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四十
3
古蹟
4
嘉興府:
5
由拳古城。 太平寰宇記:故由拳城在今嘉興縣南五里。秦始皇見其山有王氣,使諸囚來鑿此山,囚倦並逃,因號囚倦山,置囚倦縣,後訛由拳,萬厯嘉興府志:由拳山名,在餘杭縣。舊志作為囚倦」,非也。嘉禾百咏考水經注呉記曰:谷水出呉小湖,經由拳故城下,今春波門外合五水,俗訛油潭。
6
謹按水經注,無谷,水經「由拳故城」之文。考谷水即峽石山所出,上谷湖水經縣出為澉浦。圖經云:澉湖諸水皆名谷水。今指為出自水經注,而《呉記》又不可得見,後來作志者皆沿其誤矣。射襄城。 《嘉禾百詠》:考呉王禦越之所在郡城東北三十里萬厯嘉興府志》:今秀水縣東北麟瑞郷舊管里曰射城。嘉興縣志:今王江涇聞川。主城。 萬厯嘉興府志》:呉王禦越之所,在秀水縣治北。嘉禾百咏考》:東顧城西新城南于城北主城四城皆在郡境,呉築以禦越者。
7
新城 萬厯嘉興府志:呉王禦越之所,在秀水縣治西北,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西二十七里,唐武宗㑹昌元年,嘗築土城,後罷㝷成市井古城。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東南五十歩故邑城。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東北三十六里,周回半里,天啓平湖縣志》:故邑城在乍浦故邑山下,一作顧邑顧榮之先,句踐支庶封於此,子孫遂以為姓。漢海鹽縣治也。宋劉裕追孫恩,復築城於此,名勝志。平湖縣七里為故邑山。東漢時,海鹽縣䧟為湖,移置此山,㝷馬嘷為秦舊邑,因名故邑。又作「顧以為顧,視此邑」。《嘉興府志》:海鹽縣東南郭下里有東城,又縣東南有古城,古顧音相近,此即東顧城也。閒牕。《括異志》:今故邑山居民掘地,多得古器物,蓋縣治舊址耳。
8
于城 萬厯嘉興府志》:在海鹽縣治西北十八里,有于相國廟,皆呉王禦越之所。《嘉興府志》:海鹽縣西開濟,郷有璵城里,今止有璵城橋。于璵,音近而訛,歴志不詳所自,惟仇志云:袁崧所築,以其地有教義,里意為崧耳。馬嘷城。 《越絶書》:呉代越道逢大風,車敗馬失,匹馬啼嘷,事見呉史名。勝志:在海鹽縣治東南三百歩,海鹽縣圖經》:呉禦越城,亦名馬嘷城,九州志云:谷水之右有馬睪城,即此。
9
望海城。 海鹽縣志。縣南三十五里。唐開元五年置何城。 萬厯嘉興府志》:在崇德縣治西。名勝志:句踐拓地,北至禦兒夫,差築何晏、管萱四城拒之。何城有何津王廟,相傳呉王遣以築城者。
10
萱城 萬厯嘉興府志在崇德縣治東名勝志在崇德東津郷。檇李城。 《九域志》《史記》「呉伐越,句踐迎擊之,檇李賈逵曰:「越地。杜預曰:「今呉郡嘉興縣南有檇李城,即其地也。𢎞治《嘉興府志》:檇李城在桐郷縣濮院之西。濮院,即古檇李墟也。其地有范蠡塢、嘉禾,《百咏考去郡城西南四十五里,因其地産佳李,故名《越絶》作「就」。《李公羊傳》作「醉里」,相傳呉王醉西施於此。
11
謹按秀水縣志亦載檇李城,因濮院在秀水西,南壤相接也。然據嘉禾百咏考云,去郡城西南四十五里,則其地析屬桐郷。當從𢎞治郡志為確。
12
晉嘉興屯: 至元嘉禾志》,嘉興縣高王廟,高使君。晉建武中,出為監屯校尉,領兵三千,屯結於此。
13
唐嘉興屯: 𢎞治,《嘉興府志》:高豐廟在嘉興縣東十八里,唐屯田之所。
14
宋節推㕔。 𢎞治嘉興府志,在郡治西南三十歩,元為管軍鎭撫治。王持垕為記。
15
宋州倅東㕔。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東二十歩,宋張先為倅於此。
16
宋州倅西㕔。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西通判㕔。《嘉興府圖記俱入嘉興縣治內。
17
宋司理院。 《至元嘉禾志》,司獄司在郡治南五十歩,舊司理院也《嘉興府圖記》:府獄洪武中,即宋參軍舊廨為之
18
宋嘉興縣丞㕔。 萬厯秀水縣。志興聖寺去縣東南二百武,舊為嘉興縣丞㕔。《揮塵錄》:孝宗誕育於此,後為興聖寺理宗御書流虹、聖地、興聖之寺。
19
宋嘉興監。 《太平寰宇記》嘉興監本秀州嘉興縣煎鹽之所,升為監。
20
宋監倉東㕔。 嘉興府圖記》府治東北入靈光街,為布政分司。在宋時為監倉東㕔,入元為亷訪分司。宋漕運司治。 《嘉興府圖記》:在府治東北一百歩,當瓶山南守禦千戶所,本宋漕運司舊址,元時嘗調邳州翼萬户鎮守。
21
宋廣惠院。 《嘉興府圖記》:由府東出春波門一里天馬橋,直北為養濟院,在宋時為廣惠院呉潛為記
22
元嘉興路總管府。 至元嘉禾,志》在子城內,舊府治也。譙樓外有舊宣詔頒春二亭金吾為《記》
23
元錄事司。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西北二百歩舊監倉東㕔。
24
元漕運司。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北二百歩。元浙江鹽提舉司。 至元嘉禾志,在府治西南一里半,舊買納鹽場也。
25
元鎭守萬户府。 《至元嘉禾志》:舊府判東㕔元管軍鎭府。 《至元嘉禾志》舊節推㕔元營田都務。 至元嘉禾志:在嘉興縣治南二十六里。
26
元嘉興縣衙。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東北二百歩,元在城酒稅司。 《嘉興府志》:熙春樓在郡治北五十歩,元原屬酒庫,故坊亦名燕春,今為驛。紫桃軒雜綴,宋時立酒務於州治後,罌罍之屬陶以給用,所退破甓,隱起成岡,所謂瓶山也。
27
元新城務。 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西北二十七里柿林郷新城鎭,洪武三年改為新城稅課局。《嘉興府志》:「城」本作「塍」,即柿林,即曾魯公丞相權新塍稅處。
28
元陶莊務。 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東北五十四里思賢郷陶莊市。洪武三年改為陶莊稅課局,元風涇白牛務。 嘉興府圖經,在嘉善縣治東北二十四里風涇鎭。洪武三年,改為風涇稅課局。
29
元魏塘務 萬厯《嘉興府志》在嘉善縣慶豐橋。北宋亦有酒務。
30
漢海鹽縣。舊治 輿地,廣記縣之故治。順帝時,陷而為湖,今當湖是也。大旱,湖竭城郭猶可識。
31
元海鹽縣衙。 至元嘉禾志:在縣城隍廟北三十歩,有舊宣詔頒春二亭遺蹟。
32
唐寧海鎭。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東,天寳十載,太守趙居貞置。淳化二年,移置近縣一里。《海鹽縣圖經》:元陷入海,又東一里為橫浦,東南五十里為貯水陂,以及望海鎭鎭海樓海、月亭諸蹟俱淪於海。漢司鹽校尉。 海鹽縣圖經呉王濞置司鹽校尉,居馬嘷城,煮海擅利。其地即名海鹽鄉。
33
宋鹽場 萬厯嘉興府志》海鹽縣沙腰村為海沙場。鹽課司即宋鹽場,明道間罷。景祐間復置。
34
宋嘉興貢院。 閒牕括異志本海鹽州學,有采芹橋,泮水之舊規在焉。後遷學鳯池坊,此地遂為貢院。元海鹽在城務。 嘉興府圖,經西關大柵橋南為海鹽稅課局,即元稅課務。
35
元澉浦務 嘉興府圖,經海鹽縣西南三十六里,為澉浦稅課局。宋初,領於鎭。嘉定間,別置元為澉浦務。
36
元崇德縣衙。 至元嘉禾志在天清宮東北五十歩,舊縣治也,有舊宣詔、頒春二亭遺蹟。
37
元崇德在城務。 《嘉興府圖記》:崇德縣東北為河泊所,本宋酒稅務,洪武初改稅課局,正德中罷為河泊所。
38
元石門務。 《嘉興府圖記》:桐鄉縣西南石門鎭東柵,為宋石門稅課局,呉元年,崇德縣重建,分隸桐鄉。《嘉興府志》:宋黃勉齋曾監石門酒庫,其申提領劄云:「石門為酒庫之首」。
39
元當湖務。 《嘉興府圖》記:平湖縣治西二百五十歩為當湖稅課局,元為當湖務。
40
元市舶司。 萬厯《嘉興府志》:平湖縣治西南二十七里為乍浦巡檢司。元為市舶司。
41
元乍浦務。 《嘉興府圖記,平湖縣治南元,廣陳務。 《嘉興府圖》記:平湖縣東二十七里元留濟倉。 《嘉興府圖記》,平湖縣治西二十七里為廣陳預備倉,元為留濟倉,洪武中重建。
42
宋巡檢寨。 《嘉興府圖記》:桐鄉縣皁林巡檢司。宋初曰巡檢寨,在縣市南,右為皁林驛。
43
徐長者園。 《嘉禾百詠》考在嘉興長者,宋人學道,年八十,治圃栽花於此。
44
柳氏園。 𢎞治《嘉興府志》:滮湖在嘉興縣南二里,有柳氏園。柳氏,宋世科也周伯琦《桞氏園記》:「鴛鴦湖舊有宣公書院,後廢。至紹定中,軍倅陳塤重於園中,設宣公像而祀之」。《嘉興府志》:園後即會景亭」
45
㑹景園。 名勝志:在滮湖濵,宋潘思旦園又名㑹景亭。嘉禾百詠考:園中有南塢、海棠亭、白蓮沼、桃花亭、紅薇、徑茶溪、仙鶴亭、芙蓉塘、白苧橋、漁溆十景、趙、孟時、愛州。 滮湖㑹景亭記:「故宋尚書潘公知秀州,水深土膏,遂有卜居之志,及仕至通顯,即解印,歸治室於郡城東春波門外,償初志也,由南塢暨漁溆可㳺者凡十一所,皆利於舟楫而會於斯,築土為室,構木為亭,列樹花果,松栢榆柳於其前,良辰美景,載酒周游,沿回放浪,歸則憇於亭上,因名會景亭,陸蒙老會景亭詩:「清入闌干酒易醒,春風楊柳㡬沙汀,平波抵得瀟湘濶,只欠峰螺數㸃青」。
46
趙老園 《嘉禾百詠》考在郡城西三里景德寺,後析屬秀水。宋殿丞趙袞,字希甫,歸隱藏書之處,陳堯俞題曰趙老園名勝志即白龍潭,三塔寺方丈後。
47
焦家園。 方輿勝覽:宋殿帥焦虎臣園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通越門內,東北二百歩,舊有三峰石,嘉興縣志:石高二丈餘,宣德初,為內使舁去,今為花園倉。萬厯嘉興府志:園置流觴曲水石尚存。沈氏園。 《嘉興府志》,宋建炎初,張俊討秀,卒。徐明之亂,至郡北沈氏園。
48
陳園 正德嘉善縣志,陳氏東西園在魏塘鎭,元萬戶陳景仁所闢,內有雪月樓,凡亭榭七十二,元王園器為記。其西園即今縣治也。萬厯嘉善縣志》,至正時有星隕石於鎭,陳取為山,今縣理所即隕石處。
49
唐氏園。 正德嘉善縣,志在西塘鎭東,宋大姓,唐介福兄弟別墅山池亭榭,冠絶一時。
50
常氏園。 《海鹽縣圖經宋常氏邑世家園,距清灝門西南郊。牧間有滇茶,照五里外,後為呂氏秀遠莊、獨寤園。 百可園 《嘉興府志》並在海鹽縣北城,皆鄭端簡讀書處。
51
餘春園。 《嘉興府志》:在海鹽一名小瀛洲。嘉靖中,徐咸築《明詩綜》:子正守襄陽,歸築園城闉,自撰《社會記》,後舎園基為倉」
52
東西:張氏園。 《名勝志》:崇德石門塘》《嘉興府志》:宋張子修嘗監石門酒稅,因家焉,與邑人張汝昌並有園林之勝,內有流杯亭、遂初亭、乳鴨池,戴敏張園詩》:「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隂,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滿樹金」。
53
東臯園 嘉靖平湖縣志,魯簡肅園自縣治迤東皆其遺址,今游橋尚存,一云,東臯園在博陵祠後,今為東林禪院。西臯園在今楊梅園地,今為西林禪院。
54
昭明讀書園》。 《嘉興府志》,一名昭明館。昭明太子師事。沈約就館於此,後捨館為呉德寺,今青墩之密印也。
55
東臯園 至元嘉禾,志在崇德青墩,宋處士沈平所構,嘉興府圖記有釣漁磯、梅花關、賽蓬萊堂、迷仙境、綠荷池,宰執鄭太師、呉履齋、趙觀相,皆嘗游歴,每元宵節宴集於此,端平末廢。烏青志入明為李參知。拳勺園內有餐英館、木雞窩、長嘯、閒吟二亭、眞隱樓、香蓬居,今屬桐鄉境。
56
彰慶館。 樂郊私語:海鹽縣西安仁橋,宋樞宻郭三益,彰慶館基也。𢎞治海鹽縣志:紹聖四年,令閻建為縣人,郭瑑立,以瑑居隘,令對門蓋亭,以為延賔之所亭名。彰慶,宣和中令徐盤立石。
57
綺川館 海鹽縣圖經在縣東南尉㕔之南亭。景德三年,令翁煒建於夫子廟前池上𢎞治海鹽縣志:綺川館,宋淳熙八年,尉趙善沛就移風亭舊址建」。
58
錢王館。 萬厯《嘉興府志》:崇德縣治北三十里錢林村,呉越王微時曾館於此,後貴改為祖祠。
59
語溪館 至《元嘉禾志》:崇德縣西南有語溪館、錦莊。 《至元嘉禾志》:嘉興縣東八里元有白蓮寺廢址,後為趙州倅。雋之錦莊。
60
布哈莊 《嘉興府志》:許恂如詩注,秀水縣城北二十里元丞相布哈莊,今訛「百花」。
61
蔣氏莊 至元嘉禾,志城南,舊為游賞之所梅花莊。 《嘉興府志》:洪武舉人王鏞與弟鈞居梅會里,梁孟敬有《題嘉興王氏梅花莊》詩。
62
竹莊 萬厯嘉善縣志在魏塘鎭,後元呉瓘所闢也。舊有池數十畆,天然若湖構水心,亭瀟灑卓,絶沙棠莊。 正德嘉善縣,志在西塘鎭東,元馬氏居之。有垂絲海棠一,本圍可四尺,旁有海棠亭、釣魚臺、杏花莊。 萬厯嘉善縣,志在風涇西南半里,元戴光遠別墅栽杏花甚多。
63
東作莊。 萬厯嘉善縣志在魏塘街,孫詢別業。李東陽春日東作莊詩:「知時好雨正當春,黃犢籬邉綠水濵,林外不須催布榖」,農家自少晏眠人」。
64
雲濤莊。 澉水志在永安湖上,九把翁、許相卿建即為孫,太白山人,置鶴田之許台仲甫也。歐餘漫錄:鶴田在九把山。書院之陽,倚山面湖。
65
柳莊 《嘉興府志》:崇德州鳯鳴寺東南二里。《鮑恂記》云程德剛所居。
66
石莊 嘉靖平湖縣志在東泖,宋江淮總管石都尉賜莊有石田,飼鶴,有石亭有總管廟。天啓平湖縣志石莊記云:三泖之上,大海環其外,仰而見天,天若彌峻,扶桑出日,江東暮雲,徃往可見之,縹緲色象間,亦風清而局遠矣。
67
嘯諾堂 《名勝志》在州治之西,宋郡守沈括建沈括《秀州官舎詩》:「草滿池塘霜送梅,林疎野色逈樓臺,天圍故越侵雲近潮上孤城帶月回,客夢冷隨楓葉斷,秋心低逐,雁聲來流年,又喜經重九可意,黄花是處開。
68
山堂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內西北,宋郡守張德甫建後守李孟堅,改名浩燕堂,取沈括浩燕詩意米元章書扁。
69
六鶴堂。 名勝志在郡圃,宋太守鄧根所築。後守徐藏於堂北為雪牕,外臨荷池。
70
渙堂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圃內東北。𢎞治嘉興府志,宋紹興中,郡守王安道建後守李孟堅,改名曰衆樂。嘉熙初,府史宅之重修,復名渙堂史宅之修渙堂記郡,後圃東偏舊有渙堂,紹興間太守王公安道所創也。方南渡時,公馳驅兵間,歴艱履險者數矣。其後南北講解,上方樂天,保民以生聚教訓從事,嘉禾去天最近。公之至於是邦也不自意其生乎?憂患之餘,一旦遂有為郡之樂,羈懷憤感,至是殆若渙然氷釋者,是雖世運推移,其極必復而嘉興牧守輯寧,則亦莫非君上賜也。蓋名堂之意昉此。歲月漸老,聞見不接,後人榜之曰「禾興」,則又以郡之所得名者名斯堂也。嘉熙改元,余實來始,延見吏民,具宣天子德意,奉職循理,夙夜不敢懈,尚何所於燕游。居數月,略見端緒,上下稍稍相安,調度僅不至乏,絶間從公餘與客登斯堂,顧瞻,榱桷傾圯,若將壓焉,是不可不葺而新之,且復名曰渙使,不廢其舊,蓋是年冬十二月也。
71
同穎堂。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宋守俞浙,改修齊堂三瑞堂。 嘉興府志在嘉興縣,宋秀州司錄署注:洪忠宣,宣和中,司錄秀州年饑,截留綱米,全活甚衆。子三人,适、遵邁,並有名秀人,建堂祝之,俗呼三教,誤也。
72
竹野書堂。 《嘉興府志》:在春波門外龍圖葉時,晩號竹野愚叟,咸淳六年建。
73
胥山書堂。 《嘉禾百詠考》在郡東二十五里。舊經云:「子胥伐越,駐兵於此。鄉人陳了翁之裔陳煃鑿石結廬,名讀書堂下,有水曰胥江《嘉興府志》:元項冠隱胥山,因建草堂」春波草堂。 《嘉興府志》:在春波門外。黄濤詩注云呉鎭讀書於此。
74
三過堂。 《嘉禾百詠考》在本覺寺東坡三過文長老有詩,後人因建堂至元嘉禾,志後又名東坡館釋居簡《三過堂記》:公以熙寧五年攝開封府推官,乞外通守杭州之明年,有事於潤道,過檇,李㝷訪焉。而峩眉翠掃形於聲詩抑見文,固有以致公者。後六年,自徐移湖再過焉。文病且老。又十年,自翰林學士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又過焉,文死矣。所謂三過門間老病死」於以見其致意,於文甚深。慶元初,蜀僧本覺來住山,得公第三詩於禮部尚書楊公汝明家,遂集帖字,同前二詩,登諸貞石住山。元澄作堂曰「三過補山中闕丈,而以致其思,予為之記。嘉定甲申
75
南湖草堂。 《嘉興府志》:宋聞人滋自記云:東西兩湖相連,故曰鴛鴦湖。又曰南湖以其在郡城之南,而草堂獨得其勝《秀水縣志》即呉陸瑁池
76
孝友堂。 秀水縣志在城中,宋紹興間,翰林學士項相與弟棟䖍於奉親兄弟友愛而作。眞德秀《項氏孝友堂記》:孝友堂者,翰林學士嘉禾項公兄弟二人奉親而作也。公以聰明之資,簡重之器,魁傑儁偉之材,佐天子禮樂太和之治,而公之令聞令望日,新月盛明,良相逢千載一時,天下之人莫不仰慕公之為人,而不知公之所以致是者,蓋有本矣。公自鄉里讀書養親,罔有違越,篤愛其弟,恩意藹然。及舉孝亷,登顯榮,敭歴中外,雖身都富貴,未嘗一念,不在乎親也。而公之弟服勤致養,克盡子職,亦未嘗不以公之心為心也。孝友之至,通於神明,故公之先尊及太夫人咸被推恩,茂膺錫命者,雖曰積善有自,蓋公兄弟孝友實有以獲乎天子也。公世本洛陽,自大理評事公晉,隨駕南渡,公為晉孫,顯於開禧紹定。今兄弟德行道義,又為當時所重,則公世濟其美者,其來遠矣。詠《蓼蕭》於《小雅》,哦鳲鳩於曹風。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可以教國人者,余於公之兄弟見之矣。公名相字,汝弼弟曰棟,字汝用。紹定二年記》
77
環碧堂。 貝瓊《環碧堂記》:檇李南為幽湖巨族朱顯道民世家》於此水周,其下題曰「環碧」,周伯溫書北山草堂。 項玉筍《北山草堂記》:去郡二十里餘曰北山。沈氏鑿池累石,手植九松,今髙百尺,合數圍陳恂《九松歌》相傳南渡攜家植於此。麟溪子孫十九傳,約略與松五百年。
78
相隱堂 海鹽縣。《圖經》,紹興元年,令歐陽延世建名思魯,為魯簡肅立也。後令祝閔以秦師垣曾肄業縣宇,改名將覺。令林仰易名相隱,以唐僕射姚南仲、宋參知魯宗道,皆令鹽也。令李直養又改名喜雨,後改名景魯。一堂凡五名。
79
雙穟堂。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治令史彌逈立燕鹿堂。 嘉興府圖經海鹽縣治內。宋時建道愛堂。 海鹽縣,圖經在縣治北。元至元戊寅,令王澤立。
80
帥正堂。 陸居仁《帥正堂記》:元泰定乙丑,海鹽州知州王協中、同知張遘為監使,李蘭奚立。
81
時阜堂 《澉水志》:即鎭廨之東㕔監鎭傅朋壽題扁秀野堂。 《澉水志》在鮑郎場鎭廨。宋嘉定中,司場朱俯立《黃裳記》,堂中設米老畫,蔡邕焦琴。
82
美固堂。 澉水志在水軍寨,宋淳祐九年綂制,邢子政立。
83
方洲草堂。 海鹽縣圖經在遷善橋巷張黄門故宅,張寜方洲草堂記》:草堂疊石為山,山上有蒼玉峰,東垣拄頰峰宿雨,巖滴露巖歸雲洞,蘭雪坡,茶烟岫,詠月嶠卓,碧礐洗硯,泉映山池,皆鑱石刻字,周植小桂,梅竹雜卉,高廣未滿尋,丈而欲擬諸大山,可發一笑,山雖小而氣象景色,生意畢具,名之曰一笑山。其北有舎環竹為覆篷,仰飾素粉,牖戶內外皆墁堊一色,通明虛白,恍若一舟,寄泊於湖山風雪間,名之曰「雪夜歸舟」,掲諸簷楣,所以志余之自得也。
84
讀書堂 《嘉興府圖記》在崇德舊廨。宋令黃元直取韓詩出宰山水縣,讀書松竹林。
85
清心堂。 秋芳堂》 問梅堂。 澄碧堂。 《嘉興府圖記》並在崇德縣治西圃。
86
平易堂。 正德、崇德志》在崇德縣治內。宋乾道中,令菖邠建杜申《平易堂記》:「禦兒為邑,浙水上游公舎有堂,名之曰平易,蓋知治道所以然也。乾道二年八月,右從政郎青陽葛公捧檄抵官,刓去圭角,豁除崖岸,以樂易處。心以儒雅飾吏,略煩碎而舉其大綱,示敦篤而鎭以至靜,未旬歲間,民不駭政,俗皆安堵。市無喧鵲之警,野有馴雉之異,綽然得循良之稱,而平易之政固行矣。推簡易之理,昭賢人之德,左右聖主,恢張治具,則由此一堂,而清淨之化可以覃及海隅。曹參在漢而民寧一用此道也,公其有之」。公諱邠,字用光」。
87
清風堂。 《正德》、《崇德志》在尉廨之東,宋紹興中,建椿桂堂。 至元嘉禾志在崇德縣崇福寺西五桂坊,以莫氏五子登第建。謝諤椿《桂堂記》:紹熙三年,莫氏五子曰: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相繼登第。母袁年八十一在堂,監丞周必正榜其堂令朱軝立五桂坊。宋陳造《椿桂堂詩為「莫倅作日日高堂笑臉新,五株芳桂拱,靈椿枝縈非,霧根盤石共閲,壺中不盡春雁影聯翩上,絳霄庭蘭再,世更竒標義方可但燕山竇行跨,當年八葉蕭
88
漁簑堂》 《嘉興府志》:《崇德舊志》:宣、政間,張公秀從葉石林游風流秀,出來丞崇德,遂居邑郊,堂曰漁簑怡堂。 《嘉興府志》:在崇德千乘,郷蔡氏,閲開闢闡,兄弟同居,故名陸埈《題蔡氏怡堂》詩:「君家孝友栽培舊,滿室春風一字褒。沖氣本來均脉絡,利心寧復問絲毫牕,隂賸覺荆花合林影爭看桂子高,祇恐功名漸催廹。翻思對榻雨蕭騷」《浦花堂。 天啓平湖縣,志在德藏寺。後宋僧可觀,號竹菴所築。
89
來青堂 《嘉興府志》在石門殳山元陸容之所居香遠齋。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內,舊名三几教簡齋。 至元嘉禾志在舊東府判㕔樂全齋。 明一綂志在嘉興縣治東北。宋皇祐間,主簿王存建自為記。
90
櫟齋 嘉興府志在嘉興縣,宋衛湜建以藏書,葉適櫟《齋藏書記:余友衛君湜,清整而裕,澹泊而詳,酷嗜書,山聚林,列起櫟齋以藏之,與弟兄羣子習業其中。夫其地有江湖曠逸之思圃,有花石竒詭之觀,居有臺館温涼之適,皆略不道,而獨以藏書言者,志在於學而不求安也。又其自以為櫟者,眞無用於世矣,非退托而云也。蓋君之力良難而任良重,問學之要,除之又除之,至於不容除盡之又盡之,至於不容盡,故稱釣石,必以銖會億萬,必以一讀,雖廣不眩也,記雖博不雜也。日融月釋,心形俱化,聲色玩好,如委灰焉,然後退於櫟而進於道矣,固宜漏衆美而以書言也。寳●綺籍,不敢觸手,金匱石室猶存其人,兹外與非內與?
91
希賢齋。 《至元嘉禾志》,桐廬方誼為朱文公門人,乾道四年徙居於嘉興北門,築希賢齋,文公為書,扁只是齋。 《嘉興府志》在嘉善縣魏學洢之齋,以忠節被逮時,有只是讀書」數語,因以名齋。
92
西齋 海鹽縣《圖經》有水竹幽居之勝,古之東林社也。
93
聽雪齋。 胡儼《聽雪齋記》:孫固讀書於顧泖之陽顔,其齋曰「聽雪」。
94
彝齋 癸辛雜識趙孟堅,字子固,居嘉禾之廣陳里彝齋。
95
學繡軒 《名勝志》:「在秀水縣城西九里,相傳西施學,刺繡於此《嘉興府圖記》今為學秀堰上有塔,萬厯秀水縣志後誤為岳秀」。
96
獨柞軒 《嘉興府志》:徐一夔居白苧里牖外有一大柞。一夔有獨柞軒記。
97
清節軒。 海鹽縣圖經》在丞㕔東偏,宋紹興初,丞李益建李正民《清節軒詩》:「新種秋篁翠葉稠,凛然清節坐驚秋,官曹正𩔖崔斯立,風味仍同王子猷,暫却鷺鵷容退食,他時鸞鳯小遲留吟哦,自是名家事,我亦身閒愧食浮」。
98
雙桂軒。 《海鹽縣圖經》宋紹興中簿陳震之建,在主簿㕔之南。
99
舊時月色軒。 《海鹽縣圖經》宋裔趙公範軒,其故居徐一夔撰記木朴題舊時月色軒詩「蝶老花殘燕不歸,酒闌香盡客來稀,多情只有黃昏月,依舊清光照瑣闈」。
100
南軒 《嘉興府志》:宋陳簡齋讀書處在青鎭芙蓉浦,桐鄉縣志:宋陳與義卜居青鎭,讀書廣福塔院,有軒西對芙蓉浦,名曰南軒。至元間,僧元巖復繕治之。趙子昂為作古篆顔,其外曰南軒。
101
嘉慶亭。 《嘉興府圖記》:在郡圃後堂之北《嘉興府志》:明成化間,守徐霖疊石為山,稱嘉慶山
102
花月亭。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內張先嘗作詞,有「雲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故名至元嘉禾志,舊府判東㕔,張時為倅,後更名來月
103
垂芳亭 玉明亭。 至元嘉禾志並在郡圃,最宜亭。 留春亭 翠凉亭 水香亭 《嘉興府圖記》並在郡圃內,宋建。
104
平遠亭 元翫亭。 至元嘉禾志,並在郡圃內子城上。
105
序賔亭。 清風亭。 𢎞治,《嘉興府志》並在府子城東金風亭。 晏公《𩔖要》:舊在嘉興縣西南二里。
106
利川亭 觀風亭 野泉亭 朝宗亭 𢎞治嘉興府,志在子城北。宋紹興間,並守張瑜建。
107
嘯鶴亭 至元嘉禾志在舊東府判㕔碧漪亭。 雪香亭 杯水亭 至元嘉禾志》並在舊西通判㕔。
108
延雅亭。 春風亭 春雨亭 《嘉興府圖記》並在嘉興縣治內,宋建。
109
嘉禾亭。 《嘉興府圖記在府子城西北。宋建秀水亭。 𢎞治嘉興府,志舊在府子城西南,宋建,今建於秀水縣治北。天和晴明,則水漾五色。
110
月波亭 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治內後圃。宋建東津亭。 嘉興縣志蒯搭坊,東馬橋東水次,東道駐節之所。
111
列岫亭 樂郊亭 水心亭。 《嘉禾百詠考》在滮湖之南。
112
臨津亭 𢎞治嘉興府,志在嘉興縣凝碧亭。 浮玉亭。 萬厯秀水縣。志並在烟雨樓側檇李亭。 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西南二十七里本覺寺《秀水縣志》:呉越戰爭之地,後人立亭以識之。鄭獬《檇李亭詩閒抱琴》書:檇李游仙壇古屋一笻留驛橋通市人沽酒,湖水依城客放舟,葵扇桃笙聊却暑。蘋花楓葉,已知秋,坡翁仙去詩聲在寂寞林塘臥白鷗。
113
女陽亭 秀水縣志:學繡堰在縣西九里河塘,上有塔塔,東舊有女陽亭,後改為種玉亭《嘉興府志》亦名女兒亭。謹按《越絶書》,女陽亭者,句踐入呉夫人從道産女。此亭養於李鄉,句踐勝呉,更名女陽,更就李為語兒鄉。其地大約在秀石桐交界之間,然其定處已不可考矣。
114
冷仙亭 秀水縣志在天星湖,去縣治東北三里,有冷協律祠。
115
落帆亭。 秀水縣志秀水縣北杉青堰,宋建。舊有宋秀王諸公送鄉人陳確持節江東留題。
116
鏡香亭。 《至元嘉禾志》:「在慈恩寺南二十歩,今為營林逢子鏡《香亭詩》「緑:楊深處,兩三家,㡬度凭闌聼沸蛙」。「雲錦已空烟水濶,空教人憶舊時花」。稅暑亭。 秀水縣。志在聞家湖元至順間,里人朱張穹夀建。
117
潄芳亭 秀水縣。志在靈光坊舊宣公書院中高卧亭。 正德嘉善縣,志在魏塘鎭。宋宗室若誦建留衣亭。 嘉興府志在嘉善縣,汪令貴被誣去,民送者數千人,請以所遺為念。不得已,解緑衣而去,望月亭。 《嘉興府圖記》:在海鹽縣治內,宋時建深樾亭。 海鹽縣圖經宋紹熙中,令李養直於縣治後圃作亭,下瞰清池,取《韓詩》宰縣坐深樾名之魯浦亭。 海鹽縣圖經藍田浦在縣南三里,長十八里浦,為魯公宗道所開,因名魯公浦,作亭其上。黃鑑《魯浦亭記》:茂苑之東偏,禾興之近鄙,邑居之盛,海鹽在焉。先是地非五達之郊,物殊一都之會,魚鹽攸産,聚庸實繁,城郭雖存,居人無㡬,磽确之田弗藝,富庶之教未孚,民將疇依時思,俾乂景德,初今參政,扶風魯公,來莅是邦,實綰銅章,公琰社稷之器,誠謂屈材子游,絃歌之聲,此焉靜治一日,詢耆舊之說,採溝洫之制,得白塔古港於縣之西南隅,僴然奮發,濬復是圖,相其方而有初,諗其衆而胥悅,先庚之令既下,獻力之徒坌集,量期合役,書以授師,曾未越月,洪波乃道,自海口達邑中,凡十有八里而遠,其清可以流惡,其潤可以蒙福,析之可以𨗳其氣,瀦之可以鍾其美,浸灌之益,嘉禾惡種,無不猥大也,𨗳渉之利,浩商善賈,無不駢集也。向之編菅把稈之陋,販脂賣漿之微,率有廣厦之居,間多阜財之積,環邑之內,變為豐泰,厥後二十年間,公入奉論思,乃參衮政,而負海之甿,蒙賴乃利,蔽棠之野,風謡如新,遂指其港,謂之魯公浦焉。天聖丙寅,伍君佑由佐著局為縣大夫,且嘉其陸杜之風,愛芍陂之饒衍,乘敏政之暇,鳩僝功之材,作為新亭於浦之上,因地而名,識其始也。觀夫華榱鏤檻,麗丹雘之竒,茂林修竹,蔚澄凝之趣,雖為游適之所,實有清幹之機,將俾夫登豫章者想孺子之風,游魯山者懷紫芝之化,斯亦凜凜,庶㡬仁智之用心矣!乃落成之始,監郡集仙,李君昭詒書,狀徴文刋,記勤請之辱,敘讓弗遑,聊摭梗㮣,以附於民謠之末,時天聖六年正月。
118
弦風亭 《澉水志在海鹽海岸,鎭官收税之地,紹熙間,創名曰觀瀾寳慶,三年監鎭趙潛夫,改今名趙潛夫《弦風亭詩》:「怪他蟹舎蠔房地,不是吟情住亦難,數尺短牆圍晝寂,半鉤疎簿障春寒,水生草滿蛙鳴合,日薄花隂鶴夢安底處青衫舊司馬浩歌東望取琴彈」。
119
海月亭。 萬厯《嘉興府志:在海鹽縣治東七里,今治去海不三百歩,舊蹟不復存矣。李正民《海月亭詩》:新亭注目:了無邉脫,屣塵寰思,杳然萬頃秋波翻洁,𣺌一輪,明月對虛圓光生,銀漢疑無地望斷,逢萊别有天赤水,棗花君莫間,新詩賡唱似朱絃」。
120
義和亭。 觀風亭 至元嘉禾志,在崇德縣,治宋建可愛亭。 秀野亭。 正德、崇德志在縣西圃,並宋令黄元直建。
121
承流亭。 《嘉興府圖記》在崇德縣治北。宋建南亭。 《正德崇德志》、《史記》:「元封元年,封轅終古為禦兒侯」。孟康注云:呉南,亭也,在今縣內。
122
柴辟亭。 《越絶書》語:兒鄉故越界,名曰就李,呉疆越地以為戰地,至於柴辟亭。
123
謹按呉築石門以拒越,在今石門縣北二十里玉谿鎭,是則石門之北屬呉石門之南,故越地也。《越絶書》稱故越界,其文甚明。柴辟亭當屬石門縣。
124
語兒亭。 晏公𩔖要呉地志》曰:越之北界句踐伐呉至此。
125
三友亭。 《桐鄉縣志在青鎭陳簡齋讀書廣福塔院所與友善者。西庵僧洪智,士人葉天經,後人為建三友亭。
126
璇星樓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內東偏近民樓。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西,舊通判,㕔子城上披雲樓。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東北子城上。宋紹興間,知州方滋建。《嘉興府圖記》,即披雲閣後更名「風月無邉樓,陸䝉老披雲閣詩「城角巍闌見海涯,春風簾幕暖飄花,雲烟斷處滄江濶,一蔟樓臺十萬家」。
127
熙春樓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北五十歩,今為驛月波樓。 《嘉禾百詠考》在郡西北城上。宋元祐中,知州令狐挺建。政和中,毛滂重修,下瞰金魚池。唐刺史丁廷贊嘗養金鯽於此。毛滂《月波樓記》:秀州修月波樓成,假守毛滂,置酒其上,因語坐上客,曰:望而見月,其大不過盤盂,然無有遠近,客光必照而秀澤國也。水濵之人,起居飲食,與水波接。此二者,秀人咸得而有之。昔令狐君挺為此樓以名月波,意將攬取二者於斯樓之上,或者登樓四顧,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與波,則其治民猶越人之治病,豈不盡見五臟之癥結也?令狐君之名樓,豈有意於此耶?今樓之下,池水纔尋,丈間亦聊足浴鷗鷺,爾極目野,田無三數里遠,鄭毅夫題詩其上,乃云: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毅夫之喜誇也如此!故老為余言:此樓建於至和之甲午,規模甚陋,亦㡬圯。今又當甲午一變而壯麗若此,獨恨登覽者有時而老,而此樓固突兀百尺與光景蟬連俱在也。滂聞而歎曰:樓雖壯且麗,顧可恃哉!壯當有時而傾撓麗,當有時而漫滅,秪使後人來發悲慨爾!今邦人相與出游而喜甚,徒以有此樓故也。至其人散酒罷,水波月出,余獨擁鼻微吟,捋鬚遐想。蓋意已超然遺塵埃出,雲氣將不月而明,不波而清,不樓居而高也。吾於此時,蓋得佳處,且將以遺來者,異時有登臨而及余所後者。余雖不及見意,其若見余也。陸蒙《老月波樓詩》:月移宫闕下,銀潢碧轉闌干萬頃,光我是水晶宮。裏客倚樓猶自羡滄浪。
128
朝陽樓 明一綂志,在府治東子城上。宋建景龍樓。 《揮麈錄》:宋孝宗幼時,登樓墮地,左右失色,孝宗屹然不動。寺僧相傳,先夕夢金龍挂於樓角,翌日有此故名萬厯嘉興府志》即東塔寺東廡鐘樓
129
太平樓。 嘉興府志在宣公橋東風光樓。 秀水縣志:水西寺前橋右曰迥龍,左曰爽溪。舊有風光樓,跨橋上。
130
烟雨樓 《嘉禾百詠考》在秀水縣滮湖之濵,呉節度使廣陵王錢元璙建,宋嘉定中王希呂重修。明嘉靖間,知府趙瀛濬內隍淤土,移塡湖中,構樓五楹,兵部沈煃復闢,其後為釣魚磯,遂為南湖之勝。《秀水縣志,萬厯間守龔勉起層臺,名釣鼇磯,後以河為放生河,立碑曰魚樂國晁采館清課嘉禾,環郡城皆水烟雨樓,當高阜之勝,雕牕綺閣,四面臨湖。其妙在輕烟拂渚,山雨欲來。時漁船酒舸微茫破霧,但聞櫓聲伊軋耳。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府許煥重建㝷廢。康熙二十年,同知季舜有重修,又圮。雍正八年,總督臣李衛重建樓旁,更創亭軒傑閣,以復舊蹟。
131
八詠樓 《嘉興府志》黄濤詩注云:「在蛋湖中為陸蒙老建」。今沙、汀遺址尚存。
132
湖涘樓。 嘉興縣。志在五龍橋畔,即凌虛閣故址。十雨樓。 《嘉興府志》補在秀水縣治東北二里許,元妙觀因禱雨有應,故名。
133
得月樓。 正德嘉善縣志在魏塘鎭福源宫。後宋《道錄》唐《隠梅建錢惟善《得月樓詩》:「明月未離海,幽人先倚樓,清臨半江水,高占一天秋,太白偏能賦,元規亦共游。何人夜吹笛,柳下暫維舟」。
134
雙節樓。 《嘉興府志》:補在海鹽縣,治之坤隅。太守張寧卒,有二姬寒香晩翠,截髪誓死,坐臥樓中,郷閭異之,遂以名樓。
135
太虛一,碧樓。 《嘉興府志》:在海鹽縣東,湖元萬户賀傑建。
136
春風樓 至元嘉禾志》:在崇德縣東南三十歩,宋知縣奚士達以觀風亭改建樓,下瀕河有室,以備士大夫艤舟之地陸埈《和奚宰春風樓即事詩》:「恍然楹桷架虛空,意象經營九仭功,三載笑談杯酒裏,一時人物畫圖中,金蘭結契從今始,玉燭迎和與衆同,却笑楚臺雕篆客,強生分别托雄風」。
137
弄珠樓。 天啓,平湖縣,志在當湖,舊名戲珠亭,令王羲民經始。蕭鳴甲落成,高其臺榭,居然勝境。
138
葵嚮閣。 至元嘉禾志,在郡治東,舊東通判㕔凌虛閣。 《嘉興府志》:補舊在鴛湖屼然水中。天籟閣。 《嘉興府志》:項元汴號墨林,有鐵琴,因以名閣。
139
吟香閣 《嘉興府志》補綠香井有吟香閣,在錦帶河通山閣。 見宋劉昌詩蘆浦筆記》序今蘆瀝鹽場
140
鷄鳴臺。 秀水縣志,薦橋在春波門西北半里,宋景定間,旁有鷄鳴臺。
141
熙熙臺。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圃之東,舊名月樓,李直養易是名。
142
伯牙臺。 海鹽縣圖經在縣東門外二十歩臺,側有聞琴村、聞琴橋。
143
萬松臺。 花史,在平湖陳山後,有萬松擁䕶松風臺。 天啓平湖縣,志在德藏寺後朱買臣宅。 𢎞治嘉興府志東塔寺,乃漢朱買臣宅顧野王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城東七里,俗名顧節墩。《嘉禾百詠考》:嘉興縣東六里有顧節墩,野王曾於此修《輿地志》。又平湖縣東泖上有顧書堆,亦野王讀書處。
144
陳舜俞宅 《嘉禾百詠考》在嘉興縣東二里,崇寧三年,其孫捨基為漏澤寺。《嘉善縣志》:舜俞有别業在清風涇,即《宋史》所載罷官後居白牛村,是其别業。
145
陸裘公宅。 𢎞治《嘉興府志》:淨土寺。本邑人陸裘公宅,在嘉興縣東三十餘里。
146
王希呂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西南二里西河上。希呂宋尚書。
147
范蠡宅 秀水縣志。縣治西南二里金明寺。相傳范蠡故宅,有碑刻陶朱公里。
148
謹按:范蠡故居,本不可考,後人因范蠡湖之名,遂牓為陶朱公里。嚴助宅。 萬厯秀《水縣志》,天寧寺去。縣治東北一里,本漢嚴助宅。有嚴將軍井。
149
徐尚書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郡治西北一百八十歩,晉成帝時,因夜井發,光遂奏請捨宅為寺,今精嚴寺也。按舊靈光寺實錄,尚書名恬,今土地記名熙。
150
蕭王宅 《至元嘉禾志》,蕭王太祖廟在嘉興縣西北,梁蕭氏興,江左實有功在民,故州縣多祠之。惠安寺即蕭王故宅也。
151
陸贄祖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西南。贄祖齊望,仕唐為秘書監,大厯中,因女誦法華經天墜花,遂捨宅為寺,今為寳華倉。秀水縣志:陸齊望宅在縣東南一里。陸贄宅在城內甜𤓰巷。按陸㳺入蜀記云:抵秀州游實花尼寺,拜宣公祠祠,有碑闕壞磨滅之餘,時時可讀。蘇州刺史于頔書大略言祕書監陸公齊望始作尼寺於此。其後灞、滻、澧兄弟又新之後,又有賢姝字,意者陸氏嘗有女為尼,云諱灞者,宣公之父也。又考舊志,謂陸䞇宅在縣東南,大厯問女誦法華經,又謂䞇為吏部郎中灞之子。此沿歐陽修唐書宰相世系表之誤耳。不知劉㫬舊唐書䞇傳父偘溧陽令,以䞇貴贈禮部尚書也。不㡬以祖父為父祖,姑為女耶?但務觀博識,亦以贄為灞子,他復奚怪也。裴休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秀水縣南四里眞如寺。唐大中十年,裴相休捨宅為寺,有裴丞相祠。《秀水縣志》:按休傳未嘗宦禾地,亦不言流寓檇李,或父任浙東,曾僑居於此耳。
152
曹珪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治西北。珪自呉越守嘉興,後為蘇州刺史。光啟中,捨宅為羅漢院。
153
婁機宅。 𢎞治,嘉興府,志在府學,前本參政婁機、宅郡守鄭定表為鳯池。
154
朱敦儒宅 《秀水縣志,敦儒字希眞,南渡寓郡城。有讀書堂,在天慶觀右。
155
岳珂宅 秀水縣。志在阜城門內。珂號倦翁,宋嘉定中守嘉興,後寓居郡城金陀坊。著金陀粹編》。
156
聞人安遠宅。 秀水縣志在天星湖北,安遠鼎次子陳大光宅。 秀水縣志在城內,大光字子克,為縣丞。瑩中諌議孫,見宋陸游入蜀記》。
157
林衡宅 秀水縣。志在迎薰門外。衡仕宋為秀州知州。
158
鮑恂宅 《秀水縣志:鮑恂隱居在西溪,徐一夔西溪,鮑恂《隱居記》:西溪在嘉禾郡城之西三里,溪流迴合,匯而為涇,貫而為港,微波細綺,皆潔妍可愛,初郡之置,以秀水名,志稱秀水在北門外,西溪,其支流也,緣溪上下,長波平綠,漫衍曲折,若龍蛇馳騖,樹木散出,篁竹叢生,隱如深林絶壑。今鮑先生之居在焉,先生之居,逐谿而成,屋數楹,在竹樹中,髙亢軒豁,有蔬可茹,有桑可蠶,有牲魚酒醴,可以供祭祀,燕賔客旁無雜隣,農家漁舍,參差相映,白日悠永,沙禽水鳥之泳翔,邨歌野唱之響應,輕舟短楫之徃來,舉不出於顧昐之外,郡人至比之武陵桃源,先生安焉,歎而言曰:以天之福,幸存此廬,吾將老於此矣!」
159
趙若誦宅 萬厯嘉善縣志在熙寧橋西,若誦宋宗室趙懃夫後,至今後巷猶以天水名。
160
鮑節制宅。 正德嘉善縣,志在陶莊市,為宋鮑節制。別業中。有喬松、怪石、環翠池、石屋洞。
161
楊任宅 《嘉興府志在魏塘鎭,任死難時,有妾方孕,知縣徐本,縱之。後生子宏。五世孫有幸存,圖藏於家。
162
干寳宅。 碧里雜存寳,海鹽人。今靈泉鄉眞如寺,乃其宅基。
163
何后宅。 《晏公𩔖要》:在海鹽縣南三里,晉何準寓居焉。一夕,羣烏啼噪乃生女,他日復夜啼。推之,乃穆帝立準女為后之日也《至元嘉禾志》,其地名烏夜村
164
謹按范成大呉郡志》謂何后宅在呉郡南,及朱買臣妻死亭灣,在閶門外七里,因古時郡縣廣濶後來分析,彼此互摭,以舊志所有,故存之。
165
戴威宅。 《武原志》:海鹽縣西資聖寺東,晉右將軍戴威宅也。宅中井,一日發五色光,遂捨為寺。
166
顧況宅 《至元嘉禾志》:海鹽縣西南五十七里橫山禪寂寺側。况嘗有詩云:「家住雙峰蘭若邉,數聲秋磬發松烟,山連極浦鳥飛盡,月上青林人未眠即此劉長卿過橫山顧山人詩秪見山相掩,誰言路尚通人來,千嶂外,犬吠百花中細草香飄雨,垂楊閒弄風却尋樵徑去,惆悵綠溪東」。
167
楊宣慰宅 《澉水志:澉浦城西門內大街,南元宣慰司楊梓居之,建樓十楹,以貯姬侍,謂之梳妝樓。國初,楊氏遠徙故居,廢為延眞觀。樂郊私語:州人多善歌樂府,其傳皆出楊氏。康惠公梓節俠風流善音律,與武林阿爾哈雅之子雲石交善,雲石、樂府、散套為當行之冠,康惠獨得其傳。其子國村,少中復與鮮于去矜交好,去矜亦樂府擅塲,以故楊氏家僮未有不善。南北歌調者,陳金過楊氏舊妝樓詩彩鸞飛去曲池荒朱箔,依然繞綠楊春色,不知歌舞盡野花,猶學美人妝」。
168
李益之宅 正德崇德志》,在縣東十八里,晉銀青光祿大夫、尚書李益之宅。天福八年,置為保安院,陳與義宅。 《正德崇德志》:在青鎭廣福院後芙蓉浦上。宋陳與義,紹興乙卯自瑣闈請祠讀書僧閣,自稱簡齋居士。及秋召拜,不一年免去,復來居此。元至元中,趙子昂牓其室曰簡齋讀書處。左𢎞道《簡齋讀書記》:簡齋讀書處在青墩芙蓉浦上,以宋參政陳公與義嘗居於此。高僧大圓智,洪邑儒葉大經,懋實與方外交,故《簡齋集》中多贈大經智老詩,而所謂聖夀院者,即今廣福也。公於紹興乙卯歳,由禮部侍郎、給事中除顯謨閣直學士,方丏閒兹地,扁所居曰南軒,自稱簡齋居士。次年,即被召,拜左中大夫、參知政事,不一年求免,復來居南軒,遂終焉。昔人嘗作三友亭於芙蓉浦上,後亭壤不復見,而南軒亦冺焉,無所聞矣。予受業密印,乃梁昭明讀書園廣福輔車也,每過其處,弔簡齋遺躅,未嘗不發歎而去。天君法師來住是山,予輒以告法師,乃欣然命闢而加治之。呉興、虛齋,趙侯為作古篆,牓其室之內曰:簡齋,讀書,處室之外曰南軒,本其舊也。
169
陸閎宅。 《舊浙江通志》:在平湖縣東北二十七里,漢陸閎隱處閎為潁川守,致鳯凰之瑞,因名鳯凰基張紘宅。 天啓,平湖縣。志去縣南百歩。元至正間里人張紘,別號南村多書,因聚土成丘,以為誦讀之所,號《南村書堆》。
170
徐綱宅 《桐郷縣志》:宋淮東議,幕徐綱宅在縣市後,宗族蕃衍,今儒學基其一也。
171
張伯淳宅 《桐鄉縣志:宋侍講學士張伯淳宅在石門鎭玉谿橋西。
172
貝瓊宅。 《桐鄉縣志:史山即殳山東峰前有貝瓊宅貝瓊《殳山隱居詩》:「獨客從來懶出村,兩山一月雨昏昏,野花作雪都辭樹,谿水如雲忽到門,無復元戎喧鼔吹。試從田女牧雞豚,來青處士時相過」,猶是平原舊子孫,自注余居在千金圩。宋濓宅。 桐鄉縣。志在濮院鎭梅花涇上。有讀書臺、濮鑑宅。 《桐鄉縣。志濮院鎭濮鑑為寧遠將軍。有八宅,又有雪筠齋、濮敬之築。
173
辟塞 《越絶書》:辟塞者,呉備候塞也《秀水縣志》:在拱辰門外一里。寥陽殿。 《嘉興府志》:在郡治西北一里,同元觀」三字。葛洪書內有七賢遺蹟。
174
范蠡塢。 嘉興府志在顧村,正德崇德志水陂也,在千金鄉顧村中,有小島,世傳范蠡曽遊於此旁,有洗足灘。
175
龍墳 萬厯,嘉興府志在復禮鄉小律原。耕者時時得龍骨,相傳大禹治水至震澤,瘞龍骨於此。
176
梅里。 《嘉興縣志》:王店鎭王逵之,武肅王時為嘉興鎭遏使,仕至尚書。後居梅水,百畆皆梅花,至今稱梅里。
177
梓宇 《嘉興縣志在城中,元舉人張翔南翼建堂前文,梓高可十㝷梁寅有記
178
茶屋 嘉興縣,志元屠兼善嗜茶,築茶屋、貝瓊,為記米莊。 嘉興縣志:縣北百歩橋側宋張循、王俊子子,顔以王師進討兵食浩,大獻米十萬石,在百歩橋莊交割,又有米棚,亦宋人積米之所。
179
景范、廬。 秀水縣。志在金明寺後,宋淳熙狀元姚穎築圃范蠡湖側,顔曰景范廬。
180
義婦坂。 《嘉興府志》在秀水縣。《後漢書列女傳》,呂氏字榮呉,許昇妻也,居於此。
181
橡林啜茶所。 正德嘉善縣志在梅花道人墓側。橡猶存。
182
采芝室 正德嘉善縣志在楓涇,元王世昌所居,楊維楨有記。
183
施延賃作處。 海鹽縣圖經半路亭者,漢「施延賃」作「處」延,後官至太尉亭始。漢今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比肩里。 《嘉興府志》:在海鹽縣呉黄龍中,比肩人陸東美所封里也。事見《三呉記》。
184
茶院。 海鹽縣,圖經在縣西南二十七里。呉越王錢鏐幸金粟寺,令寺僧於此設茶。
185
古田㽘 《澉水志》:「王家㽘在長牆山下。石帆村,即古田㽘也,今尚存數家生聚於其間。
186
石門 《正德崇德志》,在縣北二十里呉越壘石為門,以為限隔之所。
187
行幄殿。 《正德》、《崇德志》在石門,宋建炎時,車駕往來,就此置行幄殿萬厯嘉興府志其地為古驛基
188
洲錢。 《正德、崇德志》:在縣西北二十七里,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錢,故名《石門縣志》:嘉定中,斸地得古磚刻,有云:「在呉郡嘉興縣洲錢之陽」,知洲錢之名,甚古名《勝志》:宋南渡時,士大夫寓此者二十餘家,趙申公不求子善應生忠定公,汝愚為名相。
189
白社 《名勝志》在千乗鄉,宋末衛富,益創舞蛟石。 《嘉興縣志先在清宛堂,後在徐隨州宅。隨州徇難,以宅為祠,今在祠內岳和《聲舞蛟石歌》序,石在范長康清宛堂南,高三十尺,廣六尺,側眂之。若離而合者三,怒目深爪,若飢蛟壑舞相傳有牝牡二峰,此故其牡,蓋李唐間物籀而字之者,趙松雪也
190
圓通寺銀杏。 𢎞治嘉興府志》:二株歷唐、宋,至今屠氏圃,雙桂。 秀水縣。志在縣西屠氏圃,垂䕃數畆,數百年物也。
191
眞如寺,古松。 《秀水縣志》葉爕《古松歌序》「眞如寺有古松」,云是齊、梁間物。
192
天慶觀檜。 至元嘉禾,志枝柯偃蹇,竒怪可觀,有「石刓、梁朝檜」三字在其下又崇德洲錢天監寺殿西南隅有梁朝檜
193
憂懽石 《正德嘉善志》永樂二年夏,忠靖治水三呉,立巨石於福源宮,前河中測其消長,名曰憂懽德藏寺鐘。 閒牕括異志,異銅所鑄,音極洪響。相傳初鑄時,有匠者云:「俟吾至六十里乃擊之」。既去,方至新坊,寺僧遽扣之,匠人嘆曰:「聲止於此矣石屋!」 至元嘉禾志,在海鹽縣南十八里豐山,相傳為秦始皇屯兵之所。
194
九里松。 《桐鄉縣志在甑山前,一望喬林如同巨壑。《浙江通志》卷四十一。
URN: ctp:ws43529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