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四十三   明。 彭大翼 撰臣職。
3
丞相。
4
管子曰:「黃帝得六相而天下治」。《左傳》:舜有大功二十而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也。成湯以伊尹為右相,仲虺為左相,高宗得傅說,爰立作相,成王時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王為左右。至秦悼武始置丞相官,以樗里疾耳。甘茂為左右丞相。漢初置丞相,孝惠、文時俱有左、右丞相。武帝用劉屈氂為左相,獨虛其右。哀帝復置丞相,以曹操為之,後又改為相國。魏黃初,改為司徒,文帝復置中書監令,竝掌機宻。已後或置大丞相,或又置相國,位丞相上,竝為贈官。或以中書令、侍中為宰相,或以尚書僕射為宰相。品位既崇,不欲輕授,常以他官居宰相而假以他官,如同中書門下三品及平章政事、叅與政事、平章軍國重事之名是也。熙載:
5
《虞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調元。
6
胡傳隱元年,調元者,宰相之事股肱。
7
《虞書》:「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喉舌」。
8
《詩大雅》: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纉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9
秉均
10
《詩小雅》,尹氏太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
11
當軸
12
漢車丞相賛當軸,處中括囊,不言良弼。
13
《商書》:「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14
上公
15
漢翟方進奏曰:「《春秋》之義,尊上公謂之宰,海內無不統焉。丞相進見聖主,御坐為起,在輿為下。
16
鼎臣
17
《姑臧集》謂宰相為鼎臣,又曰:「鼎位堂老。
18
李肇國史補》:「宰相呼曰堂老黃閣」。
19
《漢舊儀》:「丞相㕔事閣曰黃閣鄭●注:三公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黄其閣以示謙」。
20
黑轓
21
《百官志》:漢丞相金印,紫綬,黄扉黑轓,所以異車服於百辟也。
22
金鉉銀、青。
23
唐劉禹錫代上平章事,奏金鉉重名,銀青䝿服,●冕,赤舄。
24
唐杜佑碑:從容鼎位光賛大猷,●冕赤舄,在帝左右,夾輔成王。
25
左僖二十六年,齊孝公伐我北鄙,展禽犒師曰:「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26
左、右商王。
27
《詩》、《商頌》「實維阿衡。左右商王注云:「阿衡,伊尹之號。一曰商之官名。
28
沙堤
29
唐故事,凡拜相之後,禮絶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東街,名曰沙堤。
30
火城
31
見元日。
32
一代宗臣:
33
班固賛、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碌碌,未有竒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位冠羣后,聲施後世,為一代宗臣。按:古者記事於簡牘,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一代偉人。
34
柳氏家學,文姚、狄、蘇、宋皆一代偉人,或三入相,或再入相,未有不久於職而能成令名者。
35
遵約束。
36
曹參傳參,代何為相?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浄,民以寧一」。
37
總權衡。
38
《東漢侯霸傳》論中興以後居台相,總持權衡者多矣,其能以任職取名者,豈非先逺業而後小數哉?故伏湛造次,急於鄉射之禮,侯霸入朝,先奉寛大之令。
39
開誠布公。
40
《諸葛亮傳》:「亮之為國,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也」。
41
秉道嫉邪。
42
宋真宗以畢士安、宼凖平章事。初,士安拜參知政事,對帝曰:「宼凖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狥國,秉道嫉邪,朝臣罕出其右第,不為流俗所喜,不閲月,與凖俱相」。
43
一言寤主。
44
《漢書》:田千秋無他才能術業,又無閥閲功勞,特以一言寤主,數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又唐房琯以忠義自奮,片言寤主而取宰相。
45
萬口稱賢。
46
長編宋龎籍改知并州,過京師,入對,上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謂籍曰:「朕用二相何如?」籍曰:「二臣皆朝廷髙選,陛下拔之,甚副天下望」。上曰:「誠如卿言」。文彥博猶多私富,弼萬口一詞,皆曰:「賢相也」。又文、富宣制之日,士大夫相慶得人。後數日,歐陽修奏事,上謂曰:「古人求相者,或於夢卜,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於夢卜哉?擁昭立宣。
47
霍光,字子孟,河東人。白晳踈睂,美髭髯,天下想聞風采。擁昭立,宣賛拜不名,封博陸侯。
48
反周為唐」。
49
綱目發明,狄仁傑●耻奮忠,每以母子天性之說,感悟武氏,武氏亦重信其說而從之。紓徐不迫,卒復唐緒,好觀故事。
50
漢、魏相好,觀漢故事數條,漢興以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賈誼、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
51
多知故實。
52
宋杜衍為相,多知本朝故實,善決大事,困辱鄧通。
53
漢文帝朝,申屠嘉為相。時大中大夫鄧通方愛幸,嘉嘗入朝,通居上旁怠慢。及罷朝,嘉坐府中,為檄召通,不來,且斬通,恐言上,上曰:「汝第往。通詣丞相,免冠徒跣頓首謝,嘉坐自如,責曰:「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通頓首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此吾弄臣,君釋之」。通至,為上泣曰:「丞相㡬殺臣!」
54
叱責俊彥。
55
宋孝宗時,近習梁俊彥請稅淮民沙田以助軍餉,上大喜,付外施行。時葉子昂為相,奏曰:「沙田者,乃江水出沒之地,水激於東則沙漲於西,水激於西則沙漲於東,百姓於沙漲之東西而田焉,是未可以為常也。且辛巳兵興,兩淮之田租竝復至今未征,況沙田乎?」上大悟,即詔罷之。子昻退至中書,令人逮俊彥,至叱責曰:「汝言利求進,萬一淮民怨咨,為國生事,雖斬汝萬段,豈足塞責!」俊彥惶汗免冠謝,久乃釋之。
56
道問喘牛。
57
見三公。
58
㕔容旋馬。
59
李沆為相,治第封邱門內㕔,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㕔事誠隘,為太祝奉祠㕔事則已寛矣!」
60
開閣
61
《西京雜記》:公孫●既相,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館,以待大材,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其有徳位毗賛佐理陰陽者,處欽賢之館,其有才堪九列、將軍、中二千石者,居翹材之館,其一介之善、一方之藝者,居接士之館,躬自菲薄,所有俸祿,皆以給之。
62
閉坊。
63
唐景龍中,洛下霖雨百餘日,宰相令閉坊市,北門卒無效,雨益甚。人歌曰:「禮賢不解開東閣,燮理猶能閉北門」。《續通典》舊制,政事中書堂有門,蓋宰相時適中書舎人院咨訪政事,以自廣也。唐常袞為相,塞絶其門,以示尊大,不相往來。
64
王商威重。
65
漢王商有威重,容貌絶人,單于來朝。商坐未央廷中,單于前拜謁,商離席與言,單于仰視商貌,大畏之,遷延却立。天子聞而嘆曰:「真漢相也!」
66
九齡風度
67
唐張九齡罷相後,宰職每薦公卿,上必問風度得如九齡不?」
68
賜周公圖。
69
見皇太子。
70
讀霍光傳
71
宋張詠初在成都,聞宼準入相,謂僚屬曰:「寇公竒才,惜學術不足耳」。及凖知陜,詠適自成都還,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也」
72
自較簿書。
73
《蜀志》:「諸葛亮為相,自校簿書楊顒諫曰:請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執耕耘,婢典炊爨,雞主司晨,犬主吠盜,私業無曠,所求皆足,雍容髙枕飲食而已,忽一旦盡,欲以身親其役,形瘦神困,終無所成,豈其智不如奴婢雞犬哉?不知為家主之道也!
74
面折干請。
75
《通鑑長編》:宋琪在內府,每百執事謁見,有所干請,皆面折之,以是人咸怨焉。
76
功名損於治郡時。
77
黃霸,字次公,長於治民。及為丞相,功名損於治郡。時按霸為郡,時燕、代間有三男共娶一婦,生一子,及分異,各爭其子。霸斷之曰:「三男共女,非人類也,當以禽獸處之」。遂戮三男,其子還母。
78
聲名減於治郡時。
79
宋龎籍,字醇之。長於吏事,持法深峭,士卒畏服。及為相,聲名減於治郡時。
80
十年,至相。
81
漢匡衡以十年之間,不出長安門而至宰相,唐李綘亦以十年之間位至宰相,張鎬起布衣,二朞至宰相,一歲至相。
82
唐李訓起流人一歲至宰相,不對錢榖。
83
漢文帝問丞相陳平錢榖之數,平曰:「陛下問錢榖,責治粟內史」。
84
不營貲産。
85
唐盧懷慎為相清謹,不營貲産,既貴,妻子不免饑寒,後病卒,妻崔氏戒其子勿哭:「汝父清苦無餘,貲必不死,張說同相,貨賄山積,其人尚在,奢儉之報豈虛也!」是夜,公果復生,左右以崔之言啓陳於公,公曰:「㝠司有三十爐,日與張說鼓鑄橫財,我無一焉」。言訖復絶。
86
心卑體恭。
87
荀子曰:曽子之荊,入見楚相孫叔敖曰:「吾聞處官久者,士妬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民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不得罪於楚,何也?」曰:「吾三相楚而心益卑,每祿益厚而施益博,位愈尊而體愈恭,是以不得罪於楚也」。辭和氣平。
88
韓魏公《別録》:凡人語及其不平,則氣必動,色必變,辭必厲,唯宰相韓魏公不然,說到「小人忘恩負義,欲傾已處,辭氣和平,如道常事。
89
風流宰相。
90
王儉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況也。清白宰相。
91
宋慶厯中,杜衍為相,苞苴貨殖,不敢到門,時號「清白宰相」。
92
夾日
93
見日。
94
《承天》
95
《唐紀》:「姚崇與張說有隙,崇將死,謂其子曰:我死,張說來弔,爾以我平日寳玩盡列於前,如說屬目,即舉以獻之。就問其求神道碑,纔得其文,登時録進,仍模刻以示外,此人見事遲,數日之後,必當有悔。若徵碑文,當引使視其鐫石,仍告已具聞於上。崇没說果至,目其服玩者三,四崇諸子悉如崇戒,遂求所為文說,許之,不數日文成,其略曰:一柱承天髙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全,後說果悔,求索所為文,以為詞未周宻,欲加刪改,則碑已模刻矣,仍告以奏,御使者復命說撫,膺嘆曰:死姚崇猶能筭生張說,吾今日始知才,不及崇逺矣!後譛不行,金甌覆名。
96
《通鑑》:唐●宗每命相皆先御書其名,一日,書崔琳等名置案上,覆以金甌,㑹太子入侍,舉金甌覆名告之曰:「此宰相名也,若意之,其誰耶?」太子曰:「非崔琳、盧從愿乎?」上曰:「然」。時兩人有宰相之望故也。
97
金筯表直。
98
開元遺事,宋璟為相,朝野人心皆歸美焉。一日春宴,上以所用金筯,令內臣賜璟,曰:「非賜卿金表卿直也」。雅士趨門。
99
唐大厯中,楊綰為相,徳望日崇,天下雅正之士争趨其門。
100
微官抗禮。
101
宰相自唐以來,謂之禮絶百僚。富文忠、公弼為相,雖微官布衣,皆與之抗禮,引坐與語,自是羣公效之,折節自公始云。
102
不媿科名。
103
宋進士自鄉舉至廷試,皆第一者纔三人,王曽、宋庠為名宰相,馮京為名執政,不愧科名。京,宜州之龍水人。從其父遊宦,寓籍江夏。宜州今慶逺府宜山縣。
104
大耐官職
105
《言行録》向文簡除右僕射,上謂李昌武曰:「朕即位以來,未嘗除僕射,敏中應甚喜,賓客必多,卿往觀之」。明日,昌武往見丞相,方謝客,門無一人,昌武入賀曰:「今日聞降麻,士大夫莫不歡慰,公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嘗除端揆,自非眷倚殊絶,何以至此?」公復唯唯。又厯陳前世為僕射者,勲業之盛,禮命之隆,公亦唯唯使人至廚中,問有飲宴者,亦寂無一人,明日,乃具以所見對,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職」。
106
覽鏡成字。
107
宋璟未第時,覽鏡影成相字,因此自負相業,夢碑列名。
108
劉賓客《嘉話録》:唐杜相鴻漸之父。鵬舉嘗夢有所之,見一大碑,云「是宰相碑已作者,金填其字,未作者列名於上」。《杜問》曰:「有杜家兒否?」曰:「有任自看之」。記得姓下,是鳥偏旁曵腳而忘其字,乃名其子為鴻漸,因謂之曰:「汝不為相,即世世名鳥」。旁而曵腳也。
109
紗籠䕶像。
110
李藩,字叔翰,未仕時,問卜於胡蘆生生曰:「公是紗籠中人」。藩問其故,終不復言。後有新羅僧言,凡位當宰相,㝠司必立其像,以紗籠䕶之,恐為異物所害也。後藩至元和中,果拜相。
111
金榜書名
112
《唐書》:崔昭暴卒復生云:「見㝠間列榜備書人間姓名,將相列金榜,其次列銀榜,州縣竝列長鐵榜。
113
探丸命相。
114
唐宣宗命相,必擇中外有人望三兩人姓名,撚之致香案上,以物覆之,焚香探丸以命草麻。
115
夾筯得相。
116
唐廢帝欲置相,悉書有「清望官」名,內琉璃瓶中,焚香祝天,以「筯夾」之首,得盧文紀,遂相之。
117
宣威馳譽。
118
唐閻立,本總章元年拜右相,但以俗材應務,初無宰相器。太宗與侍臣泛舟春苑池,見異鳥容與波上,悅之,詔坐者賦詩,而召立本侔狀閣外傳呼畫師閻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歸戒其子曰:「吾少讀書,今獨以畫名與廝役等,若曹慎毋習」。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嘲。
119
讓直、濟、文。
120
唐房、杜賛,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而房、杜讓其直。英、衞善兵而房、杜、濟以文。
121
應變守文
122
唐姚宋賛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天所以佑唐使中興也。
123
善謀能斷。
124
宋真景元曰:漢之名相,前稱蕭曹者,以規隨之相繼也。後稱魏丙者,以寛嚴之相濟也。唐之賢相,前稱房、杜者,以善謀能斷之相成也。後稱姚宋者,以應變守文之相資也。
125
名教宗主。
126
五代趙光逢為平章事,有女真寄黃金一檻於其室,後經亂離,女真委化他土,後二十年,金無所歸,光逢納於河南尹張全義,付諸宫觀,其舊封尚在,光逢兩登廊廟,四退邱園,百行五常,不欺闇室,縉紳咸仰以為名教宗主。
127
朝廷羽儀
128
唐李揆同平章事,帝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之羽儀乎?」
129
《十事要君》
130
唐●宗以同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元之知帝大度,鋭於為治,乃先設十事要記,以堅帝意,帝皆納之。
131
三事問客。
132
宋李昉為相,每見客,必問三事:民間有何疾苦,為政有何術業,時政有何闕失?」按昉字明逺,三入翰林,兩入中書,謚文正公。
133
包容仁傑。
134
唐狄仁傑入相,婁師徳實薦之,而仁傑不知意,頗輕師徳,數擠之於外,太后嘗問仁傑曰:「師徳知人乎?」對曰:「臣與同僚,未嘗聞其知人」。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師徳所薦也」。仁傑出,嘆曰:「婁公盛徳,我為其所包容久矣!」
135
師服王曾
136
韓魏公琦論近代宰相,獨許裴度,本朝惟師服,王曾清徳鎮俗。
137
楊綰,字公權,為相以清徳鎮,俗人比之楊震、丙吉、山濤、謝安云。
138
正色立朝。
139
初,宋仁宗即位,劉太后將有專制之患,王曾正色危言,立於朝,由是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帝徳日就,太后亦全令名,曾可謂社稷臣矣。
140
味道兩端。
141
史云:蘇味道在相位,依阿取容,嘗謂人曰:「處事不宜明白,但模棱持兩端可矣」。時人謂之「蘇模棱」。
142
王珪三㫖。
143
王珪,字禹玉,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當時目為「三㫖相公」,以其上殿進呈,云「取聖㫖」,上可否訖,云「領聖㫖」。退諭稟事者,云「已得聖㫖」。
144
裴度雅量
145
唐敬宗寳厯中,裴度在中書,左右忽白失印,裴飲酒自如。頃之,左右白復於故處得印,度不應。或問其故,度曰:此必吏人盜之以印書劵耳,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復還故處」。人服其量。
146
楚材,名言。
147
元耶律楚材為相,每陳生民休戚,辭色懇切。太宗嘗曰:「汝又欲為百姓哭耶?」楚材每言:「興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減一事」。人以為名言。
148
公門桃李。
149
狄仁傑嘗薦張柬之為相,又嘗薦姚崇、桓彦範、袁敬暉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
150
省門絲竹。
151
唐尚書省南門有古槐,垂陰至廣,相傳夜聞絲竹之音。省中即有入相者,俗謂之「音聲木」。又相國李石河中永樂宅有庭槐一,本抽三枝二枝直至堂舎屋脊,一枝不及相國同堂。兄弟三人,曰石,曰程,皆登宰執,唯福一人。厯七鎮使相。
152
不敢近子。
153
唐王綝初為睂州刺史,其子為睂州司士叅軍,後入相,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逺?」對曰:「廬陵是陛下愛子,今尚在逺,臣之子容敢近?」
154
慮致驚人」。
155
宋慶厯初,仁宗服藥,久不視朝。一日,聖體康復,思見執政坐便殿促召二府,宰相呂許公移刻方赴召,比至,行愈緩。既見上,上曰:「久疾方平,喜與卿等相見而遲遲其來,何也?」公曰:「陛下不豫,中外頗憂,一旦聞急召近臣,臣若奔馳以進,慮人心驚動耳」。上以為深得輔臣之體,進言賜酒。
156
唐李綘傳:李吉甫盛賛天子之徳,憲宗欣然,李綘曰:今日西戎內訌,烽燧相接,誠陛下焦心求濟時之略,渠便髙枕而臥哉!」帝入,謂左右曰:「絳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賜酴醿酒。
157
入見,賜茶。
158
《長編》:先是,宰相入見天子,必命坐賜茶,有大政則面議之,范質等自以前朝舊臣,稍存形迹,每事輒具劄子進呈,退即批所得聖㫖,而同列書字以志之,自是奏御寖多,或至日昃,命坐,賜茶之禮亦廢。
159
夢授二筆
160
《太平廣記》:五代、唐末帝時,馬裔孫赴闕宿邏府,其地有神祠,夜夢神手授二筆,及為翰林學士,裔孫以為契夢筆之兆。洎入中書上事,堂吏奉二筆如夢中所授者,夢賜半臂。
161
《宣室志》:貞元中,相國竇參為御史中丞,嘗一夕夢徳宗召對於便殿,以錦半臂賜之,黙念曰:「臂者庇也,大邑所以庇吾身也。今夢半臂者,豈以某叨居顯位,將給半祿,俾我致政乎?」客有解曰:「半臂者,被股肱之衣也。今公夢天子賜之,豈非上將以股肱之位而委公乎?」明日,果拜中書侍郎、平章事。
162
函中龍骨。
163
《廣異記》:「僕射裴遵慶母皇甫氏,少時常持經經,圅中有小●瑚樹,異時忽有小龍骨一具立於側,時人以為裴氏之祥。上元中,遵慶遂居宰輔。
164
橋上鵑聲
165
宋治平中,邵雍與客散歩天津橋上,聞杜鵑聲不樂,曰:「洛陽舊無杜鵑,今始至天下,將治則地氣自北而南,將亂地氣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得氣之先,不二十年上用南人作相,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至是,上用王安石雍言,果驗。
166
閲表得名。
167
宋璟罷,帝欲用張嘉貞而忘其名,夜召韋抗曰:「朕嘗記其風操,今為北方大將,張姓而複名,即為朕思之」。因觀文臣表奏,一閲而得其名,即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上簿注名。
168
唐昭宗時,鄭綮好詼諧,多為歇後詩,譏嘲時事。中人有誦於帝前者,上意其有藴未盡,因有司上班簿,遂手注其側曰:「可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既而賀客至,綮搔首言曰:「歇後鄭五作宰相,時事可知矣」。累讓不獲,乃視事。
169
分曹主務。
170
唐張說為相,改政事堂號「中書門下」,列五房於其後: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戸房,五曰刑禮房,分以曹官主衆務焉。
171
決策親征。
172
長編澶淵之役,宼萊公首乞親征。時陳堯叟請幸蜀,王欽若請幸江南,上召公問之,公曰:「誰為此謀?臣欲得獻策之人,斬以釁鼓,然後北伐」。上悟,意遂決。公在澶淵,每夕與楊億飲博,謳歌諧謔,喧呼達旦,或就寢,鼻息如雷。上使人視之,喜曰:「得渠如此,吾復何憂!」人比之謝安,敕吏徹榻。
173
唐志》:唐制,政事堂不接客。自元載為相,中人傳詔者引升堂置榻待之。及李峴為相,即敕吏徹去。
174
命司徹簾。
175
見皇太后。
176
判百日。
177
劉賓客《嘉話》:永徽中,盧齊卿暴死復蘇,見其舅李某為㝠司判官,有吏押案曰:「宇文融合為宰相」。舅曰:「宇文融豈堪作相?」吏曰:「天符已下,數目多少,即由判官。舅乃判一百日」。既拜,果百日而罷。
178
遲十年
179
宋真宗久欲相王欽若,王旦曰:「臣見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雖古稱立賢無方,然須賢士乃可。臣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議也」。乃止。及旦罷,欽若遂相欽若,語人曰:「為王子明遲我」。十年作宰相。
180
事先平章
181
唐杜悰有勲勞,帝欲拜戸部尚書,以問宰相陳夷行,夷行曰:「願陛下自斷」。李珏曰:「祖宗倚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曰平章事。茍用一吏處,一事皆決於上,將焉用彼相哉!」按:平章事之名,自唐郭待舉始。
182
才兼文、武。
183
唐宰相才兼文武者,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張仁愿,各有所尚。
184
唐●宗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各有所尚,姚崇尚徳,宋廣平,尚道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蘇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又唐自武徳以來,宰相寛厚,以陸象先為標首詞翰,以姚、宋為標首,學問以張說為標首,决遣以張義正為標首。
185
各有所窮。
186
張氏三世宰相,各有所窮,嘉貞窮於俗,延賞窮於伎●,靖窮於權。
187
推讓姚崇
188
唐盧懷慎,開元中選黃門監,與紫薇令姚崇對掌機宻,懷慎自以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又●宗嘗謂懷慎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崇頗有徳色,謂紫薇舎人齊澣曰:「余為相何如?」澣曰:「公可謂救時相也」。崇喜曰:「救時之相,豈易得哉!」追思李沆。
189
宋王欽若等以天下乂安,蒐講墜典,大修宮宇,以林特有心計,使幹財利,時人目為「五鬼」。宰相王旦追思李沆之先識,嘆曰「李文靖真聖人也」按沆為相時,謂旦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叅政他日之憂也」故旦思其言云。
190
名震四夷。
191
裴度,太和四年,詔進司徒、平章軍國重事,三五日一入中書。度狀貌不踰中人,而神觀爽邁,操守堅正,名震四夷,用不用常為天下輕重。
192
節兼兩鎮。
193
宋王安石《上韓魏公書》,寵辭上宰,榮歸故鄉,兼兩鎮之節旄,備三公之典策。
194
不私故人。
195
唐裴垍為相,故人求京兆尹,垍曰:「君才不稱此官,不負天子」。
196
唐陸贄為相,所言皆執帝短,或規其太過,對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
197
賜堂封。
198
唐源乾曜同紫薇黃門平章事。帝詔中書、門下共食,實戸三百,謂之堂封。
199
辭堂饌
200
唐開元中,詔宰相共食,日賜御饌。大厯中,常袞為相,奏停之。時論以為自知不能,當辭職,不當辭祿。
201
擇日命相。
202
唐劉瑑在翰林,帝素器遇之,至是,手詔追還。後請間,帝視案上,厯謂瑑曰:「為朕擇一令日」。瑑跪曰:「某日良」。帝笑曰:「是日卿可遂相」。即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03
同日拜相。
204
唐宋璟為尚書右丞相,張說為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同日拜。帝賦《三傑詩》,自寫以賜。
205
不吝通族。
206
唐令狐綯入相,自以姓氏少人,有投者,不吝通族,由是逺近争趨之,至有姓胡冒令者,温庭筠戲為詞曰:「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207
未嘗市恩。
208
范忠宣公純仁在相位,所薦士未嘗知出于公,公亦未嘗市恩意于人。或謂公曰:「身為宰相,豈可不牢籠天下士,使知出於門下?」公曰:「但願朝廷進用,不失正人,何必使知出我門下耶?」
209
削寒溫。
210
唐李徳裕為相,不以顔色假人,及南遷,或作詩嘲之曰:「目視臣僚亡匕箸,氣吞同列削寒溫」。
211
逺聲迹:
212
宋呂公著為相,神宗嘗言其于人材不欺,如權衡之稱物,尤能避逺聲迹,不以知人自處。王安石博辨騁辭,人莫敢與抗,公著獨以精識約言服之。安石嘗曰:「疵吝每不自勝,一詣長者即廢」。其敬服如此。
213
再升三入
214
宋璟謝表再升台座,三入●司。又職源唐宰相再入者:長孫無忌、狄仁傑、李吉甫。三入者:劉幽求、張延賞、鄭略。四入者:韋巨源、姚崇、韋安石。五入者:蕭瑀、裴度。宋朝三入者:吕文穆、趙韓王、李文正、昉。又吕許公、張卿公皆再入。王沂公前後輔政十年,王文正公為相一紀。
215
十拜四登
216
裴度十拜相,詔四登帥壇。一日,台司。
217
《南部新書》:唐王徽為相,只一日中書,至五年二月除昭義節度,徽上表乞免,詞曰:「六年內署,雖叨捧日之榮,一日台司未展,致君之略。
218
九命上公
219
唐代宗大厯二年,改黄門侍郎,詔曰:「春秋》以九命作上公,而謂之宰相。
220
二十四考
221
唐汾陽王郭子儀,至徳元年,自朔方節度使加庫部尚書、同中書門下考二十四,自古未有。
222
九十八族
223
唐宰相三百六十九人,九十八族,其盛有如此者」。詔給飡錢。
224
唐開平中,詔丞相尊位,而堂厨未給,無飡錢,其令日食萬錢之半。
225
夢授湯鼎。
226
宋趙汝愚為相,嘗夢孝宗授以湯鼎,背負白龍以升天。後翼嘉王擴以素服即位,蓋其驗也。按嘉王乃寧宗精思亭。
227
唐李徳裕為相,所居裏第,有院,號曰「起草」,亭曰「精思,每計大事,則處其中。
228
清燕堂
229
翰苑名談宋張澤。民死,七日復生,自云至一處若瓊、瑤,世界其堂上,扁金牌曰「五相清燕之堂」。澤民問其守閾,吏曰:「五相可得聞乎?」曰:「吕相、夷簡、劉相迪、李相沆、龎相籍、富相弼也」。
230
衣鉢,相傳。
231
五代和,凝平生以宰輔自期,登第之歲,名在十三。及知貢舉,覽范魯公質文卷,知非常人也。至放榜,亦以第十三人登第,謂曰:「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欲君傳老夫衣鉢耳」。後凝既登庸,不十年,質亦大拜。時有獻詩者曰:「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鉢」亦相傳。
232
門閥不墜。
233
宋李昉子宗諤,字昌武,景徳中,為翰林學士,至右諫議大夫,卒。真宗悼之,謂宰相曰:「國朝將相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者,惟李昉、曹彬家爾」。
234
引美黜貪。
235
唐李元紘再世宰相,有清節,不治宅第,周給親族,宋璟嘆曰:「引宋遙之美,黜劉晃之貪,身為國相,家無留儲,雖季文子之徳,何以過之!」
236
興仆植僵。
237
唐太宗用房●齡、杜如晦于大亂之後,紀綱彫弛,而能興仆植僵,使號令典刑,燦然具備,雖數百年,猶蒙其功,和顔溫語。
238
宋李昉為相,有求差遣者,見其材可取,必正色拒之,已而擢用,或不足,收用者,必和顔溫語以待之,子弟問其故,公曰:用賢人主之事,我若受其請,是市私恩也,故峻絶之。若其不用者,既失其望,又無善辭,此取怨之道也,嘉謀偉量」。
239
宋范魯公質嘉謀偉量,時稱名相。嘗謂同列曰:「人能鼻吸三斗醋,即可為宰相矣」。
240
不為驕侈。
241
王旦為相,以儉約率子弟使,不為驕侈。兄子睦雖舉進士,旦曰:「吾常以太盛為懼,其可與寒士争進取」。
242
不徼寵澤。
243
《言行録》:呂●正三入中書,未嘗以姻戚徼寵澤調和兩宮。
244
宋真宗得風疾,詔:「自今軍國大事親决,餘皆委皇太子,太子開資善堂,親政皇后劉氏裁决於內,而丁謂用事,中外以為憂,王曾謂錢惟演曰:「太子㓜非中宫,不立中宫,非倚太子,人心亦不附后,若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安矣」。惟演乗間言之,后深納焉。
245
分領三館:
246
乾徳三年,趙普監修國史,宋朝因唐及五代故事,命宰相分領三館,首相為昭文殿大學士,其次為監修國史,其次為集賢院大學士。
247
光輔三后。
248
宋韓魏公琦為相十年,當仁宗之末,英宗之初,朝廷多故,公臨大節,處危疑,茍利社稷,知無不為,故能光輔三后,大濟艱難,坐置天下于大寧,公之力也。
249
逮事四朝:
250
宋文彥博逮事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立朝端重,公忠直諒,臨事果斷,有大臣風,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細務濶略。
251
《中興㑹要》:宋紹興二年,呂頥浩曰:「昔唐太宗諭房杜曰:聞公聽受詞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卿自今凡事繫大體者,裁决其餘,細務濶略可也」。
252
小事糊塗。
253
宋太宗以呂端平章事初,帝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塗」。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用之。
254
●正一能
255
吕●正為相,常問諸子曰:「我為相,外議何如?」諸子曰:「大人為相,天下無事甚善,但人言無能為事權,多為同列所争」。公曰:「我誠無能,但有一能善用人耳,此真宰相事也」。
256
司馬六語
257
太后遣內侍問司馬光為政所當先,光請開言路,大臣有不悅者,設六語云:若陰有所懷,犯非其分,或扇搖機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僥倖希進,下以●惑流俗,若此者罰無赦。
258
得宰相體。
259
言行録》:宋韓魏公琦為相,曽公亮為亞相,趙康靖公歐陽公為叅政,凡事闗政令,則曰:「問集賢談典故,則曰「問」東㕔,該文學,則曰「問西㕔」,至於大事,則自决之,人以為得宰相體。
260
真宰相言:
261
宋薛簡肅公奎,天僖中為江淮發運使,辭王文正公。旦公無他語,但云:「東南民力竭矣」。薛退而謂人曰:「真宰相之言也」。
262
封還內降。
263
宋杜衍為相,每有內降,率寢格不行。帝嘗謂歐陽修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降耶?凡有求於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封還也」。
264
不用宻啓。
265
宋真宗問李沆曰:「人皆有宻啟,卿何獨無?」沆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則公言之,何用宻啟?人臣有宻啟非讒,則佞臣常惡之」。
266
事問王旦。
267
宋真宗朝,王旦拜平章事,外撫四夷,內和百姓,官吏得職,天下富庶,祥符之間,頌聲洋溢,旦之力也。兩府有大事,上必曰「曾與王旦議否?」旦以為可,即可之。其委任如此。
268
意屬吕端。
269
見聖製。
270
補牘復進。
271
長編:韓王趙普欲用某人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復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奏牘壊裂投地,普徐拾以歸,明日,復補牘進之,上乃悟用其人,後果稱職。
272
焚詔附奏。
273
宋真宗一夕,遣使持手詔,欲以劉美人為貴妃,宰相李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為不可」。其議遂寢。
274
私第見客:
275
初,唐徳宗猜忌,宰相不敢私第見客,裴度為相,奏云:「今宼盜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叅謀議,請於私第見客」。許之。
276
夾袋求賢。
277
呂●正夾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罷謁見,必問其有何人,才隨即䟽之,朝廷求賢,取之囊中,故公為相,文武百官各稱職者以此。
278
可方安世」。
279
《長編》:宋元豐二年,神宗嘗謂輔臣曰:「曽公亮謹審周宻,內外無間,受遺輔政,有始有卒,可方漢張安世」。
280
逺過周公。
281
《言行録》:韓魏公既解相印,王丞相遺公書,謂過周勃、霍光、姚崇、宋璟、歐陽公亦曰:進退之際,從容有餘,徳業兩全,謗讒自止,過周公逺矣!」
282
兩司對持。
283
長編》:慶厯五年,宰相賈昌朝陳執事言:「軍民之任,自古則同,有唐別命樞臣專主兵務,五代始令相輔亦帶使名,至於國初,尚縁舊制,乾徳以後,其職遂分,是謂兩司對持大柄,向以闗陜未寧,兵議須一,復茲兼領,適合權宜,今西夏來庭,邊防有序,願罷兼樞宻院」。從之。
284
百官班迎
285
至和二年,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內拜者,聽行上事儀」。
286
死蝗不賀。
287
長編李沆為相時,天下大蝗,真宗使人於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請率百官賀,公獨以為不可。後數日方奏事,飛蝗蔽天。
288
老鳳尚蹲。
289
《東軒筆録》:曽魯公公亮自嘉祐秉政至熙寧中尚在,雖年甚髙而精神不衰,故臺諫無非之者,唯李復圭以為不可,作詩云:「老鳳池邊蹲不去,饑烏臺」。上噤無聲,未幾,公亦去。又宋時以丞相為老鳳,翰林學士為大鳳,紫薇舎人為小鳳。
290
卻例簿。
291
宼凖為相,用人不以次,堂吏持例簿以進。凖曰:「宰相所以用賢,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職耳」。
292
出空敕。
293
內侍任守忠交構兩宫,一日,宰相韓琦出空頭敕一道,歐陽修已簽,趙槩難之,脩曰「第書之,韓公必自有說」既而琦坐政事堂,召守忠立庭下,曰「汝罪當死」遂謫蘄州,取空頭敕填與。
294
用讀書人
295
初,宋太祖將改元,諭宰相曰:「年號須擇前代所未有者」。及蜀平蜀,宮人入內,宋主見其鏡背有識「乾徳四年鑄」者,召竇儀問之,儀對曰:「此必蜀物,蜀主王衍嘗有此號」。宋主大悅曰:「宰相須用讀書人」。由是益重儒者。按此時正太祖乾徳四年,故上怪而問儀。
296
抑喜事人。
297
宋真宗初即位,李沆為相,帝嘗問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此最為先」。又邵氏聞見録》:李文靖為相,當太平之際,凡建議務更張喜激昂者,一切不用,曰:「用此報國耳」。
298
遼使却立。
299
文彥博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遼使耶律永昌來聘,見潞公於殿門外,卻立改容曰:「此潞公耶?所謂以徳服人者。問其年,曰:「何壯也?」蘇軾曰:「使者見其容,未聞其語。其綜理庶務,酧酢事物,雖精練少年有不及,貫穿古今,洽聞強記,雖專門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異人也」。遼使問安。
300
宋富弼早有公輔之望,天下皆稱曰富公」,名聞夷狄,遼使每至,必問其出處安否。
301
兒童皆誦。
302
宋誠齋楊先生嘗遺施聖與書曰:司馬公盛徳大業,丕績宏模,兒童走卒,皆知公而誦之,至於斟酌元氣,調和胾羮,恢然有所兼容,慨然無所顧慕,用力勞而收效博者,某知之,天知之,非兒童走卒所與知也。又蘇東坡嘗以詩賀司馬公,曰:「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按聖與,㸃字也。
303
宦妾不知。
304
宋仁宗問王素曰:「孰可命以相事者?」素曰:「臣何敢言?」上曰:「姑言之」。素曰:「惟宦官宮妾不知名者,可充其任」。仁宗曰:「如此,則富弼可」。素曰:「陛下得之矣」。富公既相大夫,皆舉笏相賀」。按素字仲儀,文正公之子。
305
字賜商英
306
《宋朝實録》:時久旱不雨,彗星出,張文忠公、商英拜相之日,大雨如注,彗星不見,上喜,親書「商霖」二大字,賜之詩示趙鼎。
307
言行録趙鼎為相,上《御書車攻詩》宣示宰執。鼎入謝,上曰:「車攻宣王中興之詩,今當與卿等夙夜勉勵,以修政事,攘夷狄」。
308
山堂肆考卷四十三
URN: ctp:ws45359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