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總錄部 文章第三 |
2  | 梁謝フ莊第二子。初仕齊為吳興太守。世祖嘗問王儉:「當今誰能為五言詩?」儉對曰:「謝フ得父膏腴」。 |
3  | 江淹有所著,文章並行於世。位至金紫光祿大夫。 |
4  | 謝瀹,フ弟也。為侍中世祖起禪靈寺,敕瀹撰碑文。 |
5  | 柳心炎好學,雅善製文。初預齊武烽火樓宴,帝善其詩,謂豫章王嶷曰:「心炎非徒,風韻清爽」。亦屬文遒麗。心炎著《仁政傳》及諸詩賦,粗有辭義。位至尚書左僕射。 |
6  | 沈約博通墳集,能屬文。謝元暉善為詩,任彥罟れ侗試,技娑有之,然不能過也。立宅東田,矚望郊阜,嘗為《郊居賦》以見意。著《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襟,窮其妙趣,自詣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位至左光祿大夫、侍中。 |
7  | 任鷓派剖粑撓,瘸れ侗什潘嘉耷畹筆勞豕,表奏莫不請焉。鵪鴆菁闖剎,患擁閌笊蛟家淮詞,宗深所推揖梁臺建禪讓文誥,多鶿具也」。所著文章三十三卷,數十萬言,盛行於世。位至寧朔將軍、新安太守。 |
8  | 范閔《剖粑奈恢遼惺橛移蛻漵屑》三十卷 |
9  | 庾肩吾,八歲能賦詩,時為兄於陵所友愛。文集行於世。位至度支尚書。 |
10  | 周興嗣。高祖革命,興嗣奏《休平賦》,其文甚美,高祖嘉之。為散騎侍郎,集直文德、壽光省。是時,高祖以三橋舊宅為光澤寺,敕興嗣與陸人垂各製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興嗣所制者,自是《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並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躒〕粕萍喲徒鴆。 |
11  |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也。家世寒賤,至均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賞嘆之。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效之,謂為「吳體」。建安王偉鎮楊州,引為記室。 |
12  | 袁峻,天監初為鄱陽王參軍。高祖雅好辭賦,時獻文於南闕者相望,其藻麗可觀,或見賞擢,峻乃擬揚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賜束帛,除員外散騎侍郎,直文德學士省。又奉敕與陸人垂各制新闕銘。 |
13  | 高爽於齊永明中贈衛軍王儉詩,為儉所賞。及領丹陽尹,舉爽郡孝廉。天監初,為晉陽令。坐事繫治,作《鑊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後遇赦獲免,頃之,卒。先是,濟陽江洪、會稽虞騫與爽並工屬文,洪為建陽令,坐事死。騫官至王國侍郎。並有文集。 |
14  | 柳惲,天監初為相國長史、兼侍中。以貴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始為詩曰:「亭皋木葉下隴首,秋惴衫。噴鶩踉,長見而嗟賞」,因書齋壁。高祖曲宴,必被詔賦詩。嘗奉和高祖《登景陽樓》中篇云:「太液滄波起,長楊宮樹秋。翠華承漢遠,雕輦逐風游」。深為高祖所美。 |
15  | 陸人垂,少勤學,善屬文,文集二十卷,行於世。官至太常卿。 |
16  | 到洽,天監中為國子博士,奉敕撰太學碑。 |
17  | 張纘為湘州刺史,述職經途,乃作《南征賦》四千餘言,著《鴻寶》一百卷,文集二十卷。 |
18  | 傅映《泛涉記傳有文才,以篇什自命,少時與劉繪、蕭琛友善。繪之為南康相,映時為府丞,文教多令具草。王筠為殿中郎,為文能壓︹韻,每公宴並作,詞必妍美。尚書令沈約深所推獎,嘗啟高祖曰:「晚來名家,唯見王筠獨步。約於郊居宅造閣齋,筠為草木十詠,書之於壁,皆直寫文詞,不加篇題。約謂人云:「此詩指物呈形,無假題署。約製《郊居賦》,構思積時,猶未都畢。乃要筠示其草筠,讀至雌霓,連鐫幾д,菩棱碓唬,浩統⒖秩。撕粑霓次至墜石餱沸,羌氨懸平ǘ帶坻筠,皆擊節稱贊。約曰:「知音者希,真賞殆絕,可以相要。正在此數句耳」。筠又嘗為詩呈約,即報書云:「覽所示詩,實為麗則,聲和被紙,光影盈字。夔牙接響,顧有餘慚。孔翠群翔,豈不多愧。古情拙目,每佇新奇。爛然總至,權輿已盡。會昌昭發,蘭揮玉振。克諧之義,寧止笙簧。思力所該,一至於此。嘆服吟研,周流忘念。昔時幼壯,頗愛斯文,含咀之間,倏焉疲暮。不及後進,誠非一人。擅美推能,實歸吾子。遲比閒日,清覯乃申」。為中書郎,奏敕製開善寺寶誌大師碑文,辭甚麗逸。又敕撰中書表奏》三十卷,及所上賦頌,都為一集。昭明太子薨,敕為哀策文,復見嗟賞。筠終光祿大夫、司徒左長史。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為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吏、部佐、臨海、太府各十卷,尚書三十卷,凡一百卷。 |
19  | 鮑行卿以博學大才稱,位後軍臨川王錄事,兼中書舍人,遷步兵校尉。上玉璧銘,武帝發詔褒之。嘗好韻語,及拜步兵校尉,面謝帝曰:「作舍人不免,貧得五校實大尉」。例皆如此。有集二十卷,撰皇室儀十三卷、乘輿龍興記三卷。 |
20  | 王僧孺少篤志精力,於書無所不睹。其文麗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見者,世重其富。為御史中丞高祖製《春景明志詩》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約以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詩為最。遷少府卿。 |
21  | 張率少好屬文,而《七略》及《藝文志》所載詩賦,今亡其文者,並補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有虞訥者,見而詆之,率乃一旦焚毀,更為詩示焉。⒃疲荷蛟稼,便句句嗟稱無字不善率曰:「此吾作也」。訥慚而退。率為司徒掾,直文德省,作《待詔賦》奏之,甚見稱賞。高祖手敕答曰:「省賦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又侍宴賦詩,高祖乃別賜率詩曰:「東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餘雖慚古昔,得人今為盛」。率奉敕往返數首。 |
22  | 謝覽,天監初為中書侍郎,掌吏部事,頃之即真。覽為人美風神,善辭令,高祖深器之。嘗侍座受敕,與侍中王骷砦詩答贈,其文甚工。高祖善之,仍使重作,復合旨,乃賜詩云:「雙文既後進,二少實名家。豈伊爾棟隆,信乃俱國華」。 |
23  | 江革舉秀才,累遷度支尚書。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子行敏,好學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卒。有集五卷。子從簡,少有文情,年十七,作採荷調以刺何敬容,為當時所賞。官至司徒從事郎中。 |
24  | 劉孝綽為秘書監,辭藻為後進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誦傳寫,流聞絕域。文集數十萬言,行於世。孝威、孝儀皆其弟孝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率更令,掌館記。大通九年,白雀集東宮,孝威上頌,其辭甚美。孝儀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並工屬文。兄孝綽嘗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即孝威」。孝儀為尚書殿中郎,敕令製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麗。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 |
25  | 王規為太子洗馬。天監十二年,改搆太極殿,功畢,規獻《新殿賦》,其辭甚工。 |
26  | 蕭介,少穎悟,有器識,博涉經史,兼善屬文,位至都官尚書。 |
27  | 蕭洽,字宏稱。幼敏悟。及長,好學博涉,亦善屬文。高祖令製同泰大愛敬二寺剎下銘,其文甚美。又敕撰《當塗堰碑》,辭亦《贍麗集》二十卷,行於世。官至司徒左長史。 |
28  | 康幾字德玄,齊曲江公遙欣之子。湘州刺史楊公,則是曲江之故吏也。每見幾,謂人曰:「康公此子,謂桓靈寶復出」。及公則卒,幾為之誄,時年十五。沈約見而奇之,謂其舅蔡樽曰:「昨見賢甥楊平南誄文,不減希逸之作,始驗康公積善之慶」。終新安太守。 |
29  | 江子一,為中書侍郎,卒。有文筆數十篇行於世。 |
30  | 何遜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慵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詠。涇躒∴瞪臀剿,親曰:「頃觀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其為名流所稱如此。後為仁威廬陵王記室,復隨江州,未幾卒。東海王僧孺集其文為八卷。初,遜文章與劉孝綽並見稱於世,世謂之「何、劉」。世祖著論論之云:「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眺時有會稽虞騫工為五言詩,名與遜相埒。官至王國侍郎。其後又有會稽孔翁歸、濟陽江避,並為南平王大司馬府記室。翁歸亦工為詩,避博學有思理。二人並有文集。 |
31  | 褚修善尺牘,頗解文章。初為湘東王國侍郎謝藺,累遷外兵記室參軍。時甘露降士林館,藺獻頌,高祖嘉之,因有詔使制《北兗州刺史蕭楷德政碑》,又奉令制宣成王奉述《中庸頌》所製詩賦碑頌凡數十篇。 |
32  | 謝幾卿好學,博涉有文彩。起家豫章王國常侍。 |
33  | 陸愎好學,有才思,先製《太伯廟碑》。吳興太守張纘罷郡經途,讀其文歎曰:「今之蔡伯喈也」。纘至都掌選,言之於高祖,召兼尚書儀曹郎。 |
34  | 王籍好學,博涉有骨氣,樂安任鵂而奇之。嘗於沈約坐賦,得《詠燭,甚為約賞。後為湘東王諮議參軍,隨府會稽郡。境有忝盤溜山,籍嘗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賦詩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當時以為文外獨絕為詩,慕謝靈運。至其合也,殆無愧色。時人咸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蚺之有嚴周。 |
35  | 何思澄為安成王參軍,兼記室,隨府江州,游廬山詩,沈約見之,大相稱賞,自以為弗逮。遊郊居宅,新構閣齋,因命工書人題此詩於壁。傅昭嘗請思澄制釋奠,辭辭,文典麗。思澄子助嘗為《敗家賦》,擬莊周馬,捶其文甚工。世人記曰:「人中爽爽何子朗」。終國山令。 |
36  | 劉杳工屬文,沈約郊居宅新構閣齋,杳為贊二首,並以所撰文章示約,即命工書人題其贊於壁,仍報杳書曰:「平生愛惜,不在人中。林壑之心,嘍嚶朧露。崛漳和塊,櫬誦耐矣,猶復少存。言段⒒城蹇,跬賾畽郊,匪云止息。正復頗寄夙心,時得休偃。仲長游居之地,休延所述之美。望慕空深,何敢仿佛?君愛素情多,惠以二贊,辭采研富,事義畢舉。句韻之間,光影相侗。鬩源說刈勻皇倍,故知麗辭之益。其事宏多,躒〉敝彌閣,上坐臥嗟覽,別卷上篇,並為名製。又山寺既為警策,贈言,時復高奇,解順愈疾,兼乎此美。遲此敘會,更共申析」。其為約所賞如此。著林廷賦,王僧孺見之,嘆曰:「郊居以後,無復此作」。普通中,遷尚書吏部郎,署儀曹僕射徐勉以臺閣文議專委焉。 |
37  | 劉顯以五官掾兼吏部,嘗為上朝詩,沈約美之,約郊居宅新成,因令工書人題於壁。 |
38  | 謝徵為臨汝侯,淵猷製《放生文,見賞於世。大同二年卒。友人瑯琊王籍集其文為二十卷。終尚書左丞。臧嚴初為安成王侍郎,轉常侍。從叔為江夏郡,攜嚴之官,於塗作屯游賦》,任鵂而稱之。又作七算,辭亦富麗。 |
39  | 伏挺有才思,好屬文,為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父友樂安任鶼膆嘆異,嘗曰:「此子目下無雙」。著《邇說》十卷,文集二十卷。 |
40  | 丘遲年八歲,便能屬文。高祖平京邑,時引為驃騎主簿,勸進梁王及殊禮,皆遲文也。遷中書侍郎。高祖著《連珠》,詔群臣繼作者數十人,遲文最美,所著詩賦行於世。遲辭采麗,逸時有鍾嶸,乃著詩評云:「范閫褡清便,如流,風回雪邱遲,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其見稱如此。 |
41  | 到溉為建安太守,任鷚允贈之。求二衫逶疲禾錢兩當一百易代,名實為惠。當及時,無待涼秋日」。溉答云:「餘衣本百結,閩中徒八蠶,假令金如粟,詎使廉夫貪?」 |
42  | 劉昭,勤學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稱賞,起家奉朝請。諸葛璩舉秀才,不就。所著文章二十卷,門人劉凹而錄之。 |
43  | 劉之遴舉茂才,為太學博士,中丞樂藹即之遴舅,憲臺奏彈,皆之遴草焉。 |
44  | 朱異為太學博士,有文集百餘篇。司馬飾晉安王長史卒,王命記室庾肩吾集其文為十卷。 |
45  | 蕭子顯好學屬文,嘗著《鴻序賦》,尚書令沈約見而稱曰:「可謂得其明道之高致,蓋幽通之流也。有文集二十卷。終仁威將軍、吳興太守。 |
46  | 蕭子暉為員外散騎侍郎,嘗預重愕釤制,講《三惠經》,退為講賦奏之,甚見稱賞。 |
47  | 到藎,左民尚書溉之孫,早慧,歷尚書殿中郎。嘗從高祖幸京口,登北顧樓賦詩,藎受詔便就,帝覽以示溉曰:「藎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藎」。因賜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氡。仉D昶、湟、鴨翱杉僦於少藎」。 |
48  | 王訓為侍中,美容儀,善進止文章之美,為後進領袖。劉苞字孝常,少好學,能屬文,為太子洗馬,掌書記,侍講壽光殿。自高祖即位,引後進文學之事。苞及從兄孝綽、從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從弟沆、吳郡陸人垂、張率並以文藻見知,多預宴坐。 |
49  | 庾於陵清警博學,有才思。為荊州大中正,卒。有文集十卷。 |
50  | 鍾嶸,字仲偉。衡陽王元簡出守會稽,引嶸為寧朔記室,專掌文翰。時居士何胤築室若耶,山山發洪水,漂拔樹石室獨存。元簡命嶸作《瑞室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嶸嘗品古今五言詩,論其優劣,名為《詩評》。 |
51  | 劉峻,字孝標。安成王季好峻學。季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後以疾去,因遊東陽紫巖山,築室居焉。為《山棲志》,其文甚美。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多被引進,遷以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乃著《知命論》以寄其懷。 |
52  | 劉勰,字彥和。撰《文心雕龍》五十篇,論古今文也。勰自重其文,欲取定於沈約,約取讀大重之,謂為深得文理。勰為文長於佛理,京師寺塔及名師碑誌,必請勰制文。終步兵校尉。 |
53  | 庾仲容精專篤學,為黝縣令,卒。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 |
54  | 任孝恭為司文侍郎,敕遣制建陵寺剎下銘,又自撰高祖集序,文並富麗。自是專掌公家筆翰。 |
55  | 蕭子範為秘書監,有文集三十卷。二子:滂、艋舨⑸儆、形惱錄》。蛭腦、詼宮時,嘗與郡王數詣蕭文士,滂艋「粢迸ぱ紗蟊Τ踉峒,蚧屎笫棺,臃隊胝噴,誥闃瓢,Р呶募蛭」。《睦藍林曰:「今葬禮雖闕,此文猶不減於舊。 |
56  | 後梁蔡太寶自宣帝為岳陽王,特署記室。及即位,以為侍中、尚書令。太寶文辭贍速,帝之章表、書記、敘令、詔冊,並太寶專掌之。所著文集十卷行於世。 |
57  | 傅准,有文才,善辭賦,官至度支尚書。所著文集二十卷。 |
58  | 范迪,順陽人。少機辯,善屬文。歷中書黃門侍郎、尚書右丞、散騎常侍。有文集十卷。 |
59  | 沈君游,吳興人。博學有辭采,位至散騎常侍。天保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
60  | 陳沈眾起,家梁鎮衛南平王法曹參軍、太子舍人。武帝制《千字詩》,眾為之注解。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于文德殿,帝令眾為《竹賦》成奏,帝善之。尋除鎮南湘東王參軍。 |
61  | 何修之為尚書左丞,卒。所著文章禮義》百餘篇。 |
62  | 虞寄少聰敏,及長好學,善屬文。性沖靜,有棲遁之志。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國左常侍。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珠,武帝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帝謂寄兄荔曰:「此頌典裁清拔,卿之士龍也,將如何擢用?」寄聞之嘆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擊壤之情,吾豈買名求仕者乎!」乃閉門稱疾,惟以書籍自娛。 |
63  | 杜之偉幼精敏,有逸才,為太學限內博士。皇太子釋奠於國學,時樂府無孔子、顏子登歌詞,尚書參議令之偉制其文,令人傳習,以為故事。劉陟等鈔撰群書,各為題目,所撰《富民》、《政教》二篇,皆之偉序。 |
64  | 虞荔,美風儀,博覽墳籍,善屬文。釋褐梁西中郎行參軍,尋署法曹外兵參軍,兼丹陽詔獄正。梁武帝於城西置士林館,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於館,仍用荔為士林學士。 |
65  | 沈初明為吳令,侯景將宋子仙據吳興,使召初明,委以書記之任。初明固辭,子仙怒,命斬之,或救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為王僧辯所敗,僧辯素聞其名於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鐵錢十萬。自是羽檄軍事,皆出於初明。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於江陵勸進,僧辯令初明製表甚工,當時莫有逮者。高祖南下,與僧辯會於白茅灣,登壇設盟,初明為其文。 |
66  | 徐陵八歲能屬文,既長,博涉史籍,縱橫有才辯。梁簡文在東宮,掌長春殿義記,使陵為序。元帝遣使北齊,累求復命,終留不遣,乃致書於齊僕射楊遵彥,遵彥不報。齊送貞陽侯淵明為梁嗣,乃遣陵隨還。太尉王僧辯初拒境不納,淵明往復致書,皆陵辭也。入陳為侍中、太子少傅。自有陳創業,文檄軍書及受禪詔策,皆陵所製,而九錫尤美,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嘗詆訶作者。其於後進文徒,接引無倦。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其文頗變舊體,緝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被之華夷,家藏其本。後逢喪亂,多散失,存者僅三十卷。 |
67  | 徐儉,陵之子,勤學有志操。侯景亂,陵使魏未反,儉時年二十一,攜老幼避於江陵。梁元帝聞名,召為尚書金部郎中。嘗侍宴賦詩,元帝嘆賞曰:「徐氏之子,復有文焉」。 |
68  | 蔡景歷為度支尚書,景歷屬文,不尚雕靡,而長於敘事,應機敏速,為當世所稱。 |
69  | 姚察,武帝永定初為始興王府記室參軍。吏部尚書徐陵領著作,復引為史佐、致仕等表,並請察制焉。陵見歎曰:「吾弗逮也!」察每有制述,多用新奇,專志著書,白首不倦。徐陵名高一代,每見察制述,尤所推重。嘗謂子儉曰:「姚學士德學無前,汝可師之也」。尚書令江手與察尤篤厚,每有制作,必先以簡察,然後施用。手為詹事時,嘗製登宮城五百字詩,當時副君及徐陵已下諸名賢,並同此作。徐公後謂江曰:「我所和第五十韻,當入弟集內」。及江編次文章,無復察所和本」。江述徐此意,謂察曰:「高才碩學,庶光拙文,今須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僕射也」。察謙遜未付,江曰:「若不得公此製,僕詩亦須棄本,復乖徐公所寄,豈得見令兩失?」察不獲已,乃寫本付之。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
70  | 顏晃少孤貧,好學,有詞采。初為文帝記室參軍。高祖永定二年,幸大莊嚴寺,其夜甘露降,晃獻《甘露頌》,詞義該典,高祖大奇之。 |
71  | 陸琰,字溫玉。累遷始興王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文帝聽覽餘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製《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世祖嗟賞久之,賜衣一襲。 |
72  | 傅繹在湘州,王琳聞其名,引為記室。琳敗,隨琳將孫骰苟際蔽,牡窞寡棧未桐髟游鐒鱖⒁鍥糶淮,搶磧徘⑽,奈藜擁慊,位寡災」。文帝尋召為撰史學士,除司空府記室參軍。 |
73  | 陰鏗幼聰慧,五歲能誦數千言。及長,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為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文帝嘗宴群臣賦詩,徐陵言之於帝,即日召鏗預宴,使賦新成安樂宮。鏗援筆便就,帝甚嘆賞之。 |
74  | 褚臥纈、辛鈑先達,多以才器許之。及長,美風儀,善占對,博學能屬文,詞義典實,不好麗靡。嗡製章奏雜文二百餘篇,皆切事理,繇是見重於時。位終御史中丞。陸琛少警俊,文帝為會稽太守。琛年十八,上《善政頌》,甚有詞采,繇此知名。舉秀才,赴京衡陽王主簿,兼東宮管記。 |
75  | 徐伯陽為侯安都司空參軍。宣帝大建初,與中記室李爽、記室張正見、尚書郎賀徹、學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郎王繇、禮、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賀循、長史劉刪等,為文會之友。後有蔡凝、劉助、陳暄、孔範亦預焉,皆一時之士也。游宴賦詩,遂勒成卷軸。伯陽為其集序,盛傳於世。伯陽為新安王記室,時鄱陽王為江州刺史,伯陽嘗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廬嶺置宴,酒酣,命筆賦雜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共成王,賜以奴婢及雜物。皇太子幸太學,詔新安王於辟雍發《論語》題,仍命伯陽為《辟雍頌》,甚見嗟賞。陸瑜少篤學,美詞藻,為東宮學士。宣帝大建二年,太子釋奠於太學,宮臣並賦詩,命瑜為序,文甚贍麗。 |
76  | 謝貞為南平王友,加招遠將軍,掌記室事。府長史河南周艋糶魯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後主覽而奇之。嘗因宴席,問「艋粼唬呵潯磣災菩包艋舳,栽唬撼急硇,徽晁作後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 |
77  | 江手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傷於浮艷,故為後主所愛幸。多有艷篇,有好事者,相傳諷玩,於今不絕。至隋,為上開府,卒於江都。有文集三十卷行於世。 |
78  | 陸從典為太子舍人,後主賜僕射江手并其父瓊詩,手令從典為謝啟,俄頃便就,文華理暢,手甚異焉。 |
79  | 蕭允為鄱陽王長史,王出鎮會稽,允行經延陵季子廟,設駒逯薦⑽異代之交,為詩以敘意,詞理清典。後主嘗問蔡徵曰:「卿世與蕭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閾遠,殆不可測,至於文章,可得而言」。因誦允詩以對,後主嗟賞久之。其年,拜光祿大夫。 |
80  | 沈不害為通直散騎,兼尚書左丞,不害治經術,善屬文,雖博綜墳典,而家無卷軸。每製文,操筆立成,曾無尋簡。僕射汝南周宏正嘗稱之曰:「沈生可謂意聖人乎?」著文集十四卷。初不害為衡陽王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表改定樂章。文帝詔使製三朝樂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樂府。 |
81  | 張正見,幼好學有才,累遷通直散騎侍郎。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 |
82  | 江德操好學,善屬文,位終新渝令。所著文章十五卷。庾特篤志好學,尤善書記,每屬辭,好為奇字,有集十卷。位終步兵校尉。 |
83  | 後魏張袞好學有文才。道武為代王選,袞為左長史。從太子破賀納,遂命群官登勿居山,游宴終日。從官及諸部大人請聚石為峰,以記功德,命袞為文。 |
84  | 鄧穎為中書侍郎,駕幸漠南,高車莫弗庫若干率騎數萬餘,驅鹿百萬詣行在所。詔穎為文,銘於漠南,以紀功德。 |
85  | 袁躍,字景騰,博學有雋才。為員外散騎常侍,將立明堂,躍乃上議,當時稱其博洽。蠕蠕主阿那瑰之破來奔,朝廷矜之,送復其國。既而每使朝貢,辭旨頗不盡禮。躍為朝臣書,與瑰陳以禍福,言詞甚美。後遷太傅、清河王懌文學,懌之文表,多出於躍。 |
86  | 崔玄伯少有雋才,因苻堅亂,欲避地江南,於泰山為張願所獲。本圖不遂,乃作詩以自傷,而不行於時,蓋懼罪也。及父浩誅,中書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始見此詩。允知其意,允孫綽錄於允集。玄伯位至天部大人。玄伯自非朝廷文誥,四方書檄,初不染翰,故世無遺文。 |
87  | 封軌為廷尉少卿。沉謹好學,博通經傳,以務德慎言、修身之本,姦回讒佞,世之巨害。乃為《務德》、《慎言》、《遠佞》、《防姦》四戒,文多不載。 |
88  | 陸嗄餳本推為《悟蒙章》及《七誘》、《十醉、章表》數十篇,位至伏波將軍。 |
89  | 高允作《塞上公詩》,有混欣戚,遺得喪之致,為太常卿,《上代都賦》,因以諷規,亦二京之流也。初允太武、神壑杏肼玄等俱被徵,拜中書博士,再遷中書令。獻文初以昔歲同徵,零落將盡,感逝懷人,作《徵士頌》。蓋止於應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則闕焉。群賢之行,舉其梗酢。 |
90  | 高和仁為殿中侍御史,少清簡,有文才,為五言詩贈太尉屬盧仲宣,仲宣深所嘆重。 |
91  | 李籍之性謹正,粗涉文史,為大中大夫,著《忠誥》一篇,文多不載。 |
92  | 胡叟少聰慧,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初入長安,京兆韋祖思召而見之,待叟不足叟,拂衣而出。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年十有八矣,具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冫賣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歸後為武威將軍,家於密惚,會韁列歡《韃⑾資》一篇。文成時,召叟及金城宗舒並使作檄劉駿蠕蠕之文。舒劣於叟,舒尋歸家。 |
93  | 游雅為秘書監,文成詔為太華殿賦。 |
94  | 高閭為中書侍郎,奉詔造《鹿野苑頌北伐碑》,獻文善之。位至光祿大夫。好為文章,軍國書檄詔令碑頌銘贊百有餘篇,集為二卷。其文亦高允之流。二高為當時所服。 |
95  | 趙逸好學夙成,為中書侍郎,凡所著述,詩賦銘頌五十篇。 |
96  | 盧道將,秘書監,淵子頗有文才,為一家後來之冠,位至司徒司馬,卒。所遺文筆數十篇。 |
97  | 劉懋,字仲華。博綜經史,位至太尉司馬。所著詩誄賦頌及諸文筆見稱於世。 |
98  | 游肇以文雅見稱,為詩賦表啟凡七十五篇,皆傳於世。位至驃騎將軍。 |
99  | 崔纂,字叔則。博學有文才。為散騎侍郎,既不為時知,乃著《無談子論》。 |
100  | 李彪為御史中尉,所著詩賦誄頌章奏雜筆百餘篇,別有集。 |
101  | 李諧博學有文辯,當時俊才,咸相欽賞。所著文集,別有集錄,行於世。位至秘書監。 |
102  | 邢產,字士寶。好學善屬文,少時作《孤蓬賦》,為時所稱。舉秀才,除著作佐郎。 |
103  | 崔光,本名孝伯,字長仁。遷中書侍郎、給事黃門侍郎,甚為孝文所知待。嘗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黃河東注,固今日之文宗也」。太和中,依宮商角徵羽本著而為五韻詩,以贈李彪,彪為十二次韻以報光,光又為三百郡國詩以答之。凡所為詩賦銘贊及表記、啟數百篇,五十餘卷。 |
104  | 甄密,字叔雍,侍中琛從父弟也。太和中,為奉朝請。密疾世俗貪競,乾沒榮寵,曾作《風賦》以見意。 |
105  | 甄琛為侍中,所著《家誨》二十篇,《篤學文》一卷,又著磔四聲,姓族廢興,會通緇素三論,頗行於世。袁翻少以才學擅美,一時自廷尉少卿出為平陽太守,頗有不平之論。及之任不自得,遂作《惡歸賦》。累遷度支尚書。所著文筆百餘篇行於世。 |
106  | 常景少聰敏,長有才思。為太常博士。宣武季舅護軍將軍高顯卒,其兄右僕射肇私記景及尚書邢巒、并州刺史高聰、通直郎徐紇各作碑銘,並以呈御宣武,悉付侍中崔光,以景所造為最,乃奏曰:「常景名位乃處諸人之下,文出諸人之上」。遂以景文刻石。正光中,除景龍驤將軍、孝明於國子寺行釋奠之禮,並召百官作釋奠詩,時以景作為美。初平齊之後,光祿大夫高聰徙於北京,中書高允為之聘妻,給其資宅。聰後為允立碑,每云:「吾此文報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綽以未盡其美。景尚允才器,先為《遺德頌》,司徒崔光聞而觀之,尋味良久,乃云:「高光祿平日每矜其文,自許報允之德。今見常生此頌,高氏不得獨擅其美也」。尋進號冠軍將軍。時尚書令季崇等追討蠕蠕不及,詔景出塞,經甕山,臨瀚海,宣敕勒眾而返。景經山水悵然,懷古乃擬劉琨《扶風歌》十二首。景性溫和恭慎,每讀書,見韋弦之事,深薄之危,乃圖古昔可以鑒戒,指事為相,贊而述之。所著數百篇行於世。 |
107  | 邢臧,字子良,博學有藻思。為太學博士。孝明、正光中,議立明堂,臧為裴咭皇抑議,當時稱其理。博有文筆,凡百餘篇。 |
108  | 裴景融雖才不稱學,而敏綴無倦,文辭泛溢,理會處寡。所作文章,別有集錄。又造《鄴都晉都賦》,云孝莊時為諫議大夫,領著作。 |
109  | 柳玄達曾著《大夫論》,備陳裴叔業背逆歸順、契闊危難之旨,又著《喪服,約》而《易》。尋官至司徒諮議參軍。 |
110  | 楊固為治書侍御史,尉王顯奏固剩請米麥免官,既無事役,遂闔門自守,著《演順賦》,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張烈為家誡》千餘言,并自敘志行及所歷之官,位至瀛州刺史。 |
111  | 高謙之有學藝,所著文章百餘篇,別有集錄,官至御史。 |
112  | 馮元興博通《禮傳》,有文才,為中書舍人,有文集百餘篇。 |
113  | 封肅,字元邕。早有文思,博涉經史,修起居注,兼廷尉監,為《圜園賦》,其詞甚美。孝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為大行臺郎中。委以書記,撰古來文章并序,作者氏族,號曰《文譜》,未就,病卒,時賢良惜之。其文筆凡百餘篇。 |
114  | 邢虯為光祿少卿,明經有文思,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 |
115  | 梁祚為中書博士,作《代都賦》,頗行於世。 |
116  | 夏侯道遷為豫州刺史。雖學不周洽,而歷覽書史,閑習尺牘,札翰往來,甚有意理。 |
117  | 裴敬憲學博才清,為太學博士,五言之作,獨擅於時,名聲甚重,後進咸共宗慕之。中山、鎮部、朝賢送於河梁,賦詩言別,皆以敬憲為最。其文不能贍逸,而有清麗之美。 |
118  | 溫子畈├臘偌椅惱慮逋裎、廣陽王淵賤客,在馬坊教諸奴子,書作侯山祠堂碑文。給事中常景見而善之,故詣淵謝之。景曰:「頃見溫生」。淵怪問之,景曰:「溫生是大才士」。淵由是稍知之。累遷中書舍人、散騎常侍,領本州大中正。梁武使張皋、寫子釵謀蝕於江外,梁武稱之曰:「曹植、陸機復生於北土,恨我辭人,數窮百六。陽夏太守傅標使吐谷渾,見其國主,床頭有書數卷,乃是子釵囊。病<靡,跬蹶鴕黨⒃疲航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沈約任鷂,易盈鈄鬩。粵暄臻魴緩任吐沈。楊遵彥作《文德論》,以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惟邢子才、王元景。溫子畋蟣,蠐械濾亍。 |
119  | 梁濤,大中大夫,從容風雅,好為詩詠。 |
120  | 李仲尚儀貌甚美,少以文學知名。二十著《前漢功臣序贊》,及季父《司空沖誄》。時兼侍中高聰、尚書邢巒見而歎曰:「後生可畏,非虛言也」。起家京兆王參軍。 |
121  | 祖瑩歷散騎黃門侍郎,以文學見重。嘗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竊他文以為己用。而瑩之筆札,亦無乏天才,但不能均調,玉石兼有制裁之體,不減於袁常焉。裴伯茂學涉群書,文藻富贍,為中軍大將軍。伯茂好飲酒,頗涉疏傲,久不徙官,曾為《豁情賦》。東魏天平初遷鄴,又為《遷都賦》。 |
122  | 邢昕好學,蚤有才情。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時言冒竊官級,為中尉所劾,免官,乃為《述躬賦》。 |
123  | 北齊邢邵,字子才,臧之弟也。十歲能屬文,文章典麗,既贍且速,年未二十,名動衣冠。後為著作佐郎,深為領軍元濾禮灤魯尚書令。尚書李神俊與陳郡袁翻在席鋁釕圩,饜槐硇媵,П鬩允局,畋鏨窨≡,唬盒仙鄞,吮磣閌,乖公變色。魏孝昌與黃門侍郎李琰之對典朝儀,自孝明之後,文雅大盛,邵雕蟲之美,獨步當時。每有一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讀誦俄遍遠近。 |
124  | 荀士遜,好學有思理,為文清典。為中書侍郎,撰《典言》行於世。 |
125  | 祖葑中⑨,縞袂榛悟,詞藻遒逸。嘗為冀州刺史萬俟受雒製《清德頌》,其文典麗,繇是神武聞之。時文宣為州刺史,署菘府倉曹參軍。神武送魏蘭陵公主出塞嫁蠕蠕,魏收賦《出塞》及《公主遠嫁詩》二首,萁院橢大,為時人傳詠。葆崳秘書丞,領舍人事。文襄與令史等作晉州啟,請粟二千石,代功曹趙彥深。宣神武教,給城局參軍事過典簽高景略疑其不實,密以問彥深,彥深答都無此事,遂被推簡。菁匆伏,神武大怒,決鞭二百,配甲坊,加鉗其媳奪縹醇、翱蘋岵⒅荻。ü寺成神武」,謂:「陳元康、溫子鈐唬何餱髏,⑸剿鹵文,時稱妙絕。今定國寺碑當使誰作辭也?」元康因薦薟叛。Р⒔庀時壩,錟爍筆札,就禁所具,二日內成,其文甚麗。神武以其工而且速,特恕不問,然猶免官,散參相府。 |
126  | 祖鴻勳,涿郡范陽人。神武曾徵至并州,作《晉祠記》,好事者玩其文。位至高陽太守。 |
127  | 顏之推博覽群書,辭情典麗,有文三十卷,並行於世。曾撰《觀我生賦》,文致清遠。入隋,為太子學士。 |
128  | 鄭元禮字文規,少好學,愛文藻,名望文襄,引為館客,歷太子舍人。崔昂後妻,即元禮之妹也。魏收又昂之姊夫,嘗持元禮數篇詩示盧思道,乃謂思道云:「看元禮此來詩詠,亦當不減魏收」。答云:「未覺元禮賢於魏收,但知姊夫疏於婦弟」。終台州別駕。 |
129  | 楊首盅遄穹綞壬蠲,羲著詩賦表奏書論甚多。及誅後散失,門生鳩集所得者萬餘言。位至驃騎大將軍、開封王。 |
130  | 北齊裴諏之字士正。少有儒學,楊抒孛旁,峒勤林頓,作十餘墓誌,文皆可觀。入周,為文帝大行臺倉曹郎中,卒。 |
131  | 陸印,字憔隕。倩悟善屬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於世。齊之郊廟諸歌,多印所製。位終吏部郎中。 |
132  | 王昕,字元景,少篤學,雅好清言。有集二十卷。位至銀青光祿大夫,判祠部尚書。 |
133  | 王謐質謇,屎醚Р瘓胛男。天保初,行太原郡事。嘗詣晉祠,賦詩曰:「日落應歸去,魚鳥見留連」。 |
134  | 劉逖,字子長,留心文藻,頗工詩詠。所制詩賦及雜文筆二十卷,位至散騎常侍。 |
135  | 荀仲舉為義寧太守,仲舉與趙郡李踅、揮葦跛樂倬僖蛑療,湔為五言詩十六韻以傷之,辭甚悲切,世稱其美。 |
136  | 蕭愨工於詩,詠曾秋夜賦詩兩句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為知音所賞。官為田曹參軍。 |
137  | 李廣博涉群書,有才思文義之美。少與趙郡李謇齊名,為邢、魏之亞。兼侍御史、南臺文奏,多其辭也。曾薦畢義沆、洞掊嗄,闋溽幄慵。其文章十卷,⑽菏瘴之序。其族人子道亦有文章。 |
138  | 樊遜寓居鄴中,為臨漳小史。縣令裴鑒蒞官清苦,致白雀等瑞,上《清德頌》十首。鑒大加賞重,擢為主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