑主簿。河決張秋釗率丁夫往塞,值水,勢悍漫上,官計無所出。釗乘扁舟往來調度,遭風被溺,而河亦尋塞,後人立祠祀之
365
陳 璧山西太原人,成化時為臨清兵備副使,亷明方正,權豪皆歛手避跡,莫敢相犯。劉 濬江西新淦人,成化時知茌平縣,為政寛猛,適宜救荒訓農,釐奸剔弊,行取監察御史李 興河南嵩縣人。成化間,知冠縣,與民條約數事,有犯必懲,其餘皆令自新改過,不輕用罰,行取監察御史
366
甘 華江西豐城人。成化時,知冠縣修城郭。展學基,在任六年,陞濟寜知州張 勲北直,保定人,成化時知清平縣,時河水屢溢,有闗運道皆不取,妄議疏洩隄防之用勲,曰:「冇民而後有運築隄,亦所以衞運也」。乃増髙舊堤,水不為患,又新移廟學,庠序焕然,士民感之張 恕北直,霸州人,成化時知夏津縣,以墾荒考最行取監察御史
367
金 福浙江黄巖人,𢎞治時,知東昌府,寛厚簡重,政持大體,吏民稱之戴 澄,字憲清,浙江人。𢎞治初,任東昌府推官,操履亷潔,讞獄平允。滿考,陞肇慶通判,例得請封,澄喜曰:「秩之崇卑,何足論得?父母受封,過焚黄逺矣」。
368
夏 鼎江西貴溪人,𢎞治時,知臨清州,時𣙜税皆中使侵漁恣肆,往往脅取民財,取盈足額,鼎宻置簿籍,覈其盈縮,遂不敢横。又嘗議裁守備都司,兵民稱便,一時治行,無有出其右者。
369
侯宜正,河南洛陽人,正徳時知東昌府,嚴重有丰裁,始至,擒豪滑數人寘於法,奸黨屛跡,凡內使貢獻,所過非禮,虐求宜正,悉裁抑之,民賴以安。
370
何。 瑭河南武陟人,正徳時為東昌府同知,盡心厥職,取與不茍,土室縞衣,晏如也。謝肇淛福建人,正徳時東昌推官,讞獄持平,人服其恕。
371
堅 晟陜西秦州人,正徳時知博平縣,㑹流賊攻城,晟親拒敵,廣設方畧,城賴以完,陞知州華秉中江南上海人,嘉靖時為東昌府推官,申寃雪枉,不負理刑之任,擢刑科給事中。包 節浙江嘉興人,嘉靖時為東昌府推官。時中使輩出,豪滑多慿藉為奸,大為民患,節鐵面米心風裁,獨峻考績,擢監察御史。
372
沈 鍊,字純夫,浙江會稽人。嘉靖時,知茌平縣,有恵政行取科道,以忤嚴嵩論死,民聞之,建祠以祀。
373
范景文北直,吳橋人。萬厯時,為東昌府推官,治行髙等,擢吏部稽勲司王 煬萬厯間為臨清守備,時中官開礦,横虐兵民,煬與之抗,逮繫詔獄死官,民莫不哀之。宋一鶴順天宛平人。崇禎初,以教諭薦知丘縣,又薦其知兵,因加東昌府同知,仍知縣事,教民卒伍相保戰守行列之法。尋擢兵部貟外郎。
374
黄建極崇禎時知茌平縣,十五年城破,懐印自經死李承芳崇禎時,知武城縣,見兵戈四起,民不聊生,因嘔血死,任萬民山西陽曲人,崇禎時,以保舉知城武縣,十五年城破,不食而死髙重光直𨽻,保定人,崇禎時知丘縣,十五年城破,不屈,死之。,路如瀛,江西臨川人,崇禎時為臨清州同知,十五年城破,邀通判徐應芳、吏目陳翔龍,並飲酖而死。應芳,臨川人。翔龍,浙江蕭山人。
375
吳嘉聰知臨清州,詳曹州府。周思兼督臨清磗厰,詳萊州府。青州府
376
377
曹。 參沛人,髙祖時為齊王相,聞膠西有葢公善黄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至,參避正堂舍,葢公葢公為言治道貴清浄而民自定參,於是専用黄老術相齊九年,齊國大冶後入為賢相云。卜。 式河南人,武帝時為齊相,甌越吕嘉僭稱王,式上書願與子弟,及臨菑習弩博,昌習船者以擊吕嘉,帝嘉其慕義,封闗內侯。
378
石 慶趙人家以孝謹聞,武帝時為齊相,國人慕其家行,齊國大治,因立石相祠毛 萇趙人,武帝時為北海相。所著有《毛詩訓詁》二十卷,行於世。
379
雋不疑。渤海人,昭帝時青州刺史。時齊王澤欲謀逆,深忌者不疑,欲先殺之,不疑,預發其謀,以功入為京兆尹。
380
朱 邑仲卿,廬江舒人,宣帝時為北海相,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馮野王君卿,上黨潞人。成帝時,瑯邪太守蕭育薦其行能髙妙,內足圖身,外足慮化。朱 博子元,杜陵人。成帝時,瑯邪太守,選用掾吏,教習禮節,大改其俗,常令屬縣各用其豪傑文武便宜盡力有效者,必加厚賞,懐詐不稱,誅罰輙行,以是人心悦服。
381
楊 榮字子遜,梁人。成帝時,瑯邪太守,傳《大戴禮》,學者宗之。趙 貢涿郡蠡吾人。成帝時,瑯邪太守,有能名。嘗行縣,見不其丞薛宣竒其貎,令從行。還至府,出妻子與相見,因曰:「君位至宰相,我兩子亦中丞相,史君無忘今日。言」因表遷宣樂浪都尉。後果累官至丞相,而宣亦果用其二子為丞相史,世咸服其藻鑒云。
382
公孫閎,平帝時,瑯邪太守。時王莽秉政,使使者分行郡國,採頌聲以文致太平。閎獨言灾害事於公府。大司空甄豐迎莾意,劾閎空造不祥,嫉害聖政,下獄死,天下皆寃之。
383
王 閎莾叔父居攝時,閎出為東郡太守。漢兵起,閎全完東郡三十餘萬户歸降。更始使為瑯邪太守。時張步已據瑯邪,閎諭之以義步,乃令閎掌郡事。建武五年,閎詣劇歸漢,光武下詔褒之陳: 俊南陽,西鄂人。建武初,泰山、瑯邪等郡皆附張步不歸。漢光武帝以俊行大將軍事,領泰山太守,與步戰於嬴下,大破之。追至濟南,青州諸郡悉平。又拜俊瑯邪太守,得專青、徐征伐事。俊招致豪傑,撫恤貧民,旌表節義,檢制軍吏,青、徐之間,咸歸化焉。
384
董 宣,字少平,陳留圉人。光武時為北海相,有大姓公孫丹新造居宅卜之,以為當有死者,乃令其子殺道行人以塞咎,宣因收丹父子殺之,丹宗黨三十餘人操兵詣府呌號宣以丹曽附王莽,慮其交通海賊,乃悉收獄殺之,宣遂坐下廷尉獄。臨刑,帝馳使特原宣宣,具以狀對,詔左轉宣懐令,後為洛陽令,摶擊强豪,京師震懾。
385
張 宗,字諸君,南陽人。光武時,青、徐盗賊,屯聚山谷間,宗以謁者督諸郡兵討平之。後瑯邪、北海盗賊復起,宗督二郡兵討之,乃設方略,明購賞,皆悉破散。於是楚、沛、東海、臨淮,羣賊畏其威武,相捕斬者千餘人,青徐震慄。後遷瑯邪相,政好嚴猛。永平初,卒于官。
386
楊 音光武時,為臨淄令。邑人江革有孝行音,設筵、享革,更助錢以資供養,邑人皆嚮慕之薛 漢公子,淮陽人,明帝時為千乘太守。世習韓詩》,逺近言詩者,皆宗之政,亦有異績。魯 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章帝時,為樂安相。時羣盗為諸郡患,恭重設購賞,開示恩信。賊帥張漢等率其黨降,恭即奏漢補博昌尉,其餘賊各自相捕擊,悉平之,州郡以安。
387
魯 丕,字叔陵,扶風茂陵人。章帝時,青州刺史,表賢明,慎刑罰。後復為東郡太守,百姓殷富,官至侍中。
388
法 雄,字文疆,扶風郿人,安帝時青州刺史,每行部録囚,察顔色,多得情偽,以是獄無寛濫李 膺元禮,襄城人。桓帝時,青州刺史。性髙亢人,被其容接者謂之登龍門,守令皆畏其威,明貪墨者棄官引去,黨錮禍起。膺卒不免。
389
陳 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桓帝時,樂安太守,尊禮賢士,振式頽風,髙苑周璆,素所容接,後以璆執親喪不哀,竟論列之,其無所容,物類如此。李膺為刺史,以清績舉蕃官至太傅。後與竇武謀誅宦官,竟為曹節等所害。
390
杜 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人,桓帝時,為北海相,凡宦官子弟為令長,奸貪者輒捕斬之,行部至髙宻,見鄭𤣥知其才,即召署郎吏。
391
黄 琬字子琰,江夏安陸人。靈帝時,青州刺史。政績為天下表召,入為司𨽻校尉附。李 章千乘、琅邪二郡守,詳東昌府臧 洪青州刺史。詳曹州府。王望青州刺史。詳人物。吳 祐齊相詳。萊州府
392
三國
393
管 統初,仕袁紹為樂安太守,紹子譚既敗,諸郡皆降於魏,惟統守樂安不從。魏武命王修取統首,修以其忠,因解其縛,使詣魏武謝。魏武悦而赦之使歸。
394
楊 沛孔渠,馮翊萬年人。魏武時,為樂安太守,甚有治績,卒於官,貧不能喪,吏民殯殮之何 䕫字叔龍,陳郡陽夏人,魏武拜樂安太守,時郭祖冦樂安,聞䕫至,悉自解散,諸邑悉平。夏侯恵字稚權,沛國譙人,文帝時為樂安太守,以才能見稱。
395
王 凌太原祁人。文帝初,為兗州刺史,尋遷青州。時海濱喪亂,法令廢弛,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其能。帝聞之,召為御史。
396
鍾 毓字樵叔,潁州長社人。文帝時,青州刺史,以治績見稱孫 觀泰山人。文帝時,青州刺史,與吳戰於須濡口,為流矢所中,力戰不顧,遷振威將軍桓 嘉長沙,臨湘人。嘉平中,樂安太守與吳戰於東闗,死之。
397
398
衞 瓘,字伯玉,河東安邑人。武帝時為征東將軍、青州刺史、都督諸軍事,所在皆有政績,威恵並行,百姓感之。
399
胡 威字伯武,夀春人,東莞太守胡質之子,武帝時,拜青州刺史。帝嘗問:「卿孰與父清?」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父逺也」。帝善其言。
400
曹。 攄字顔逺,沛國譙人,恵帝時為臨淄令,獄有囚甚衆,嵗除行獄,憫之曰:「新嵗人情所重,爾等不欲一還家耶?」衆囚皆泣。攄悉聞獄出之,尅日令還,至期,無一違者,一邑皆服其仁慈。
401
劉 摶懷愍時,北海太守以王浚謀僭號,切諫被害。
402
徐 浮懷愍時,齊郡太守劉乂將曹嶷攻陷齊郡,浮死之。辟閭渾孝武時,齊郡太守蔣喆據青州,渾討平之。慕容徳陷瑯邪、徐、兗諸州,招渾不從死之附。謝。 𤣥青、兗等州刺史詳兖州府。
403
北朝
404
慕容白曜,鮮卑人顯祖皇興間,以安南將軍平定全齊,士卒争先,閭閻安堵,拜青州刺史,封濟南王。時奉詔督土人租絹以充軍資,白曜設施有法,軍民咸感其恵。
405
 秀,字白虎,昌黎人。顯祖時,青州刺史。有恵政及民,民甚感之。韓 均字天徳,安定武安人。肅宗時,青州刺史亷謹,有冶稱。陸龍成代人,孝静帝時青州刺史,愛民恤下,軍民咸感頌之。
406
吐萬緒,字長緒,代郡鮮卑人。仕周,為大將軍、少司。武髙祖即位,封穀城郡公,領青州總管,振刷幽滯,舉修廢墜,得士民之心。後煬帝時,復為東平太守,亦有恵政。
407
蕭 琅南梁裔,文帝時,為千乘令。邑有蛇為妖,常掠犬豕於道,為民患。聞琅至,輙潛匿井中,不復出。後琅擢青州刺史,行二十里,蛇復出,百姓奔告,琅以衣冠付之曰:「若不即除,吾當復來」。一日,蛇方張吻,伺人於道,亟擲以衣冠,蛇驚伏入井。於是投衣冠於井中,轝土石堙之,而建祠於其上,肖琅之像曰信公祠。葢民慮患甚,欲公示以信也。
408
409
劉仁軌正則,汴州人。太宗時,青州刺史。居已不矜,與人不傲,處事不迫,存心不苛。自歴任州牧以至宰輔,皆善致聲譽,士大夫多推重之。
410
尹思貞京兆長安人。中宗時,青州刺史有異政,蠶致一嵗四熟,黜陟使路敬潛行其郊,見童子,張羅已得雉而復縱之。敬問其故,曰:「是雉將雛」。敬嘆曰:「仁心所感,宜其善政致祥也」。乃表言之,召為將作大匠,進工部尚書。
411
劉允濟中宗時,為青州長史,以清白聞。
412
趙居貞中宗時,北海太守文章政事卓然於時李 邕揚州江都人。𤣥宗初,為淄州刺史,著有聲譽。李林甫忌之,出為北海太守,士人多歸之。林甫怒,誣坐以罪,詔就郡杖殺之。杜甫知其寛,詳見八哀詩。
413
劉敬和徳宗時,嘗歴鄒平、淄川、長山三縣令,後徙髙苑,每遇饑年,輙開倉賑濟,就食者皆活之,民歌曰:「髙苑之樹枯復榮,淄川之水渾復清,長白之山草復青」,鄒平之民仆,復行,立碑於縣署前附。杜行敏淄青兵曹㕘軍,詳濟南府。鄭。 昈北海尉,詳登州府五代。
414
劉審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晉髙帝時,為青州防禦使,兵民和輯,著有賢聲。漢乾祐中卒,詔贈太尉於青州,建祠,立碑於堯山側。
415
416
李漢超代州雲中人,太祖時為青州防禦使兼闗南兵馬都監。在郡十七年,政平訟理,民詣闕求立碑頌徳,帝命徐扄撰文賜之。
417
劉熙古宋州寧陵人。太祖時知青州。淳謹清勤,遇人常訊已過,治以最績稱楊 澈北海,營陵人,太祖時為青州司户㕘軍,時知州暴横,澈隨事匡救,絶不阿,畏征賦,從寛鞫,獄平允。後知淄州,循聲更著。
418
李 林京兆人,太祖時為千乘令,明習法律,決斷如流,百姓稱為神君。趙昌言,字仲謨,汾州孝義人。太宗時知青州,强毅果敢以威斷立名,而好推奬後進。李沆、王旦、王禹偁皆其所薦。
419
冦 凖字平仲,華州下邦人。太宗時知青州,政持大體,推賢奬能。臨朐主簿趙賀有才,亟表薦之以勸衆,為青州十三賢祠之冠。
420
趙 賀,字餘慶,河南封邱人,太宗時臨朐主簿,時調丁壯塞澶州決河,衆多逃匿,惟賀所部終事無一逸者。知州冦凖、轉運使李庸交章薦之。
421
欒崇古河南封邱人。太宗時,調臨朐主簿,尋為令,明習文法,勤恤民事。秩滿,遷司農少卿。曹 瑋眞定靈夀人,真宗時知青州,政有遺愛。
422
張知白滄州,青池人,真宗時出知青州,恵政甚多。胡順之孝先,陜西臨涇人,眞宗時為青州從事,有大姓麻士瑤,隂結貴近,恣行不法,州縣素被凌蔑,莫敢發其姦。㑹士瑤殺兄子,其母訴於州,衆方相視,錯愕順之,獨請往捕,乃持檄去,悉獲其餘黨,各論死,抵罪有差,一境帖然。
423
陳執中,字昭譽,洪州南昌人。仁宗時,出知青州,嘗請城附海諸州,詔不許,執中卒城之。明年,沂卒,王倫叛,執中遣巡檢傅永吉捕殺之,諸州皆恃城保障,得免蹂躪。帝嘉其功,召拜叅知政事,又嘗薦齊州張揆,經明行惇,揆卒為名臣。
424
富 弼字彦國,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知青州,㑹河北大水,流民就食青齊者甚衆,弼勸所部民量餘出粟,益以公廩,又盡括公私廬舍,得十萬餘區,散處流民以便薪水,官吏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禄,使即所聚之民董率賑務,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糧,咸加慰藉,選老弱病廢者廩之,加等山林陂澤之利,凡可以資生者,悉聴流民取之,死者為叢冡以𦵏。明年,麥大熟,流民各以逺近受糧而歸,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以萬計,帝遣使褒勞,弼曰:「此守臣職也」。辭超拜侍郎,不受。前此賑務皆聚民城郭中,日為粥以食之,狼藉薰穢,蒸為疫病,或互相踐踏,或待哺數日,不得食而自仆,帝聞弼立法簡,便用意周詳,使條上其事,頒行天下,傳以為式。又值貝州王則叛,齊州禁兵欲應之,弼聞之,欲往捕,慮齊非所部屬,恐事泄生變,適中使張從訓以他事啣命,至青,弼度其可用,宻付以事,使馳至齊,矯詔發吏卒取之,亂卒無得脱者,乃自劾專擅之罪,帝益嘉之,且美從訓官。
425
程 琳博野人。仁宗時出知青州,凡興利除弊,必擇其甚切於民者,知無不為,為無不力,以是民咸感頌不諼
426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人,仁宗時出知青州。公嘗讀書於濟南之長白山,坐下有醴泉出,後公知州時,陽水側亦出有醴泉,人謂恵政所致,因名曰范公泉。
427
趙 槩河南虞城人。仁宗時知青州,坐失舉澠池令張詰,免官,後起知滁州,適青州民李二為冦於滁,聞槩至,告滁人曰:「我青人也!趙公在青州時,民愛之如父母,我不忍犯。公乃率其衆他去。余 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仁宗時知青州,嘗師冦凖行事,每告人曰:「冦公嘗行之,吾心乃安」。田 瑜資忠,河南夀安人。仁宗時,知青州,時城中有殺人投屍井中者,吏以其無主,匿之,瑜曰:「不可,吾已得其姓名,第亟捕之」。數日後,隣州有竊禾自首投監者,瑜閒之,曰:「是即殺人賊也」。移鞫之,果得其狀,闔郡驚以為神。
428
葉清臣道卿,蘇州長洲人。仁宗時知青州,嘗對僚屬曰:「事但求便,民者輙行之,縱格於時,令吾當代為引咎,不女瑕疵也」。時人皆服其賢。
429
韓 億雍丘人,仁宗時知青州,著有賢聲。竇舜卿,相州安陽人,仁宗時為兵馬都監。海盜掠博昌鎮,舜卿悉擒之,自是盜遂絶。郝仁禹仁宗時為青州兵馬都監,嘗上言:「濟、青多閒田,若規度水利,則民之勸墾者必多」。詔從之。即命仁、禹董其事,數年之內,野無曠土,邑無游民。
430
盧士宗英宗時知青州,實心行政,民甚愛之,後又遷知沂州。張方平應天,榖熟人,神宗時知青州,有恵政,極論新法不便,以宣撫使召入京,時人稱其賢。歐陽修永叔,江西廬陵人,神宗時知青州。時諸路青苗錢大為民患,修上書乞令民止納本錢及罷提舉等官,書奏不報。
431
凌 策宋州涇人,神宗時知青州,性質和。平臨事强幹,帝以東封供億之勞,超拜都官郎中趙 抃字閲道,衢州西安人,神宗時知青州。時京東旱蝗,青獨多麥,蝗及境,被風投送入海。王安禮和甫,江西臨川人,神宗時知青州。美風儀,善談論,嘆息時事,常以不能救其兄之失為歉。安禮,安石之弟也,久之,移疾引歸。
432
鄭 獬毅夫,湖廣安陸人。神宗時知青州。時方盛行青苗錢,獬言:「但見其害,不見其利,吾不忍民無罪而陷法網也」。亟引疾歸。
433
宇文昌齡伯修,成都雙流人。神宗時知青州,又知鄆州。所在俱有聲績,至徽宗時,又以户部侍郎再知青州,民覺愈久而愈生其感。
434
劉 摯東光人,哲宗時,以尚書僕射罷知鄆州,旋徙青州,峭直有氣節,兩郡皆以正直著名毛 注衢州西安人。徽宗時知髙苑縣。才能治劇,以亷幹著名,御史吳執中薦之。李 邈字彦思,清江人,欽宗時知青州,金兵至,邈募兵死守,久之城陷,南向再拜,不屈而死。曽孝序字逢原,晉江人,靖康末,知青州,繕修城池,訓練士卒,民稍恃以安。既而臨朐上冦趙晟為亂,孝序令王定將千人以捕之,定失利,孝序責以復戰自贖,定乃斬闗以叛,孝序遇害,詔䘏之。陸有常靖康時,知臨淄縣,時土冦乘金兵竊發,青郡為多,有常約㑹益都知縣張侃、千乘縣丞丁興宗率民兵拒戰,皆不克而死。
435
、龔鼎臣安邱令,又知青州,詳人物。徐處仁。知青州,詳兖州府。宗 澤知青州。詳東昌府。趙延溥知青州,詳登州府。范 諷知青州詳人物。滕元發知青州,詳兖州府。李士衡知青州,詳武定府。吳 奎知青州,詳人物。張掞。知益都縣,詳人物。
436
437
石 臯定州人,天㑹時,補郡吏,從魯王棟摩攻青州,州人堅守不降,棟摩怒,及城破,將使諸將分掠,臯曰:「大王將為朝廷撫定郡縣,當使吏民安堵。若既取而殘其民,則未下者必死守以拒矣」。棟摩悟,乃下令曰:「敢有犯州人者,軍法從事」。因指其座曰:「汝之子孫必有居此座者」。
438
髙 通皇統間為髙苑令。時小清河行縣北,地勢窪下,民被其患,通改由縣南長沙溝又壘土為隄,以作城南之蔽,今名支脉溝。
439
吳徳彰世宗時為臨朐主簿,政行化洽,時益都旁邑,飛蝗為災,獨不入臨朐境,又大旱,步禱輙雨,屢致豐年,民歸其徳,乃立祠祀焉。
440
布薩安貞本名阿海,章宗時為山東路統軍安撫使。益都人楊安兒聚衆攻刼州縣,安貞擊破其衆,安兒乘舟入海,欲走岠嵎山,舟人曲成擠之,墜水死,麾下欲屠其衆,安貞曰:「渠魁已授首脅從,可罔治也」。悉縱歸田里幾二萬餘人。
441
田 琢字器之,蔚州定安人,宣宗時為山東東路轉運使、權知益都府事。李旺據膠西為亂,琢使益都,治中張林討平之。棣州禆將殺防禦使,琢悉誅其黨。任事三年,調度有方,招亡討叛,厥功鉅焉。嘗薦兗州通判梁昱,人服其有知人之明。後昱為淄州刺史,有能名。
442
443
王 磐,字文炳,廣平永年人。中統間,拜益都等路宣撫副使,以疾免,居青州。李璮將復宋磐,馳入京師告變,世祖嘉之,拜翰林學士。
444
温都爾字瑞芝,上都人,元統間,為益都路總管,有盗刼人為都刺所獲,其黨賄宣慰使令縱之,并誣以枉勘,後復行刼河間路,獲之,始白其誣。又親王瑪嚕鎮益都,其府卒多擾民,温都爾裁抑之,民賴以安。
445
司仲可中統間,為臨淄尹,闢田野,興學校,盜賊止息,囹圄空虚,時亷訪使表仲可善政第一。陳仲祥中統間,為臨朐尹,操守亷潔,布政和平,每遇嵗㓙,隣境流移之民,皆令布居山岡,時加賑恤,每出,羣遮道而拜,仲祥察其疾苦,隨地處分,且勸慰之曰:「吾欲若輩盡山澤之利,以便自給也」。人皆感激,稱樂土焉。
446
翟子英中統間為臨朐尹,亷潔勤慎,才敏而練公,餘輒杜門端坐,手不釋卷,聲色一無所好。欒汝翼成宗時,知博興州。持已亷潔,勤於撫字,興學重士,民多化之
447
張 俊順帝時,知山東行樞宻院,鎮益都,明兵攻廣固,俊悉力拒守,城破,携妻子投井死。于徳文順帝時,為山東宣慰司副使,明兵取益都城,徳文與僉事齊都皆不屈而死。巴延布哈字希古,䝉古人,順帝時,為益都路達嚕噶齊,遷山東亷訪使,駐益都,城破,被執,不屈而死,一門徇義者男女數十人。
448
王 玠山西太原人,順帝時為夀光尹,時嵗㓙盜起,玠乃建亭講武,精閲士卒,儲糧積芻,盜不敢近,民賴以安
449
綦 泰樂安尹,詳人物胡 濬益都路總管。詳人物。
450
劉子華,字昭甫,宜春人,明《春秋》,工於詩詞。洪武初,召見,命賦開平王常遇春挽詩,子華援筆立就詩曰:「揮戈十載定河山,忽報星沉易水灣。馬首西風旌斾捲,天涯落日凱歌還,功成楚漢興亡際,名在韓彭伯仲間,聖主思功心,獨苦黄金直,欲鑄真顔」。帝大悦,問吏部何缺乏人,得青州推官,政績茂著。子仕諤,亦有才名,廷對,親擢進士及第。
451
歐陽銘日新,南直泰和人。洪武初,知臨淄縣。時副將軍常遇春過臨淄,卒入民家取酒相毆擊,銘笞其卒而遣之。將軍召詰銘,銘曰:「卒王師,民亦王民也,民毆且死,卒不當笞耶?」將軍意解,為責軍士以謝。已而大將軍徐達至,軍士相戒曰:「是嘗抗常公健吏也」。
452
趙 復浙江鄞人。洪武初,知樂安縣。性剛毅,善決㫁,創修廟學橋梁,公私不擾任 祐河南靈寳人。洪武初,以太學生授諸城令,政績著聞
453
王 鐸陜西閿鄉人。洪武時,知夀光縣,勸農桑,興學校,均賦役,恤貧窮,代去,吏民遮道留之王公懋洪武初,為髙苑縣丞,時有强賊數十人入城,兵民倉卒不及禦,公懋率左右捕之,賊傷公懋左耳,不為動,擊殺二人,餘悉就擒,事聞,賜以綺帛,而降指揮等官。
454
于子仁,湖廣武岡人。洪武時為昌樂縣丞,蒞政亷能吏,民畏服。秩滿,民奏保留,遂陞知本縣。後坐誣累,民赴京訴理,帝知其賢,擢登州知府。
455
于 潛河南鄢陵人。永樂時,由監察御史出知昌樂縣,革除奸弊,修舉廢弛,官至應天府尹張 旟山西榆次人。永樂時,知安邱縣。時妖婦唐賽兒等攻安邱,旟與縣丞馬鴻率民兵以死拒守,旬有五日,城将陷,㑹備倭指揮衞青兵至,旟出城中兵合擊,大破之,卒全安邱。事聞,擢旟山東左叅政,鴻為左叅議。
456
趙 偉山西潞安人,天順時,青州知府。有一家犯死罪三人,偉憐其乏,嗣委曲得活其一李 昴,浙江仁和人。成化時,知青州府,嵗大饑,發官廩數十萬石,又勸富民出粟八萬餘石,相助賑濟,流民至則煑粥給之,郡人比之富公。
457
馬 亮北直,成安人,成化時知樂安縣,清直亷明,門無私謁,抑豪强,賑貧乏,人咸感其恵。奚。 銘順天宛平人。成化時,知樂安縣。勸農桑,興學校,除弊懲奸民,俗大化。行取監察御史沈 清浙江歸安人,成化時知樂安縣,政平,民悦。在任三年,凡境內隄、橋、壇廟無不修舉楊 昕浙江處州人,成化時知夀光縣亷,明剛直,嫉惡如讎,時有豪滑大姓,結黨害民,號為七虎,昕悉按治之,其患遂息。
458
方 璈四川簡人,成化時,知夀光縣,時嵗饑,度厲設法賑恤,民賴以安鄭 珏河南歸徳人,成化時知夀光縣,撫綏有方,流民歸業者一萬餘户。朱允恭,北直保安人,成化時知諸城縣,清介不阿,以事忤縉紳,被誣。詔逮民詣闕保奏,上嘉其能,賜復職,尋卒於官,民甚哀之。
459
周 致,浙江鄞人。𢎞治時,知臨淄縣,公亷明敏,士民悦服,嘗署篆,益都以公事,至㑹城,暴疾,卒於逆旅,雨邑民聞之,争扶其柩後,各送至水次而歸。
460
李獻可北直固城人,正徳時知青州府,事無大小,必三令五申而後行,民有犯法當懲者,必明示其罪由,俟再犯而後刑之,嘗曰:「人言青俗强悍,吾第見其梗,直饒古風爾。以績最,調開封府」。。牛 鸞正徳時為益都知縣,時流賊劉七等焚屠城邑,殺長吏,諸州縣率閉門守,或棄城遁,鸞獨練兵士為城守,與樂陵知縣許逵互相犄角,追奔斬獲有功,事平,與逵俱超擢兵備僉事。
461
陳文偉,南直,舒城人。正徳時知安丘縣,才識明達,膂力過人。時流賊數十人突入縣署,掠庫金而去,文偉俟其行,將三十里,挾彈乘一騎馳赴之,識其為賊首者,彈發中左目,又再彈中右目,賊衆大駭,伏地請死。文偉曰:「第為我送金還庫,當貸一死」。賊唯命文偉,以一騎尾其後,抵縣,羣賊請死,文偉笑曰:「不足汚吾!刅」悉杖而遣之。
462
張 勛正徳時,髙苑縣防城指揮,時流賊楊寡婦冦掠州縣,兵備許逵擊之於濰,賊將走滄州,勛度其必從城西間道,乃勒兵邀之,斬獲甚衆,自是賊不敢窺青。
463
藍 瑞,字伯麟,河南鄧州人,正徳中,為青州府推官,蒞政亷,明吏民畏服。温 純陜西三原人,嘉靖間知夀光縣,闢草萊決寃滯。一秉經術,大著賢聲,行取監察御史李宗樞陜西富平人,嘉靖時,知諸城縣邑,多衛弁,奪民田,隠糧漏役,大為民患,樞悉按治之,令占田者咸自首,民得歸田萬餘畝。邑境東瀕海,秋收時,羣盜常竊刈民禾,放洋而去,前令多不能制,樞設法防捕,盜皆屏跡,民甚徳之。
464
姜 璧順天,文安人,隆慶時知樂安縣,丈量地畝,編審徭役,實心行政事,無縁飾治以最聞。胡良機省之,江西南昌人。萬厯時知臨淄縣,以慈恵著稱,尋調益都,淄人詣闕争之不得,因召為監察御史。
465
王夢尹直,𨽻寜津人。萬歴時,知臨淄縣。時徐鴻儒以白蓮教倡亂,兖西邑有焚香聚衆者,將應之,夢尹委曲諭以利害曰:「爾等愚民被誘,甘蹈白刅者,以向曽籍名,伊教中懼株連,不汝宥爾。吾今為爾等明立自首之案,彼雖有籍,何慮哉!且爾縱不顧身,獨不顧父母妻子乎?」衆皆感泣,其黨立時解散。尋調益都,治亦稱最。
466
汪喬年字嵗星,浙江遂安人。天啟時,知青州府,遇嵗饑,輙捐俸錢,倡率紳士咸輸助賑,各屬額解常例,嵗不下二萬金,悉辭不受,每出聴事,廊廡下置土銼十餘,令訟者自炊,侯鞠吏無敢索一錢者,陞任去,郡人立祠祀之
467
朱之馮,字樂三,順天大興人。崇禎時,以叅議分巡青州。每讞大獄,止訊巨魁,餘悉縱遣。兩臺嘗病其失,出之。馮曰:「民之甘於從盜者,正以株連懼罪爾。若縱遣之,後能改悔,即為良民。若仍復煽誘,則亦巨魁也」。人服其言。進副使,奉表入都,家屬在濟南。十五年,城破,母李氏妻馮氏及子皆死之。後之馮巡撫大同,流賊陷城,自經死。
468
張文烶通州人,崇禎初,知益都縣,仁慈寛厚,在任九年,人感其恵。文昌時,廣西全州人,崇禎時知臨淄縣,以廉恵得民,十五年,城破,與訓導申周輔共死之。周啓元湖廣黄岡人,崇禎時知髙苑縣。十五年,城破,啓元朱衣坐堂上,死之。
469
李 耿北直,大興人,崇禎時,知夀光縣。十五年,城破,耿自縊於城樓上附。申良知諸城縣詳登州府
470
登州府:
471
472
毛 欽桓帝時為黄令,時張儉亡命東萊,止李篤家,欽操兵到門,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専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公載半去矣」。乃逸儉使逃。
473
474
龎 伉懐帝時為東牟太守,時王彌冦青州,伉拒之不屈,被害北朝。
475
邢 臧字子良,河間人。宣武帝時為樂安內史,清慎奉法,後遷濮陽太守,亦有恵政。杜 弼,字輔元,中山曲陽人,明帝時為曲成令,清静仁慈,獄訟止息,逺近稱之。時光州發所屬兵達北海郡,皆縣令部送軍所,州兵多散去,惟弼所送無一逸者,其得民心如此
476
477
常。 俊𤣥宗時為登州刺史。渤海靺鞨冦登州,俊死之。嚴 俊𤣥宗時為登州刺史,布治行恵,吏畏其威,民懐其徳。鄭 昈,滎陽人,𤣥宗末,為北海尉。時縣民孫俊聚黨將應安禄山,昈率衆擊殺之,改登州司馬。李光弼表為武寧府判官,後遷沂州刺史,降賊李浩等五千餘人。
478
畢元愷穆宗時,寜海州刺史,子恵困窮民,懐其徳。五代。
479
郭 進深州博野人,仕周為登州刺史。郡多盜賊,進率鎮兵平之,部內肅清,吏民千餘。請立屏盜碑,世宗命近臣撰文賜之。
480
李萬超太原人,初仕周,為萊州團練使,從平淮南,移登州團練,所至皆有善政,時詔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馬陶籍𨽻文登隠,田不税萬,超命繫之,將先斬而後聞,陶懼遁,由是人皆以實首賦役公平,人心悦服。
481
482
李繼昌上黨人,太宗時,青、齊嵗饑多盗,乃授繼昌登萊等處都廵檢使,剿撫並行,羣盜乃息。侍其儲。字景升,河內人,真宗時知登州,㑹嵗饑,其儲請漕江、淮米以賑貧乏,活者甚衆。劉 渙仲章,保州保塞人,仁宗時知登州,増置刀魚船以備海冦,冦不敢犯,民賴以安。郭志髙。仁宗時知登州,修浚城池,招置水軍,凡防海武備,無不整飭,歴久,人感其遺澤云。趙 滋,字子深,開封人。仁宗時,知登州。乳山砦兵叛,殺巡檢。滋聞變,往按之,入其壘,次第推問,得黨惡百餘人,悉付之獄,人莫敢動。在郡五年,盜賊屏息。
483
趙延溥真定人。神宗時為登州團練防禦使、判登州,兵民安輯。後知青州,亦以循績致譽許 遵,字仲塗,泗州人,神宗時知登州,詳慎刑獄,以强敏仁恕稱。
484
蘇 軾,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哲宗時知登州。初,元豐時,嘗知宻州司農,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曰:「違制之坐,出於司農,是擅造律也」。未即行。既而朝廷知其病民,罷之安撫使,捕盜卒,兇暴恣横,將為亂,民奔訴軾,軾識其姓名而故投其狀於地曰:「必不至此」。卒聞之,遂不為意,乃徐使人誘出戮之。哲宗即位,改知登州,未一月,召入為禮部郎中,將行,以未覩海市為憾,嵗當除為文以祭海神。翌日,海市現人以為清正之感,通於神明,愈惜其去登之速,因志其海市詩文,勒石蓬萊閣,至今猶存附。馬知節知登州,詳東昌府。宗澤通判登州,詳東昌府。馬黙知登州,詳人物。李師中、知登州,詳人物。
485
486
完顔𠂻世祖曽孫天㑹時為寜海州刺史,時賦役不均,甚為民累,𠂻分别髙下,各得其平,民皆服其至公,立石頌徳,隣境聞之,多取法焉。
487
李自牧大定中為棲霞縣令,専務徳化政,簡刑清邑稱大治王 瑜明昌時為文登縣令,持身正直,勸農興學,専尚徳化,不任刑罰。史嗣真漁陽人,明昌時為文登縣令,不受私謁,發奸摘伏庭無留訟,代去,民為立祠祀之。烏庫哩榮祖本名福興,河間人,明昌時為寜海州刺史。貞祐二年城陷,榮祖力戰死之。吳邦傑哀宗末,為登州通判,元兵至,被執驅,令領兵攻城,邦傑曰:「食君之禄而攻君之城,可乎?」勸之降,不屈。與之飲食亦不顧,遂遇害。
488
489
王鼎臣真定人,世祖時為棲霞尹,期年教化大行,風俗淳厚,士民頌之史繼民世祖時,為招逺縣尹。先是,民鮮知禮繼民,定為吉㓙軍賓之儀,每朔望集士子於明倫堂講習開導,令其教化鄉里,三年之內,翕然同風,稱文物焉
490
張元禮泰定時,以指揮守寜,海州有劇賊,據文登縣,分冦州境,元禮晝閉城,若自守狀,而一夕馳至文登,盡抜其寨,賊黨悉就擒,民賴以安。
491
、郭侃知寜海州詳,東昌府、陳子恒、招逺尹,詳人物、張起巖、登州同知,詳人物。
492
明。
493
周 斌,字斐臣,浙江錢塘人。洪武初,知登州。後陞州為府,即以斌知府事。創建規模,措施盡善,至今稱賢。守者,以斌為第一。
494
林 弼福建人,洪武時,知登州府,慈恵愛民,政平訟簡,尤以文學著名,訓廸士子、畢汝舟直𨽻武清人,洪武時,知登州府亷,明正直,郡邑稱治,民甚懐之。段 堅陜西蘭州人,洪武時,初任福山知縣,尋陞知登州府,持身剛正,器識宏逺,常以道義自任,學者宗之。
495
朱希顔南直,江都人,洪武時,為登州府同知,興學校,崇教化,鋤强抑豪,名强幹吏嚴 節洪武時知黄縣,在任九年,民安其治,陞順天府丞,因立祠祀之張 鳯洪武時,知文登縣亷,明正直,剛毅果斷,恵濟惸獨,興崇學校去,後人愈思慕之。蔣 賢南直武進人,永樂時知蓬萊縣公亷,勤慎賦役,均平厯九載,男婦皆以蔣父呼之張 哲陜西蒲城人,宣徳時,知招逺縣,寛慈仁恕,百姓樂之
496
戴 瑶河南汝寜人,正統時,知登州府,修建學校公署,不傷財,不勞民,人服其恵林元美福建,閩人。正綂時知寧海州,時州置兩衞軍,多於民習,俗暴戾,訟無虚日,元美抑衞伸民用,潛移黙化之術,衛軍且多感之。有二僧丐於市,元美訶之,見其色動,執訊之,乃隣境逸獄,盜也,人咸服其神。
497
郭 容,字子仁,山西渾源州人。成化時,知寜海州。時州有任姓豪,滑鄉人畏之,目為任虎容,未下車,潛得其不法,事甫任事,輙縛而杖殺之,州人大快。嘗謂牧令之責,實兼教養,因條具利民化俗十六事於監司,請行之。
498
婁 鑑北直獻縣人,成化時知棲霞縣。蒞政公勤撫善良,抑豪滑以明察著聞李 勉山西祁州人,成化時知招逺縣,仁慈愛民,終任三年,獄中無一囚繫巡按特表其賢。胡 昻山西定襄人,成化時知招逺縣,亷能明斷,以公道稱。
499
徐 問用中,南直武進人,𢎞治時,知登州府。時濱海多盜,問廣設方畧,盜藪為之一空。李 鉞山西太平人。𢎞治時,知蓬萊縣,以亷幹遷登州同知。嘗因登臨之,暇疏見聞善惡於蓬萊閣,以寓儆勵,聞者莫不猛省。
500
劉 淵北直,安肅人。𢎞治時,知黄縣,政尚寛和,民有争訟,必先召入私署,委曲開導,使自相悅服而後已,暇則出郭問民,●苦隨事施濟,無不愜願,常夜行城市中,聞紡織與吟誦,聲必流,連徃復,俟其既輟而後歸,次日,召而慰勞之,以是民皆勤於耕讀,而俗亦近古。
501
李 敬山西大同人。𢎞治時,知文登縣,知大體急,先務有良吏風馮 崑蘇州人,正徳時知登州府,時土冦擾亂之餘,人民逃散,土地荒蕪,崑招集流離,捐給牛種,免其租徭,禁其侵擾,數年之內,閭閻復業,生聚繁衍,漸復成𢎞之盛,百姓感之,於去官之日,皆醵金助装,崑堅辭不受,乃建祠祀焉
502
鄭 漳世績,福建同安人,正徳時,知登州府,恬淡簡黙,嘗書真西山四事,十害於屏時以自警。逾二年,遷秩去,百姓遮道留之。
503
申 良,字延賢,山西髙平人,正徳時知招逺縣,㑹土冦起膠、萊間,良預為戰具,冦再至,皆斬却之,後調知諸城,招逺皆有保障功,民懷其徳,各圖像祀之。
504
陳 韜山西大同人,正徳時為萊陽主簿,土賊攻城,韜率衆死守,城陷被執,不屈死之。温如玉字孟醇,湖廣鄖陽人,嘉靖時由監察御史出為山東海防道,時遼陽諸島交匿無賴,間出剽刼,登萊之間,時被驚擾,如玉揚兵海上,日厲水戰,方畧以張其勢,而宻遣指揮湯詔等招撫諸島酋長,約日來歸,並請於臺省,宥其已往,編立保伍,給田通市,咸遵約束焉,後以勞疾卒於官,島人莫不哀感韋國賢萬厯時知福山縣時,中使𣙜礦税於山東,到處恣横,而陳增為尤甚,增至福山,國賢分庭抗禮,増怒其不拜,國賢厲聲曰:「祖宗無此儀註!」増劾其阻撓,詔逮之,巡撫萬象春疏救,亦被劾金友勝登州衛世襲指揮使,崇禎五年,叛兵冦登州,圍城七日,防撫孫元化遣部將張燾擊之,令友勝居守,時官兵多受賊餌,戰初酣,忽無故自却,蓋欲導賊入城,見友勝巡防嚴宻,不敢動,是夕,友勝登陴巡警,至南門城外,官兵發大礟仰攻之,友勝遇害,賊從東門入,其故友耿仲明收其屍殮𦵏之。吳世揚河南洛陽人,崇禎時,知黄縣叛兵陷城,世揚罵賊死之。
505
梁 衡崇禎時,知萊陽縣,叛兵圍萊陽城,衡屢撃却之張竒功崇禎時,為登標叅將,防守黄縣,叛兵攻城,力戰而死。熊奮渭、崇禎時為駐防黄縣守備,叛兵攻城,與叅将張竒功同力戰死。張國輔崇禎時為黄縣丞,叛兵陷城,國輔死之。
506
萊州府:
507
508
張 敞字子禹,河東人。宣帝時為膠東相,上書言「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効者,願得一切,比三輔尤異。上許之。敞至膠東,明設購賞,令羣盜自相斬捕,除罪,吏追捕有功者上名尚書,調補縣令數十人,由是盗賊解散,國中大治。入為京兆尹。
509
卓 荗,南陽宛人,哀帝時,為髙宻令,寛仁愛民,民不忍欺。嘗有言部亭長受米肉遺者,荗曰:「亭長,爾父母也,子弟不當以時,致敬乎?遺而不受爾,必謂亭長慢也,受之而不從,爾之欲爾」。故言之亭長殆不以情骫法者。在任數年,道不拾遺,蝗不入境,後遷京兆丞,宻人涕泣留之。
510
楊 震𢎞農,華隂人,安帝時,東萊太守素著清白,史有「四知」之語,人稱闗西夫子吳 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桓帝時,為膠東相,政尚簡約,以身化民。民有争訴者,輙閉閣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身到閭里為和解。嗇夫孫性私賦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曰:「有君如是,爾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持衣自直,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汚名,所謂觀過」。知仁使歸謝父,還以衣遺之。又安邱男子母邱長同母行市中,遇醉,客辱母長殺之。祐謂長曰:「子母見辱,人情所恥。然白日殺人宥,若非義刑。若不忍,以長無子」。使其妻侍獄中」。遂懐孕。至冬盡行刑,長囓指為誓,囑兒以報,乃投繯死。祐相膠東九年,復遷齊相,亦有賢聲可稱。
511
李 咸元卓,汝南西平人。靈帝時為髙密令,政多循績青州,表其尤異。後以年老乞歸。嘗乘敝車犢牛,使子弟御之,遨遊山水之間。年九十卒。
512
童恢不其丞,詳人物、孔融北海相詳人物王修髙宻,令詳人物
513
宋 羆懐帝時為長廣太守,時王彌冦青州,羆不屈,死之北朝
514
鄭道昭僖伯,滎陽開封人。髙祖時,光州刺史,政尚寛厚,不任刑威,尋移刺兖州,均有徳政。楊 逸遵道,𢎞農華陰人,髙祖時,光州刺史,㑹嵗饑,檄所屬郡縣盡出倉粟以賑,所司以不奉詔,難之,逸曰:「天子使逸總州事,豈出納之權不相屬耶?」乃黜吏逺近閒之争,先恐後事竣,乃表稱待罪,帝反,嘉勞之。
515
王 由京兆霸城人。明帝時,東萊太守性狷介,動必師古,人皆欽仰之。趙 翼天水人。明帝時,平昌太守有治續
516
 雛天保時,膠州刺史治行清潔,有古良吏風王 昕北海人。天保時,光州長史,遷萊州太守。會嵗饑,人相食,昕賑恤多方,全活甚衆。
517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文帝時,萊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驗問十餘日,遣決咸盡,方聽受新訟,每日坐僚佐二人,訊問商確有應禁者,公義即自宿聴事,曰:「刺史無徳導人,至繫人於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者?」罪人聞之,咸自愧悔欵服,後有欲訟者,父老輒相勸曰:「小事何忍又勞使君!」訟者相讓而止,秋霖大水,境內禾稼一無所傷,帝知其賢,陞揚州道黜陟大使。
518
宇文愷安樂,周杞國公忻之弟。文帝時,萊州刺史,博學多技藝,政尚慈恵,萊人樂之。來䕶兒,字崇善,揚州江都人,煬帝時,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兼檢校東萊郡太守,甫至萊,輯禁旅,料軍實,儲糗粮,市不易肆,民不知兵。軍行有日,忽聞楊𤣥感進攻洛陽,召裨將旋軍討之,衆以無勅不可,護兒曰:「𤣥感以帝逺在江都,吾又将涉遼海,故敢於謀逆爾,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専擅在吾,不闗諸人也」。乃旋軍進討,令子馳驛奏聞,及帝降璽書嘉勞,而 感已就擒矣。
519
520
趙𢎞智,河南新安人。太宗時,萊州刺史,事兄甚謹,兄殁,事嫂如事兄,待兄子逾於已子,萊人感化其徳,凡兄弟争財,皆不訟而自解,後進光州刺史。
521
仇 源太宗時,為即墨令,築隄防水,民免其害王義方。泗州連水人,髙宗時為萊州司户叅軍,人知其為李義府所嫉,莫敢近者,惟門人員半千、何彦先相往來,母卒,遂隠居不仕。
522
竇 琰中宗時為北海令,開渠引白狼河水溉田,委曲三十餘里,因名竇公渠。劉康乂。昭宗時為宻州刺史。楊行宻陷密州,康乂死之。
523
524
楊 美并州文水人。太祖建隆三年,改北海縣為軍,以美為軍使,為政簡易,民皆愛之。召還,民詣闕乞留,詔不許,民慟哭而還
525
崔頤正河南封邱人,太宗時為髙宻尉,國子祭酒孔維薦其深明經術,因遷直講官。葛懐敏真定人,仁宗時為萊州團練使。濁流砦兵亂,懷敏曰:「此將不慎也」。遣一騎檄取為首者,剋期自縛,否則全軍皆坐。於是首魁果自殺,而餘黨亦解散。
526
張 㫖懐州,河內人,仁宗時知萊州,善於拊循而勤於講武。葉清臣嘗薦其有將帥才,因改知邢州以禦邊。
527
翟汝文,潤州丹陽人,徽宗時知密州,宻濱海産鹽,時蔡京屢變鹽法,縱私販擾民,汝文窮治其黨無少貸,州應嵗貢牛黄,汝文上言曰:「牛失黄即死,非所以恵農,宜輸其直於官,不當獨私於密」。上從其請,由是民困少甦。
528
韓 浩相州人,靖康時知濰州,金兵攻城,浩悉力死守。及城陷,與通判朱廷傑、權北海縣丞王允功、司理王薦皆全家徇難。
529
、晁補之知宻州,詳濟南府、蔡齊知密州,詳兖州府、宗澤、知萊州。詳東昌府。張掞、知掖縣。詳青州府、蘇軾、知宻州。詳登州府、田京、知宻州。詳總部、劉庠、髙宻,教授詳總部孫瑜、知濰州,詳曹州府。許仲宣、知北海軍,詳人物。金。
530
富察布展世宗時,濰州刺史清勤簡静,率由舊章,不以開創多紛擾胡 嵩武安人,世宗時為即墨令,政治修明,嘗破妖狐之怪,人傳頌之有《異政碑房周卿章宗時為膠西主簿,常興建學宫,一時文風為之大振。
531
532
劉秉恕邢州人,世祖時,淄萊路總管有疑獄死者六人,秉恕覆驗得實,悉為平反,人甚感之張崇道大名人,世祖時知密州,興舉學校,教化大行民,皆率循禮義
533
真。 閭上都人,至元間為宻州達嚕噶齊,勸農興學,百廢具舉,秩滿,民立去思碑
534
董 俊洪武時,知萊州府為政亷平,寛嚴相濟,民立碑頌其徳潘 中洪武時,知平度州,公平亷介,以內艱歸里,僦民車而倍其值。抵家,民憐其貧甚,反脱驂以贈之,中因藉以負土成墳,期年仍送至州,還其主,併其所孶之駒。
535
趙 禮洪武時知膠州,膠為商舶輻輳之地,吏多倚税為奸,禮嚴禁絶之,曰:「人出萬死,一生覓蠅頭之利,豈令若輩坐享耶!」逺近皆悦服。
536
吳 履,字徳基,浙江蘭谿人。洪武時,知濰州。時萊守核民間官驢孶息,他縣皆勒民買償,履陳不便數事,守然之,並請邑,已償者皆罷。州舊例,得以羊牛代秋稅,履諭民曰:「羊牛不無死瘠患,不如納粟便民」。從之。他日檄撥羊牛部送陜西,民多破産賠累,濰民獨得,保全無患,㑹改州為縣,乃召還,民詣闕留之,詔不許。
537
馬伯行洪武時,為昌邑縣丞,亷潔自守,布衣糲食,吟誦不輟王 真永樂時,鰲山衛指揮時,妖婦唐賽兒遣其黨攻諸城,真選軍一百五十人分兩翼擊之,殱賊千有餘級,諸城圍解。
538
薛 璘宣徳時知萊州府亷,明節儉,恵利及民,後卒於官,百姓哀號如喪父母,先守兗州,後以萊州守易之。兖民歌曰:「誰將萊州土,换去兖川金」。其為民愛慕如此。
539
崔 恭克讓,廣宗人。正統時,知萊州府,尚徳化,省刑罰,政平訟理,逺近悦服,蝗飛入境,恭露宿禱於神,蝗自投海死,百姓異之,為立祠以祀。
540
仇 鎮汾西人,正統間,知膠州,仁恕恭儉化民以徳州有夙逋數千兩鎮,請於朝而免之董 鼐陜西同州人。天順時,知膠州,勸農興學,無政不美,猶於旱禱必雨,屢試應驗,民以為神張 福山西蒲州人,天順時知平度州,持身亷介,扶弱抑强,時稱循吏。
541
宋 兑成化時知濰縣,専務以徳化民,不為矯激之行,秩滿,奏留復任。李 楘從質,直𨽻任丘人。𢎞治時,同知青州,尋知萊州府。時勾積屯地戍衛,每駕詞,及民楘公忠清理不偏,不徇,或議牧馬於萊,又有獻地於衡藩者,楘皆力為争,免。在任八年,民實感之蔡 顯正徳時,萊州衞指揮僉事。時山東盜起,戍衛職司守禦,顯率三子淇、英、順皆力戰死,詔贈䘏有差。
542
雷子堅陜西綏徳人,正徳時,知平度州,時流賊遍處刼掠,子堅修城池,繕器械,儲芻茭,扼險隘,賊知其有備,遂不敢犯,乃抗論將帥,坐失機宜,詞侵本兵,為當軸者所惡,落職歸里,猶出私財五百金以佐軍需,封貯州庫而去。
543
喬 剛正徳時,分防濰縣指揮,流賊楊寡婦以千騎犯濰,剛與兵巡僉事許逵合撃,大破之,膠西恃濰以安。
544
周思兼叔夜,南直華亭人。嘉靖時,知平度州。躬行郊野,嘗攜飯一盂,置籃輿中,令鄉民以次畀行,咨詢疾苦,因盡得閣閻情狀。王府奄人縱荘奴,奪民産,監司杖奴斃閹,迫王奏聞。詔問狀。撫、按檄思兼定讞,思兼按之,曰:「此決杖不如法」。以王故,加一等。閹誣告,罪當戍,以王故減一等,監司得復故官。又旁郡饑民掠食,所司持之急,將為亂。檄思兼治之。思兼減從坐籃輿,手書小木牌數千,隨行散置於地,令饑民執牌就撫,有牌者悉賑以錢穀,不數日而事定。入覲,舉治行第一,內櫂部曹。後督臨清磗厰,募民築隄,身立赤。日中堤成,三日而秋漲大至,民得免於災。仕終湖廣叅政。
545
宋 禮河南葉人,隆慶時知平度州,持身端謹,蒞政嚴明,在任八年,治稱循卓。于仕亷字元正,南直金壇人。萬厯時,為登萊兵備副使,繕萊州城。其後三十餘年,叛將李九成攻萊州,閲七餘月,終以城堅不得破。
546
龍文明江西永新人。萬厯時,知萊州府。時守道于仕亷築城之役,文明實贊助之朱萬年貴州黎平人。崇禎時,知萊州府。叛將李九成等攻萊久,城守益堅,賊詭乞降,防撫謝璉偕萬年往受,賊執之,以精騎五百擁萬年至城下,使呼守者出降。萬年大呼曰:「賊精騎盡在此,急發砲,毋念我為守将」。楊御蕃不忍,萬年頓足大呼,賊怒殺之。及砲發,賊果傷其半。詔贈太常寺卿。
547
任。 棟陜西永夀人,崇禎時,為萊州通判。時李九成既以詐降,殺知府朱萬年,棟乃與同知冦化掖縣知縣洪恩照、總兵楊御蕃等悉力死守,凡數月,及圍解,各論功進秩有差。
548
陳所聞直𨽻,新安人,崇禎時,知平度州叛將李九成陷城,所聞死之。薛文周陜西安定人,崇禎時知掖縣。時兵燹之餘,撫綏有方,民受其恵。邢國璽。河南長葛人,崇禎時,知濰縣,有修城浚濠之功,召擢主政。時運道阻梗,議開膠、萊河國,璽力陳其便,即擢為登萊兵備僉事,經度河道。十五年,聞濟南城陷,率兵赴援,墜馬死。
549
武定府:
550
551
龔 遂山,陽南平陽人。宣帝時,渤海太守時嵗饑,多盜,遂至,飭屬縣捕盜吏,曰:「諸持田器者皆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賊詰之。母少怠,令下,羣盜即時解散,因開倉以賑恤之。民有賣刀買牛、賣劍買犢之謡數年,吏民富實,獄訟衰止。上聞,徵為水衡都尉
552
楊 璇㑹稽,烏傷人。靈帝時,渤海太守有異政,入拜尚書僕射
553
鄒 湛潤甫,南陽新野人。太康時為渤海太守,少以文學知名,故居官多恵政。劉 亮懐、愍時,渤海太守以王浚謀將僭號,亮、諌不從,遇害。
554
邵 續嗣祖,魏郡安陽人,懐愍時為樂陵、平原二郡太守,當板蕩時,能以兵屬元帝,忠於晉室,後為石秀龍所執,送於石勒,不屈,遂遇害。
555
北朝
556
蘇 淑字仲和,武邑人。魏熙平中,為樂陵內史,綏撫有民譽,後謝病歸,老㓜訴乞者甚衆。淑清心愛下,嘗厯三郡,皆為士民所思,當時推為良二千石。
557
封子繪仲藻,蓚人。世宗時,渤海太守,曉達政事,長於撫綏。州郡以安弟子繡亦為渤海太守
558
裴 藴河東聞喜人,文帝時棣州刺史,有能名。大業中,考績連最,徵為太常少卿
559
薛大鼎重臣,汾隂人,髙宗時,為滄州刺史,奏開無棣溝,引魚鹽之利,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令跨駟,美哉薛公徳廣被」。時大鼎與瀛州刺史鄭徳,本冀州刺史賈敦頥齊名,故河北稱為「鐺脚刺史。
560
邵 播昭宗時,棣州刺史朱全忠陷棣州,播不屈死之。五代
561
華温琪,字徳潤,宋州下邑人,仕梁為棣、絳二州刺史。時河溢為患,温琪徙治新城,民賴其利。張 錫閩縣人,仕梁為棣州軍事判官。郡有麴務,以牙將主之,頗恣横,民有犯麴三觔,輙置之死。既而牙將盜官麥百斛,私造麴事,覺錫判曰:「麴犯三觔求生,不得麥,盜百斛免死,誠難」。因置於法」。後為淄川令,不畏强禦専,務愛民,民皆感而頌之不諼。
562
李 瓊滄州饒安人,晉出帝時,棣州刺史楊光逺以書招之,瓊拒而不納,帝嘉之附。劉遂清。唐棣州刺史詳人物。
563
564
何繼筠,字化龍,河南人。太祖初為棣州防禦使,從征太原、晉陽,所戰皆㨗,以功拜建武軍節度使、判棣州,前後在鎮二十年,與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邊人畏服,多畫像祀之。其子承矩,為衙內指揮使,善撫循百姓,是以軍民輯和,亦以從征太原功,擢齊州團練使。
565
周 渭得臣,昭州恭城人。太祖初知棣州,殿直傅延翰謀走契丹、渭,擒之,械送闕下。渭在郡以簡肅稱,及代,吏民遮道乞留,詔賜錢百萬。
566
路 振,字子發,永州祁陽人。太宗時,知濱州。契丹嘗薄城下,州民震恐,振親加撫諭曰:「大兵不日赴援,但堅壁自守,吾且滅之」。數日,契丹引去。轉運使劉綜稱其能,詔書褒美之。
567
呂夷簡夀州人,真宗時知濱州。五代時,河北税及農器,宋初沿之,至是夷簡奏請得免,又沿河修築隄防,分導水勢,雖濱河海,嵗無淹澇。
568
孫 冲升伯,趙州平棘人,真宗時為太常博士。河決棣州,冦凖請徙州治河,命冲往按視,還言徙州治堤,不若塞河為便,遂以冲知棣州,自秋至春,河凡四決,皆塞之,遷殿中御史。
569
李仕衡字天鈞,成紀人,真宗時為河北都轉運使。棣州屢苦河患,仕衡奏徙之。明年,旱蝗,請發粟以賑。後知青州捕盜,猶著能聲,尋入為三司使。
570
張士遜順之,隂城人,真宗時為河北轉運使,時以避河徙州陽信,議者以所遺糧多為不可遷,士遜視瀕河州縣方乏食,即計所餘以貸貧者,期來嵗輸還新治州,公私便之。
571
髙若訥字敏之,并州榆次人,仁宗時知商河縣。時有職分田牛、種科及里地,若訥自為置辦,不以累民,且著為例。
572
573
李 珪世宗時知濱州,蒞政亷明,嘗條畫七事,以革夙弊,民受其恵
574
髙謙亨直,𨽻深州人,世祖時為利津尹,奉法惟謹,慎重刑獄,嘗立廟學教授生徒利津。學校之興,遂從此始。
575
趙 珪河間人,成宗時為渤海尹,嵗饑,請於朝,得內府楮幣及利津倉粟以賑,又請免秋租,使民得安業,上皆可其請。秩滿,民奏留,遂復任。
576
姜 彧知濱州,詳人物髙。 禧商河霑化尹詳人物
577
凍 泰河南睢州人,正統間,知利津縣亷,明仁恕,振士風,革吏弊,百姓懷徳,稱為能吏。何 淡北直,順徳人。天順時,知濱州,治政多善,民皆稱之。其均徭定役,雖更歴久逺,終不能易其法,民愈追念之。
578
白: 旻北直,保定人。天順時為陽信縣丞,持守公亷,杜絶私謁,撫逃亡,振貧乏,培養士子,率作文教政,皆稱善。值本縣令缺,民扶老攜㓜詣闕奏請,上即許旻為令,操行有加於昔,又任五年,以薦超刑部員外郎。
579
王 檵江西泰和人,成化時知武定州,政治明敏,人不敢欺,考績居最。衞 術山西蒲州人,成化時知武定州。剛直亷敏,崇尚禮教,民俗丕變,去後人猶思慕之才 寛北直,遷安人。成化間,知商河縣,平易近民,政事修舉,仕至都御史。
580
王 嵩河南汲縣人,成化間知青城縣亷,明慈恵有古循吏風,祠於郊朱大用南直,句容人,成化間知青城縣,政修人和循聲逺播,改擢衡州推官劉 瓚保定,清苑人。成化時,知蒲臺縣,開荒蕪,勸民耕織,建廟學,敦率士行,人以為得養教之實。秩滿行,取監察御史,官至吏部侍郎。
581
徐 昇江西豐城人。成化時知蒲臺縣,勤於撫字,民樂其寛陶 福浙江臨海人。成化時,知利津縣。勸農桑,興學校,築隄防水,民賴其利楊 儉河南儀封人,𢎞治時,知利津縣,凡海口,商舶往還,稽察必嚴,而絲毫不染,逺近徳之。沂州府。
582
583
碭 魯武帝時為東海太守,治官蒞民,以亷節稱尹翁歸子兄,河東平陽人。宣帝時,為東海太守,治極明察,郡中吏民賢不肖及奸邪罪名盡知之。時有大豪許仲孫為奸,滑二千石莫能制。翁歸至,論仲孫棄市,一郡怖慄相戒,莫敢犯禁馮 立聖卿,上黨潞人。元帝時,為東海太守,居職公亷,多知有恩貸,好為條教,吏民嘉美。時東海、琅邪各為一郡,立兄野王治琅邪有聲,立能嫓美焉。
584
祭 彤字次孫,潁川潁陽人。光武時為㐮賁令。時郡國尚未悉平,彤至誅姦滑,殄支黨,野無伏莽,民賴以寜。
585
劉 寛字文饒,華隂人,桓帝時為東海相,政多仁恕,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示辱。每行縣,止息亭傳,輙引學官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勸以農桑,勉以孝悌,人感徳興行,日有所化,後入為太尉。趙 咨文楚,東郡燕人。靈帝時為東海相,在官清簡,計日受俸。豪黨化其節儉,奉法惟謹附刁韙東海相詳,兗州府、汲黯東海太守,詳人物
586
三國
587
吳 質季重,夀春人。黄初中,為東莞太守,士人盧顯為人所殺,質曰:「此士無讐而有少妻,所以死乎?」適見其比居有少年書吏李若見問而色動,遂窮詰情狀,即自首罪人斯得,每軍功賞賜,皆散之於衆,無入已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將士用命。後遷征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廣農積榖,有兼年之儲。
588
589
 承安期,太原人,愍帝時為東海太守,政尚清静,不為苛細。有小吏盜池魚綱,紀推之,承曰:「文王之囿,與衆共之,池魚何足惜耶!」有書生犯夜禁為吏所拘,問之,乃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令送歸其家,其從容寛裕如此。
590
591
鄭善果,滎澤人,文帝時,授沂州刺史,其母崔賢明,通曉政治,善果出聴事,母恒於障後,聞其剖斷,合理則悦,否則䝉被而泣,善果伏於床下,良久,母乃起責之,善果由此克已,號為清吏,後轉魯郡太守,考績為天下最。
592
593
傅良弼安道,清河人,徳宗時,授沂州刺史,時良弼守樂夀城,為王庭凑所遏,聞沂州之命,乃力戰,突圍而出,朝廷以良弼忠,賜以奴婢服焉。
594
王 沛,許昌人,憲宗時,拜兗海沂密節度使。時新建軍府,軍士多獷驁,沛明示法制,簡閲以時,軍政嚴肅,州乃大治兵輯民,安稱雄鎮焉。
595
曹華兗鄆節度使,詳人物
596
597
趙徳彜秦王廷美之子,太宗時判沂州,飛蝗入境,乃引咎歩禱,蝗盡入水,有儒生郊居肄業,忽有尸横舍外,所司疑其殺人,誣置於法,徳彛察其寃,命他司按之,未幾獲殺人者,生由是得釋。韓 道仁宗時為沂水主簿,時京東多盜,臨沂尉適缺命道兼之,道廣設方畧,收捕殆盡附任宗通判沂州,詳人物
598
599
李 偲,字子友,定州安喜人。熙宗時,為沂州防禦使、轉運使,檄郡調急夫數萬輸粟朐山,值久雨泥濘,民苦跋渉,偲遣吏覘朐山儲糧,尚可支,半嵗即具牒,緩期俟秋冬刻運,郡民無不感之。張汝芳遼陽人,章宗時知沂州,治民寛裕,而馭吏嚴肅,深得政體,厯久猶稱頌之。完顔伯嘉字輔之,章宗時為莒州刺史,偶讞縣盜賕止錢二千,以為原所盜物,伯嘉曰:「饑寒為盜,止得錢二千,何以經月,不使一錢!此官兵捕盜不獲,誣以凖罪爾」。詰之,果得其實。由是各屬畏其明察,皆不敢欺,而盜亦止息。
600
鈕祐禄守愚字仲誨,章宗時為臨沂令。先是,詔括山東地畝,隠匿者没入官,告者給賞,莒州刺史教其奴告臨沂人冐地積,賞錢三百萬,先給官鏹,乃徵於民,民多逃避,守愚列其寃狀白於州,州不為理,即聞於户部而徴,還之,流民始漸歸業。
601
時茂先許州人,宣宗時為日照沙溝酒監,寓居諸城。時紅襖賊據密州,居民相率迎之,茂先攔諸村口謂衆曰:「此賊爾女等不可往!」賊聞而執之,剜目斷舌,至死,罵不絶口。事聞,詔贈武節將軍、同知沂州防禦使。
602
燕寜。莒州提控詳總部。
603
604
儲企范世祖時知沂州,有文學,多恵政,初同知泰安州,亦能興舉學校,兩地士民咸稱頌之。張伯玉。世祖時為郯城尹亷,而能寛公以行恵,抑强扶弱,民甚徳之。
605
彭庭堅,温州瑞安人,順帝時為沂州同知,争毁牛皇神祠,驅鄰境賊免横急徴歛,民甚徳之。重 喜東呂糺氏,世祖時,莒州行征萬户,築十字路城,以資守禦,實心任事,時甚賴之苑 華成宗時為沂水尹,以勸農興學為務,與人雖極和平而絶無敢干以私者
606
趙 麟洪武時,知莒州。長於文學,亷潔有守,凡廟學公署,皆所創建弁 魯,浙江烏程人,洪武時,為莒州同知。青州民孫古朴等作亂,襲莒州。執魯初猶不敢加害,擁至城南鄒家村,魯大罵,賊不能堪,殺之。詔贈官,并䘏其家。
607
邊 傑直,𨽻行唐人,永樂間知郯城縣,剛直有守,吏民畏服。秩滿,民奏留之,復任九載沈 固仲威,鎮江丹陽人,宣徳時為沂州同知,時有建言州西寳山社産銀鑛,詔下核實,將行,固力爭以為不可,謂費多而得少,恐勞民,且致亂事,遂中止。
608
葉元凱,浙江麗水人。正統時,知沂水縣。存心仁恕,勤政愛民,後卒於官,民立祠祀焉陳 孜邳州人,天順時,知沂水縣,時城壊,孜用石甃之,沂人永賴。
609
李 琦順天,霸州人。天順時,知郯城縣。持身亷謹,勸農桑,興學校,決獄明允,吏民懷服毛 玘字國珍,任邱人。天順時,知蒙隂縣,母久失明,玘迎養官舍,朝夕焚香跪餂,母目復明,咸謂孝感所致。邑有逋賦,積年無着,玘多方完補,而民不累㑹。監司以檄徴均徭陋規,玘拂之,遂致憾,罷官歸。李 楷南直,松江人,成化時,知郯城縣,嵗饑,開倉賑給,括富民輸助之,全活甚衆。
610
趙一貫霸州文安人,成化時,知日照縣田功。水利力為興舉,屢能變歉為豐,民受其賜焉席 書文同,四川遂寜人。𢎞治時,知郯城縣,勸民墾荒,流民皆復來歸,作新黌舍以課諸生,值嵗饑,倡義民輸粟,又擇民分地為粥以食之,立保甲法,盜賊無敢入境,以政最行,取監察御史唐 龍,字虞佐,浙江蘭谿人,正徳時,知郯城縣,㑹流賊劉七等作亂,龍練兵殺賊,民甚賴之。穆 相伯寅,三原人,正徳時知沂水縣,外書六事,內書四知以自勵,政績著聞,行取監察御史晉承眷山西洪洞人。萬歴時知沂州。會白蓮教倡亂,承眷申嚴保甲,訓練民兵,籌畫守禦之策,三城以安。
611
侯國安北直雄縣人,萬厯時知莒州。莒賦糧無正户,鄉長苦累殊甚。國安行均丈,法地畝一清户,給由票令,各自輸納,民永賴焉
612
杜一岸陜西澄城人,萬厯時,知日照縣,清欺,隠減力役,又纂修邑乘,加意文獻,時人推重焉杜 洽字玉峯,北直任丘人。萬厯時,知䝉隂縣,創立學田一千畝,凡貧生力不能婚喪者,皆藉給焉,其功在學校者如此。
613
泰安府:
614
615
嚴 望九江人宣帝時太山太守治,有能名彭 宣子佩,睢陽人。哀帝時,遷東平國太傅。張禹薦其經明有威重,遂入為右扶風。劉 章光武兄縯之子,帝以其少貴,欲令親吏事,乃以章為平隂令,有政績,封為太原王。申屠剛巨卿,茂陵人,光武帝時,以數切諫失旨,出為平隂令,有政績,復徴,拜大中大夫。謝夷吾堯卿,㑹稽山險人,明帝時為夀張令,嘗表邑女子張禹之孝行蝗起,泰山過夀,張界不入,以尤異,遷荆州刺史。
616
陳 寵昭公,沛國洨人,章帝時泰山太守。史稱其勤心物務,厯二部三卿,所在皆有治績。袁 安汝南,汝陽人,章帝時為平隂長,嚴重有威,人皆畏之。後遷任城令,亦稱治。李 固子堅,漢中南鄭人。順帝時,泰山太守時,盗賊屯聚,郡兵不能制,固悉罷兵歸農,以恩信招綏之,羣盜悉解散。杜喬巡察兗州,表固政為第一。
617
范 丹字史:雲,外黄人。桓帝時為萊蕪長,後遭黨禁,遂推鹿車載妻子,隠居陶山,捃拾自給,有時絶粒窮居人,因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釡中生魚,范萊蕪」。又詳《流寓志》。
618
苑 康仲真,渤海重合人。桓帝時,泰山太守,郡內豪滑多不法,閒康至,皆自斂,飭先所奪人田宅,盡遽還之。時山陽守張儉殺中常侍侯覽母,并按其宗黨賓客。或有逃匿泰山界者,康皆收捕。覽因遷怒,康誣奏康詐上賊降,坐徙日南。後羊涉等詣闕訟之,得遷本郡。
619
皇甫規威明,安定朝那人,桓帝時,泰山太守時,盗賊侵擾郡縣,規至,設方畧平之。又受命討羣羌,屢立戰功,封夀成亭侯。
620
抗 徐字伯徐,丹陽人。桓帝時,為泰山都尉。時公孫舉等嘯聚泰山,徐悉討平之。韓 韶仲黄,潁川舞陽人。靈帝時為嬴長,盜聞其賢,相戒莫入其境,以是隣民多倚附之。張 遷字公方,陳留人。靈帝時,為穀城長重,民事矜囚,獄黄巾起,縣賴保全,民甚感之。應 劭字仲逺,南頓人,獻帝時,泰山太守㑹黄巾賊起,劭糾牽文武,連戰皆克,由是賊不敢犯,郡賴以安。
621
王堂穀城,長詳兗州府陳俊泰山太守,詳青州府三國
622
阮 籍嗣宗,明帝時為東平相,籍騎驢到郡。視事之日,盡壊府舍屛障,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民樂其坦易。入為大将軍從事中郎。
623
624
鄭 黙,字思𤣥,開封人,武帝時為東平太守,值嵗饑,黙輙開倉出給,乃舍都亭自長,待罪朝廷,嘉黙憂國愛民,詔書褒美,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縣有此比者,皆聴出給。
625
北朝
626
裴叔義河東聞喜人,魏髙祖時,泰山太守為政,清静樂易,民皆頌其賢。崔伯謙博陵人,仕齊為濟北太守,恩信大著,逺近皆歸懐之。李 翥安邑人,仕齊為東平太守。當擾攘時,能以文學飾吏治,人皆稱其賢附。殷孝祖魏東平太守詳曹州府
627
628
劉光期𤣥宗時為夀張令,以徳化致瑞應民,立石頌之。姚 誾天寳末為東平太守,起兵討安禄山,與張巡同死於睢陽。
629
雷有終道成,同州郃縣人。太祖時,署萊蕪尉,知監劉祺以其年少易之,有終發其姦,賍祺坐罪杖流。太祖聞其名,即以有終代之,而遣內使伍守忠同掌監事,且察其治守忠同事,閲月還奏,有終强濟狀,即召為大理寺丞。
630
江休復鄰幾,陳留人,仁宗時知奉符縣,為政簡易,民便之。喬執中髙郵人,神宗時為須城主簿,時治河夫役甚衆,部役者不得其人,以致衆譟而潰,惟執中所部始終帖然。後復知鄆州,寛厚有仁政,屢典刑獄,超雪至數百人。
631
郭 永大名,元城人,徽宗時為東平府司録,叅軍事,無大小永咸决之,靖康之難,不屈而死。姚益恭徽宗時知須城縣,清白有才幹,鞭扑不施,境內大治。
632
張 俊伯英,鳯翔成紀人,初以承信郎平鄆州賊有功,靖康時,從髙宗至東平府,命為統制,討兗州賊李昱。俊與數騎突圍撓戰,諸軍争奮,遂平賊。
633
徐處仁知東平府,詳兗州府范 諷知平隂縣,詳人物龔鼎臣、知萊蕪縣,詳人物。亷公諤。知萊,蕪縣,詳人物。
634
635
完顔守貞,宗室章宗時知東平府,帝諭之曰:「東平素號雄藩,比年飢歉,正賴經畫,卿其為朕往撫之」。他日,上問宰臣:「守貞治東平,如何?」對曰:「甚不勞力」。上笑曰:「朕知彼之才,治一路誠有餘矣」。路。 鐸字宣叔,冀州人。章宗時,為東平府治中。鐸述十二訓以教民,詔遍諭州縣,咸法式之雷 淵應州渾源人,至寜中為東平録,事河朔重鎮,兵驕將悍,民不安枕。淵出入軍中,上下調輯,自行臺以下皆倚藉焉。尋陞東阿令。
636
完顔弼宗室,宣宗時知東平府,元兵圍東平,弼屢却之,人謂其有文武全才附。䝉古綱,知東平府詳總部
637
638
宋子貞周臣,潞州長子人。太祖時,為東平行臺詳議官,兼提舉學校,乃作新廟學,延康澹、軒王磐為司教,招致生徒,俾習經義,齊、魯儒風,為之一振。
639
張徳輝,字輝卿,冀寜交城人,世祖時,為東平路宣慰使,春旱,禱泰山,雨立沛,凢讞姦賍獄,窮之不少貸,奏免逺輸豆粟并民間繭絲賦,有孀婦負逋賦,實故夫之累,將鬻女以償,徳輝閒之,分俸代完,而復嫁其女。
640
姚 樞栁城人,世祖時為東平宣撫使,置勸農檢察二人,量均賦役,奏罷鐵官,民甚感之王 惲衞州汲縣人,世祖時為東平詳議官。有幹才,長於斷獄,昭雪寃枉,民稱其神。崔 斌馬邑人,世祖時為東平守,㑹大軍南伐,道經東平卒,有撤民席,投其嬰兒於地以死,愬於斌,斌馳謂主將曰:「未至敵而先殺吾民,國有常刑,汝亦當坐」。乃下,卒於獄。又嵗祲,奏免租賦,仍請得楮幣十萬以賑濟,累遷江淮行省左之丞,後為阿哈瑪特誣害天下寃。
641
塔塔爾台世祖時,世襲東平路達嚕噶齊,在任十年,静鎮不擾,軍民賴之張晉亨冀州南宫人,成宗時權知東平府事,勤於為政,不厭煩劇,在任七年,吏民安之哲 伯塔塔爾台之子,世監東平官,以清白稱。嘗出家蔵書二千餘卷,置樓於東平廟學,令生徒講習其中。其弟圖卜新相繼修理學宮,士論稱之。
642
和 道字祥卿,懷慶人。延祐初,為萊蕪尹。性嚴明,不事脂韋,均賦役,廣招徠,鼔舞以勸農桑,民為樂業,猶加意造士,一時登仕籍者皆其成就。秩滿,民立石誦之。
643
范仲謙太原人,泰定時為平隂尹,勤於撫綏,民樂其業,立有善政。碑附儲企范泰安同知詳,沂州府、張之綱東平路鎮撫詳東昌府俞 欽東阿尹,詳人物
644
明。
645
邵 惲洪武時,知新㤗縣亷。明平,恕在任九年,官無廢弛,邑無流移李 得洪武時,知萊蕪縣,公亷勤恪,治政有聲。秩滿,民奏留,在任又十五年而卒曹體仁洪武時,知東平州亷慎公明教民禮讓,撫字最優
646
張 仁洪武時,知東平州,勤於撫綏,民感其恵黄。 哲廣東人,洪武時知東阿縣,勤於為政,寛以撫民,前流移者多還復業王季立南直,婺源人,洪武時知東阿縣,持身亷潔,蒞政公平,秩滿當遷,百姓詣闕留之鄭 華思孝,浙江臨海人。建文時,以御史建言,貶授東平州吏目。靖難兵圍東平,州長貳皆棄城走,華率士民固守,及城破,不屈,偕其妻蕭氏死之。
647
李 湘字永懐,南直泰和人,永樂時,知東平州,常禄外一無所取,嘗築城東戴村壩以除水患,又督勸開荒墾田屬邑,無不藝之土㑹,舊官當還任,民乃詣闕奏留,上從其請,復任又十餘年貝秉彛初名恒,以字行,浙江上虞人,永樂時知東阿縣,時嵗屢祲,因上平糶備荒條議,上皆從之,并頒下郡縣,如東阿式邑,西南有巨浸,積潦為害,秉彛相視髙下,鑿渠引入大清河,涸之,得膏壤數百頃,民食其利,尤善綜核,凢邑中廢棄,物無不籍而蔵之,暇令工匠各裁其用皮以煮膠,鐵以鑄杵,故紙朽索以為綯絞,㑹上北巡勅有司建席殿,秉彛咄嗟而辦,帝將召用之,阿民泣奏請留而止,詔進一階,仍留任,後以勞卒於官。
648
施守正南直休寜人,宣徳時判泰安州,多善政,尋知州事,以憂去民,奏復留,至景泰初致仕伍 禮江西人。景泰時,知萊蕪縣,政事文學,為一時之最。後知曹州亦多治績王 範北直,開州人,成化時知東平州。政尚寛厚折獄,惟良秩滿,民奏請留之,詔再任三年。包 溥,字民敬,浙江鄞人。弘治時知新泰縣。在任六年,政成民安,陞南京監察御史何繼周福建人,𢎞治時,知萊蕪縣。亷慎有才,事無留滯,而振起斯文,邑中多其成就者。鄭 順北直宛平人,正徳時知新泰縣,時差役繁重,百姓苦之,順乃條上奏減三分之一熊 驂河南固始人,正徳時知萊蕪縣,流冦侵犯,驂率民兵出戰被執,與主簿韓瑭皆不屈死之。馮守禮山西猗氏人,崇禎末,知萊蕪縣。十五年,城破,守禮偕其子攄竒、拱竒自經於署堂。呉汝宗福建,寜洋人,崇禎時知東阿縣。十五年,城破,汝宗死之。
649
曹州府:
650
651
韓延夀字長公,燕人,宣帝時為東郡太守。延夀為吏,上禮義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廣謀議,納諫諍,置正五長,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在郡三年,令行禁止,考績為天下最。蕭 繇東海蘭陵人,宣帝時為定陶令,有聲名,逺近皆慕之。
652
王 尊子贛,涿郡髙陽人。元帝時,為東郡太守,河水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尊躬率吏民沉白馬,祀水神,親執圭璧,請以身委,因廬居隄上,及水盛隄壊,吏民皆趨避,惟一主簿在尊,旁立不動。事聞,帝嘉勞之。
653
翟 義文仲,汝南上蔡人。哀帝時,為東郡太守。王莽居攝,與都尉劉宇舉兵討莽,不克,死之。耿 純伯山,鉅鹿宋子人,光武帝時為東郡太守,奏詔擊泰山、濟南、平原等賊,皆破降之。居東郡四年,吏民服悦,㑹以事免。逾年,帝征董憲,道過東郡,百姓扶老携㓜,隨車駕涕泣,願復得耿君。迨後東郡濟隂盜起,拜純為太中大夫,使與大軍會東郡擊之。郡聞純入界,盜賊九千餘人皆詣純降,大兵不勝而還。璽書復以純為東郡太守。
654
劉 平公子,彭城人,光武時為濟隂郡丞,有治績。太守劉育薦之,乃授以郡。張 酺孟侯,細陽人,章帝時,為東郡太守。酺雖儒者,而性剛方,下車擢用義勇,摶擊豪强郡吏王青三世死節,上疏薦之。元和二年,帝東巡,引酺及門生等並會於亭中,命酺講《尚書》。帝先修弟子之禮,後修君臣之禮,時人榮之。
655
橋 瑁字元瑋,宜陽人。獻帝時,先為兗州刺史,甚有威恵。後為東郡太守,與袁紹同時起兵,衆各數萬,共討董卓。
656
臧 洪子源,廣陵射陽人。獻帝時,初為青州刺史,適黄巾殘破之。餘洪收撫離叛,百姓復安。袁紹忌之,表洪遷東郡太守。曹操圍張超於雍邱,洪從袁紹請兵赴難,紹不與,雍邱遂陷。洪由是怨紹,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歴年餘不下。城中食盡,將士相枕而死,莫有叛志。及城陷,遂不屈而死。
657
陳 容射陽人隨臧洪為東郡丞。袁紹将斬洪,時容在座,謂紹曰:「将軍舉大事而先殺忠義士乎?」紹慙,併容牽出斬之。容曰:「仁義之事,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寜與臧洪同死,不與将軍同生也附。王 閎東郡太守,詳青州府。魯 丕東郡太守,詳青州府
658
三國
659
鄭 袤字叔世,滎陽開封人,文帝時,濟隂太守。下車旌表孝弟,敬禮賢能,興立庠序,開誘後進,治成調補大将軍從事中郎。
660
沭 並字徳信,河間人。文帝時,濟隂太守有清名,逺近皆欽仰之,與河內、常林、馬翊、吉茂、鉅鹿時苗,竝登《清介傳》。
661
羊 茂字季寳,平陽人,為東郡太守,亷介不茍取,與冬月坐白羊皮,夏月坐榆木板牀出界,雖鹽䜴必買食之。
662
663
山 曜河內懐人,武帝時為寃句令,以治稱虞 昺字子文,餘姚人,武帝時濟隂太守,抑强扶弱,甚有威信。韓 𢎞懐愍時為濮陽太守,嘗襲破頓邱郡,斬石勒所署太守邵攀。勒怒,攻濮陽,陷之,被殺。北朝
664
童 騰髙祖時為鄄城令,持身貞亷,勤恤民隠,兖州刺史鄭義特表薦之。殷孝祖陳郡人,魏世祖時,歴濟隂、陽平、東平三郡太守、兗州刺史,俱有治績。邢 邵子才,河間人。明帝時,西兗州刺史有善政,凢吏人姦伏,守令長短,邵無不知之,且有文名見重於學者。
665
刁 雙,明帝末,為西兗州刺史。時盜賊蜂起,州人張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刼掠。雙至境,遣人陳示禍福,桃弓即隨使歸罪,雙厚遇之,後有盜發之處,即令桃弓追捕,咸悉擒獲,於是州境肅清。陽休之子烈,右北平無終人,仕齊為西兗州刺史,有恵政,吏民懐之。
666
667
乞伏慧字令合,馬邑鮮卑人。開皇初,曹州刺史曹舊俗民,多隠户慧下車按察,得户數萬,後轉齊州刺史,亦得隠户數千。
668
669
裴 炎子隆,聞喜人,髙宗時為濮州司倉叅軍,寛厚有竒節,後仕至中書令。姚 崇元之,硤石人。中宗時為濮州司倉叅軍,以亷直稱,後為開元賢相。嚴挺之名浚,以字行,華州華隂人。𤣥宗時,為濮州刺史,治尚嚴肅,吏民畏之。李景伯邢州相人,𤣥宗時濟隂太守,有恵政去,後民多思念之。韋 濟鄭州人。𤣥宗時為鄄城令,有詔問令所以安人者何如,時對者二百人,惟濟居第一張 沼,天寳末,為鉅野尉,起兵討安禄山時頓邱南,霽雲為人操舟沼,識拔之,用以為將。沼歿,霽雲歸,張巡後同死於睢陽之難,合祠祀之。
670
常休明天寳末,為曹州刺史,史朝義攻曹州,休明力戰,大破之。賈 賁天寳末,為單父尉。安禄山陷東京,其将尹子竒屯陳留,欲東畧,賁乃約濟南太守李隨、濮陽人尚衡連兵,得衆數萬,子竒不敢進,至襄邑而還。
671
薛 從,字順之,龍門人,徳宗時為濮州刺史,儲粟二萬斛,以備㓙荒。後大水,詔郎中趙榤為賑濟使,事不勞而集,㯲表其才,擢為将作監
672
丘𢎞禮僖宗時為曹州刺史。朱全忠陷曹州,𢎞禮死之附韋 凑曹州刺史詳東昌府。
673
五代
674
楊師厚,潁川斤溝人,梁太祖時為曹州刺史,嘗攻王師範,大戰於臨朐,一日之內,擒八十餘將,號無敵手,以功進齊州刺史。
675
李 珽河西燉煌人,梁太祖時為曹州刺史,曹素劇難,治刺史十餘輩,皆坐廢。珽至,召邑耆老,詢前刺史所不便民者去之。民素所習者,遵之期月而曹大治曰:「新舊相代,彼矯此激,故民未信從爾。吾以民治民,前人可師,不必力求異也」。帝知其能,超遷兵部郎中。
676
趙 玭澶州人,晉天福中為濮州司户叅軍,刺史以其年少,欲試以事,因授以滯獄,令斷之,玭引經,據古援情就理,悉中欵要。
677
、張藏英周濮州刺史詳濟南府
678
679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晉陽人。太祖時為濮州刺史,㑹河決澶淵,命守忠副團練使曹翰護役,決口遂塞。尋拜濮州團練使。在郡二十年,帝嘉之曰:「守忠方正臣也」。初,守忠筮仕時,嘗夢一濮字方廣,可二十尺,守忠曵而正之,至是始悟。
680
魏咸信并州祁人,太宗時知曹州,時秋霖積澇,咸信決廣濟河隄以導之,民田得以無害安徳裕字益之,河南人,太宗時知廣濟軍,性狷介,以風鑑自負。時軍城新建,徳裕作《軍記》及《圖經》三卷,上之,優詔嘉奬,并頒示京東諸路。
681
馬 亮叔明,合肥人,太宗時通判濮州,有知畧,敏於政事,以治狀聞。髙 瓊燕人,太宗時為單州防禦使,有能名,故事亷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藥之賜,特以賜瓊,以奨其勞。尋改貝州都部署
682
辛仲甫,邠州孝義人,太宗時為鄆州觀察判官,屢雪寃獄,入拜右補闕。謝。 濤真宗時,知曹州屬邑賦税,多輸睢陽恊餉,夏秋霖澇,百姓苦於轉饋,濤奏開廣濟河,以通運道,詔從其請。
683
張 煦開封人,真宗時知曹州,㑹江淮災歉,分命大臣撫綏,以煦為江南西路安撫都監,及旋道過濟隂,民攀轅乞留,上聞之,加北作坊使,經理河北、京東諸路賑恤之務。
684
張 存誠之,冀州人,真宗時,知朝城縣,有治績,時冦凖判開徳府,甚禮重之楊 偉字子竒,建州浦城人。真宗時,通判單州,㑹巡檢步卒,與州卒合謀,殺巡檢使,入鼔角門,州將不敢出。偉聞變,單騎往諭之曰:「若屬何為而叛?」曰:「將有訴於州,非叛也」。偉曰:「持兵入府,非叛而何?且若屬俱有父母妻子,以一朝忿而魚肉之乎?亟投兵,吾罪首惡者」。衆解去。按一二人事乃定。
685
陳堯咨嘉謨,閬州閬中人。眞宗時,通判濟州,又為單州團練副使,又知鄆州。請建濬新河,自魚山至下杞,以導積水,詔從之。
686
王貽永并州祁人,真宗時知鄆州。鄆故通衢,春夏多水患,貽永築石道三十餘里,民甚便之。王克臣河南虞城人,真宗時知鄆州,時河決曹村,距鄆尚逺,克臣急令築堤,城外,水至無患。李昭述深州饒陽人,真宗時通判鄲州,時牧地侵民田者數千頃,昭述悉奏復之王徳用字元輔,鄭州人,仁宗時知曹州,器量𢎞逺,治復精明,先嘗,為御史中丞孔道輔所劾,㑹道輔卒歸,襯過曹徳,用郊弔哭盡哀,客有謂此害公者,徳用曰:「渠職分當言,惜朝廷少一直臣耳」。李 璋上黨人,仁宗時為曹州觀察使,有名譽。帝嘗書「忠孝李璋」字,併秘書圖籍賜之。李 及,字幼幾,鄭州人,通判曹州,州民趙諫素無賴,聞及受命,諌走京師謁之,及不見,乃投匿名書,誣及毁朝政,㑹上書者發之,乃命轉運使與及察覈,及條上諫前後諸不法事,詔御史鞠實斬於都市,及由是知名,後又知鄆州,所治簡嚴,喜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
687
劉 攽字貢夫,臨江新喻人,仁宗時知曹州。曹為盜區,重法不能止,邠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是堅其念也」。於是治尚寛平,養教兼舉,數年之後,盗亦衰息。
688
戚舜臣,應天人,仁宗時通判濮州。時貝州王則叛,濮人將應之,舜臣斬一二,訛言者事遂定郭 諮仲謀,趙州人,仁宗時,知濟隂縣。康定初,西征上戰,畧獻拒馬搶陣法,以騎士試上前,頗採用之。
689
吕公著夀州人,仁宗時知曹州,勤於政治,率五鼔,起閲案牘,黎明出聴事,民有訟者,悉懐糗待決,事無留滯,吏無驚擾,人皆頌其神明。
690
韓 𤦺相州安陽人,仁宗時知鄆州。京東素多盜,捕法以百日不獲即抵罪。琦請獲他盜者,聽比折除過,由是吏得從容,而盗亦多獲。
691
劉 敞原父,臨江新喻人。仁宗時知鄆州。時久旱多蝗,敞至而雨,蝗亦出境,人皆異之。宋 庠公序,雍邱人,仁宗時知鄆州,以静鎮為治,不務更張,民樂其便易。
692
司馬光陜州夏縣人。仁宗時通判鄆州,吏治民瘼,無不盡心察訪,後入為名相劉 䕫字道元,建州崇安人。仁宗時,知鄆州,時河北大水,民飢多盗,䕫發廩賑濟,民多復業,盜亦衰止。
693
許。 幾字先之,信州貴谿人。仁宗時,知鄆州。梁山濼多盗皆魚者,窟穴也,幾籍其名,十人為保,使晨出暮歸,否則以告,窮治無得脱者。
694
張 觀思正,絳州人,仁宗時知鄆州。舊法,京東路通安邑鹽,而瀕海之地禁私煑觀,上言:「天地自然之利,當令民取携不禁。今利之所在,百姓趨之,雖日事黥配,其利不可絶,請弛禁以便民」。詔許之,於是東鹽遂興。
695
宋昌言仲謨,趙州平棘人。神宗時,知濮州。河決曹村,命昌言判都水監,護河隄。靈平埽成,以功進少府監。
696
曽孝寛,字令綽,泉州晉江人,神宗時知鄆州。鄆舊有孟子廟,孝寛請於朝,得封鄒國公,配享孔子廟庭。元祐中,其弟孝廣亦知鄆州。治政,先後齊名。
697
許。 將福建,閩人,神宗時知鄆州。上元張燈,吏請籍舊為盜者繫之獄,將曰:「人將自新,而我反疑之,非與民同樂意也」。不聴,盗聞之,皆感激改悔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僚屬請禁之,將曰:「是使吾聞過也」。不之禁,後亦無謗者。
698
滕元發初名甫,以字行,更字達道,東陽人。神宗時知鄆州,厯知青州,至哲宗時,復知鄆州。時淮南、京東大飢,元發慮流民,旦為將至將,蒸為癘疫,先度城外廢營地,勸諭富室使 席屋,一夕得二千五百間,井灶器用皆具,流民感悦,所全活五六萬人。
699
吕 開,夀州人,元豐時為曹州判官,轉運副使鮮於侁以免役事付之開躬,行一路,雖深山窮谷,咨謀靡不備,至後為利州路判官。
700
孫 鼛臨安錢,唐人。徽宗時知曹州,論經始規畫之勞,轉大中大夫,徙知鄆州,以忤蔡京罷。後起知單州,曹、鄆之民多聞而受㕓者
701
吕希哲夀州人,徽宗時知曹州,政本實學,順民而治,逺近皆宗之。羅 適寜海人,徽宗時,知濟隂縣,多所興作,民勞而不怨吕本中夀州人,政和中,調濟隂主簿,性清約,不煩而治。吕由誠夀州人,徽宗末,知乘氏縣,有治績,後知襲慶府,康王移軍濟陽,由誠竭力饋餉,軍以不乏,金兵至,城陷,不屈死之。
702
楊粹中,正定人。建炎初,知濮州。金兵大入,粹中與守禦使杜績固守不下,金帥以郡小易之,粹中與績乘其氣懈,夜𢷬其營,直至中軍,金帥跣足走,僅以身免,乃増長圍急攻,凡一月餘,城始陷,粹忠與績皆不屈,死之。
703
劉 筠知曹州詳東昌府。陳若拙知單州,詳總部。李端懿濟、單二州防禦使,又知鄆州,曹州詳總部。范正辭知鄆州,詳人物。 紘知鄆州詳人物。索湘鄆州司理詳總部。李 廸知鄆州,詳人物。郭 勸知單、鄆二州,詳人物。宇文昌齡知鄆州,詳青州府。劉 摯知鄆州,詳青州府。
704
705
毛 碩字仲權,甘陵人。熙宗時知曹州。有書生投書於碩,詞涉謗訕,同列俱不能堪。碩延之上座,謝曰:「使碩常聞斯言,庶乎寡過」。士論以此重之。
706
公 武世宗時為范縣尹,亷潔自持,政平訟理時稱賢,令第一納喇呼喇勒大名路博囉歡明安,章宗時為曹州刺史,豪酋布薩蘇赫立,私渡於定陶,逃兵刼盗,皆籍為囊槖,累任莫敢問,呼喇勒捕治之,窮䆒其黨,闔郡肅然。
707
畢叔賢,易州人,宣宗時為濮州刺史,嘗辨絓誤獄,於時宰全活數萬人。張國綱髙平人,宣宗時為濮州刺史,剛毅有為,遇事不避,後死於王事。林之純宣宗時為朝城主簿,黄河東汎横壟,埽兵欲亡去之,純慰諭留之。後遷莘縣尹,以屏盜有方,又徙頓邱。
708
709
皇甫琰世祖時知濮州,守法度,廣教化,嘗聚書八千卷以授生徒,士人感之王 璠晉寜人,世祖時為定陶尹,建立城市,勤恤囚獄,勸農課士,靡不盡心,邑人詣闕頌之李徴事交河人,成宗時為觀城尹,時賦役不均,徴事為度民田計,户以均平之,民感其恵辛 鈞仁宗時,知單州,興學,教民政,多恵愛
710
李徳麟仁宗時知單州,勤恪奉公,凡利民之事,知無不為,嘗築隄濬河,民勞不怨趙安世泰定時,知曹州,河決,城將圯,安世乃廣舊乘氏縣城為治,遷民其中,民甚便之莫世榮燕人順帝初為范尹,政持大體,不矜苛察,順民自然,民化其徳
711
明。
712
鍾 亮,湖廣麻城人。洪武時,知定陶縣。秩滿當遷,民奏留之,仍復任劉 郁洪武時為曹縣主簿,有善政,坐事當免官,民詣闕乞宥,詔復其職陳 葵浙江慈谿人,洪武時知單縣,持躬亷,謹愛民,禮士逺近稱之潘 福洪武時為朝城主簿,舊治圯於水,福奏遷新治,必先安復民業,民忘其勞。許彦餘浙江人,永樂時,知鉅野縣,公正亷明,而又和平接物,吏畏之如神,民愛之如母。范希正字以徴,南直吳人。宣徳時,知曹縣,有姦吏受賕,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師,吏轉誣希正他事,坐逮曹民八百餘人詣京白通政司,言希正亷,能為奸吏誣枉。侍郎許廓以公事過曹,男女老幼皆遮道泣言,朝廷奪我賢令事,竝聞,帝乃釋希正,使復其官,而磔吏於市。正統十年,山東飢,惟曹以先積粟得無害,後改曹縣為曹州,即以希正知州事。民負官馬不能償,户多逃匿,希正裁節公費,代償九十餘匹,逃者皆復業。有吉水人客於曹,訟一富民殺其兄,認屍無首,連坐甚衆,希正密移吉水,其人實無兄,遂抵誣坐之治曹二十三年,歴知州,再考,乃致仕歸。
713
呉 翔山西大同人,正統時知曹縣,甚有恵政。毛 晟浙江秀水人,景泰間知濮州,時河決城圯,乃徙治王村集。凡規畫建置,無一累民者張 浩直𨽻,滄州人,天順時同知曹州亷。明剛毅,有古良二千石之風。
714
王 肅北直𨽻滑人,成化時,知曹縣,修城郭築隄防,民賴其利孫 賓北直,交河人。成化時,知定陶縣,興學校,表節孝,民皆欣然向化劉 林順天大興人,成化時,知鉅野縣亷明果,斷剖疑獄,弭劇盜,旁邑訟不直者皆質成之林 璟福建,懐安人,成化時同知曹州。才識明敏,剖斷若流,同事倚之。
715
楊 祥直𨽻灤州人,成化時知朝城縣,緝豪强,寛逋賦,勤恤民隠,政有實恵王 棟隆吉,四川南充人,正徳時知濮州,時流賊縱横河、濟間將近濮境,棟組甲練兵,繕完城郭,賊不敢遽入,民賴以安。
716
原。 黼山西陽曲人,正徳時知觀城人,亷潔和平,出入惟乘一驢,遊行田野,民不知其為官。李 錞,浙江鄞人,嘉靖時,知朝城縣。年少明敏,政尚簡要,撫按嘗疏薦其才
717
張慎言:字金銘,陽城人,萬歴時,以夀張調曹縣,每豐,嵗輙出庫銀積粟以待飢,後果獲濟呂鵬雲字滇南,北直,東明人,萬厯時知鉅野縣,均徭役,雪寃滯,恵政甚多,百姓感之楊天民正甫,山西太平人,萬厯時,知朝城縣,詢民疾苦,剔除夙弊,立社倉法,民久而頌之。陸夢龍君啟,浙江㑹稽人,崇禎時,分巡東兗道,盜起曹、濮間,夢龍亟移駐曹州,以扼其吭,而分兵四擊,羣盜悉降,嵗復洊飢,流民雲集,夢龍竭力撫綏,感憤時事,每與僚屬言,淚盡,繼之以血皇清
718
按:《舊通志》成於康熙甲寅,其於本朝宦績引嫌未載,因無定論故也。今教澤涵濡,近百年而未艾,上仁下義,大法小亷,凡屬甘棠之遺愛孰非?
719
夀考之作人况俎豆分榮,祝嘏已久,則垂青汗簡,誰曰不宜?然各州縣之志,載未必由於好惡之公,即諸父老之傳聞,安知其非阿私之譽則甚矣!論定之難也,今上御極之三年。
720
特允廷臣所奏,凡直省崇祀名宦,除明元以前不議外,自順治元年以後,凡所祀名宦,俱令核實造冊,咨送禮部,定議煌煌。
721
功令敢不恪遵,今現在秉公確核,按年咨送」。 大部文武大小共得九十八人,詳其事實而論,列之如左。於戲!矢公矢誠,無忝秉彛之好。其難其慎,罔知載筆之艱。百爾君子,其敬竢之」。
722
張存仁,滿洲人。順治七年,總督直𨽻河南、山東三省,勦除榆園、土冦,三省得寜。又招撫流民,剔釐姦蠹,清風勁節,至今三省士民猶稱頌之。
723
李廕祖,字繩武,奉天鐵嶺人。順治十一年,以兵部尚書出督直𨽻、河南、山東三省,時豫東皆被水患,而畿南又多盜,儆兼之,旗逃窩引,株連不絶,廕祖撫綏有術,釐剔有方,三省地方皆賴寜謐,嘗以㑹勘至省,聞禁旅芻牧頗多驕横,有司徴解以時,而弁伍留難,反以後期需索,一日㣲服立軍門,察得其姦狀,立寘之法,逺近聞之,莫不讋服,又河工需栁,嵗不下數十萬束豪蠧,居竒大為民病,廕祖亷得巨豪數人,皆奏徙之,遂除包攬屯買之弊,沿河州縣賴之。
724
朱昌祚,字雲門,髙唐州人。初以奉天籍。康熙四年,任直𨽻河南、山東三省總督,值母喪,請終制,不允,遂以墨絰視事,釐奸剔弊,加意撫綏,因圏地入旂,近畿之民不無失業之慮。昌祚抗疏極諫,時宰乘機陷之,斃九年。
725
聖祖仁皇帝知其寃。
726
賜祭𦵏,製碑以䘏之,追諡曰□愍。詳見人物志。祖澤溥,奉天人。順治十八年,總督山東全省。正已率屬兵民輯和,後土冦于七聚衆猖獗,踞棲霞之鋸齒牙山,官兵莫敢入。澤溥躬環甲胄,身先士卒,一日之內,克其三寨,賊衆悉降。乃相度機宜,分兵戍其要害,登、萊二境始稱寧宇。
727
蔣國柱,字君砥,奉天廣寜人。順治十八年,以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在任三年,綏輯流移,清釐户口,而墾荒之政為尤著。山左自明季重斂之餘粮有包荒,役有雜派,國柱一切奏除之,民困,從此頓蘇。
728
周有徳,字彛初,正紅旂漢軍,康熙二年,由𢎞文院學士巡撫山東。四年,山左大飢,窮黎,剥榆皮,掘草根以供食,有徳馳奏,得免被災租税,又奏請興工役以哺飢民,于是流移復業,民甚感頌不諼。
729
靳 輔,字紫垣,鑲黄旂人。康熙十六年,以兵部尚書總督河道。時駱馬湖水勢横,決風濤之險,運船商舟皆罹其患。輔請開新河以避其險,河成而忌者中傷之,遂罷任。迨其後,新河之效頗著。
730
上知其忠誠。
731
詔復任,未期年而疾卒。輔贊理河務,曲盡機宜,上凛宸斷,下協輿情,凡所規畫,俱可垂之永久,備載靳文襄《治河方略書》,實河防之蓍蔡也。
732
徐旭齡,字元文,浙江錢塘人。康熙二十二年,由大理少卿巡撫山東。甫下車,劾貪墨數人,吏治清肅,禁漕粮收兑之弊,革河夫僉派之擾,豪猾望風,宵小斂迹。累官至工部侍郎,卒,諡清獻。
733
郎永清,字定菴,正黄旂。滿洲初任東昌道,時值禁旅南征,東昌為水陸衝要,轉輸縴輓,無一不勞民力。而永清調度有方,過往官兵無不輯協,臺憲實嘉賴之。洊陞按察使。厯布政使至康熙二十五年,官至本省巡撫。在東省四十年,興除諸政,知無不行,行無不力,所以合乎人情而宜乎土俗也。
734
佛。 倫正白旂,滿洲人。康熙二十八年,巡撫山東。時承平日久,吏治頗多,因循倫整綱飭紀,白簡青霜,凛然難犯。
735
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寜人。由翰林出守蘇州,旋調兖州,兖為名郡。而鵬翮以文學飾吏治,今郡志是其手編也。康熙三十九年,陞任河道總督,節浮冒,汰冗員,恤工役,經理河務者十年,東兗官民皆沐其恵。後以冡宰進大學士,尋加宫保。卒,諡曰文貞。
736
李 鈵,字長源,奉天鐵嶺人。原任安徽巡撫,以疾致仕,家居。康熙四十二年,山左水災,告儆,奉
737
詔命八旂有力人員赴山東協賑,鈵奏請願出已貲以助,遂扶病來東,擇被災最重之新泰縣,自冬徂春,計口授食。尋病篤,命其子純徳踵而行之,計活災民數十萬口以是新。民感其恵,建祠於羊流店,復公請入名宦祠。
738
趙申季,字行瞻,江南武進人。康熙四十五年,由翰林出督山東學政。清亷恪謹,苞苴請託,皆不敢至。其門較文必親自點定,嘗夜至漏三下不休。體素羸,以積勞致疾,遂不起。山東人士靡不痛惜。至五十五年,公請入名宦。
739
陳鵬年,字滄州,湖廣長沙人。厯官守牧,以清慎著名。康熙六十年,任河道總督。時武陟口屢決屢塞,鵬年親駐河干,已經半載,晝夜立風雪中,心勞形瘁,乃禱於河神,誓必以身殉。河忽因凍而決口自合。乃兼工築岸,工竣回署,嘔血數升,輙不起。
740
賜𦵏祭,諡忠勤。
741
楊 㨗,字元凱,奉天人。由登州總兵陞轄全省提督。康熙二年,剿冦鋸齒、牙山,爵昭武將軍,加宫保。九年再任,兵民感戴,至今猶稱頌不衰。以上督撫河學院,共一十五人。梁維樞,字慎可,直𨽻真定人。順治初,任武徳道,持守公亷,勤恤民隠,吏民畏而愛之,崇祀名宦。
742
劉源湛,字石友,湖廣新鄉人。任武徳道,存心忠恕,遇事明敏,安徳地當孔道,常多逃旂窩引之累,民遭其毒,則身家立破,源湛獨慎連環保任之法,姦猾無所容足,民賴以安。委署臬篆,留心平反,竟以勞疾卒於官。
743
連。 登,奉天人。由生員功加於順治六年,累擢登州兵備道。時海氛未靖,登身先士卒,勦撫兼盡,民賴以安。捐俸以修黌宫,培植多士,而鞫獄尤稱明敏,剖斷如流,一時有「神君」之頌。卒於官,舉祀名宦。
744
徐大用,字器之,奉天人。初任萊州守,清亷恵民。秩滿,即以叅議道分守萊州。順治十年,膠州總兵官海時行素驕蹇,值奉調南征,不即行,撫檄大用監其軍,且促之。時行嗾兵為逆,逼大用同入海,大用不從,竟遇害。州人建憫忠祠以祀之。詳《秩祀志》。
745
胡文華,字徳輝,本武定州人,入籍正白旂,初任東平州,有恵政。順治十二年,超遷按察使。時疑獄待質者,繫累至省,動以千數。文華明敏決斷,不旬月而讞遣悉當,案無留牘,通省咸頌其神。
746
施閏章,字尚白,江南宣城人。順治十三年,任提學僉事。以名教自任,開講明湖之上。其校文研精理法,擷華採實,各當其可。而諄諄提命者,惟以孝弟亷恥為防閑。東省士風歸醇返樸者,閏章陶淑激勸之力也。康熙五十三年,公舉入通省,名宦祠。
747
楊竒烈,奉天葢州衞人。弱冠知沂州,有聲譽,尋遷登州守。康熙二年,歴按察司副使,分守登州道。㑹于七之變,總督祖澤溥親率大兵進討登、萊二郡,供億浩繁,竒烈外撫流移,內供軍旅,闔屬官民皆受其庇。後賊平,得賊嚢篋私書,對衆焚之,保全者不可勝計。又督帥以賊首逋逃,其親黨俱在萊掖之朱橋、王徐二村,欲縱兵焚之,竒烈願以家屬百口保二村之民,事遂得解,萊民感戴,更甚於登,兩郡俱建,有感恩祠。李興祖,正黄旂漢軍,由廕生初任直𨽻慶雲知縣,康熙二十四年,新設沂、郯、海、贛捕盜同知,以興祖陞補,蒞任之初,即躬親相度,於兩省接壤,四山扼要之地,建立衙署,又招降李二和尚餘黨,使盡首來歸,予其自新,同入編户,盡為良民,乃於山中建立。 文廟舉行飲射讀法之禮,聚俊秀者相與磨礪詩文,以銷其桀驁之氣,不數年,翕然有淳雅之化。旋陞直𨽻河間知府。三十二年,轉山東鹽運使。恤商恵竈,政績甚著,而復留心古蹟,凡登臨逰,覽諸勝,百廢具舉,葢翩翩賢大夫也。明湖、厯下亭捐俸修葺,因立石紀之,葢欲追踪北海云。
748
宋 犖,字牧仲,商邱人,由廕生康熈二十六年任山東按察使,甫下車,即開釋疑獄,禁絶,誣枉保全,罣悞一時,吏民皆畏威懐徳,咸自稱無寃。東省命案最繁,率多輕生駕害,及至昭雪,而中人之家已破矣,犖令州縣驗實立案,必䆒其唆訟之人,盡法繩之,刁風稍熄,及嵗歉,運家粟以助賑,自商及濟布置庄佃,接踵移運,無輸餽之勞,東人至今徳之,累官至冡宰,告歸,卒於家。
749
喻成龍,奉天人。康熙二十六年,任鹽運使。精明亷幹,遇事敢為。嘗銘其門曰:「經盤錯以見,節處脂膏而不染」。閲四年,陞按察使,伸寃理枉,獄無淹滯。又二年,陞布政使,輕徭減羨,大法小亷。旋陞湖廣總督,政聲大著。東人嘗望其丰采,曰:「此第一清官也」。
750
丁 蕙,字次蘭,江西豐城人。康熈二十六年,任萊州道,㑹登州饑,蕙請移萊粟以賑之,至明年,萊亦饑而粟不繼,乃親募富室廩蔵,煑粥以賑,民争義之,皆量其餘粟,烝炊餅餌,置諸通衢以待餓者,是嵗饑而不害。
751
徐 炯,字章仲,江南崑山人。康熙三十九年,以工部郎中出督山東學政。嘗捐俸修白雪書院,訪李氏後裔,俾其世守贍以恒業。又檄各州縣設立義學,以學租賑,餘銀兩抵脯修之用,不累牧令。後累官至直𨽻巡道,卒於宦邸,東人思之,為之公舉入祠。
752
張伯行,字孝先,河南儀封人,潛心正學,講明誠之實用,故其居官,以不欺為本。康熈四十二年,任濟寜河道,凡所疏濬宣洩之宜、古今同異之辨,彚訂成書,名居濟一,得司河務者,資考鏡焉,至其清操勁節,逺近著聞,閲三年,超擢福建巡撫以上司道,共一十三人
753
李 煌,江南宣城人,為萊州司理。順治十年,膠鎮海時行為逆,既殺叅議道徐大用,乃召司理等官。煌至,大罵不屈,遂被害。煌之將刅也,逆隊中有張思選者,係陜西延安人,為膠鎮旗鼓司。是日,兵譁於郊,屠僇守土僚佐命思選刅煌,思選以刀擊柱曰:「國家養兵有年,聞征調不發,乃謀逆耶?」以刀擲時行誤中柱,時行急縛駢斬之,其妻妾子女無一存者。有僕張俊携㓜孤以逃。越旬日,俊遇煌於道,曰:「爾主今日戰於廟灣,囑我善視爾㓜主,可勿逃也」。言訖不見。明日時行,被擒於北海,膠人義其事,為立憫忠三公祠。
754
羅文瑜,字輝山,奉天廣寜人。康熈四年,任濟南府甘淡泊,嚴取與貪墨屬吏聞風解綬,時軍興旁午供應,煩擾濟南,為諸郡之領袖,一切度支徭役,皆斟酌得宜,贏縮相濟,無私毫偏累,嘗奉撥軍餉三十萬兩,恐所屬催科過亟,因而病民,乃親厯三十州邑,多方勸諭,鼓勵急公,而即以巡厯之暇,携常所課士文,丹黄甲乙,令諸生就近領教論文之餘,輙勉以立身大義,一時士風為之丕振,嵗稍歉,即捐俸煑賑,設厰於三闗,以待四方之流移者,安輯兵民,清理獄訟,當道文武,實嘉賴之。康熙五十二年,士民公籲入名宦祠。胡世威,字紹衣,奉天金州人,康熙十九年,由內翰出為兗州府黄河同知,分理河務,不辭勞瘁,遇桃伏二汛,則寢處河干,聞警即奔赴搶護,過秋深則返署,一觴一詠,陶然自得。河使者嘗嘉奨其勞,欲表薦之,世威辭曰:「臣子豈以勞可塞責耶?亦當幾㣲有禆益於地方,而後無愧此行也」。乃相度形勢,籌畫措置,開引河一道,築遥堤數十里,而曹、單間遂迄無河患。羅大美,字在中,四川閬中人,康熙十五年,任魚臺知縣,因嵗荒代,民墊解以免,追呼久而免其償。十七年,奉文恊濟彭口派夫一百名里,民苦之,大美力請而得免,後遂永以為例,累陞至青州府知府,嘗三署道印威恵,並著青人,欲置像立祠,魚人聞之,咸來助役,大美蹙然曰:「吾得免為俗吏足矣!豈敢邀清白名以文,懐磗舊俗耶?」乃力辭魚人而厚遣之,青人以具材庀事要之大美,含其請,因修十三賢祠,併髙城之北闗,至今碑碣猶存。
755
楊朝徴,字簡侯,鑲白旂漢軍,由侍衞改文階,康熙二十一年,出守東昌,嚴絶苞苴,培植庠序,遇嵗旱,輙跪禱於各神祠,每禱必應。郡西南窪下瀦水,常病行李捐資,創建石橋,凡三座,各屬例徴臨清倉米折,大為民擾,朝徴詳請,歸入條編,總徴分解,聊城縣挑淺,夫役偏累不均,朝徴公之甲遞,諸凡措施,皆為民謀永逺之利,至今士民猶感頌之。
756
劉徳芳正,紅旂人。由例監厯任東昌知府。府境西南地窪,秋水泛漲,每為民患。徳芳力請開臨清下河以洩澇水,郡人永賴。又善調輯兵民,一郡寧謐,公舉入祀名宦。
757
孫元衡,江南桐城人。康熙二十九年,任東昌府知府,勸課農桑,作養士子,嚴徴輸之法,減浮額之羨。在任二年,吏民咸稱之,請祀名宦。
758
李世敬,直𨽻大興人。康熙三十八年,任兖州府知府。蒞任之初,即重修府學。 文廟僚屬有議捐議助者,世敬皆却之,曰:「非不欲藉衆力,恐以招不潔之名也」。四十二年,郡●饑,奉檄發粟以賑。世敬按歴州邑,窮鄉僻壤,皆手籍而面稽,遇有遺亡後至者,則出已俸以償之。在任七年,民洽其徳,以疾卒於官,士民為之立祠。
759
朱國祥,鑲黄旂漢軍。康熙十三年,知夏津縣興利,除弊知無不為,至設立新庄,安挿流民,另自為甲,其法甚善,以卓異陞宣化同知。三十七年,任東昌知府,夏民聞之,趨迎,幾至空市,國祥亦以公事兩至縣施恵於民,較他屬必倍焉。卒於官,闔郡公請入名宦祠。程鵾化,福建莆田人,康熈五十年,知東昌府,聊城為郡之首。邑從前有學無。 廟,凡春、秋丁祭,皆將事於郡學。鵾化下車之初即以建。 廟為己任,閲二年而告成。凡禮樂祭器悉備,其有功於庠序者也以上知府共十人
760
孔衍,淳至聖六十五代孫。順治元年,任曲阜世職知縣,蒞任之初,遇土冦,發費、泗兩縣間,衍淳力請省㑹兵,躬為嚮導,賊乃授首。又乙未、庚子、壬寅三遇,饑荒衍淳,皆捐資煑賑,撫慰災黎,全活者甚衆,鄉黨稱其賢。
761
穆從墨,直𨽻遵化人。順治元年,任萊蕪令,招撫流移,重農勸士,修舉廢墜,民忘鼎革之象。後慕闕里。 聖人之遺風,遂授㕓曲阜云。
762
孟化龍,陜西渭南人。順治初,知武定州。蒞任日,視州境凋敝,而檄撥軍餉甚急。化龍曰:「民貧若此,尚堪催科耶?吾請命於上臺,冀須臾緩」。入郡,涕泣以陳,格於令不得行。返次濟陽,深夜自經,題詩於壁云:「薄宦天涯愧此生,家園千里夢難成。勞心撫字催科拙,無限當年卓魯情」。訃至,民皆感激,立祠南門以祀之。傅世烈,奉天人。順治二年知曹縣,嵗時巡行郊野,閭閻疾苦靡不周。知事無論大小,凡不便於民者,悉報罷。而撫流移勤勸課,允稱循吏。尋擢松江府,終按察司副使。
763
線 縉,奉天人,順治初,知曹州,治尚簡易,勸墾荒地,嵗不下數百頃,後土賊竊發,隣境□杌,而曹乃獲安州,志稱其有鄭荘之風,葢又能好賢禮士者也。累官至副都御史。
764
馮祥聘,直𨽻山海衞人。順治初年,以生員任齊河令。時流賊逼城,祥聘捍禦有方,城得保全。論功陞湖廣長沙府同知,尋知府事。
765
王用體,山西髙平人。順治間,知齊河縣。時凋瘵之後,又遇災荒,公私交困,用體撫字催科,兩得其善,以是民不流離。夙逋萬金,悉燬家代完,民甚感之。
766
牛友月,山西隰州人。順治初,任長清知縣。在任五年,凡征收銀米耗羨,一無所取,俱留貯倉庫,人皆莫識其意。後遇嵗歉,賑粟不敷,察荒使者有難色,友月曰:「吾預籌之矣」。悉籍以助臺憲,皆奨之。後卒於官。士民為請立祠,許之。
767
喬壯受,山西猗氏人。順治初,年知陽信縣。撫字維勤,催科有法,不事𩫈扑,而民無逋欠。尤善讞獄訟,無淹夕。康熈三十四年,公舉入祠。
768
劉名標,鑲紅旂人。順治三年,任膠州同知。亷明有才斷,凡鄰境疑獄,臺憲悉檄委代,理事無寃,滯未滿秩,以交薦擢長蘆運判。後歴官本省督糧道。
769
蔡廷瑓,奉天廣寜人,初以拔貢任兗州府學訓導。順治四年,署張秋捕河通判,擒土冦丁惟嶽,論功,陞授曹縣教諭。李化鯨陷城,廷瑓力戰死之。
770
杜良祚,江南人。順治四年,知海豐縣。時隣封多冦儆,良祚築城濬隍,簡閲民兵,得健卒百五十人,别為三隊,日訓練激勸之。賊至,開城設伏,擒其巨魁,脅從者縱之。明年,賊攻慶雲縣甚急,良祚率兩隊往援之,賊驚遁。慶雲令率民奉牛酒犒師,良祚曰:「吾未奉檄而來,豈可攘君保障功?」卒不受。尋以憂去,兩縣士民皆赴省請留,良祚不可,乃止。
771
宋賢都,奉天人。順治五年,知城武縣。時李化鯨之變,起於倉卒,賢都不及防,初以甘言誘之,化鯨遂不為備。進攻曹縣,賢都募死士,夜薄其營。化鯨覺,復攻城,武賢都力戰,不克而死,闔門二十八人皆被化,鯨臠之。事平,持論者謂其初受賊餌,死不足以塞責。邑人哀之,為之建祠,嵗時祀焉。
772
尚自察,字敬止,四川人。順治五年,任城武學教諭。值李化鯨陷城,知縣宋賢都戰死,尉簿皆他逸,空城無一守者。兵備談天佑檄,委自察署縣事自察,選諸生之才幹者,招集民兵,多方捍禦,視賊稍懈則擊之,可撫則招之,不旬月而賊平,竟以勞疾卒於官,士民哀之,為之請入名宦祠,當事者奨之,有云:「文能奮武義,以行仁平冦,患於掲竿忠信,即為介胄,全民生於覆卵,膠庠盡作干城」,葢當時實録也。
773
彭可謙,字益甫,奉天人。順治五年,知堂邑縣,時土賊冦犯甚亟,可謙新任,訓練民兵,廣設方畧,獲其渠魁,被擄男女七百餘人,皆奪回復聚,事平,方議敘功,而以催徴不力格之,葢內部故欲難之也,可謙曰:「遲我十年陞轉,俟民氣力,全復何如?」大司農聞之,亟為疏請,得免新舊税糧,擢可謙為本府屯田同知。
774
武士豪,字方塘,直𨽻正定人。順治五年,知萊蕪縣。時土冦竊發,隣邑多不守,而萊邑獨完,其保障之功,有足嘉者。
775
李文學,奉天人。由貢生。順治六年任定陶知縣。時李化鯨餘黨邢可觀猶負固榆園文學。蒞任甫三月,邢賊摽掠至境,遇於白塔坡,文學身被數創而死。邢賊見文學挺身敢戰,疑城中有備,乃不敢攻城而去,城賴以全,陶民至今頌之。
776
夏人佺,江南夀州人。順治七年,知夏津縣。能潔已有亷名邑人,立祠於迎薫門外。
777
趙民善,正黄旗漢軍。順治十一年,任膠州牧。時膠海經叛將蹂●之餘,人驚風。鶴民善撫綏,盡善緝逃弭盜,民賴以安。在任十年,陞湖廣衡州府知府。
778
劉儀恕,陕西涇陽人。順治十三年,知武定州,革除里甲、買喂驛馬並錢糧、添針、解費等項州民積困大蘇捐修學宫,作養士類,文運聿興焉。康熙五十一年,舉祀名宦。
779
劉國楨,字梅心,福建福清人。任徳州牧。寛和得士民心,後以催科拙考士,民留之不可得,去任之日,雖婦穉亦哀號,逐道左前,此所未有也。崇祀名宦。
780
張吾瑾,四川金堂人。順治十四年,知夏津縣,開墾荒地一千餘頃,成熟,而招民認糧,曰:「愚民止畏其難,樂承其易。且初闢之土,特費重爾。收穫雖不時抵,牛種或有餘也。吾驅游惰於南畝,嵗役數百人,此數百人即無匪為矣」。人服其名言。在任六載,擢行人司公,舉名宦。
781
馬之英,江南桐城人。順治十六年,知定陶縣。陶邑自李化鯨陷城之後,民物凋瘵,之英招撫流亡,拊循閭里,數年之內,漸復康阜。後又以偽印事邑內,株連數百人。之英委曲移訊,獄成而無辜,盡釋邑人,至今感之。
782
李順昌,江西人。康熙元年,任濟寜知州,州為運道咽喉,夫役日不暇,給額設之,外向派里甲,每因一夫而擾及一里。順昌為均輸之法,先定保甲,按日而遞役之,公不悞而民不擾,書役無所容其奸。有一醫人常入署,攜金餽其長子順昌,并子,杖而遣之時。
783
國初,諱言明事順昌,刋甲申殉難録,申請贈恤,以慰幽魂。至濟上諸君子尤勒諸貞珉,而并復其後。在任五年,以疾卒於官。濟人公籲,祀名宦祠,亦不忘報也。郎,熙化正黄旗滿洲,康熙元年,任膠州牧,操守潔清,政治明敏修。 文廟輯州志,刑清訟簡,有古循吏風,陞任延安同知,以盜案未結舊例回任勒緝,復之,膠盜聞之,相率投首。改補四川重慶府同知。
784
張永庚,奉天人,康熙元年,知齊河縣,清亷恵,民政多傳誦。齊邑地當孔道,差役浩繁,雖額設郵遞,而騎不敷用則借於民夫,不勝煩則派於里,官多賠累,而吏則中飽,民多怨咨而役則需索。永庚設法補救,先除蠧弊,而後謀興舉之善術、病民之事力除去之,民賴以安。
785
董化貞,浙江山隂人。康熙二年,以布政司照磨署任夏津令,減火耗,除漕弊,一切皆去從前之陋,同事者哂其矯激,值奉檄徴民車出塞運米,夏邑派車七輛,化貞集紳耆相告曰:「夏邑豈無民車?但恐踵沿成例,後雖却之不能,吾當力請免,邀女等協議爾」。乃入省叩臺憲,祈寛後竟得允,但議協雇值於鄰縣,化貞罄已貲數百金,而民不知也。
786
鍾國義,字赤松,浙江山隂人。康熙三年,知萊蕪縣。萊邑山城僻壤,地非孔道,後章邱縣欲以山徑通南路驛遞,國義力持不可,邑民至今稱述之。
787
劉芳聲,字振垣,奉天人。以山西冀南道降任徳州牧。性剛介,豪猾無所容其過,而操守清亷,取與不茍,以是人畏其威,而未嘗不服其潔。已,崇祀名宦。
788
盧 豫,鑲紅旗舉人。康熙五年,任濰縣令,留心民事。嘗單騎走田野間,咨訊疾苦,遇士子則講論終日,人不知其為令也。在任六年,陞荆州府同知,濰人感而祀之。
789
陳霆萬,字紫馭,浙江嘉善人。康熙初,任臨朐知縣,强幹有為,創立順莊、滚單之法,省里催户胥之擾,士子經其品題,多掇髙第,朐人頌其徳曰:「蛟騰鳯起假寒士,以風雲鵠面鳩形,拯窮黎於溝壑」。行取未補授而卒。
790
康霖生,河南磁州人。康熙初,任即墨令,清釐賦役,夙弊頓除。城北向係曠野無居民。霖生捐俸為立㕓市,不數年,闤闠櫛比邑,以資保障焉。
791
杜 鎮直𨽻南宫人,康熙初年,知陽信縣,潔已愛民,清慎自矢,清歴年積欠一十四萬,有竒在民者,援赦豁免,在官者解囊賠補,民甚徳之。
792
孫藴韜,正紅旗漢軍。康熙九年,任膠州牧,精明强幹,築城修學,不勞民而事集。
793
門可榮,字維光,正紅旗漢軍。康熙十年,知曹縣曹俗健訟,刁誣可榮,一以静鎮之。凡准理詞狀,即令原告自拘,如不服拘與,拘而不至者,皆坐。人畏其亷,明相戒勿犯,訟獄止息,邑苦河患。可榮蒞任之明年,河南徙,雨雹,每止城市,飛蝗越境而過,四虎渡河,嘉穀一莖五穂人,因稱為「濟隂五異」云。
794
孔興,認至聖六十六代孫,康熙十九年,授曲阜世職知縣,三十一年再任,不私宗族,不畏强禦,公平正直、戚里,皆無間言,洵世職之賢者也。
795
遲維坤,奉天廣寜人。康熙十九年,知聊城縣,每月課諸生文行,擇其優者加禮之。公稍稍暇,即策騎躬詣隴畝,勸勤懲惰,詢民間幽隠事,無論長㓜皆得盡其所言,歸即書之於几。凡所興革,皆中肯綮。至其理疑,獄定,重讞,常拂上官意,而民自無寃。尋卒於官。公舉祀於名宦。
796
黄秉中,字惟一,奉天人。康熙二十年,為范縣知縣,下車已值,三月不雨,秉中徒步拜禱,甘霖立沛,捐修學宫,建義倉,義學士民均有所賴,又闡揚節孝,不遺側陋,大者申請,坊表,小者,奨以旗額一時激勸者甚多,輸糧每嵗全完,不聞鞭扑,陞任後,民感而祀之。王大有,江南武進人,康熈二十二年,授蓬萊知縣,修葺學宫,勤於課士,文教為之興起。蓬邑有登衞屯社,差徭錯雜,糧多飛佹,久為民累,大有秉公編審弊絶而民以蘇,至於春耕牛種,捐助貧民,有請無勿與者,以是流散廢棄者争歸慶樂業焉。五十四年,公請入祀名宦。
797
胡 銓,浙江人,康熙二十三年,任范縣令,初蒞任,值截漕賑饑,銓驅馳戴星,不假手於閭佐,故侵漁之弊絶,而小民均沾實恵邑。有疫施藥拯濟死者,官給槥□以瘞之,其聴斷獄詞,尤明敏果決,民無稱寃者。立義學以啟顓蒙,設育嬰堂以養遺穉,善政甚著,今祀名宦。
798
孔尚愉,至聖六十四代孫。康熙二十四年,任曲阜世職知縣。清操自持,矢公矢慎,不徇情以屈法,亦不矯情以干譽。在任七年,以衰病求退。
799
董 鼐,奉天人。康熙二十四年,知武定州,除里長之役,更首先奉行滾單州民,最為頂戴,又詳請臨米改折銀兩及徳米,就近兑給兵糧,民累永除,軍亦稱便。聿新學宫,每課士,必備攜筆墨扇綾諸物,分别奨勵。在任六年,徳澤入人最深,閲三十年,士民公舉入名宦。
800
楊竒逢,正紅旗漢軍,康熙二十四年,知滕縣滕為運河咽喉,工役繁多,民甚勞瘁,竒逢詳免彭口,嵗挑夫二百名,均其值為雇役,又罷民派運栁,令種植官地,公取公用,在任三年,大不便於河員,遂以互掲去任,百姓留之不可得,乃公舉入名宦祠。
801
王育良,正黄旗人。康熙二十八年,知東阿縣,革單頭包攬之弊,創行滚單,詳改淺閘夫為雇役,而官車之設,實為恵民之大者,葢阿邑地當孔道,餉鞘解犯,例必用車,而官無額設。舊例,里民按日輸值,守候需索,百弊叢生。育良捐造官車數十輛,駕以驛馬,御以驛卒,無事則懸之,費不煩而民不擾,莫此為善。後卒於任,百姓感之,請祀名宦。
802
黄道珪,字子特,廣東海豐人。康熙二十九年,令邱縣邱土瘠人貧,道珪下車,即除舊弊二十三條,民困以甦。邑屢遭旱潦,為請發粟賑濟,凡可恵民之事,無不畢舉。以勞卒于官。康熙五十二年,崇祀名宦。
803
錢 瓆,江南人。康熙三十一年,令館陶専以徳化不事刑罸,除陋規,減羨耗,修建義學,捐置義塜,至今民感其徳。
804
宋元徴,江南廬江人。康熙三十三年,任夏津令。操守亷潔,聴斷明敏。嘗疏濬漕河,隨濬隨淤,而漕艘已入境。元徴朝服禱於龍神,水忽騰湧,不費牽輓,舟過而淤漸通,邑人皆異之。
805
黄 驥,復州衞人,由辛酉科副榜,康熙三十三年,授夀光學訓導,整飭學規,磨礪士子,凡諸生有涉訟欠糧者,輙擯斥不許接見,每月召其比閭,詢其人之行事,改則容之,稍不馴,即以劣掲,以是人知自愛,至于廟廡堂齋榱桷,垣牗,以時修葺,不借力於有司,士人猶重其義,後陞莒州學正,益敦、師範每為臺憲所器重,督學使者徐徴主白雪書院,黄徴主松林書院,篤志力行,耄而不衰,後疾卒,莒夀、二庠咸請入祠。嚴曽業,浙江錢塘人,由嵗貢官蒲臺知縣,蒲邑丁役,向多賠累,曽業兩届編審,夙弊始清,凡錢糧征解之外,稍有羨餘,即移學修備祭祀禮樂之器。在任十年,庠序多被其澤,康熙六十年,卒於家,民聞之,為之請祀名宦祠。
806
邱克承,字紹衣,浙江鄞縣人。康熙三十六年,知鉅野縣。在任五載,善拊循,興文教,懲刁黠,除陋規,恵政卓卓,邑人戴其徳祀之名宦。
807
陳士凱,廣西全州人。康熙三十八年,授魚臺知縣。邑瀕河,多水患,士凱設為拯濟之法,移民移粟,委曲詳盡,民不知勞。康熙四十一、二兩年,兖守李世敬親厯州縣,查賑至魚邑境上,則曰:「此陳君自能料理,可無慮也」。在任八年,以疾卒於官,士民為之立祠。
808
蘇名傑,字漢三,河南陳州人。康熙三十八年,知陽穀縣,為政寛猛相濟,士民感懐。閲十餘年,公請入名宦祠。
809
沈朝楷,浙江山隂人。康熙三十八年,授蓬萊縣丞,承委審讞,一秉虚公,人皆悦服。嵗饑,分任賑事,清查,必悉設粥,必親嘗,又為婦女,請五日一折粥米,老羸稱便。曽督修戰船及城工勤敏亷幹事事必求完固,上官深為嘉許。
810
劉士冠,河南祥符人。康熙四十二年,任蓬萊知縣,勤宣。
811
上諭以敦化本自捐公費以絶私派,停止徳麥併入,地丁徵解,積困永甦,民至今感頌之。
812
楊文乾,鑲白旗漢軍。康熙五十三年,任曹州牧。才具英敏,遇事明決。嘗疏引河歸入賈魯舊河,民無瀦水之患,至今猶感誦不諼。累官至廣東巡撫。以上州縣等共五十四人。
813
吳友名,河南商邱人。順治十三年,任膠州營遊擊。時鑒於海逆之變,嚴肅隊伍,輯和兵民,與州牧協𠂻撫恤,盡心保障。後陞即墨營叅,將與膠為唇齒,其約束所防閑,恩澤所沾溉,前後凡五年,膠人,是以感而頌之,崇祀名宦。
814
朱之良,順天宛平人。由武進士任大嵩衞守備,沉毅有智略。康熙初年,值于賊,來犯之。良親冐矢石,率兵拒守。凡六閲月,倡紳士出粟以贍守者。鄉民避賊,但取保即入城,既全其生,且又資其丁壯為助。他路援兵獲賊中婦女之良,辨識為良家子,亟召人認領,賴以完聚者甚多。尋陞任京口,士民遮道攀留者數十里不絶,今祠於名宦。
815
李承恩,直𨽻順天人,由武進士官臨清衞守備,清旗丁掛欠之弊、剔屯户欺隠之糧,兩運全完,催科無欠,廷議照例,優陞為山東全省掌印都司,後累官至延綏總兵。
816
滕國祥,登州人。由行伍歴登州水師營遊撃。康熙五十一年,每賊泊雞鳴島,國祥率舟師圍之,自辰至酉,身中藥鎗,猶持刀殺數賊而後仆。
817
特詔贈官,加一等賜祭,䘏甚優,又廕其子延錫為荆州營守備,又詳人物。以上武職四人。
818
山東通志卷二十七
URN: ctp:ws41201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