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九蜀汉 |
3  | 帝禅 |
4  | ,延熈十二年,春正月,魏司马懿杀曹爽及何晏等,夷其族。 |
5  | 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人者?」爽曰:「谁敢尔耶!」是月,魏主芳谒高平陵,爽与弟羲、训、彦皆从懿与师。昭谋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分据爽、羲营,奏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僭拟专权,有无君之心。皇太后令罢爽兄弟吏兵,以侯就第。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得奏,迫窘,不知所为。懿使爽所亲信说爽,宜早自归罪,唯免官而已。爽乃通。懿奏请下诏免已官,奉驾还宫。爽兄弟归家,懿发吏卒围守之。有司奏黄门张当私以所择才人与爽,疑有奸,收付廷尉考实,辞云:「爽与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等谋逆」。于是收爽、羲等并桓范、张当俱夷三族。 |
6  | 魏司马懿自为丞相,加九锡,复辞不受。 |
7  | 魏䕶军夏侯霸来奔。霸为曹爽所厚,以父死于蜀,常切齿,有报仇之志,为征蜀䕶军统,属征西征西将军夏侯元,霸之从子爽外弟也。至是,司马懿召元诣京师,霸以爽既诛而元又被徴,恐祸及,遂来奔。姜维问之曰:「懿既得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锺士季,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 |
8  | 秋,姜维伐魏雍州,不克。 |
9  | 维攻魏雍州,依麴山筑二城,使句安,李韶守之。聚羌、胡质任,侵逼诸郡。魏郭淮使刺史陈泰进兵围之,㫁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将士窘困,分粮聚雪以引日月。维引军救之,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勅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使趣牛头,截其还路。淮从之,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降魏十三年。秋,吴废其太子和,杀鲁王霸及将军朱据。冬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 |
10  | 初,潘夫人有宠于吴主权,生少子亮,权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结,数称亮美。权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沈吟歴年。至是乃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不聴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而无难督陈正及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吴主大怒,族诛正象。牵据晃入殿,杖之一百,遂废和为庶人,徙故鄣,赐霸死,杀杨竺、全寄等据寻,亦赐死,遂立亮为太子。 |
11  | 十四年,夏四月,魏司马懿杀王凌及楚王曹彪,遂置诸王公于邺。 |
12  | 初,凌以将军假节督扬州西,其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甥舅并典重兵,专淮南之任,阴谋以魏主制于强臣。楚王彪有智勇,欲共立之,迎都许昌,㑹愚以病卒。至是,凌遣将军禓宏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宏连名以白司马懿。懿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为书谕凌。已而大军掩至百尺,凌势穷面,缚水次,懿解其缚,送诣京师,道饮药死。懿至洛阳,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凌愚冢,剖棺暴尸赐楚王彪死,尽録诸王公置邺,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闗。 |
13  | 秋八月,魏太傅司马懿卒,其子师自为抚军大将军,録尚书事。 |
14  | 冬十二月,吴以诸葛恪为太子太傅,总统国事。吴主权颇寤太子和之,无罪,㑹祀南郊,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宏固争之,乃止。权以太子亮㓜议所付托,峻荐恪可付大事。权嫌其刚很自用,峻曰:「朝臣才无及恪者」。乃召之。恪至建业,见吴主于卧内,受诏牀下,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孙宏领少傅,有司诸务一统。于恪惟杀生大事,乃以闻。 |
15  | 费禕北屯汉寿,以陈祗守尚书令。 |
16  | 禕还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乃复北屯汉寿十五年。春正月,魏司马师自为大将军。 |
17  | 夏四月,吴主权卒,太子亮立,以诸葛恪为太傅。吴主权病笃,召诸葛恪、孙宏、太常滕𦙍及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而卒。諡权曰大皇帝。太子亮即位,以恪为太傅,𦙍为卫将军,吕岱为大司马。恪乃命罢视聴息校官,原逋责,除闗税,崇恩泽,衆莫不悦。 |
18  | 吴徙其齐王奋于豫章。先是,吴主权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奋为齐王,居武昌,休为琅邪王,居虎林。至是,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滨江兵马之地,乃徙齐王奋于豫章,琅邪王休于丹阳,奋不肯徙。恪遗之笺曰:「明鉴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若弃忘先帝法教,懐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奋惧,遂行。 |
19  | 冬十月,吴诸葛恪修东兴堤。。十二月,魏人击之,恪与战于徐塘,魏人败走。初,吴大帝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后废不治。至是,诸葛恪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魏诸葛诞言于司马师曰:「今因吴内侵,使文舒、王昶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羁吴之上流,然后简精卒攻其两城,可大获也。是时征南王昶、征东胡遵镇南毋邱俭,各献征吴之策,诏昶等三道击吴昶,攻南郡,俭向武昌,遵诞攻东兴,恪将兵四万救东兴,遵等作浮桥以渡,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高峻不可抜。恪使将军丁奉吕据为前部,从山西上,奉曰:诸军行缓,若贼据便地,则难与争锋,我请趋之。乃辟,诸军使下道,自率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举帆,二日,至东闗,遂据徐塘,㑹天寒雪,遵方置酒高㑹,奉见其前部兵少,使兵皆解铠,去矛㦸,但兜鍪刀楯,倮身縁堨,魏人望见,大笑之,不即严兵。吴兵得上,便鼓噪,斫破其前,屯据等继至,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桥壊,相蹈藉溺死者数万,吴获车乘、牛马、驴骡各以千数,资器山积,振旅而归。昶俭闻东军败,各烧屯走,十六年,春正月,盗杀大将军费禕。初,姜维攻魏西平,获中郎将郭循,以为左将军。循欲刺帝,不得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至是,费禕与诸将大㑹于汉寿,欢饮沈醉,循刺杀之,禕泛爱不疑,待新附太过。张嶷尝与书引岑彭来,歙为戒,禕不从,故及二月,吴诸葛恪击魏。 |
20  | 吴军还自东兴,加诸葛恪荆扬二州牧,督中外诸军事,恪遂有轻敌之心,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疲劳,固谏不聴,恪因著论谕衆衆人皆心以为不可,莫敢复难,独滕𦙍谓曰:「君前破强敌,天下震动,今猥以劳役之后,兴师出征,民疲力屈,逺主有备,若攻城不克,野掠无获,是丧前劳而招后责也」。恪又不聴,遂大发州郡二十万衆,复击魏。 |
21  | 夏四月,姜维伐魏,围狄道,维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㫁而有,每欲大举,费禕尝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及禕死,维得行其志,遂将数万人伐魏,围狄道。 |
22  | 吴师围魏新城,不克。 |
23  | 吴诸葛恪入淮南,围新城,姜维复在狄道,司马师以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问于虞松,乃使郭淮、陈㤗解狄道之围,勅毋邱俭等按兵自守,以新城委吴泰至洛门,维以粮尽,引还扬州,牙门将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将陷,特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城虽陷,尚有不欲降者,我当还为相语,明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吴人聴之。特乃夜撤诸屋材栅,补其阙为二重,明日,谓曰:「我但有鬬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抜,㑹大暑,吴军病者大半,死伤涂地,恪乃引去。 |
24  | 冬十月,吴杀其太傅诸葛恪,以孙峻为丞相。峻杀南阳王和。 |
25  | 恪还建业,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复严兵欲向青,徐孙峻因构恪于吴主,亮云欲为变,遂与亮谋置酒,请恪,伏兵杀之,并夷三族临淮,臧均表请聴故吏收葬,从之。吴羣臣表峻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峻骄矜淫暴,国人侧目。南阳王和妃张氏,恪甥也,峻因此收和印绶,遣使者赐和死, |
26  | 十七年,春二月,魏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及太常夏侯元、光禄大夫张缉、遂废其后张氏。 |
27  | 初,李丰年十七八,已有清名,其父太仆恢不悦,敕使闭门㫁客。后司马师秉政,以丰为中书令。时太常夏侯元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亲善,虽为师所擢用,而心常在元魏。主芳又数独召丰,语师知其议,已诘之,不以实告。师怒,以刀钚筑杀之,遂收元缉。下廷尉锺毓案治云丰等谋诛大将军,以元代之。缉知其谋,遂皆夷三族,并废张后。 |
28  | 夏,姜维伐魏。 |
29  | 维出陇西,与魏将徐质战,败之抜河间,狄道、临洮三县,迁其民还。 |
30  | 秋九月,魏司马师废其主芳为齐王,迁之河内。冬十月,迎高贵乡公髦立之。 |
31  | 魏主芳以李丰之死,意殊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许昌,诏召之使击姜维。九月,昭领兵入见芳,幸平乐观以临军过。左右劝因昭辞杀之,勒兵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芳惧,不敢发。司马师以太后令召羣臣议,以魏主荒淫无度,䙝近倡优,不可以承天绪。羣臣莫敢违,乃奏收玺绶,归藩于齐。师将立彭城王据,太后曰:「彭城王季叔也。今来我当何之!高贵乡公,文皇帝长孙,明皇帝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师!」乃召羣臣,议迎髦于元城。十月,髦至元武馆,羣臣奏请舎前殿,髦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羣臣又请以法驾迎,不聴。入洛阳,羣臣迎拜,髦下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髦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左右曰:「旧乘舆入」髦。曰:「吾被徴,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太后,其日即位,百僚皆欣欣焉十八年,春正月,魏扬州都督毋邱俭、刺史文钦起兵讨司马师师,击败之,钦奔吴,俭走死。 |
32  | 初,钦以骁果见爱于曹爽,而俭素与夏侯元、李丰善,至是皆不自安。于是俭矫太后诏起兵寿春,移檄州郡以讨司马师。俭将五六万衆渡淮,至项,坚守使钦在外为游兵,时师新割,目瘤创甚,或谓不宜自行。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锺㑹劝师自行,师蹶然起曰:「我请舆疾而东」。以弟昭兼中领军,留镇洛阳,以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基言于师曰:「淮南之逆,非吏民思乱也,畏俭等迫脇,是以屯聚。若大兵一临,瓦解必矣」。师从之,以基为前军,进据南顿。俭等亦往争,闻基先到,乃还保项。吴孙峻率兵袭寿春。师命诸军深壁以待来军之集。诸将请进攻项师,曰:「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俭、钦欺诱,与之举事,小与持久,诈情自露,将不战而克矣」。乃遣诸葛诞自安风,向寿春胡遵出谯、宋,絶其归路。俭、钦进不得鬬,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将士家皆在北,降者相属。兖州刺史邓艾将万馀人趋乐嘉城,俭使钦袭之,钦军退,俭恐惧夜走,寿春亦溃。孙峻进至槖臯,钦以孤军无继,不能自立,遂诣峻降。俭走慎县,人就杀之,传首京师。诏夷俭三族,以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吴军亦还。 |
33  | 魏大将军、司马师卒。二月,师弟昭自为大将军,録尚书事。 |
34  | 师病笃,还许昌昭自洛阳往省之,师令总督诸军而卒,中书侍郎锺㑹从师典知密事魏主髦,诏勅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昭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㑹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昭俱发,还屯洛水南,诏以昭为大将军,録尚书事。 |
35  | 秋八月,姜维伐魏,败其兵于洮西,遂围狄道,不克而还。 |
36  | 姜维复议出军,征西大将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不聴维,遂将数万人至枹罕。魏雍州刺史王经与战于洮西,大败,死者万计,还保狄道城。翼谓维曰:「可以止矣!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维大怒,遂围狄道。魏诏邓艾行安西将军,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泰进军陇西。夜,至狄道,于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维不意救兵卒至,急攻不克,乃遁而还。十九年,夏四月,魏司马昭始服衮冕赤舄。 |
37  | 魏主髦视学。 |
38  | 初,魏主髦宴羣臣于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至是幸太学,与诸儒论《书》、《易》及礼,诸儒莫能及,常与中䕶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及锺㑹等讲宴于东堂,特加礼异,魏主性急,请召,欲速以望职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贲五人,毎有㑹集,辄驰而至。 |
39  | 秋七月,姜维伐魏,与其将邓艾战,败绩。姜维自狄道还驻锺提,魏人以其力竭,未能更出。秋,维复出祁山,闻艾有备,乃回趋南安。艾与战于叚谷,大破之,死者甚衆,蜀人由是怨维。 |
40  | 八月,魏司马昭自为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吴孙峻死,以其从弟綝为侍中辅政。先是,吴将军孙仪等谋杀峻,事泄,死者数千人,并及朱公主。至是,将军吕据当进军淮、泗,峻入其营饯之,据军伍严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以后事付綝。 |
41  | 冬十月,吴孙綝杀大司马滕𦙍、将军吕据。吴将军吕据在江都,闻孙綝辅政,大怒,表荐滕𦙍为丞相。綝更以𦙍为大司马,出驻武昌。未行,据引兵还,约、𦙍共废綝。綝遣从兄宪将兵逆据,而使人趣𦙍行,𦙍惧,勒兵自卫。綝表𦙍反,发兵攻围之。或劝𦙍曰:「引兵至苍龙门,将士必委綝就公矣」。时夜已半,𦙍特与据期,又难举兵向宫,比晓,据不至,綝兵大㑹,杀𦙍、夷三族,或劝据奔魏,据曰:「吾耻为叛臣」。遂自杀。 |
42  | 魏以卢毓为司空。 |
43  | 魏以卢毓为司空。毓固让司𨽻校尉王祥,诏不许。 |
44  | 二十年,夏四月,吴主亮始亲政,吴主亮亲政事,大将军孙綝表奏多见难问,又料兵子弟十八已下、十五已上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使将之日于苑中教习,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数出中书,视大帝时旧事,问左右侍臣曰:「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 |
45  | 魏扬州都督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六月,昭奉其主髦攻之,吴人救之,不克而还。 |
46  | 诞素与夏侯元等友善,元等死,王凌、毋邱俭相继诛灭,诞内不自安,乃倾帑赈施,曲赦有罪,以收衆心,养轻侠数千人为死士,又请増兵筑城以备吴冦,意欲保有淮南。五月,诏徴诞为司空。诞遂杀扬州刺史乐綝,敛屯田兵十馀万,及新附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为闭门自守计。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称臣请救。司马昭奉魏主髦及太后讨之。吴使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等与文钦同救诞。六月,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进屯邱头,使将军王基、陈骞围寿春,㑹吴朱异率三万人屯安丰,为钦外势。基四面合围击钦、异,皆破走之。吴孙綝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异等解寿春围。魏人又击破之,异走归綝。綝使异更死战,异以士卒乏食,不从。綝怒,斩异而还。綝既不能抜出,诞而丧败,士衆自戮名将,吴人咸怨。㑹全怿兄子辉等得罪于吴奔魏,昭伪作辉书,告怿等言,吴中怒,诸将不能抜,寿春欲尽诛之,怿等恐,遂率衆出降。 |
47  | 姜维伐魏。 |
48  | 姜维闻魏分闗中兵赴淮南,欲乘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时长城,积谷多而守兵少,魏都督司马望及邓艾进据之以拒维。维数挑战,不应。是时维数出兵,蜀人愁苦,谯周作仇,国论讽之。 |
49  | ,景耀元年,春二月,魏司马昭抜寿春,杀诸葛诞。 |
50  | 文钦教诸葛诞决围而出,不克,复还,城中食尽,降者日衆,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聴,由是争恨,遂杀钦。钦子鸯、虎逾城自归于魏,军吏请诛之,司马昭曰:「钦子固应就戮,然今以穷来归,且城未抜杀之,是坚城内之心也」。乃使将数百骑巡城,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馀何惧!」又表为将军,赐爵闗内侯,城中皆喜,昭因进军克之,斩诞,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皆拱手为列,不降,每斩一人,辄降之,卒不变,以至于尽。吴将于诠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于敌,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陈而死。 |
51  | 夏五月,魏司马昭自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复辞不受。秋八月,魏主髦养老,乞言于太学。 |
52  | 以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 |
53  | 九月,吴孙綝废其主亮为㑹稽王。冬十月,迎立琅邪王休休,以綝为丞相。封兄子皓为乌程侯。孙綝以其主亮亲政,多所难问,称疾不朝,使弟据入宿卫,恩干、闓分屯诸营以自固,亮阴与全公主、将军刘承谋诛之九月,綝以兵袭全,尚执之,杀刘承于苍龙门外,遂围宫,亮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曰:孤大皇帝适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近臣共牵止之,不得出。綝使光禄勲孟宗告太庙废亮为㑹稽王,以其罪班告逺近尚书桓彜,不肯署名,綝怒,杀之,遂迎琅邪王休于㑹稽,遣亮之国,綝于是杀全,尚迁全公主于豫章,十月,休至,羣臣奉上玺符,三让乃受。即日,御正殿,大赦,改元。綝称「草莽臣」,诣阙上印绶、节钺,求避贤路。吴主休慰谕之,以为丞相、荆州牧,封南阳王子皓为乌程侯。 |
54  | 十二月,吴孙綝伏诛。 |
55  | 綝奉牛酒诣休休,不受,赍诣左将军张布,酒酣,出怨言曰:「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布以告休,休衔之,恐其有变,数加赏赐。或告綝反,休执付綝,綝杀之,由是益惧,求出屯武昌,休许之,凡所请求,无一违者。将军魏邈说休曰:「綝居外必有变」。卫士又告綝反,休将讨之,密问于张布,布曰:「左将军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畧过人,能㫁大事。乃召奉问计画,奉曰:丞相兄弟支党甚盛,不可卒制,可因腊㑹有陛兵以诛之」。十二月,腊㑹綝称疾,休强起之,不得已而入,奉布目左右缚而斩之,以其首令衆诸同谋者皆赦之,放仗者五千人,夷綝三族, |
56  | 诏汉中兵屯汉寿,守汉、乐二城。 |
57  | 初,昭烈定汉中,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其后皆承此制。及姜维用事,建议以为:「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敛兵聚谷,退守汉、乐二城,聴敌入平重闗头镇守以捍之,敌攻闗不克,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诏督汉中胡济却屯汉寿,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 |
58  | 二年,春正月,黄龙二见魏宁陵井中。先是,魏地井中屡有龙见,羣臣以为吉祥,魏主髦曰:「龙者,君徳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见而恶之。 |
59  | 秋八月,陈祗卒,以董厥为尚书令。诸葛瞻为仆射。 |
60  | 祗以巧佞有宠,权位在姜维之上,及是卒,帝为之流涕。蜀人追思诸葛亮,因咸爱瞻。每朝廷有一善政,虽非瞻所建造,百姓皆传相告曰:「此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或过其实。 |
61  | 三年,春正月朔,日食。夏五月,魏司马昭弑其主髦于南阙下,尚书王经死之。魏主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陵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昭,呼经欲与俱经,不从。髦遂抜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中䕶军贾充入与战,南阙下髦,自用剑衆欲退太子舎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奈何?」充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抽戈前刺髦,殒于车下。昭闻之,大惊,自投于地。太傅孚奔往,枕之股而哭,甚哀,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昭入殿中,召羣臣㑹议,尚书仆射陈泰不至,昭逼之,乃入见泰,悲恸。昭亦对之泣曰:「元伯,卿何以处我?」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久之曰:「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昭乃不复言,以太后令罪状髦,废为庶人,葬以民礼。收王经及其家属付廷尉,太傅孚等请以王礼葬髦,许之。昭言:「成济大逆,不道,夷三族, |
62  | 六月,魏主奂立。 |
63  | 奂,燕王宇之子也。本名璜,封常道乡公。司马昭迎立之,更名奂。 |
64  | 四年,冬,以董厥、诸葛瞻为将军,共平尚书事。樊建为尚书令。 |
65  | 时中常侍黄皓用事,厥瞻咸共将䕶,无能匡矫,建特不与皓往来,吴使薛珝来聘,及还,吴主问汉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突决栋焚,而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
66  | 鲜卑索头,贡质于魏。 |
67  | 鲜卑索头部世居北荒,不交南夏,至可汗,毛,始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五世至可汗推寅南迁大泽,又七世至可汗邻,使其兄弟七人及族人乙旃氏、车惃氏分统部衆为十族。邻老以位授其子诘汾使南迁,居匈奴故地。诘汾死,力微,立复徙居定襄之盛乐,部衆浸盛,诸部畏服之。至是,始遣其子沙漠汗贡于魏,因留为质。 |
68  | 五年,冬十月,姜维伐魏洮阳,不克。 |
69  | 维将出军,车骑将军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冦,用之无厌,何以自存!」维遂伐魏,攻洮阳。邓艾与战于侯和,破之。 |
70  | 吴以濮阳、兴为丞相。初,吴主休在㑹稽,兴为太守,遇之厚,而张布尝为左右督将,及即位,二人皆贵宠用事,布典宫省,兴闗军国,以佞巧更相表里,吴人失望, |
71  | 魏司马昭杀中散大夫嵇康。 |
72  | 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竒仕侠,与阮籍、籍兄子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相友善,号「竹林七贤,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锺㑹闻康名,造之,康箕踞而锻,不为之礼。㑹将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㑹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遂深衔之。涛为吏部郎,举康自代。康与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昭闻而怒之。康与东平吕安亲善,安兄巽诬安不孝,康为证其不然,㑹因谮康尝欲助毋邱俭与安皆有盛名于世,而言论放荡,害时乱教,宜因此除之。昭遂杀安及康。康尝诣隐者孙登。登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73  | 魏以锺㑹都督闗中军事,魏司马昭患姜维数北伐,欲大举伐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锺㑹劝之昭谕衆曰:「自定寿春以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兵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乃以㑹为镇西将军,督闗中,邓艾以蜀未有衅,屡陈异议,昭使人谕之,艾乃奉命,姜维表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䕶阳安闗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帝寝其事,羣臣莫知。 |
74  | ,炎兴元年,春,诏立故丞相亮庙于沔阳。 |
75  |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许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至是,校尉习隆等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阳,以时赐祭。其故臣吏欲奉祠者,皆至其庙,㫁其私祭,以崇正礼。从之。 |
76  | 夏,吴交趾杀其太守以降魏。吴交趾太守孙諝贪暴,郡吏吕兴杀之,而请吏于魏,九真、日南皆应。其后吴三攻交趾,皆败没,已复取之。 |
77  | 秋,魏遣邓艾、锺㑹将兵入冦闗中,守将傅佥死之。姜维战败,还守剑阁。魏遣邓艾督三万馀人自狄道趋甘松,沓中以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馀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絶维归路锺㑹,统十万馀衆,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以卫瓘持节监军事,行镇西军司。八月,军发洛阳,汉遣廖化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诣阳安闗口为诸围外助,大赦改元,勅诸围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㑹平行至汉中,使兵围二城,径趣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墓,使䕶军胡烈为前锋,攻闗口,守将傅佥拒守其下,蒋舒率衆迎降,烈乘虚袭城,佥格鬭而死,㑹遂长驱而前,大得藏库积谷,维闻㑹已入汉中,引兵还。艾遣兵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还至阴平,合衆欲赴闗城,闻其已破遇化、翼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㑹。 |
78  | 冬十月,吴人来援。 |
79  | 遣使告急于吴吴使大将军丁奉向、寿春丁封、孙异向沔中救汉。 |
80  | 魏司马昭始称相国,晋公受九锡。初,昭累辞进位爵赐,至是,蜀㨗交至,诏复授之,昭乃受命。辟魏舒为相国参军, |
81  | 卫将军诸葛瞻及邓艾战于绵竹,败绩,及其子尚皆死之。 |
82  | 邓艾进至阴平,欲与诸葛绪自江油,趋成都。绪以西行非本诏,遂引兵与锺㑹合㑹,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徴还军,悉属㑹姜维列营守险㑹,攻之不能克,欲引还,艾言蜀已摧折,宜遂乘之,乃自阴平行无人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氊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縁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守将马邈降。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涪,尚书郎黄崇劝瞻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豫未纳,艾遂长驱而前。瞻退往绵竹艾,以书诱瞻曰:「若降者,表为琅邪王」。瞻斩其使,列陈以待艾,大破之,斩瞻及崇瞻子尚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策马冒陈而死。 |
83  | 邓艾至成都,帝出降。皇子北地王谌死之,汉亡。 |
84  | 汉不意魏兵卒至,不为城守调度,闻艾已入平地,帝使羣臣㑹议乃用谯周策,遣使奉玺绶诣艾降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帝不听,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帝率羣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见禁将士无得虏掠,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汉帝以下官,姜维等及诸郡县围守,得勅放仗诣锺㑹降将,士咸怒技刀斫石,㑹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绶节盖。 |
85  | 吴兵还。 |
86  | 吴闻汉亡,乃罢兵。 |
87  | 春正月,魏以槛车徴邓艾、锺㑹谋反,伏诛。监军卫瓘袭艾,杀之。 |
88  | 邓艾在成都,颇自矜伐,以书言于晋公昭,请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宜留陇右及蜀兵,煑盐兴冶,并作舟船,豫为顺流之事,且王刘禅以显归命之宠,使吴人畏威,懐徳望风而从,昭使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今吴人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锺㑹有异志,姜维知之,欲构成扰乱,以图克复㑹因艾承制专事,乃与瓘密白艾有反状,诏以槛车徴,艾昭恐艾不从命,敕㑹进军成都,又遣贾充将兵入斜谷,昭自将大军从魏主幸长安,令山涛为行军司马,镇邺,㑹遣瓘先至成都收艾瓘兵少,㑹因此欲令艾杀瓘,并以为艾罪,瓘知之,乃以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奉诏收艾,其馀一无所问,平旦,瓘乘使者车,径入艾卧内,执其父子,置之槛车,㑹至,送艾赴京师,㑹所惮,惟艾,艾既就擒,遂决意谋反,欲使姜维为前驱,自随其后,时郭太后卒,㑹乃悉召诸将,为太后发哀,称遗诏,使起兵废司马昭,更使亲信代领诸军所召,羣官悉闭诸曹屋中,瓘诈称疾笃,出就外廨,㑹信之无所复惮,维欲使㑹尽杀北来,诸将已因杀㑹复立故汉帝㑹欲诛诸将,犹豫未决,䕶军胡烈亲兵出取饮食,烈绐语亲兵及与其子渊曰:「㑹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棓杀内坑中」。一夜转相告皆徧,渊遂率其父兵出门,诸军鼓噪,争先赴城所闭,诸人各縁屋出,与其军士共斩㑹及维,死丧狼藉,瓘分部诸将,数日乃定。艾本营将士追出艾于槛车迎还,瓘自以与㑹共陷艾,恐其为变,乃遣兵袭艾父子于绵竹西,斩之。 |
89  | 三月,魏晋公司马昭进爵为王。魏诏晋公昭进爵为王。太尉王祥、司徒何曽、司空荀顗共诣晋王。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今日便当相率而拜」。祥曰:「王公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辄拜人者!君子爱人以礼,我不为也」。及入顗拜,而祥独长揖昭,谓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魏封,故汉帝禅为安乐公。 |
90  | 禅举家迁洛阳,大臣无从行者,惟秘书令郤正及殿中督张通舍妻子,单身从行,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禅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晩, |
91  | 秋七月,魏以罗宪为陵江将军。初,汉使罗宪守永安,及汉败,宪得其主手勅,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吴不恤我难而背盟徼利,不义甚矣」。乃缮甲誓衆,厉以节义,与吴人战,大破之。吴主怒,遣陆抗等帅衆増其围。宪被攻凡六月,魏荆州刺史胡烈救之,吴师遂退。晋王昭使仍旧任,加号将军。 |
92  | 吴主休殂,乌程侯皓立。 |
93  | 吴主寝疾,口不能言,手书呼濮阳兴入,令子]出拜把兴臂指],托之而殂。吴人以蜀初亡,恐惧,欲得长君。左典军万彧尝为乌程令,与乌程侯皓善,称皓才识明㫁,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兴与左将军张布言于朱太后,乃迎立之。吴主贬朱太后为景皇后,追諡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 |
94  | 八月,魏司马昭以其子中抚军炎为副相国,冬十月,立为晋世子。 |
95  | 初,晋王昭娶王肃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继景王后。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过于炎。昭爱之,常曰:「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百年后,大业宜归」。攸欲以为世子,山涛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贾充、何曽、裴秀亦以为言,乃遂立炎。 |
96  | 秋八月,魏晋王司马昭卒,子炎嗣。 |
97  | 諡昭为文王,葬崇阳陵。冬,吴迁都武昌。 |
98  | 从西陵督步阐之请也。十二月,晋王炎称皇帝,废魏主为陈留王。 |
99  | 魏主禅位于晋,出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晋王即皇帝位,奉魏主为陈留王,即宫于邺。魏氏诸王皆降为侯,追尊宣王、景王、文王为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
100  | 晋大封宗室。 |
101  | 晋主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诏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 |
102  | 晋除汉、魏宗室禁锢,罢将吏质任。初,魏禁防宗室甚峻,又禁锢诸刘,皆不得仕进。其诸将征戍及长吏仕州郡者,俱留质任于京师。及是,晋悉除罢之。 |
103  | 晋初置谏官。 |
104  | 晋以散骑常侍傅元及皇甫陶共掌谏职,元以魏末,士风頺敝,上疏言之。晋主嘉纳,使元草诏以进,然亦不能革也。 |
105  | 春正月,晋立七庙。 |
106  | 即用魏庙祭征西府君以下凡七室。 |
107  | 晋除郊祀五帝座。 |
108  | 羣臣奏:「五帝即天帝也,王气时异,故名号有五。自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座」。从之。晋主王肃外孙,故郊祀之礼,有司多从肃议。 |
109  | 三月,吴遣使如晋吊祭。 |
110  | 以文帝之丧也,使者丁忠还,说吴主曰:「北方无守战之备,弋阳可袭而取」。吴主以问羣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北方新并巴、蜀而遣使来和,非求援于我也,欲蓄力以俟时耳。敌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吴主虽不出师,然遂与晋絶。 |
111  | 夏六月丙午晦,日食。 |
112  | 秋八月,晋主谒崇阳陵。 |
113  | 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晋主亦除之,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者。至是谒陵,诏以衰绖从行,羣臣自依旧制。尚书令裴秀奏曰:「既除复服,义无所依」。遂止。中军将军羊祜谓傅元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元曰:「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殆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元曰:「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有父子而无君臣也」。乃止。羣臣请易服复膳,诏曰:「毎念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沈痛,况食稻衣锦乎?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易此情于所天!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遂以疏素终三年。 |
114  | |
115  | 冬十月丙午朔,日食。 |
116  | 晋罢山阳督军,除其禁制。 |
117  | 十一月,晋并圜方丘之祀于南北郊。春正月,晋立子衷为太子。诏以「近世每立太子必有赦,曲惠小人,朕无取焉」。遂不赦。 |
118  | 晋徴犍为李密不至。晋主徴李密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老,固辞,许之。密与人交,每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常言:「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俦。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 |
119  | 夏六月,吴作昭明宫。 |
120  | 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费以亿万计,丞相陆凯、中书丞华核切谏不聴,秋九月,晋禁星气、䜟纬之学, |
121  | 春正月,晋律令成。先是,晋主命贾充等正法律,至是,充等上所刋修律令,晋主亲自临讲,中书侍郎张华请抄死罪条目,悬以示民,从之。 |
122  | 晋诏立考课法,不果行。 |
123  | 诏河南尹杜预为黜陟之课。事竟不行。 |
124  | 晋主亲耕籍田。 |
125  | 三月,晋太后王氏殂。 |
126  | 晋主居丧,一遵古礼。既葬,有司请除衰服。诏曰:「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诏曰:「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典礼,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羣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素服以终三年。 |
127  | 夏四月,晋太保王祥卒。 |
128  | 祥卒,门无杂吊之宾,其族孙戎叹曰:「太保当正始之世,不在能言之流,及间与之言,理致清逺,岂非以徳掩其言乎!」 |
129  | |
130  | 秋七月,衆星西流,如雨而陨。九月,晋大水。 |
131  | 春二月,晋以羊祜督荆州诸军事,晋主有灭吴之志,使祜都督荆州,镇襄阳,祜绥懐逺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聴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馀顷,其始至军,无百日之粮,及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 |
132  | 晋録用故汉名臣子孙。 |
133  | 济阴太守文立言:「故蜀名臣子孙,宜量才叙用,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晋主从之。 |
134  | 秋九月,有星孛于紫宫。 |
135  | 冬十月,吴左丞相陆凯卒。凯竭心公家,忠恳内发,表疏皆指事不饰。都尉何定方用事,专为威福,凯面责其奸邪,定大恨之。及是,凯疾病,吴主遣人问所欲言,凯陈定不可信用,因荐楼元、贺卲张悌及族弟抗等清忠卓茂,可访以时务,遂卒。吴主素衔凯切直,且入何定之谮,竟徙其家于建安。 |
136  | 夏四月,吴以陆抗都督诸军,治乐乡。 |
137  | 抗以吴主政事多阙,上疏曰:「徳均则衆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此六国所以并于秦,西楚所以屈于汉也。今敌之所据,广于秦、汉,而国家外无连衡之援,内无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议者徒以长江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所先也。臣每念及此,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谨陈时宜十七条」。吴主不纳。 |
138  | 六月,晋秦州刺史胡烈讨鲜卑秃髪树机能,败死。先是,邓艾纳鲜卑降者,置雍、凉之间,与民杂居,朝廷恐其久而为患,乃分置秦州,以胡烈为刺史。至是,树机能作乱,烈讨之,败死。明年,树机能与北地叛胡围金城,凉州刺史牵宏复为所杀。 |
139  | 春正月,吴主大举兵出华里,遇雪,还。 |
140  | 吴人刁元诈増䜟文云:「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吴主信之,大举兵出华里,载太后及后宫数千人西上,行遇大雪,兵士寒冻殆死,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吴主乃还。 |
141  | 冬十月丁丑朔,日食。 |
142  | 晋安乐公刘禅卒。 |
143  | 春二月,晋太子衷纳妃贾氏。初,侍中、尚书令贾充自文帝时宠任用事,晋主为太子,充颇有力,故益有宠。充为人巧谄,与太尉荀顗、待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相为党友,朝野恶之。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皆与充不协。㑹树机能乱秦、雍,晋主以为忧。恺及纯因荐充使督秦、凉诸军,充患之,问计于勖,勖曰:「是行也,辞之实难,独有结婚太子可不辞而自留矣」。晋主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纳其女,至是,勖与顗、紞皆称充女絶美,且有才徳,晋主遂从之,留充复居旧任。 |
144  | 晋太宰安平王孚辛。孚性忠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及晋主即位,恩礼尤重,孚虽见尊宠,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衣以时服,敛以素棺」。卒,年九十三。 |
145  | 夏、晋以王浚为益州刺史。初,浚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或曰:「浚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祜曰:「浚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至是,浚为广汉太守,㑹益州军乱,浚发兵讨平之,诏以浚为益州刺史。先是,汶山白马诸羌胡相侵掠。及浚至,明立威信,蛮夷归附。俄迁大司农。时晋主与羊祜谋伐吴,祜以为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浚,加龙骧将军,监梁益军。诏使罢屯田兵,大作舟舰。时木柹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以白吴主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増建平兵以塞其冲」。吴主不从,彦乃为铁锁,横㫁江路。秋九月,吴步阐以西陵叛降晋。 |
146  | 阐世在西陵,至是吴主徴之,阐自以失职,且惧有谗,遂据城降晋。 |
147  | 冬十月辛未朔,日食。 |
148  | 十一月,吴陆抗抜西陵,诛步阐,晋羊,祜等救之不及,抗闻阐叛,急遣将军吾彦讨之,晋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羊祜出江陵以救之,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内以围阐,外御晋兵,而自帅衆赴之。已而肇至西陵,抗自将凭围,肇攻之不克,夜遁,抗使轻兵蹑其后,肇兵大败,祜已至江陵,闻之,引军还,抗遂抜西陵,诛阐,夷三族。吴主既克西陵,志益张大,使术士尚广筮取天下,对曰:吉庚子嵗青,盖当入洛阳。吴主喜不修徳政,专为兼并之计, |
149  | 晋免河南尹庾纯官,寻复以为国子祭酒。 |
150  | 贾充与朝士宴,河南尹庾纯醉,与充争言。充曰:「父老不归养,卿为无天地」。纯曰:「高贵乡公何在!」充慙怒,上表解职。纯亦自劾。诏免纯官,仍下五府正其臧否石苞以纯荣宦忘亲,当除名。齐王攸以为纯于礼律,未有违者,诏复以纯为祭酒。 |
151  | 吴杀其大司农楼元。 |
152  | 吴主以楼元为宫下镇,主殿中事。元正身帅衆奉法而行,应对切直,吴主浸不悦。中书令贺卲谏,吴主深恨之。于是左右诬元与卲谤讪政事,俱被诘责,徙元于广州,竟杀之。 |
153  | 夏四月戊辰朔,日食。晋以邓艾、孙朗为郎中。 |
154  | 初,邓艾之死,人皆知其冤而莫为之辨者。及晋主即位,议郎段灼上疏理之。晋主善其言而不能从也。至是,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母,如冯唐之言乎!」晋主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朗为郎中。秋七月丁酉朔,日食。 |
155  | 晋选公卿女备六宫。 |
156  | 晋主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 |
157  | 春正月乙未朔,日食。 |
158  | 晋诏自今不得以妾媵为正嫡。晋主以近世多由内宠,以登后乱尊卑之序,故有是诏。 |
159  | 三月癸亥,日食。 |
160  | 秋七月,晋后杨氏殂。 |
161  | 初,晋主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问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疾笃,恐晋王更立后以危太子,泣而言曰:「叔父骏女芷有徳色,愿以备六宫」。晋主许之。 |
162  | 晋以山涛为吏部尚书。 |
163  | 涛典选十馀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资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㫖所向,然后显奏之。晋主所用,或非举首,衆以涛轻重任意为言,晋主益亲爱之。涛、甄抜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
164  | 晋以嵇绍为秘书丞绍,康之子也,以父得罪,屏居私门。至是,山涛荐徴之,绍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 |
165  | 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卒。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既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悬,此乃社稷安危之机也。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元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 |
166  | 晋作河桥。杜预以孟津渡险,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难之。预曰:「造舟为梁,河桥之谓也」。卒成之。晋邵陵公曹芳卒。 |
167  | 芳废凡二十一年卒。吴比三年,大疫。 |
168  | 秋七月甲申晦,日食。冬,晋追尊祖庙。晋大疫。 |
169  | 春,晋徙河南尹夏侯和为光禄勲。 |
170  | 晋主得疾甚剧,朝野皆属意于齐王攸。攸妃,贾充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婿,亲疎等耳,立人当立徳」。充不答。攸素恶荀勖、冯紞倾谄,及晋主疾愈,勖使紞说晋主曰:「陛下前日疾若不愈,齐王为公卿百姓所归,太子虽欲高让,其得免乎!宜遣归藩,以安社稷」。晋主阴纳之,乃徙和为光禄卿,夺充兵权,而位遇无替。 |
171  | 秋八月,吴临平湖开歴阳山石印封发, |
172  | 吴人或言于吴主曰:「临平湖自汉末薉塞,长老言湖塞,天下乱。湖开,天下平,近者无故忽开,此天下当太平、青盖入洛之祥也」。吴主以问都尉陈训对曰:「臣止能望气,不能达湖之开塞」。退而告其友曰:「青盖入洛者,衔璧之事也」。初,吴人掘地得银尺,上有刻文,吴主因改元天册。又或献小石刻「皇帝」字,复改元天玺。至是,歴阳长上言歴阳山石印封发,俗谓当太平。吴主遣使者祠之,封其山为王,又改明年元曰天纪。 |
173  | 冬十月,晋加羊祜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曰:「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蜀之为国,皆云一人荷㦸,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曽无藩篱之限,乘胜席卷,径至成都,诚以力不足以相抗也。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衆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㑹秣陵,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衆,势分形散,所备皆急,一处倾壊,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晋主深纳之。 |
174  | 晋立后杨氏,以后父骏为车骑将军。晋主初聘后,后叔父珧上表曰:「自古一门二后,未有能全其宗者。乞藏其表于宗庙,异日得以免祸」。晋主许之,竟立后,而以骏为将军,封侯。春正月丙子朔,日食。 |
175  | 秋七月,有星孛于紫宫。 |
176  | 晋诏遣诸王就国,封功臣为公侯。晋主诏诸王各以户邑多少为三等,大国置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诸王为都督者,各徙其国使相近。其无官者,皆遣就国。异姓之臣有大功者,封郡公、郡侯。 |
177  | 晋大水。 |
178  | 冬十二月,索头拓跋力微死。先是,力微子沙漠汗在洛阳,以亲老求归,晋主许之。已而复入贡于魏,当还卫,瓘表留不遣,阴以金帛赂遗诸部大人,令致间隙。至是,沙漠汗归国,诸部大人谮而杀之,力微以忧死,年一百。四子悉禄立,。诸部离散,其国遂衰。 |
179  | 。春正月庚午朔,日食。夏六月,晋羊祜入朝。 |
180  | 祜以病求入朝,既至,面陈伐吴之计,晋主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祜曰:「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皓没,更立令主,虽有百万之衆,长江未可窥也」。华深然之。祜曰:「成吾志者,子也」。 |
181  | 秋,晋大水,螟。 |
182  | 诏以水灾问主者,何以佐百姓,杜预上疏,以为:「今者水灾,东南尤剧,宜勅兖、豫等州留汉氏旧陂以蓄水,馀皆决沥,令饥者得鱼菜螺蜯之饶,此目下日给之益也。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取数锺,此又明年之益也。典牧种牛有四万五千馀头,可给民使耕种,责其租税,此又数年以后之益也。晋主从之,民頼其利。 |
183  | 冬,晋以卫瓘为尚书令。 |
184  | 是时,朝野咸知太子昏愚,不堪为嗣,瓘欲启而不敢㑹侍宴凌云台。瓘阳醉,跪晋主前,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牀曰:「此座可惜」。晋主意悟,因谬曰:「公真大醉邪!」遂悉召东宫官宴,而密封尚书疑事,令太子决之。贾妃大惧,倩外人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不如直以意对」。妃喜,谓泓曰:「便与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即具草,令太子自写。晋主省之,甚悦,先以示瓘,瓘大踧踖,衆人乃知瓘尝有言也。贾充密遣人语妃云:「卫瓘老奴,几破汝家!」 |
185  | 十一月,晋诏毋得献竒技异服。晋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晋主焚之于殿前,因有是诏。 |
186  | 晋以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钜平。侯羊祜卒。 |
187  | 祜疾笃,举预自代而卒,晋主哭之甚哀,祜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晋主曰:「祜固辞歴年,身没让存,今聴复本封,以彰高美」。南州民闻祜卒,罢市巷哭,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
188  | 晋清泉侯傅元卒。 |
189  | 元性峻急,为司𨽻,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由是贵游震慑,台阁生风,卒諡曰刚。 |
190  | 春,晋以匈奴刘渊为左部帅。 |
191  | 初,南匈奴自谓其先本汉室之甥,因冒姓刘氏。魏太祖留单于呼厨泉于邺,分其衆为五部,使居并州境内。左贤王豹为左部帅,部族最强。渊,豹之子也,㓜而儁、异。师事上党崔游,博习经史,尝谓同门生曰:「吾尝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于是兼学武事,及长,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貌魁伟。为任子在洛阳,王浑及其子济皆重之,荐于晋主曰:「渊有文武长才,陛下任以东南之事,吴不足平也」。孔恂、杨珧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重任」。时树机能方陷凉州,晋主问将于李熹,对曰:「陛下诚假渊一将军之号,使将之而西,树机能之首,可指日而枭也」。恂曰:「渊果枭树机能,则凉州之患方更深耳」。晋主乃止,㑹豹卒,以渊代为左部帅。 |
192  | 冬十一月,晋大举兵分道伐吴。 |
193  | 晋益州刺史王浚上疏曰:「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臣作船七年,且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愿陛下无失事机」。晋主于是决意伐吴,㑹王浑言孙皓欲北上,边戍皆戒严,乃更议明年出师。杜预上表言之,未报,复具表言,晋主方与张华围碁,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武,国富兵强,吴主淫虐,诛杀贤能,今讨之,可不劳而定,愿勿以为疑」。晋主乃许之。十一月,遣将军琅邪王伷及王浑、王戎、胡奋、杜预、王浚、唐彬等将兵二十馀万,分道伐吴。 |
194  | 十二月,晋将军马隆破树机能,斩之,凉州平。先是,树机能陷凉州,晋主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者?」司马督马隆进曰:「臣愿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帅之以西,虏不足平也」。晋主许之,以为讨虏将军、武威太守。隆西渡温水,树机能以衆数万据险拒之,隆转战而前,杀伤甚衆。至武威,鲜卑大人帅万馀落降,隆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 |
195  | 晋诏议省吏员。 |
196  | 诏问朝臣以政之损益,司徒长史傅咸上书,以为:「公私不足,由设官太多。当今之急,在并官省役、务农而已」。遂议省州郡县半吏赴农功。中书监荀勖以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若直作大例,天下之吏悉省其半,恐郡国职业剧易不同,不可以一概施之。若有旷阙,皆须更复,或激而滋繁,亦不可不重也」。 |
197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