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古今说海卷一百三十六

《古今说海卷一百三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明)陆楫 编
2
说纂》二十杂纂八
3
○损斋备忘録
4
《续资治通鉴纲目》:第二十七卷所载,乙未夏六月,从太祖髙皇帝渡江者凡十人,今畧考其终始如左曰:徐达,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封信国公。洪武三年,改封魏国公。十八年薨,追封中山王,谥武宁。长子允恭,袭封公爵。次子増寿,永乐初,封定国公,曰冯国,用官至帐前都指挥使,立功草,昧时,早卒,后追封郢国公。子诚,官至佥大都督府事。弟胜,洪武三年,封宋国公,曰邵荣,官至平章政事,寻以谋反,伏诛。曰:汤和,官至御史大夫,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二十八年薨,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子鼎,先卒,追封信。世子曰李善长,文臣,官至太师、中书左丞相,封宣国公。洪武三年,改封韩国,二十四年赐死。长子祺,驸马都尉曰常遇春,官至平章军国重事、征虏副将军,封鄂国公。洪武二年,薨于军,赠太保,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长子茂,三年封郑国公。茂以罪废弟升,袭爵,改封开国曰邓愈,官至御史大夫。洪武三年,封卫国公。洪武九年薨,追封宁河王,谥武顺。长子镇袭封公爵,改申国曰耿君。用官至管军总管,死于战阵,后追封长兴侯。子炳文,官至镇国上将军、大都督府副使,封长兴侯,曰毛广,一名麒。文臣官至参议,早卒。子骧,官至都督,曰廖永安,官至同佥,与张士诚战被执,卒于苏州,后追封楚国公。弟永忠,官至平章。洪武三年封徳庆侯。又方渡江而归附者一人,曰:俞通海,官至都督同知,卒于军,后追封虢国公。弟通源,洪武三年封南安侯。甥一人:曰李文忠,母曹国公主。父真,驸马都尉,追封陇西王,谥恭献。文忠官至同知军国事,三年封曹国公,十七年薨,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子景隆,袭公爵。义子一人曰沐英,官至征西将军。洪武十年封西平侯。二十五年薨,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子春袭侯爵。卒,次子曰晟,仍袭侯爵。永乐间,进封黔国公。已上皆从王师初起者也。逮至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则増多矣。
5
封公六人
6
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7
郑国公常茂。 宋国公冯胜
8
曹国公李文忠 卫国公邓愈
9
封侯二十八人
10
中山侯汤和 延安侯唐胜宗。
11
吉安侯陆仲亨 济宁侯顾时
12
淮安侯华云龙 江夏侯周徳兴
13
长兴侯耿炳文 临江侯陈徳
14
巩昌侯郭兴 六安侯王志
15
荥阳侯郑遇春 平凉侯费聚
16
江阴侯吴良 靖海侯吴祯
17
南雄侯赵庸 徳庆侯廖永忠
18
南安侯俞通源 广徳侯华髙。
19
营阳侯杨璟 蕲春侯康铎
20
永嘉侯朱亮祖。 颍川侯傅友徳
21
豫章侯胡美 东平侯韩政
22
宜春侯黄彬 宣宁侯曹良臣
23
河南侯陆聚 汝南侯梅思祖。
24
至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列勋臣五十七人,其因革次第,则又异于前矣。
25
曰功髙望重连岁曽总兵者八人。
26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27
卫国公邓愈 信国公汤和。
28
宋国公冯胜 西平侯沐英
29
江阴侯吴良 长兴侯耿炳文
30
曰专簿书,而听指示者一人。
31
韩国公李善长
32
曰以义气而封者三人:
33
荥阳侯郑遇春 六安侯王
34
志平凉侯费聚
35
曰所在随军征讨,累有战将之功,未有总兵之名,而论旧封者十九人。
36
江夏侯周徳兴 巩昌侯郭兴
37
南雄侯赵庸 安庆侯仇成。
38
崇山侯李新。 南安侯俞通源
39
永平侯谢成。 鳯翔侯张龙
40
靖海侯吴祯 东胜侯汪,兴祖。
41
普定侯陈桓。 航海侯张赫
42
舳舻侯朱寿。 徳庆侯廖永忠
43
临江侯陈徳 济宁侯顾时
44
延安侯唐胜宗。 吉安侯陆仲亨
45
淮安侯华云龙
46
曰建功者,十五人。
47
颍国公傅友 徳凉国公蓝玉
48
靖宁侯叶升 景川侯曹震
49
会宁侯张温 定逺侯王弼。
50
武定侯郭英 懐逺侯曹兴
51
雄武侯周武 安陆侯吴复
52
宣徳侯金朝兴 永成侯薛显
53
东川侯胡海 鹤庆侯张翼
54
永嘉侯朱亮祖。
55
曰因父而封者四人:
56
开国公常升。 蕲春侯康铎
57
金宁侯陈辂 西凉侯濮璵
58
曰:持兵负固于两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
59
东平侯韩政 宣宁侯曹良臣
60
营阳侯杨璟 河南侯陆聚
61
汝南侯梅思祖。 豫章侯胡美
62
宜春侯黄彬
63
得与功臣庙祀者,惟二十有一人。
64
中山王徐达开 平王常遇春
65
岐阳王李文忠 宁河王邓愈
66
东瓯王汤和。 黔宁王沐英
67
郢国公冯国用 越国公胡大海
68
梁国公赵徳胜 济国公丁徳舆
69
巢国公华髙 蔡国公张徳胜
70
虢国公俞通海 江国公吴良
71
海国公吴祯 蕲国公康茂才
72
安国公曹良臣 黔国公吴复
73
泗国公耿再成 东海郡公茅成
74
燕山侯孙兴祖。
75
国初,文臣生受封爵者三人:曰李善长,以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曰汪广洋,以中书右丞封忠勤伯,曰刘基,以御史大夫封诚意伯,后李与汪皆赐死,惟刘公令终国初将臣封爵土者,今惟中山徐王、黔宁沐王及武定侯郭公三人之子孙尚承袭,馀皆废罢。徐沐二王御制为善阴,隲固常载其有功不杀及忠爱之徳矣。近观杨少傅荣所撰武定侯神道碑》,又知侯自少事髙庙四十馀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毅多智,尝从征陈理,其将陈同佥骁健善槊,驰入中军帐下,上遽呼曰:「郭四为我杀贼!」侯奋臂持枪,贼即应手坠上,解所御赤战袍衣之,曰:「唐尉迟敬徳不汝过也」。家居简静,好读书,天文地理、百家之说,无不通晓。性尤孝爱,母夫人卒,庐于墓侧,昼夜号泣不绝声,卧寝于地,毁瘠日甚,一夕,梦夫人告曰:「地湿则致疾而伤生,汝竭忠报效,为父母,光即孝矣,墓不必庐也」。遂感悟而归。三年之间,哀痛如一日,其亦不忘忠孝者矣,岂天眷有徳,视立功一时者,其报自不同耶?
76
都督刘贞,合肥人。洪武中,宁献王封大宁公为总兵。文庙靖难,首入大宁,尽握其军以行。众方苦近边,无一人听公命者。公恐被执,一夜窃负勑印,浮海而南。京师闻众已去,意公亦降矣,因籍其家下狱。明日,公由福建还,家人遂皆得释,至今子孙不替。盖当时幸全似,亦非偶然者。今纯母淑人,即公曽孙女也。其大宁旧地,向既失守,遂弃于塞外。其军今皆散置保定等处,而献王则迁国南昌矣。
77
先髙祖,驸马都尉汝南侯从子也。洪武末,出镇淮安,太宗文皇帝靖难师至,犹固守其地,后臣民推戴文皇帝,继大统,先髙祖知太夫人无恙,遂散师还京。同时有周是修者,亦自经,言者谓其不顺天命,请加追戮,上曰:彼食其禄,自尽其心,一无所问,尝仰观此言,则上于先臣固无所罪也,而奸谀者乃擅害之,痛哉!赖圣明卒置于法而臣家逮今受恩未艾,盖福善祸淫,天道圣心一而已矣。本朝文章首臣,洪武初则学士宋濂所记,当时盛美,有《洪武圣政记》。自永乐以后,则少师杨士奇所记,有《三朝圣谕録》。天顺间则少保李贤,有《天顺日録》、二《録》,近皆印行,而《圣政记》独亡,仅见其序于文集尔,惜哉!
78
欧阳子本论,谓佛老之害,宜修其本以胜之,窃以为未然。盖修其本,异端不入矣。今其教方炽,而遽欲修其本以胜焉,是犹病剧不治,惟务培养元气也,其愈也难矣。狄梁公始终为唐卒,授五王反正,功固伟矣,然非守道者所可取法,何也?盖君子于义有不安,不敢须臾处以成事,有命难取,必于将来也。若梁公者,后虽幸而成功,其身固已委质为臣,而处于所不安矣,况或不能终遂,又将何以自献于先君乎?
79
潜溪文集》内一事:昔波斯人来闽相古墓,有寳气,乃谒墓,邻以钱数万市之墓,邻讳不与波,斯曰:汝无庸尔也!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墓邻始受钱波斯发之,见棺衾肌肉溃尽,惟心坚如石锯开。观之有佳山水,青碧如画,傍有一女靓妆,凭阑凝睇,盖此女有爱山水癖,朝夕玩望,吐吞清气,故能融结如此,此志壹动气也。程氏遗书内一事,南中有人因采石石陷压,闭石罅中,幸不死,饥甚,只取石膏食之,不知几年后,他人复采石,见此人引之出,渐觉身硬才见,风便化为石,此气壹动志也,天地间阴阳变合,何所不至哉?针。
80
指南或金,性趋南也。若水之下、火之上,皆出于自然,非有所使之也。但他金体重,每藉于物,莫遂其自然,故惟针可验耳。
81
世所谓凉焰,恐无是理」。盖阳能制阴,故水可以为汤,而泉亦有温者,阴不能制阳,若极盛则克之矣,不能使之从其性也。夫阳之成形为火,而焰则火之馀也。恶得凉火浣布,盖金石之属其缕。若今铜铁丝网入火,不能遽化耳。
82
方诸见月生水,此未及试,纵有之,其生当亦不多。盖火以木为体,得其种可以传,故千寻之焰,卒尔可灭,水自有体,其生也岂得遽盛?今以一杯水费束薪爇之,且难即消,则长也讵能顿异哉?知死之道,则可以知生之道也。
83
朱启明谓人之目与舌皆有形,而所视所尝者亦有形,鼻惟容气,故所嗅者亦惟气至于耳则中虚者也,而所听之声亦无迹,事物各以类应也固矣。
84
太祖髙皇帝御制《咏雪》诗云:「腊前三白旷无涯,知是天公降六花,九曲河深凝底冻,张骞无处再乗槎」。其一统鸿基兆于此矣。《新雨》诗云:「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空一碧见天开」。维新丕洽,于是见焉。于呼盛哉!
85
太祖征伪汉,至潇湘,赋诗云:「马渡溪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天葩睿藻豪宕,英迈如此大。
86
将征南,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马鸣甲胄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髙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竟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听伯劳。此圣祖命都督佥事杨文南征而赐之之诗也。气象豪雄,音律和畅,酷似盛唐格局。
87
宣庙诗多六言,如过史馆云:「荡荡尧光四表巍巍,舜徳重华祖考万年,垂统乾坤」六合为家上林春色云:「山际云开晓色林间鸟弄春音,物意皆含春意,天心允合吾心二诗,今人家往往有石刻摹本,盖石不在禁中,故人多得之。臣又尝于一故家获睹咏撤扇》一首云:「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与前二诗,皆一视同仁气象,而此一章尤有克治之意。大抵皆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真帝王之言也。
88
忽闻贫者乞声哀,风雨更深去,复来多少,豪家方夜饮,贪欢未许暂停杯,此先君子闻丐者有感而作也。与前辈蚕妇吟所谓:「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栁月,玉人歌舞未曽归,如出一手然,彼方自怨,此乃恤人,其设心更广矣。
89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此唐人陈陶诗也。末二句盖谓地逺不知其死,而尚梦见命意,可谓精到。然谩读之初,若不经意者,在今人不知费,多少词说。
90
元人萨天锡《秋宫词》:「云清晓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石阑干外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初读若泛言,一时事细玩之。则见深宫寂寞望幸不到气象。且造语浑然,追踪盛唐,若此者,亦不多见也。
91
大理、石屏,近年朝绅争尚官其地者,以是劳民伤财,而李贞伯独寓此意于《送行》诗,乃谓「相思莫遣石屏赠留刻《南中徳政碑」,可谓徳业相劝矣!
92
广陵茅大芳作诗,一时莫能尚。洪武末,先髙祖守淮安,公时任都宪,寄以诗曰:「淮南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闗中事业萧丞相,塞外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临风一叹一悲歌」。百馀年来,淮人传诵。
93
铁铉,邓州人也,为山东布政,抗御靖难师甚力。文皇即位,擒至阙下,不屈而死,二女入教坊终不受辱,后赦出之,皆适士人长女,有诗曰:「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已无家,云鬟半绾临妆镜,雨泪空流湿绛纱,今日相逢白司马,尊前重与诉琵琶,其妹诗曰:骨肉伤残产业荒,一身何忍去归娼,涕垂玉筯辞官舍,歩蹴金莲入教坊,览镜自怜倾国貌,向人羞学倚门妆,春来雨露寛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周易》自汉儒以《彖》、《象》诸传分隶各卦爻之下,厯代因革,遂各不一。至东莱吕氏考定十翼》,附于经后,始复孔氏之旧,但大、小二象兼分上下,似犹可疑。盖《大象》主象,小象主辞,义既不同,文体亦异,恐各自为篇也。先儒《大象》、《小象》之称,岂亦因其篇而别其名欤?
94
尚书精密之旨,若《虞书》精一执中,商书主善克一等语,今文皆无,孰谓古文为伪书耶?
95
《春秋》纪事,非以用字为褒贬,但据事正名,则褒贬自见如下,杀上为弑,此杀上之定名而不可易者,犹酒之不可以言食,肉之不可以言饮,茍舍之而不曰弑,则非下之杀矣。故凡杀上者必以弑书,非恶其杀上,而故书弑字以示贬也,故曰《春秋正名》,盖谓正其本然之定名耳。圣人岂假智力于其间哉?
96
地有四游,窃谓不然。地之凝结,由制于天。气之急劲,旋绕而不可婴也。地而可游,是天气尚可婴也。此非惟不知地,亦不知天也。
97
或谓雷形似斧,此倒言也。先王制器,尚象正斧,取象于雷耳。
URN: ctp:ws43774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